闪击战·第十

繁体

闪击战·第十

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

出自————《空中战争大全》

出自————《战争通史》

  1939年9月,世界语言中增加了一个新词——闪击战。这是快速运动的地面进攻与猛烈的空中突击相结合而进行的极其凶猛有效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战役的结果,使德国征服和占领了半个欧洲,为德国空军树立了极其惊人但却并不完全名副其实的声誉,因为它在后来的作战中还将遇到巨大的挫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次闪击战的结果,便是德军在四周的时间里(1939年9月1日至28日)消灭了波兰的武装部队。波兰战役的结果似乎说明德国的装甲师在地面是不可战胜的,德国空军在空中也是无敌的。但是,这两种看法都不确实。

   德国的装甲部队在波兰并没有遭到真正的直接抗击。波兰上空的制空权也不是唾手而得的。至于所传德国空军和地面军队之间的协同(据说曾在西班牙内战中试验过),那是一种在波兰战役期间尚处于发展阶段的作战方法,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德国空军在波兰取得的首次胜利看起来也确实予人以深刻的印象,可是德国空军在波兰的成功,以及后来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低地国家和法国取得的胜利,怡恰掩盖了其长期存在的不足之处。

   地理条件也有利于德国入侵波兰:第三帝国的边境呈弧状包围着波兰西部,犹如一只准备攫物的张开的大手。德军两个实施入侵的集团军群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能够沿着向心线插入波兰。每个集团军群都得到一个航空队的空中掩护和支援——北面是凯塞林指挥的第1航空队,西南面是勒尔指挥的第4航空队。德国空军的兵力部署是建立在冒险的基础上的,即法国不会在西线发动进攻以支援波兰。德国在1939年9月根本没有能力打一场两条战线的全面战争。

   德国空军在波兰享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它拥有较多的轰炸机和掩护轰炸机的歼击机。德国的水平轰炸机He111和Do17乃是有足够的航程以遂行必要任务的中型轰炸机,其自卫力量不足的弱点,只要德国歼击机还能予它们以适当的掩护,是不会暴露出来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以及Ju87和Hs123型强击机在支援地面军队作战中表明它们能够非常准确地突击点状目标。波兰最好的歼击机是过时的PZLP.11,这是一种敞式座舱、装有撑杆的上单翼机。在这样的对手面前,戈林引以为荣的由Me110远程飞双座重型歼击机组成的“驱逐舰式”的编队便可以为所欲为了。PZL根本不是Me109歼击机的对手。

   德国空军最初接受的指示是尽快取得绝对的制空权。然而这次战役开始时却没有做到达一点,经过为时一周的临时行动以后,方能确保波兰轰炸机不致进行大规模的报复。

   大雾、未能完成任务和感到失望

   9月1日晨的大雾迫使德军取消了“海边行动”——戈林对华沙首先实施大规模突击的计划。对德国空军来说,开战第一天乃是未能完成任务和感到失望的一天。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应该是能够阻止波兰人炸毁季尔斯豪极为重要的维斯瓦河大桥的(位于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之间的“波兰走廊”内)。目标便是波兰人的那个爆破点,经过事先的侦察已经仔细地标了出来。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也确实突击了目标,然而波兰人还是把大桥炸毁了。

   勒尔航空队所辖的斯图卡部队中,半数被用于轰炸波兰境内机场;9月1日在南线进行的唯一的一次有效的支援地面军队的任务,是由一个大队的Hs123双翼机完成的,此种飞机仅携带两挺机枪和小型燃烧弹。凯塞林航空队的轰炸机袭击了已知的波兰机场,但并没有给波兰飞机造成严重损失。德国空军未能将波兰空军消灭乃是一件最大的怪事。在最初几天的作战中,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空中作战。德军在陆上的快速推进席卷了波兰的前方机场,使波兰歼击机和轰炸机的飞行员处于无能为力的困境。德军之所以能够迅速推进,主要应归功于斯图卡俯冲轰炸机。

   德军一旦发现有波兰军队集结,就立即派出斯图卡俯冲轰炸机进行突击,将他们驱散。当受惊的波兰人感到西部各省的作战已经失败,开始向维斯瓦河撤退以便在东部集结兵力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便紧追不舍地猛烈突击撤退路上重要的公路和铁路目标。但也出了一些差错,最值得重视的是在混乱中误炸了己方的先头部队,这是现代战争中至今仍未能避免的一个可悲的副产品。

   空地保持密切联络结果却过了头的另一个例子发生在9月8日: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炸毁了位于古拉卡瓦里亚的横跨维斯瓦河的几座桥梁。他们的原意是封锁波军渡河后撤的路线,不料却在德军的第1装甲师能够驰抵河的彼岸之前将这些桥梁炸毁了。结果德军被迫停止前进,等候工兵部队在河上架起新的桥梁。

   波军反扑

   对于Ju87和Hs123型飞机来说,它们最出风头的时刻是在波兰战役达到高潮的“布祖拉河之战”期间。就在受到严重打击、开始瓦解但人数仍然很多的“波兹南集团军”正在向华沙撤退时,库特策巴将军突然抓住时机,在9月9-10日的夜间挥师渡过布祖拉河,直指德国第8集团军的翼侧。这一行动威胁了德军向华沙的挺进。于是德国的第8和第10集团军便不得不转向左侧以遏制波军的进攻,德国空军被召来突击布祖拉河对岸波军的桥头阵地,斯图卡和亨舍尔两种飞机都用上了。

   亨舍尔飞机突击了皮亚特克-别瓦维的桥头阵地,其主要武器是每架飞机上携带的四枚110磅小型炸弹以及穿过发动机翼整流罩发射的两挺机枪。当这些水平轰炸机投入战斗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便对沃维奇和索哈切夫实施突击。这场高潮持续了四十八小时,在德国空军的不断攻击下,波军撤过了布祖拉河。然后德国第8集团军向其左翼增援,在库特诺周围将波军封锁在一个大口袋内,波军在那里一直坚持到9月19日。

   德军在渡过布祖拉河危机以后立即封锁了华沙,将其“外钳”部队直插波兰东部以扫荡尚存的波军。五天以后,波兰最高当局认识到他们已经失败。

   17日,按照1939年8月23日秘密签订的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的规定,红军开进了波兰东部。这一天,幸存下来的波兰飞行人员受命驾驶他们的飞机越过边境,前往罗马尼亚寻求避难;有一些设法逃到了拉脱维亚,结果被扣留在那里。直到16日,波兰空军仍继续对推进中的德军进行零星的轰炸突击,然而俄国人的入侵结束了这一切。到红军和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地区会师时,西部陷入重围的波军和首都华沙的军民仍在继续进行最后的抵抗,他们决心坚持到最后的一兵一卒。

   华沙所发生的一切便是这种决心的结果。华沙并不是国际法所说的那种“不设防的城市”,它里面有军队和大炮,这是一支武装的守备部队,他们拒不投降,构筑了工事,封锁了通向华沙的全部通路。9月25日的那次猛烈轰炸是希特勒下令进行的。德国空军并没有动用其全部突击飞机,因为德国已经开始大规模调动兵力,准备按计划在西线进行作战。但在25日,华沙却遭到了四百架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强击机的狂轰滥炸,而且每一架飞机都反复出动了多次。城市的大片地区火光烛天,化为废墟。次日,守备部队开始投降谈判。28日,这座残破的首都正式投降,波兰战役宣告结束。

1939年波兰和德国空军兵力对比波兰歼击机P-11108P-730共计138轰炸机P-23118P-3736共计154德国歼击机Me109210Me110轰炸机Ju87、Hs123249Do17、He111648共计897

   1939年的波兰战役共损失飞机

      波兰: 歼击机和轰炸机333(包括被扣在罗马尼亚的116架)

      德国: 歼击机    79

           轰炸机   109

           共计:   188 [ 注:不包括因破坏严重而应列入损失数字的各型飞机97架。 ]

   波兰空军在这次战役中共损失飞机333架,其中的82架是轰炸机。约有116架各型飞机在最后崩溃前飞抵罗马尼亚,被扣留在该国。德国共损失各型飞机285架,其中包括单发歼击机67架、双发歼击机12架、轰炸机108架和其他飞机97架。除此以外,德国空军还不得不在其总实力中勾销损坏严重的飞机;这样;他们在为时二十八天的作战中总共损失的飞机便达到了564架。

   轮到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德国在1940年4月强占丹麦和挪威的战役中抛出了他们空军武库中的另一种有力武器——空降部队,同时还证明了Ju87俯冲轰炸机突击海上运输船只的极其巨大的威力,以及在不可能提供空中掩护的条件下将舰艇派往敌机控制的海域将会遭到什么样的自取灭亡的后果。

   德国入侵丹麦的作战方针是陆军部队不经宣战而迅速跨过边境,同时派出空降部队夺取重要的机场和桥梁。挪威的情况则要复杂些:由海军运送部队在纳尔维克、特隆赫姆、卑尔根、克里斯蒂安桑和奥斯陆登陆,由空降部队占领斯塔万格和福内布的主要机场。

   除了占领奥斯陆和夺取福内布机场的企图未能成功以外,1940年4月9日晨开始在各地的登陆都进行得很顺利。在奥斯陆峡湾的德罗巴克狭窄部分,岸上的挪威军队在德舰驶入峡湾的时候没有被吓倒,而是向德舰开了火,结果德国的一艘新的巡洋舰布吕歇尔号被击沉,迫使其他德舰和运输舰撤退。蹒跚的Ju52运输机载着空降部队在飞往福内布的途中也因天气恶劣而被迫返航。

   奥斯陆和福内布地区的挪威军队因此而充分提高了警惕,他们为数不多的、陈旧的格洛斯特斗士式双翼歼击机抓紧时间升空,与前来福内布上空进行巡逻的Me110交战。事实上,最终使福内布的局势发生变化的乃是一个Me110中队——第76重型歼击机联队的第1中队。中队长汉森中尉一直在福内布上空盘旋,等待Ju52的到来,并轻而易举地击败了挪威斗士式歼击机飞行员的英勇攻击。当他那架Me110的燃油即将耗尽的时候,汉森中尉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在福内布着陆,并设法获得一个立足点。五架Me110按照汉森的命令降落在福内布,并且设法“守住”这个机场,直至Ju52型机再次飞来一一就是这样一次小小的军事冒险行动,扭转了德国人的一场接近失败的局势。挪威五架幸存的斗士式歼击机奉命降落在奥斯陆北面和西面的结了冰的湖面上,只有一架着陆后完整无损,因而德国空军第二天便在整个挪威南部占有了空中优势。

   空中优势是决定性的因素

   这种空中优势使德国在挪威的远征部队能够在这个国家的南部站稳脚跟,并开始向北推进,以便与从海上登陆的部队会合。当英军最后在挪威的纳姆索斯和埃恩达尔斯内斯两地登陆试图恢复局势时,他们已不得不在德国空中力量的威胁之下进行作战,德机残暴地突击了英军的基地和供应舰船,骚扰了他们岸上部队的运动。

   盟军沿着古德布兰德斯达尔谷地推进,在退回到埃恩达尔斯内斯之前最远曾深入到利勒哈梅尔。到4月26日时,这两个屡遭猛烈突击的基地的局势已不可收拾,盟军于是决定从挪威中部撤出,集中力量夺取并守住纳尔维克(这乃是盟军的反击作战获得成功的一个地段)。迪特尔将军的山地部队被驱逐出纳尔维克后,德国空军曾拼命地增援他们,然而盟军继续向前推进,看来迪特尔的部队已无希望,他们要么投降,要么进入瑞典接受拘留。然而,盟军的这个小小胜利怎能抵得过比利时的惨败和敦刻尔克的撤退。法英两国的军队不得不在6月的第一周从纳尔维克撤出。

   挪威战役是军事史上第一次成功地完成了空降入侵和空运补给品的战例。对德国空军来说,这是一场不费力的作战,德国歼击机遇到的最大威胁便是那些在四十八小时内就被消灭了的挪威的斗士式飞机。在不断地对盟军纳姆索斯、埃恩达尔斯内斯两个基地和海上运输船只实施突击的过程中,事实证明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乃是一种对付海上运输船只的极其厉害的武器。

   席卷低地国家

   1914年,德国击败法国的总计划是尊重荷兰的中立,但是冒着协约国可能采取反击行动的风险侵犯了比利时的中立地位。其结果便是西线历时四年之久的堑壕战。二十五年后,希特勒决意攻占荷兰和比利时作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法兰西之战的前奏。最重要的是速度。首先将在荷兰和比利时开刀,然而决定性的胜利却不可能在这两个地方取得。鉴于低地国家可能决堤放水以制造障碍,所以必须迅速将它们击败,而德国空军则是迅速实施此种作战的关键。

   丹麦和挪威已经首先领教了德国空降部队的威力。荷兰和比利时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部队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最早两个战场。

   对荷兰的致命打击将以伞兵为前导,首先夺取海牙的几个机场,包围女王和荷兰政府。空降部队将占领鹿特丹市马斯河上的一些桥梁,并坚守这些桥梁,直至从布雷达出发向西北挺进的德军抵达。

   凯塞林的第2航空队负责掩护集团军群“B”(博克)在荷兰和比利时的作战,斯佩尔的第3航空队负责支援冯·龙德施泰特的集团军群“A”在中央地区的作战。这两个航空队共有:1,120架水平轰炸机(Do17、He111和Ju87),358架俯冲轰炸机(几乎全是Ju87),1,264架歼击机(Me109和Me1110),以及648架侦察机(菲泽勒Fi156、Hsl26和He46)。此外还有475架Ju52运输机和45架滑翔机。要彻底击败荷兰,首先就要夺取全部机场,否则这些机场将被盟国的空军部队用作前进基地,因此空降部队承担了十分重要的使命。

   同德国第2航空队相比,荷兰空军的兵力是微不足道的。他们共有九架福克尔T.Ⅴ型中型轰炸机和十架福克尔C.X型单发侦察轰炸机。他们最好的歼击机福克尔D.ⅩⅪ也不是德国Me109的对手,而且仅有二十九架可供使用。除此以外,还有二十三架比较新式的福克尔G.Ⅰ型双尾撑重型歼击机(或强击机),荷兰海军还有十一架福克尔T.Ⅷ-W型侦察机和浮筒式鱼雷轰炸机。如此可怜的一支空中力量是四十年来坚决保持中立直接造成的结果。

   惨败和迫降

   因此,德国空军突击荷兰期间在空中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但在地面却遇到了大量的抵抗。对海牙周围一些机场(伊彭堡、奥钦堡和瓦尔肯堡)的突击遭到了严重挫败,甚至比挪威战役期间在奥斯陆的初次受挫还要严重。荷兰军队的猛烈抵抗把德国的空降部队从海牙的这些机场中赶了出去。各个机场发射的高射炮火是如此之猛烈,再加上在一些最重要的着陆进场区设置的大量地面障碍物,使德国运输机的活动计划基本落空,这些Ju52不得不在海牙的公路上着陆,或者在海边的沙丘上进行迫降。

   在鹿特丹,德国人设法用十二架亨克尔He59水上飞机运载的部队夺取了马斯河上十分重要的威廉大桥。这时,伞兵部队已经在荷兰女王掷弹兵的拼死抵抗下攻占了鹿特丹的瓦尔港机场。可是,荷兰军队迅速进行反击,包围了马斯河大桥上兵力薄弱的德军据点,德军是企图能够通过这座桥去粉碎鹿特丹的抵抗的。在荷兰军队的不断攻击下,德军在这座城市的立足点收缩到只有一个小小的桥头阵地。

   其结果便是德军决定通过大规模轰炸来消灭马斯河北岸荷兰的据点。实施轰炸时,鹿特丹的投降谈判正在进行。这一不幸事件的产生,乃是因为与大部分的轰炸机都联络不上,无法撤消任务。第54轰炸机联队的大约57架He111向马斯河北岸预定的三角形目标区域投掷了97吨高爆炸弹。爆炸引起的大火,使鹿特丹老城的中心地区夷为一片废墟。这一悲惨事件终于粉碎了荷兰人继续抵抗的意志。5月15日,荷兰投降。

   荷兰在五天内沦陷;德国空军的空降部队在这次战役中再次站在了最前列,但是他们的损失也很惨重。在参加荷兰空降的430架Ju52运输机中,有三分之二被击毁或损坏得无法修复。最惨重的是在海牙周围,战损率达百分之九十。人们常常指出,德国海军在挪威战役中蒙受的损失,乃是使德国不敢贸然入侵英国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其实,德国空降兵在荷兰所受的损失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他们的损失是不可能在短短三、四个月内补充得起来的。

   发生在埃本-埃马尔的惊人事迹

   1940年5月的时候,人们认为欧洲西部最靠得住的反坦克防线便是比利时的阿尔贝运河,它两岸陡峭,遍布防御工事,而且还有埃本-埃马尔基地可“倚为支柱”;对一般的进攻来说,其难以摧毁的程度可与大肆宣扬的马奇诺防线相比。可是德国人用滑翔机机载部队实施的一次大胆突击,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便攻占了埃本-埃马尔,从而在空降作战的短暂历史中写下了新的一章。

   事实上,埃本-埃马尔只不过是德军为了出敌不意地粉碎阿尔贝运河防线而预先选定的四个突击目标中的一个。他们在绝对保密的条件下训练了四支“特种突击分队”(全部是滑翔机机载部队),另外三支分队受领的任务是夺取位于弗罗哈文、弗德策韦尔特和坎内三处横跨运河的桥梁。但是引起全世界注意的则是1940年5月对埃本-埃马尔的那次突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作战经验证明,最严密的防御工事也无法消灭已经到达他们头顶上的敌人。

   德国滑翔机部队将携带特殊装备的突击先遣队输送到工事的外壳上,他们携有炸药包以便炸毁装甲炮塔,使观察所无法进行观察。这五十五个人猛打猛冲,只用了十分钟略多一些的时间,便将比利时的守备部队打得束手无策,龟缩在工事里直打哆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次成功地使用滑翔机机载部队的一个战例。“容阿姨”(德军对忠实的容克斯Ju52型运输机的称呼)再一次证明了她的能耐:把四十架DES230A型滑翔机(每架最多可运载十名士兵)输送到各个目标点。他们粉碎了阿尔贝运河的比利时防线,为正规的地面军队打开了通向比利时的心脏布鲁塞尔的道路。

   落后的数量和落后的指导思想

   然而,德军的主要攻势是集团军群“A”在中部的推进,通过比利时和卢森堡到达马斯河,在色当突破盟军的防线,尔后向西推进,在十天内抵达英吉利海峡。在这里,德国空军表现了其作为一支战术力量的精湛技能,而盟国空军在飞机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处于落后地位,因而在这次作战的最初二十四小时便永远丧失了主动权。

   盟国的歼击机大部分是法国的,其中有278架莫拉纳·索尔尼埃M.S.406型,36架德瓦丁内D.520型(刚开始抵达前线的一种新式飞机),140架布洛赫歼击机(MB151和MB152型),以及战前购自美国的98架柯蒂斯的隼式75型。英国投入作战的有大约40架飓风式和20架斗士式(德军开始进攻时,英国的这两个斗士式中队正在改装飓风式新飞机)。比利时空军也拥有少量的飓风式。

   在轰炸机方面,盟国就差得更远了。法国最好的现代轰炸机(LeO451型、布雷盖693AB-2型和阿米奥350型)刚开始抵达前线,只能点点滴滴地投入战斗。驻在法国的英国轰炸机中队中,费尔雷公司的战斗式轻型轰炸机在新式歼击机和德国非常准确的高射炮火面前简直是毫无生路,布里斯托尔公司的布伦海姆式尽管要好得多,但是仍然需要歼击机保护。至少有一个布伦海姆中队(第114中队)还不曾执行过一次任务便在11日晨被Do17型机的一次突击消灭在地面上。

   从这次战役一开始,盟国轰炸机的兵力便浪费在一些徒劳的任务中,他们表现得十分勇敢,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骇人听闻的。最初十天最棘手的轰炸目标是阿尔贝运河上德军控制下的几座桥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些轰炸机飞行员正是在这次作战中第一次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死后追赠。使盟国飞行员头痛的不单单是德国歼击机的抗击。在突击阿尔贝运河桥梁的作战中,大部分盟国飞机是被几分钟内便可进入阵地的德国机动式高射炮的密集火力击落的。

   盟国空军也没有安全的基地可供使用。德军势如破竹的推进迫使盟国空军部队不断地从一个临时机场撤退到另一个临时机场。Ju87型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德军的这次进攻作战中再次成为关键性的武器。在5月13日强渡马斯河的这场至关重要的战斗中,德军便是首先派出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突击对岸的陆军,而且时间计算得如此之精确,以致当首批德军登上对岸时,斯图卡所投炸弹掀起的土块仍在纷纷落下。

   德国空军遭到挫折

   一旦盟军开始大规模撤退,德国的歼击机和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便转而承担了另一项任务:使通向前方的道路始终被惊慌失措的难民所阻塞。每当盟军完成集结,必然会被Do17侦察机发现。然而德国空军在战役初期这个流动性很大的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的胜利,到了地面军队的推进成为强弩之末时,便也明显地难以再现了。冯·龙德施泰特需要让他那沿着海岸向敦刻尔克接近的装甲部队停下来休息,此事于5月24日得到了希特勒的批准,其出发点是必须保存德国的坦克部队以便对法国的中部和南部发动决定性的进攻。机动作战阶段此时已告结束,敦刻尔克的最后一场戏要让德国空军去唱主角,这对德国空军说来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其最后的作战效果也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

   戈林向希特勒保证,德国空军可以轻而易举地消灭敦刻尔克包围圈里的敌人。戈林的部下们知道得很清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已经不止一次地被赋予力所不逮的任务,但由于戈林在纳粹党内处于崇高的地位,他们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目标地区恶劣的天气和滚滚的浓烟,使得德国空军在历时九天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期间(5月26日至6月4日),只有两天半的时间可以进行有效的突击。德国的轰炸机(特别是Ju87)设法炸沉了七艘法国驱逐舰和鱼雷快艇以及六艘英国驱逐舰。他们还击沉了五艘大型客轮以及英国派出去协助撤退的不计其数的“小型船只”中的四分之一。然而他们却没有能够阻挡338,226名英法士兵撤向英国;而且英国歼击机部队在英格兰南部进行的英勇巡逻也使德国空军损失飞机156架。这个数字比皇家空军自己的损失还多五十架,这也是自5月10日开始进攻以来德国空军最吃亏的一个“回合”。如德国空军在5月27日第一次猛烈突击敦刻尔克的那一天,航空兵第2军就损失飞机二十三架,比十天以来损失的总数还要多。

天空的新的力量·第三十一

天空的新的力量·第三十一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随着新型飞机的研究和生产费用的不断增加,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势;它不仅仅反映在设计上,也反映在销售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不那么强大的国家都在生产最新型的作战飞机供自己的空军使用。然而,美国和苏联在设..

直升机作战·第三十

直升机作战·第三十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升机的性能有限,因此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朝鲜战争时,直升机已经是十分有用的了,但仍比较脆弱,不堪一击。直到越南战争时,直升机方才能够跻身于军用飞机的前列。直升机不断发展的情况表明..

中东的生存之战·第二十九

中东的生存之战·第二十九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年轻国家以色列和它的阿拉伯邻国之间的冲突所具有的强烈的宗教和爱国主义色彩,使整个世界在感情上都卷了进去,同时也容易使人忽视应该从双方这三次重大冲突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每次冲突都以其自己的方式证实..

航空侦察·第二十八

航空侦察·第二十八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观察曾经是航空器最早的军事任务,侦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然而只有变化莫测的冷战和伴随着它的核毁灭的威胁,才导致了专门从事高空侦察的飞机的问世。 航空侦察的历史几乎与航空器一样..

海上空中力量·第二十七

海上空中力量·第二十七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论性地证明,海上空中力量对于大国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从那时以后,技术上的进步已使海上航空兵在完成其各项使命时变得更为困难,尽管事实已经表明,国家不论大小,如没有一支有效的海上空中..

越南·第二十六

越南·第二十六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越南的战争始终没有经过正式的宣战手续,毫无结果的“和平”也未能阻止流血事件的继续发生。种种异常的现象并非仅出现在政治和历史的事件上。战列舰获得了新生,而新型飞机和新的作战方法,象在本世纪内任何一次较长时..

便于机动的陆军部队·第二十五

便于机动的陆军部队·第二十五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大力士式、环球霸王式、举重明星式,从给这些飞机起的名字中可以大体上看出,它们担负着多么艰巨的输送和供应现代陆军部队的工作。人们专门为此而设计制造了巨大的、多用途的和牢固的飞机,接送军队、装..

超音速的一代·第二十四

超音速的一代·第二十四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47年10月,美国空军的查尔斯·耶格尔少校成为第一个飞得比声音还快的人。十年以后,已有九种超音速歼击机在美国和苏联服役,马赫数、甚至马赫数3的歼击机和轰炸机也已经开始订购。让飞机飞得越来越快似乎是合..

恐怖的均势·第二十三

恐怖的均势·第二十三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当大国集团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缓和走去的时候,世界和平却是由核战争的威慑来保持的。维持这种恐怖均势的乃是一种复杂的“矛盾想法”的过程:在理论上,任何一方都将针对另一方发动的袭击作出破坏性更大的反应..

喷气式飞机开始盛行·第二十二

喷气式飞机开始盛行·第二十二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朝鲜乃是喷气式飞机的第一个交战场合,也是喷气式飞机真正开始盛行的地方。由于依然隐隐存在着爆发另一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大国集团出于安全的需要,因此有更多国家的空军装备喷气式飞机,同时又有越来越..

朝鲜战争·第二十一

朝鲜战争·第二十一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在共产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全球性对抗和真正存在着核摊牌可能的情况下,1950年6月爆发了朝鲜战争。西方集团军队的装备不足以应付这样一场斗争,他们第一次面临了败在共产党国家手下的局势。 第二次世界..

通向柏林的空中桥梁·第二十

通向柏林的空中桥梁·第二十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冷战始终存在着发展成为一场全球冲突的危险,而冷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对抗,则发生在1948年的夏天。当时苏联集团违反规定,不让西方国家进入被分割的柏林市。这座被围困的孤立城市当时还在医治战争的创伤,..

新的结盟和新的飞机·第十九

新的结盟和新的飞机·第十九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倒是打赢了,但胜利者们在思想意识上又彼此发生了冲突,于是形成了新的结盟,为另一种斗争重新划分了阵线。“冷战”仅仅持续了五年,双方又重新在朝鲜诉诸武力。在此期间,双方都在努力建立..

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第十八

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第十八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便在德国试飞过。他们已遥遥领先,如能坚持不懈地研制下去,一定可以确立不可动摇的空中优势。事实上,德国人也确实制成了一些令人惊恐的新颖武器,其中包括第一种..

杰出人物·第十七

杰出人物·第十七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一个取得了击落敌机三百五十多架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的歼击机尖子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开始的对歼击机飞行员的吹捧,此时仍在继续。然而飞机承担的任务迅速扩大,这就要..

旭日之蚀·第十六

旭日之蚀·第十六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珍珠港受到的沉重打击(这是一次就其计划和实施来说都十分典型的空中袭击)和日本飞机初期拥有的无可争辩的优势,都未能使美国人在太平洋地区望而却步。他们硬是拼命地顶了下来,并进行反击,先是在珊瑚海,接着又十分..

空降作战·第十五

空降作战·第十五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随着两次大战之间飞机、降落伞和滑翔机的发展,出其不意地突然予敌以决定性的攻击的军事梦想终于成为实事。此种新颍而又大胆的攻击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当然,空降部队必须从他们早期联合作战招致..

从空中掌握制海权·第十四

从空中掌握制海权·第十四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旗鱼式飞机给予塔兰托的意大利战列舰的致命打击,日本成功地袭击珍珠港使该港陷于瘫痪,以及德国海军在歼击机保护伞的掩护下目空一切地急驰而过英吉利海峡,所有这一切早已作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空中力量,..

歼击机作战·第十三

歼击机作战·第十三 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欧洲天空的控制取决于歼击机的力量。英国卓越的歼击机曾在1940年危急的日子里挽救了这个国家。德国海军1942年大胆地“在英吉利海峡急驶”,证明了他们那顶歼击机保护伞的有效作用;但到这年年底,德国的大量歼击..

轰炸攻势·第十二

轰炸攻势·第十二 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在这次大战的最初几周里,人们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方才沉痛地懂得了轰炸机的种种不足之处,懂得了轰炸机是容易受创的。可是仅仅一年以后,人们又对有关战争的一些公认的国际条约完全置之不顾,开始积极地进行战..

不列颠之战·第十一

不列颠之战·第十一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温斯顿·邱吉尔雄辩的口才,使得1940年保卫了不列颠的那些著名的“少量的人”名垂史册。 [ 译注:不列颠之战胜利结束后,邱吉尔在英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说:“在战争史上,从不曾有如此大量的人从如此少量的人那里得..

为大战作准备·第九

为大战作准备·第九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39年秋季德国入侵波兰以后,继之出现的冲突规模之大,甚至德国空军都对之无所准备。至于后来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国家的空军,则准备更为不足。双翼机仍然是美、英两国的一线歼击机,德、日两国的歼击机在他..

从第一架水上飞机到零式飞机·第八

从第一架水上飞机到零式飞机·第八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10年,尤金·埃利驾驶一架柯蒂斯双翼机从一艘美国巡洋舰临时凑合的平台上起飞。两个月后,他又首次成功地在一艘军舰上降落。大约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水上飞机也在进行首次飞行。海军的空..

两次大战之间的战争·第七

两次大战之间的战争·第七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二十平代英、法殖民地出现的骚动给航空部队的使用带来了一项新的内容——经济而有效的警察行动。但主要的发展还是出现在三十年代后期的西班牙内战和中日战争之中;前者使德国得以试验其新型飞机和改进空中战..

竞相备战·第六

竞相备战·第六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公众对航空的兴趣开始集中到创记录的飞行和建立声誉的航空比赛上。林德伯格 [ 译注:旧译林白。 ] 飞越了大西洋,金斯福德-史密斯飞越了太平洋,速度记录突破了每小时三百英里。接着是希特勒..

协约国占优势·第五

协约国占优势·第五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 “血的四月”决定了1917年将是协约国在空中特别糟糕的一年。但到这年年底,随着新型飞机的出现和组织的改进,局势开始有了转变,到了1918年,美国空中力量的作战效能第一次为各国所察觉,它也预示了未来的发展。这..

尖子飞行员·第四

尖子飞行员·第四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堑壕中的屠杀比在泥泞的战场上空进行的空中战争更为残酷,但后者却不公正地获得了传奇式的荣誉。再也没有比“尖子飞行员”制度更能说明这种不真实的看法的了。“尖子”这个词来自法语,原用于体育明星。的确,这些人..

制造灾难的轰炸样式·第三

制造灾难的轰炸样式·第三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14年8月,法国的几架瓦赞飞机实施了这次大战中的首次轰炸。其他国家不久也照此行事,终于导致了对民间目标进行的首次报复性空袭。轰炸战术和对抗战术不断发展,直至意大利人竟然能够在1918年一次出动二百架..

战斗部队·第二

战斗部队·第二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按将领们预先的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只准备持续六个月,但是他们的战略并没有考虑到飞机所能发挥的作用。几个月以后的事实证明,空中侦察在阻止德军前进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空中战争当时还没有什么战术,直到1916年..

死神插上了翅膀·第一

死神插上了翅膀·第一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有动力飞行。到了1911年,人类首次带着杀人的明确目的升空,从而写下了空中战争历史中的第一个篇章。从实现空中自由飞翔的美丽梦想到使之成为一种杀人手段,人类仅仅用了八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