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的生存之战·第二十九

繁体

中东的生存之战·第二十九

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

出自————《空中战争大全》

出自————《战争通史》

  年轻国家以色列和它的阿拉伯邻国之间的冲突所具有的强烈的宗教和爱国主义色彩,使整个世界在感情上都卷了进去,同时也容易使人忽视应该从双方这三次重大冲突中吸取的经验教训。每次冲突都以其自己的方式证实了空中力量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并有力地从不同的侧面证明了这一点。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第一次始终有一方全面掌握了空中优势;第二次说明一次典型而有缜密计划的空中突击顷刻之间便将一方的空军部队消灭于地面;第三次有力地证明了按战略意图部署的导弹所起的巨大作用。 [ 译注:这里所说的第一、二、三次,实际上指的是第二、三、四次中东战争。 ]

   1945年以来中东地区发生过三场最重要的战争,即1956年以色列和埃及之战,以及1967年和1973年的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争;然而影响这三场战争进程的一个主要的决定性因素乃是空中力量。在头两场战争中,以色列通过其自身或其他国家的努力,事实上享有最高级的空中优势。地面军队的大踏步推进、高昂的士气和灵活的战术在最高级空中优势的保障下使以色列能够在大约一周的时间内赢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在最后一次战争中,以色列在空中和地面的优势就不那么显著了:战争的时间也延续得长一些(十八天),任何一方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

以色列领土的变化

   应该记住,这几次战争的规模都比较小,持续的时间不长,投入的兵力(按照欧洲战争的标准)较少,战场也很小。在西奈半岛,主要的战斗地域东西约为140英里,其中间地点南北为100英里。在北面,以叙边界长仅40英里。与约旦的共同边界虽然要长得多,约250英里,但是约旦人口不多,武装力量也较弱。

   以色列本身也是一个小国,它的海岸线长仅130英里,东西最宽处为60英里,最窄处(1967年战争之前)在耶路撒冷地段宽仅10英里。从西奈半岛机场起飞的飞机,大约只要五分钟便能飞抵以色列各城市,如从埃及基地起飞,也只需二十分钟左右。因此,以色列战略方针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始终是压制敌航空兵部队,以及夺取领土以便在地面实施机动。这在西奈半岛的西南方向上是可能做到的,但是东北方向上却难以实现,因为该处的政治和军事因素均不利于以色列入侵叙利亚。

   复杂的政治因素决定了这几场战争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和取得的战果,但是简单说来,还是各个大国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都关注着交战双方的生存。总的说来,美国人站在以色列一边,俄国人站在阿拉伯人一边,欧洲人既要设法保护他们所认为的与他们的利益有关的东西,又要设法影响两个超级大国。与此同时,俄国和美国又都希望避免直接对抗。于是,作为进行辩论的一个安全活门,作为寻求结束战争的一种工具,作为边界上虽然脆弱却还有用的哨兵,联合国便发挥了重要作用,冲突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生存问题,表面看来是无法用军事行动解决的问题;但长远看来,军事上的成就乃是在解决争端的谈判中进行讨价还价的政治资本。

   突击苏伊士运河区

   1956年7月29日,纳赛尔总统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寻求政治解决的企图遭到失败后,法国和英国便决定对埃及发动一次武装进攻,以夺取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以色列由于不断受到邻国的武装袭击,因存在着埃及-约旦-伊拉克三国的联合武装威胁而感到惊恐,以及不能容忍埃及关闭蒂朗海峡,也在10月份决定进攻西奈半岛。

   有证据表明,以色列在突击时间的选择上是和英法两国串通一气的,其目的是避免授人以口实。

   最重要的几个日期是:

   10月29日——以军在16时发起进攻,在米特拉山口地区伞降一个营。

   10月30日——英法向埃及和以色列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四十八小时内停止军事行动。以军的攻势在西奈半岛有所发展,切断了南部与外界的联系。

   10月31日——纳赛尔命令埃及军队撤离西奈半岛,并通知其阿拉伯盟国不要卷入战斗。英国的勇士式和堪培拉式轰炸机首次夜间袭击埃及机场。

   11月1日——从马耳他(勇士式轰炸机)、塞浦路斯(皇家空军的堪培拉式和毒辣式,法国的电闪式)和航空母航上(皇家海军的海鹰式和海毒式,法国的海盗式)起飞的英法飞机继续突击埃及机场。以军进行米特拉山口战役,开始突破中部和北部防线。

   11月2日——英法飞机继续对埃及机场和其他军事目标(雷达、军营、坦克和部队集中地域)实施空袭,持续进行到4日。以军推进到离苏伊士运河不到十英里的地方。埃及军队全部撤离西奈半岛。

   11月3日——以军在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实施扫荡。地面战斗在此后的两天暂告沉寂。

   11月5日——以军占领沙姆沙伊赫,打通蒂朗海峡。以军的作战活动至此暂停。英法在塞得港和福阿德港空投伞兵部队,次日海上部队登陆,6日,该区域的作战仍在进行,但英法军队已沿苏伊士运河向南推进。

   11月7日——英法两国政府在美国和联合国的压力下命令部队停火。盟***队在沿苏伊士运河向南推进23英里后停止前进。

   这次空中战争的一个关键问题便是英法空军对埃及机场的突击消灭了埃及空军,英法军队的指挥官认为,此项任务在11月2日早晨已告完成。战争爆发时,埃及共有175架作战飞机,其中44架为伊尔-28双发轰炸机。但在这些飞机中,估计仅有57架歼击机(米格-15、吸血鬼式和流星式)和12架伊尔-28能够使用。埃及空军除了10月30日用歼击机向米特拉山口附近的以色列前出部队发动过一次空袭外,其对整个战役的贡献是微其乎微的,以军在西奈半岛蒙受空袭的损失也微不足道;伊尔-28仅以单机对以军进行过两次突击,炸弹全落在了旷野里。

   以色列共有可供使用的各型歼击机(神秘式、暴风式、流星式和野马式)82架,外加16架蚊式和17架哈佛式。战争的头两天,他们在西奈半岛的空战中击落了4架米格-15、3架吸血鬼式和一架流星式。此后,由于英法空军确保了最高级的空中优势,以色列空军得以自由地在战场上空活动,向地面军队提供空中支援。据达扬将军说,空中支援对这次战役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付坦克部队和在埃军撤退的时候。

埃及地空导弹火力网

   战争开始时实施的一次毁灭性突击

   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以军在1957年撤出了西奈半岛、加沙地带和沙姆沙伊赫,由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进驻上述地区。巴勒斯坦问题还是没有找到彻底解决的办法。交战双方都补充了现代武器:阿拉伯国家从俄国获得,以色列由法国和美国提供。巴勒斯坦别动队的袭击活动和叙利亚的炮击行动在六十年代有所升级。1966年后期和1967年初,以色列向约旦和叙利亚进行了猛烈的报复性突击。作为阿拉伯世界的主要领袖的纳赛尔决定插手此事以支持其盟国,于1967年5月要求联合国部队撤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同意了他的要求。5月22日,埃及关闭了蒂朗海峡。5月30日,埃及和约旦签订了一项防御条约。5月31日,伊拉克部队进驻约旦以示支援。这时,相信自己已四面受敌的以色列决定发起进攻,先发制人地发动毁灭性的空中袭击,开始了人们所说的六天战争。

   6月5日——7时45分,以色列空军袭击运河区和西奈半岛的埃及机场;为避免被雷达发现,他们采取低空进入的战术。后来,他们以十分钟的时间间隔又进行了若干波次的突击。以色列空军在二小时又五时分钟的时间内共袭击十九个机场,340架可使用的埃及作战飞机中估计有300架被摧毁于地面,其中包括全部三十架图-16獾式远程轰炸机。8时15分,以军地面部队在西奈半岛北部、中部和南部发起进攻,进展神速,次日拂晓便占领了阿布阿格拉据点。5日上午,耶路撒冷前线打响了。以色列空军在叙利亚空袭了海法之后袭击了大马士革机场。中午,约旦空军被歼于地面。下午,二十三个埃及雷达站遭到破坏,以军在上午继续袭击了埃及机场和地空导弹阵地。

   6月6日——西奈半岛、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地区的战斗在继续进行。以色列空军继续突击机场和雷达设施,并在西奈半岛和约旦河西岸地区进行对地支援。叙利亚军队开始从戈兰高地对拓居地实施炮击,并发动了三次小规模的地面进攻。

   6月7日——首批以色列部队抵达苏伊士运河(北段)。11时,埃军放弃沙姆沙伊赫。14时,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的老城,约旦河西岸的残敌也在黄昏时肃清。在西奈半岛的中路,以军推进到米特拉山口,山口的西端在此以前已被以色列的空中突击所封锁。

   6月8日——埃及空军残余的兵力在西奈半岛进行了两三次小规模的空袭活动。以军地面部队继续向前推进,于次日2时抵达苏伊士运河。以色列空军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戈兰高地上的叙利亚炮兵阵地。夜间晚些时候,埃及同意停火。

   6月9日——尽管双方已同意3时20分在叙利亚前线实现停火,但战斗仍继续进行。以色列空军不断攻击戈兰高地上的掩体;11时30分以军地面部队进攻戈兰高地,黄昏时建立了两个桥头阵地。

   6月10日——以军继续在戈兰高地进行空中和地面攻击。以色列空军追击退却中的叙利亚军队,并自行规定了一条离大马士革二十五英里的追击极线。19时30分,停火在该战线生效。

   经过演练的一次典型袭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以色列对阿拉伯空军的袭击使他们在第一天便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这是一次经过深思熟虑,缜密计划和反复演练的作战行动,一位作者曾将这次袭击埃及机场的行动描述为“典型的杰作”。以首次空袭选择的时间为例,便足以说明这次计划工作的质量是如何之高了。7时45分是拂晓(突击一般都选择在这个时间)后的三小时左右。选择这个时间的理由是:埃及空军担任拂晓巡逻的飞机此时正准备返航加油;晨雾将已消失;以色列飞行员的精神此时比较饱满;埃及军队和政府的领导人此时正在上班途中,无法立即作出反应。

   每个机场由四架歼击轰炸机(幻影Ⅲ型、超级神秘式或兀鹰式)在超低空的高度上从海上或直接经过西奈半岛进入实施攻击,使用混凝土穿破炸弹(投下后由制动火箭使炸弹减速,然后在助推火箭的作用下使炸弹钻入地内)破坏炮道,使用机炮和火箭弹袭击停放在机场上的或正在滑行的飞机。攻击同一目标的各波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为十分钟;在目标上空可以逗留七分半钟。在基地上的再次出动准备时间极其短暂,约七分钟,因此每架飞机可在上次攻击之后一小时内再次飞抵目标上空。飞机的出动架次率是很高的:以色列空军在战争的头两天里共出动一千多架次,有的飞行员每天竟出动八次之多。阿拉伯方面在头两天共损失飞机415架,埃及、叙利亚和约旦月的空军实际上遭到覆灭,埃及虽然拥有一些SAM-2地空导弹,但却无法对付低空突击飞机。以色列空军在猛烈的空袭作战中共损失飞机26架(共有飞机约240架)。

   初期突击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以色列空军能够在战争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给予西奈半岛和约旦河西岸的地面作战以优先保障。结果,地面作战进展迅速,陆军在这两个地区的战役行动实际上在第三天便告结束。叙利亚军队在战争的头两天除实施过一次空袭外别无其他贡献,然而就是这次空袭也还受到地面飞机全部被歼的报复。他们只是在第三天方才开始地面作战。到了第四、第五和第六天,以色列已可使用其全部空军兵力以及一支得到了已经完成西奈半岛作战任务的部队的加强的地面军队来对付叙利亚了。以军在戈兰高地的推进速度比较缓慢的原因是山地崎岖、叙军防御严密、有坚固的掩体,工事和防御良好的火炮阵地。

   六天战争乃是战争史上非常少见的战争之一。在这场战争中,可以这么说,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的,达成了彻底的突然性,以色列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兵力集中使用在正确的地点,突击达到了极其精确的程度,而处境十分尴尬的敌人则服服贴贴地被纳入了以色列作战计划的时刻表之内。

   愤恨和外交

   与苏伊士战争之后的做法不同的是,以色列这一次没有从1967年所占领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撤出他们的军队。以色列认为他们自1948年以来受到的威胁和袭击实在是过于频繁了,因此如果没有一个保持持久和平的可靠的方案,他们决不拱手交出这些领土。对阿拉伯人来说,归还这些领土乃是进行和谈的先决条件。为此,联合国(有时还有美国)在这以后的六年里尽力调和双方的观点,促使双方会谈以达成一项永久性的解决办法。然而以色列的立场却由于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活动日益加强而变得强硬起来,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突击的规模和范围成倍地增长。在阿拉伯国家方面,则因为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建立定居点而极其愤恨。

   1968年,以色列开始构筑巴列夫防线——一系列防止埃及军队跨过运河的防御支撑点。为破坏以军构筑防线,埃及便向这些阵地实施炮击。以色列针锋相对地进行了还击。埃及还派出别动队进行袭击,以色列除如法炮制外,还增加了对城镇和军事目标的空中突击。这些军事行动,即所谓的消耗战,一直持续到1970年美国设法让双方同意一项不稳定的停火协议为止。

   1970年9月,纳赛尔总统逝世。他的继承人安瓦尔·萨达特表示了谋求和平的意愿。可是每一次谈判都因以军的撤退时间问题而告破裂。1972年,萨达特清楚地看到苏美关系的日趋缓和意味看俄国人在任何军事行动中都不会支持他,因此,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他将不得不进行作战以保持其在国内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地位。

   这年7月,萨达特赶走了他的俄国“顾问”。埃及的许多军事设施里都配备了这种人,他们完全可以否定萨达特的军事计划。10月,萨达特开始制订作战计划,另一方面仍保持采取外交行动的主动权。

   外交行动遭到了失败;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同时在两条战线发起攻击:横渡运河和进攻戈兰高地。以色列因为一方面厄于巴勒斯坦游击队的骚扰,另一方面对阿拉伯国家的军队持轻视态度,所以对此毫无准备。埃及和叙利亚军队作战之顽强远远出乎人们的意料,而且他们这次使用的武器也比过去厉害得多,特别是地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

   在“错误”的一侧

   十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开始于10月6日,至10月24日结束。这场战争是在犹太人的赎罪日发动的,大部分以色列人当时不是在度假就是在祈祷。

   这次战争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至10月10日为止的第一阶段,以色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埃及军队建立了一个桥头阵地,纵深达10英里,实际上控制了运河全长;叙利亚军队在10月7日几乎将以色列守军赶出了戈兰高地,后又基本上被击退到原先进攻出发线。

以色列对付SAM-6导弹的手段

   在至10月15日为止的第二阶段,埃及军队先是巩固了他们在西奈半岛上的阵地,然后进攻米特拉山口。可是他们的桥头阵地十分狭窄,因此没有什么进展,还损失了大量坦克。在叙利亚,以军向前推进了十公里,并在戈兰高地的南部抗击了伊拉克和约旦的进攻。

   在至停火为止的第三阶段,以军凭借运气和勇敢在运河西岸建立了一个桥头阵地,包围了苏伊士城,切断了埃及第3集团军的后路。交战双方分别处在运河的“错误”一侧的这种复杂而又危险的形势,促使美国和俄国出面来寻求停火的途径。10月22日,第一次调解失败。以军利用此一有利时机在10月24日最后实现停火之前完成了对第3集团军的包围。

   这次战争爆发时,以色列空军在前线共有330架飞机,包括约130架鬼怪式和幻影式超音速飞机,而他们所抗击的埃及和叙利亚空军名义上共有520架超音速的米格-21和苏-7以及180架亚音速的米格-17。

   以色列军队损失惨重,特别是第一阶段他们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遭到突然袭击的时候。那时,预备队还来不及动员,他们头两天在戈兰高地受到极大的压力,在西奈半岛则直到10月8日方才稳住了阵脚。据估计,他们在整个战争中共损失坦克八百辆,飞机115架,2,600人丧生。以色列的损失大约为阿拉伯国家的三分之一,但对于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来说,损失算是够大的了,比前两次战争的损失要大得多。

   在地面,以色列陆军在敌人的装甲部队面前也受到很大的压力。埃及约有1,800辆坦克,叙利亚有1,200辆,而以色列却只有1,700辆。阿拉伯军队使用坦克的决心很大,往往是大量使用——据估计,叙利亚在首次进攻戈兰高地时出动了七百辆坦克。此外,俄国制造的耐火箱式和甲鱼式有线制导的反坦克导弹也使以色列装甲部队蒙受了巨大损失。

   丧失了最高级空中优势

   影响这场战争的主要因素是以色列失去了以往战争中所享有的那种最高级空中优势,这要归因于部署在苏伊士运河区和戈兰高地且得到高炮支援(包括俄国制造的机动式ZSU-23)的埃及和叙利亚的导弹系统。战争第一天的下午(两条战线都是在14日发起进攻的),以色列就在戈兰高地上空损失了80架飞机,约占损失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已不可能象1967年那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毁灭性的突击以消灭对方的空军了。以色列空军不仅没有实施突然袭击的机会,而且艰难地承担着支援己方前线部队的任务。

   阿拉伯军队使用的导弹有SAM-2、SAM-3、SAM-6和SAM-7。SAM-2和SAM-3为雷达制导(从地面控制)的两级导弹,机动能力十分有限。

   SAM-2用于对付高空飞机,而SAM-3则用于对付低空飞机。安装在履带车上的SAM-6具有较好的机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尽管它在最初飞行阶段用雷达实施制导,但他自身的红外线热寻的装置能在最后阶段自动导向目标,因此实施电子干扰或摆脱其攻击便更加困难了。弹头较轻、尺寸更小的SAM-7的机动能力甚至更好。此种导弹可由一个人携带和发射;或者象阿拉伯军队所使用的那种,可将多达八枚的导弹装在车上进行齐射,从而减低了飞机作规避动作的效果,增加了命中的机会。

   以色列飞行员尝试过各种对策:采取大角度俯冲攻击战术、施放反雷达敷金属条、进行积极的电子干扰,作规避机动飞行和使用高温照明弹。这些对策有时也管用。不过,采用大角度俯冲攻击战术会使飞机进入高炮的有效射程之内,作规避机动飞行涉及两架飞机,因此必须配合得很好。直到战争结束,反对抗措施一直在研究之中。

   防空导弹提供的至关重要的掩护

   埃及军队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渡过运河,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庞大的导弹火力网。没有地空导弹的掩护,在昼间极易遭受空袭的条件下在三个地点实施渡河作战,很难设想他们能够将一部分部队渡过运河,也很难设想居然能够巩固住桥头阵地。然而事实上他们第二天便在西奈半岛上有了五百多辆坦克。以色列军队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成功地渡过运河一事也同样表明了导弹的价值。尽管这支以军的渡河作战极其困难,且在近两天的时间里处境十分危险,但是一旦渡过运河并肃清了导弹阵地之后,便能不受阻碍地得到近距空中支援,进攻的势头猛增。

   阿拉伯国家的空军虽然也积极支援他们的地面部队作战,但是在决定双方作战形势的优劣对比方面看来并没有起很大的作用。他们大约总共损失了450架飞机。还值得注意的是,埃及空军并没有广泛地袭击以色列城市。这无疑是由于萨达特的目的显然仅在于夺回一些领土,使以军蒙受重大损失,从而在谈判桌上可以处于有利的地位。也许由于同样的原因,埃及陆军部队并没有迅速扩大其桥头阵地。

六天战争第二天结束时阿拉伯飞机损失数国别机种机型架数埃及轰炸机图-1630伊尔-2827歼击机苏-710米格-2195米格[注]20米格-15或-1782运输机安-128伊尔-1424伊拉克直升机13轰炸机图-161歼击机米格-219猎人式5运输机2约旦歼击机猎人式21运输机5直升机2黎巴嫩歼击机猎人式1叙利亚轰炸机伊尔-282歼击机米格-2132米格-15或-1723直升机3

   控制天空

   三次中东战争都表明了控制天空的重要性,这对于资源有限,地面兵力处于很大劣势的国家来说尤其如此。在1956年和1967年的两次战争中,以色列本身既没有遭受空袭的危险,他们的突击力量也没有受到削弱,所以他们能够主宰全局。然而在1973年,主要是由于阿拉伯国家地空导弹的缘故,以色列在战争的初期打得很艰苦。战争的第一阶段,在戈兰高地进行防御作战而且形势十分危急的时候,他们最感忧虑的还是导弹对飞机和飞行员造成的损失。没有一支有效的空中突击力量,他们的陆军将会受到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阿拉伯军队在两条战线上的攻击而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SAM-6导弹的作战使用

天空的新的力量·第三十一

天空的新的力量·第三十一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随着新型飞机的研究和生产费用的不断增加,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势;它不仅仅反映在设计上,也反映在销售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不那么强大的国家都在生产最新型的作战飞机供自己的空军使用。然而,美国和苏联在设..

直升机作战·第三十

直升机作战·第三十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直升机的性能有限,因此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朝鲜战争时,直升机已经是十分有用的了,但仍比较脆弱,不堪一击。直到越南战争时,直升机方才能够跻身于军用飞机的前列。直升机不断发展的情况表明..

航空侦察·第二十八

航空侦察·第二十八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观察曾经是航空器最早的军事任务,侦察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领域,然而只有变化莫测的冷战和伴随着它的核毁灭的威胁,才导致了专门从事高空侦察的飞机的问世。 航空侦察的历史几乎与航空器一样..

海上空中力量·第二十七

海上空中力量·第二十七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论性地证明,海上空中力量对于大国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从那时以后,技术上的进步已使海上航空兵在完成其各项使命时变得更为困难,尽管事实已经表明,国家不论大小,如没有一支有效的海上空中..

越南·第二十六

越南·第二十六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越南的战争始终没有经过正式的宣战手续,毫无结果的“和平”也未能阻止流血事件的继续发生。种种异常的现象并非仅出现在政治和历史的事件上。战列舰获得了新生,而新型飞机和新的作战方法,象在本世纪内任何一次较长时..

便于机动的陆军部队·第二十五

便于机动的陆军部队·第二十五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大力士式、环球霸王式、举重明星式,从给这些飞机起的名字中可以大体上看出,它们担负着多么艰巨的输送和供应现代陆军部队的工作。人们专门为此而设计制造了巨大的、多用途的和牢固的飞机,接送军队、装..

超音速的一代·第二十四

超音速的一代·第二十四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47年10月,美国空军的查尔斯·耶格尔少校成为第一个飞得比声音还快的人。十年以后,已有九种超音速歼击机在美国和苏联服役,马赫数、甚至马赫数3的歼击机和轰炸机也已经开始订购。让飞机飞得越来越快似乎是合..

恐怖的均势·第二十三

恐怖的均势·第二十三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当大国集团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向缓和走去的时候,世界和平却是由核战争的威慑来保持的。维持这种恐怖均势的乃是一种复杂的“矛盾想法”的过程:在理论上,任何一方都将针对另一方发动的袭击作出破坏性更大的反应..

喷气式飞机开始盛行·第二十二

喷气式飞机开始盛行·第二十二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朝鲜乃是喷气式飞机的第一个交战场合,也是喷气式飞机真正开始盛行的地方。由于依然隐隐存在着爆发另一次世界大战的危险,大国集团出于安全的需要,因此有更多国家的空军装备喷气式飞机,同时又有越来越..

朝鲜战争·第二十一

朝鲜战争·第二十一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在共产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进行全球性对抗和真正存在着核摊牌可能的情况下,1950年6月爆发了朝鲜战争。西方集团军队的装备不足以应付这样一场斗争,他们第一次面临了败在共产党国家手下的局势。 第二次世界..

通向柏林的空中桥梁·第二十

通向柏林的空中桥梁·第二十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冷战始终存在着发展成为一场全球冲突的危险,而冷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对抗,则发生在1948年的夏天。当时苏联集团违反规定,不让西方国家进入被分割的柏林市。这座被围困的孤立城市当时还在医治战争的创伤,..

新的结盟和新的飞机·第十九

新的结盟和新的飞机·第十九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倒是打赢了,但胜利者们在思想意识上又彼此发生了冲突,于是形成了新的结盟,为另一种斗争重新划分了阵线。“冷战”仅仅持续了五年,双方又重新在朝鲜诉诸武力。在此期间,双方都在努力建立..

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第十八

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第十八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便在德国试飞过。他们已遥遥领先,如能坚持不懈地研制下去,一定可以确立不可动摇的空中优势。事实上,德国人也确实制成了一些令人惊恐的新颖武器,其中包括第一种..

杰出人物·第十七

杰出人物·第十七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了一个取得了击落敌机三百五十多架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战绩的歼击机尖子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就开始的对歼击机飞行员的吹捧,此时仍在继续。然而飞机承担的任务迅速扩大,这就要..

旭日之蚀·第十六

旭日之蚀·第十六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珍珠港受到的沉重打击(这是一次就其计划和实施来说都十分典型的空中袭击)和日本飞机初期拥有的无可争辩的优势,都未能使美国人在太平洋地区望而却步。他们硬是拼命地顶了下来,并进行反击,先是在珊瑚海,接着又十分..

空降作战·第十五

空降作战·第十五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随着两次大战之间飞机、降落伞和滑翔机的发展,出其不意地突然予敌以决定性的攻击的军事梦想终于成为实事。此种新颍而又大胆的攻击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当然,空降部队必须从他们早期联合作战招致..

从空中掌握制海权·第十四

从空中掌握制海权·第十四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旗鱼式飞机给予塔兰托的意大利战列舰的致命打击,日本成功地袭击珍珠港使该港陷于瘫痪,以及德国海军在歼击机保护伞的掩护下目空一切地急驰而过英吉利海峡,所有这一切早已作出这样一个结论:没有空中力量,..

歼击机作战·第十三

歼击机作战·第十三 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欧洲天空的控制取决于歼击机的力量。英国卓越的歼击机曾在1940年危急的日子里挽救了这个国家。德国海军1942年大胆地“在英吉利海峡急驶”,证明了他们那顶歼击机保护伞的有效作用;但到这年年底,德国的大量歼击..

轰炸攻势·第十二

轰炸攻势·第十二 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在这次大战的最初几周里,人们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方才沉痛地懂得了轰炸机的种种不足之处,懂得了轰炸机是容易受创的。可是仅仅一年以后,人们又对有关战争的一些公认的国际条约完全置之不顾,开始积极地进行战..

不列颠之战·第十一

不列颠之战·第十一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温斯顿·邱吉尔雄辩的口才,使得1940年保卫了不列颠的那些著名的“少量的人”名垂史册。 [ 译注:不列颠之战胜利结束后,邱吉尔在英国国会的一次讲话中说:“在战争史上,从不曾有如此大量的人从如此少量的人那里得..

闪击战·第十

闪击战·第十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39年9月,世界语言中增加了一个新词——闪击战。这是快速运动的地面进攻与猛烈的空中突击相结合而进行的极其凶猛有效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个战役的结果,使德国征服和占领了半个欧洲,为德国空军树立了极其惊人..

为大战作准备·第九

为大战作准备·第九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39年秋季德国入侵波兰以后,继之出现的冲突规模之大,甚至德国空军都对之无所准备。至于后来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其他国家的空军,则准备更为不足。双翼机仍然是美、英两国的一线歼击机,德、日两国的歼击机在他..

从第一架水上飞机到零式飞机·第八

从第一架水上飞机到零式飞机·第八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10年,尤金·埃利驾驶一架柯蒂斯双翼机从一艘美国巡洋舰临时凑合的平台上起飞。两个月后,他又首次成功地在一艘军舰上降落。大约与此同时,世界上第一架实用的水上飞机也在进行首次飞行。海军的空..

两次大战之间的战争·第七

两次大战之间的战争·第七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二十平代英、法殖民地出现的骚动给航空部队的使用带来了一项新的内容——经济而有效的警察行动。但主要的发展还是出现在三十年代后期的西班牙内战和中日战争之中;前者使德国得以试验其新型飞机和改进空中战..

竞相备战·第六

竞相备战·第六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公众对航空的兴趣开始集中到创记录的飞行和建立声誉的航空比赛上。林德伯格 [ 译注:旧译林白。 ] 飞越了大西洋,金斯福德-史密斯飞越了太平洋,速度记录突破了每小时三百英里。接着是希特勒..

协约国占优势·第五

协约国占优势·第五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 “血的四月”决定了1917年将是协约国在空中特别糟糕的一年。但到这年年底,随着新型飞机的出现和组织的改进,局势开始有了转变,到了1918年,美国空中力量的作战效能第一次为各国所察觉,它也预示了未来的发展。这..

尖子飞行员·第四

尖子飞行员·第四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堑壕中的屠杀比在泥泞的战场上空进行的空中战争更为残酷,但后者却不公正地获得了传奇式的荣誉。再也没有比“尖子飞行员”制度更能说明这种不真实的看法的了。“尖子”这个词来自法语,原用于体育明星。的确,这些人..

制造灾难的轰炸样式·第三

制造灾难的轰炸样式·第三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14年8月,法国的几架瓦赞飞机实施了这次大战中的首次轰炸。其他国家不久也照此行事,终于导致了对民间目标进行的首次报复性空袭。轰炸战术和对抗战术不断发展,直至意大利人竟然能够在1918年一次出动二百架..

战斗部队·第二

战斗部队·第二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按将领们预先的计划,第一次世界大战只准备持续六个月,但是他们的战略并没有考虑到飞机所能发挥的作用。几个月以后的事实证明,空中侦察在阻止德军前进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空中战争当时还没有什么战术,直到1916年..

死神插上了翅膀·第一

死神插上了翅膀·第一作者:克里斯托弗·钱特等 ·英国出自————《空中战争大全》出自————《战争通史》1903年,莱特兄弟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有动力飞行。到了1911年,人类首次带着杀人的明确目的升空,从而写下了空中战争历史中的第一个篇章。从实现空中自由飞翔的美丽梦想到使之成为一种杀人手段,人类仅仅用了八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