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走出战争的小路——老挝和柬埔寨——我们的友邦蒙古·第三十九

繁体

越南走出战争的小路——老挝和柬埔寨——我们的友邦蒙古·第三十九

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

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从我担任苏共***职务的最初几天起,我就在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关系问题上花了很多时间。在这几个国家内,全面对抗非常激烈。印度支那成了冲突双方争夺势力范围的危险区域。争夺越南——等于争夺印度支那——的斗争,两个超级大国以不同的方式都卷进去了。美国投入50万军队,站在南越政权一边,而苏联和中国,则站在北越一边。结果,战争打了多年,弄得疲惫不堪,最后美国还是战败了,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军事干涉破产。

  胜利后最大的困难

  胜利使越南人付出了极高的代价。恢复国家领土完整,是在保存两种经济制度的情况下完成的。北方实行的是僵化的行政领导制度,又加上多年的军事管理。而南方,尽管战争后果严重,却保持了以私有制为依托的经济。然而,美国人一走,南方便失去了与美军消费相关的财政来源。市场经济崩溃了。越南陷入了危机,它面临着选择道路的问题。这种选择决非易事,一拖就是几年。

  期待已久的南北统一,大大提高了越南人的民族自觉意识。多数人相信,***干劲一旦转入和平建设,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便能够建立起一个强大、繁荣、独立的国家。河内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引起了北京的警惕:北京倾向于认为越南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希望面对一个新的现实——一个有6000万人口、有着自身利益的大国出现在自己面前。无怪乎1989年邓小平和我谈话时已表现出对河内想建立印支联邦的意图感到不安了。我不敢说越南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意图,但是显然,越南对于同老挝和柬埔寨建立最紧密的合作关系是很感兴趣的,这两个国家和它一起,都是属于法属印度支那。

  看来,北京很难意识到,越南的地位升高了,越南感到自己能够在印度支那地区发挥独立的作用了。这一点必须得有所考虑。在中越矛盾问题上,波尔布特集团起了独特的作用,他曾经一度掌握了柬埔寨的政权,并且得到过中国的支持。越南派军队进入了柬埔寨,这才使它免于种族灭绝,但却造成国际紧张局势的一个麻烦源头。北京决定要“教训一下越南”,投入60万军队反对它。为了帮助越南顶住北面的压力,我们做了不少事情,后来它站稳了脚跟,我们又帮助它搞经济建设。

  我用报“流水账”的方法列举了这些尽人皆知的事件,为的是要提醒大家我是在什么时候才过问苏越关系问题的。越南领导人,特别是黎笋,坚决请求我们扩大合作,加强经济援助,提供副食、百货商品和武器,加大政治支持力度。越南这种态度在意识形态上的一种理由是,建立一个强大的、在东南亚能够起主导作用的工业化的越南,按照他们的看法,也是符合苏联的战略利益的。

  应该说,从战时经济过渡到和平经济的长期观念(我们曾经参与制定),在很多方面反映了这种实际上非常冒险的想法。它的实现要启动一系列不符合越南特点和条件的诸多手段。结果一切东西都投到大的钢铁企业、水泥厂、电站、大型工业联合企业等等的建设上去了。最后怎么样呢?在和平这个地方建了一座很大的发电厂,可是它的电力没法使用,因为没有输电线路,而且……没有消费者。一些“半拉子工程”的规模很大,数以百万计的资金投入拍死在那里,而农业、轻工业却没钱投入。

  建立起了水泥厂,可是没有人去工作,越南人拒绝工作,说吃不饱饭。在露天煤矿上,大型载重汽车没人开,因为身体瘦弱、疲惫不堪的人根本开不了。这些情况都是我在1981年出席越南五大会议时知道的。

  到处都是丢在一边的、锈迹斑斑的技术设备。汽车、拖拉机、机床因为很小的毛病就送进了废料场——因为没有修理站。可是希望提供新的技术设备的请求纷纷送到苏联领导人那里。莫斯科拒绝提供新设备的决定越来越多了。黎笋对这一点反应很强烈,总是提醒说,应该支持“已经胜利了的无产阶级***”。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明显,他们选择的发展模式是错误的。越南是个气候条件很好的国家,发展珍贵的亚热带作物、轻工业和旅游业有很大的潜力,可是它走的却是一条与它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而且经济上也不合理的道路。

  新的苏联领导人向越南领导人提出了修改发展战略的问题。越南国内对严重的经济状况变得越来越不满,经常发生闹事现象。党熟视无睹是不行的,必须作出反应。人民拒绝强加给他们的方针。“伟大的建设”鼓舞不了他们。他们缺少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饭吃不饱,鞋没得穿,衣服破烂不堪,更不用说居住条件和使用现代的工业用品了。形势带有危机的性质,党内出现了争论。

  1986年7月,黎笋去世,当时他已年近80岁。长征被选为***,他是属于胡志明那一代的老同志,也差不多已经接近80岁了。

  1986年12月,越共计划要召开第六次党代会,于是长征到我们这里来进行协商。我愿对这个人表示我应有的敬意:他坚决主张重新研究越南的经济政策,主张干部要更新。他认为自己的任务在于制订新的政策,开好党代会,把位置让给另外的领导人。

  经过激烈的争论,越共六大表示要贯彻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当时提出了3个纲领目标——副食品生产、日用商品生产和出口商品生产。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召开的公开宣布必须进行变革并且毫不含糊地表示支持改革的大会。阮文灵被选为越共中央***。他已经年近70岁。领导人中的所有“大佬”,包括长征,都进了顾问委员会。

  从战争小路到粮食税

  1987年5月,阮文灵来到莫斯科。他谈了党的决议完成的情况。原来,保守派和激进派,即所谓“只争朝夕”派,争斗不休,党处于瘫痪状态。新的***对这两部分人的观点都持批评态度,他提出了冷静的现实主义的思想,即越南要合理地发展重工业,首先是为了满足农业和人民急需的商品生产的需要。农村要广泛实行家庭承包制,扩大农民的副业经营。阮文灵认为,如果党和国会不清除腐败分子,这一切都无法实现。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对外政策方面,他主张从地区对抗过渡到和平共处。为此,这位新***支持苏联和中国关系正常化的方针,并且打算把越南军队从柬埔寨完全撤出来。

  我感到他谈的是一种全新的战略观点,所以我真心诚意地支持他的主张,并且建议他更大胆地参照列宁的经验,根据自己国家的条件,贯彻新的经济政策。我们的谈话进行了两天。鉴于事情正面临重大的转变,我决定不惜花些时间,好好谈谈。阮文灵对谈的结果非常满意,承认对于他来说“带着戈尔巴乔夫的支持回国”是非常重要的。

  在越共例行的中央全会上,***介绍了他这次访问莫斯科的结果。会上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大多数人都支持他。看来,我们的立场在会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革新的过程似乎开始了,但是过了一年,国内的社会—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在预算出现巨大赤字的情况下,还保留着一支庞大的军队(200万人),而国家机关的人数也有300万—400万。尽管大大压缩了建设项目,仍然感到资金短缺,百分之五十的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通货膨胀迅速蔓延。1987年11月,阮文灵再次来到莫斯科。他请求在新经济机制开始运转前能够支持越南,给他们紧急提供50万吨大米,同样数量的矿物肥料,5000台拖拉机。

  ***说,人民支持革新和改革,但糟糕的是,大部分干部不能以新的态度开展工作。只好免去许多人的职务。他最后说,干部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打算在最近的一次中央全会上进行讨论。当时我们做了可能做到的一切,尽管这件事本身就很不容易。这样,我们帮助越南新领导控制住了局势,继续推行改革。

  我一向支持阮文灵对革新的热情。后来为获取“革新的弹药”,他不止一次地来到莫斯科,回国后就说,戈尔巴乔夫、苏联领导都支持他的政策。他这样做是为了克服几十年养成的巨大惰性。

  总之,新的战略选择做出了,政治方针也作了原则性的修订,但实际改变起来却很难,很痛苦。越南领导圈子里矛盾一触即发,分裂的危险迫在眉睫。关键是要支持阮文灵,以免他在公开的和隐蔽的反对改革的习惯势力的压力下垮下来。

  1989年10月,我们又举行了例行的会晤,听到这位***讲新政策已经产生了初步的成效时就别提有多高兴了。

  下面就是他对我说的话:

  “阮文灵:从前,农民在合作社的收入只占他们产品的百分之三十,其余的便用来交税和落进各种中间人的口袋里了。农民实际上失去了对劳动的兴趣。现在农民按照承包制的原则,支持农业改革的措施,百分之六十的产品归自己,所以他们非常关心自己的收成。

  “您知道,我们那里时常发生自然灾害。现在,有了灾情农民不等国家帮助便迅速起来恢复生产,找回损失。总之,争论了三年,但现在才知道事情该怎么办。去年粮食作物达到了创记录的收成——1900万吨(折合成大米)。尽管部分农田因台风受了灾。”

  “戈尔巴乔夫:这个消息很有意思。它说明,主要是要给人们创造正常劳动的条件,从行政命令的手段转变为利用物质刺激的方法。我想指出您在这些问题上所持的积极态度。幸好这一方针被党代会采纳了,党代会后又得到了彻底的贯彻。我知道这很不简单。不管怎么说,党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开始发生了大的转变。要知道,根据我的理解,总的来说,越南是有可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的。”

  “阮文灵:从前,我们实行的是行政官僚管理体制,国家从农民那里购进产品,然后再供给城市居民。现在农民除交粮、买肥料和技术外,余下的产品自己拿到市场上去出售。”

  “戈尔巴乔夫:列宁的粮食税。”

  “阮文灵:对。最近我认真重读了列宁关于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著作。举一个具体例子。以前我们头疼的是如何养活河内。肩负着这样的任务,国家花去了大笔的交通费,大量产品在路途中流失,产品质量也不好。现在,首都由邻近的几个省来供养。我们取消了米票,给工人和职员们的工资增加了补贴,由他们自己到市场上去购买日常需要的东西。国家统购的肉类产品大约占百分之五十到六十,其余由农民拿到市场上去出售。这样国家—商人和农民—商人之间就产生了竞争。结果物价开始下降了。

  “至今对这个问题还没有停止争论。***里也在争论,但大多数人还是赞成革新的。诚然,有人指责我这是要走资本主义道路。”

  “戈尔巴乔夫:我们也时常受到这样的指责。结果是在遵循政治教条的情况下副食和商品短缺,倒成了社会主义,而人们有可能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为自己生产出更多的产品,倒好像是背离社会主义了。实际上,第一种情况是教条主义,另外一种情况才是对社会主义的创造性的理解。”

  “阮文灵:现在,农民的收入急剧增长。我们现在要引起注意的是,农村中的贫富差距在加大。

  “根据越南宪法,土地是全民所有,不允许出卖,但是交由农村合作社永久使用,而合作社把它连同继承权一起再租给农民。租地面积在南方和北方地区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地方农民开始把生产资料联合在一起,修建小规模的灌溉渠道,拥有一些农业机械。

  “我非常仔细地看了您在苏共中央三月全会上作的有关新农业政策的报告,我们结论是:我们走的是同一个方向。”

  “戈尔巴乔夫:当然,我们两国的条件不同,但是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贵国,都是在改革生产关系。”

  “阮文灵:现在农村里人们的情绪完全不一样了。特别是在1988年年中,情况开始迅速好转。副食品价格的稳定对工业品的价格起了很好的影响。通货膨胀从每月百分之二十八的水平降低到如今的百分之五。我们认为这是我们的货币单位(越南盾)开始趋于稳定。”

  “戈尔巴乔夫:农民收入的增加,他们对技术、肥料、高档商品的需求自然会加大。如果他们的收入花不出去,那他们赚钱的积极性也就没有了。”

  “阮文灵:您说得对。这方面的困难我们已经感觉到了。我们采取了彻底抛弃行政官僚体制的供应方法——当时一切都是由国家来分配。”

  阮文灵介绍了他们在农业领域、在农村改革方面所做的这些工作,他抱怨说,不能夸口说工业方面也取得了同样的进步。他说,主要原因是国家银行的工作还是老一套。领导体制压制人的积极性,限制工业生产集体的自主性,这就影响了生产和整个经济的效率。

  这时又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越南、老挝、柬埔寨的领导人聚集在一起,全面讨论了柬埔寨人民共和国及其周边的形势问题,共同发表声明,说要在1989年9月以前将越南军队全部撤出柬埔寨。我说,这一行动使越南加强了自己在这一地区和全世界的立场。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1989年10月7日,当时是在柏林庆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越南人坚决要求这次见面,于是就在我们下榻的宾馆见了面。阮文灵的情绪很好,他高兴地告诉我,说尽管台风给越南造成的损害很严重,淹没了成千上万公顷的稻田,但是庄稼看上去还不错。有100多万吨大米入了国家粮库,200万吨左右的大米出口,还了印度的债务,这是许多年来的第一次。

  他的这番话对我之所以重要,因为多年来我们一直用大米和小麦向越南提供直接的食品援助,再这样下去现在已是越来越困难了。但我尤其满意的是,新方针的果实终于成熟了,它是在我和越南领导人的积极讨论中形成的。

  老实说,我心里感到很有点不是滋味——噢,离莫斯科十万八千里的越南人听取了我好心的劝告,在自己的土地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可我们这里的人脑子就是不开窍——大家听也听了,讨论也讨论了,甚至也表示同意,可这一大堆的农业问题,至今依然如故……

  “因农业改革您被说成是修正主义了吗?”我问阮文灵。

  他回答说,人们从两个方面批评他,有些人批评他是修正主义,脱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改革操之过急,另外有些人批评他是保守主义。

  “没什么,人们也指责我是修正主义。但是形势要求我们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克服落后,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过去曾相信,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会自动地表现出来。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除非对整个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体系采取新的态度。”

  现在,我怀着浓厚的兴趣听说越南正在加大经济改革进程的力度,以便把几十年战争所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一些迅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韩国、香港和台湾,占据应有的地位。越南的顺利发展,无疑将会促进俄越关系的发展。我们两国人民不仅保留着共患难时期的回忆,而且还在争取进行合作。这是符合整个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共同利益的,毫无疑问,俄罗斯在这个地区也应该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

  “柬埔寨的症结”

  按照自己的政治和外交“习惯”,我们常常把过去的法属印度支那各国当作一个整体看待。一讲到越南,我们脑子里一定马上就会想到老挝和柬埔寨。其实,这样想也自有其客观理由。虽然这些民族现在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各自都有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历史,但是毗邻关系和近两个世纪的共同命运把他们彼此间拉近了。

  柬埔寨出现了长期的流血冲突。在我国,柬埔寨由主持国际问题的部门分管,属特殊问题。和中东、安哥拉、尼加拉瓜的问题差不多,是世界政治的症结之一,围绕着它,各超级大国和军事—政治集团的利益,错综复杂,互相交叉。现在“症结”之所以非常难解,僵持不下,是因为斗争各方都直接参加了进来,其牵头人为洪森、西哈努克和波尔布特,而他们的身后则是越南、苏联、美国和中国。

  我已经讲过这个问题怎样在和越南的合作下,在苏美对话和苏中对话的范围内解决了。至于柬埔寨的政治活动家们,西哈努克亲王我一直未能见到,而洪森——柬埔寨共和国前政府首脑,我曾经接见过。会见给我的印象很好。当然,他当时缺乏经验,特别是在经济的组织管理方面,而且又是在这样一个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家。但他这个人具有良好的精神素质,坚持不懈,勤奋努力,从越南人身上,从我们这里和其他国家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

  关于政治,洪森对世界舞台的力量平衡有很成熟的理解。他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党的原则立场——国家民主,同时考虑问题又非常现实,承认为了达到充分的协调,他不得不做出理智的妥协。在他的积极参与下,目前国家恢复了脆弱的和平,但愿这位政治活动家能够为自己的祖国还能做出许多贡献。

  凯山·丰威汉的教训

  应该说,特别热心学习的人大概要数老挝***中央***凯山·丰威汉了。他不止一次地到过我们这里,每次都通过大使馆事先提出要求,希望为他安排一系列与学者、专家们的会见,而且不光是计划、经济管理方面的专家,还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等其他学科方面的专家学者。凯山·丰威汉利用自己的休假经常做这些事,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莫斯科度过的。

  与此同时,这个已经不年轻的人的视野非常之广,头脑灵活,喜欢钻研,更不用说他的丰富的政治经验了。我没有专门研究过老挝的历史,但对那里发生的一连串***、氏族斗争和王室内讧颇为了解。有一个时期,几乎所有的主要政党都由各个亲王领导。他们有些代表亲美的西方路线,另外一些,如苏发努冯,领导着***阵营,第三种人,如梭发那·富马,一心想促成民族和解。在这种错综复杂、矛盾尖锐的政治小土屋里,凯山·丰威汉领导的***创出了威信,巩固了政权。

  老挝宣布自己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并没有立刻被外界承认。赫鲁晓夫当政时,可以说我国领导人受“历史乐观主义”的影响,深信社会主义国家会很快的增加,立即给万象颁发了社会主义国家的“证书”。结果到了70年代,阿尔及利亚、埃及、索马里、缅甸等国的社会主义实验遭到挫折,使人大失所望后,对这种事情的态度才开始变得谨慎一些。理论家们的议论也变得比较清醒了,开始注意到一些***民主主义的政党宣布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时,还没太弄清楚为此需要完成的任务的范围,要不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只是为了得到苏联和社会主义大家庭其他国家的援助。

  最后,老挝毕竟还是“得到自己的委任状”,被列为第15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值得称道的是,老挝领导人没有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没有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极端。大概凯山·丰威汉吸取了从莫斯科、北京和河内那里得到的教训,不仅明白应该做什么,而且也明白不该做什么。

  我和他见过几次面,我们一下子就建立起了相互理解的氛围,无需作任何特别的努力。凯山·丰威汉和许多人不同,他不仅在口头上支持改革,而且把它当做是革新自己国家的纲领。其实,老挝领导人根据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自己在进行探索。但是他们思想上有顾虑,怕被指责为修正主义。现在,当新的思想(或者旧的思想被彻底忘记了?)被制订成了法律,他们便着手大胆地干起来,在短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回忆和凯山·丰威汉谈话的时候我要补充说一句:依我看,这个政治活动家的最大特点是拒绝接受教条主义。他认真研究马克思主义著作,真心诚意地承认它的普遍原理,但当他发现有不能“自圆其说”的地方,而盲目追随又有危害时,他宁愿诉诸于理智。

  我们的朋友蒙古

  大家知道,苏联和蒙古的关系向来特别紧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后来,我们两国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一个整体。我国政府各部门压根儿把蒙古人民共和国一向当作是我们的一个加盟共和国,而有些政治活动家,包括蒙方的,他们郑重其事地提出过蒙古并入苏联的问题。

  感谢上帝,我们没有为这一诱惑而动心,没有在和全世界的关系方面再制造一个尖锐复杂的问题。应该说,在这个幅员辽阔而人口稀少的共和国,我们的工人、专家学者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这里有第一批工业企业的建立,有在组织文化机构方面提供的帮助,干部的培养,道路的铺设,国家机关大楼、首都居民区和新辟的林业中心的建设等。另外一方面,苏联在获取蒙古的自然资源方面也得到了不少的好处。在苏中发生争吵的情况下,我们的军队曾经驻扎在蒙古。

  苏联领导人的变更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政策的确立,不可避免地会在苏蒙关系上有所变动。我曾多次和蒙古人民***党的领导人Ж.巴特蒙赫、П.奥奇尔巴特会晤,我当时就让他们明白,过去那种“大包干”的关系以后不行了。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两个邻国间不再保持那种亲密友好的关系。恰恰相反,我们希望,随着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性的增加,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扩大两国合作会出现新的转机。

  应该说,我的蒙古伙伴们也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而且表示完全理解。尽管如此,他们起初仍是按老传统行事——实际只是在重复一些与改革有关的理论政策声明。但是渐渐地,他们开始寻找自己应该走的道路了。他们相当快地(我甚至感到有些意外)习惯了思想上和政治上的多元化,开始探索与亚太地区国家合作的途径,而我们的军队从蒙古撤回,这不仅有利于缓和紧张局势,而且能够促进新的关系的发展。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和Д.比亚姆巴苏伦——蒙古新总理1991年2月的会晤。

  “比亚姆巴苏伦:首先我想对您说的是,蒙古的变革和苏联的改革进程是密不可分的。当然,蒙古人民共和国不是苏联,但变革进行得热火朝天,政治热情有时候显得有些过头。我想以蒙古人民的名义,祝愿您荣获诺贝尔奖金。”

  “戈尔巴乔夫:有人已经建议取消这一奖金了。但是不管怎么说,没有人能够使改革的进程逆转,它在苏联和全世界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深入变革的必要性实际上与各大陆所有的国家都有关。瞧吧,欧洲在变,中国、印度、阿拉伯国家在变,拉丁美洲在急剧的变革。旧的政治衣钵已经千疮百孔,民主倾向正在拓展自己的道路,尽管面临着许多障碍。大概要数美国最不容易感到变革的必要了。

  “围绕目前热点问题的激烈政治辩论和新闻炒作,把问题本身的深刻意义给忽略了。许多人只看到表面一时的东西。我们继承下来的那种政治文化层面的东西,妨碍我们形成真正的思想多元化和政治多元化。老的观点还起主导作用:既然你不同意我的观点,那你就是敌人。不仅如此,就是说,你应该被消灭。”

  “比亚姆巴苏伦:对于这一点,我们在蒙古有切身的体会。但我们仿佛都明白,这样毫无节制的对抗下去,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

  “戈尔巴乔夫:政治多元化的前提是政治家们互相竞赛,看谁的纲领和实际行动更好,这样就营造一种氛围,由人民自己从这种竞赛中做出自己的结论。

  “现在谈谈苏蒙关系。遗憾的是苏蒙关系的革新进展得相当缓慢。看来这也表现在我们政府机构的不堪重负上。

  “我们看到,而且欢迎蒙古在国际舞台的活跃表现,尽管我对П.奥奇尔巴特说过,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都不会‘平白无故’给什么东西的。”

  “比亚姆巴苏伦: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 译者注:指戈尔巴乔夫。 ] ,我们非常清楚,对于我们来说,同苏联的关系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方面我们有着丰富的合作经验。”

  “戈尔巴乔夫:在苏蒙关系方面,我们始终如一地坚信我们两国的友好传统,但我们也明白这种关系必须进行革新。”

  “比亚姆巴苏伦: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我想,这里也涉及蒙苏经济合作和科技合作的问题。这方面的前景很好,潜力很大。要知道,‘额尔登特市’建立后17年来没有出现过一座蒙苏合作的企业。没有签订过一个工业化和合作化的协议。我们随时准备与苏联方面进行这样的合作,准备专门开辟几个地方,比如,额尔登特和达尔汗地区。”

  “戈尔巴乔夫:记得我去过那里,而且这些新建地区总体上给我的印象不错。您的建议值得考虑。”

  “比亚姆巴苏伦:我国用苏联贷款建立了庞大的经济基础设施,但是继续合作的最大困难,是贷款的规模太大,我们承受不了。我们的人只是开始了解这一贷款的规模,他们脑子里有很多不理解的问题:这么大一笔欠款是怎么出来的?为了什么?用什么偿还?围绕这些问题,有许多风言风语,于是反对派便抓住不放。”

  “戈尔巴乔夫:我们那里也有很多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说法,都与许多国家欠苏联的债有关。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有人越来越多地提出要立即查一查贷给发展中国家的那840亿美元是怎么回事。”

  “比亚姆巴苏伦:我国民间有句话,叫做宁可饿着也不要借债。人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必须找出个双方都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

  “戈尔巴乔夫:那就找吧,找出个既能让蒙古人民明白,也能让苏联人民明白的解决办法。正需要找出这样一个解决办法。苏联从来没有要剥削蒙古的目的。”

  “比亚姆巴苏伦:从我们这方面讲,我们也不愿做被人养活的人。”

  我在谈话结束时说:请你们谁也不要急于作出关于苏联正在对蒙古失去兴趣的结论。应该理解为,我们眼下正全力以赴地在解决最最紧迫的、关系着苏维埃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

更新于:1个月前

附录·第四·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为成立独联体赴阿拉木图参加会晤者的信

附录·第四·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为成立独联体赴阿拉木图参加会晤者的信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 作者注:该信1991年12月18日发给会晤参加者,12月20日公布。 ]“尊敬的同志们:你们的会晤将确定新的主权国家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附录·第三 ·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函议会

附录·第三 ·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函议会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作者注:1991年12月3日送交议会。 ]“尊敬的主权国最高委员会代表:我对祖国的生活感到忧心如焚,所以才向你们写这封信。我国所遭受的众多危机中,最危险的莫过..

附录·第二·主权国家联盟协议草案

附录·第二·主权国家联盟协议草案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 作者注:载于1991年11月27日《真理报》。 ]本协议签字国遵循其所公布的主权宣言,承认各民族的自决权利;鉴于协议方各民族历史命运相近并体现其和睦相处的意愿,以发展平等互..

附录·第一·关于无核武器和非暴力世界原则的德里宣言

附录·第一·关于无核武器和非暴力世界原则的德里宣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 作者注:载于1986年11月28日(真理报)。 ]今天,人类正处在自身历史发展的关键性的转折阶段。核武器正在威胁着人类,它不仅能毁灭人们许多世纪来所创造的一..

我们和政变后的外部世界·第四十四

我们和政变后的外部世界·第四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国外是如何看待政变的政变分子们打算无视国际社会的反应。他们不考虑我国国际地位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与美国和欧洲各国关系上的变化。最初有些国家可能还有点犹像不决,但是很快,..

9-12月最后的努力与别洛韦日协议·第四十三

9-12月最后的努力与别洛韦日协议·第四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重新启动改革进程为消除政变后果所采取的最初步骤意义虽然重大,但那些日子里我最关心的却是如何重新启动改革进程。老实说,这个任务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得到根本解决我是信..

八月政变·第四十二

八月政变·第四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罪恶的冒险行动日前,当我已经修改完这部分回忆录时,突然得到一条与1991年冬夏事件有关的、意想不到的新闻。1994年2月18日的《新每日报》刊登了帕夫洛·沃夏诺夫(俄罗斯总统前新闻秘书)的材料..

1—7月,危险与希望·第四十一

1—7月,危险与希望·第四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年分法”我开始按时间顺序回忆1991年所发生的种种风波。但后来我感到很难做从容不迫的叙述,因为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加上有许多情况当时我并不知道,或者即使知道,也没..

再次“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观点”·第四十

再次“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观点”·第四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改革和新思维的“第三维”“第三维”是列宁的著名用语,我在书中就不同的问题曾多次使用过它。首先,这个用语告诉人们,怀疑共产主义理想某些信条的人中我不是第一个..

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交谈·第三十八

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交谈·第三十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我对古巴人最早的直接印象来自60年代。当时有几千古巴男女青年在斯塔夫罗波尔、库班、克里米亚和乌兹别克学习。在我们那个边疆区,他们住在格里戈里波利斯基镇,那里有一所非常老..

昂纳克:拒绝改革·第三十七

昂纳克:拒绝改革·第三十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欧洲的社会主义前沿阵地无论是对于苏联,还是对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署着最强大的苏联军队,这第一个德意志工农共和国(正如人..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一个独裁者的下场·第三十六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一个独裁者的下场·第三十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我们对声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平等、主权和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的国家的新的态度,使我们有可能在跟罗马尼亚的关系上出现好的转机。这种关系本来就不那么简单..

南斯拉夫:拖延改革的代价?·第三十五

南斯拉夫:拖延改革的代价?·第三十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我对南斯拉夫一向抱有好感。这大概首先因为我是属于那一代人——他们清楚记得在卫国战争最艰难的日子里,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人毅然跟我们站在一起,反对我们共同的敌人。在..

托多尔·日夫科夫及其他人: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信任危机·第三十四

托多尔·日夫科夫及其他人: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信任危机·第三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在我被选为总书记之前,我已不止一次到过保加利亚。和大多数俄国公民一样,有许多东西把我和这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但是最主要的恐怕是历史的记忆了..

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十三

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68年综合症人们常常问我:苏联为什么这么晚(只是到了1989年末)才承认1968年的武装干涉是毫无道理和错误的呢?应该说是时机未到。而且许多东西首先应该从苏联变起。1969年访问捷克斯洛伐克..

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第三十二

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第三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波兰刺儿头”最初几次和雅鲁泽尔斯基谈话便使我们之间建立起一座独特的“思想桥梁”。我曾经说过:这事很容易,没费多大劲。后来每次见面,我们关系就靠近了一步,因为当时波兰..

亚诺什·卡达尔·第三十一

亚诺什·卡达尔·第三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匈牙利改革的命运盟国中和我关系相当密切的头一个领导人是卡达尔。有一次,我在基斯洛沃茨克休养,苏斯洛夫打来电话:“亚诺·什·卡达尔同志要到基斯洛沃茨克休养。请多加关照,他非常需..

转变的开始·第三十

转变的开始·第三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中央全会选我为总书记后,我决定立即同华沙条约成员国 [ 作者注:通常我们称“华约国”。以下皆用此简称。 ] 的领导人进行紧急会晤。我在电话上跟他们每个人都谈了——以新的身份,建议他们来莫..

政变三周前——乔治·布什在莫斯科·第二十九

政变三周前——乔治·布什在莫斯科·第二十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91年7月底,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回访苏联。预定举行战略进攻武器条约的签字仪式。在写下这些以及下面几行文字之前,我认真重读了当时所作的笔记,再次感受到了那些日子..

伦敦“七国集团”会晤对经济改革的认可·第二十八

伦敦“七国集团”会晤对经济改革的认可·第二十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与“七国集团”接近的开端我们从过去继承下来的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自给自足倾向。苏联很少参与国际分工,其对外经济联系大多为双边贸易,而且主要是与“兄弟国家”进..

另外几幅肖像·第二十七

另外几幅肖像·第二十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因此我在动笔撰写回忆录时,头脑中牢记不忘的首先是那些标志着80年代后期世界政治中的各种转折的事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些事件总是与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

日本——苏联总统的正式访问·第二十六

日本——苏联总统的正式访问·第二十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访问日本的邀请是我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最早接到的邀请之一。这是中曾根首相访问莫斯科时发出的。但是随后经过了“长时间的熟悉主题”,方知此事竟然十分艰难。同这个伟大邻..

中东冲突·第二十五

中东冲突·第二十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中东与世界中东冲突的由来极其久远,而且也许堪称错综复杂无比,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截至1985年止,苏方对这一地区的政策都是从安理会第244号和336号决议出发,致力于和平解决。..

消除欧洲分裂·第二十四

消除欧洲分裂·第二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欧洲进程我认为,1989年欧洲的发展过程进入了一个更为活跃的新阶段。这首先与东欧各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进展有关。美国和北约对华沙条约国关于在欧洲裁军减员的倡议作出的建设性反响,便是对这..

从相互谅解到伙伴关系·第二十三

从相互谅解到伙伴关系·第二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90年访美马耳他会晤过了将近半年,我和布什总统再次会晤,这一次是在华盛顿。我上一次去华盛顿是在1987年12月,那时白宫的主人是里根。现在需要做的是,在新的水平上推动我们两国..

德国的统一·第二十二

德国的统一·第二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1988年以前的德国问题马耳他会晤之后,我确信我们终于闯过了第一道难关。对西方关系的晴雨表指针在战后年代第一次停止了左右摆动,而停在“晴”的刻度上。我相信我们终于冲出了难得一见的“..

走向新的世界秩序·第二十一

走向新的世界秩序·第二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印度——我们新外交政策的伙伴历史往往把它的里程碑安排得很不规则,事件的一般含义直到后来才显露出来。我和里根在雷克雅未克会晤之后去了印度,和拉吉夫·甘地签署了关于非暴力世界原..

欧洲:探索新的立足点·第二十

欧洲:探索新的立足点·第二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欧洲——我们的共同家园”关于我1984年12月率领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英国的经过,我已经谈过了。那次访问迫使我对欧洲在世界的作用和地位作了认真的思考。在向英国国会议员发表..

苏美关系的转折、核裁军的开端·第十九

苏美关系的转折、核裁军的开端·第十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第一步:日内瓦——1985我本人和我的一些国际事务中的同道,都认为应当从美国着手。美国既是一个超级大国,又是公认的西方世界领袖,没有它的首肯,任何企图求得东西方关系突..

出发点

出发点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要在经济领域和政治体制中实行彻底的改革,就必须在对外政策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否则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大概不证自明。作为开头,至少也得把“冷战”的积雪扫除干净,把由于我们..

怎样进入市场·第十八

怎样进入市场·第十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加深了改革力量和保守势力之间的分野。我们成功地维护了改革路线,肯定了既定方针,包括市场改革的方针。在进一步分清党和国家的职能方面又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党和改革·第十七

党和改革·第十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苏联共产党开始变革在有倾向性的改革史编纂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提法,似乎苏共几乎从一开始就是变革的反对派,而且尽其所能地干着阻挠改革事业的勾当。也许,党内确有不愿见到任何变革的阴鹜的保..

民族政策:困难的探索·第十六

民族政策:困难的探索·第十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根深蒂固现在,当我正书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无比痛苦地看到我的国家正在发生的情景。族际冲突演变成了战争,几十万难民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的土地、房舍和祖先的墓地。威风凛凛的..

权力从老广场转到克里姆林宫·第十五

权力从老广场转到克里姆林宫·第十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在立法的日子里最高苏维埃第二次会议自1989年9月25日至11月28日举行,主要议题是立法工作。与第一次会议相比,我在秋季的这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出面主持的机会少得多了。不过,..

政治改革·第十四

政治改革·第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选举如果想简要地说明政治改革的意义,它是怎样构思的,又是怎样实施的,可以说,就是把权力从独家操纵的共产党手中交到按宪法本应属于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的苏维埃手里。因此,完全可以理..

事业与思考·第十三

事业与思考·第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总书记的假期怎么过8月1日我去休假,像往常一样去克里米亚。经常有人问我,我是怎样休息的?在空闲时间干些什么?这里试着用1988年夏季作例子,来展示一下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假期是怎么过的。其实..

决定性的一步·第十二

决定性的一步·第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史学家们酷爱在归属他们的“天地”里保持一种有条不紊的秩序。如今他们正在就改革的分期问题展开争论:这改革该是始于1985年的3月呢,还是某个稍晚一些的日期?我曾经讲过,我之所以执掌权力..

经济改革:初步的尝试·第十一

经济改革:初步的尝试·第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改革的前奏我还将不止一次地回到公开性的话题。它既是目的本身,也是在各个生活领域进行改革的强有力的手段。而在这些领域之中,经济更是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之行..

多一点光亮:公开性·第十

多一点光亮:公开性·第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复杂的遗产“多一点光亮”,布尔什维克党处于地下状态的时候,列宁常常这样说。我早在大学时代就读到了这句话,它已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政治活动经验愈来愈使我确信..

总书记·第九

总书记·第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手稿烧不尽”我一生中从来不写日记,但常常使用记事本,历年来己积累了许多册,这是我的个人工作实验室。1991年12月离开总统的岗位,经历了俄罗斯当局对待我的种种不礼貌行与之后,我也并未放过事..

安德罗波夫·第八

安德罗波夫·第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新任总书记在行动那是一段极其紧张的日子。安德罗波夫与大家频频通话和会面。当务之急是决定如何对待已为勃列日涅夫拟好的那篇报告。当然,它只能作为新任总书记思想意图的出发点加以利用。但使他..

在老广场·第七

在老广场·第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新的、不习惯的世界我们在首都没有马上分到住房。临时安置在戈尔基10号别墅。伊琳娜和阿纳托利仍然留在斯塔夫罗波尔。从第一天起,就出现了孤独的感觉:仿佛被抛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简直弄不..

权力的考验·第六

权力的考验·第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70年春天,叶夫列莫夫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他调回莫斯科了。我面前放着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全会4月10日会议的记录。叶夫列莫夫被批准为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因此免去其边疆区..

党内仕途的开始·第五

党内仕途的开始·第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库拉科夫在斯塔夫罗波尔1960年1月,列别杰夫被别利亚耶夫所取代,H.И.别利亚耶夫此前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哈萨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他是在铁米尔套发生悲剧事件之后到我们这里来的,他在..

初试锋芒·第四

初试锋芒·第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省城斯塔夫罗波尔没有人来迎接我。我把东西放在车站寄存处,便出去找安身之地了。我对城里情况一无所知,以前只是偶尔光顾。找到了一个旅馆,名叫“厄尔布鲁斯” [ 译者注:俄罗斯一山名。 ] [ 法郎..

莫斯科大学·第三

莫斯科大学·第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录取为住校生我于1950年中学毕业,因成绩突出获得银质奖章。我已满19周岁,是应征入伍的年龄,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办?父亲的话言犹在耳:“毕业以后你自己看着办。你要是想工作,我们就一起干。..

斯塔夫罗波尔—莫斯科—斯塔夫罗波尔·第二

斯塔夫罗波尔—莫斯科—斯塔夫罗波尔·第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从斯塔夫罗波尔乘飞机去莫斯科,对我说来已是家常便饭。中央全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会议和讨论会,去首都解决边疆区的问题……起初是在矿水城上飞机,而当斯塔夫罗波..

当选中央书记·第一

当选中央书记·第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笔记本上留有这样的字样,这个笔记本是我在自己的档案里找到的。那是我政治生涯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1978年11月27日,星期一,苏共中央全会召开的日子,我在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结局出乎意..

致读者

致读者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值此动荡不安的时期,我们俄罗斯、前苏联各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向自己提出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大家遭遇到了什么事情?眼前发生的悲剧是社会发展进程所注定的呢,还是人的意愿(一说是善良意愿,一说是..

告苏联公民书·代序

告苏联公民书·代序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苏联总统电视演说1991年12月25日“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情况,我终止自己以苏联总统身份进行的活动。我做出这个决定,是出于原则性的考虑。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

出版者的话

出版者的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如果历史可以像录像一样可以回放,那么这样几个镜头您可能还记忆犹新——1991年12月25日那个夜晚,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神色黯然地坐在摄像机前,向苏联也向全世界发表了他最后一次电视讲话,宣布中止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