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纳克:拒绝改革·第三十七

繁体

昂纳克:拒绝改革·第三十七

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

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

出自————《战争通史》

  欧洲的社会主义前沿阵地

  无论是对于苏联,还是对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部署着最强大的苏联军队,这第一个德意志工农共和国(正如人们在庆祝周年纪念日时从讲台上所宣称的那样)是华沙条约组织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是“欧洲的社会主义前沿阵地”。

  两国互为最大的经济伙伴——80年代末商品流通额达140亿—150亿卢布。苏联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联系,在非同一般的战后和解中,在德国人和俄罗斯人及苏联其他民族的互利合作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般来说,莫斯科和柏林的政治领导人对这一切心里都很明白,也都非常珍视。诚然,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两国关系即使处于最佳状态的时候莫斯科也认为对德国人必须“用眼睛盯着”。无论是乌布利希,还是昂纳克,他们都不是西方通常所描写或认为的那样,是莫斯科的傀儡。

  在某些方面,他们好像是自认为比罗马教皇本人还要大的天主教徒。但是时代在变化,这方面的政策也要求进行变革。我们对待盟友的新态度也完全波及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71年走上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岗位的昂纳克,多年来和勃列日涅夫的关系非常之好。他们都很喜欢对方。昂纳克学着勃列日涅夫的作风,两人对政府的隆重接待、授勋颁奖及别的表示,均情有独钟。随着勃列日涅夫年老体弱,昂纳克开始感到自己在智力上胜他一筹,这一点他也很喜欢。当勃列日涅夫不在了的时候,昂纳克很想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起主导的作用。

  但主要是昂纳克认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经济上进入了世界发达国家的前10名,成了世界体育强国。尽管,如后来所表明的,这些成绩被大大夸大了,而且有些方面还掺了假,但不容抹煞的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所取得的成绩比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绩要大一些,他们从废墟和瓦砾中重建了自己的城市和乡村,确保自己有了较高的生活水平,这足以说明许多问题了。

  就在这个时候——在这些实实在在的和纯粹是为了作宣传的虚假的成绩的基础上,昂纳克在心理方面和政治方面产生了特殊的变化。他开始失去对世界的变化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本身的变化进行公正评价的能力,过分夸大自己的作用。民族利益有时被解释得过于广泛,往往与国家的实际可能发生矛盾。

  我完全无意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现行制度和罗马尼亚的现行制度作一番对照。如果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想起东方的专制独裁的话,那么前者更像是“军事共产主义”的样板。僵化的“垂直”纪律,不过尚未达到荒谬绝伦的地步,给地方政权机构还留有一定的灵活余地。***的垄断地位,就像在“社会主义女酋长”的国度里一样,只是根据党内民主的传统稍许保留一些传统习惯罢了。公民的行为由警察实行监督,不过对私人生活相对放宽一些就是。军国主义气焰嚣张,但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生活水平却是最高的。

  与齐奥塞斯库不同的是,昂纳克不允许粗暴地对待干部。德国统一社会党***的基本成员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动。诚然,一度曾经想撤掉“不安分的”德累斯顿州委第一***莫德罗夫的职务,用库尔特·哈格尔的话说,因为他到处散布他的“改革幻想”,但是由于莫斯科打了招呼,撤换的想法一直未曾落实。***的活动正常地进行,内外政策问题都在***上讨论。与此同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毕竟存在着***的个人权力,而且这种权力一年一年地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强大,更加绝对。其他领导人可以向***谈自己的意见,但是不敢质疑他的权力,不敢自己作最后决定。

  我和昂纳克经常见面,一有机会就相互交谈,交流信息。1986年4月,考虑到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特殊关系,尽管国内事情非常的繁忙,我还是决定飞往柏林,出席德国统一社会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这是我第二次访问这个共和国。关于这次访问,1966年我已经谈过。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参加大会工作和一些官方应酬上了。许多会晤和谈话都是和其他***和工人党代表团之间进行的。余下的时间我用来了解首都和附近地区的生活了。

  20年来发生了许多好的变化。柏林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参观了首都的中心部分,这里进行了基本改建,科学院广场上是结构整齐的建筑群,有漂亮的音乐厅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塑像。人们对我们处处都很友好,特别是在访问马尔钦的居民区的时候,人们表现得非常热情。经常陪同我们的有Г.米塔戈、Г.沙博夫斯基、柏林市长З.克罗克。隶属于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的中央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院坐落在兰斯托弗区;在这里,就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首先是如何把计划与生产者的利益结合起来,代表团成员和有关学者举行了一次热烈的讨论。

  东道主们注意到了赖莎·马克西莫夫娜,提议为她单另安排一个日程。在克伦茨的陪同下,她参观了著名的“贝尔加莫”博物馆,访问了波茨坦和德累斯顿,参观了世界著名的美因茨瓷制品厂。在布莱希特博物馆,她会见了许多文化活动家,其中有诗人布莱希特的女儿巴尔巴拉·布莱希特,著名女演员吉泽·美因,国家艺术学院院长——维克维尔特。

  总之,我这次参加德国统一社会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行,从和人们交流的角度上说,是相当成功的。无论是我在大会上的讲话,还是我与昂纳克的谈话,主题都是如何进一步加强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党际关系方面的合作。关于这个话题,我们在1986年10月又一次谈到,当时为参加恩斯特·台尔曼塑像的揭幕式,昂纳克、德国***主席米斯和西柏林统一社会***施米特都到了莫斯科。

  我和昂纳克很快就用“你”相互称呼了。但是我们之间完全坦诚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并没有建立起来。昂纳克这个人,我觉得,他总是有些拘谨,怎么都摆脱不了公事公办的外表。但最使我吃惊的是,他很少向自己的同事们通报我们的谈话,即使通报也是有选择的。而我呢,跟在其他一切情况下一样,总是把我们会晤的记录一字不落地送给苏联领导全体成员看。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展开,公开性进一步扩大,昂纳克的警惕性也提高了。尽管他在和我谈话时表现得很克制,但感觉得到他显然不喜欢民主变革。其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导层中有许多人对苏联发生的事情都非常敏感。

  1987年我们的一月中央全会之后,分歧开始变得特别明显起来。昂纳克亲自吩咐不要发表全会的材料。在黑市上,像人们常说的“私下交易”,刊登苏共中央***报告的《真理报》高价出售,一抢而光。从苏联来的消息开始受到政治检查,大加删改,或者干脆取消。随后便是禁止传播诸如《旅伴》、《新时代》这样一些出版物。相互之间的不理解乃至疏远加大了。

  1987年5月底,我在柏林参加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会议是研究分析欧洲和世界的形势的。参加会议的人同意必须以新的态度对待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全球问题和地区冲突问题等。会议表明:世界政治的中心任务是防止战争的发生。为此,会议声明一定要采取实际步骤,华约各国在裁军领域准备做出响应。会议签署了一份题为《关于华约参加***事思想》的文件。文件签署前,华约各国通过各级政治、军事、外交及其他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结束时,各代表团领导人进行了非公开的谈话,期间我感觉到,不仅昂纳克,而且我的同事中也有人对中央一月全会的决定持谨慎态度。

  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开会时正好是柏林建市七百五十周年纪念,因此,根据昂纳克的请求,全体参加会议的人都分享了柏林人的节日快乐。为纪念这个日子,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人特意举办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高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展览。正如德国人自己告诉我们的,展览会是冲着改革来的——瞧我们的:“你们在搞自己的民主化,而我们却在搞技术进步。”

  可是赖莎·马克西莫夫娜的印象和我的就大不相同。她去了科特布斯州著名的森林公园。在柏林,赖莎·马克西莫夫娜以苏联文化基金会主席团成员的身份会见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化同盟和德国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的代表。她为这些天的种种会见而非常高兴。人们也不掩饰自己对她的好感。原来一般公民对苏联改革的态度跟民主德国政治家们的态度截然不同。

  为庆祝十月***七十周年,昂纳克访问了莫斯科,之后,双方关系出现了暂时的“缓和”。他看过我的报告后说:分歧消除了。报告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全文发表出来。

  1987年12月我再次去了柏林——在那里举行了华约国***和第一***峰会,我在会上介绍了我访美的情况:我和里根签署了关于销毁中程和近程导弹条约。一般地说,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关系我们还是很注意的,我们一贯坚持在各个层面,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他们发展关系的方针。

  “差五分钟十二点”

  但关系还是复杂化了。我们得到消息说,在德国统一社会党各区委第一***的非正式会议上,昂纳克指示参加会议的人对改革不要作积极的评价。平时宣传材料中的一条老标语“向苏联学习”已经被取消。开始贯彻旨在限制有关苏联改革进程消息的方针。实际上在千方百计地打击、遏制公众对苏联民主化过程日益增长的兴趣。

  与此同时,H.安德烈耶娃那篇有名的反对改革的文章立即在《新德意志报》上转载了。尽管这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各级党的组织中,关于莫斯科的决议同样适合柏林的情况,提得越来越经常和尖锐了。

  当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直接和一个更强大的德国相邻,和西柏林仅有区区一墙之隔,这种情况,特别是在政治上和人们的社会心理上,显得尤为敏感。我们很理解这一点,因此,我们决不会强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照搬我们的改革。但当然也不能仅仅因为昂纳克不喜欢而不进行改革。我们得到越来越多的信息,说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高层领导和党员群众与社会大多数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了。领导中有些人对形势的评价和***也不一样。但由于党内根深蒂固的集中管理制度,可能再加上德国人对纪律和忠诚特别执著的信念,所以很少有人敢于公开提出反对意见。

  这种试图用类似新的铁幕来阻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公民了解苏联所发生的事情真相的做法,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大众宣传媒体巧妙地利用了。结果导致东德人不仅不再相信公开的宣传,而且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人也产生了怀疑。我想,昂纳克不会不明白这一点。于是,为了加大对苏联改革的批评的可信性,最高领导人向科研机构下达了任务: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每一篇讲话,找出其有悖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地方。把找出的结果,分门别类,一五一十地向***本人报告。有时这种报告也传到了莫斯科。它们是一些精心炮制的教条主义文章,但却无法对它们做出回答,因为无论是官方正式的方式,还是以工作交流的方式都没有人邀请我们参加这种讨论,这一切他们都是关起门来进行的,主要供内部使用。

  在反对改革的基础上,昂纳克、日夫科夫、齐奥塞斯库三人的关系明显近乎起来。像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的领导人一样,昂纳克在自己的讲话中声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进行最深刻的民主改革的时间比苏联要早得多,10—15年前,甚至20年前就开始了。这种说法自然谁都不会相信,因为80年代后半期的形势是要求执政党作新的变革的,显然是从根本上改变政治方向。一切情况说明,昂纳克成了教条主义思想的俘虏,他不愿意或者已经无法对生活现实做出实事求是的反应了。

  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但它并没有削弱我们在双边关系和华约范围内加强深入合作的努力。原因是在我参加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四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问题上,他们作了正确的处理。昂纳克坚持邀请我前去参加庆祝活动。我排除一切疑虑(它们是存在的),通知柏林,说我同意10月6—7日参加在共和国宫举行的隆重庆祝会和其他庆祝活动。

  这里应当讲一段小小的插曲。10月1日,刚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回来的苏联文化基金会工作人员,通过赖莎·马克西莫夫娜,转给我一份使他们深为不安的、是民主革新文化协会座谈的材料。参加座谈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方面的人把国内的政治形势描写成为“差5分钟12点”。社会出现了政治危机,民众表现出不满。知识分子代表人物纷纷脱离德国统一社会党。民主革新文化协会向领导反映了这种令人担忧的情况,但是没有什么回音。人们期待着四十周年纪念时将会对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这些尖锐问题明确表态,一定会在国内展开一场公开讨论。如果事情不是这样,民主革新文化协会准备在庆祝活动后立即对国内的形势进行讨论,并正式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提出批评。我知道民主革新文化协会的权威性,所以对这个信息非常注意。

  我们参加了柏林的隆重庆祝大会。大会给我的印象,往轻里说,不算太好。昂纳克的报告罗列了40年来所取得的许多成就,但是关于国内目前的形势和未来的远景——既无分析,也无结论。

  我代表与会客人致词。老实说,这件事对我来说并不容易。东道主们喜气洋洋,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可是我心里想的跟他们不一样。最后我只好对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公民的勤劳给予应有的肯定,因为他们战后在德国这部分土地上克服了种种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苏联人这些年支持了他们,因此今天的纪念活动我们也感到由衷的高兴。

  而我大部分的发言是讲我们对新的原则的理解。这些原则现在正在成为社会主义各国关系的基础。“平等、独立自主、团结——这就是今天主导这种关系的原则,”我非常笼统地说:“共和国无论是在内部发展中,还是在社会主义各国现代化和革新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果昂纳克在自己的报告中对过去做出适当的评价,能够提出一些基本改革的设想,很难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局势后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也许要改变什么已经为时过晚。但社会在期待着,如果国家领导人的倡议与社会的期待相一致,社会一定会支持这种倡议的。昂纳克当时又一次错过了提出针对未来的重要倡议的机会。而公众对现有制度的不满情绪已经发展成为大规模公开示威了。

  晚上的火炬游行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共和国各个区的代表成排地从观礼台前走过,台上站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和外国来宾。当时的场面真是非常壮观。乐队演奏、鼓声齐鸣、探照灯流光溢彩、盏盏烛光、交相辉映,而主要的是——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参加。有人告诉我,参加游行的人都是事先经过仔细筛选的。他们基本上都是自由德国青年联盟的积极分子、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青年党员、和与党的关系比较接近的其他党和社会组织的年轻成员。他们的标语和口号更能说明问题:“改革!”“戈尔巴乔夫!帮帮我们!”。神情激动的梅奇斯拉夫·拉科夫斯基走到我跟前(他和雅鲁泽尔斯基也在观礼台上)说: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 译者注:指戈尔巴乔夫。 ] ,您知道他们喊的什么口号吗?”于是他翻译给我听。“他们要求说:‘戈尔巴乔夫,再帮我们一把!’他们是党的积极分子啊!他们实在是没办法了!!!”

  当我们乘车从机场前往政府迎宾馆的时候我就感到有些不对劲儿:街道两旁几乎挤满了青年人,他们有节奏地喊着“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尽管昂纳克就在我的身旁。当我和他一起从共和国宫通过夹道欢迎的人群时,人们对他同样还是不屑一顾。但烛光游行时所出现的场面,我实在是始料不及。凡是看到了这种景象的人,可以当之无愧地对昂纳克后来的话做出评价:昂纳克认为他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导岗位上下来好像是戈尔巴乔夫一手策划的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的阴谋。顺便说一句:“戈尔巴乔夫,再帮我们一把!”这是我在公园里亲耳听到的话,有几个女中学生递给我一把鲜花和一张字条。当时那里有数以千计的少男少女。

  这几天,昂纳克很难掩饰自己内心的激动。晚上,他在向从观礼台前走过的青年人致意时不禁又跳又唱,总之,情绪忽然高涨起来。但是看得出,他感到很有点不是滋味,精神好像有些恍惚。次日,我们举行单独会晤。谈话进行了3个小时左右。尽管我作了种种努力,仍然未能使他坦诚交谈。我只得再次聆听他关于种种成绩的详细总结。昂纳克拒绝接受来自社会的抗议。可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形势,通过直接的观察,的确像民主革新文化协会代表们所描绘的那样——“差五分钟十二点”。关于这一点,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领导成员们虽然有所顾忌,但毕竟还是谈了。在和他们的领导人会晤之后,有人问我:对德意志主民主共和国来说已经到了变革的时候了,这个他明白吗?当然,这个问题向我提出来有点莫名其妙。但由此可见,德国统一社会党***里的情况不可能向***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我的日程安排中,有一项是会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领导人。于是会见安排在我离开柏林之前。在交流改革经验时,我对德国朋友们说:“谁在政治上落伍,生活会严厉惩罚他。”为了更有说服力,我举例说,我们决定把召开苏共第二十八大的时间往前提了提,大会将对这些年的改革结果加以审议,制订未来的方针。同时,苏联最高苏维埃、人民代表大会将对私有化、租赁、企业经营等问题做出决定,以便在最近期间能够建立起深化改革的法律基础。

  我对我的交谈者说:

  “我认为,生活也在要求你们做出勇敢的决定。”

  参加会晤的人听我说话时精神高度集中。第一个站出来讲话的是昂纳克。他表面上同意我的讲话,但却把一切都归结为局部的实际问题。K.哈格尔、Г.舒列尔、Г.克罗利科夫斯基、B.艾贝尔良恩当场都作了插话或简短的发言,尽管他们说的话都带有务实的性质,没有超出老问题的范围。

  我离开柏林时感情很复杂。巨大的人流、成千上万的德国青年男女——他们身体健壮,彬彬有礼,一心渴望着改革。这一切都给人以希望和乐观的心情,但也不尽然。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人那一张张心存芥蒂、聚精会神的面孔,在我脑海里仍历历在目,每个人都好像准备做出自己的决定性的选择。昂纳克显然生了我的气,为了突出这一点,他没有去送我们,虽然前一天他和夫人曾到机场迎接过我。

  迟到的变革

  后来有人告诉我,庆祝活动后不久,德国统一社会党***就召开了会议,讨论庆祝活动总结和共和国总的形势。许多人表示要采取积极措施,缓和日益加剧的不安情绪。昂纳克则号召“不要使形势激化”,“不要跟阶级敌人进行对话”。显然,这使***不顾***的立场,决定召开一次中央全会。***发表声明,说准备通过公民对话的方式,讨论和解决所面临的公开性问题,解决出境的问题。10月18日召开的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全会解除了昂纳克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的职务,选举克伦茨担任这两个职务,克伦茨以前在***分管国家安全、政法、青年和体育工作。这次人事更迭可以说是事先计划好的,人们老早就开玩笑称他为“克伦茨王储’”了。

  与此同时,城市街头的自发群众游行仍持续不断。他们要求实行民主制度,惩治滥用职权现象,取消官员们的特权。当局失去了对事态的监控,显得手足无措,不能抓住主动权。11月8—10日,中央全会从本质上更新了***的组成。“造反派”汉斯·莫德罗夫进了***,不久他就领导起了联邦政府。11月9日深夜,分割东西柏林的柏林墙旁边聚集了大批群众。为避免发生危险的过火行为,开放了通往西柏林的通道。柏林墙倒塌了,更确切地说,它成了一座永远不会再有的“冷战”纪念碑。

  关于这些情况,我在莫斯科会见克伦茨时他都详细给我讲了。克伦茨说,昂纳克早就准备让他当自己的接班人,但这次昂纳克指责他专门挑选一些参加庆祝活动的人,让他这个***当众出丑,迫使他下台。这个情况再次证明德国统一社会党前领导人是多么脱离现实生活,距离国人的思想情绪和实际利益有多么远。

  12月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议院撤消了宪法关于德国统一社会党的领导作用的条文,有一半左右的党员离开了该党,而党的特别代表大会将党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简称民社党。这个新的党通过了新的纲领性文件,选出了以柏林律师格雷戈尔·基齐为首的领导机构。我会见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新领导人。他们是一些完全新型的人:有知识、有修养、思想开放、能独立思考、做事果断。但他们走上政治大舞台的时间太迟了,他们没有起飞前滑行的时间。他们的经验和老练程度比他们西方的政治对手差远了。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治上和社会上的不稳定,给联邦德国诸多相互竞争的政治势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每一个像样的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督教社会联盟、自由民主党、社会民主党——都积极展开了致力于德国统一的活动。它们的策略的不同之处仅仅在于统一的速度和方式。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各个政党、社会团体和居民当中,对待统一的前景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至少在最初的时候,主张平稳、分阶段的拉近距离,各方面进行平等合作方针的人占多数。汉斯·莫德罗夫的分三个阶段的计划符合这些目标,关于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谈到了。

  我再提醒一次,1990年9月12日在莫斯科召开的苏、美、英、法、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即所谓“4+2”会晤)外交部长会议,最后签署了对德和约。条约包含了对德国统一后对外事务的一系列解决方案。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关于德国统一建设》的国家条约,1990年8月在柏林共和国宫签订,同年10月3日便付诸施行了。条约根据联邦德国基本法第23条的规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组成部分。

  依我看,德国统一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并且也是公正的现象。它决定于世界、欧洲和德国本身所发生的根本变化。至于统一的方式是不是可以采取另外一个样子,不那么富于戏剧性,这是另外一个问题。要知道,原民主德国的居民要适应统一后的德国的生活环境,甚至比主张分阶段统一的人预想的要困难得多。这个过程一直显得非常敏感,不仅对于国家东部,也包括西部。

  我想,还需要不少的时间、耐心、精力和手段,才能够使这个在许多方面已经改变了的伟大民族的伤口得到愈合,是冷战把一个民族分裂成了两个部分。现在它恢复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它面对的是必须要解决一系列在不小程度上决定整个欧洲大陆未来的任务。这就是要保持和加强民主制度,克服一切想要恢复“雅利安人特殊论”的哲学和政策的企图,它曾经给德国人民和世界带来过那么多的灾难。这就是要运用统一了的德国的巨大潜力来保持欧洲的平衡,促进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和“整个欧洲大厦”的建设。

  当然,我特别寄希望于新的德国将成为新的俄国和独联体其他各国的好邻居与可靠伙伴。对此,我们具备一切前提条件——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和精神的条件。

  在结束这篇记述和昂纳克会晤与谈话的札记的时候,我想表明,我坚决不同意有人试图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发生的一系列戏剧性事件和它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历史关系的法律责任,一古脑儿地都算在昂纳克一个人的身上。

  鉴于对昂纳克的法庭诉讼,我在莫斯科和波恩不止一次地声明过,并且愿意再一次声明:当评价在不同条件下执行的政策时——况且甚至不是激进的,而是处在另一种条件下——决不可错误地遵从联邦德国法律形式上的标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独立的、受到全世界承认的国家,是联合国的成员国。

  换句话说,这种试图审判昂纳克的做法从根本上说就是不合法的。难道德国的政治家和法学家们有权忘记昂纳克在极其复杂的国际条件下为协调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之间的关系做了许多工作吗?他当政时建立起来的经济和科技联系,大大减轻了德国东部和西部重新整合过程中的困难。而德国统一社会党在精神领域里的政策,对于保存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和民主文化起了促进的作用。

  我对昂纳克的态度,就像我对其他许多德国***人的态度一样,首先取决于他们在拉近德俄两国人民关系方面所做的工作,而这种关系曾经被法西斯投入相互血腥屠杀之中。无论我们今天如何评说他们,他们这方面的功劳,在当代和将来各代德国人和俄国人的心目中是永不磨灭的。

  对昂纳克提起诉讼,针对他的同事们所掀起的政治闹剧。这一切,在我看来,和试图客观思考德国近几十年所发生的事情,从中引出一些应有的结论相去甚远。其中一个结论就是彻底拒绝对抗的哲学和政策,这种哲学和政策曾经在战前和战后时期主宰过世界。正如克服红军与白军连绵不断的国内战争的“精神”,是俄国真正获得持久稳定的条件一样,我坚信,克服一个民族几十年被分裂成两个部分之间的猜疑,同样是德国获得持久稳定的条件。

更新于:1个月前

附录·第四·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为成立独联体赴阿拉木图参加会晤者的信

附录·第四·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为成立独联体赴阿拉木图参加会晤者的信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 作者注:该信1991年12月18日发给会晤参加者,12月20日公布。 ]“尊敬的同志们:你们的会晤将确定新的主权国家之间是个什么关系..

附录·第三 ·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函议会

附录·第三 ·苏联总统米·谢·戈尔巴乔夫致函议会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作者注:1991年12月3日送交议会。 ]“尊敬的主权国最高委员会代表:我对祖国的生活感到忧心如焚,所以才向你们写这封信。我国所遭受的众多危机中,最危险的莫过..

附录·第二·主权国家联盟协议草案

附录·第二·主权国家联盟协议草案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 作者注:载于1991年11月27日《真理报》。 ]本协议签字国遵循其所公布的主权宣言,承认各民族的自决权利;鉴于协议方各民族历史命运相近并体现其和睦相处的意愿,以发展平等互..

附录·第一·关于无核武器和非暴力世界原则的德里宣言

附录·第一·关于无核武器和非暴力世界原则的德里宣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 作者注:载于1986年11月28日(真理报)。 ]今天,人类正处在自身历史发展的关键性的转折阶段。核武器正在威胁着人类,它不仅能毁灭人们许多世纪来所创造的一..

我们和政变后的外部世界·第四十四

我们和政变后的外部世界·第四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国外是如何看待政变的政变分子们打算无视国际社会的反应。他们不考虑我国国际地位的巨大变化,特别是与美国和欧洲各国关系上的变化。最初有些国家可能还有点犹像不决,但是很快,..

9-12月最后的努力与别洛韦日协议·第四十三

9-12月最后的努力与别洛韦日协议·第四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重新启动改革进程为消除政变后果所采取的最初步骤意义虽然重大,但那些日子里我最关心的却是如何重新启动改革进程。老实说,这个任务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得到根本解决我是信..

八月政变·第四十二

八月政变·第四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罪恶的冒险行动日前,当我已经修改完这部分回忆录时,突然得到一条与1991年冬夏事件有关的、意想不到的新闻。1994年2月18日的《新每日报》刊登了帕夫洛·沃夏诺夫(俄罗斯总统前新闻秘书)的材料..

1—7月,危险与希望·第四十一

1—7月,危险与希望·第四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年分法”我开始按时间顺序回忆1991年所发生的种种风波。但后来我感到很难做从容不迫的叙述,因为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加上有许多情况当时我并不知道,或者即使知道,也没..

再次“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观点”·第四十

再次“改变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观点”·第四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改革和新思维的“第三维”“第三维”是列宁的著名用语,我在书中就不同的问题曾多次使用过它。首先,这个用语告诉人们,怀疑共产主义理想某些信条的人中我不是第一个..

越南走出战争的小路——老挝和柬埔寨——我们的友邦蒙古·第三十九

越南走出战争的小路——老挝和柬埔寨——我们的友邦蒙古·第三十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从我担任苏共总书记职务的最初几天起,我就在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关系问题上花了很多时间。在这几个国家内,全面对抗非常激烈。印度支那成了冲..

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交谈·第三十八

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交谈·第三十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我对古巴人最早的直接印象来自60年代。当时有几千古巴男女青年在斯塔夫罗波尔、库班、克里米亚和乌兹别克学习。在我们那个边疆区,他们住在格里戈里波利斯基镇,那里有一所非常老..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一个独裁者的下场·第三十六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一个独裁者的下场·第三十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我们对声称自己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平等、主权和不干涉他国内部事务的国家的新的态度,使我们有可能在跟罗马尼亚的关系上出现好的转机。这种关系本来就不那么简单..

南斯拉夫:拖延改革的代价?·第三十五

南斯拉夫:拖延改革的代价?·第三十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我对南斯拉夫一向抱有好感。这大概首先因为我是属于那一代人——他们清楚记得在卫国战争最艰难的日子里,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人毅然跟我们站在一起,反对我们共同的敌人。在..

托多尔·日夫科夫及其他人: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信任危机·第三十四

托多尔·日夫科夫及其他人:社会主义大家庭里的信任危机·第三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在我被选为总书记之前,我已不止一次到过保加利亚。和大多数俄国公民一样,有许多东西把我和这个国家联系在一起,但是最主要的恐怕是历史的记忆了..

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十三

捷克斯洛伐克·第三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68年综合症人们常常问我:苏联为什么这么晚(只是到了1989年末)才承认1968年的武装干涉是毫无道理和错误的呢?应该说是时机未到。而且许多东西首先应该从苏联变起。1969年访问捷克斯洛伐克..

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第三十二

沃伊切赫·雅鲁泽尔斯基·第三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波兰刺儿头”最初几次和雅鲁泽尔斯基谈话便使我们之间建立起一座独特的“思想桥梁”。我曾经说过:这事很容易,没费多大劲。后来每次见面,我们关系就靠近了一步,因为当时波兰..

亚诺什·卡达尔·第三十一

亚诺什·卡达尔·第三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匈牙利改革的命运盟国中和我关系相当密切的头一个领导人是卡达尔。有一次,我在基斯洛沃茨克休养,苏斯洛夫打来电话:“亚诺·什·卡达尔同志要到基斯洛沃茨克休养。请多加关照,他非常需..

转变的开始·第三十

转变的开始·第三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中央全会选我为总书记后,我决定立即同华沙条约成员国 [ 作者注:通常我们称“华约国”。以下皆用此简称。 ] 的领导人进行紧急会晤。我在电话上跟他们每个人都谈了——以新的身份,建议他们来莫..

政变三周前——乔治·布什在莫斯科·第二十九

政变三周前——乔治·布什在莫斯科·第二十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91年7月底,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回访苏联。预定举行战略进攻武器条约的签字仪式。在写下这些以及下面几行文字之前,我认真重读了当时所作的笔记,再次感受到了那些日子..

伦敦“七国集团”会晤对经济改革的认可·第二十八

伦敦“七国集团”会晤对经济改革的认可·第二十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与“七国集团”接近的开端我们从过去继承下来的经济表现出明显的自给自足倾向。苏联很少参与国际分工,其对外经济联系大多为双边贸易,而且主要是与“兄弟国家”进..

另外几幅肖像·第二十七

另外几幅肖像·第二十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人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因此我在动笔撰写回忆录时,头脑中牢记不忘的首先是那些标志着80年代后期世界政治中的各种转折的事件。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这些事件总是与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

日本——苏联总统的正式访问·第二十六

日本——苏联总统的正式访问·第二十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访问日本的邀请是我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最早接到的邀请之一。这是中曾根首相访问莫斯科时发出的。但是随后经过了“长时间的熟悉主题”,方知此事竟然十分艰难。同这个伟大邻..

中东冲突·第二十五

中东冲突·第二十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中东与世界中东冲突的由来极其久远,而且也许堪称错综复杂无比,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截至1985年止,苏方对这一地区的政策都是从安理会第244号和336号决议出发,致力于和平解决。..

消除欧洲分裂·第二十四

消除欧洲分裂·第二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欧洲进程我认为,1989年欧洲的发展过程进入了一个更为活跃的新阶段。这首先与东欧各国社会政治方面的进展有关。美国和北约对华沙条约国关于在欧洲裁军减员的倡议作出的建设性反响,便是对这..

从相互谅解到伙伴关系·第二十三

从相互谅解到伙伴关系·第二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90年访美马耳他会晤过了将近半年,我和布什总统再次会晤,这一次是在华盛顿。我上一次去华盛顿是在1987年12月,那时白宫的主人是里根。现在需要做的是,在新的水平上推动我们两国..

德国的统一·第二十二

德国的统一·第二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1988年以前的德国问题马耳他会晤之后,我确信我们终于闯过了第一道难关。对西方关系的晴雨表指针在战后年代第一次停止了左右摆动,而停在“晴”的刻度上。我相信我们终于冲出了难得一见的“..

走向新的世界秩序·第二十一

走向新的世界秩序·第二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印度——我们新外交政策的伙伴历史往往把它的里程碑安排得很不规则,事件的一般含义直到后来才显露出来。我和里根在雷克雅未克会晤之后去了印度,和拉吉夫·甘地签署了关于非暴力世界原..

欧洲:探索新的立足点·第二十

欧洲:探索新的立足点·第二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欧洲——我们的共同家园”关于我1984年12月率领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访问英国的经过,我已经谈过了。那次访问迫使我对欧洲在世界的作用和地位作了认真的思考。在向英国国会议员发表..

苏美关系的转折、核裁军的开端·第十九

苏美关系的转折、核裁军的开端·第十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第一步:日内瓦——1985我本人和我的一些国际事务中的同道,都认为应当从美国着手。美国既是一个超级大国,又是公认的西方世界领袖,没有它的首肯,任何企图求得东西方关系突..

出发点

出发点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要在经济领域和政治体制中实行彻底的改革,就必须在对外政策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否则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大概不证自明。作为开头,至少也得把“冷战”的积雪扫除干净,把由于我们..

怎样进入市场·第十八

怎样进入市场·第十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苏共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加深了改革力量和保守势力之间的分野。我们成功地维护了改革路线,肯定了既定方针,包括市场改革的方针。在进一步分清党和国家的职能方面又迈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党和改革·第十七

党和改革·第十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苏联共产党开始变革在有倾向性的改革史编纂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提法,似乎苏共几乎从一开始就是变革的反对派,而且尽其所能地干着阻挠改革事业的勾当。也许,党内确有不愿见到任何变革的阴鹜的保..

民族政策:困难的探索·第十六

民族政策:困难的探索·第十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根深蒂固现在,当我正书写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无比痛苦地看到我的国家正在发生的情景。族际冲突演变成了战争,几十万难民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的土地、房舍和祖先的墓地。威风凛凛的..

权力从老广场转到克里姆林宫·第十五

权力从老广场转到克里姆林宫·第十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在立法的日子里最高苏维埃第二次会议自1989年9月25日至11月28日举行,主要议题是立法工作。与第一次会议相比,我在秋季的这次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出面主持的机会少得多了。不过,..

政治改革·第十四

政治改革·第十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选举如果想简要地说明政治改革的意义,它是怎样构思的,又是怎样实施的,可以说,就是把权力从独家操纵的共产党手中交到按宪法本应属于通过自由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的苏维埃手里。因此,完全可以理..

事业与思考·第十三

事业与思考·第十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总书记的假期怎么过8月1日我去休假,像往常一样去克里米亚。经常有人问我,我是怎样休息的?在空闲时间干些什么?这里试着用1988年夏季作例子,来展示一下苏共中央总书记的假期是怎么过的。其实..

决定性的一步·第十二

决定性的一步·第十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史学家们酷爱在归属他们的“天地”里保持一种有条不紊的秩序。如今他们正在就改革的分期问题展开争论:这改革该是始于1985年的3月呢,还是某个稍晚一些的日期?我曾经讲过,我之所以执掌权力..

经济改革:初步的尝试·第十一

经济改革:初步的尝试·第十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改革的前奏我还将不止一次地回到公开性的话题。它既是目的本身,也是在各个生活领域进行改革的强有力的手段。而在这些领域之中,经济更是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之行..

多一点光亮:公开性·第十

多一点光亮:公开性·第十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复杂的遗产“多一点光亮”,布尔什维克党处于地下状态的时候,列宁常常这样说。我早在大学时代就读到了这句话,它已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政治活动经验愈来愈使我确信..

总书记·第九

总书记·第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 “手稿烧不尽”我一生中从来不写日记,但常常使用记事本,历年来己积累了许多册,这是我的个人工作实验室。1991年12月离开总统的岗位,经历了俄罗斯当局对待我的种种不礼貌行与之后,我也并未放过事..

安德罗波夫·第八

安德罗波夫·第八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新任总书记在行动那是一段极其紧张的日子。安德罗波夫与大家频频通话和会面。当务之急是决定如何对待已为勃列日涅夫拟好的那篇报告。当然,它只能作为新任总书记思想意图的出发点加以利用。但使他..

在老广场·第七

在老广场·第七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新的、不习惯的世界我们在首都没有马上分到住房。临时安置在戈尔基10号别墅。伊琳娜和阿纳托利仍然留在斯塔夫罗波尔。从第一天起,就出现了孤独的感觉:仿佛被抛弃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上,简直弄不..

权力的考验·第六

权力的考验·第六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1970年春天,叶夫列莫夫的愿望终于得到实现:他调回莫斯科了。我面前放着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党委全会4月10日会议的记录。叶夫列莫夫被批准为苏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因此免去其边疆区..

党内仕途的开始·第五

党内仕途的开始·第五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库拉科夫在斯塔夫罗波尔1960年1月,列别杰夫被别利亚耶夫所取代,H.И.别利亚耶夫此前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哈萨克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他是在铁米尔套发生悲剧事件之后到我们这里来的,他在..

初试锋芒·第四

初试锋芒·第四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省城斯塔夫罗波尔没有人来迎接我。我把东西放在车站寄存处,便出去找安身之地了。我对城里情况一无所知,以前只是偶尔光顾。找到了一个旅馆,名叫“厄尔布鲁斯” [ 译者注:俄罗斯一山名。 ] [ 法郎..

莫斯科大学·第三

莫斯科大学·第三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录取为住校生我于1950年中学毕业,因成绩突出获得银质奖章。我已满19周岁,是应征入伍的年龄,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办?父亲的话言犹在耳:“毕业以后你自己看着办。你要是想工作,我们就一起干。..

斯塔夫罗波尔—莫斯科—斯塔夫罗波尔·第二

斯塔夫罗波尔—莫斯科—斯塔夫罗波尔·第二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从斯塔夫罗波尔乘飞机去莫斯科,对我说来已是家常便饭。中央全会,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会议和讨论会,去首都解决边疆区的问题……起初是在矿水城上飞机,而当斯塔夫罗波..

当选中央书记·第一

当选中央书记·第一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笔记本上留有这样的字样,这个笔记本是我在自己的档案里找到的。那是我政治生涯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1978年11月27日,星期一,苏共中央全会召开的日子,我在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结局出乎意..

致读者

致读者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值此动荡不安的时期,我们俄罗斯、前苏联各国以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向自己提出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大家遭遇到了什么事情?眼前发生的悲剧是社会发展进程所注定的呢,还是人的意愿(一说是善良意愿,一说是..

告苏联公民书·代序

告苏联公民书·代序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苏联总统电视演说1991年12月25日“亲爱的同胞们:鉴于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后的情况,我终止自己以苏联总统身份进行的活动。我做出这个决定,是出于原则性的考虑。我坚决主张各族人民的独立自..

出版者的话

出版者的话作者: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国出自————《戈尔巴乔夫回忆录》出自————《战争通史》如果历史可以像录像一样可以回放,那么这样几个镜头您可能还记忆犹新——1991年12月25日那个夜晚,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神色黯然地坐在摄像机前,向苏联也向全世界发表了他最后一次电视讲话,宣布中止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