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孙子译注·用间篇·第十三
郭化若孙子译注·用间篇·第十三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特殊战法》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用间篇·第十三
曹操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
题 解
本篇首先着重论述了解敌人内部情况之重要,但因当时间谍才开始出现,尚欠经验教训。所以只能提出用问的重要性和五种间谍的名称,保密的纪律,间谍的任务和使用反问之重要。最后谈殷之用伊尹,周之用吕尚为例,其实两人都不过是普通的老百姓,不担任任何官职,因而也不了解统治阶级内部的情况,是不恰当的举例。
曹操曰: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
曹操曰:不可以祷祀而求,亦不可以事类而求也。
曹操曰:不可以事数度也。曹操曰:因人也。
一 百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釐。①内外骚劢,怠二道路,丌得操亊者,七十万家。②相守数年,以争一曰之胜,而爱爵禄百釐,丌知敌之情者,丌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1],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③故明君贤将,所以劢而胜人,成功出二伒者,先知也。④先知者丌可取二鬼神,丌可象二亊,丌可验二度,必取二人,知敌之情者也。⑤
校 勘
[1]非人之将也:十家本、《武经》本“非”下作“人”字。竹简“人”作“民”字,未从。
注 释
①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千金是极言其多也。这里从动员之众、费用之多讲起,以说明不了解敌情者之罪过,这里指出凡是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室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
② 内外骚动:全国内外***不安。
怠于道路:运输军需物资的疲惫于道路上。
不得操事者:指因而不能耕作的。
七十万家:曹注:“古者八家为邻,一家从军,七家奉之。言十万之师举,不事耕稼者七十万家。”
③相守数年,以争一曰之胜:这样地相持几年,只为了争取一朝的胜利。
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以至不能了解敌情,那就是最不仁慈的人,就不是负责的将领,就不是国君的辅佐,就不是胜利的主帅。
④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开明的国君、贤良的将帅,其所以能动辄战胜敌人,成功地超出众人者,就因为事 先了解情况。
⑤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这里指出要做到 事先了解情况有三不可。一、不可取于鬼神,反对迷信;二、不可象于事,即不可对事物进行机械类比推测(曹注:“不可以事类而求之。”如占卦以《易经》的往事作类比;三、不可验于度,不可验证于天象星宿运转的“度”。这三不可就是反对迷信鬼神,反对用旧经作类比推理的经验主义,也反对用仰观星辰的做法,主张从知敌情的人的口中去取得。《新笺》认为此“度”盖即《形篇》“兵法,一曰度”之“度”。这与《孙子》讲的“不可验于度”的“度”完全是两回事,《新笺》的作者又笺错了。
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指一定要从知道敌人情况的活人口中去取得。
译 文
一百
孙子说:凡是兴兵十万,出征千里,“百姓”的耗费,“公室”的开支,每天要化费“千金”;全国内外***不安,[运输军需物资的队伍]疲惫于道路上,因而不能耕作的将有七十万家。这样相持几年,只为了争一朝胜利,如果吝惜爵禄和金钱[不重用间谍],以致不能了解敌情[而致失败],那就是最不仁慈的人,就不是良好的将领,就不是国君的辅佐,就不是胜利的主帅。开明的国君、贤良的将帅,其所以动辄战胜敌人,成功地超出众人者,就在于事先了解情况。要事先了解情况,不可用祈求鬼神去获取,不可用相似的事情做类比推测[吉凶],不可用夜视星辰运行的度数去验证,一定要从知道敌人情况的人口中去取得。
曹操曰:同时任用五间也。
一百零一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①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②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③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④反问者,因其敌间而用之。⑤死间者,为诳亊二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二敌间也。⑥生间者,反报也。⑦
注 释:
①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问、有死间、有生问: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问、内间、反问、死间、生间。
②五问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神纪,神妙的道理。纪,道、理。是说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使敌人莫测高深,这是 神妙的道理,是国君的法宝。
③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乡人,春秋战国时的地方官乡大夫的略称。齐称“乡良人”;宋称“乡正”。据《周礼·乡大夫》载,乡大夫是 在“司徒”与“乡吏”之间。意思是说:所谓因间,是诱使敌方乡人而 利用他。
④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官人,“官”字乃“馆”字的古文,而“馆” 字即“舍”字。《尔雅》:“馆,合也。”官人即合人。意思是说:所谓内 间,是诱使敌方官吏而利用他。
⑤反问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所谓反问,是诱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
⑥死问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诳,欺骗、迷惑。传递假情报使敌人信以为真,这样使敌军上当,但敌人事后将因受 欺骗而处死我之间谍,所以叫做死间。楚汉战争中,刘邦派遣郦食 其说齐王降,齐王不作准备,被韩信袭破,齐王怒极,烹了郦食其。 但《孙子》之前未闻有此史例。
⑦生间者,反报也:所谓生间,就是能活着回报敌情的。
译 文
一百零一
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问”、“内间”、“反问”、“死间”、“生间”。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使敌人莫测高深,这是神妙的道理,是国君的法宝。所谓“因间”,是诱使敌方乡人而利用他。所谓“内间”,是诱使敌方官吏而利用他。所谓“反问”,是诱使敌方间谍为我所用。所谓“死问”,是先散布假情况,使我方间谍知道,然后传给敌方[敌军受骗,我间不免被处死]。所谓“生间”,就是能活着回报敌情的。
一百零二
故三军之亊,莫亲二间,赏莫厚二间,亊莫密二间。①非圣智丌能用间,非仁义丌能使间,非微妙丌能得间之实。②微哉!微哉!无所丌用间也。③问亊未发,而先闻者,问不所告者皆死。④
校 勘
故三军之事:十家本、《武经》本于“之”下作“事”。竹简“事”作“亲”;未从。
注 释
①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问,事莫密于间:在军队人事中,没有比间谍更亲信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事情没有比问谍更秘密的。
②非圣智不能用间:不是高明智慧,不会利用间谍。
非仁义不能使间:不是仁慈慷慨,不能指使间谍。
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不是用心巧妙,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
③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微妙呀!微妙呀!无所不可以用间谍啊!
④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间谍的任务尚未完成,如果事先告诉别人,那么间谍和他所告诉的人都要处死。
译 文
一百零二
所以在军队人事中,没有比间谍更亲信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事情没有比间谍更秘密的。不是高明智慧,不能利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不能指使间谍;不是用心微妙,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呀!微妙呀!无所不可以用间谍啊!间谍的工作尚未进行,先已传泄在外,那么间谍和听到[秘密]的人都要处死。
一百零三
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①
注 释
① 凡军之所欲击:凡是对要打的敌方军队。
城之所欲攻:要攻的敌方城堡。
人之所欲杀:要杀的敌方官员。
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合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须先打听那些守城将官、左右亲信、掌管传达通报的官员、守门官吏和宫中近侍官员等的姓名,使我们的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
译 文
一百零三
凡对要打的敌方军队,要攻的敌方城堡,要杀的敌方官员,必须先打听那些守城将官、左右亲信、掌管传达通报的官员、守门官吏和宫中近侍官员等的姓名,使我们的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
曹操曰:舍,居止也。
一百零四
必素敌人之间来问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①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亊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②五间之亊,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二反间,故反间丌可丌厚也。③
注 释
① 必索敌人之间来问我者,因而利之,导而合之,故反问可得而用也:必须搜索出前来侦察我军的敌方间谍,要用重利收买他,优厚款待,然后给予任务,放他回去,这样反问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② 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由此而了解情况,这样乡间、内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
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由此而了解情况,这样就能使死问传假情报给敌人。
因是而知之,故生问可使如期:由此而了解情况,这样就可使生间按预定时间汇报敌情。
③五间之事,主必知之:五种间谍的使用,主持者都必须懂得。
知之必在于反问,故反问不可不厚也:了解情况最主要的在于反间,所以对反问是不可不厚待的。
译 文
一百零四
必须搜索出前来侦察我军的敌方间谍,要用重金收买,优礼款待,诱导安置,使为我用,这样“反问”就可以为我所用了。由此而了解情况,这样“乡间”、“内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由此而了解情况,这样就能使“死间”传假情报给敌人;由此而了解情况,这样就可使“生间”按预定时间回报敌情。五种间谍的使用主持者都必须懂得。了解情况最主要的在于“反问”,所以对“反问”是不可不厚待的。
曹操曰:伊挚,伊尹也。
曹操曰:吕牙,太公也。
一 百零五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①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②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劢也。③
校 勘
吕牙在殷:此句下,竹简有“衍师比在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句,诸本皆无,显为后人所增,末从。
注 释
①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伊挚即伊尹,传说奴隶出身,了解夏朝的情况。商汤用他为相,打败了夏桀。史载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他所了解的不过是夏的一般人民知道的情况,古代也并无间谍的专门训练。据说伊尹相商汤,贤而王天下。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吕牙,即吕尚,又叫姜尚,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钓于渭水之滨,也不过一般地了解殷商的情况。周文王以 他为“师”,后来辅助武王灭商,封于齐。
②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高级的有智慧的人做间谍的,一定能建树大功。
③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这是用兵重要的一着,整个军队所依靠来决定行动的呀!
译 文
一百零五
从前商朝的兴起,伊尹曾经在夏;周朝的兴起,姜尚曾经在殷。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高级的有智慧的人做间谍的,一定能建树大功。这是用兵重要的一着,整个军队是要依靠它来决定行动的呀!
试 笺
用间的战例见于春秋之前者似不多(秦师袭郑,被郑商人偶然遇见,致秦师三帅被俘,这事实不能为典型用间之例)。赵奢率军御秦,出师三十里,停止不进,待秦“间”来,宴而送之。“间”既往,赵奢率军急进,秦军误信“间”之言无备,被赵奢打得大败。这是最早最明显的用问的例子。用间在孙武之前既不多,所以《孙子》书中讲得就少了。孙子对当时才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很敏感的,书中指出间的作用提出五间俱起,五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无所不用间的预言,对春秋战国以后推动用间于战争是起了先导作用的。现代各国间谍之多,正像孙子预言的“无所不用间”了,而窃取情报的工具方法则多到数不清,而有些人对此不甚了解,孙子对不了解敌情的人的批评,对一些人是个最好的忠告。
更新于:2个月前郭化若孙子译注·火攻篇·第十二
郭化若孙子译注·火攻篇·第十二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特殊战法》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火攻篇·第十二曹操曰:以火攻人,当择时日也。题 解本篇简单地指出火攻对象、火攻器具、火攻时曰及火攻与内应外合。因为在《孙子》成书之前,很少大规模火攻的经验(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火攻都出..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地篇·第 十一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地篇·第 十一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事地理》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九地篇·第十一 曹操日:欲战之地有九。 题 解 本篇论述进攻敌国时,在不同战地——“九地”的战略问题。所谓“九地”,是指进攻敌国的深浅及所遇到的对战略行动有影响的不同地区的战略行动方..
郭化若孙子译注·地形篇·第十
郭化若孙子译注·地形篇·第十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事地理》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地形篇·第十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题 解本篇主要内容:上半是论和作战有密切关系的地形,孙子把它区分为六种,简称为六形,在作战前必须认真精密研究,以为立胜前提;下半论军队必败的..
郭化若孙子译注·行军篇·第九
郭化若孙子译注·行军篇·第九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行军篇·第九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题 解本篇主要内容是讲行军、驻军(舍营或露营)和征候判断。大概由于断简,本篇中各段各句秩序有些零乱。 曹操曰:近水草利便也。曹操曰:生者,阳也。曹操曰:..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变篇·第八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变篇·第八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九变篇·第八曹操曰:变其正,得其所用九也。题 解本篇讲各种特殊情况的机断措施。“九”泛指多,“变”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篇内内容错杂,先讲五种地形,次讲五种情况及根据当时具体形势而应作的灵..
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争篇·第七
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争篇·第七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军争篇·第七曹操曰:两军争胜。题 解本篇以“军争’’命名,意指敌我两军争胜(争利),主要论述敌对双方战略展开中互相争取先敌到达或占领战略要地,先敌展开于有利地形上布成有利态势,先察明敌人弱..
郭化若孙子译注·虚实篇·第六
郭化若孙子译注·虚实篇·第六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实篇·第六曹操曰:能虚实彼己也。题 解“虚实”是《孙子》用这一对对立的范畴为篇名。篇中中心思想,是阐扬虚和实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变化的。这里说明敌军有“实”必有“虚”,无论怎样..
郭化若孙子译注·势篇·第五
郭化若孙子译注·势篇·第五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势篇·第五曹操曰:用兵任势也。题 解上篇《孙子》用“形”这一范畴名篇,本篇则以“势”名。上篇“形”着重讲客观的物质力量,本篇则主要论述主观指导上出奇和造势。前一篇孙子讲的“形”,实质上就是..
郭化若孙子译注·形篇·第四
郭化若孙子译注·形篇·第四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形篇·第四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题 解《孙子》用“形”这一概念(范畴)名篇,全篇主要是讲战争的胜败是由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而决定,并讲如何善于利用这些条件。形,简单地说就..
郭化若孙子译注·谋攻篇·第三
郭化若孙子译注·谋攻篇·第三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略运筹》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谋攻篇·第三 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 题 解 《谋攻篇》讲的是关于临战前进攻的计谋问题。内容包含:关于全胜的意图;进攻的目标和作战方法;战略指导关系;知胜的方法;收句提出“知彼知己..
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篇·第二
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篇·第二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略运筹》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作战篇·第二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题 解本篇以“作战”命名,紧接“计篇”论述战前计划之后,再论作战问题(古代战争不分战役、战斗,也不论大战小战统称为作战)。要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的作战,必须..
郭化若孙子译注·计篇·第一
郭化若孙子译注·计篇·第一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略运筹》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计篇·第一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题 解《孙子》十三篇,以“计”为首篇。“计”是当时《孙子》所用的范畴,直译为计算或估计;是战前对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
郭化若孙子译注·附录
郭化若孙子译注·附录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郭氏简介》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附录《史记·孙子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郭化若孙子译注·《孙子译注·再版的话》
郭化若孙子译注·《孙子译注·再版的话》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郭氏简介》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孙子译注·再版的话》拙著《孙子译注》(原名《孙子今译》)承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乘这个机会,我对原书又作了一次全面的修改。这里,把修改的情况略作一下交待。近年来,因为许多国家都..
郭化若孙子译注·《孙子译注·前言》
郭化若孙子译注·《孙子译注·前言》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郭氏简介》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孙子译注·前言》中华民族最早在自己的广大土地上过着原始共产社会的生活。那时并没有战争,但生活水平很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私有财产、私有观念..
郭化若孙子译注·出版说明
郭化若孙子译注·出版说明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郭氏简介》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出版说明《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其注字里行间不乏真知灼见。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