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孙子译注·地形篇·第十
郭化若孙子译注·地形篇·第十
作者:郭化若
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事地理》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地形篇·第十
曹操曰:欲战,审地形以立胜也。
题 解
本篇主要内容:上半是论和作战有密切关系的地形,孙子把它区分为六种,简称为六形,在作战前必须认真精密研究,以为立胜前提;下半论军队必败的六种情况,简称为六败。篇末阐述爱兵之重要和将帅的责任心,都提出了卓越的命题。
曹操曰:宁致人,无致于人。
曹操曰:隘形者,两山间通谷也,敌势不得挠我也。我先居之,必前齐隘口,陈而守之,以出奇也。敌若先居此地,齐口陈,勿从也。即半隘陈者从之,而与敌共此利也。
曹操曰:地形险隘,尤不可致于人。
曹操曰:挑战者,延敌也。
七十七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①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日“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②可以往,难以迒,目“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丌胜,难以迒,丌利。③我出而丌利,彼出而丌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④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丌盈而从之。⑤“险’’形者,我先居之,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⑥“远”形者,労均,难以挑战 ,战而丌利。⑦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丌可丌察也。⑧
注 释
①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 “远”者:地形在作战上有影响军队进退攻守的利害,可分“通”、 “挂”、“支”、“隘”、“险”、“远”六种,叫做“六形”。以下分别把这六种地形对作战的关系、各自的特点和遇到各种不同地形时应采取的 行动方针、作战措施,依次加以阐述(这与在战术上讲的“利用地形地物”不同)。
②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日“通”:我军可以前往,敌军也可以前来,交 通方便,没有险阻,这种地区叫做“通”。
“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遇到这种交通方便的地 区,应首先占领视界开阔的高地,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就有利于 作战。
③可以往,难以返,日“挂”:可以前进,难以后退的地区叫做“挂”。
“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在易往难归的“挂”形地区上,当敌人没有防备时,就可以采用突然出击的打法来战胜它。
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如果敌人已经有了防备,我军 出击不能取胜,后退又困难,就会陷于进退两难的困境了。
④ 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日“支”:“支”,敌我相隔处于隘路两 端,敌我双方谁前出都不利的地形。
“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在这种“支”形地区上,敌以利诱 我,我也不要出击。
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我应引军离开,让敌人前出到一半的时候我再回击之,这样打有利。
⑤“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隘”,通路狭隘队伍展不开的地区。盈,充满。盈之,指在像瓶瓮的隘形地域,部队前出到隘口,就像瓶瓮装满了水一样。这里指遇到隘路必须前出占领隘路口,先占之以待敌。
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如果敌已先占领了隘路口,我则不宜去进攻(唐代安禄山反,兵过函谷关,直迫潼关。两关相距七十里,全为隘路。杨国忠心怀私怨迫潼关守将哥舒翰出战,一昼夜间二十万人全军覆没,成为历史的典型)。如果敌人没有首先到达并占领隘路口,则我可以去打,即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⑥ “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险”形者,即地形险要。遇到这种险要地形,我则应首先到达,占领制高要点等待敌人的到来(如派出先遣队急进夺占要地)。
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如果是敌人先我占领了险要地形的制高要点,就应引兵退去,不宜去攻打据险防守的敌人。
⑦ ‘‘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远”形者,即敌我相距较远。在这种相距遥“远”的地区上,敌我双方的形势均等,就不宜挑 战。如果求战,对我不利。
⑧ 凡此六者,地之道也:以上所说的六形,遇到不同地形应根据不同的特点行动。
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这些不同地区特点关系军队胜败存亡,善于利用这些不同的特点是主将非常重大的责任,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
译 文
七十七
孙子说:地域形状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形。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这种“通”形的地域上,应先占领视界开阔的高地,沟通并保护粮道,这样作战就有利。可以前进,难以后退的地域叫做“挂”。在这种“挂”形的地域上,如果敌人没有防备,就可以突然出击而战胜它;如果敌人有防备,出击而不能取胜,又难以退回,就不利了。我军前出不利,敌军前出也不利的,叫做“支”。在这种“支”形的地域上,纵然敌人利诱我们,我们也不要前出;可引兵离去,让敌人前出一半然后回击它,这样就有利。在“隘”形的地域上,如果我们先到达,必须前出占领隘口,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到达,已前出占领隘口的,不要去打;没有占领隘口的,可以去打。在“险”形的地域上,如果我军先到达,必须控制视界开阔的高地,以等待敌人来犯;如果敌人先到达,就应引兵离去,不要去打它。在“远”形地域上,双方形势均等,不宜挑战,勉强求战,就不利。这六条,是利用地形的原则,将帅重大责任所在,是不可不研究的。
曹操曰:不料力。
曹操曰:吏不能统,故弛坏。
曹操曰:吏强欲进,卒弱辄陷,败也。
曹操曰:大吏,小将也。大将怒之而不默服,忿而赴敌,不量轻重,则必崩坏。
曹操曰 :为将若此,乱之道也。
曹操曰:其势若此,必走之兵也。
七十八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①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②夫労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丌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丌知其能,曰“崩”;将弱丌严,教道丌明,吏卒无 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丌能料敌,以 少合伒,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③凡此六者,贤之道也;将之至任,丌可丌察也。④
注 释
①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 “北”者:“故”字不是前面论述的结论,只是另一段落的开头。兵, 兵卒,军队。意思是说军队有“走”、“弛”、“陷”、“崩”、“乱”、“北”六种情况。
② 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孙子严肃地指出以上六种情况的发生,不是由于天灾,而是由于将帅的过错。
③ 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走”,奔逃,败走。双方强弱相等,一方以一倍兵力去攻击十倍的敌人,即所谓以寡敌众,不能不败走,所以把这类军队叫做“走”。
卒强吏弱,曰“弛”:“弛”,松弛。兵强官弱,指挥不动,纪律松弛,这类军队叫做“弛”。
吏强卒弱,曰“陷”:“陷”,陷落。官强兵弱的队伍,军官凭个人勇敢带头去冲锋,士兵跟不上,只会使军官被俘或被杀,这种部队会覆没,所以叫做“陷”(即陷落于敌网之中)。
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崩”,崩溃。 怼(dui 对),怨恨,埋怨。大吏即小将或偏将。小将不服从统一的指挥,心怀怨恨,擅自带领所属部队出战,将帅不能控制,这种部队遇到敌军大兵时必然崩溃,所以叫做“崩”。
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乱”,散乱,混乱。将帅懦弱纪律不严,管教不明,士卒不守规矩,出兵列阵时横 冲直撞,遇敌作战难免混乱,所以这样的部队叫做“乱”。
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北”,败北。主将不了解敌情,用劣势兵力去对付优势的敌人,用弱兵去打强敌,不会选择精锐部队担任主攻任务,这样交战,必然失败。所以叫做“北”。
④ 凡此六者,败之道也:以上六种情况,必将失败。
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这是将领非常重要的责任,不可不认真研究。
译 文
七十八
军队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必败的]情况。这六种情况,不是天灾,而是将帅的过错[造成的]。凡是形势强弱相等而以一击十的,叫做“走”。兵卒强横军官软弱的,叫做“弛”。军官横蛮兵卒懦弱的,叫做:“陷”。偏将愤怒而不服从,遇到敌人因心怀不满而擅自[带领所属部队单独]出战,将帅不了解他们会干什么的,叫做“崩”。将帅懦弱不严,管教不明,官兵没有规矩,出兵列阵时横冲直撞的,叫做“乱”。将帅不能判断敌情,用劣势的兵力去对付优势的敌人,用弱兵去打强敌,使用队伍不会选择精锐的,叫做“北”。凡有这六种情况,都是必然要造成失败的,将帅的重大责任所在,是不可不研究的。
七十九
夫地形者,兵之劣也。①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②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丌知此而用战者必贤。③
注 释
①夫地形者,兵之助也: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
②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厄( e 恶),险要。此句是说:准确地判断敌情定下正确决心,计算地形险易,道路的远近,这是上将主要的责任。
③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知道这一道理而去指导战争,就会胜利;不知道的就必败无疑。
译 文
七十九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判明敌人企图,研究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制定取胜计划,这是主将的职责。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必然会失败。
试 笺
《孙子》在本篇中,首先分析同大军作战有利害关系的地形,叫做六形,指出在这六种不同地区应分别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然后(不是连接的)论述管理军队必须警惕防止六种必败的情况出现,称之为六败。对六形的研究,六败的警惕防止,孙子都把它列为大将主要责任所在。他强调指出,凡出现这些必败情况的产生,并不是“天灾”,而是将帅的错误。这表现出反天命论的思想。对于地形研究的重要性强调之后则指出“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这里既重视地形,又指明地形不过是用兵的辅助条件,又一次概括地强调“上将之道”,在于“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这对于指导战争胜败主观能动的问题集中到一点讲得既简要又明了,对古代将帅的确有指导作用。
八十
故战道必胜,主日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丌胜,主日必战,无战可也。①故进丌求名,退丌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二主,国之宝也。②
注 释
①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如果根据战争实际情况和战争发展规律看,必然能取得胜利的,虽然君主说不打,可以坚持去打。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如果从战争情况和发展规律看不能取胜,虽然君主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打。
②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所以进不是为了个人的好功求名,退也不是为了个人逃避罪责。
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人,这里主要指地主阶级。打或不打,都是根据战争实际情况,能打胜的就坚决去打,不能打胜的就坚决不打,这是为了阶级的整体利益而有利于国家亦即有利于君主。
国之宝也:这种将帅,才是国家的宝贝。
译 文
八十
从战争规律上看来必然会胜利的,虽然国君说不打,也可以坚持去打;从战争规律上看来不能打胜仗的,虽然国君说一定要打,也可以不去打。所以进不求名誉,退不避刑罚,只知道保护民众而有利于国君。这样的将帅,是国家最宝贵的财产。
曹操曰:恩不可专用,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还害而不可用也。
八十一
视卒如婴儿,故可不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不之俱死。①厚而丌能使,爱而丌能令,乱而丌能治,譬若骄子,丌可用也。②
注 释
①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就是说能看待兵卒像自己的婴儿,就可以同他们一起去跳深溪(跳深溪意即可以和兵卒一同去冒险或拼死),看待兵卒像自己的爱子,就可 以领他们去拼死。
② 厚而不能使:如果只知厚待而不能指使。
爱而不能令:抚爱而不会命令。
乱而不能治:出现混乱,而不能管理。
譬若骄子,不可用也:这就像家里的骄子一样,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译 文
八十一
对待兵卒像婴儿,就可以叫他们去冒险;对待兵卒像爱子,就可以叫他们去拼死。如果厚待而不能指使,抚爱而不能命令,违法乱纪而不能治理,那就像骄子一样,是不能用来作战的。
曹操曰:胜之半者,未可知也。
八十二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丌知敌之丌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丌知吾卒之丌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丌知地形之丌可以战,胜之半也。①故知兵者,劢而丌迷,丼而丌穷。②故日:知彼知己,胜乃丌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③
校 勘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十家本作“知天知地,胜乃不穷”,《武经》本作“知天知地,胜乃可全”。采用“知天知地,胜乃可全”似较妥帖。
注 释
①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只知道我军之能打,不知道敌军之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
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只知道敌军有懈可击,而不知道我军之不能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
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知道敌人之可以打,也知道我军之能打,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
②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了解用兵规律的人,行动不会迷惑,措施变化无穷。
③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了解敌人,了解自己,胜利就没有危险。
知天知地,胜乃可全: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有完全的保障。
译 文
八十二
了解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了解敌人不可以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打,而不了解自己的部队不能打,胜利的可能只有一半;了解敌人可打,也了解自己的部队能打,而不了解地形之不利于作战,胜利的可能也只有一半。所以懂得用兵的人,行动不会迷惑,措施却又变化无穷。所以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胜利就没有危险;懂得天时,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完全。
试 笺
本篇前面强调了“上将之道”是“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这里又指出“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不但要“知彼知己”,而且要“知天知地”,可见孙子对将帅的严格要求。篇中强调“爱兵”又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这是难得的命题,也是军事上的名言。
更新于:2天前郭化若孙子译注·用间篇·第十三
郭化若孙子译注·用间篇·第十三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特殊战法》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用间篇·第十三曹操曰:战者必用间谍,以知敌之情实也。题 解本篇首先着重论述了解敌人内部情况之重要,但因当时间谍才开始出现,尚欠经验教训。所以只能提出用问的重要性和五种间谍的名称,保密的..
郭化若孙子译注·火攻篇·第十二
郭化若孙子译注·火攻篇·第十二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特殊战法》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火攻篇·第十二曹操曰:以火攻人,当择时日也。题 解本篇简单地指出火攻对象、火攻器具、火攻时曰及火攻与内应外合。因为在《孙子》成书之前,很少大规模火攻的经验(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名的火攻都出..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地篇·第 十一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地篇·第 十一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事地理》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九地篇·第十一 曹操日:欲战之地有九。 题 解 本篇论述进攻敌国时,在不同战地——“九地”的战略问题。所谓“九地”,是指进攻敌国的深浅及所遇到的对战略行动有影响的不同地区的战略行动方..
郭化若孙子译注·行军篇·第九
郭化若孙子译注·行军篇·第九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行军篇·第九曹操曰:择便利而行也。题 解本篇主要内容是讲行军、驻军(舍营或露营)和征候判断。大概由于断简,本篇中各段各句秩序有些零乱。 曹操曰:近水草利便也。曹操曰:生者,阳也。曹操曰:..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变篇·第八
郭化若孙子译注·九变篇·第八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九变篇·第八曹操曰:变其正,得其所用九也。题 解本篇讲各种特殊情况的机断措施。“九”泛指多,“变”指不按正常原则处置。篇内内容错杂,先讲五种地形,次讲五种情况及根据当时具体形势而应作的灵..
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争篇·第七
郭化若孙子译注·军争篇·第七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场机变》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军争篇·第七曹操曰:两军争胜。题 解本篇以“军争’’命名,意指敌我两军争胜(争利),主要论述敌对双方战略展开中互相争取先敌到达或占领战略要地,先敌展开于有利地形上布成有利态势,先察明敌人弱..
郭化若孙子译注·虚实篇·第六
郭化若孙子译注·虚实篇·第六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实篇·第六曹操曰:能虚实彼己也。题 解“虚实”是《孙子》用这一对对立的范畴为篇名。篇中中心思想,是阐扬虚和实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变化的。这里说明敌军有“实”必有“虚”,无论怎样..
郭化若孙子译注·势篇·第五
郭化若孙子译注·势篇·第五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势篇·第五曹操曰:用兵任势也。题 解上篇《孙子》用“形”这一范畴名篇,本篇则以“势”名。上篇“形”着重讲客观的物质力量,本篇则主要论述主观指导上出奇和造势。前一篇孙子讲的“形”,实质上就是..
郭化若孙子译注·形篇·第四
郭化若孙子译注·形篇·第四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指挥》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形篇·第四曹操曰:军之形也。我动彼应,两敌相察,情也。题 解《孙子》用“形”这一概念(范畴)名篇,全篇主要是讲战争的胜败是由客观物质条件为基础而决定,并讲如何善于利用这些条件。形,简单地说就..
郭化若孙子译注·谋攻篇·第三
郭化若孙子译注·谋攻篇·第三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略运筹》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谋攻篇·第三 曹操曰:欲攻敌,必先谋。 题 解 《谋攻篇》讲的是关于临战前进攻的计谋问题。内容包含:关于全胜的意图;进攻的目标和作战方法;战略指导关系;知胜的方法;收句提出“知彼知己..
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篇·第二
郭化若孙子译注·作战篇·第二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略运筹》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作战篇·第二曹操曰:欲战必先算其费。题 解本篇以“作战”命名,紧接“计篇”论述战前计划之后,再论作战问题(古代战争不分战役、战斗,也不论大战小战统称为作战)。要发动一场较大规模的作战,必须..
郭化若孙子译注·计篇·第一
郭化若孙子译注·计篇·第一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战略运筹》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计篇·第一曹操曰:计者,选将、量敌、度地、料卒、远近、险易,计于庙堂也。题 解《孙子》十三篇,以“计”为首篇。“计”是当时《孙子》所用的范畴,直译为计算或估计;是战前对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
郭化若孙子译注·附录
郭化若孙子译注·附录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郭氏简介》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附录《史记·孙子列传》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郭化若孙子译注·《孙子译注·再版的话》
郭化若孙子译注·《孙子译注·再版的话》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郭氏简介》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孙子译注·再版的话》拙著《孙子译注》(原名《孙子今译》)承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乘这个机会,我对原书又作了一次全面的修改。这里,把修改的情况略作一下交待。近年来,因为许多国家都..
郭化若孙子译注·《孙子译注·前言》
郭化若孙子译注·《孙子译注·前言》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郭氏简介》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孙子译注·前言》中华民族最早在自己的广大土地上过着原始共产社会的生活。那时并没有战争,但生活水平很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私有财产、私有观念..
郭化若孙子译注·出版说明
郭化若孙子译注·出版说明作者:郭化若出自————《郭化若孙子译注》《郭氏简介》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出版说明《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为《孙子兵法》作注的乃一代枭雄曹操,其注字里行间不乏真知灼见。当代著名军事家郭化若更是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