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法尔加战役·第二十
特拉法尔加战役·第二十
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
出自————《英语国家史略》
《第三卷·***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
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零四年,皮特重新上台。他全力恢复英国的作战能力。英法再次开战以来,英国单枪匹马地对付拿破仑,在她历史上最困难的两年里单独坚持了战争。由于皮特的努力,奥地利和俄国后来终于同英国结成联盟。
可是,这需要时间。就目前而言,法国吓住了大陆国家,它们消极地接受法国的统治地位。法国人这时可以集中他们的全部武装力量来对付顽固的英国人。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要征服大不列颠。他们在英吉利海峡彼岸的港口组织并集中了庞大的军队,准备大举进犯英国。一支平底船队也建造起来,要把二十万大军运过英吉利海峡,以夺取似乎万无一失的胜利。拿破仑在万事如意之时,被教皇加冕为法国皇帝。他的战略计划中只缺少一个因素——制海权。要进攻英国,首先必须由海军控制英吉利海峡。看来英国皇家海军力挽狂澜,防止了民族的灭亡。它的这种贡献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它的使命是多方面的。日复一日,冬去春来,英国舰队始终封锁着法国海军在大西洋沿岸的布雷斯特基地和罗什福尔基地以及地中海的土伦基地。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防止法国的主力舰队会合,必须为英国力量所依靠的贸易保证安全的海上通道。对偶尔溜出港口的法国舰队必须追歼,或者将它们赶回港内。必须防止法国人从英吉利海峡西端入侵。在国土遭到入侵的威胁之时,英吉利海峡西端是相距遥远的英国各舰队的汇合点,也是康沃利斯将军率领的英国海军主力所在地。美国史学家马汉海军上将 [ cdhyy注:少将 ] 写道:“法国大军从未见过的这些遥远而久经风雨的军舰挫败了它征服世界的企图。”
一八〇三年五月,纳尔逊返回地中海指挥他的舰队,因为此处可能会决定英国的命运。纳尔逊的任务是封锁法国的土伦舰队,防止它袭击西西里和地中海东部沿岸,或者驶入大西洋。如果它进入大西洋,就可能解除英军对罗什福尔和布雷斯特的封锁,强渡英吉利海峡,同北面的布伦舰队互相配合。纳尔逊深刻意识到形势的严重性,充分利用他的军事天才创建第一流的舰队。他改组了舰上人员,在艰危的处境中改装了舰艇。他没有适于监视土伦的稳定基地,直布罗陀和马耳他都太远,米诺卡岛已经根据《亚眠和约》归还了西班牙。他必须到撒丁和西班牙的沿海城镇去筹集给养,每次淡水用完之后,只好解除封锁,将整个舰队驶入撤丁岛的港口。甚至在数量上,他对土伦港里的法国主力舰队也未占优势。在这样的条件下,要严密封锁法国舰队是不可能的。纳尔逊迫切希望诱敌交战,以便予以彻底消灭。他派出一些护卫舰,形成对土伦的监视网,他本人则带着战列舰待在撒丁岛,时刻准备出击。在那两年里,法国人两次企图突破封锁,可是都被打了回去。在此期间,纳尔逊从未登上陆地一步。他忧心忡忡,总是考虑法国舰队会冲向哪边,是西西里和埃及呢,还是西班牙和大西洋呢?他必须对敌人可能选择的各条逃跑路线实行警戒。
对英国发动总攻的周密计划象蜘蛛网一样慢慢地编织着,拿破仑居于该网的中心进行指挥。可是,他手里的重要工具脆弱易折。法国海军在***时期遭到了致命的打击。财政崩溃以后,剩下的舰艇失修,已经有一段时间未增加新的舰只。海军军官几乎统统在断头机上丧命。舰队纪律松弛,无法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拿破仑的海军大臣作出了艰苦的努力,企图重振海军。新的海军军官们在海洋上成功地进行了袭击商船的活动。一八〇四年五月,拿破仑皇帝命令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维尔纳夫将军统率土伦舰队。维尔纳夫意识到,他的舰队除了偶然机遇之外,只能处于守势。拿破仑不允许任何障碍阻止他的计划,于是法国人制订了一套声东击西的方案,欺骗涌入法国搜集情报的英国特务。西班牙被拿破仑拖入这次行动,她的舰队是完成主要计划所不可缺少的力量。一八〇五年初,拿破仑作出最后的作战安排。布伦周围的军营里驻扎着九万多经过挑选和训练的进攻部队。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法国港口容不下战舰,为了控制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沿岸港口的法国舰队必须在其他地方集结。拿破仑把集合点定在西印度群岛,命令大西洋和地中海各舰队突破封锁并象他判断的那样把英国舰队吸引到大西洋西部海域之后,到西印度群岛集结。然后,法西联合舰队将同冈多默将军率领的布雷斯特舰队会合,折回欧洲,沿英吉利海峡北上,保证在布伦渡海进攻英国。这个计划倒是设想得很巧妙,可是没有考虑到法国舰艇的作战能力,也没有考虑到英国海军将领对付敌人时惯用的集中力量的重要战略。
一八〇五年四月,纳尔逊在撒丁岛附近等待出击时,突然接到报告说,维尔纳夫已经趁着三月三十日的黑夜溜出土伦。当时纳尔逊尚不知道维尔纳夫已带领十一艘战列舰和八艘护卫舰朝西方驶去。狐狸已经出洞,追踪开始了,运气似乎在和纳尔逊作对。他的护卫舰被维尔纳夫甩掉,因此他首先必须弄清法国舰队是否已经急速驶往西西里和近东。他排除了这种可能性之后,便率领舰队奔向直布罗陀。当时正值西风大作,他在五月四日才赶到直布罗陀海峡。他到了那里才知道,维尔纳夫在三个多星期以前就已穿过宣布罗陀海峡前往加的斯湾了。六艘西班牙军舰加入维尔纳夫的队伍,开始了横渡大西洋的远程航行。纳尔逊把护卫舰和商船提供的一鳞半爪的消息串连起来,看穿了法国人的意图。他大施其才,从令人迷惑、模糊不清和互相矛盾的情报中识破了敌人的计划。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说明维尔纳夫已经北上,也没有任何理由说明他会沿着西非海岸南下,于是纳尔逊在五月十一日作出西进的重大决策。他以十艘战列舰追击敌人的十七艘战列舰。这次航行比较平静,阵容威武的英国舰队以平均每小时五海里半的速度追击它的猎物,不久双方便在西印度群岛捉起迷藏来。维尔纳夫和他的西班牙盟友在五月十四日到达马提尼克岛。纳尔逊于六月四日在巴巴多斯登陆。由于情报不准确,他在加勒比海错过了维尔纳夫的舰队。同时,纳尔逊到达巴巴多斯的消息使法国舰队司令大吃一惊,后者立刻在六月八日率领舰队向东重新驶入大西洋。六月十二日,纳尔逊赶到安提瓜岛,法国舰队四天以前还在那里。纳尔逊必须再次作出判断。他认为法国人正奔向欧洲。这一看法是否正确呢?他在一封急件中写道:“我也象教皇一样,决不是永远正确的。我认为我的意见很容易出差错。所以,我关于敌人的舰队已经奔向欧洲的判断也可能是错误的。然而,尽管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我却不能改变自己的判断。”
纳尔逊在离开西印度群岛之前,派一只单桅快速小帆船带着急件返回英国。这只小帆船在六月十九日遇到维尔纳夫的舰队,记下了它的航向和方位。小帆船上的指挥官发现敌人的舰队在往东北方向的比斯开湾行驶,便拼命奔向国内,于七月八日到达普利茅斯。毕生从事海军活动的七十八岁新任海军大臣巴勒姆勋爵立刻识破了敌人的意图。纳尔逊的舰队尾随法国舰队迅速向东航行,他确信能够在加的斯湾赶上法国舰队,阻止它进入英吉利海峡。这时,法国舰队乘风破浪,朝着更为偏北的菲尼斯特雷角方向继续前进。维尔纳夫想救出被封锁在费罗尔港的法西舰队,然后同布雷斯特的冈多默舰队会合。可是,冈多默虽然接到了拿破仑的断然命令,却未能冲出封锁,英吉利海峡西端的康沃利斯舰队把他死死地困在港内。同时,英国将军考尔德根据海军大臣巴勒姆的命令,在菲尼斯特雷角附近截击维尔纳夫的舰队,特拉法尔加战役于七月底在这里开始了。考尔德未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法国舰队逃进了费罗尔港。
纳尔逊在七月十八日赶到加的斯湾,发现科林伍德守在那里,却未见敌人的踪影。他断定,维尔纳夫舰队肯定向北方驶去,于是他在摩洛哥补充了给养,在二十三日奔向英国附近的水域。拿破仑在同一天到达布伦。危机即将来临,皇家海军的外围舰队自动在英吉利海峡的西端入口处集结起来,准备保卫不列颠岛。考尔德于八月十四日在布雷斯特附近同康沃利斯会合,第二天纳尔逊也带着舰队赶到。纳尔逊的舰队增加了十二艘军舰。这样,英国大舰队共有近四十艘战列舰。英国的海上屏障就这样集中起来,准备迎击法国人。纳尔逊乘着他的旗舰“胜利号”继续前进,前往朴次茅斯。战役随后进入高潮。维尔纳夫在八月十三日再次离开费罗尔港,企图同冈多默会合,然后进入英吉利海峡,因为拿破仑仍然认为英国舰队已经分散,大举入侵英国的时机已经到来。八月二十一日,冈多默离开了港口,康沃利斯率领他的所有军舰围将上去,法国人又缩回港内。维尔纳夫进入大西洋以后改变了主意。他充分意识到,他的舰队缺乏训练,给养奇缺,舰上有许多病号,于是他在八月十五日放弃了这个庞大的冒险计划,迅速奔向南面的加的斯港。入侵英国的威胁结束了。
伦敦当局在九月初接到报告说,维尔纳夫的舰队已经向南驶去,当局把在家休息的纳尔逊从默顿召回,立刻命令他出征。纳尔逊写道:“虽然上帝知道我需要休息,但我时刻准备奉命出征。”他穿过热情的人群重返停泊在朴次茅斯的“胜利号”,于九月十五日扬帆出征。英国人都意识到,这个身体羸弱的人决定着他们的命运。两个星期以后,纳尔逊在加的斯附近同他的舰队会合,这支舰队此时已有二十七艘战列舰。他在给科林伍德的信中写道:“我们只有一个伟大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彻底消灭敌人。”他计划断绝加的斯港内法国舰队的给养,迫使它出海交战。根据这个计划,必须在加的斯附近的海岸线进行巡逻,于是纳尔逊将他的舰只组成一些封锁舰队。他的精力和巧妙计划使舰长们斗志倍增。他向他们展示了新颖大胆的作战计划,打算把海军部的“作战指示”抛在一边。为了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他决意要放弃与敌人舰队平行前进的传统阵势。在维尔纳夫舰队出港后,他将以两列战舰大胆插入敌阵。敌人舰队被切断之后,中部和尾部的舰艇就会被彻底消灭。纳尔逊同舰长们开会以后写道:“这个计划得到一致赞同。它新颖,奇特,简单,一定会成功。”整个舰队的官兵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严峻的考验。维尔纳夫这时接到前往那不勒斯支援拿破仑的另一个军事计划的命令。他听说有人将接替他担当指挥官,便决定在新任指挥官到任之前执行这道命令。十月十九日上午,一艘英国护卫舰用信号向纳尔逊的旗舰报告:“敌舰升起了中桅帆。”过了一段时间,它又报告说:“敌舰已经出港。”接到这些报告之后,纳尔逊率领他的舰队驶向东南方,切断敌人通往直布罗陀海峡的航道,迫使他们交战。二十一日黎明时分,他在“胜利号”的后甲板上看到了敌舰的阵列。格拉维纳将军率领的十二艘西班牙军舰充当先锋,后面是维尔纳夫指挥的二十一艘法国战列舰。敌人舰队逃出土伦已有七个月之久,自从战争在一八〇三年再次爆发以来,这是纳尔逊第一次看见他的对手。
英国舰队位于敌人舰队以西十海里的地方,占着上风。早晨六点钟,纳尔逊通知舰队向正东以北二十二度的方向前进,准备按计划分为两列纵队发动进攻。敌舰看到英国舰队赶来,便转向北方行驶。纳尔逊继续全力前进。鉴于法西舰队水手的航术低劣,维尔纳夫深信,逃脱已经不可能了。他下令舰队顶风停住,排成一条松散的横线,等待纳尔逊的进攻。纳尔逊转身对一名军官说:“他们倒是有点胆量,可是我要给他们一次从未领受过的教训。”他向乘着“君王号”指挥南路舰艇的科林伍德发出信号:“我打算插入敌人舰队的先锋,以防它们逃进加的斯港。”然后,他到自己的指挥室里作了祈祷:“愿我崇拜的全能上帝让我的国家取得辉煌胜利,这也符合全欧洲的利益,……至手我本人,我把生命献给缔造我的上帝,愿他的祝福能够使我忠心报国的努力获得成功。”两支大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近。“胜利号”上又发出了信号:“英国要求人人尽职。”科林伍德看到信号之后不高兴地说:“但愿纳尔逊不要再发信号了,我们都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可是当有人把这个信号向他报告的时候,他率领的一列战舰上爆发出欢呼声。距离敌人更近的时候,整个舰队寂然无声。每艘舰艇都选择好进攻目标,几分钟以后,两列英国战舰开始进攻。舷炮的咆哮、桅杆折断的响声和步枪近距离射击的怪叫在空中搅成一片。“胜利号”冲到维尔纳夫的旗舰“比桑托勒号”和“无敌号”之间,这三艘军舰打成一团,用舷炮互相射击。下午一点十五分,纳尔逊正在旗舰的后甲板上镇定自若地踱来踱去,突然,从“无敌号”的桅杆顶上射来的一颗子弹打中他的肩膀。他的脊柱被打断了。在“胜利号”的炮火声中,他被抬到舱下。战斗仍在激烈地进行着。到了一八〇五年十月二十一日下午,已有十八艘敌舰投降,其余的敌舰纷纷撤退。十一艘逃进了加的斯港,但在西班牙海岸附近又有四艘被英国舰队俘获。在“胜利号”的航海日志中有这样一段话:“零星战斗一直持续到四点半钟,胜利的消息报告给总司令纳尔逊子爵之后,他由于伤势过重而去世了。”
这次胜利是彻底的胜利。英国舰队在杰出的指挥官统率下,和他一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这时,拿破仑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地方。那年夏天,维尔纳夫未能冲过英吉利海峡,皇帝立刻改变了计划,决定打击皮特利用外交手段和金钱组织起来的欧洲反法联盟。一八〇五年八月,法军撤离布伦,开始了奔向多瑙河的长途跋涉。
随后发生的战役打破了皮特的希望和计划。在特拉法尔加战役的那个月里,奥地利将军马克在乌尔姆投降。奥地利和俄国在奥斯特利茨战斗中败北,拿破仑又交了好运。英国还得从头开始作艰苦的努力。这时候,英国首相听取了从印度回国的一位年轻将军的意见。这位将军坦率地写出了对皮特的评价:“他的弱点是过于乐观……他只要想出一个计划,便认为它已经实现了。”作出这个尖锐而准确的评价的人即将同法国皇帝的军队反复较量,他的名字叫阿瑟·韦尔斯利,即后来的威灵顿公爵。
个人的不幸使皮特的生活暗淡起来。由于议长投了决定性的一票,下议院决定弹劾皮特的亲密同事和终生伙伴、已经受封为梅尔维尔勋爵的亨利·邓达斯,原因是他在海军部管理不善,他的一些部下挪用公款。攻击邓达斯的主要演说者竟然是威尔伯福斯。下议院的气氛令人心碎,皮特听到他的朋友威尔伯福斯攻击他的另一个至友时,眼里噙着泪水。下议院作出弹劾的决定之后,反对派聚到他的周围,“看看皮特有何反应”,但是皮特的支持者簇拥着他走出了下议院。皮特首相在身心两方面受到的彻底打击,与其说来自奥斯特利茨战斗失败的消息,不如说来自他的至友蒙受的弹劾之辱。一八〇六年一月,他与世长辞,他的朋友威尔伯福斯写了悼词:
他去世的时刻和环境实在令人感伤,我从不记得有哪件事情对感情产生过如此强烈的影响。……他对最复杂的问题也有明确而全面的看法,他光明磊落,追求真理,碰壁之后能够承认真理;他宽宏大量,只要他认为对国家有利,便毅然改变自己的方针,尽管他知道别人会因此指责他动摇不定,他愿意倾听不同意见,听取不比自己高明的人的建议,他品德高尚,处事公正,对人诚实,热爱祖国。在这些方面,我从未见过能与他相比的人。
在吉尔德厅,皮特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在思想毒化使文明社会受到解体威胁的时代,他带领忠诚、理智而正直的人们捍卫了可贵的英国君主制。”这段碑文写得至为贴切。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
南非战争·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在战争的旋涡中进入了二十世纪。她投入了近五十万部队,这是她有史以来向海外派出的最大一支军队。南非的冲突起初只是小规模的殖民冲突,不久便需要全国作出极大..
索尔兹伯里勋爵领导的政府·第二十
索尔兹伯里勋爵领导的政府·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八六年夏,人们并不能立即看出,在爱尔兰自治问题上的分歧使英国的政治分野发生了重大变化。索尔兹伯里政府依赖自由党反对自治派,这一派在国会和..
爱尔兰自治·第十九
爱尔兰自治·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格拉德斯通于一八八零年再次担任首相时,他的处境不如他在十二年前任职时那样顺心。那时内阁坚定,党内统一,通过了许多改革法案。如今表面上前程似锦,因为他在胜利..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第十八
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在美国发展成世界上头等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她的人民正忙于完成美洲大陆的拓殖活动。南北战争开始时,从大西洋岸边向西拓居的运动已经进行了二百五十年,拓殖地..
美国的“重建”·第十七
美国的“重建”·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在大西洋彼岸,北军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但是,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最紧迫的问题是在战败的南方恢复秩序和繁荣。谢尔曼军队所经之处和弗吉尼亚平原等南方大..
格拉德斯通与迪斯雷利·第十六
格拉德斯通与迪斯雷利·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历史进入了长期的、承先启后的、迅速发展的时代,即进入了格拉德斯通和迪斯雷利担任首相的时代。这两位伟大的议会活动家在一八六八年到一八八五之间交..
德意志的兴起·第十五
德意志的兴起·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二部·维多利亚时代》出自————《战争通史》 当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严峻的考验、狂躁不安的拿破仑三世巩固他在法国的统治地位之时,莱茵河彼岸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八六一年,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继腓特烈大帝之后登..
合众国的胜利·第十四
合众国的胜利·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邦联失败了。南北战争中相当长的最后阶段,是北方征服南方的阶段。在钱塞勒斯维尔和葛底斯堡战斗、维克斯堡战斗、查塔努加战斗和奇卡莫加战斗发生之后,战争在同年..
钱塞勒斯维尔之战与葛底斯堡之役·第十三
钱塞勒斯维尔之战与葛底斯堡之役·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六三年春,波托马克河兵团和北弗吉尼亚兵团在拉帕哈诺克河两岸继续对峙。素有“勇士乔”之称的胡克曾在安蒂坦河战斗中指挥一个军而威名远扬..
罗伯特·李和麦克莱伦·第十二
罗伯特·李和麦克莱伦·第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波普将军在一八六二年八月一日抵达前线。这位新指挥官的任务就是在麦克莱伦部队从詹姆斯河一线回来同他会师之前,在不打大仗的情况下尽量扩大战果。华盛顿..
里士满战役·第十一
里士满战役·第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形势对南方极为不利,人们产生了失望的情绪。设在里士满的邦联政府和司令部不断接到令人忧郁的报告和数字,南方的处境似乎十分困难。北方彻底封..
合众国在危险中·第十
合众国在危险中·第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六零年,决定性的总统选举开始了。二月,南方的参议员杰斐逊·戴维斯要求北方各州废除《人身自由法》,停止干扰一八五零年颁布的《追捕逃亡奴隶法》的执行,服..
奴隶制与脱离联邦·第九
奴隶制与脱离联邦·第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在一八五零年以后的几年里,美利坚合众国的前途使美洲充满希望,使欧洲既羡慕又嫉妒。美洲大陆已被征服,得到哺育。在十年之间,美国的进出口和国内贸易增长了一..
美国史诗·第八
美国史诗·第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一部·伟大的共和国》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一五年标志着美国一个发展阶段的结束。在此之前,美国大陆的社会生活主要受欧洲的影响。随着一八一二年反英战争的结束,美国开始注意国内问题,背靠大西洋,把目光转..
英语民族的迁徙·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第七
英语民族的迁徙·(二)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第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很久以前,澳大利亚就已进入人类的想象世界。早在希罗多德 [ 译者注:古希腊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有“历史之父”之称。 ] 时代,人们就传说在..
英语民族的迁徙·加拿大和南非·第六
英语民族的迁徙·(一)加拿大和南非·第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拿破仑的垮台急剧地加速了各国占领世界荒凉地区的活动。同拿破仑的长期斗争阻止了英语民族的扩张,可以用来建立第二大英帝国的人力和船只尽数耗费在..
帕默斯顿·第五
帕默斯顿·第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帕默斯顿年逾古稀,仍在主持国政。除了托利党组阁的一小段插曲之外,他在一八五五年以后的十年里始终是英国首相。同俄国签订和约以后,他很快就遇到了另一次危机。这次危机也..
克里米亚战争·第四
克里米亚战争·第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政治生活一如既往,只是由于通过重要的《改革议案》而略有变化。约翰·拉塞尔勋爵领导下的辉格党人是当时的执政者。拉塞尔家族从亨利七世时代就开始..
改革与自由贸易·第三
改革与自由贸易·第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三零年,欧洲的良主势力又开始抬头。法国发生了七月革命,建立了奥尔良王族统治下的君主立宪制。新国王路易·菲利普是革命党人菲利普·厄加利代的儿子。 菲利普·..
坎宁与威灵顿公爵·第二
坎宁与威灵顿公爵·第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在英王乔治四世执政的十年期间,传统政治力量的格局迅速解体。一百多年来,辉格党和托利党在下议院就各种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斗争。同时,辉格党内部也进行着斗..
胜利后的和平·第一
胜利后的和平·第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四卷·伟大的民主》《第十部·恢复与改革》出自————《战争通史》 经过二十多年的战争,欧洲在一八一五年夏天实现了和平。这次和平比较持久,虽有内部骚乱和局部冲突,和平却一直维持到德意志扩张取代法国优势之时。在同法国革命和拿破仑..
厄尔巴岛与滑铁卢·第二十五
厄尔巴岛与滑铁卢·第二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八一五年,欧洲和美洲沉浸在和平的气氛之中。波旁王族的一个年迈、顽强而放任的成员登上了法国王位,他对亲戚、谋臣和追随者所犯的错误熟视无睹。他的拥护者比他更..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
一八一二年的战争·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詹姆斯·麦迪逊是一八零九年三月选出的美国新总统。他在杰斐逊手下担任国务卿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是著名的政治理论家。他比较固执,处理具体问题的艺术和判断能..
华盛顿、亚当斯和杰斐逊·第二十三
华盛顿、亚当斯和杰斐逊·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欧洲政治事务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原封不动地在美国提了出来,全国普遍掀起有关法国革命的辩论。以法国革命为榜样的相应组织在杰斐逊思想的影响范围内到处出现,而..
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拿破仑的垮台·第二十二
伊比利亚半岛战争与拿破仑的垮台·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英军从海上撤离拉科鲁尼亚之后,西班牙便没有能够阻止法国元帅行动的有组织的军队了。各地的西班牙军队相继失败,只有无法消灭的游击队还在继续活动。..
法国皇帝·第二十一
法国皇帝·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威廉·皮特的后继者坚决进行战争,可是不如他那样内行。从一八零六年一月皮特逝世到一八零九年威灵顿上台这三年里,战争形势对英国很不利。她徒劳无益地远征地中海沿岸地区,..
冲突中的法国·第十九
冲突中的法国·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英国的辉格党人,尤其是改革派和激进派起初对法国革命抱欢迎态度,不久他们便为其过火的行动而感到失望。十八世纪的伦敦经历过大规模的动乱,但在威尔克斯时代的打乱和一七..
法国革命·第十八
法国革命·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八九年震撼法国大地的巨大变革同世界上的历次变革有着根本的区别。英国曾在十七世纪经历了王室和人民之间的权力大转移,但国家的基本制度未受触动,或者至少很快就恢复了,..
美国宪法·第十七
美国宪法·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美洲独立战争已经结束,十三个殖民地获得了自主权。它们在战争中为自己的原始政治组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它们根据一七七七年签署的《联邦条例》建立了一个虚弱的中央政府,这个..
小皮特·第十六
小皮特·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九部·拿破仑》出自————《战争通史》 罗金厄姆侯爵长期等待着组阁的机会,可是当一七八二年三月这个机会终于来到时,他的寿命只有四个月了。康沃利斯在弗吉尼亚的约克敦投降一事对英国社会的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野心..
印度帝国·第十五
印度帝国·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十八世纪,英国在印度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仅仅作为贸易机构建立起来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日益迅速地发展成幅员辽阔的帝国。一七零零年前后,只有一千五百名英国人..
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四
美利坚合众国·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七七年,华盛顿在费城北面的瓦利福奇避冬。每次战斗结束后,都有许多人开小差,他的军队只剩下九千人马。到了春天,部队还会减员三分之一。他们缺少衣物和..
独立战争·第十三
独立战争·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七五年五月,美洲殖民地在宾夕法尼亚的恬静小镇费城的建筑业工会议事厅再次召开大陆会议。代表们是德高望重的律师、医生、商人和地主,他们对形势的发展感到紧..
同美洲的冲突·第十二
同美洲的冲突·第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乔治三世继位在英国的政治生活中引起了深刻的变化。在原则上和法律上,国王在决定政策、选择大臣、任用官员和确定支出的问题上仍有决定性的影响和权力。数百年..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十一
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五六年十一月,皮特初次作为国务大臣参加内阁。当时腓特烈大帝宣称:“英国长期处于临产的剧痛中,但她终于生下了一个伟人。” 自马尔博罗以来,还没..
美洲殖民地·第十
美洲殖民地·第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皮特的上台和他指挥的世界性战争的胜利,将对北美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现在,我们必须来研究一下美洲殖民地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悄悄地逐渐发展的情况。在十七世纪..
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与一七四五年的战事·第九
奥地利的王位继承与一七四五年的战事·第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反对派强加给沃波尔的英西战争不久便扩大为一场欧洲大战。英国本想在西班牙殖民地和西班牙本土进行海陆战争,没想到却卷入欧洲战争。这次..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第八
罗伯特·沃波尔爵士·第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南海泡沫”的丑闻激起了托利党人的希望,他们似乎即将作为一支政治力量重新上台。辉格党政府已经信誉扫地。流亡国外的博林布鲁克此时满怀希望,同他在英..
汉诺威王朝·第七
汉诺威王朝·第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八部·第一大英帝国的兴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七一四年夏末,英国举国上下等待着乔治一世国王的到来。九月十八日,乔治在格林威治登陆。这位幸运的德意志王子不会讲英语,对自己的新王国也毫无热情。对他来说..
乌得勒支条约·第六
乌得勒支条约·第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人人注视着英国宫廷的一举一动。欧洲各地都知道,马尔博罗对安妮女王的影响已经消失。哈利通过巧妙的手腕和艾比盖尔的帮助力图建立托利党政府,以结束人人厌倦的战争。..
奥德纳德之役与莫拉克之战·第五
奥德纳德之役与莫拉克之战·第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在这次彻底的胜利之后,荷兰人不愿再作必要的努力。他们在一七零二年曾经可怜地蹲在内伊梅根城墙的墙垛后面,英国的新指挥官手提军刀请他们出战,不过这已..
马尔博罗:布伦海姆与拉米伊之役·第四
马尔博罗:布伦海姆与拉米伊之役·第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人们认为安妮女王统治时期是英格兰空前强盛的时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马尔博罗的军事天才不同凡响,他为女王献策时能够深谋远虑,这使日益强大的英..
西班牙王位之争·第三
西班牙王位之争·第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西班牙王位战争爆发之时,双方不愿大动干戈,这是战争史上尚未出现过的现象。欧洲已经筋疲力尽,它的幻想也已经破灭。威廉和路易十四之间建立的新关系,反映了“海上..
大陆战争·第二
大陆战争·第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威廉国王刚刚出发去参加大陆战争,失去军队保护的不列颠岛便受到入侵的威胁。路易十四计划进攻英格兰,因此詹姆斯国王有了复辟的希望。两年来,詹姆斯二世在圣日尔曼的流亡..
奥朗日亲王威廉·第一
奥朗日亲王威廉·第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三卷·革命的时代》《第七部·英格兰的崛起》出自————《战争通史》 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把自己的岳父赶下不列颠王位的伟大亲王威廉,从童年开始就在严酷的环境中生活。他幼年丧父,终身无子。他过着没有爱情的生活,因为他是为了国家的..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第二十六
一六八八年的革命·第二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奥朗日亲王威廉密切注视着詹姆斯国王的行动。海德兄弟二人丢官不久,出类拔萃的荷兰人戴克维尔特使作为威廉的使节到达伦敦,其任务是代表他请求詹姆斯采取比较温和的措..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第二十五
信奉天主教的国王·第二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自从詹姆斯一世执政以来,王权同国会的斗争一直左右着英格兰社会。现在,这一斗争又恢复到它开始时的状况。八十年坎坷不平、艰难曲折的道路使君主政体在表面上几乎恢复..
辉格党与托利党·第二十四
辉格党与托利党·第二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二世发现新的国会选举并没有使他的处境有任何好转,便使国会又休会了一年左右。在这次休会期间,“辉格党”和“托利党”这两个名称初次得到应用,这两个党派从此使不..
天主教会的阴谋·第二十三
天主教会的阴谋·第二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在一六七三年二月的国会会议上,查理二世了解到,他的臣民对于同荷兰新教共和国进行战争感到厌恶。在他主动卷入的这场战争中,他不是英格兰贸易的保护者,而是路易十四的..
欢乐的君主·第二十二
欢乐的君主·第二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请回国王的这届国会是一个力量均衡的国会,代表全国的对立势力。它成功地解决了恢复王政所遇到的政治问题。然而,它不是合法的立宪机构,因为它不是国王下令召开的。人们认为..
王政复辟·第二十一
王政复辟·第二十一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护国公克伦威尔死后留下的真空是无法填补的。他在临终时指定他的长子理查德为继承人,但他的话“模糊不清,而且不完整”。理查德被他的政敌谑称为“摇摇欲坠的家伙”,他心地善..
护国公·第二十
护国公·第二十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君主制不复存在了。上议院已被撤消。英格兰的国教陷入瘫痪状态。下议院剩下的议员也寥寥无几,被人轻蔑地称为“残余国会”。他们自以为身居高位,是国会事业的最后一点标志。他们认..
英格兰共和国·第十九
英格兰共和国·第十九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六部·王政复辟》出自————《战争通史》 在处决查理之前,英格兰共和国甚至就诞生了。一六四九年一月四日,一小撮屈从克伦威尔和铁甲军的下院议员决定:“除了上帝,人民是一切正当权力的基础……英格兰下议院是由人..
弑君之斧·第十八
弑君之斧·第十八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到一六四六年春天,保皇派完全失去了对议会军进行武装抵抗的能力。雅各布·阿斯特利爵士随着国王的最后一股部队在斯托昂瑟沃尔德 [ 译者注:英国的一个小集镇。 ] 的战斗中失败被..
马斯顿荒野之战与内斯比之役·第十七
马斯顿荒野之战与内斯比之役·第十七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一六四四年初,查理国王控制了英国的大部分地区,而且他在牛津有规模可观的国会。他在军事上似乎已经稳操胜券,但苏格兰人的入侵扭转了局势。他们在大军南下的..
大叛乱·第十六
大叛乱·第十六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国王同国会在一六四二年的头几个月里进行的谈判,只是加深了双方的分歧。他们都在加强自己的力量。圆颅党 [ 译者注:即英国议会派,其成员皆剪短头发,故名。 ] 的一名军官写道..
国会造反·第十五
国会造反·第十五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各种不屈不挠的力量强迫国王去做他最担心的事情。苏格兰侵略军占领了达勒姆和诺森伯兰。他们的领袖同英格兰的议会势力和清教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不仅提出了对苏格兰有影响的..
个人独裁·第十四
个人独裁·第十四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查理国王的个人独裁并非悄悄地或逐渐地建立起来的,他公开宣布过自己的意图。他说:“我们通过经常召开国会会议已经向人民表明,我们是喜欢让国会发挥作用的。然而,它最近滥用权..
查理一世与白金汉·第十三
查理一世与白金汉·第十三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关于即位不久的查理一世的情况有许多记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出于对此深有研究的日耳曼历史学家兰克的手笔。他写道,查理一世“刚满二十五岁,可谓风华正茂。他骑在马上..
“五月花号”·第十二
“五月花号”·第十二作者:温斯顿·丘吉尔 ·英国出自————《英语国家史略》《第二卷·新世界》《第五部·内战烽烟》出自————《战争通史》 同西班牙的斗争早已使英国人锐气大减,因而在伊丽莎白女王统治末期,他们无力进行新的冒险活动。有一段时间,人们听不到新大陆的消息。霍金斯和德雷克在他们的早期航海活动中..
微信分享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