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二·兵制下

繁体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二·兵制下

作者:贺长龄

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营制小 

  顾栋高

  兵以卫民。营以驻兵。淮安自唐宋以迄于元。兵制见于前史尚矣。明初。改元淮安路总管府为卫指挥使司。俾世其官。而又设有屯田。因粮于屯。取兵于丁。当是时。淮安大河二卫军官屯丁万余员名。应守城操练者。二千余名。从无召募兵丁营伍名色。行之既久。渐至废坏。伍存空籍。田尽污莱。此外所恃。止山阳民兵五百八十五名。然皆不经训练。遇敌辄败。倭患之兴。淮郡殆岌岌矣。是时以漕兼抚。隆庆年间。漕抚都御史方廉。调扬州营官兵三百一员名。辕门防护。设名色千总一员为统领。是为漕营所自始。嗣是以后。益调兵赴淮安。随卫立营。营与卫始兼设。而都司实兼管淮营。淮营者。两卫屯卒也。关白之乱。淮海戒严。益挑选淮营精壮。并调集各州县及东阳义乌浙兵。分为七营。是时倭患孔棘。而淮安运道所关。得保无恙者。实赖先声有以夺之也。最后李三才沙汰简练。节次裁并。为五营。 本朝定制。以卫卒专司挽运。而营兵专主护漕。别设城守营。守护城池。分漕院与巡抚为二。总督漕运麾下统辖七营。惟左右中及城守四营。驻山阳境。余各择要地分置。此漕营之始末也。淮郡为黄淮二河贯注。历代皆用民夫塞决。征调动至数十万。 本朝设河兵及堡夫。淮安建两大阃。而河营遂与漕营并重。各有副参游守。而河营之升迁。一与军功等。其人率皆驻宿河干。熟谙水性。平日不责以骑射之能。而专司填筑之事。每遇河上紧急。匪但不役民夫。并不调营兵。合龙下埽。不爽分寸。云梯硪筑。悬绝千仞。当河涛决怒时。持土石与水争胜。性命悬于顷刻。惟责成专而谙练熟。故能奏功而无患害。匪其人鲜不败事。此尤 本朝兵制之超出前代万万者也。谨就淮安所驻漕河两营之官弁马匹船只。及防守汛地。修防口岸。详载于策。以资日后之考究。志营制。

  选兵论 

  鲁之裕

  余尝从事于四方。而见今督抚提镇之选补兵目者。辄窃长太息曰。此承平忘战之所为也乎。夫兵也者。储以备攻守战阵之用者也。非徒以壮督抚提镇之观而已也。乃兹唯躯干魁梧面宇明晢手足轻扬者是择。其有进而衡其力之弱与强。按其艺之优与劣者。即曰精选矣。彼乌知夫魁梧者之不便于疾趋。明晢是之多出于骄滑。轻扬者之工巧于规避乎。即力强而艺优者。仓皇之顷。往往以惊惧而莫知其所措。盖余之阅于是也久矣。然则选之将如何。曰兵贵胆。不贵其皮肉也。兵贵朴。不贵其伶俐也。兵贵福。不贵其黠暴也。兵贵能劳能苦。不贵其言语委婉步趋周折也。何也。胆壮则无畏。无畏乃可以临敌。性朴则守法。守法乃可以训戢。相有福则其精神常足。可以久用不衰。虽有时不幸而置之死地。而能转败以为功。兵能劳则奉命。能苦则无怨言。奉命无怨而后可以收臂指之效。虽然。是犹选以人者也。不足以尽选兵之道。盖选兵莫善于选器。必明于选器而选兵之道乃尽焉。人之生也。自二十以至四十者为壮。过此则血气不能不衰矣。就此壮者而论之。其中长短大小弱强之不同。势不能齐而一之也。故其用器也。各有所宜焉。得其宜而后用之无不利。大约目晴灼而猿臂鹄立者宜弓箭。身材短小精悍者宜藤牌滚刀。其杀气蕴结于中而有时勃发于面者宜腰刀手鎗。至于排鎗大刀挡木挠钩之用。则必老成有力者任之。苟少年健儿筋力未定而使习其艺。则未几而乏矣溃矣。长大丰伟者而使习圆径二尺之牌。握短刀跪伏委曲伸缩进退于以出没于锋镝之间。其将能耶。是故选兵要矣。授之器而时以习之。尤不可不精而辨之也。知必于此乎精以辨之者。而后可与语练兵之道。

  论兵制 

  陆世仪

  人习战法令森严之时。宜于兵民合。太平日久人不知兵之时。宜于兵民分。及观鹤林玉露载韩魏公一段。亦言承平时寓兵于民之害。则予之所论。似不为妄矣。

  京营莫善于分。莫不善于合。昔汉高祖与韩信论将兵。信曰。臣多多益善。则知多多益善。非韩信之才不能。今京营之弊多。只是无善将兵者统之耳。然假如十万人为一营。则必须才堪十万者将之。使十万人分为十营。则才堪万人者。皆可以为将矣。更勿拘以文法。使得各自为训练。而以一文臣知兵者统之。以时巡阅各营。令严兵精者奖擢。将骄卒惰者诛之。赏罚既公。士气自肃。京营积弊自去矣。

  京营既分。当使之分屯城外。不可使之聚屯城内。须量地势。每门一军。军三营。为小堡。授以闲田。使自屯种。父母妻子。咸往居焉。死徙无出其乡。则庶几心志一而战守日固矣。

  昔人遇端阳节。作龙舟竞渡。又令武士射柳为乐。此即默寓教练水陆营兵之意。今人不喻此意。射柳之戏已亡。惟龙舟尚存。仅以为游观之资耳。今宜复此法。于端阳日令水营兵。大治龙舟。陆营兵大条器械。所在官司。率通邑缙绅士民。倾城观览。水兵尽出没波涛之巧。陆兵尽驰射击刺之术。择其能者。大加掌赉。令通邑之众。咸出缠头。则兵有所利。皆思劝进于技矣。推此以往。因势利导之术。岂独一竞渡哉。

  兵家所言。出奇制胜者多矣。言旗鼓步伐者少。出奇制胜之法。虚旗鼓步戈之法。实虚处聪明者可自会。实处非学不可。犹之名物度数。即圣人亦不能生知也。通鉴所载战攻处。孰非出奇制胜之法。惟旗鼓步伐。所传甚少。唐有李靖兵法。然不得见全书。今仅存杜氏通典所载。戚南塘纪效新书。是从此书中会通而出。故于旗鼓步伐之法独详。读者不知。以为戚公必有异人传授。可笑也。

  向阅武备志。阵法无虑百数。不能得其要领。心颇轻之。及阅戚少保鸳鸯阵。始知阵法之妙。即吾儒之礼乐。不可须臾离者也。语曰节制之师。又曰堂堂之阵。正正之旗。夫欲称节制。与堂堂正正。非精于阵法。未足语此也。戚少保纪效新书所载。皆节制之法。其将领不必选绝力绝技之士。凡中材皆可能。所谓勇者不得独进。而怯者不得独退也。然绝力绝技之士。军中正不可少。赵奢曰。道远险。譬犹两鼠于穴中。将勇者胜。倘遇此地势夺隘争险。非堂堂正正之阵所能克也。必于军中另选突敢死之将聚为一卒。以应卒然之用。

  马军使马力。犹舟师使船力。俱难整齐约束。昔人以连环结马队。亦以连环结舟队。意思大概同。然连环马。畏镰麻扎刀。连环舟。畏火攻。所忌亦大略相近。在智者善用之耳。

  教阵先教队。教队先教艺。艺虽一技之微。必学而后知其用。知其用而后可以教士。可以制队。即如鸳鸯阵。至今称绝。然其妙处全在队法。队法妙处又全在制器得当。设使犹是鸳鸯队。而以他器易其原器。则队坏。即仍其原器。而或颠倒其次序。则队亦坏。原器不易。次序不失。而不知艺法。教习不精则队虽不坏而无用。故队者一阵之所由始。艺者一队之所由始。今人欲存心兵学。慎勿以艺技为可忽也。

  昔唐荆川于谯楼。自持枪教俞大猷。一时以为韵事。然其言谓一圈枪之功。至于十年。则亦艺师之言。非大将之言也。盖艺师之艺虽工。不过一人敌耳。若大将则须通知各艺之情而善用之。盖艺一也。在一人。则有一人独用之法。在一队。则有一队合用之法。在一阵。则有一阵合用之法。若不能通知。而徒敝精神于一技。则亦艺师而已矣。

  火器之害烈矣。历代之。不过发以机石。然至元人之襄阳。则已前无坚城。若夫近代之火器。则始于交趾。而弥甚于西洋。西洋之器。其大者能推数仞之城。能击数十里之远。当之者无不糜烂。自有此器。而守者不可为守。战者不可为战矣。自兹以往。器之多将弥甚。火之毒将弥烈。生灵几何。堪此涂炭。尝欲思一断绝之法而不得。因念国家既有此器。将凭以为长城。欲尽去之。不可得矣。宜制为厉禁。凡火器药物之官。皆如天文官世袭。此外不许私习。设火器营于京师。京师而外。不得用火器。诸边镇当用者。皆自京师给遣。或四方有寇盗者亦然。事平仍归京师。庶四方不习其法。不至流毒而已。

  古者兵刑皆出于学校。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伯夷降典。折民惟刑。此刑出于学校也。在泮献馘。在泮献囚。此兵出学校也。惟知学然后可以刑人。惟知学然后可以杀人。此皆王道一贯之事。自后世分兵刑于学校。而兵阵遂属之于悍将武夫。法律遂属之于法家酷吏。可慨也。

  家兵日知录 

  顾炎武

  古之为将者必有素豫之卒。春秋传。冉求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徒卒。后汉书朱传。交趾贼反。拜隽刺史。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张燕寇河内。逼近京师。出为河内太守。将家兵击郄之。三国志吕虔传。领泰山太守。将家兵到郡。郭祖公孙犊等皆降。晋书王浑传。为司徒。楚王玮将害汝南王亮。浑辞疾归第。以家兵千余人闭门距玮。玮不敢逼。

  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三年。立南阳邓州等处毛葫芦义兵万户府。募土人为军。免其差役。令防城自效。因其乡人自相团结。号毛葫芦军。故以名之。柔尔直班传。金商义兵。以兽皮为矢房如瓠。号毛葫芦军。甚精锐。大学衍义补。今唐邓山居者。以毒药渍矢以射兽。应弦而倒。谓之毛葫芦。成化三年。国子监学录黄明义言宋时多刚县夷为寇。用白芀子兵破之。白芀子者。即今之民壮也。

  少林寺中。有唐太宗为秦王时赐寺僧教。其辞曰。王世充叨窃非据。敢违天常。法师等能深悟几变。早识妙因。擒彼凶孽。廓兹凈土。是时立功十有三人。惟昙宗拜大将军。余不受官。赐地四十顷。此少林僧兵所起。宋史。范致虚以僧赵宗印充宣抚参议官。兼节制军马。宗印以僧为一军。号尊胜队。童子行为一军。号凈胜队。然则嵩雒之间。固世有异僧矣。嘉靖中。少林僧月空。受都督万表檄。御倭于松江。其徒三十余人。自为部伍。持铁捧。击杀倭甚众。皆战死。嗟乎。能执干戈以扞疆场。则不得以其徒而外之矣。宋靖康时。有五台僧真宝。与其徒习武事于山中。钦宗召对便殿。命之还山。聚兵拒金。昼夜苦战。寺舍尽焚。为金所得。诱劝百方。终不顾。曰。吾法中有口回之罪。吾既许宋皇帝以死。岂当妄言也。怡然受戮。而德佑之末。常州万安僧起义者。作诗曰。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其亦有屠羊说之遗意者哉。

  将帅家丁 

  赵翼

  两军相接。全恃将勇。将勇则兵亦作气随之。然将亦非恃一人之勇也。必有左右心膂之骁悍者协心并力。始气壮而敢进。将既进则兵亦鼓勇争先。此将帅所贵有家丁亲兵也。前代如韩岳之背嵬军之类。固有明效。即明史所载。如景泰中。杨洪家苍头得官者十六人。成化中。王越多荡跳士为腹心。与寇搏战。数有功。嘉靖中。倭寇海上。诏故将何卿沈希仪。率家众赴苏松军。卿传马永为将。蓄家丁百余。皆西北健儿。骁勇敢战。帝问将于李时。时以永对。且曰其家众可用也。永传马芳蓄健儿。尝令三十人。出塞四五里。多所斩获。芳传梁震蓄健儿五百人。镇大同。大同卒骄。连杀巡抚总兵。及震至。惮其家众。皆帖然不敢动。震殁后。健儿无所归。诏编之军伍。后将犹得其力。震传万历中。李成梁帅辽东。收四方健儿。给以厚饩。用为军锋。所至有功。健儿中。如李平胡李宁等。后皆至将帅。成梁传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赵率教传宁远军变。围袁崇焕署。时满桂亦在城中。诸叛卒惮桂家卒勇猛。不敢肆。结队而去。桂传天启末。宁远告警。诏废将侯世禄率家丁赴关听调。世禄传都司张神武用袁应泰荐。率亲丁二百四十余人驰至广宁。神武传副总兵祁秉忠亦以应泰荐。率私丁守蒲河。秉忠传赵率教收复前屯。亦率家丁三十八人以往。率教传宁远之战。总兵金国凤愤将士恇怯。率亲丁数十。出据北山力战。国凤传崇祯中。总兵侯良柱战死。其子天锡。疏请率父旧人。自当一队。诏赴杨嗣昌军立功。嗣昌奏。天锡所将丁二百六十人。皆敢战。良桂传此将帅亲丁之成效也。承平之世。将领皆雍容裘带。岂复招练壮勇。以为家丁。即其所选用亲兵。亦多取韶美便捷者。以给使令。一旦临戎。将无左右可倚之土。既缩朒而不敢前。兵无统率向前之将。自畏怯而不敢进。毋怪乎不能立功也。然蓄养壮丁岂易有此赀力。惟有选拔兵丁。练以技勇。结以恩信。庶缓急尚有可恃。古名将如韩岳等。既有背搜军。吴璘亦以迭阵法教士伍。戚继光谓兵不练必不可用。故所至以练兵为急。初官浙江参将。见卫所军不习战。乃请募金华义乌人三千。教以击刺。短长互用。由是军独精。又因地形制阵法。一切战船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平倭后。移镇蓟门。又征浙兵三千。来训蓟兵。初至。阵于城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继光传谭纶在浙。亦重练兵。立束伍法。裨将以下。节节相制。分数既明。进止齐一。未久。皆成精锐。纶传南京初设振武营。兵部尚书张鏊请以刘显为指挥佥事。专训练。显传显亦为当时名将。所至有功。故知训练有素。则一兵得一兵之用。即不能蓄家丁。尚可藉此为爪牙也。

  车战 

  储大文

  戚武毅俞武襄皆善车战。穆宗时。武毅总理蓟昌保定练兵。尝疏曰。蓟镇之地有三。平易交冲。腹内百里以南之形也。半险半易。近边内地之形也。山谷狭隘。林莽蓊翳。边外迤北之形也。战于平原。莫过车。战于近边。莫过骑。战于边外。莫过步。三者俱备。乃可迭相为用。又三者虽各自为用。然亦必相须为用。故御冲以车。卫车以步。车以步卒为用。步卒以车而强。骑为奇兵。随时指麾。其势盖兼资也。车之上为女墙。以捍矢石。下有活裙。以出战卒。如虏以数十骑挑战。则不应。或虏大势至五十步。则火器齐发。近车丈余。步卒于车下出战。其远者不离车五步。倦则少休车内。仍以火器施之。更番迭出。如环无端。虏之弓矢马力。弗能当也。而论变用车六败之法。尤可谓动而不括。其说曰。临阵心乱。火药***。一败也。今置火药于别车。约以严刑。此一变也。往者用车为守。车钉于土。人避于中。虏得聚攻蹈犯。集薪燃燎。二败也。今用车以战。行而不止。步卒恃车。出没其下。此二变也。往者车制不如法。守则不能蔽伍。战则不能飞冲。三败也。今之制式。外捍冲突。内卫战士。战则与士卒并进。退则卫士卒之后。虏聚攻则不及焚。蹈犯则不能近。此三变也。夫车如王道。大用之则王。小用之则亡。往者兵不踰万。车不过二百辆。虏数万骑。四面环攻。小敌之坚。适大敌之擒。四败也。今用车必十万或五万。各开驰道。星碁错峙。高下原隰。占地十余里。虏四面环攻。势分而弱。我面面足以制之。血脉贯通。臂指相应。一营势危。诸营协救。此四变也。车战宜平原。而蓟多山险。或不能用。五败也。夫以地就车。地不可移。以车就地。随地得便。以车塞险。遇险尤利。有如地容数车。则数车为一营。地容百千车。则百千车为一营。随地为势。分而不可断。聚而不可乱。何尝难于险仄而遂为拘方之器。此五变也。往时无制之兵。人各一心。号令不习。畏敌而不畏将。使之用车。即专恃车以为命。六败也。今且万人一心。上下同欲。畏将而不畏敌。有必死之志。不专恃车而藉以为导。此六变也。夫兵法。全国为上。守险。正全国之道也。车营。正守险之用也。三者合练。虏不能冲突。此节制之师也。诏下督蓟辽谭襄敏议。襄敏议如武毅指。于是命习车战。与南兵敌台之议。互为表里。而练兵功卒成。蓟镇不举烽燧者。且四十年。武襄谪大同立功。创独轮车。用人推挽。翼以步骑。上下山。拒马便利。神宗初。大同巡抚李文进上其制于朝。遂置兵车营。命武襄佥书后府。领车营训练。京营有兵车。自此始。然则武襄之学于赵本学者。固不止得水战之秘。而武毅制鸳鸯阵。队长执牌居前。军士十人分翼于后。五兵长短相杂。攻守互施。变化若神。殆隐括车战步战骑战之法。而用之有偏全。阵之有次第。所谓以奇为正。以众乘寡。以实击虚。南北水陆一机也。汉卫青武刚车。晋马隆偏箱车。唐马燧车制。古今论兵多祖之。宋李纲欲御金人铁骑札子论之尤详。其要语曰。古人名车曰革车。盖冒之以皮。防敌火攻耳。此又与武毅置火药别车之说互为表里。惜房管刘秩辈雅不讲其法。而世又以管秩而并訾之。

  禁兵器日知录 

  顾炎武

  王莽始建国二年。禁民不得挟弩铠徙西海。隋炀帝大业五年制民间铁叉搭刃之类。皆禁绝之。寻而海内兵兴。陨身失国。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中外凡汉民持铁尺手挝及杖之有刃者。悉输于官。六月。括诸路马。凡色目人有马者。三取其二。汉民悉入官。二十六年。括天下马。一品二品官。许乘五匹。三品三匹。四品五品。二匹。六品以下。皆一匹。陈天祥传兴***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天祥命以十家为甲十甲为长弛兵器以从民便境内遂平其后代者务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天祥去未久而兴国复变邻郡及大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其守将以应之

  顺帝至元三年。禁汉人南人高丽人不得执持军器。凡有马者拘入官。已而盗充斥。攻陷城邑。至正十七年。命山东分省团结义兵。每州添设判官一员。每县添设主簿一员。专率义兵。以事守御。故刘文成有诗曰。他时重禁藏矛戟。今日呼令习鞞。呜呼。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古之圣王则既已言之矣。

  汉武帝时。公孙宏奏言禁民毋得挟弓弩。吾邱寿王难之。以为圣王务教化而省禁防。今陛下昭明德。建太平。宇内日化。方外乡风。然而盗贼犹有者。郡国二千石之罪。非挟弓弩之过也。诚能明教化之原。而帅之以为善保家之道。则家有鹤膝。户有犀渠。适足以夸国俗之强。旧唐书郑惟忠传引吴都赋而不至导民以不祥之器矣。

  古来用兵兵多者败 

  赵翼

  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兵过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且为将者有恃众之意而谋多疏。为兵者亦有恃众之心而战不力。自三代以后。能以多取胜者。惟王翦灭楚以六十万人。韩信破赵以二十万人。垓下之战。汉兵六十万人。裴行俭破突厥擒阿史那奉职以三十万骑。郭子仪收复西京以三十万众。明太祖取中原以二十万众。征云南亦以二十万众耳。其它如冒顿以四十万骑围汉高于平城。突厥始毕可汗以数十万骑围隋炀于雁门。契丹以三十万骑败周德威于新州。蒙古阔端以五十万众破曹友闻于大安军。此又当别论。北俗号令简而心志一。故能以多取胜。中土所不及也。至如明太祖破陈友谅。亦以二十万众。然友谅是时且六十万。则不可谓明兵之多也。其以多致败者。长平之战。赵括兵四十万。为秦所坑。章邯攻赵。项羽破之。被坑者且二十万。其多可知也。汉高以五诸侯兵五十六万人伐楚。入彭城。为项羽三万人所破。溺死者二十余万。龙且以二十万救齐。韩信击斩之。吴王濞兵二十余万。周亚夫击走之。新莽时。王寻王邑以四十二万兵围昆阳。为光武所破。铜马诸贼合数百万。亦为光武所破。官渡之战。袁绍兵十余万。曹操兵仅十分之一。击破之。赤壁之战。曹操治水军八十万。周瑜以三万人破之。刘聪以十余万陈于洛西。石勒以四万人破之。淝水之战。苻坚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其先至者已三十万。乃为谢元等八万人所败。吕光攻龟兹。龟兹王帛纯。引獩胡诸国兵七十余万。为光所败。葛荣向京师。众号百万。尔朱荣兵七千。众寡不敌。葛荣闻之大喜。令其众办长绳。以为至便缚取。尔朱荣乃为奇兵大破之。及尔朱兆以二十万收邺。高欢马不满三千。步兵不满三万。大战破之。渭曲之战。高欢将二十万众。宇文泰不满万人。破之。沙苑之捷。宇文泰又以七千兵破欢十余万。乃如战所。准当时兵数。人种柳一株以旌功。凡七千株。后宇文泰又与欢战。虽斩高敖曹。然是日置阵既大。首尾悬远。彼此不能相知。遂大败。烧营而遁。则亦以兵太众也。

  隋文帝灭陈。合总管九十。兵五十一万八千。皆受晋王节度。然贺若弼韩擒虎先入建康。擒后主。兵纔八千耳。其时陈将鲁广达等。阵于白土冈。亘二十里。乃为贺若弼等所破。炀帝征高丽。凡一百十三万人。馈运者倍之。竟溃于萨水。宇文述等九军共三十万。先度辽。其脱归者仅二千七百人。窦建德之救王世充也。置陈虎牢下。长二十余里。为秦王所擒。突厥犯塞。黑齿常之以二百骑破其三千骑。安禄山之反。潼关之战。哥舒翰以二十万众为崔干佑所败。尹子奇兵十三万。张巡许远以六千八百人败之。九节度之师溃于相州。步骑兵六十万。黄巢入潼关。兵六十余万。呼声震河华。及据长安。李克用以四万人破走之。契丹将阿古只以骑兵五百。败老相军三万。石晋杜重威以三十万众击辽。辽将高谟翰以三百骑杀其先锋。余兵皆走。辽天祚使萧里步骑十万讨女真。阿骨打兵三千七百。至者仅二之一。力战破之。辽又使邪律讹里等骑二十万步卒七万来伐。阿骨打又败之于阿娄冈。辽又使萧特末将骑兵五万步卒四十万。讨女真。并辽主自将。亦俱为阿骨打败于护步答冈。张浚富平之败。兵四十万人。马七万匹。宋将黄迪等。以兵三十万栅于文水县。金突合速以兵九千败之。杀八万余人。时康民率兵十七万。挞不野败之。又以骑三千。败淮南兵十万余人。及和尚原之战。兀朮以十万众为吴玠所败。仙人关之战。撒离喝亦以十万众为吴玠所败。刘麟刘猊三十万众。杨沂中等破之于藕塘。夏人二十万骑。李显忠以所部八百人破之。顺昌之战。兀朮韩常兵十余万。为刘锜所破。金主亮南侵。兵六十余万。虞允文败之。完颜九斤胡沙虎以四十万众伐蒙古。败于会河堡。银青众二十万。亦为蒙古木华黎所败。已而蒙哥以五十万众。败于宋合州城下。遂死。又察罕兵八十万围庐州。为宋杜杲败去。贾似道之溃于江上也。兵十三万。凡此皆以多致败。历历可考者也。

  其以少击众战功最著者。如合肥之战。张辽李典以步卒八百破孙权兵十万。后秦姚苌以千余兵破雷恶地三万余众。乃命军士各植一木于棚孔以旌功。或疑营地太小。苌曰。吾自结发以来。未尝如此以少胜多者。正以少为奇耳。高昂以十余骑破尔朱羽生兵五千。字文忻以五百骑破尉迟迥精甲三千。薛万彻以百骑击败窦建德兵十万。薛仁贵以卒二千攻扶余。杀万余人。马璘从李光弼攻史朝义于北邙。以兵五百。出入三反。败其众十万。光弼曰。吾未见以少胜多如马将军者。李嗣源救幽州。契丹万骑遮山口。嗣源以百骑冲破之。杨业以数百骑出雁门。破契丹兵十万。杀其将驸马萧咄李。刘沟堡之捷。刘昌祚以二千骑败夏人万骑。李师中上其功。谓西事以来。以少抗众。未有如此者。燕达以五百人抗夏人三万骑。九战皆捷。岳忠武以八百人破盗王善等五十万众于南熏门。以八千人破曹成十万众于桂岭。以嵬背八百破兀朮于顺昌。又以五百。破之于朱仙镇。皆败其众十余万。金完颜陈和尚以四百骑。败蒙古兵八千于大昌原。而尤最奇者。宋武帝微时。以数十人觇孙恩。遇贼众数千。便与战。所将人俱死。帝独奋长刀。所杀伤甚众。南齐周盘龙子奉叔。单马率二百余人陷阵。虏万骑围之。一骑走还报奉叔已殁。盘龙驰马奔入。时奉叔已大破虏。得出在外。不见其父。复跃马入。父子两骑。萦绕于数万人中。虏遂大败。陈侯安都以十二骑破齐阵。禽其仪同乞伏无芳。又刺东方老坠马。萧摩诃与北齐战于吕梁。以七骑破齐军。夺其大旗。及周灭齐。遣将争吕梁。有精骑数千。摩诃领十二骑入周军。斩杀甚众。隋张须陀以五骑觇贼。遇贼裴长才等二万奄至。围之数百重。力战而出。唐王君廓以十三人。破郭士卫等兵一万。宋之悌应募击驩州蛮。与壮士八人。被重甲大呼薄贼。曰獠动即死。贼七百人。皆不敢动。遂平之。金阿骨打以十人击走辽兵于混同江。刘整在宋时。以十二人入金信阳军。擒其守。时以为唐李存孝以十八骑拔洛。今整更少。乃书其号曰赛存孝。元浑察征乞失哈里。敌兵二千。浑察以勇士五十人。破之。扬子桥之战。张宏范以十二骑渡水败姜才军。明初洛水北之战。常遇春以单骑入元军。敌二十余人刺之。遇春殪其前锋一人。大呼驰入。壮士从之。敌遂大溃。傅友德攻山西。扩廓万骑突至。友德以五十骑冲却之。丁德兴从攻洪山寨。以百骑破贼数千。成祖靖难兵起。款台以十二骑破南兵三千人。东昌之战。薛禄以五十骑败南兵数百。又皆古今所罕觏者也。按癸辛杂识。贾似道命廖莹中刊奇奇集。萃古人用兵以寡胜众如赤壁淝水之类。成一书。自诧其援鄂之功也。其书今不传。今姑撮诸史所载于此。

  尔朱荣既破擒葛荣。其众皆降。尔朱令各从所乐。亲属相随。任其居止。于是数十万众。一朝散尽。待出百里外。乃始分道押领。随便安置。人服其处分机速。唐书秦王世民破擒窦建德。俘获五万人。即日散遣。使还乡里。乘其溃散之势。遣之使还。莫不慑帖而去。众既无主。自不能复啸聚为乱。而我亦免安插供馈之烦也。

  明边省攻剿兵数最多 

  赵翼

  明边省凡有攻剿兵数最多。盖皆就近调用民兵土兵。故饷省而兵易集。非悉用官兵也。考永乐中征安南。用兵八十万。张辅传正统中征麓川。用兵十五万。王骥传景泰中讨都匀苗也富架。用兵八万。顾溥传成化中韩雍讨大藤峡。先以兵十六万破修仁荔浦贼巢。韩雍传王越奏起兵搜套。须兵十五万。王越传宏治中闵珪讨永安猺。用兵六万。闵珪传正德中思恩府岑浚与田州岑猛相杀。总督潘蕃讨之。用兵十万。潘蕃传嘉靖中。岑猛谋乱。总督姚镆讨之。用兵八万。姚镆传是时欲征安南。议用兵十三万二千余人。毛伯温传元江上舍那鉴乱。巡抚鲍象贤讨之。用兵七万。鲍象贤传吴桂芳令俞大猷讨翁源贼李亚元。用兵十万。殷正茂令大猷讨韦银豹。用兵十四万。俞大猷传曾省吾令刘显讨都掌蛮。用兵十四万刘显传李锡讨府江猺。用兵六万。讨古田猺。用兵十万。李锡传殷正茂讨蓝一清。用兵四万。张元勋传张岭讨新宁恩平贼。以三万人破贼巢二百余。斩一万四千余。史称岭南用兵。从未有以少胜多如此者张岭传可见边地用兵动以十数万计。若必一一皆官兵。安得如许兵数。且费亦不訾。则调用民兵土兵之法不可废也。元末已调苗帅杨完者入内地剿寇。明洪锺之剿川贼。调永顺土兵。陈金之剿江西贼。调田州土兵。王守仁之剿大藤峡。张经之御倭。殷正茂之征古田猺。李化龙之平播州。朱燮元之平奢氏安氏。无一不兼用土兵。甚至石柱等土兵。且调往朝鲜辽东。万里攻战。当时征调既惯。土兵皆习见以为当然。无敢有后期者。而守仁之剿浰头桶冈。及擒宸濠。则并不用土兵。而专用民兵。承平日久。无复有征调民兵土兵之事。一旦欲用之。且将骇怪而莫肯应命。是又当于无事时加惠土司。使之勤操练以备调遣。而前明民壮之例。佥其丁者免其粮。见兵志按季肄习以防不虞。其法亦当讲求于平素也。

  用兵有御史核奏 

  赵翼

  明内地用兵。多有巡按御史。及监军纪功御史等官。从旁核奏。此亦防欺蔽之一法也。如赵辅从韩雍讨大藤峡贼。封武靖伯。镇广西。已而蛮又入浔州。巡按端宏。劾其妄言贼尽。不罪辅无以示戒。辅传左都督刘聚镇陕西。孛罗满都鲁札加思兰等入寇。杀掠数千里。聚与王越反以捷闻。纪功员外郎张谨劾之。谓其报首功百五十级。实止十九级。聚传许宁镇大同。小王子入寇。宁等战败。反以捷闻。巡按程寿震发之。宁传广宁失事。巡抚陈瑶反以捷闻。巡按耿明等劾其欺罔。明传洪钟讨川东贼。不能击。馘良民为功。巡按王纶纪功御史汪景芳共劾之。纶又奏钟乐饮纵游。致贼自合州渡江陷州县。钟传陈金讨王浩八。听其伪降得逸去。纪功给事中黎奭劾之。金传亦不刺等入寇甘肃。掠陷堡砦五十三处。巡抚张翼。镇守太监朱彬。反冒奏首功。巡按成文发其奸。文传此皆见于各列传者。用兵固当责成领兵官。勿使人从旁掣其手足。然徒听领兵者奏报。其谁肯自言畏。自言败。势必粉饰迁就。以掩罪冒功。有巡按等官从旁奏报。则诸将稍知儆畏。不敢避贼玩寇。此不特防欺蔽。亦隐寓伺察催督之法也。

  戊戌武会试策问 

  李绂

  问武科之设。自唐迄今。代有损益。其法可约略举欤。唐设武举科。得郭子仪。宋详定武举法。得狄青。人材未尝不出于此。而苏氏洵讥武举法疏。谓以弓马得者。不过麤材。而以策中者。亦皆章句无用。其信然欤。我 国家文武并重。  皇上宵旰求贤。每武科 殿试。阅试再三。然后定其甲第。近复因台臣所请。设立好字号。分别取中。奉行者诚能矢公矢慎。弓马技勇。宜无遗材矣。顾外场所试。仅战将之长。若大将之略。则有不止此者。故复有论策之试。将以觇士子谋谟智略。不可以浮辞塞也。用兵之略。固非一端。而营与阵尤为先务。营者止之阵。而阵者行之营。试就二者言之。其止而安营也。中军何以镇摄。四外何以巡徼。无事何以不懈。寇至何以不惊。车箱鹿角何以联。樵苏井泉何以供给。能一一指而言之乎。其战而布阵也。居中何以指麾。左右何以策应。前何以迎。后何以拒。进止何以克齐。更番何以不乱。耳目何以一。心力何以同。皆具有成法可言者耶。若夫天有阴晴寒暑之异。何以应乎天。地有山川险易之殊。何以因乎地。众有分合。事有迟速。劳逸异其势。主客异其情。欲随机而应之。其道安在。多士尚明敷陈。毋蹈昔人所讥。以增制科之重。所厚望焉。

  练兵阵法疏道光元年 

  直隶提督杨芳

  钦奉  圣训。教练兵丁。欲期一日有一日之功。一兵有一兵之用。钦此。窃惟人之气力。日用则强。日惰则脆。按日除常操之外。其提镇将备千把外委各衙门。即责成各本官。其堆卡拨汛各处所。即责成各队目。随时随处。频频训练。旦暮为之。凡练射。其力在拳。归正于腕。运用在推。责其正身齐足。左手平推百次。右手如之。两手合推百次。以三百次为度。回手掌心对面。出手截掌对靶。务要膀平指。取通身之力。练归左右。截掌自然。拳定腕正。弓力自增。射的有准。凡练鎗。其力在肘。归稳于腰。运用在托。责其踏步播腰。左手执砖一块。如举鎗式。数二十字之久。能以肘定腰稳。可期鎗出无虚。凡练骑。其力在腿。归重于足。运用在躐。随处设立马鞍木架。较常马高五寸。牢扎鞍镫。责其以足登镫。不许攀援。左右上下。又以手据鞍。不许登镫。左右超距。各二三十次。能得腿足力强。自然身轻●稳。分抹秋。骑射自如。至于长矛。乃弓箭兵丁兼习之艺。临敌众矛齐刺。只要封闭得力。不须跳舞花势。其藤牌现操阵式。极其活便。毋庸另立练法。以上各项技艺。固不必使其劳顿太过。亦切勿任其安闲自疲。行之日久。工夫无间断。自能一日有一之功效也。夫胆有大小。气有勇怯。均难凭识。似应于精壮之中。再酌以众擎易举之法。臣思胆气生于武艺。而武艺非阵法归宿。譬如虎离山谷。犹畏犬欺。束之以阵。庶几出而有节。入而有制。勇者不得独冲。而蹶怯者不得畏葸而北。我 国家常操大阵。进步连环鎗。最为行军利用。超越千古。臣愚昧之见。于常操之外。另加以车骑。合步兵连环鎗。三者互相融结。参会大阵。翼前顾后。折冲御侮。最为得力。窃拟每敞车一辆。倒缚大二枚。口向后。用兵倒推而出。平举车辕。即为架。别用拒马椿。以藤牌刀矛鎗箭护之。夹峙车左右。敌至二百步内外。大击之。百步内外。鸟鎗并击之。五七十步。弓箭合击之。骑兵五名在后。以备左右冲突。合之押运军帐火器箭枝。共兵六十四名为一队。闲时责成各千把。于本管哨内如数挑定。轮流日操一队。更番演习。计五队。共兵三百二十名。归将备一员督练。至六日。合操一次为一阵。临敌仿积卒星体。五队站成梅花式。用前三队击贼。得犄角之式。为正兵。后二队接应。为奇兵。递而增之。五阵为旅。镇将统之。五旅为军。大将统之。一兵有失。责在千把。一队有失。责在将备。一阵有失。责在镇将。如遇更代。击鼓为节。以后左队抢出中队之前。成锐进之势。再以后右队抢出前右队之前。成斜飞之势。再以中队抢出左前队之前。复成犄角之势。层层正奇变幻。左右前后顾持。俾整暇有序。若限于地势。去车用。两兵抬打一。容队则队。容阵则阵。疏密有法。南北均能适用。设遇密箐山谷。如鼠穴中。队队间隔。分段直入。层层接应。亦最相宜。此练兵克敌。均能一兵有一兵之实用也。

  直隶额兵。三万八千三百二十五名。按四成挑派。可得兵一万五千三百三十名。能成二百四十队。臣到任后。曾与督臣往返札商。先按二成挑备整顿车刀矛战弓马鞍雨具。意见相同。接准覆信。督标已挑备一千二百五十名。现在操演。臣提标中左右前城守五营。曾经挑备一千名。已经演有成式。此次巡阅山永三屯两协。天津镇所属各营。逐处讲究。已经挑备一千六百名。再拟饬知河屯协八沟昌平两营。挑备六百名。并知会宣化镇挑备一千二百五十名。正定镇挑备七百名。大名镇挑备八百名。共兵七千二百名。以六千四百名成一百队。以八百名作为冲锋策应。取限来春将器械一切一律整顿齐全。以备不时之需。随后再赶办二成器械。再臣谨按宋吴璘郯家弯之战。用迭阵法。败敌数十万之众。其法以拒马为限。用长鎗居前。坐不得起。次最强弓。次强弩。跪膝以俟。次神臂弓。约贼相搏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弓弩并发。次阵如之。俟其疲。则更代之。遇更代。则以鼓为节。骑两翼以蔽于前。阵成而骑退。谓之迭阵。战士心定庶能持满。敌虽锐不能当也。我   圣祖仁皇帝亲督大军。平噶尔丹于昭莫多。大将军费扬古。及将军统领博济孙思克硕岱等。秉承  方略。分兵三队。设拒马椿。步列以待。诱贼万众来犯。我兵鸟鎗弓矢齐发。藤牌兵继之。自未至酉。战数十合。贼势披靡。兵皆上马冲击。乘夜追杀三十余里。斩擒殆尽。噶尔丹自变量骑远窜。亦即此法至于大。更为行军利器。用以夹峙藤牌拒马。于古法较为得力。惟大过重。须用四轮托车。艰于载运。臣思古有车战之法。霆击风驰。何往弗胜。山水形势。今古如一。古以箭弩卫车。今益以鎗火器。其功更十倍于古。凡市上农间大小轻重车辆。均能随时随处购之。今之城守库贮。皆有五十觔以上百觔以内威远劈山子母等。缚置车辕。极其便利。兵多则操三百二十人之阵。兵少则操六十四人之队。间时操演精熟。使官兵咸知运用。以备战阵。较之古法。尤为精密也。除常操额存军器外。谨列阵法车械图式于左。

  收辑技勇疏乾隆十九年 

  福建布政司德舒

  窃惟闽省。昔号南蛮。前明沦为盗薮。我 朝定鼎以来。渐仁摩义。缙绅效力宣猷。士民读书守法。固已骎骎风俗移易。而结习相沿。时有奸宄。旧染未能尽除。地方尚称难治。臣在闽数年。详细采访。熟求其故。只因闽地僻处海滨。又多深山邃谷。习尚强悍。以好勇狠为能。毋论秀顽。好学拳棒。往往创立会名。联合声势。原其初意。不过图御外侮。迨聚集日久。结交既广。或恃勇技过人。或逞机谋聚众。肆然无忌。遂刊伪印。散伪。妄悖猖狂。蛊惑人心。蹈叛逆之罪而弗悟。究之其间好事生衅者。不过数人。而事不豫防。势遂渐炽。愚民堕入牢笼。误罹法网。牵连株累。情亦堪悯。夫人情稍有技能。必不甘于沦没。果其膂力技艺可观。心思材智出众。顾令幼而壮。壮而老。老而郁郁闲居。精神意气。一无所事。势必纷纭不靖。宋臣富弼。曾言。凶险之徒。读书应举。仕进无路。心常怏怏。以至讨寻兵书。习学武艺。因此张大胸胆。遂生权谋。往往晦名诡姓。潜迹遁行。密相结煽。此辈散在民间。纵无成谋。实能始祸。要在得人而縻之。苏轼亦云。穷其党而去之。不如因其材而用之。何者。其党不可胜去。而其材自有可用。明臣邱浚尝言。纷纷扰扰之徒。为人所劫制者。心无定志。为利而动。既可以诱胁而来。亦可以哄吓而去。无足虑者。所虑者。麤知文义。识古今者尔。其言足以动众。其智足以设谋。其纵横诡秘机略变幻。尤易惑世欺人。平时宜有以收拾之等语。方今天下一家。  圣主德威。无远弗届。惟是安不妄危。是以厘奸惩暴。常切  宸虑。臣窃思一乡一邑。其有善习拳棒。胁力过人。更或麤识机谋者。州县为亲民之官。管辖不过百里。果能心访查。何难周知。惟是形迹未着。无瑕可指。既难即置之于法。且例载游手好闲。不务本业。或演弄拳棒教人。及投师学习。罪止枷责。是依例决罪。仅能惩戒于一时。终难革心于日后。且其赋性凶顽。散在民间。良民受其戕贼。实为地方隐累。臣愚昧之见。与其重惩于事后。不若严饬于未然。应请嗣后查有肆虐闾里。鼓动愚顽。恶迹昭著者。州县究询明确。将为首之犯。解省定案。除照依所犯本法惩究外。发解直隶河南等处安插。去其首恶。则伙党自解。其有膂力超越。技艺纯熟。心思材智。实有机谋者。虽现在尚无过犯。亦不得不收束其身心。臣伏查雍正九年。钦奉   世宗宪皇帝谕旨。各省中膂力出。艺勇出众之辈若听。其弃置无用之地。深为可惜。令各督抚等召募拣选。咨送兵部。拣派官员。训练教习。以备军旅之用。  钦遵在案。恭绎  谕旨。  圣意渊深。似应密令州县细加采访。开明姓名住址。先行密禀督抚。再加详查明确。拣选举报。咨送兵部。请  旨发交巡捕三营。及直隶等省。并沿途各标。给食名粮。效力试用。着有劳绩。量加赏拔。如技勇尚在次等。而举动不驯者。酌量本省督抚提镇各标。给粮钤束。既因其材而用之。实束其材而驭之。使身隶羁縻。心无他向。再查滨临江海。崇山迭嶂之区。足以藏奸者。恐不止闽地一省为然。可否  皇上密饬各省督抚严谕州县。一体察访查办。如此。庶已犯者有所惩创。而未形者潜可转移。操纵在官。动有稽察。且迁徙异处。人地生疏。难以施其伎俩。更使该处士民。晓然有犯即治。以端趋向。知所儆惕。则稂莠既除。嘉禾自植。地方咸登宁谧矣。

  军器归营制造疏顺治十三年 

  南赣巡抚佟国器

  窃惟用兵之要。最重军器。兵不坚利。与徒手同。诸凡弓矢盔甲火药铅弹之类。此三军性命所系。亦 国家地方安危所关也。设有一件不精锐。临阵一人失利。则大众披靡。重大之务。孰过于此。我 朝经制。计兵计饷之时。有额定军器银两。归藩司与都司设局制造。所用工料。则有部价值。凡各营缺用。则具文申请。悉由督抚批给。以杜冒滥侵克之弊。综核洵不爽矣。然臣抑有虑焉。各省物料。其价值之不齐。不啻霄坏。且造一器。或适于用。或底于精。用力悬殊。明臣戚继光有云。航海者渔人而造舟者梓人。彼何与于利害而劳苦以经营之。加倍以赔补之。不过苟且塞责而止。此制军器炼火药。当任武臣。不当任文臣之明鉴也。况司出纳者。其于价值。惟知屡估屡减。以为省一金。则为公帑一金之用。且为工役杜侵渔之端。不知为工役者。如果怀不肖之心。则虽愈估愈减。止于器具剥削而私侵之数原不减也。若其工料本贵给价不敷。则虽造成器具。总属无用之物。所谓惜小误大。其害可胜言哉。据臣之见。莫若以军器一项。归营制造之为便。虽有见在军器。而每年修造。原不可少。况建威销萌。火药关系尤重。似应每营额给军器火药银若干。以为修补练习之费。悉听营官监督制造。分给各兵。每季一送道官稽核。督抚按臣。不时点。务期件件完备。件件精利。用过钱粮。即令每年造册报销。如或远出征讨。或贼来守御。则弓矢火药等项。动费不赀。许另议补给。将领自造自用。于己之性命得失相关。其为冲锋克敌之计者。无所不用其周密。必不苟且简略。徒取完数而已也。伏祈  敕谕通行查议。原有额设军器银两。相应均派各营。照依兵数。每年支领若干。傥或不足。则搜查何项银两改给。与兵饷一同支领。以后盔甲剑戟不坚利。弓矢火药不齐备者。则其将之才能方略可知。应听各道官据实揭报督抚按具疏纠参。如不揭报不纠参者。治以徇庇之罪。则武备壮而军容盛矣。

  筹干粮练兵丁备军装疏乾隆五十年 

  陕甘总督福康安

  钦奉  上谕。据俞金鳌奏称。闻得从前陕甘兵丁。平日皆预备干粮。一遇征调。即可克期起身。自平定准噶尔回部之后。遂因循不复储备等语。兵丁干粮。自应平时筹办。以备缓急之需。如恐有霉朽。原不妨出陈易新。

  抵放兵饷。着传谕福康安即心妥办。以复从前旧制。将此遇便传谕知之。钦此。仰见我  皇上睿虑周详。念边陲之至意。臣检查乾隆初年。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条议。陕甘各营。原有储备征兵裹带口粮之制。嗣因平定准噶尔回部以后。日久因循。遂停预备。今荷  圣明指示。自应妥为筹办。以复旧规。惟是旧议每兵一名。预备粟米一京斗。白炒各十二斤八两。以为三十日口粮。臣窃以裹带粟米。如无薪水之处不能为炊。不如炒一项即可拌食无须炊爨。且设有军需之事。早则数日。迟或半月。自当安设粮台。若每兵裹带一月口粮。计一人携带三十斤。以千人合计。即有三万斤。势必于军装驮载之外。复添辎重。殊形累坠。不便遄行。兹酌拟每兵备贮炒十五斤。足供半月之粮。令各附近州县。于仓贮麦石内支给。营员磨炒成熟。并制袋标记姓名。收贮军库。仍按季更换。给散各兵。即以抵应得月粮。如有收藏不谨。以致霉变不堪食用者。即着落经管营员赔补。毋许抑派兵丁承领。仍即陆续办制。出陈易新。源源积贮。设遇调遣。立时带起程。即仓猝未设粮台。而征兵亦不虞枵腹矣。但既筹出征裹带之粮。尤须先有训练备战之兵。

  臣查陕甘边地岩疆。原属重兵所聚。嗣因节次裁移。兼派屯防口外。以致实兵较少。先于乾隆四十六年。遵  旨议派兵一万六千七百余名。近复蒙添兵三千名。现在添营设汛。布星罗。伏念 国家豢养士卒。无论马步。均属可战之兵。惟是兵多贵精。正当于养兵不用之时。挑选训习。一有调发。即可带领遄征。尤为预备不虞之计。即以兰州省城而论。臣标五营额兵三千名。除额外外委及各营字识。均在额兵数内。又有派往口外屯防。其实在差操兵。共二千七百四十九名。加以城守营现兵五百三名。此内城守营兵。分派墩汛。及每日押解遣犯护送粮饷等差。计不敷用。尚须由臣标五营兵内拨协。又自臣衙门暨各将弁署内。均有该班兵丁。统计拨协应差者。共需七百数十名。计此外别无差使可以常行训练者。已挑出二千余名。勤加操演。即该班之兵。每日在署。仍可亲试技艺。随时训练。其堆拨看兵。亦系轮班。下班之兵。每于下班之日。不废操演。其应差兵丁差竣。仍令归伍演习。则此数百名。亦属可以备战之兵。至于操演之法。臣查向来绿营阵势。止系两仪四象方圆各式。此皆传自前朝。相沿旧样。平时较阅。虽属可观。临敌打仗。竟无实用。在各营演试之时。明知所习非所用。不免视同具文。饰观塞责。自不若京营阵式讲肄精详。即如九进十连环等势。果能演习娴熟施之行阵。实堪克敌奏功。臣去年抵省后。即仿照京城健锐火器等营阵式。摹送提臣。转发各镇。如式演习。改去故套。以收实用。再如演习连环。原为临阵击贼之用。乃绿营兵丁。平日演放。带药不过数出。药尽而止。设遇临敌之时。敌未退而药已尽。何能制胜。臣操演省标各营。鸟鎗连环。不许拘定出数。惟令多带火药演放。其应否停止。悉听临时号令。庶平常操演。亦如战阵之时。积久纯熟。可免临时生。又绿营施放鸟鎗。均由臂肘。不能擒定鎗靶。有似开弓之势。过于高仰。以致不能得准。且临阵之时。未见贼而鎗已乱放。及贼至而药已将尽。臣严饬各营。如法教演。期于鎗不虚发。庶娴习于平时。不仓皇于临事。其各兵内习弓箭者。习鸟鎗者。习马上鎗箭者。令其每日各照所习之技。在本营分操。逢五之期。各营令在一处比试。为小合操。逢十之期。为大合操。除肄试各项外。即操演九进十连环之阵。臣亲往较阅。即以兵丁之优劣。验将弁之勤惰。分别惩奖。虽值寒冬。不令停止。并酌量各提镇标之大小。令其挑出备战之兵。自二三千名。以至一千二百名不等。西安将军标抚标。亦酌定兵数。均照臣标。认真操演。常无间断。务俾技艺尽熟精娴。计将军督抚提镇各标。共可得二万余。其各协营路额兵。多寡不等。今定以兵数在三百名以上者。即挑出一半勤加操演。计又可得万余。合之两省。足有三万余。训练精娴。一呼即集之兵。注定册籍。由各营送臣查验。如有兵丁事故。及技艺生疏者。即行裁汰。另挑补额。仍将各营将弁预为派定。不派别差专意训练。练兵之员即领兵之员。使将与兵素相娴习。不致临时兵不顾将。将不顾兵。并令各营员弁。将部颁行军纪律教条。时时告诫提撕。俾知临阵退缩者。欲惜命而不免刑诛。奋勇争先者。虽捐躯而终膺赏。庶几军律严明。人怀果锐。一变绿营怯懦之习。俾三万人咸成劲旅。至军兴之际。备带军械火药账房马匹。均关紧要。在冲锋陷阵之兵。势难兼顾。必须另兵经营。俾免分心。亦应早为派定若干。另造一册。将所管军械铅药。及看守账房牵喂马匹各差使。于每兵名下注明。送臣查核。设有缓急。均可按籍而稽。朝调夕发。不虞迟滞矣。

  至挑兵入伍之始。尤为吃紧。查绿营积弊。每有年衰技劣。而辄事姑容。亦有出缺挑补幼丁滥数。臣抵省以来。亲自验补。并移行各提镇。严加裁汰。募年力精强之人。毋许徇情滥补。所养马匹。必须饲喂饱腾。牧放得地。毋许减料缺额。臣不时委员查验。如有情弊。即行据实严参。再查行军之法。既有劲兵又资利器。乃绿营一切军械。均非利用。虽年年查验无亏。仍不免有名无实。即如鎗靶。多系松木制成。外用朱油。徒事饰观。而木质松。不能坚久。臣前在军营。所见鎗靶。一经磕击。即有损坏。当临阵之时。损坏一杆。即少一鎗之用。且鎗靶火机。制造均不合式。以致兵丁施放。不能合手。臣已另给式样。妥为制造。并改为榆木不施油漆。期于朴素坚致。施放便利。又如位。演放不勤。即易锈蚀。且手生。一时不能得准。至弓久张而不弛。岂能及远。又如刀矛。铸造不精。锋铓挫钝。何能歼敌。鸟鎗日久不洗。必致火门滞。岂能擎放迅捷。似此武备废弛。虽有器械。犹之徒手也。惟有随时查验。勤加讲习。力为整顿。总期兵精器利。人器相习。庶几有一兵收一兵之用。至军行遇雨。事属寻常。全在雨具制备便于带。若当乘机进剿之时。或因烘焙湿装。以致迟。坐失机宜。去年刚塔在马家堡之事可为明鉴。臣已饬各营。务将各项妥为备办。庶免临时周章。又臣前在川镇时。各处均有备贮火药。三年五年不等。出陈易新。自抵陕甘。通查各营。其足备三年之处甚少。加以去年剿贼。复有带缺拨缺。现在移行各提镇。查明实贮之数。具覆到日。再行通盘筹酌。另议具奏。谨将臣遵  旨储办征兵。裹带干粮。并即挑演备战兵丁。及整理军装器械各事宜。恭折奏覆。伏祈  皇上睿鉴。

  请罢玉田驻防兵丁疏湖广通志 

  吴正治

  我  皇上念京畿重地。鼠盗窃发。民生未安。  特谕枢臣确议。作何分泒防守。随经诸王大臣会议。请  命枢臣会同该抚详酌议覆。据称每旗分住二城。则兵有迁移之苦。创造房屋。则钱粮糜费。所有添设各项。均应停止。独以昌平等八城而外。若玉田滦州霸州雄县为冲要形势之地。应添设章京兵丁及房等项。奉旨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会议具奏。诸臣持论不一。主前议者云应添设。主后议者云应停止。今闻奉有依前议之  旨。此固  皇上睿虑周详。未雨绸缪之至计也。而臣窃有请者。臣惟致治之要。必在安民。安民之道。止期休息。恭绎  上谕。原从民生起见。则玉田等四城添设章京兵丁之议。其不必者有三。其不便者亦有三。何以言之。迩来畿辅之区。虽常有窃发。不过鼠贼耳。地方有司。苟能心捕治。自可辑宁。固无烦设兵以擒贼。或以成大盗。一时难以解散。则必调重兵。发禁旅。始可扑灭。又非藉数十兵可恃以无恐也。不必者一。昌平等八城参领兵丁。既已星罗布。而丰润开平乐亭。又议增设马兵。犄角相援。臂指相应。倘冲要形势之地。遇有寇警。何难协力穷追。灭此朝食。不必者二。况远近民人。不知为偶尔窃发之鼠盗。不知添设兵丁之多寡。但闻辇毂之下。无端增设四城满洲兵丁。举动非细。近畿本自无事。何故骇人听闻。不必者三。而其所不便于民者。则以新设之兵。兵民未习。遽难浃洽。民以疑而生畏。兵因动而生骄。其势然也。今玉田等四城百姓。闻添设师旅。将必有纷纷疑虑者矣。 国家承平数十年。一旦使四城老幼。无以自安。一不便也。每城所设防守尉等官。原以督率旗兵。缉拏盗贼。万一耳目未周。约束不严。有如部覆所云。驻防甲兵。与家仆为盗者。虽将该管章京。及该主严行处分。而小民已受荼毒矣。二不便也。部覆霸州雄县滦州城内。原有空地。可营房。其宝坻玉田城内。无有空地。应于城外筑墙立栅。房居住。虽不占取民房。未免劳民动众。且也。地方官吏。保无有借端科诈者乎。安得事事而察之也。三不便也。由斯以观。玉田滦州霸州雄县添设章京兵丁之议。本以为民也。而或致扰民矣。揆诸  皇上爱民如子之心。夫岂相合哉。臣从诸王大臣后。与闻末议。确见此事无益于地方。而将来必有害于民生。是以鳃鳃过计。请将玉田等城议添之兵。亟为停止。以安四城亿兆之人心。以培  神京根本之重地。庶近畿黎庶。各得其所。民气完固。而盗贼自消矣。

  河南采办硝磺述豫乘识小录 

  朱云锦

  硝磺二种。为军火要需。亦匠艺之所必用。各直省有二物并产者。亦有硝磺俱待购于邻省者。立禁綦严。而夹带透漏之弊。仍所不免。乾隆八年。奉  上谕硝磺为边关严禁之物。久有定例。闻各省沿边口隘。奸民嗜利。往往勾通守口兵役。夹带出口。以图重利。又闻准噶尔境内不产硝磺。每令内地往来之番夷喇嘛。私偷夹带。重价购买。各督抚提镇。当时刻留心。严饬文武员弁。一体实力搜查。以防偷漏。再遣委员于口隘之外。细行访查。如有出产硝磺之处。作何设法防范。毋得稍有忽。该部即行文各省督抚提镇等知之。钦此。经本省巡抚硕公议称召募殷实之人。愿开官硝店者。悉如官盐店之式。准其报官开设。零卖硝觔。听其照时价收买。官为设循环印薄。稽查出入。贫民既可随时售买。官硝又可期办交。经部议允准立店。遇有采办官硝。及本地匠铺零用。务须明印票。始行发买。现今来豫办硝者。止江西浙江两省。每年委员批填明数目。赴省购办一次。本省产硝之区。需用时自行采办外。其不产硝之区。倾销银两。及花铺所需。本管州县查明匠铺共有几家。每年需用硝觔若干。造册详报。布政司发给印票。购竣之日。即将印票呈缴本处。送司查销。至本省产磺处所。惟河内县李封等村。有废六座。出产铜核。于乾隆三十一年。经议将废。编设天时地利人和六字号。先行开采。天时二。安炉四十座。每年采炼一万五六千觔。每觔价银四分。以备本省及山东各标营配制火药。并民间花等用。五十四年。因天时二产核已竭。请递开地字采炼。嗣于嘉庆元年。湖北逆匪滋扰。各省官兵会剿筹备军火。急需磺六万觔。地字挖采多年。产核已经微细。又需用多而且急。因详部并开利字以资接济。现尚地利二。并开原详章。程只准豫东二省各营匠铺买。用本省抚标满营南北镇买磺。及山东各营并匠铺来豫买磺之案。均系由抚院行藩司转饬地方官照批卖给。其本省匠铺买磺与买硝同。按字书谓硫磺系阳气入地。遇阴凝结而成者。故其性惨烈。各山温泉多有硫磺气者。传其下即磺矿云。河内在太行之阳。其阴即山西之阳城。两地俱产磺。阳城产地。系县东之东冶山。今泽州府同知驻车拦镇专司其事然阳城每岁可烧炼十一万余觔。而河内仅得万五六千觔。其旺弱相悬若此。且查晋省明中丞疏。称用矿烧磺为时不须半夜。得矿易而煎炼不难。故其价每觔三分。豫省设炉四十座。以终岁计之。每炉止得四百觔耳。得无以地处四达之区。又无专辖之员经理。故不如晋省之办理完密欤。至李封等村六之外。犹有备采之处否。或废闭久。仍能产毓铜核。守土者皆当留心云。其硝磺俱有者。则直隶山西湖南湖北广东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凡十一省。有硝无磺者。福建广西山东陕西江苏安徽凡六省。有磺无硝者。浙江江西凡二省。附志篇末。用备参稽。

  笔记 

  纪昀

  宋代有神臂弓。实巨弩也。立于地而踏其机。可三百步外贯铁甲。亦曰克敌弓。洪容斋词科。有克敌弓铭是也。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利器。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得携。则宁碎之。恐敌得其机轮仿制也。元世祖灭宋得其式。曾用以制胜。至明乃失传。惟永乐大典。尚全载其图说。然其机轮。一事一图。但有长短宽窄之度。与其牝牡凸凹之形。无一总图。余与邹念乔侍郎穷日之力。审谛逗合。讫无端绪。余欲钩摹其式。使西洋人作之。刘文正曰。西洋人用意至深。如算术借根法。本中法流入西域。故洋人谓之东来法。今从学算。反秘密不肯尽言。此弩既相传利器。安知不阴图以去。而以不解谢我乎。永乐大典。贮在翰苑。未必后来无解者。何必求之异国。余与侍郎乃止。维此老成瞻言百里信乎所见者大也。

更新于:3个月前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二十·剿匪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二十·剿匪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平定教匪总论三省边防备览 严如熤贼匪滋事之始。赤子弄兵潢池耳。得贤良司牧胆略过人者抚而辑之。若龚遂之治渤海。张纲之定广陵。虞诩之平朝歌。可无大烦师徒也。迄事变既成。党与已众。巢穴寖多。多用师固艰于..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九·苗防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九·苗防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坊苗 魏源抚苗如抚子。备苗如备疾。御苗堤御水。攻苗鸷攻伏。抚苗道二。文告不与。目不诗书。足不城市。奚知文。奚知告。则聚所欲欤。则去所恶欤。何谓所欲。盐布入于峒。药材出于山。何谓所恶。莠苗不于寨。奸..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八·蛮防下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八·蛮防下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滇中兵备要略 孙鹏备兵以民也。而未雨绸缪。尤在山川要害之地。滇古西南夷。于唐为南诏。西北拒吐蕃。东北际黔巫。东南达交桂。西南扼缅甸。环境之彝。十居其七。王公设险。于斯要矣。岂可一日不备哉。而备之..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七·蛮防上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七·蛮防上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湖南苗防录叙 魏源魏子曰。历代以来皆蛮患。而明始有苗患也。南夷之苗。自洪水窜征后不闻。而殷周之所挞伐。荆庸勾吴之所冠带。皆蛮国。暨江以南。靡然声教。于是汉曰武陵蛮。唐曰五溪蛮。则自岳澧常德进辰沅..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六·海防下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六·海防下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卷八十五兵政十六海防下防海惠士奇防海之法。莫详于宋。有海军。有海船。有海道。其海军则镇江海水军。江阴水军。明州水军。平江许浦水军。建康靖安水军。唐湾水军。池州清溪鴈汊控海水军。其海船。则有刀鱼..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五·海防中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五·海防中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台湾始末偶纪 鲁之裕台湾闽海诸岛之饶也。幅南北约三千里。东西踰六百里。汉番生齿。百有余万。其产布谷金石牛马齿革羽毛竹木丝枲蔗漆药物。其番有生者熟者。其聚族而居之所曰社。合台湾之社有三百五十六焉..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四·海防上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四·海防上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卷八十三兵政十四海防上防海 李光坡言险者莫如水。海尤水之不测者也。盖巨浸稽天。既不可以里道计。而奸宄驾舟重洋。渺如浮沤之着水。又不可以追程及。所以古来环海攻守。其法甚备。只可以纪一时之宜。终难据..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三·山防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三·山防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卷八十二兵政十三山防三省山内边防论一三省边防备览 严如熤安置南山之大计。莫如适中之处设重臣以一事权。辽阔之处分州县以专其治理。绥靖之大规不外此矣。考明时原杰于郧阳设巡抚。将山内州县辽阔者。分设县治..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二·塞防下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二·塞防下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卷八十一兵政十二塞防下平定准噶尔附论 赵翼臣既摘平朔漠方略。然自策妄阿拉布坦渐强。继以噶尔丹策零。世济其恶。我西北两路。又常驻重兵。备堵剿。迨额尔德尼招之捷。敌始乞和。我皇上御极。与之定边界。并..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一·塞防上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一·塞防上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卷八十兵政十一塞防上荅人问西北边域书 魏源承询本 朝西北边域之略。 国家威棱震迭。际天稽颡。括地成图。东尽东海。南尽南海。西不尽西海。北不尽北海。而欲征图朔貊。轮弱水。厥制严武。至雄以博。窃钩档册..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地利下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十·地利下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卷七十九兵政十地利下读管子乘马篇 顾栋高余读管子。至凡立国都。必于大山之下。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无近水而沟防省。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喟然叹曰。此世之变。周官之法度尽矣。然而后..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九·地利上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九·地利上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读史方舆纪要序 顾祖禹客谓顾子曰。子所著方舆纪要一书。集百代之成言。考诸家之绪论。舟车所经。亦必览城郭。按山川。稽里道。问关津。以及商旅之子。征戍之夫。或与从容谈论。考核异同。子于是书。可谓好之勤..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八·兵法下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八·兵法下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城守篇 魏源仁人不问伐国。书生不足谭兵。而守圉之制。兼爱者详之。专城之名。守土者居之。道非同傥忽也。事非必将帅也。用非必乱世也。以救人。以卫民。兵者不得已而用之。故言攻不如言守。作城守篇。守备上豫..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七·兵法上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七·兵法上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案兵家 汪缙兵分权谋形势阴阳伎巧四家。综其要旨有三。一曰养民气。一曰定军志。一曰审敌情。三要由二本。一曰本之刑名以立法。一曰本之阴符以圆机。所谓养民气者。民兵之实也。民气战之实也。民有六不可用。民..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六·保甲下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六·保甲下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治盗宜严责成疏顺治十三年 工科给事中姚延启窃见近日各处雈苻啸聚。掠公行。郡县不敢申报。道将置若罔闻。如晋中清源蒲州等处。失事隐匿。自非抚按精明觉发。几以封疆为儿戏矣。我皇上特谕刑部申饬讳贼之令。煌..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五·保甲上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五·保甲上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保甲说 李光型记曰。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苟一乡之事不治。何论一县。保甲者。分之极其细而不紊。合之尽其大而不遗。故必知地方之险易。村居之疏密。而后联比分甲。可行出入守望之政。知台驿递之远近。桥..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四·马政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四·马政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论马政 王心敬马。兵国之必需。矧今西番启衅。将来此一路之马。至者少而用者多。使非及时畜聚。临用缺乏。欲望兵强而威振。得乎。然如唐人监牧之制。可行而难得其人。如宋保马之法。则累民而无益于事。为今之计。..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三·屯饷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三·屯饷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储饷议 卢纮今夫师动而饷随焉。未有师行于前。而饷不继于后。能必战胜而攻取者也。闻之战其野。即食其野之粟。因粮于敌。我无转运之劳。而敌假赍粮之便。如楚失敖仓之守。而汉乘之。隋失洛口之守。而唐藉之。此天..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一·兵制上

皇朝经世文编·兵政一·兵制上作者:贺长龄出自————《皇朝经世文编·兵政》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议兵 姚鼐兵民分。虽有圣人不能使之复合者。势也。今有人焉。命其子弟。入则挟筴操管而学书。出则量庾籔。权轻重。度长短。持算而营什一之利。其子弟必无一能矣。今君国子民者。佹而使耕稼之农。听号令。习击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