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
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一)唐初府兵的恢复及组织1、十二卫与十二军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即任命元从功臣和招降军将为卫大将军、将军,完全因仍隋制。唐初十六卫的组织都已恢复,分别任命了军将,但这仅仅是官名的恢复,..
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一)唐初府兵的恢复及组织1、十二卫与十二军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即任命元从功臣和招降军将为卫大将军、将军,完全因仍隋制。唐初十六卫的组织都已恢复,分别任命了军将,但这仅仅是官名的恢复,..
十、唐朝的军事思想和著作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唐朝的军事思想和著作(一)将帅用兵的特点及其军事思想1、唐太宗李世民(1)太宗的主要军事经历李世民(公元598~649)是唐第二代皇帝。高祖太原起兵后,率兵直取关中,李世民也随之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在唐的统一..
十一、五代十国的战争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一、五代十国的战争唐末的民众暴动,被镇压下去后,朝廷对藩镇也完全失控,藩镇拥兵自重,彼此攻伐,中原地相继出现了5个朝代,割据西蜀、江南、河东的有10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
十二、结语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二、结语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并与突厥抗衡,改变了北朝一味奉迎的态度,但并未能完全控制突厥。炀帝时,大兴土木,屡屡用兵,致民于水火之中,终于导致了隋末民众大暴动,其中河北的窦建德、中原..
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3个历史阶段,具体时间是从曹操迎汉献帝于许县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隋文帝杨坚篡周称帝的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共历386年。东汉末年,以初平元..
二、三国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二、三国的军事制度 魏蜀吴三国正式成立的时间分别是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但三国鼎立的局面及三国各自的立国规模,却早已形成。因此,这里所述及的军事制度,包括三国尚..
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一)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东汉末年,刘氏王朝在外戚与宦官两个集团轮流专政下,已经名存实亡,而随后的州郡牧守拥兵自重,互相征伐,更使皇帝完全成为摆设,天下陷入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在这天下..
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一)曹魏军事家曹操三国时期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刘氏皇帝名存实亡,天下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
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一)两晋的军事制度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汉国刘曜攻陷长安,俘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建兴五年(公元317年),晋琅玛王司马睿在..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一)西晋灭吴之战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执掌朝政大权的相国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改元“秦始”,史称西晋,司马炎是为晋武帝。西晋建立之时,全国只剩下局促于..
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一)两晋名将 1、羊祜 羊祜(公元221年~公元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家世吏高官。羊祜于曹魏末年入仕,任权臣司马昭相国从事中郎,甚得司马昭信..
八、南朝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八、南朝的军事制度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相继在江南立国,皆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都。这一时期史称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军事制度一脉相承,大同小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