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作者:张文强
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一)两晋名将
1、羊祜
羊祜(公元221年~公元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家世吏高官。羊祜于曹魏末年入仕,任权臣司马昭相国从事中郎,甚得司马昭信任,参掌相府机密,后迁中领军,总统宿卫,权任甚重。西晋初年,晋武帝密谋伐吴,以羊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与吴交界的襄阳(今湖北襄樊市)。羊祜是晋廷朝臣中力主伐吴的人物,他在荆州多年,平时“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并对相邻的吴人采取分化瓦解的怀柔政策,以期有利于日后的伐吴战争。泰始八年(公元272年),羊祜与晋武帝谋划伐吴之策,力劝晋武帝使益州刺史王潘留任,令他在蜀地修造舟舰,训练水师,以便日后顺流而下直取吴地。咸宁二年(公元276年)羊祜又上疏晋武帝,从当时晋吴双方经济、政治及军事诸因素出发,全面论证了晋可以一举灭吴的道理,并规划出水陆并进、多路齐发的具体战争方略。咸宁四年,羊祜因病入朝,再向晋武帝面陈伐吴之计,极力主张乘吴国昏乱之时即刻进兵灭吴。当年,羊祜病重去世。二年以后,西晋多路大军齐发,一举灭吴,其用兵方略就是羊祜所上战略规划的具体实施。
2、杜预
杜预(公元222年~公元284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杜预于曹魏末年入仕,西晋代魏后,历任河南尹、秦州刺史,在职以“明于筹略”著称。后任度支尚书,“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叹美,号日‘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也。”时晋武帝谋划伐吴之事,朝臣多有异议,唯杜预与羊祜、张华三人赞同伐吴。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杜预接替羊祜任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守襄阳,主持与吴对峙的东南军事。他“缮甲兵,耀威武。”积极为灭吴战争作准备。准备就绪后,杜预接连上表晋武帝,请求乘东吴政治腐败之时尽快伐吴。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杜预率荆州军队参加灭吴战争,一路进展顺利,于三月攻克吴重镇江陵(今属湖北)。于是,自沅、湘二水以南至于交、广,吴之州郡望风归降。杜预杖节称诏抚慰归降吴人,前后共斩杀及生俘吴都督、监军14人,牙门将、郡守120余人,声威大著。随后,杜预鼓励本隶于他指挥之下的王溶率水师乘势沿江直趋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建立奇功,充分体现了他机动灵活的指挥艺术及大将风度。杜预自己也随之率军直进建业。平吴之后,杜预认为天下虽然统一,但忘战必危,在荆州仍重视军队训练,加强荆州各地的防卫。杜预不仅兵略出众,而且精通经书,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等书籍,是一位文武兼资的儒将。杜预于太康五年去世,年63岁。
3、王濬
王濬(公元206年~公元286年),字士治,弘农湖县(今河南灵宝西南)人。王潜有大志,在西晋曾任参征南军事、巴郡太守、广汉太守、益州刺史等职。秦始八年(公元272年),晋武帝与羊祜密谋伐吴,使本该入朝任职的王溶继任益州刺史,命其在蜀地修造战船,操练水军,以备日后伐吴之用。王濬在益州7年,建成了一支“舟楫之盛,自古未有”的强大水师。咸宁五年(公元279年),王濬上疏晋廷请求伐吴,言辞恳切。此疏帮助晋武帝坚定了伐吴的决心,遂有第二年的大举伐吴。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王濬率水师8万浮江东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吴城,直趋吴都建业,在灭吴战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王濬军至建业,受诏指挥王濬的安东将军王浑贻误战机,命王濬放弃直入建业的机会,止军上岸议事。王濬不予理睬,以风急船不得停泊为由,率水师直入建业,迫使吴主孙皓投降,立下不世之功。战后,王濬因违抗诏命被王浑劾奏,功高不赏,时人皆以为冤。后经大臣秦秀等人为其诉冤,才升任镇军大将军,加散骑常侍,领后军将军。王溶于太康六年去世,年80岁。
4、谢玄
谢玄(公元343年~公元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是东晋名相谢安之侄。谢玄初时被权臣桓温辟举为椽属,后前秦势力大盛,谢安举荐谢玄为兖州刺史,镇守广陵(今江苏扬州市)。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前秦派大军进攻东晋襄阳、鼓城等城。次年,谢玄率军救援彭城,他设巧计调动秦军,救出晋将戴逯及其手下将士,然后主动南撤以避敌锋。随后,谢玄在秦军继续南进锐气渐衰时,率军大举反攻,阵斩秦大将都颜、邵保,接连大败秦军,将彭城以南的失地全部失复,稳定了江淮地区的局势。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主苻坚亲率大军南侵,谢玄被作为前锋都督。与征讨大都督谢石共率8万北府兵于淮水一线抵御秦军。当秦军逼近时,谢玄抓住战机,命北府勇将刘牢之率精兵主动出击,攻敌不备,全歼秦先锋梁成所部数万人,取得初战胜利。随后,谢玄与谢石率北府兵水陆并进,与秦军在淝水展开决战。时两军夹淝水而阵,谢玄利用己方士气高涨而苻坚求胜心切之机,行诱兵计大获成功,使前秦军一退不可复止,全线溃散,晋军因而取得大胜。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谢玄是这场战争的主角。淝水之战后,谢玄率军乘势北进,连定兖、青、司、豫四州。太元十二年(公元383年),谢玄因病去世,年46岁。
5、刘裕
刘裕(公元363年~公元422年),字德舆,祖上为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刘裕即宋武帝,是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宋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至永初三年在位。刘裕于东晋末年入北府兵为低级将领,曾随北府名将刘牢之进攻孙恩义军。东晋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刘裕起兵平定桓玄之乱,入执东晋朝政。义熙五年(公元409年),刘裕亲率大军北伐南燕。针对南燕骑兵强大的情况,刘裕采用车、步、骑三兵种混合结阵,协同配合的战法,同时派奇兵突袭南燕后路大获成功,一举灭掉南燕。灭南燕后,刘裕率军火速回师建康,解除了卢循、徐道覆起义军对建康的威胁,并随之将义军***下去。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刘裕率军北伐后秦。根据江南到关中路途遥远,北方又面临北魏强敌的实际情况,刘裕采用第一步攻占洛阳,畅通水路,第二步再以洛阳为依托,一举攻取关中的分阶段进攻的正确战略。同时,对北魏采用先礼后兵的策略,利用“却月阵”消除魏军威胁,使己军顺利通过黄河,保证了灭后秦的一战成功。义熙十三年八月,刘裕军攻入长安,灭掉后秦。灭掉后秦后,刘裕威望更重,升任相国,封公,后改封进爵为宋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刘熙永初三年去世,年60岁。
(二)十六国名将
1、石勒
石勒(公元274年~公元333年),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石勒是后赵的开国皇帝,后赵太和元年(公元328年)至建平四年(公元333年)在位。石勒年轻时曾被汉族官僚掠卖为奴,历尽苦难,后与汲桑等于西晋末年聚众起事,投靠匈奴汉国主刘渊。此后,石勒凭借他出色的军事才能,纵横于黄河下游及江淮一带的广大地区,屡次击败西晋军队,队伍发展到十余万人,并注意重用汉族士人,势力逐渐扩大。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石勒与王弥等人攻陷西晋京师洛阳后,开始脱离汉国控制,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次年,石勒进据襄国(今河北邢台),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不久,石勒施巧计大破前来进攻的鲜卑段氏,力保襄国不失,保住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石勒先以计麻痹幽州刺史王浚,随后亲率轻骑远道奔袭幽州,消灭王浚,占据幽州。建兴四年,石勒又设伏大破并州刺史刘琨,逼走刘琨,攻占并州。接着,石勒先后攻灭再次攻占幽州的鲜卑段氏和割据青州的曹疑等势力,全据冀、幽、并、青四州广大地区。东晋咸和三年(公元328年),石勒率军在洛阳大破前赵军队十余万人,擒获前赵刘曜。次年,石勒肃清前赵残余势力,统一北方。石勒于东晋太兴二年(公元319年)称赵王,咸和五年(公元330年)称帝,其政权史称后赵。咸和八年,石勒病卒。石勒不识字,但他颇富政治军事天才,因而能在当时的群雄混战割据中异军突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开创一代基业。
2、王猛
王猛(公元325年~公元375年),字景略,北海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人。王猛少时贫寒,博学好兵书,怀有治平天下之志。后前秦主苻坚召请王猛为中书侍郎,请其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王猛初治事,明法峻刑,打击豪强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前秦政治颇见振作。王猛因此甚得苻坚信任,一年之中五次迁升,权倾内外。东晋太和二年(公元367年),王猛率军援助前凉叛将李俨,大破前凉军,斩获甚众。太和四年,王猛率军自关中东进,攻占前燕洛阳,为后来的大举进攻前燕打下了基础。太和五年四月,王猛率杨安等10将共步骑6万人,再攻前燕。当年十月,王猛在潞川(今浊漳河)大破燕军数十万,将前燕主力歼灭殆尽。十一月,王猛乘胜进军,攻克燕都邺城,一举灭掉前燕。前燕是当时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前秦灭掉前燕后,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王猛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他辅佐苻坚后,前秦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发展,国力蒸蒸日上。在此基础上,他亲率大军四处征讨,败前凉,灭前燕,为前秦统一北方立下了大功。王猛于东晋宁康三年去世。临终,他根据当时的南北形势,力劝苻坚不要急于进攻东晋,而要着力稳定自己内部,对暂时归降的鲜卑、羌族等要留有戒心。然而苻坚由于骄傲轻敌,没有认真考虑王猛的意见,终于导致了淝水之战的失败,前秦政权也因此瓦解。
更新于:5个月前十三、结语
十三、结语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三、结语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众多民族互相争斗而至融合的时期,因而它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军事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代沿革嬗变的军事制度;惊心动魄的疆场交锋;各具特色的战争形式;..
十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十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一)南朝名将1、檀道济檀道济(?~公元436年),刘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东晋末年,檀道济随宋武帝刘裕起兵开创刘宋基业,屡立战功。刘裕代..
十一、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
十一、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一、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一)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的战争北魏是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拓跋氏于公元386年建立的一个政权。自从道武帝拓跋玮(公元386~公元409年在位)开国以来,北魏凭借其强悍的骑兵四处征伐,势力迅速发展..
十、北朝的军事制度
十、北朝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北朝的军事制度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太武帝统一北方。永熙五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东、西魏随之被北齐、北周所取代。后北周灭北齐,再次统一北方,但不久又被隋所取代。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
九、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
九、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九、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一)刘宋元嘉末年的宋魏战争刘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2年)年间,宋文帝刘义隆在其父宋武帝之后继续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刘宋政治较之前代有很大改善。是时社会安定,经济复苏,国力逐渐增..
八、南朝的军事制度
八、南朝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八、南朝的军事制度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相继在江南立国,皆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都。这一时期史称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军事制度一脉相承,大同小异,以..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一)西晋灭吴之战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执掌朝政大权的相国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改元“秦始”,史称西晋,司马炎是为晋武帝。西晋建立之时,全国只剩下局促于..
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
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一)两晋的军事制度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汉国刘曜攻陷长安,俘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建兴五年(公元317年),晋琅玛王司马睿在..
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一)曹魏军事家曹操三国时期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刘氏皇帝名存实亡,天下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
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一)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东汉末年,刘氏王朝在外戚与宦官两个集团轮流专政下,已经名存实亡,而随后的州郡牧守拥兵自重,互相征伐,更使皇帝完全成为摆设,天下陷入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在这天下..
二、三国的军事制度
二、三国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二、三国的军事制度 魏蜀吴三国正式成立的时间分别是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但三国鼎立的局面及三国各自的立国规模,却早已形成。因此,这里所述及的军事制度,包括三国尚..
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
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3个历史阶段,具体时间是从曹操迎汉献帝于许县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隋文帝杨坚篡周称帝的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共历386年。东汉末年,以初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