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繁体

十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作者:张文强

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十二、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一)南朝名将

1、檀道济

檀道济(?~公元436年),刘宋名将。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北)人,世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东晋末年,檀道济随宋武帝刘裕起兵开创刘宋基业,屡立战功。刘裕代晋自立后,檀道济被任以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甚得宠信。宋武帝死后、宋廷为防北魏南进,任命檀道济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镇守北边。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宋文帝征讨荆州刺史谢晦,檀道济率军继中领军到彦之之后而进。到彦之战败,檀道济赶至,谢晦军惧怕道济威名,不战而溃。檀道济以功封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江州刺史。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刘宋大举北伐,先胜后败,宋军在北魏反攻下节节败退。次年正月,檀道济受命率军北援,一路征杀,20余日间与敌交战数十次,每战多捷,进据历城(今山东济南)。不久宋军军粮将尽,檀道济准备退军。这时魏军闻知檀道济粮尽,前来追赶,宋军恐惧,人心浮动。檀道济镇定自若,连夜命将士以少数米复于沙土之上,然后唱筹量沙以充军粮,用以欺骗魏军并安定军心。魏军见之,以为宋军军粮有余,不再来追。檀道济率军安然撤回。自此,檀道济威名大振,魏军闻之丧胆。檀道济屡立战功,威名甚重,渐遭朝廷猜忌。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檀道济及其十三子被宋彭城王刘义康矫诏杀掉。道济被收之时,脱帻掷地,愤怒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魏人闻听此讯,却高兴地说:“道济已死,吴子辈(指宋军》不足复惮,”

2、韦叡

韦叡(公元441年~公元520年),萧梁名将。字怀文,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韦叡曾入仁于南朝宋、齐,后随梁武帝萧衍起兵,“多建谋策,皆见纳用。”萧梁建立后,韦叡历任廷尉、豫州刺史等职。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韦叡随梁监川王萧宏北伐,亲设奇谋,率军经过激战,大败魏军,攻克合肥(今属安徽)。后梁军因统帅萧宏指挥不当,归阵脱逃,招致全线溃败。韦叡军当时离魏军最近,韦叡乃令辎重前行,自己亲自乘坐小舆殿后,全军而退。天监六年,萧梁军事重镇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遭魏转攻,形势危急。韦叡受命率军救援,他命将士结车为营,以强弩射敌,大破魏军。随后,韦叡又装造大舰组成水军,乘淮水暴涨之机,以水攻大破魏军,终保钟离未失。此役,韦叡居功至伟,自豫州刺史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右卫将军。后韦叡历任各种官职,于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病卒于家。韦叡身体瘦弱,临战不能骑马,唯以乘舆带步。但他既具胆识,又富谋略,临敌之际镇定从容,调度有方,又身先士卒,奇谋屡建,因而百战百胜,屡立战功,威名振于南北,魏人称为“韦虎”,畏惧不敢与之战。

3、羊侃

羊侃(公元494年~公元548年),萧梁名将。字祖忻,泰山梁甫(今山东新泰西)人。羊侃祖父羊规之曾在刘宋任官,后随徐州刺史薛安都降魏。羊侃自小长于北魏,雄武过人,能用20石之硬弓,又博览书籍,尤好《孙吴兵法》。羊侃曾随其父羊社在魏为将,后于梁中通元年(公元529年)南奔萧梁,被梁武帝任以安北将军、徐州刺史等职。太清元年(公元547年),羊侃随梁贞阳侯萧渊明北伐,进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羊侃监修寒山堰,两旬而成。后梁军因统帅萧渊明屡失战机,导致大败。损失惨重,唯羊侃一军结成方阵缓缓而退,毫无损失。当年十月,侯景叛梁,转攻萧梁京师台城(皇官城)。羊侃出任都督城内诸军事,全面负责台城防务。侯景先后以木驴等攻具、火攻、挖地道、起高楼等办法猛攻台城,都被羊侃用相应方法击退。侯景遍施攻术不逞,将羊侃之子羊侃抓至城下,欲挟迫羊侃投降。羊侃凛然说:“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丝毫不为所动,后又挽弓欲将其子射死,以绝侯景之念。侯景军士忙将羊侃带走。从十月到十二月,羊侃坚守台城近两月之后,积劳成疾,卒于城内。羊侃死后,侯景继续猛攻,台城终在次年三月被其攻破。羊侃文武兼资,谋略过人,忠于梁廷,是萧梁一位难得的名将。

(二)北朝著名军事人物

1、雄才大略的魏太武帝拓跋焘

拓跋焘(公元408年~公元452年),鲜卑拓跋族人,北魏皇帝,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即位。拓跋焘即位时,北魏王朝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势力已有很大的发展,但北方仍未统一。当时,北方与北魏对立并存的有大夏、北凉、北燕、柔然等多股势力,南方则有刘宋与之对峙,形势是严峻的。拓跋焘即位后,志在统一天下,定下了先北后南、各个击破的正确战略方针。始光三年(公元426年),拓跋焘不顾大臣长孙嵩等人的一再阻挠,毅然采纳汉人大臣崔浩的意见,亲率大军进攻大夏,后因大夏都城统万城坚难下,掳其人口、牲畜而还。次年,拓跋焘再率大军攻夏。鉴于统万城坚难攻,拓跋焘采用调虎离山之计,亲率轻骑诱敌,然后经过激战大破夏军,攻克统万,基本平定大夏。神磨二年(公元429年),拓跋焘再次力排众议,采用崔浩提出的以轻骑奔袭柔然的战略方案,率大军进攻柔然。当年五月,拓跋焘军至漠南,舍弃辎重,亲率骑兵渡大漠突袭柔然。柔然为游牧民族,本以行动快速飘忽著称,但因魏军的突然袭击,竟然未及抵抗和转移,被魏军消灭殆尽,仅其可汗率族党逃掉。拔跋焘经此次战役,基本解除了柔然的威胁。随后,拓跋焘又进兵消灭力量较弱的北燕。太延五年(公元439年),拓跋焘谋划进攻北方仅剩的北凉,时大臣李顺因受北凉贿赂,与弘农王奚斤等30余人以凉州没有水草为由反对进兵。拓跋焘再次摈弃这些人意见不用,听从崔浩的意见,进军一举灭掉北凉。至此,拓跋焘凭借他的雄才大略,紧紧依靠汉人崔浩,统一了北方,奠定了北魏后来近百年的基业,使北魏成为与南朝刘宋南北对峙的北方唯一强国。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拓跋焘在刘宋大举北伐之时,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先是收兵固守,然后大举反攻,从黄河南岸一直打到长江北岸,取得大胜。正平二年(公元452年),拓跋焘被宦官宗爱谋杀,死于北魏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之中。拓跋焘一生东征西讨,奠定了北魏统治北方的格局,是北魏杰出的军事家。

2、军事谋略家崔浩

崔浩(公元381年~公元450年),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人。崔浩出身于北方著名大族,历仕北魏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3朝。明元帝时,崔浩任博士祭酒,始参军国大事。由于屡设奇谋,他深得明元帝信任,被任为相州刺史、加左光禄大夫,为军中谋主。太武帝即位,崔浩被任为太常卿,参决军国大计。自此以后,崔浩独居辅弼之重,帮助太武帝运筹帷幄,设划良谋,在北魏统一北方的大业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太武帝进攻大夏时,群臣皆以为难,唯独崔浩力主进兵,亲随太武帝远征并取得成功。后北魏进攻柔然时,朝臣又都认为不可轻动,崔浩则坚持立即进兵,并提出了以骑兵奔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具体战略方针。针对朝臣以南朝刘宋会乘虚来攻为由阻挠进攻柔然的议论,崔浩正确分析了南北形势,认为刘宋不会来攻,力劝太武帝讨伐柔然,后来事情一如崔浩所料。神鏖三年(公元430年),太武帝谋划消灭大夏残余势力。北魏群臣认为南朝刘宋军正在黄河一线,如乘虚来攻,北魏将会失去东部地区。太武帝犹豫不决,问计于崔浩。崔浩根据刘宋军队的态势,认为其“东西列兵,径二千里,一处不过数千,形分势弱。以此观之,止望固河自守,免死为幸,无北渡意”。太武帝采纳崔浩建议,立即进兵,彻底消灭大夏残余势力。事后,太武帝称赞崔浩说:“才略之美,当今无比。朕行止必问,成败决焉,答合符契。”迁升他为司徒。太武帝讨伐北凉时,大臣李顺、奚斤等人以凉州没有水草为由阻挠。崔浩凭借他丰富的学识,引经据实予以驳斥。太武帝遂立即进兵,一举灭凉。而凉州也正如崔浩所说:“多饶水草。”崔浩既具军事谋略,又富学识,因而太武帝命他率大臣高允等人修撰记载北魏历史的《国史》。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崔浩以修《国史》“尽述国事,备而不典”暴露拓跋部前期“国恶”的罪名被杀。崔浩“纤妍洁白,如美妇人”,但他富于谋略,屡建奇勋。太武帝曾当众夸赞崔浩说:“此人抵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刀,其胸中所怀,乃跆于甲兵。朕始时虽有征讨之意,而虑不自决,前后克捷,皆此人导吾令至此也。”确实,没有崔浩的运筹帷幄,屡设奇谋,北魏的统一北方便不会如此顺利地实现。

3、开创东魏基业的高欢

高欢(公元496年~公元547年),渤海都县(今河北景县南)人,世居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固阳西南),遂成为一个鲜卑化的汉人。魏末六镇起义时,高欢曾参加义军,后投奔契胡酋长尔朱荣,因战功升至晋州刺史。魏末人民起义失败后,魏孝庄帝杀掉专檀朝政的尔朱荣,尔朱荣之侄尔朱兆等人随之杀掉孝庄帝,继续执掌朝政。魏建明元年(公元530年),高欢骗得尔朱兆信任,率领10万六镇兵民至山东(今太行山以东的河北地区)开创自己的事业。高欢到山东后,首先取得当地大族高乾等人支持,并设计使六镇兵民怨恨尔朱氏而拥戴自己,然后与尔朱氏公开决裂。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欢在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巧设反间计,使尔朱氏内部不和,以寡击众,大破尔朱兆军。次年,高欢又在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17里)以弱胜强,以不足3万的军队大破号称20万之众的尔朱氏联军,打垮了左右当时北魏政局的尔朱氏势力。广阿、韩陵大捷之后,高欢乘胜进军,肃清了尔朱氏势力。永熙三年(公元534年),高欢拥立北魏孝静帝元善见割据北方东部地区,以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为都,自己任大丞相控制朝政,开创了东魏北齐的基业。高欢在魏末尔朱氏专权的形势下,以10万六镇兵民起家,经过艰苦奋战,最终消灭势力浩大的尔朱氏集团,表现了他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高欢执东魏朝政之后,几次率大军进攻割据关陇地区的西魏,准备统一北方,但由于西魏执政者宇文泰是一个更为出色的军事统帅,而且东魏实际没有消灭西魏的实力,因而双方多次交锋互有胜负,基本打成平手。武定四年(公元456年),高欢亲率大军进攻西魏玉璧(今山西稷山西南)。但由于西魏名将韦孝宽的坚守,东魏军猛攻50余日城不能克。高欢于征途之中患病,被迫还师,次年死去。高欢虽屡伐西魏无功,但从其起事及一生军事生涯看,他应是当时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4、开建西魏和创建府兵制的宇文泰

宇文泰(公元507年~公元556年),字黑獭,北魏武川镇(今内蒙武川西南)鲜卑族人。北魏末年,宇文泰曾随其父宇文肱参加人民起义军,后归降尔朱荣。永安三年(公元530年),宇文泰随尔朱荣部将贺拔岳至关中进攻关陇起义军。贺拨岳死后,宇文泰代领其众,后遂以这支军队割据关陇地区。永熙三年(公元533年),魏孝武帝西奔关中,宇文泰奉迎他迁都长安,建立西魏,自己以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执掌朝政。西魏建立后,与东魏东西对峙,二者之间进行了长达10年的兼并战争。东魏地大物博、军事力量雄厚,执政者高欢意欲吞并西魏,屡向西魏发动进攻。宇文泰以不足10万人的军队与东魏20万左右的军事力量抗衡,他利用东魏军骄傲轻敌的弱点,屡施巧计攻其不备,先后取得小关、沙苑等战役的胜利,歼灭东魏大量精锐部队。由于西魏兵力寡弱,宇文泰征召汉人为兵,由当地大族人物统领。为协调胡汉关系、密切主将与士兵的联系,提高士兵身份以加强战斗力,宇文泰于大统十年(公元550年)实行府兵制。府兵制采取拓跋部早期部落兵的形式,“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次功者为九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即统兵官不论汉人还是其他族人,一律赐以鲜卑旧姓,其所统兵亦从主帅改姓。府兵的建制依照拓跋部早期八部之制设八柱国大将军,宇文泰为八柱国之一,总领府兵,实力府兵统帅。另一柱国元欣仅挂虚名,实际统兵官为六柱国。六柱国之下设各种名号将军分统部众,总兵力近5万人。宇文泰创建的府兵制改变了北魏后期以降士兵地位低贱的状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后北周武帝在此基础上扩大府兵建制,使之成为北周消灭北齐统一北方的军事基础。而府兵这种形式,更直接为后来的隋唐所继承。宇文泰在执西魏朝政期间,还曾实行改革官制,颁行均田制等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的措施。因而这一时期的西魏,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蒸蒸日上,为后来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宇文泰于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病卒,年52岁。宇文泰一生在政治、军事上多所建树,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5、再现北方统一的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公元543年~公元578年),鲜卑族人,北周皇帝,保定元年(公元561年)至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在位。宇文邕即位时,朝政及府兵大权掌握在权臣宇文护手中。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宇文邕杀宇文护,将府兵大权收归自己,随后对府兵进行改革,建德二年,周武帝“大选诸军将帅”,整顿府兵指挥系统。次年,他又改府兵军士称呼为“侍官”,使府兵在名称上也直接隶属于皇帝。与此同时,宇文邕一方面加强府兵的军事训练,常亲自集合诸军将帅讲武,“试以军旅之法”。另一方面,他开始“募百姓充兵”,加强府兵实力。此后,府兵数量急剧增长,至灭北齐时,北周已有府兵近20万人。而由于宇文邕重视府兵的训练,其战斗力也大大提高。宇文邕志在消灭北齐,统一北方,为了对北齐形成夹攻之势,他采取北连突厥、南和陈朝的战略,约其连兵伐齐。建德三年,陈出兵攻占北齐淮南之地,北周灭齐的时机逐渐成熟。建德四年七月,宇文邕亲率18万大军伐齐,以北齐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为进攻目标。北周军队攻入齐境后,进展顺利,连下齐城30余座,但因洛阳金墉(洛阳西北角之小城)城坚难攻,未能攻克。九月,北齐右丞高阿那肱率大军来救洛阳,宇文邕当时又正好生病,遂命北周军尽弃所下之城,主动撤军。宇文邕第一次伐齐虽无功而返,但却尽知北齐虚实,更加坚定灭齐信心。建德五年,宇文邕再次出兵伐齐。这次进军,宇文邕改以北齐重镇平阳(今山西临汾)为进攻目标。他的战略设想是:攻击平阳,扼其咽喉,齐军必来援救,这时集大军一举消灭来援的敌之主力,然后乘胜东进,直指北齐京师邺城。当年十月,宇文邕亲率大军攻入齐境,十月二十七日即克平阳。北齐后主所率10万救援大军随之赶至平阳。宇文邕见齐军士气正盛,决定采取“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战术,留大将梁士彦镇守平阳,自率主力暂时西撤。十二月,宇文邕乘齐军屡攻平阳不下,士气渐衰之时,率军东进,在平阳城南大破齐军,取得灭齐的关键性胜利。随后,宇文邕挥军直进,于次年正月攻占邺城。齐后主逃至青州被周军俘虏,北齐灭亡。自此,广大北方地区被宇文邕统一。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宇文邕因病去世,年36岁。宇文邕改革府兵,亲手消灭实力强于北周的北齐,统一北方,是当时最为出色的军事家之一。

更新于:5个月前

十三、结语

十三、结语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三、结语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大动荡、众多民族互相争斗而至融合的时期,因而它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军事内容最为丰富的一个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代沿革嬗变的军事制度;惊心动魄的疆场交锋;各具特色的战争形式;..

十一、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

十一、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一、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一)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的战争北魏是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拓跋氏于公元386年建立的一个政权。自从道武帝拓跋玮(公元386~公元409年在位)开国以来,北魏凭借其强悍的骑兵四处征伐,势力迅速发展..

十、北朝的军事制度

十、北朝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北朝的军事制度北魏太延五年(公元439年),太武帝统一北方。永熙五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东、西魏随之被北齐、北周所取代。后北周灭北齐,再次统一北方,但不久又被隋所取代。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

九、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

九、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九、南朝时期的重要战争(一)刘宋元嘉末年的宋魏战争刘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2年)年间,宋文帝刘义隆在其父宋武帝之后继续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刘宋政治较之前代有很大改善。是时社会安定,经济复苏,国力逐渐增..

八、南朝的军事制度

八、南朝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八、南朝的军事制度宋武帝永初元年(公元420年)至陈后主祯明三年(公元589年),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相继在江南立国,皆以建康(今江苏南京市)为都。这一时期史称南朝。宋、齐、梁、陈四朝的军事制度一脉相承,大同小异,以..

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七、两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一)两晋名将 1、羊祜 羊祜(公元221年~公元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家世吏高官。羊祜于曹魏末年入仕,任权臣司马昭相国从事中郎,甚得司马昭信..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六、两晋十六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一)西晋灭吴之战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十二月,执掌朝政大权的相国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改元“秦始”,史称西晋,司马炎是为晋武帝。西晋建立之时,全国只剩下局促于..

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

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五、两晋十六国的军事制度(一)两晋的军事制度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西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汉国刘曜攻陷长安,俘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灭亡。建兴五年(公元317年),晋琅玛王司马睿在..

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

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四、三国时期的著名军事人物(一)曹魏军事家曹操三国时期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公元155年~公元220年),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刘氏皇帝名存实亡,天下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

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

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三、三国时期的重要战争(一)曹操统一北方的战争东汉末年,刘氏王朝在外戚与宦官两个集团轮流专政下,已经名存实亡,而随后的州郡牧守拥兵自重,互相征伐,更使皇帝完全成为摆设,天下陷入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在这天下..

二、三国的军事制度

二、三国的军事制度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二、三国的军事制度 魏蜀吴三国正式成立的时间分别是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蜀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但三国鼎立的局面及三国各自的立国规模,却早已形成。因此,这里所述及的军事制度,包括三国尚..

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

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作者:张文强出自————《中国魏晋南北朝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一、魏晋南北朝军事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包括三国、两晋十六国、南北朝3个历史阶段,具体时间是从曹操迎汉献帝于许县的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至隋文帝杨坚篡周称帝的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共历386年。东汉末年,以初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