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攻势和中国军队的第二次攻势·第五
圣诞节攻势和中***队的第二次攻势·第五
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
出自————《朝鲜战争》《中***队的攻势·第六卷》
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认为什么都知道,而实际上什么也不 知道。然而,对方却一切都已知道。于是战争 便开始了。
—— S.L.A马歇尔
圣诞节攻势的称呼,并不是美军喜欢这次战役而起的作战名称,而是麦克阿瑟将军对米尔伯恩将军私下说的一句玩 笑话:“如果搞得好,可以在圣诞节以前让大家回祖国……”,由于广泛流传,便成了这次攻势的俗名。这种叫法甚为普遍, 所以本书也决定这样称呼。
一、圣诞节攻势的发起
这个攻势的进攻正面达500公里,作为它的一环,第8集 团军按预定计划于11月24日10时发起了进攻。
这条线是从西海岸的博川附近玉龙山洞北侧、立石北侧、 球场洞、德川、宁远相连之线,正面长达约100公里。然而, 发起这次攻势,既没有进攻发起前的进攻火力准备,也没有 明显的进攻发起线。因为没有敌人的阵地。
在南朝鲜第2军正面的妙高山脉,推测有相当坚固的阵 地,但是一进攻,其抵抗却意外地微弱。
美第1、第9军正面,也是仅仅与班排规模的敌人遭遇。 因而,各攻击队便成连或营的纵队沿道路慎重地北进。
这一天,麦克阿瑟将军在第5航空队司令斯特拉特迈耶 及作战部长雷特、亲信威洛比情报部长和惠特尼民政局长等 陪同下飞来,视察了这个最后的攻势。由沃克将军陪同来到 安州的第1军司令部,当米尔伯恩军长报告:“云山地区似乎 防御极其坚固,所以我认为这个方面的进攻不易取得成功” 时,他的眉宇间呈现出了一丝愁容,而当来到第24师听到查 奇师长报告:“由于发动攻势,官兵士气提高,恢复了自信 心”时,他又笑逐颜开了。
下午,艾伦参谋长把麦将军一行送到平壤机场以后,对 身边的参谋窃窃私语道:“这次攻势我认为会取得顺利进展。 因为如果麦克阿瑟感到这次作战困难的话,他是不会到这里 来的。”麦克阿瑟的威风似乎还带有神秘的色彩。
飞离平壤的麦将军不顾大家吃惊命令飞机飞向了新义 州。因为没有担任直接掩护的飞机,米格又不断进行出击,大 家感到畏惧也不无道理。然而,麦克阿瑟却沿鸭绿江 南岸飞行,望着眼下的山川和中国东北归来了。连专门的侦察军官 都未能发现的中***队,70高龄的老将是不可能发现的。可 是,什么也没有发现,似乎也成为他判断情况的一部分根据 了。
返回东京的麦将军声明攻势开始并预言必定成功。25日 的《朝日新闻》热闹非凡地宣传:
“联合*** 开始总攻势”
“战乱可望结束”
“昨前线指挥麦将军发表声明”
《清川江和笞刑场》的作者马歇尔少校在描写这次攻势的 序幕时写道:“两军准备第二天的进攻,沿河面宽河水浅的河 谷占领了阵地,但敌我战斗力的均衡被打破了。美第8集团 军的情况被公开,其作战目标和行动计划已在世界上发表。但 是,完成进攻准备的中***队,却潜伏在堑壕里,完全隐蔽 了***军队的主要秘密——兵力、位置和企图。因此,共 产党军队的战斗力可能相对地成倍增强。这将必然地使它的 空前彻底的奇袭取得成功,……美军史上从未见过的大踏步 的退却开始了”。报导过于随便当然会招致危机,但由此可以 看出当时的气氛。
二、右翼再次崩溃
11月25日
这是攻势开始的第2天。由德川—宁远一线北进的南朝鲜第2军,这一天在妙高 山脉的腰部遇到了激烈的抵抗。各攻击纵队判断终于遇到敌 人的主阵地,便推进炮兵投入预备队竭力攻击,而敌人却巧 妙地操纵迫击炮潜入深堑壕里,乱投手榴弹,抵抗极其顽强。 而且在接近黄昏的时分,发现攻打不下时,突然敌人从背后 进攻了。25日夜,拉开了决战的帷幕。美公开史料在论述当 时的情况时写道:“敲着锣,吹着在寒风中发出撕裂声音的军 号,潮水般的大军包围了德川,喊声大作地蜂拥而至。”
受到中***队主攻的南朝鲜第2军,在第一次战役中所 受的创伤尚未愈合。补充的大部分军官多半都缺乏经验,大 部分士兵是新招募而未经训练的新兵。悲惨的夜战在山连山 的德川周围展开,南朝鲜第6师勇敢战斗也无济于事,第8集 团军右翼的要冲德川,那天夜间又回到中***队的手中。
左翼的美第1军也已走投无路。南朝鲜第1师师长白善 烨将军追述说:“24日,在博川北方渡过大宁江向泰川前进, 未遇到抵抗。然而,翌日(25日)遇到坚固的阵地,因而集 中兵力实施进攻,其反应与北朝鲜军队完全不同,很顽强,而 且擅长于夜战……”。敌人大概是中国第66军。
中央的美第9军,以第25师沿九龙江两岸向云山,以第2师沿清川江两岸向熙川进攻,但是从中午以前起,遭遇逐次 出现的中***队,前进受阻。而且当发觉时,各营、连都已 被包围或受到侧击,退路被切断了。中***队是潜伏在联合 ***进攻路线的两侧,让他们走过去以后转入进攻的。因为 美军的侦察兵大都是乘车,所以无法发现潜伏在山里的中国 军队。
美第2师和中国第40军遭遇战的典型战例之一是219 高地的战斗。
铁石连
美第9团作为第2师的左翼第一梯队,并列3个营进攻清川江 两岸。团预备队只有1个连,从这个进攻计划也可以看出是过低地估计了敌人。
作为尖兵沿清川江东岸道路北进的B连,目标是向北面 5公里(道路距离10公里)的河岸突出的219高地。该连进 至清川江畔以来没有进行过象样的战斗,侦察机也报告未发 现敌人的踪迹,所以认为可以轻易地夺取目标。因此,几乎 所有的官兵都没有携带钢盔、大衣、食品,弹药也只有最低 限度的携行量(步枪16-30发,轻机枪子弹4箱,60迫击炮 弹60发)。尽管如此,约有半数士兵带来了土工作业工具,成 为不幸中的幸事。这大概是吸取了洛东江的经验。
当时,连的实有人员为129人(白人占60%,黑人占 30%,南朝鲜兵占10%),排不满40人。连里有“当了尖兵 必与敌人遭遇”的不祥之说,这时好象全忘记了。
插图58:铁石连(11月25日的B连)
连派2个排搭乘配置的4辆M-4坦克和2辆M-19(40毫米双管自行高炮)先行,其余的徒步跟进,但是由于通 往江界的这条主干道也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的单车线道路,所以在到达219高地的西麓时就会合了。
219高地是座马鞍形的岩石山,北斜面较缓,南面是绝壁,通往小峰的小道和鞍部被杂树林覆盖着。 连长沃拉斯上尉详细侦察了高地,不象有敌人的样子。于是决定首先以主力占领小峰,令第3排经 北斜面向大峰(标高高地)前进。
第2排第1班作为路上尖兵班开始沿小道攀登,主力在 约10米之后跟进。这是在25日9时左右。约1小时之后,路 上尖兵班接近小峰的顶部,主力喘着大气在山腰部攀登。据 说,急促的喘息和擦汗的手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头的上等兵史密斯和基乔纳斯少尉,走到距离顶部20 米左右的洼地停下来抬头仰望时,突然有20多枚手榴弹象冰 雹似地飞来。爆炸声在山谷中回荡,黑烟覆盖山头,打破了 迄今的宁静。这样,新的战斗就在25日10时30分开始,从 小峰上打来的步枪子弹在伏身于山腰岩石之间的主力头上乱飞。
沃拉斯上尉一边喊着“跟我来”,一边爬向包扎伤口的史 密斯和基乔纳斯时,看到有四、五个中国兵很快逃走了。
这都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该连一发子弹也还没有还击。
连刚登上小峰,就受到来自30米前面的杂树林和大峰的 猛烈射击。本想还击,但在岩石山顶上找不到机枪阵地,坦 克也被小峰遮住而无法实施炮击。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连 长以下18人伤亡,失掉了进攻的气势。
在此期间,第3排受领了通过北斜面占领大峰的命令,该 排按基本要求以射击和运动相结合发起了进攻,但因携行的 弹药很少,当迫近到刚能看到山顶的堑壕时,就没有子弹了。 而且立即被手榴弹的弹幕打退回来。
刚退到道路上,副营长和弹药车一起到了,排在坦克等 的支援下再次发起了进攻。实际上布洛顿中尉是25日这天刚 上任的初次上阵的排长,连部下的名字还没有记住,他抱着 这样的任务观点:从困境中挽救连的主力,只有靠本排夺取 规定的大峰。
这次得到坦克和M-19的火力支援较容易地迫近了敌 人,少数中国兵突然跳到阵地前投出了手榴弹,立即有4人 负伤。排打败这股敌人整顿态势,以射击和运动相结合刚一 迫近敌人,数名中国兵象要投降似地在山顶上举起了手。排 “接近到能看见军服扣子的距离”成一线散开队形站立起来, 南朝鲜兵喊道:“从壕里出来投降吧”,中国兵说:“来这里抓 吧。”在对话的时候许多中国兵举起双手加入到行列里,一齐 投出许多手榴弹,接着钻进了堑壕里。
排里有很多人负了轻伤,但仍停留在那里进行手榴弹战, 尚未寻找到突击的机会子弹就打完了。第3排在苦战的时候, 小峰上的连主力受到敌火压制,无法支援排的进攻。
16时许,第3排退却了,中***队再次进至杂树林,做 进攻小峰的准备。然而,连已经没有还击的子弹了。第2排 排长基乔纳斯中尉决意指挥部下25人从山的北侧实施突击, 立即受到30米前树林中的机枪火力和手榴弹的袭击,半数伤 亡,已经没有办法了。副连长乌因中尉(黑人)将步枪手全 部集中到小峰占领环形阵地,迫击炮排配置在山麓,完成了 防御态势。中***队不间断地从大峰和杂树林进行射击,直 到黄昏才停止,战场一片寂静。这样,25日昼间的战斗停息了。
这天夜里,皎洁的月亮升起,气温15度,十分清爽,但 又是一个嘈杂的可怕的夜晚。从山上往后看,清川江的河床 里曳光弹飞来飞去,巨雷般的炮声响彻夜空,在清川江的对 岸,在右后方,所有的枪炮声都在山谷中回荡。凄惨的夜战 显然已在四周发生。昼间潜伏在谷地里的中国大军从间隙渗 透过来,几乎同时对美第9军的全纵深展开了进攻。
第2师最左翼的第9团第3营,各连都受到背后的攻击 而毁灭,中央(清川江西岸)的第2营受到四面包围。而且 第1营的营部受到奇袭而毁灭,营长沃尔夫和很多参谋下落 不明。此外,B连右后方的第38团,整个战线都卷入了短兵 相接混战的漩涡之中。
然而,只有突出的B连没有受到攻击。与营的联络断绝 了,后方响起的激烈的枪声使大家感到不安。官兵们珍惜这 个稳静的机会,暂时打个盹,并欣赏一下与在故乡看到的月 亮一样的月亮。
然而夜半时分,军号的声音划破了这为时不久的寂静。受 到袭击的迫击炮排遗弃了装备,被集中包围在山腰的小山包 上,山顶的主力遭到南侧的射击和北侧手榴弹的攻击。这样, 一场拼死的战斗就开始了,它成了被誉为铁石连的由来。
在巴掌大的山顶上的激战,是以互相投掷手榴弹为主。因 为,山很陡,利用山顶洼地的边缘构筑了环形的堑壕,从这 里难以射击到斜面,中***队也不能射击洼地之中。中*** 队的进攻与以前北朝鲜军队的夜袭完全相同,即:射击、迫 近、投掷手榴弹。突击的间隔短,次数多。而且其进退都是 以号声为准。两声是突进,一声是投掷。连视破了这一点,就 等待一声号响把手榴弹投回去,将敌人一次次地击退。按美 军的说法就是“敌人始终在重复这个错误”。
然而,随着手榴弹减少,投到环形阵地的手榴弹数量增 加,也相应地增加了伤亡。据说,兵器员克劳福德下士在战 斗开始之后两小时以内,把投到阵地上的60枚手榴弹投回去 40枚。这件事的真假另作别论,可以看出这次战斗的一端。夜 间把投过来的手榴弹投回去一般是不可能的,不过在明月之 下这种办法大概也还可以用。
经过多次反复突击,环形阵地周围留下了许多中国兵的 尸体,连里健壮的士兵也所剩无几。不久,环形阵地被压缩, 威扎特中尉看作为生命的手榴弹箱也已见底。他们投掷石块, 挥舞步枪,挥动圆锹,虽然击退了相距不远的敌人的突击,但 已经认为似乎不应该抱什么希望了。这时,克劳福德下士从 山腰部的迫击炮排领来了成箱的手榴弹。
中***队再次的突击是大胆的。好象已看到美军没有手 榴弹了。他们相信人海战术会成功,挥动着手榴弹一下子跑 了上来。连见此情形便在其前面投出一排手榴弹形成弹幕。据 说中国兵连滚带爬地退散了。
以后直至天明,中***队是平静的。山上被敌我双方的 尸体覆盖,伤兵的呻吟声声逼人,但没有时间顾及他们。中 ***队在26日拂晓,调整了进攻的态势,步步逼近过来。
不一会,从未受到过的火箭炮突击开始了。是喀秋莎。但 是,炮弹不分敌我界限地倾注下来,大部分象避开山顶似地 落到北斜面上。接着,慌忙响起了刺耳的军号声。象是下令 退却。据说,中国兵连滚带爬地在山麓消失了。数了一下,在 山上的只有40名健壮的士兵了。
炮弹和手榴弹都没有补给的希望,中***队好象又在鞍 部的树林里做突击的准备。乌因中尉决定放弃坚守山顶,与 山腰的迫击炮排合在一起,他象金刚似地站在山顶上,亲自 掩护后退。据说,中***队拼命地狙击乌因,却出乎意料地 未被击中,最后被手榴弹炸成重伤而奇迹般地活着回来了。
9时30分,友军飞机对大峰反复进行了轰炸和扫射。因 此,中***队也受到不少损失。整个上午一直是平静的。连 的总人数减到不足50人。他们在此期间加固了阵地,修复了 被打坏的迫击炮阵地,以抗击下午的攻击。
不久,克劳福德下士不顾生死的联络取得成功,得到了 后退命令和弹药补给。连以自己的火力压制山顶的敌人撤退 下来,按命令首先与D连合并,接着就和清川江西岸的第2 营合在一起了。当时,连的人员已减少到34人。连在开始进 攻219高地时是129人,经 过这26小时的战斗丧失了95人。
插图59:铁石连(11月26日的B连)
B连英勇战斗,固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指挥官的勇敢 善战,但是克劳福德下士随机应变的战功也给人们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据说,他还不过是17岁的一名兵器技术军士。
11月26~27日
第8集团军左前梯队的右翼又被击破 了。左翼的美第1军继续向定州和泰川力攻,但保持云山南 侧至球场洞一线的美第9军却象美第9团那样大都是兵力减 半的部队,右翼的南朝鲜第2军被粉碎了。结果又出现了与 11月初完全相同的情况。而且,27日夜,中国第9兵团对长 津湖畔的陆战师发起了攻势。
11月上旬在清川江畔差一步就面临灭亡的中***队,这 次兵力配置有了纵深,其冲击力也达到刮目相看的程度。他 们冒着凛冽的寒风不分昼夜地全线展开了进攻。
其进攻的一般方法是,首先从翼侧和间隙渗透,在由侧 后攻击的同时,从正面施加压力,而且通常要同时在退路上 进攻伏击。
正面进攻,是用所谓人海战术(?)。按美公开史料的说 法,“其进攻表现了对人命损失的无情和冷淡”。一般是突击 接着突击,消耗了守军的弹药以后即拥进阵地。因此,这种 攻防是突击次数和弹药补给速度的战斗,各阵地被潜入的敌 人切断补给后,就会被各个击破。
这种战法特别是夜战,与在洛东江畔北朝鲜军队常用的 战法类似,这是缺乏火力和冲击力的军队在敌人掌握制空权 之下强行和进攻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穿插分割战术。而对手 是离不开车辆的美军,在地形全是山地的战场上,这却是一 种十分得当的战术。
三、再向清川江后退
28日,感到情况剧变的沃克将军首先下决心向清川江 后退,他集中发布如下命令之后,飞向东京。
1、中国似以第4野战军正式参军。
右翼的南朝鲜第2军,26日黄昏以来已不能作为战 斗力使用。敌人拥到我右翼,情况不容预断。
2、第8集团军后退到清川江畔,准备尔后的行动。
不放弃攻势企图,但有时依照情况的变化继续后退将是上策。
3、各军的任务
(1)第1军迅速后退到新安州附近,准备转用于尔 后的攻势或紧急方向。
(2)第9军一边掩护集团军的右翼,一边后退到安 州—军隅里一线,准备尔后的攻势。配属土耳其旅。
(3)第1骑兵师(配属英第29旅,后配属英第27 旅)迅速确保顺川—北仓一线,掩护集团军的右侧后。
(4)南朝鲜第2军迅速调整兵力,确保成川—阳德 北侧一线。南朝鲜第5师隶属于你军。
(5)南朝鲜第3军依照另外的命令北上,加入战斗。
东京会议
28日,感到战局发生逆转的麦克阿瑟将军, 把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等召集到东 京,分析研究形势,并定下了决心。就是后退的命令。
总之,他是个“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看准”的人。投 入美陆军是1950年6月在汉江江畔决定的,占领釜山防御圈 是7月下旬在大邱决定的。仁川的赌博是以自己的眼睛看准 的,北进的方针是在汉城决定的。而且发起圣诞节攻势也是 他亲眼看准的。他将部下指挥官召集到后方开会研究决定事 情,这还是第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就是这70岁的老将并 以常胜之名而自豪的光荣的将军,似乎也难以掩盖其心绪的 不佳。
历时4小时的会议结论是:“目前,中国第4野战军的5 个军在对第8集团军,第3野战军的2-3个军在对陆战师进 行袭击。中国以其正规军的精锐部队正式参战了。集团军有 必要后退到平壤—元山一线,在稳定战局以后另作后图”。
麦克阿瑟将军作出决定之后,即向华盛顿报告并发表了 内容相同的声明,叫嚷;“爆发了全新的战争”。翌日(29 日)的《朝日新闻》报道:
越境中***队20万/麦将军声明/面临新的战争/早期结束的愿望落空
这时,仍把中***队的总兵力估计为20万,以实际兵力 少一半多,给人的印象很深。
土耳其旅
美第24师的兵力约减少一半,这样下去有在 球场洞附近陷入溃败的危险。所以,为了收容该师,将土耳 其旅投入院里正面是很自然的。但是,对土耳其旅来说这是 绪战,他们在东洋战斗是完全缺乏经验的。
旅的汽车纵队满载着人员沿飞虎山麓的山腹道路向戛日 岭急进,进入了中***队预先设置的圈套。官兵们相信祖国 的名誉和自己的武运,运用在俄土战争中有名的那种枪刺突 击战法坚守其环形阵地,在这险峻的山地同不熟悉的对手的 初次战斗是凄惨的。拥有5000人的土耳其旅,在(29日)凌 晨,其实力大约减少到只剩两个连的兵力。
然而,旅完成了它的任务。完成了依照命令撤退到第25 师的右翼,切断清川河谷道路的任务。据说,这支土耳其军 队曾向来自日本的新闻记者问起“东乡元帅现在怎么样”, “乃木上将健康吗?”,弄得记者不知如何回答。大家知道,他 们是以日俄战争时的日军为典范的。
杜鲁门总统得到了这个意外的败仗消息,在其回忆录中 写道:
“麦克阿瑟将军11月24日命令第8集团军发起了攻势, 他宣布是‘用以结束战争的总攻击’,对有的师长说:‘告诉 士兵们,大概可以在圣诞节前回祖国’。他在11月6日和7日 给华盛顿的电报中,报告了紧迫危险战况,但似乎表明当前 并没有重大的危险。他在发起攻势之后发表了胜利的消息。
可是同一天中央情报局的情报—这个他也可以利用—却 报告说:‘中国最低限度要把我军钉住,使我陷入长期的消耗 战,而且中***队有力量让世界承认它在朝鲜存在的事实。同 时,如果要干的话,它有力量击退联合***,使其只能进行 防御’。这个报告立即判明是正确的,显然在11月28日之前 第8集团军已与大军发生冲突。而且,东海岸的第10军处于 声明的起草者常说的‘浮动状态’,即宣传人员来不及考虑发 生了什么事情时常用的话”。
杜鲁门的这段话,完全说出了没有沟通思想的烦躁心情。
29日
联合***决定确保肃川—顺川—成川—阳德— 元山一线,分别下令作了处置。这条线一般称为平壤防卫线, 在北朝鲜是最狭窄的部分,它环绕着平壤和元山等要地,在 政略和战略上都很重要。
30日
第8集团军的总退却开始了。在清川江一带,在凛冽的寒风中反复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新安州—肃川—平壤的干线,成了美第1军和第9军主 力的退路。这条双车线的沙砾道路上全都是部队官兵、难民、 载重卡车、炮车、坦克等,他们拥挤着南下。中***队用迫 击炮和机枪瞄准他们轰击和扫射,造成了局部的严重损失。
然而,由于联合***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中***队的力 量无法对付的火力、机动力和装甲防护力,所以似乎并未出 现部分人当中传说的那种毁灭性的与溃败性的局面。
但是,沿军隅里—顺川道退却的美第24师则另作别论。
印第安的笞刑场
29日凌晨,师占领院里—飞虎山麓一线,与成群结队的中***队展开激战,经 过4天连续的拼死战斗,其战斗力减少一半,步兵营200-250人,步兵连20-35人成为普遍状态。师奉命一边迟滞敌人一边向军隅里附近 后退,科尔达军长每隔5-6公里指定一条小的地线进行逐次 防御,因此,准备不足的阵地每次都受到奇袭,遭到这种厄 运。对军长的指挥感到不满的基瑟师长,28日夜提出:“如不 一举后退,就必定会有全军覆灭的危险”,29日拂晓就得到应 后退到顺川附近的命令。但是,既没有指示退路,也没有说明左翼第25师的情况。
师在研究退却方法和后退道路时,7时30分许,一名土 耳其兵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进来,说:昨天夜里由顺川出发 沿顺川—价川道路北上的补给纵队,凌晨到达青龙站时遭到 两侧约1个连的敌人的猛烈射击全部覆灭。然而,由于土耳 其兵受到冲击,语言也不很通,加上重要的报告—右翼第一 线的第38团被包围啦,配属的南朝鲜第3团危险啦等悲痛的 报告纷至沓来,所以即使无人感到这就是预报师的命运的第 一报,也不足为奇。
然而,通往顺川的汽车道路,只有经槽桶江谷的这条顺 川道路和经新安州—肃川的干道到顺川的两条道路,干道将 成为美第1军及第25师的退路,所以预计师必须沿顺川道后 退。于是派出宪兵班到青龙站进行了调查。但是,从宪兵那 里没有得到任何报告。
8时许,第1军军长米尔伯恩将军打来电话问:“情报如 何?”基瑟将军回答:“现在不好。指挥所也受到了攻击”。米 尔伯恩夸奖说:“好,沿我这方面的道路走吧”,便挂上了电 话。敌人夺取了德川,必然要切断顺川道路,所以夸奖他即 使绕道沿条件良好的安州道路后退也比较安全。
然而,该师并不属于米尔伯恩将军领导,美第1军与第 25师都尚未完全渡过清川江,担负着掩护军的右翼这一基本 任务的师,比他们先行后退是他的道义心所不能允许的。同 时,道路的混杂也使他担心。因此,基瑟师长在将退路概定 为顺川道路并命令实施侦察之后,即去军隅里西面4公里的 军司令部,以便弄清情况和进行报告。
11时许到达军司令部,因领导们都外出视察第一线及准 备尔后的行动,所以,无人和他交谈。于是侧目看了一下正 在接电话受领命令的作战部长往地图上划的作战地境,这就 是师受领的关于下一步作战的唯一的指令。由于情况紧迫也 没有时间,所以想赶紧回去,但军隅里道上充满了退下来的 军的辎重车辆,乘吉普车实在无法回去,便乘直升机飞回师 司令部。途中,俯瞰顺川道路,看到有数千名难民沿着大小 道路南下。将军认为难民南下中***队不会到来,便决定以 顺川道路作为退路。实际上将军看到的难民就是急于切断顺 川道路的中***队,这个错误判断是悲剧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司令部派出1个坦克排侦察了顺川道路。在 中午前出发的这个排似乎不认为有什么异常情况,在通过葛岘 之前报告“无异状”,不一会无线电不通了。这是受山的影 响。葛岘是标高163米的小山,认为不会成为无线电通信的 障碍,可是当时的无线电好象还不能克服这种地形障碍。
为了更慎重起见又派出了侦察连,这回受到来自青龙站 南侧高地的猛烈射击,陷入了困境。立即派第9团的C连和 坦克排前往增援,估计有1个连~1个营的敌人顽强抵抗,对 只有35人的C连的攻击毫不畏惧。他们在犹豫不决的时候 夜幕降临。师担心夜间奇袭,认为大意不得,即令其撤退。认 为反正不过是潜入的连级规模的部队,明晨攻击也可以。
当夜,师由军隅里北侧一线退却,后退到价川南岸地区, 准备明日(30日)凌晨开始的后退。这次退却也是经过了一 连串的艰苦奋战,陷入包围之中的第38团同蜂拥而至的中国 军队且战且退,第17炮兵营曾被留到了北岸,幸运的是得以 首先在南岸完成了战斗态势。
那天夜里,师制定了如下后退计划:
1、明日拂晓,以第9团(配属南朝鲜第3团)击破 青龙站南侧之敌。
2、击破青龙站附近之敌后,按以下顺序后退到顺川:
第35步兵团(前卫)
第2侦察连、师司令部、通信连
师炮兵群等
第2工兵营
第23团战斗群(后卫)
该计划的立案显然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敌人在青龙站附 近切断了顺川道路,其兵力在2个连以下,轻装备,纵深较浅。”
第9团预想在7时左右与敌人接触,仰望着下弦月行进, 前进不久受到射击。比预定地点靠北2公里,尚在晓暗之时。 这样,师开辟血路的战斗在混乱之中拉开了战幕。斯隆团长 以南朝鲜第3团攻击道路的西侧,以第9团力攻东侧,接着 把加强的第38团第1营使用在中央,把土耳其旅投入到最左 翼,不过,只夺取了路旁的高地。团由2个营编成,每营200 ~220人,各连只有20~35人,所以,也不是不可理解的。实 际上,中***队用1个团以上的兵力在死守着它的北翼。
然而,当时象是要以此打开突破口似的。这里有第8集 团军发的“令英第29旅的诺丁汉营由顺川北上,以掩护后退 “的通报,所以,派出了坦克排对槽桶河谷进行侦察并负责联 络。可是,10时许,坦克排发来了“到达葛岘,无异状”的 捷报。如上所述,两次派出的侦察坦克都未受到任何妨碍地 通过了葛岘。这既可以认为是缺乏反坦克手段的中***队没 有办法而默许其通过的,也可以认为是为了引诱美军过来采 取的有计划的行动。到底是哪种情况无从知道,而师却当作 捷报了。他们相信,敌人只切断了青龙站附近,而不是切断 了更大的纵深。
第9团受到这一捷报的鼓舞,在炮火支援下继续实施进 攻,只打开一点缺口,仍然未能将敌人击退。南朝鲜第3团 反复实施突击,以至有的军官称赞说:“韩国兵坚决地进行了 突击。是我从未见过的漂亮的突击”。但是由于坦克误射和缺 少手榴弹,一度夺取的高地也被优势的敌人夺了回去。
在犹豫不决之间,准备后退的师主力四面受到压力,司 令部也开始受到攻击。就是说,师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或 者增加进攻兵力击破青龙站附近之敌以后后退,或者从第9 团打开的那个小缺口突围出去,二者必居其一。
中午时分,到达青龙站北侧的基瑟师长听取了斯隆团长 的情况报告,并亲自进行了侦察,仍然认为敌人的纵深较浅。 而且据说由于英军营北上,认为沿小路潜入的轻装备的敌人 不久会退散,而没有考虑到敌人会以6公里的纵深切断了顺 川道路。加之,坦克排两次安全通过,象鹰一样四处张望的 侦察机也没有提供近似的报告,所以就更加相信了自己的判断。
实际上,当时英军营已在葛岘洞南侧受阻。营沿途北上 未发生情况,但在葛岘洞西侧的三叉路口向右一拐,突然遭 到迫击炮和机枪交叉火力的杀伤,损失严重,丧失了攻击能 力。然而,师和英军营之间未规定通信频率,又赶上阴天侦 察机不能随意飞行,因而南边9公里处发生的这些情况,基 瑟将军都一无所知。如果他稍微了解到一点英军营的情况,就 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避免发生下面要叙述的惨事!
基瑟师长把第38团团长皮普尔上校招来,命令他一面压 制道路两侧一面开始后退。在一旁听到这个命令的斯隆上校, 后来追述道:“那是改变作战性质的命令”。
成为前卫的第38团第1营,在完成能随时以行军纵队状 态向两侧高地射击的准备以后,以搭载步兵的坦克为先头开 始南进。正是由于在某种程度上知道当面青龙站南侧高地及 其西侧高地上有敌人,而不知道山里面有什么情况,确实束 手无策了。但是也不是不可以说,这是敌人对师的后方加强 压力造成的结果。换句话说,师就象在牙膏筒里被挤出来似的。
多亏炮兵进行了压制,才得以顺利前进。但是,不久一 进入山的北侧,道路就被有土耳其军标志的M-4型坦克和 载重汽车堵塞了。先头坦克停下来,后续车辆拥挤在一块,这 时两侧高地的机枪一齐开火,迫击炮也对其进行了齐射。
幸亏先头坦克推开了堵塞的车辆,压制着两侧的高地徐 徐前进,但是当突破这最初的难关时,车辆已减少了2/3。
在沙岘站也进行了同样的掩护射击,当最后突破葛岘的 阻塞时,只剩下1辆坦克了。
希奇古怪难以理解的事很多。据说,继续在前卫之后跟 进的师的主力纵队,各个营都遭到了大体相同的命运。后来 成为驻日军事顾问的第17野战炮兵营营长海克特上校说:“由于师长失踪,师失去了指挥控制,各部队不得不在情况不 明的状态下任意行动”。
然而,当时认为失踪的师长是到葛岘设法开辟通路去了。
实际上,司令部是在前卫的后面前进的,可是一旦进入这死 亡之谷就遭到敌火追击,既不能后退也不能停止了。15时15 分许,师长和副师长幸运地一起安全到达葛岘,在这里受到 阻塞。然而,参谋长以下从此以后就不知道消息了。
葛岘是凿开的一个山哑口,师叫这个山哑口为“山道”。 在朝鲜的各个山道受到的苦难中,这是最甚者之一。
在“山道”的口子上,散乱着被破坏、焚烧、遗弃的各 种车辆和成堆的尸体以及成群的重伤员,好象是另一个世界。 幸存下来未受伤的官兵们也都潜伏在壕沟和岩石背面,完全 丧失了战斗意志。中***队占领山口的两侧高地,堵塞了山 口的拐角,等待着猎获物进入山口。
打通“山道”,显然决定着师的命运,可是陆续到达的部 队都是半死半活的状态。
因此,师长想到除了命令后卫第23团迅速前进,并令其 一部迂回到山道的南端实施夹击之外别无他法。他用自己的 无线电呼唤刚与第9团团长斯隆通完话的第23团团长弗里 曼,不知为什么却呼唤不出相距仅十几公里的弗里曼来。于 是命令斯隆团长传达命令,可是在这里就产生了很大的认识 上的不同。因为那时后卫第23团受到北面和东面的强大压 力,向南的退路被切断,陷入了分秒必争的悲惨境地。但是, 左邻的第25师还刚开始渡清川江,其最右翼的营再次确保军 隅里镇掩护其渡河,所以团向安州的退路还是安全的。因而 弗里曼判断要挽救该团就只能向安州撤退,刚才就是委托斯 隆转达他变更退路的请求的。斯隆转达的师的命令“……前 进,祝你幸运”,弗里曼看作是对他请求的“批准”;便以最 大的发射速度发射完火炮和迫击炮的全部弹药(据说支援炮 兵营22分钟发射3206发,创造了每门火炮每分钟发射8发 的最高纪录),破坏了所有的炮车之后打开一条血路突围出 去。破坏炮车,是因为从经验中知道,如果在突围中有1门 火炮翻车就会堵塞整个部队的退路。结果,团付出的牺牲比 预想的要少得多。
然而,后来变更退路究竟是不是得到正当的命令和批准 似乎成了问题。当然,师长不记得批准过,副师长也没有批 准。而且,斯隆上校提供旁证,他转达的也没有错误。那么, 是什么使弗里曼这样做的呢?他解释说,那是由于师长平素 的教导。据说,后来基瑟将军感谢上帝道:“啊!难得。那是 再好不过的了”。由此可知,将军认为:“结果好,一切都 好”。人们解释说,事先教导部下:“在那种情况下要选择最 好的途径”,所以弗里曼的行动是符合时宜的。
然而,缺乏后卫的师主力,概括为一句话:“是很悲惨 的”。在“山道”上,中国兵用英语高喊:“停止射击”,如把 它误认为是命令那就要倒大霉。自然地成为主力的后卫的师 炮兵(5个营),借助道路上连续燃烧的车辆的光亮,以所有 火器向两侧射击着企图突围,1个营被原封不动地留下来,有 的营丧失了全部火炮和全部车辆,有的营损失了10门火炮。 而且,兵员都不成建制地逃散到山中,只有其中的极少一部 分奔到顺川。
这样,美第2师就在槽桶江畔瓦解,集结到顺川南侧的 兵力只不过是其编制数的20%。
切断师的退路的中***队,其兵力估计有1个师以上。象 其配备所表明的那样,显然以1个团坚守青龙站附近,以1个 团确保葛岘洞周围,另1个团在其中间地区进行了伏击。其 火力是以机枪和迫击炮为主,机枪大都在距离道路200~500 米的山脚占领阵地对纵队实施侧射,迫击炮差不多都是4门 为一组进行齐射。而且在多数情况下采取如下战法:
1、首先狙击搭乘先头坦克的步兵,迫使其下车。坦 克上没有步兵就不知道何时会受到近迫攻击,又不能丢 下步兵不管,即停下来射击。
2、其间,后续车辆开始堵塞形成车辆集团。
3、见此机会,以机枪和迫击炮加以齐射。
据说,师没有全军覆没,是由于中***队只以齐射制止 联合***前进使其自行堵塞,以及槽桶江 谷未被封锁,坦克履带比较容易地造成了辅助道路的缘故。
此次战斗,虽然根据地图上显示的地形得到了不少有关 编制装备的启示,但是,如果师再稍微了解一点对手的机动 力的特点,即只要有一条人和马能通过的小路,师的全部战 斗力都可以机动的话,那么它就一定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
然而,师这是同中***队的初战,不了解中***队也不是不 可理解的。
这个槽桶江谷起名为印第安的笞刑场,就是因为此次战 况与印第安的笞刑场有相似之处而得名的。
插图60:印第安的笞刑场
第25师
30日,第2师在遭受笞刑的时候,师正在安州渡河点加紧渡河,中***队见此机会从江 两岸蜂拥而至是理所当然的。江堤上多次发生白刃格斗,企图保护车辆的部队大都遭到悲惨的结局。
师好容易完成了渡河,等待它的是穿过山间进至平壤市 东侧高地一带的新的敌人。据说,师把这次后退称为“护车 战斗”与“救车战斗”,但它的多数战斗则是边在车上射击边逃跑。
平壤防线
12月1日~2日,中***队的压力突然减轻。第25师退却成功,取代第2师转用的第24师也完成了顺川附近的配备。
中***队发起攻势以后经过了一周时间,但是由于同北朝鲜军一样缺乏补给机构以及美空军的阻止,其补给迟迟不 能到达,明显地表现出坚持不下去的症状。当时,估计是补充的人马的大纵队,从鸭绿江 畔不分昼夜地南下,人背、马驮、牛拉物资的纵队沿着大小道路南下,其先头尚未到达清川江。
第8集团军禁不住喊出安心之声。因为,看来象11月那 样,中***队有可能撤回。如果中国介入的目的是确保电源 和设置缓冲地带,那也只能认为是当然可取的战略。
因而,按照当初的计划要加强肃川—顺川—成川—阳德 一线,即平壤防线,但是迄今所受的打击却意外地多。第2师 需要长期的整编,第1骑兵师也受到相当大的损失,南朝鲜 第2军的重新组建迟迟不得进展。不管怎么说,该军由于25 日以来必须不断地以正面的中***队和腹背的游击队为对手 不分昼夜地战斗,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12月3日传来了从根本上推翻了平壤防线构想的 坏消息:称为防线核心的成川丢失,中国的大军从这个突破 口蜂拥而来。侦察发现,无尽头的断续的数路纵队向平壤东 南侧急进。给人们的印象是,沿德川—成川道路的小路上已 全都是各种战斗部队。中***队似乎强调速度胜过隐蔽企图; 他们企图重点保持中部山地一带,对想要确保平壤的联合国 军实施大包围。
成川在平壤东北50公里处,经江东向西南前进可到平 壤,如果南进经遂安可控制京义干线。
那时,第1陆战师被包围在古土里高原正处于生死关头, 游击队和中***队对元山—咸兴地区的进攻告急,已不知所措。
麦克阿瑟将军作出决断,向三八线总退却。而且决定,第8集团军沿陆路后退到三八线;第10军在首先令南朝鲜第1 军从利原由海上撤退以加强第8集团军的同时,主力逐次从 兴南撤退,在釜山附近上陆归入第8集团军司令军的隶属之下。
这样,麦克阿瑟将军期待的统一和结束战争的愿望,被 中国的大军无情地粉碎了。
这一天,麦克阿瑟将军向华盛顿报告战况如下:
“第10军迅速地后退到咸兴地区。第8集团军越发危险 了。沃克—我也同样认为确保平壤是不可能的。……让第8集 团军和第10军合在一起既无益处也难实行。
……以前报告的平壤—元山防线已经不可能建立。这条 线被中央山脉分割开,而且正面宽达240公里,所以用现有 兵力只能构筑薄弱的阵地。敌人有利用夜暗沿险峻的山系渗 透的特性,……因而对于北朝鲜军虽然有效,但对中国的大 军则是不可能的。
中国已经投入前线的概算有26个师,在中国东北地区还有20万以上的大军待机。重新编成的北朝鲜军队……。
因地形关系,空军的作用降低,……敌人的主攻指向中央部,海军的作用也得不到发挥。
只要得不到大量的增援,我军的抵抗力就要下降,或者 逐次后退或者占领滩头阵地,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这样做虽 可保证某种程度的抵抗,但除防御之外不能有任何作为,我 只能以少数的军队与全中国人民相对抗。
只要不采取积极而迅速的行动就没有成功的希望,……早晚,将被迫陷入最后破灭的境地。……我军因历时5个月 的接连不断的激战,在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已疲惫不堪。
韩***队作为警察力尚可使用,作为战斗力就靠不住了。
判断当前形势,需要回到这样一种基本的原有的立场上 进行判断,即:对于拥有巨大军事力的新的敌人,在全新的 情况下进行全新的战争。
我所受领的现训令(适合于以往的北朝鲜军队)已不适 合于本情况。我请求作出与现实的事态相应的政治决断并制 定新的战略计划。
时间是最重要的。光阴每消逝一寸都会使敌人的兵力增 大,我军的力量削弱。”
然而,当时美国已经没有师可以增派;而且有招致苏联 介入的很大危险的轰炸中国东北地区必须始终避免。实际上, 11月15日已从英国驻北京大使那里得到了高度的秘密情 报:“苏联驻北京大使表明:‘如果轰炸中国东北地区,苏联 空军将大举反击’”。
华盛顿首先确立“避免官兵牺牲”的方针,决定“在联 合国通过采取新的军事行动决议之前,向可能固守的滩头阵 地—釜山防御圈后退”的构想,立即指令如下:
联合***司令官:
“我们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应当首先考虑的是您的军 队的安全。同意您将军队集中到滩头阵地的意见”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1950年12月3日
而且,参谋总长柯林斯飞到了东京。
这样,美国就放弃了在朝鲜的战争目的,而一心考虑如 何保全其军队的生命的问题。
介入当初的目的是“击退侵入韩国的北朝鲜军队,保护 韩国不受非法侵略”。而且一旦达到这一目的,就发展成为 “歼灭北朝鲜军队,按照联合国的宿愿在联合国管辖下实现半 岛的统一”,但是在这个时候却放弃了这一切的政治目的。常 言道:“在战争指导上,变更战争目的是最应避免的”。不过, 政治是有生命力的,军事是剧变的力量的变化。政治变动,军 事就要变化;军事变化政治也不得不变动。军事按预定的轨 道活动的时候改变政治就是问题;而在军事可能性无希望的 情况下,政治也不得不后退。
美国传统的理想和正义观被中国的大军粉碎了。美国大 概从未受到过如此严重的创伤和挫折。
从此便开始了持续约20年之久的美中对立。
四、退向三八线
第三次后退,而且这次是远距离的、有的人甚至认为是 无尽头的后退的总后退,象被西伯利亚风追赶的一样开始了。
放弃平壤
12月4日,决定放弃平壤,集团军的后方机 关一开始撤退,这个消息就一传十、十传百象广播一样为众 人所知,包括平壤市在内的约300万北朝鲜居民争先恐后地 往南朝鲜逃去。当然,其中一定有被南朝鲜强拉来的2-3万 人的技术人员和自觉协助联合***的人们怕报复而逃出的。
尽管如此,居民这样大规模地移动也是意想不到的。后送的 列车满载着人员和物资,载重卡车、牛车、小船、自行车等 装载着可能装载的家产,背着比自己身体还大的行李的难民 群,背井离乡离开了久住的家园。300万这个数字,相当于当 时北朝鲜人口的1/3。
联合***也感到对积极协助自己的市民避难有道义上的 责任,便极力提供后送工具,但这是来不及的。因而,联合 ***决意把警戒西海岸的属于英国舰队的6艘驱逐舰派到镇 南浦港,收容了包括患者在内的8700名难民。当时,大同江 里的水雷未排除还有危险,河口有北朝鲜游击队出没,所以 这一措施被称为是可靠的举动。然而,通常只能乘大约400人 的驱逐舰甲板上就搭载了2200人,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
12月5日,第8集团军彻底地破坏了平壤的主要设施。 当时,平壤的北侧,从西起按美第25师、英第29旅、南朝 鲜第1师的顺序并列掩护这一破坏行动。但前面只有估计是 侦察部队的小部队出没,中***队没有发动进攻。
这时,南朝鲜第1师师长白善烨准将,感到了难以形容 的空虚。在仅仅一个半月以前他并列2个团,在第6坦克营 和第10高炮群的支援下一边举行大规模演习一边指挥进攻, 实现了他最先攻入北朝鲜首都也是他的故乡平壤的愿望。当 时他曾以实现了男子毕生愿望的心境,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 彩虹般的希望。可是今天,他必须倾听象征捣碎他的故乡、破 坏祖国统一的爆炸声。扫兴、空虚感、不安和焦燥情绪理所 当然地袭击着这位刚满30岁的青年将军的心胸。他以简洁的 语言说:“受到了无可比拟的失望感的折磨”。
然而,这种感受决不仅限于白将军1个人。北进的约10万名南朝鲜军官兵哪一个不是感伤得“泪流如注”呢!
即使联合***官兵们,尽管立场和目的不同,也一定都 受到了作为军人的深深忧愁感的袭击。“胜败乃兵家常事”虽 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但对于战场上的军人来说却是难以通 用的。
这样,12月5日便放弃了象征北朝鲜的平壤。
右侧后的威胁
第8集团军在破坏大同桥、撤收舟桥之 后,认为大体上已成功地与中***队脱离接触,便决定在减 恶山脉一线整顿态势。这并不是要在这里组织防御,而是为 了整顿肢离破碎的部队,整理混乱的指挥系统,为南朝鲜第33军在三八线完成防御态势争取一些时间。
实际上,从中***队越过清川江以后的追击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两个特点。
沿道路发达、地形缓和的京义干道的追击比较缓慢,相 反,道路与地形都比较险峻的中部山岳地带的追击却意外地 快,此其一。
其二,游击队与这次追击密切配合,发挥了类似空降部 队的作用。
沿西岸方面追击的中***队,损失意外地多。因为他们 必须在联合国空军的狂轰滥炸下,踏着白雪皑皑的山地和结 冰的河流南下,所以进展速度缓慢也是合乎道理的。而且由 于缺乏无线电装备,指挥联络困难,补给常常中断,加上25 日以来连续激战得不到睡眠和休息,昼间休息宿营地被炸,美 军以远程火力和彻底破坏进行的阻止行动等,给追击造成了 用语言难以形容的苦难,行动就更加缓慢。因此,沿京义干 线后退的部队并没有受到尾追和压迫,所以究竟为什么必须 后退简直不可思议。
与此相比,中部山岳地带的追击进展很迅速。象12月5日的态势所表明的那样,联合***想在平壤南侧丘陵地带调 整态势的那个时候,中***队的先头部队已经迫近伊川、平 康,在总体上形成了把第8集团军包围在平壤南侧的态势。这 个方向上,似乎投入了新的精锐部队,零散地出现了乘蒙古 马的骑兵集团,其兵力推算为2个骑兵师。还有背着整齐的 背包、穿着崭新的棉衣的步兵,不待后方补给夜以继日地南进。
另外,在平壤北面出现了转向中部正面的数路纵队。据 报告,在遂安和市边里正面出现了似乎是重新组建的北朝鲜 军队,他们的补给一般是沿中部山岳地带实施,马骡自不待 言,连骆驼也动员了的人和牲畜的洪流,成群结队地不间断 地向南行进。
这样下去,第8集团军显然将在礼成江和临津江以北被 捕捉住。汉城至沙里院的补给线是由泰国及荷兰、菲律宾营 负责警卫的,密度很稀薄,有不知何时会被切断的不安。当 时,第8集团军判断在朝的中***队兵力为28个师,算定在 中国东北地区重建的北朝鲜军队总兵力约为15万人,估计敌 人的总兵力为43-50万人。但是第8集团军真正害怕的不是 敌人的兵力和冲力,实际上是沿中部山岳地带南进,不断威 胁其在右侧后的中***队的战略。
就是说,掌握制空权并乘车沿主要道路后退的联合***, 不如未掌握制空权而沿山路徒步追击的中***队的两条腿 快,从而创造了战史上罕见的记录。
中***队的这种追击速度,算作当时中***队的7个不 可思议之一 [ 原注:所谓7个不可思议是:(1)中国介入的目的、时机和规模;(2)侦察能力;(3)伪装、土工作业能力;(4)装备和后勤;(5)夜间战斗的卓越本领;(6)无视人命的人海战术;(7)机动、追击速度。 ] ,同时也是盛传的中***队的神秘性。
然而,查明其实情一看,既不神秘也没有什么魔术。
发挥空降作用的游击队
提高追击速度的秘密,是在中部山岳地带构成(?)第二战线的游击队,实际上是崔贤将军 (后为首相)指挥的北朝鲜第2军建立的功绩。
这支游击队,在中***队发起的第一次战役中,吸引联 合***1/3的兵力支援其作战;在此次战役中,袭击南朝鲜 第2军的背后直接配合了这次攻势;转入追击后,又发挥了 南下的中***队的先导的作用。即:整修道路,先取要点,提 供情报,补给部分食品、弹药,安排休息宿营地并进行警戒, 充当了中***队南下的先导。因此据说,中***队只是注意 上空的美国空军而甩手行军,走就是了。可以看出,中*** 队之所以能够排除南朝鲜第2军的拼死抵抗,15天追击250 公里,首先就是这支游击队活动的结果。也可以说游击队,在 纵深突击之际发挥了预先降下来的空降部队的作用。
然而,回想起来,这支游击队是在半年前的6月25日象 潮水一般朝釜山南下的北朝鲜军主力,变成这个不象样子的 部队的。这个期间,经过了若干次艰苦奋战和凄惨的溃逃,但 仍然在联合***的正中间站稳脚跟从事了这极端困难的游击 活动。他们强健的体力,顽强的斗志,严密的组织能力,现 地补给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可以说是完全能与日本军队 相匹敌,是将来应进一步研究的对象之一。
退向三八线
面临这样的危机,第8集团军谋求安全的 方法只能是迅速地向三八线以南退却和以空军迟滞敌人的前 进速度。
美第5航空队统一指挥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南朝 鲜空军全体出动,对所有渡河点、大小村落都加以无情的攻 击,对一度发现的纵队反复地进行了连续的攻击。
不知是由于它的效果好,还是中***队已无后劲,第8集 团军终于摆脱了千钧一发的危机,12月15日后退到三八线 南侧调整了态势。然而,一看其沿三八线的配备便可知道,站 在第一线的美军师只有第24、第25两个师以机动预备队的 形式进行了配置,其他的不得不在后方重新整编,说明它受 的损失并非一般。另外,在德川溃败的南朝鲜第2军被解散, 其所属的第6、第8师被起用到第一线;最重要的接近路上配 置着经历过战斗的南朝鲜第1、第6师和新编的南朝鲜第2、 第5、第9师。在危机时刻,仍然将南朝鲜第11师留在南部 担任警备任务,我认为它表明了这场战争的特点。
那时,元山地区的美第3师的一部和南朝鲜陆战队完成 了海上撤退,在兴南地区从死地逃脱的第1陆战师也已乘船完毕。
这次联合***的总后退,因以短短两个星期时间一举后 退250公里而出名。有的评论家评论说:“麦克阿瑟被枯萎的 狗尾草吓得发抖”啦,“由于强烈的冲击,败于自己想象的敌 人”啦。实际上,第8集团军就是在清川江畔受到了打击,但 是从那以后都是未经过象样的战斗而继续后退的,不战而后 退250公里的事例真是罕见。因此,这种后退也有的称为麦 克阿瑟的政略性后退。他们认为,麦克阿瑟为了说明“自己 的战略没有错误。造成这种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使之束缚双 手作战的华盛顿政治判断的罪过”,特意放弃了北朝鲜。
南朝鲜的某位知名人士在一次会议上半开玩笑地说:“当 平壤快要保不住的时候,研究了应在哪里站稳脚跟的问题。参 谋凭直感考虑最多不过后退50公里,可是当时使用的地图是 几百万分之一的小比例尺的。参谋把这种地图错当成大比例 尺的,认为这个地方最窄便提出了沿临津江口至三八线一线, 于是就被批准了”。这位人士强调:“自己的国家要由自己来 保卫”,可以说这也表明了这件事情的端倪。
如上所述,嘲笑第8集团军一味后退的人不少。的确,从 在中国战场上日军1个营相当于重庆***军队的1个师的经 验出发,中***队的1个军可换算成美军的1个团,所以, 兵员数姑且不论,不能不看到在静的战斗力方面联合***处 于优势。
然而,依赖车辆的联合***,由于在那种地形上只能沿 有限的道路发挥作用,因而在战场上活动的实际战斗力,如 现实情况表明的那样,中***队则处于绝对的优势;同时,在 分散进攻初期联合***遭到奇袭所受的损失,使敌我悬殊的 力量更加悬殊。而且,联合***赖以生存的补给线也受到了 威胁,所以除了发挥其优越的速度退却到中***队鞭长莫及 的距离以外,别无他法。这样看似乎比较妥当。就是说,在 中国大陆战场的速度—以1小时4公里为基础考虑的距离概 念,在速度发生了变化的此次战争中似乎是不通用的。
12月中、下旬,再次后退到三八线出发点,为了修正这 条战线前出后进的态势,互相确保战术要点而进行了一些小 的战斗,但是一般地说保持了暂时的平稳。
时到如今已经弄清,中***队介入的目的,并不是确保 电源和在鸭绿江南岸设立缓冲地带等局部的有限的目的。而 且在可以想象的范围之内,如果他们是出于恢复对北朝鲜的 援助这种道义上的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目的,那么它已经 达到了。如若不然,中***队只要能巩固三八线就行了。
然而,接近正月以来,中***队表现出了发动大规模攻 势的兆头。三八线上的战云有再次侵袭南朝鲜的危险。
北朝鲜公开史料
关于第二次战役,北朝鲜公开史料写道:
“美帝国主义侵略军,11月24日发动了总攻势。西部战 线的朝中人民军部队,于11月25日黄昏开始转入决定性的 反攻。我定州正面的各联合部队,同***各联合 部队一起进攻,25日解放定州,把敌人压缩到博川地区;给 云山和泰川地区的美第1、第9军部队以沉重的打击,粉碎敌 人的攻击,11月28日攻到博川和宁边地区。”
“在德川和宁远以北地区转入进攻的***,11 月26日在德川和宁边地区歼灭了南朝鲜李伪军第2军主力, 继续向价川和顺川方向扩张战果,其一部11月28日攻到价 川东南10公里的三所里,切断了敌人的退路。这时,敌以美 第1骑兵师和英第29旅中各抽调一部兵力组织增援部队,从 顺川向北进攻,从南北夹击了的我三所里的部队。然而,我 部队坚守占据的地区没有后退一步。”
“11月29日,美第1军被迫渡过清川江退到安州一带, 美第9军则被压缩到价川地区。价川地区的敌人集团进行垂 死挣扎。但是我军各联合部队从三面猛攻敌人,11月30日在 价川地区包围土耳其旅和美第2师,予以歼灭性的打击。在 这次战斗中,土耳其旅几乎全都被歼灭,美军师也抛弃了许 多武器而逃跑。”
“另一方面,从宁边地区向顺川方面进攻的中国人民志愿 军部队,11月30日进至顺川东部的新仓里一线,威胁敌军的 后方和翼侧。”
“战况如此急转直下,敌军从12月1日开始全面退却。我 军部队就迅速攻到安州、顺川方面扩大战果,断敌退路,猛 烈地打击逃窜的敌人,同时继续向南追击。这时,在江 东、成川一带的朝鲜人民军第二战线部队,配合追击敌军而南下的 我军部队打击敌人,12月6日解放了美国侵略军暂时侵占的 共和国民主首都平壤市。”
“……人民军部队收复平壤后,猛烈追击逃跑的敌人,8 日收复了镇南浦,11日收复了沙里院,又继续南下了。”
“第二战线西部和南部地区的人民军配合前线朝中人民 部队作战,截断敌人的退路,阻击敌军增援部队。”
“转战遂安地区的第二战线人民军部队,切断了从平壤退 向新溪方面的敌军的退路,袭击敌军行军队伍;在新溪、市 边里地区作战的第二战线人民军部队,粉碎企图掩护敌军主 力退却的英第29旅和李伪军第5师的顽抗,挺进到金川、开 城地区,继续打击了逃窜的敌军。”
“另外,在平康、铁原地区作战的第二战线人民军部队, 挺进到市边里东南地区,给沿遂安—涟川公路退却的敌军以 猛烈的打击;在铁原、金化地区作战的第二战线人民军另一 支部队,对疯狂企图掩护敌军退却的李伪军第3军所属部队 给予沉重的打击。”
“另外,我军的又一支部队,在涟川郡全谷里南方歼灭了 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及其随员80多人。”
“这样,到12月24日为止,完全消灭或驱逐了侵入三八 线以北的西部和中部地区的敌人。”
“长津湖畔的反攻,是11月27日开始的。这次反攻战, 从一开始就是困难重重的激烈战斗。”
“朝中人民军,从1950年11月25日到12月24日的第2次战役期间,歼灭了敌军官兵3.6万多人,其中包括美军 24200多人。……这样,由于朝中人民军部队的并肩作战,虚 张声势的圣诞节攻势完全遭到失败,吹嘘美军‘强大’的神 话被彻底粉碎。当时连美国的反动报纸《纽约先躯论坛报》也 承认:‘这是在美国陆军史上的最大的失败’。”
“特别是第二战线人民军部队配合前线的反攻英勇作战,使从清川江 和长津湖畔往南逃跑的敌人不能停在中间地区转入防御,对我军一举解放共和国北半部起了巨大的作用。”
“……朝中人民部队的反攻作战的胜利,特别是第二战线 人民军各联合部队的敌后战斗的胜利,显示出最高司令部金 日成元帅卓越的战略领导的英明性。”
插图61:在清川江畔的歼灭作战
五、国际政治动向
华盛顿的空气
关于这场美国有史以来的败仗,最高司 令官杜鲁门总统作了如下回忆。这虽然是写的个人感想,但 也基本上正确地间接反映了华盛顿军政首脑的动向,所以为 了解政治家对战争的看法提供了方便。他写道:
“然而,谁也不能责备麦克阿瑟上将。的确,我也没有责 备11月攻势的失败。不应责备他是劣势,是因为这件事和不 能责备在别动队的战斗 [ 原注:1944年12月进行的德军最后的攻 势。 ] 中遭受重大损失的艾森豪威尔上将是一样的。”
“不过,1944年的艾森豪威尔和1950年的麦克阿瑟之 间,有很大的区别。艾克没有为他的失败辩解。而麦克采取 的想把自己的过失转嫁他人的态度——为失败辩解的态度,是 应当受到责备的。”
“首先,他没有必要声明,是‘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攻 势’。如果他确信当面之敌并不强大,可以轻易地击破而发动 了攻势,那么11月初的报告显然是错误的。如果他11月初 的判断正确,那就不能预期会轻易地取得胜利。……麦克在 太平洋战争中,常常是还在激战当中就发表胜利的消息。这 次,攻势的失败一明朗化,他立即开始向有些人 [ 原注:共和党议 员。 ] 送交辩解之辞,是难以允许的。他在短短4天 之内,以四种不同的方法声明:‘困难的原因在于华盛顿的命 令限制了在朝鲜的对敌手段’。他说是‘战史上前所未有的过 分的抑制’,极其明白地言明‘他和他的参谋们没有可以非难的地方’。”
“关于轰炸中国东北地区和行使追踪权的决定,是联合国 的政策问题,需要它批准。于是,向参加联合***的所有加 盟国家征寻意见,而所有加盟国都无例外地反对,这就表明 了这样的希望:接近鸭绿江的应当只限于韩***队。”
“现在我们下定重大决心的时机必定到来了。如果我们要 想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就必须准备遭受报复。北京和莫斯 科在思想上是兄弟,中苏是同盟关系。如果轰炸中国,苏联 一定会介入。然而,正象我们不愿意进行任何战争一样,当 然也不希望***的奴役。”
“问题是要判断:在冒战争危险之前,必须立即开始行动 的时机是不是已经成熟……而且他宣布:‘只要自己的劝告得以实行,就万事顺利’, 是严重违反纪律的。”
“我应当立即解除麦克阿瑟上将的职务。我之所以没能这 样做,是因为不想给人们造成一个因攻势失败而撤职的印象。 我不能在人家倒霉的时候把人家抛弃,这是我的性格。”
“……我不想责备将军,但是我再三声明,需要告诉他违反了纪律。”
国际舞台
在这战局的转折时期,国际舞台上戏剧性的 但成就不多的各种外交事件,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杜鲁门总统暗示使用原子弹的记者招 待会,接着是英国首相艾德礼访美,美英首脑会谈。另外,作 为中国代表受联合国邀请的伍修权将军,以安全理事会为舞 台,摆出了他的政治要求;而联合国也通过其他途径热心地 呼吁中国“停止在三八线”,表现出了停战与和平谈判的精神准备。
随着军事的变化,政治和外交上也出现了千变万化的动向。
关于这些事的细节及中国的介入目的等,在第7卷“联 合***的再次反攻”中有评述。
更新于:4个月前附表
附表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出自————《战争通史》附表1:朝鲜战争系列构成时间战争一般经过系列构成1950.6.25~9月中旬北朝鲜之南进北朝鲜之侵入和向釜山进攻朝鲜战争①“边境会战和迟滞行动”釜山防御圈之攻防朝鲜战争②“确保釜山防御圈”1950.9.15~10月下旬联合国军..
一年后的停战·第八
一年后的停战·第八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出自————《战争通史》 “失去皇帝宠爱的朝臣,被宣告了死刑。他提出想要交给皇帝的驴子说话的请求,被给了30天的限期。” “当到监牢里看望他的友人问他:‘在缓期执行期间有什么打算’时,朝臣答道:‘可能会发生三件事情中的..
巨济岛·第七
巨济岛·第七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出自————《战争通史》 在今后的战争中,就是作了俘虏其任务也没有终结。万一当了俘虏,也还有在收容所里拼死进行战斗的义务和权利。—— 麦克·W·克拉克上将 在参谋会议中取得了进展的制订有关交换俘虏的技术性事项协定草案的作业..
议程第五项、细菌战·第六
议程第五项(劝告问题)、细菌战·第六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出自————《战争通史》 军人,关于只有军事方面才能解决的问题,负有就其专门的可能性……向政治家毫无顾忌地进行申报的责任。—— 马汉 如前所述,由于双方意见取得了一致,从2月6日开始进入了议程第五项“..
议程第四项·第五
议程第四项(俘虏问题)·第五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出自————《战争通史》 我们因为很清楚对人们进行屠杀、奴役这样的事情,所以在交还善良的俘虏之前不想取得停战。—— 哈里·杜鲁门 议程第四项的交还俘虏问题,一般被认为好象是最简单的问题。 因为美国虽然还没有..
议程第三项·第四
议程第三项(停战的实施和保障)·第四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出自————《战争通史》 ……威吓说,如果在一小时内不能达成协议,英国飞行队将要进行轰炸。虽然外交官们嘲笑这违反了一切形式的礼仪,可是产生了以前用外交礼仪不能达成的结果。就在一小时之内达成了所希望..
积极的防御·第三
积极的防御(the active defense)·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出自————《战争通史》 ……因为良心不允许沉默,所以要重复我的信念,目下我们所能使用的军事力量对于中国只是构成威胁,使其踌躇不定,从本质上来说还不是充分的战力。……这就是我在谈判中采取固执态度..
军事分界线·第二
军事分界线·第二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出自————《战争通史》 民主主义,打七年战争也没得到。—— 乔治·马歇尔将军 一、开始起动 10月25日,重新开始的谈判在预定的时间于板门店的帐棚中开始了。虽然双方代表团已整整两个月没见面了,但是不用说叙叙久阔之后的寒暄..
停战谈判的背景和演变·第一
停战谈判的背景和演变·第一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停战·第十卷》出自————《战争通史》 关于政治上的问题,不论是任何的决定、任何的讨论、任何的谈判,足下都不得进行。这些问题是总统掌握的东西,不应在军事会谈上谈判。—— 1865年3月林肯给格兰特将军的训令 一、战局的僵持局面 ..
秋季攻势·第六
秋季攻势·第六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谈判和作战·第九卷》出自————《战争通史》 作为政治家的办公室,不仅是军事力量所达成的那一点,而是要从政治上的紧急程度来看,决定最使人痛苦的占领目标和破坏目标,或者决定最为紧要的国家防卫对象,并就此对军事当局进行指令。—— 马汉 从..
中断两个月的谈判·第五
中断两个月的谈判·第五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谈判和作战·第九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个忍字胜过一切的雄辩。—— 白善烨少将 停战谈判自8月22日以来在没有发布任何中断或破裂宣言的情况下,就那么围绕着有没有侵犯中立化地区而得不出结论的反复争论之中一天天地过去了。于是..
夏季攻势·第四
夏季攻势·第四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谈判和作战·第九卷》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战争越发带有残酷性,越发扩大化的倾向,外交的重要性越发地增大。但因依靠外交的程度增加了,外交活跃本质的舞台会变得狭窄下去。—— 列宁 在开始看到谈判将在军事分界线上陷于僵局的征兆时,在..
僵局·第三
僵局·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谈判和作战·第九卷》出自————《战争通史》 “胜利的条件是实行,胶着的条件是自我抑制”—— 亨利·A·基辛格 第一节 三八线 协议事项的讨论结束之后,立即转入实质性的讨论,也就是转入了第二项之“把军事分界线划在哪里”的讨论。正如所预想..
开城谈判的开始和战线·第二
开城谈判的开始和战线·第二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谈判和作战·第九卷》出自————《战争通史》 政治家和军人恰如随着音乐的节奏在表演戏剧,相互间的台词组合得非常精密,因此任何一个演员都不能做和同台演出者无关的博取观众喝采的表演,也没有为获得更大的反响而改变情节的余地。假..
谈判的背景·第一
谈判的背景·第一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谈判和作战·第九卷》出自————《战争通史》 我在这一生中经历了很多大的失败,因而心里已没有什么羞耻之感了。但我是拚命地干过来的,这却是真实。—— 拿破仑 第一节 不败也不胜 一、不败、不胜 1950年夏,联合国军被穷追到釜山的一角,但以..
转向阵地战·第五
转向阵地战·第五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转向阵地战·第八卷》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不是盲目的冲动,而是受政治目的支配的行为。所以,政治目的价值必然决定着愿意付出多大的牺牲作代价,……而且是指承受牺牲的时间的长短。所以,当力量的消耗过大,超过了政治目的价值时,人们..
涨潮和落潮·第四
涨潮和落潮·第四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转向阵地战·第八卷》出自————《战争通史》 为了造成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态势,必须经常乘敌人运动时实施进攻。有利的地形,……敌人的疲劳和敌人的过失也都是我们应该利用的条件。这……意味着要诱敌深入。 [ 译者注:引用的不是原文,是大意。..
老兵未死·第三
老兵未死·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转向阵地战·第八卷》出自————《战争通史》 我不是一个伟大的总统。但是,我幸运地得到了成为这样一个总统的好机会。我可以向诸位断定这一点。—— 哈里·S·杜鲁门 3月,联合国军一开始迫近三八线,是否应该越过三八线的问题就理所当然地再次..
涨潮·第二
涨潮·第二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转向阵地战·第八卷》出自————《战争通史》 在战争中,或是胜利,或是失败。与政治家共同采取行动时,本来已经不能取得胜利了,然而却会认为是胜利了。—— 蒙哥马利 国家进行战争的目的,一切都在于获得直接的、而且全面的胜利。—— 道格拉斯·麦..
中国军队的新年攻势·第三
中国军队的新年攻势·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再次反攻·第七卷》出自————《战争通史》 四周响起了锣鼓和军号声,集云似的大军从前后左右猛袭过来。为国捐躯的勇士们被敌军攻击的波涛吞没了,白雪被敌我的鲜血涂染得斑斑点点。—— 白善烨上将 第一节 联合国军的计划 在国..
是妥协,还是继续战斗·第二
是妥协,还是继续战斗·第二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再次反攻·第七卷》出自————《战争通史》 作为总统,最忌讳的是迫不得已定下决心。—— 哈里·杜鲁门 随着联合国军从北朝鲜撤退成为现实问题,联合国邀请中国代表,开始认真地寻求和平;杜鲁门总统关于使用原子弹问题的谈话..
圣诞节攻势的背景及其准备·第四
圣诞节攻势的背景及其准备·第四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中国军队的攻势·第六卷》出自————《战争通史》 水往低处流不知停息。军人,只是专心致 志地战胜眼前的敌人。……然而,同水流无定 形一样,战争理应无不变的形式。—— 《战争的艺术》 如后所述,联合国军的情报估计一致认为:..
中国军队的作战指导·第三
中国军队的作战指导·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中国军队的攻势·第六卷》出自————《战争通史》 在推测对手时,需要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按 它的传统思想推测。用西洋的想法考虑东洋的 事情,那往往是不合适的。—— 白善烨上将 一、从战争爆发到参战的动态 当时,即使中国军队中的庞大..
战争爆发以来战局的发展·第一
战争爆发以来战局的发展·第一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中国军队的攻势·第六卷》出自————《战争通史》 纵然自己的判断是合理的,但是敌人也未必如此考虑。因为,伦理观和价值观不同,合 理性的尺度也就不一样。情报估计失当,不外乎是由于以自己的尺度推测了敌人。—— 利德尔·哈特 19..
预期结束战争·第七
预期结束战争·第七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出自————《战争通史》 判断力,在上帝赋予的能力之中是最高的能力;而先入观念和愿望,则会使你的智慧黯然失色。—— 温斯顿·丘吉尔 第一节 结束战争的准备 麦克阿瑟将军在10月15日的威克岛会谈中,知..
攻占平壤·第六
攻占平壤·第六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出自————《战争通史》 攻陷敌人的首都虽然是战胜敌人的象征,但那只限于战争结束。现代的战争在国际上、政治上和心理上都已多极化、复杂化了。—— 基辛格 第一节 沙里院之夜 北朝鲜军队的边境阵地,由于金..
越过三八线·第五
越过三八线·第五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出自————《战争通史》 如果不把部队分割开来就不能防御这个地域的话,最好坚决放弃这个地域。—— 冯·施利芬 第一节 北进的准备 为了结束战争,麦克阿瑟司令部以下现地部队按以下程序制定了在北朝鲜作战..
围绕突破三八线的争论·第四
围绕突破三八线的争论·第四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出自————《战争通史》 当陷入重大危机时,最危险的是迟迟作不出决定,以至为情况所迫不得不定下决心。—— 杜鲁门 第一节 争论的展开 到9月下旬,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三八线南侧。因为 联合国..
从洛东江畔向三八线推进·第三
从洛东江畔向三八线推进·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出自————《战争通史》 追击时,……必须不停息地实施进攻、击破、进击。所有的机动,全都有效。此时,慎重是无价值的。—— 《战争术之梦》 第一节 铁环之解围 第8集团军,在过去的一个半月..
联合国军的反攻准备·第二
联合国军的反攻准备·第二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出自————《战争通史》 战术的基础在火力……,战略的基础在机动……,机动有赖于后勤。—— J·F·C·富勒 第一节 美第8集团军的进攻准备 北朝鲜军队9月攻势的规模远远超过了联合国军的预想,..
战争发展概况·第一
战争发展概况·第一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反攻和中国军队介入·第五卷》出自————《战争通史》 战争指导必须速战速决。……为此,要先发制人发起进攻,并将其锐势保持到和谈为止。—— 德军少校参谋冯·麦凯尔 1950年9月初,世界的注意力集中到朝鲜半岛的东南 部。因为被北朝..
铁砧的完成·第五
铁砧的完成·第五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出自————《战争通史》 从全局来看,仁川登陆作战充当了铁锤作战的铁砧部分。 这次作战的最终目的是,第8集团军从釜山防御圈出击,作为铁锤,在汉城、仁川地区第10军的铁砧上砸碎北朝鲜军队 的主力。即第10军攻占汉城不..
汉城的攻防·第四
汉城的攻防·第四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出自————《战争通史》 以人类最大的期待和灵感为基调而战斗的我军部队,得到怜恤心强之神的保佑,此时解放了南朝鲜的首都汉城。——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仁川登陆后过了一个星期的9月21日黄昏,第10军正在稳步而顺利地..
仁川登陆作战·第三
仁川登陆作战·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出自————《战争通史》 登陆作战的成败决定于登陆地点和敌我兵力集中速度的优势。要扩大奇袭、取得成果,速度是必要的。—— 艾森豪威尔 第一节 “赌”胜 仁川登陆的成败决定于能否进行奇袭。然而,登陆企图及其时间似..
仁川登陆的准备·第二
仁川登陆的准备·第二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出自————《战争通史》 因补给困难而吃败仗的例子10次有9次是如此,战史证明这一点。……因此,我们必须在仁川登陆,而且要歼灭北朝鲜军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第一节 准备的进展 如前所述,麦将军从7月下旬开..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的概况·第一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的概况·第一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仁川登陆作战·第四卷》出自————《战争通史》 是北朝鲜军队先夺取釜山,还是我增援部队先到,这是同时间的战斗。每个人要坚守各自的阵地。退却就意味着灭亡。—— 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尔顿·H·沃克 一、边境会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回顾这次战役·第四
回顾这次战役·第四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第三卷》出自————《战争通史》 一、海军陆战队的传统和荣誉 军队中有的部队陷入敌人重围时,随便瓦解了,有的部队团结一致彻底打通道路而突围出去,这种事在战史上是有很多范例,其关键据说取决于指挥官和..
长隘路的后退·第三
长隘路的后退·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第三卷》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第1陆战师决定后退 一、一般情况 联合国军为了以第8集团军和第10军包围北朝鲜军队,一举将其击破,体面地结束战争而发动的攻势,即“在本土过圣诞节”的所谓“圣诞节..
环形阵地的攻防·第二
环形阵地的攻防·第二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第三卷》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一般情况 11月23日,联合国军的战线,因朝鲜中部南北走向的背梁山脉分成东西两部分。西侧的第8集团军,以美军4个师、南朝鲜军4个师、英军2个旅为基干,在清川江一线..
美国第1陆战师进入北朝鲜·第一
美国第1陆战师进入北朝鲜·第一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美海军陆战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重围·第三卷》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节 朝鲜战争的爆发和海军陆战队进入北朝鲜 一、海军陆战队派往朝鲜 1950年6月25日晨,朝鲜战争爆发了。以坦克为先导,并得到优势飞机和炮兵支援的北朝鲜军队..
九月的攻防·第五
九月的攻防·第五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出自————《战争通史》 进行战斗时,如果盲从原则就必定会招致失败。 ……由于战斗器材和军队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战术也必须发展。—— 格兰特将军 第一节 两军的计划 乘追击余势的北朝鲜军队的八月攻势,被没有预料..
八月的攻防·第四
八月的攻防·第四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出自————《战争通史》 近来由于火力的增大,使防御能力得到了飞跃的增强。防御与以前相比,更容易达成其 本来的任务——粉碎进攻者的战斗力,削弱敌人,强迫敌人付出伤亡代价,从而改变敌我力 量对比,最后转入进攻,..
釜山环形阵地的构成·第三
釜山环形阵地的构成·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 ·日本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出自————《战争通史》 我对诸位能够提出的唯一建议是,在防御时,不要为处处掩护而过于分散兵力。—— 乔米尼的战争艺术 第一节 决心 7月31日晨,晋州失陷,北朝鲜军队对金泉、山际里增强压力时,美第8集团军..
西侧面的防御·第二
西侧面的防御·第二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出自————《战争通史》 对我们军人来说,与其向凯撒·乔迈尼那样的世界军事家们学习,不如吸收战争中实际发生的、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些教训更为有益。军 事家们代替国家元首和陆军长官教给我们各种知识,但却无法教给我..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概况·第一
开战以来战局发展概况·第一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确保釜山防御圈·第二卷》出自————《战争通史》 力量均势被打破的时间和地区,往往容易发生争端。—— 汉森·鲍尔德温 1950年6月25日星期天的早晨,三八线 [ 译者注:系指北纬38°线。 ] 上燃起战火。 南北朝鲜军队之间开始了战争。..
美第8集团军的迟滞行动·第五
美第8集团军的迟滞行动·第五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出自————《战争通史》 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动力相似,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营迅速而切实的战斗,往往对当天的会战有决定性影响,其原因就在于此。—— 拿破仑 第一节 美第8集团军的展开 一、北朝鲜军..
美第24师初期的迟滞行动·第四
美第24师初期的迟滞行动·第四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出自————《战争通史》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 第一节 师到达战场 一、史密斯支队到达 7月2日上午8时30分许,史密斯中校在大田向查奇将..
美国与联合国介入·第三
美国与联合国介入·第三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出自————《战争通史》 由此可见,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 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 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 第一节 海、空军参加作战 一、美国..
边境会战·第二
边境会战·第二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出自————《战争通史》 一个将军,即使在一千当中只有一分危险时,也必须做好随时对付它的准备。—— 拿破仑 第一节 战争爆发前南北朝鲜的形势 一、南朝鲜方面 危机说与统一提案 1950年春,南朝鲜治安当局估计:“有..
作战背景·第一
作战背景·第一作者: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日本出自————《朝鲜战争》《边境会战与迟滞行动·第一卷》出自————《战争通史》 力量的均势一旦被打破,就往往容易发生纠纷。—— 汉森·鲍尔德温 一、一般形势的发展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解除驻朝日军武装的美苏两军的分界线,定为北纬38度线(下称三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