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阴间你没法扩大力量!”·第二十二
“在阴间你没法扩大力量!”·第二十二
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
出自————《漫长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1月28日-29日)
1
在长津湖西侧,美陆战1师第5和第7团仍被围困在柳潭里,急需补养和援军。在此危急关头,史密斯将军下令组成一支特遣队。该部队将撤离古土里,向北杀出一条直通下碣隅里的血路,从而为这两个正遭围攻的团开辟一条补给线,并增援下碣隅里的守军。特遣队由切斯特·普勒的陆战1团属下3营的乔治连组成,卡尔·西特上尉指挥,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和美7师第31步兵团的贝克连为后援。这些美国兵随后将从下碣隅里向西,奔赴长津湖东侧,解救那里被困的战友。这支922名士兵的队伍由普勒上校组织,交给英军指挥官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中校统率。德赖斯代尔曾请求美国海军陆战队予以协助,史密斯将军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将手下的这支由14名军官和221名士兵组成的身经百战的队伍供他调遣。
由于中***队的猛烈抵抗,行动受到延误,令人不悦。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直到11月28日下午1点55分才开始出发。队伍以17辆坦克为先导,陆战1师1团的乔治连紧跟其后,英军第41突击队、美军第31步兵团贝克连、师部人员和后勤部队及12辆坦克殿后。队伍的阵式颇为壮观,除坦克之外,还包括有141辆其它车辆,但是,由于西特上尉指挥的海军陆战队员不久便遭到了来自位于道路右侧的房屋和战壕中小股武装力量的枪弹袭击,部队的行进速度很慢。
然而,随着坦克爬过弹坑和翻过路障,队伍还是在缓慢地移动。步兵们不时得跳下卡车,扫除中国人的顽强抵抗。当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于4时15分停下来的时候,他们只前进到古土里以北约4英里的地方。
德赖斯代尔、西特同坦克军官们碰了头,坦克军官们认为,他们能够强行闯过至下碣隅里剩下的7英里路程,但由于道路状况和中国人的抵抗日益增强,卡车将会遇到麻烦。德赖斯代尔明白,继续北进无望,于是,他命令西特掉转车头返回古土里。德赖斯代尔用无线电与史密斯将军取得联系,后者命令他,无论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也要继续前进。援军一定得到达下碣隅里,以解救长津湖两侧的部队。当西特和德赖斯代尔听到这一无线电发来的命令时,他们面面相觑,默默无言。命令必须服从。
在实施这项艰巨的回撤军事调动期间,有小股武装从东面向其开火,陆军上士罗科·朱洛站在一辆卡车上,端着一支50毫米口径的机枪还击,帮助掩护车队。朱洛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早已是一位闻名遐迩的传奇式人物,他的战友对他都很畏惧,这甚至超过了他们对中国人的畏惧,罗基曾向他的士兵保证说,任何子弹都打不死他。不久,电台就传来了普勒上校直接发布的命令,不管多大代价,部队必须按预定计划向北前往下碣隅里。德赖斯代尔心里明白,他只有服从。卡车再次掉转车头。这时,德赖斯代尔命令坦克指挥官,把坦克散置于队伍中间,用坦克火力为卡车提供掩护。随后,他又下令每辆卡车须配备两名驾驶员,要将被击中的车辆推置路旁,以保证纵队的前进。此时,步兵与师部直属部队混杂在一起,指挥控制非常困难。命令相互冲突,队伍被迫暂时停止前进。
待坦克加满了油,等了很长时间后,他们又开始前进,但在黄昏时分,他们遭到了来自道路两侧的炮火袭击。西特乘坐的吉普车被摧毁。幸运的是,朱洛在他身后的卡车中,他放慢车速,西特乘机跳到了卡车的脚踏板上。他们开始觉得就要突出重围时猛烈的炮火再次袭来,西特一下跳到路上,朱洛紧随其后,但是一排机枪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
“全体下车!”西特吼道。这时,周围的士兵成片地被撂倒,但西特一人却似乎是被一张无形的盾牌保护着。“给我顶住!射击!”他高声叫道:“大家背靠卡车,不论发现目标与否,给我打!”
他走到前面去找德赖斯代尔,“我中弹了,”这位英军第41突击队队长说道,“现在你来指挥。”
西特,这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排长、荣膺过“银星”勋章的英雄此刻也惊恐万分,“那好吧,”他勉为其难地答道,“我来对付这一切,我得用坦克火力作掩护。”
西特步行回来找他的上士,有人告诉他朱洛死了,他的勤务兵也中了弹。于是,他下令把所有伤员都抬到卡车上。对此有人反对。“这我不管,”他说道,“我们得把每个人都带上。”他冲向一辆坦克,用手里的卡宾枪敲打着,塔盖打开,有人探出头来窥视。他冲那人说道:“在我们的右侧有一条铁路道基,我要求你们沿着那儿开火,你们要尽最大努力给我们提供火力掩护,因为我得让这支队伍前进。”
他跳上一辆卡车的车座旁,命令它向北开。终于,下碣隅里映入眼帘。他们来到了道路转弯处,他看到了许多巨大的帐篷,那是美军的帐篷。“喂!伙计,”他自言自语道,“我们成功了。”突然,从帐篷里冒出了中***队发射的枪弹,枪弹如雨点般地倾泻在士兵头上,队伍大乱,有几辆卡车被摧毁。西特下令,所有卡车和士兵必须全力以赴,构成环形防线。
他原以为整个队伍全都跟着他呢,可是,大约有5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的士兵、美军第31步兵团的大部和差不多全部的师部人员及后勤部队落在了后面。不久,这批人员又被分割成一大群和三小群。最大的一群士兵距下碣隅里最近,它由135人组成,约翰·麦克劳林少校指挥。麦克劳林少校是美军第10军与海军陆战队的联络官。这支队伍的组成非常杂乱,它包括美军第21步兵团的士兵、一部分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队员、美国海军陆战队宪兵、后勤部队士兵以及一名叫弗兰克·诺埃尔的美联社摄影记者。身陷重围的士兵们仅有一门75毫米口径的无后坐力炮,外加几支卡宾枪、M-1型机枪和一些手榴弹。
霎时间,卡车燃起了大火,中***队发射的迫击炮弹铺天盖地地从四面八方落了下来。军号声、哨子声和中国士兵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不久,此地便以“冥火谷”很快闻名于世。到凌晨2时,麦克劳林手下的士兵几乎弹尽粮绝。美军的无后坐力炮已毫无用武之地,炮手死的死,伤的伤。美军曾两度将发射这种极具杀伤力的迫击炮的中国炮手逐离炮位,但是,他们又杀了回来,美军伤亡惨重。摄影记者诺埃尔跟两名士兵自告奋勇,顶着密集的炮火去搬救兵,然而,他们刚走出一百多码的距离,就当了俘虏。幸运的是,敌军的火力渐渐弱了下来,并且在凌晨3点过后不久突然中止了。
在距麦克劳林队伍以南约300码的地方,师汽车运输军官亨利·西利少校正同幸存下来的两排美军和几名海军陆战队员躲在排水沟内,筹划构筑环形防线。此刻,克雷格将军的副官、美海军陆战队的约翰·巴克中尉正与15名师部直属部队的士兵处在离排水沟约30码的地方,他只是听到照明弹的爆炸声及远处传来的枪声。这时,在一座熊熊燃烧的农舍附近,有个人朝他这边走来。“大家别开枪!”他喊道。很快,他发觉来人身披一件美海军陆战队的风雪衣。“举起双手,过来!”他命令道。
当来人越过铁路道基时,巴克发现,这是陆战1师军需处的一名上士。上士透露,他的队伍一小时前已全部被俘,所有士兵几乎全都受了伤,但是,中***队在照料着他们。一名会讲英语的中***官命令他过来劝降。
“我们就是不投降!”巴克说道。
此刻,南边发生一阵骚动,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几分钟后,西利少校带着俩人出现在他们面前。西利的右手刚打出一发子弹,手尚在微微地抖动。巴克立即向西利简要地汇报了一下情况,然后说道:“现在你是最高官员,我们必须做出最高决定,你下命令吧。”
“我去和中国人谈判,以争取时间,”西利说道。与此同时,巴克将做突围的准备。于是,西利带着那名上士去与中国人谈判。他刚一离开,巴克就与师情报官员迈克尔·卡普拉罗上尉开始组织士兵突围。10名战士负责帮助伤员,其余4名战士与巴克担任前锋。15分钟后,西利孤身一人返了回来,他对巴克说:“限你10分钟内投降。”中***队将随后发起攻击。
巴克引路,士兵们以环形防御阵式尾随其后,他们朝宽约60码冰封下的长津湖撤退。开始过江时,由于担心冰层不坚,巴克非常小心。不过,河面冻得很坚固,他们安全地抵达江对岸,并未遇到巴克原以为的机枪扫射。队伍里的其他士兵步步紧跟,只几分钟,全体人员便沿着一座长满松树林的陡峭山脊爬了几百英尺高。这时,迫击炮弹落在了他们原来的掩体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呐喊声以及炮弹爆炸弹起的烈焰。他们看到,中***队推过了他们原来的阵地,开始朝长津湖方向前进。
巴克的人马竭尽全力,攀上了山顶。就在他们停下喘息的当儿,巴克中尉听到了中国士兵在山坡上穿过灌木丛的声音。巴克思忖道,只要他们能坚持到天亮,他们或许就有救了。然而,当接近山顶时,他们听到声音越来越大。巴克同英国突击队的队员商量了一下,他们一致决定在同一高度沿山脊向南进发。
与此同时,英军突击队的另一位人物安德鲁·康德伦也被困在公路东侧的排水沟内。他的中尉曾请求士兵自告奋勇,回古土里去搬救兵。这种情形无异刚出狼窝又入虎穴,但是,康德伦,这个出身于工人阶层的苏格兰人却认为,他不妨试一试。他与另外11名士兵一起行动。他们沿排水沟匍伏小跑,寻找越过公路的安全地带。此刻,公路被燃烧着的卡车烈焰映得雪亮,迫击炮弹与照明弹纷至沓来,整个世界形同白昼一般。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地面,凛冽的寒风不时扑打在士兵们的脸上。最后,他们决定一同越过一处开阔地。前面8个人过去了,可是,当轮到康德伦时,子弹如雨点般地扫射过来,他与剩下的两名士兵缩作一团,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真像呆在一个马蜂窝里似的。待他们穿过开阔地,抵达安全地带的时候,他们的战友已经起程了。
三人商定,设法赶上其他战友。他们向南行,由一名军士前行,康德伦殿后。就在他们行至一棵大树附近时,只听一声枪响,那名军士应声倒地,当场死亡。随后,他们听见小河对面有人讲话,说的是美语。原来是美国佬枪杀了那名军士。
康德伦大喊着解释他们是自己人。他怒气冲冲地喝道;“你们枪杀了我的弟兄!”美国人叫他们出来亮相,康德伦喊道:“别开枪!我就出来。”康德伦跟那名戴贝雷帽的军士不同,他头上戴的是一顶美军的钢盔,这是他从一名阵亡的美国佬那儿拣来的,因为他觉得贝雷帽不能抵挡子弹的射击。他疲惫地走出灌木丛,与同伴一道跨过了那条冰封的小河。
“你最好和我们呆在一起,”一名美军上尉说道,“再过几小时天就亮了,他们会为我们派卡车来。”
康德伦与同伴同意,再想往前走是不行了。他们浑身上下湿得精透。康德伦脱下靴子和袜子,将其挂到树枝上晾干。他一面默默地祈祷但愿他的脚不致冻伤,一面期待着黎明的到来。
此刻,麦克劳林少校已认识到,他的队伍很快便要面临一场灾难。能够参加战斗的士兵仅有40名左右,除了投降,他们别无选择。他请求队伍出一名自愿人员,同一名朝鲜翻译一道,去与中国人谈判。看到没人答腔,吉拉摩·托瓦中士,一位墨西哥淘金者的儿子,自告奋勇出来。托瓦的头上中了一颗0.45毫米 [ cdhyy注:原文如此,估计应为英寸。 ] 的子弹,此时他还感受到吗啡所起的作用。
麦克劳林告诉他先要求向中国人投降,“他们定会嘲笑你,但是,我们必须得争取主动。”托瓦和翻译朝南走去;当行至约150码的距离后,他们就碰上了几名中***官与一名会讲朝鲜语的翻译。托瓦重复了麦克劳林的口信,这时,一名中国主管军官答道:“回去告诉你们的指挥官,限他10分钟内投降。”
托瓦带着这道最后通牒返了回来。麦克劳林告诉托瓦,去对中国人说,为照顾伤员他需要等到6点30分才能投降。这位少校在玩时间把戏,他指望到黎明时分,空中掩护将会到来。
托瓦和翻译又回到中国人这边。中国人的回答是“不行。”他们还剩5分钟的时间。麦克劳林决定亲自出马游说。就在他与中国人谈判的当儿,托瓦趁机同詹姆斯·伊根交谈了几句。伊根是一位美海军陆战队的少校,他负了伤,此刻正躺在地上。“你对投降怎么看?”托瓦问道。
“在阴间你没法扩大力量,”伊根说道。在那里,中国人至少有三个团。
托瓦看到,麦克劳林还在争辩,中国人变得愤怒起来,中国士兵开始接近美军。
“少罗嗦!痛快点儿!”托瓦冲麦克劳林喝道。于是,麦克劳林摘下身上佩戴的0.45式手枪,把它交给了一名中***官。
巴克的队伍仍在公路西侧的山脊上畅通无阻地移动。天眼看要亮了,就在他们接近古土里正准备下山之际,巴克发现,在距其不到200码的地方,有一支长长的志愿军队伍正穿过他们脚下的那条小路。他传下话,士兵们不许出声。大家看到,大约500名敌军士兵正在快速地向谷底移动,他们携带着迫击炮和水冷式机枪。突然,在志愿军的正前方,出现了两名披着黑色风雪衣的美海军陆战队队员,他们眼看就要撞上中国士兵了!大家除了呆呆地望着眼前这一切外束手无策。然而,就在这两名海军陆战队队员与中国士兵快要发生遭遇之际,敌军的队伍长龙出现了一段约一百码的空当。这时,奇迹发生了,两名海军陆战队员安然穿过了中国士兵的行军行列,而他们彼此都没注意到对方。
当巴克正在注视两名海军陆战队员死里逃生的时候,英军第41突击队安德鲁·康德伦的队伍一直隐藏在公路附近,只要天色破晓,他们便会安全地行进至古土里周围。这位苏格兰人正忍受着严寒的侵袭,他的衣服仍然冻得硬梆梆的。他在给一名负伤的英国海军陆战队员包扎伤口,这时,他听到身后有人咕哝了一声:“嘿!”
康德伦转过身来看,他想那可能是一名南韩士兵,因为那人身上正披着一件防雪斗篷。那人看起来像是被炮弹震眩了,他又一次叫道:“嘿!”同时,他举起冲锋枪,对准了康德伦。这肯定是名中国士兵!
康德伦站起身来,打算跟他较量一下。这时,一名美国兵喊道:“喂!伙计,你把枪扔掉,我们投降。”
康德伦对此感到恶心,他把手里的枪丢到了一旁,说道:“怎么没人告诉我们这里都是一群废物!”可更令人惊讶的是,那名手持冲锋枪的中国人跑了过来,开始与他握手。中国士兵粗粗地搜了搜康德伦和其他士兵,他们要武器,不要纪念品。接着,来了位中***官,他将俘虏们集中到一起,发表了一段欢迎词。他讲道,美帝国主义者是真正的敌人,“你们不远千里被送到朝鲜,屠杀这里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但这不怪你们,我说的不是你们的过错。事实上我是无产者,你们也都是无产者。”康德伦实在搞不清何谓帝国主义者,何谓无产者。一名紧挨他的美国兵说道:“无产什么?我猜想他们都是该死的***分子。”
中国士兵把他们押到一间茅草屋内,一名卫兵提来一大葫芦开水。这30几名俘虏洗了起来。当看守返回时,水里已满是肥皂泡,污浊不堪。这名看守惊讶地看看水,愤怒地瞪了他们一眼,他舞动手中的枪、恐吓着把全体俘虏赶到一堵墙边,让他们背对墙站着。
康德伦和其他士兵们不知道是什么惹恼了他。只见他嘴里一边高声叫骂,一边用脚对着盛水的葫芦又是踢又是踹。不一会儿,那名先前发表热情讲话的军官又出现了,他也很生气。他解释道,那名看守为那些水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他没法保持态度友善。他冒着遭美军飞机轰炸的危险燃起一堆火烧水,以便让战俘们喝上开水。用这些水洗漱对他简直是莫大的侮辱。战俘们解释说,他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那名军官继续斥责战俘,认为他们是故意怠慢卫兵,鄙视他的礼物,以使他丢面子。康德伦想,这是东西方接触彼此完全误解的一个实例。
与此同时,有大批美军俘虏被集中在了一辆美军卡车附近。当看到中国士兵开始撕开从国内运来的圣诞节包裹时,他们的眼眶中全都布满了泪珠。寒风在呼啸,圣诞贺卡随风四处飘散,中国士兵从包裹里拽出了手表、自动笔、长筒袜和其它礼物。在不远处,另外一些中国士兵已经搜查了一辆军用卡车,公路上到处都是丢弃的“宝贝牌”卷饼与“赫尔希牌”巧克力的包装纸。
巴克的15人组成的队伍走下山来,因为多数中国士兵看来是停止了行动。他们借助一块大圆木跨过一条水流湍急的小溪,开始朝公路走去。这时,巴克看见有几名中国士兵潜入了一座农舍,他们迅速奔到屋前,巴克一脚踢开房门,却发现中国人不知怎么已无影无踪了。美军继续向南走,所经之处的公路两旁,他们遇见许多具中国人和美军士兵的尸首,尸首全都冻僵了。不久,他们听到一架直升飞机的声音,士兵们一起朝飞行员挥手,飞行员在附近一块空地上将飞机降了下来。巴克认出这是一名美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于是便对他解释了一番他们的处境。这时,一架机关枪朝这边扫射过来,巴克果断地示意飞行员起飞。当飞行员升空之际,这些海军陆战队员们迂回穿过齐膝深的大雪,来到一条排水沟,进入安全地带。他们谨慎地朝古土里方向前进,没人知道前面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此刻,东面高地上的志愿军已全部散去,巴克的队伍最后终于抵达至古土里的美海军陆战队第1团的营地。当巴克中尉对普勒讲述完整个行动的经过时,上校递给他一杯滚烫的咖啡和一杯威士忌,并问他还需要些什么。“有的,先生,我想要一支牙刷。”
在遭到伏击处的北端,战场同样一片寂静。除了几座房屋之外,下碣隅里全部被志愿军摧毁。由于行动出色,西特上尉被授予荣誉勋章。此刻,他正在哀悼着罗科·朱洛上士的阵亡。在一座临时搭成的陈尸棚内,一名看护兵正从朱洛的身体旁经过,忽然,他听到一声咳嗽,他赶忙进行查看。朱洛还活着!对此,跟他在一起的士兵们丝毫不感到惊讶,任何子弹都杀不死罗科·朱洛。
更新于:3个月前编者的话
编者的话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约翰·托兰先生是曾获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已有不少先后被译成中文出版刊行,在中国拥有很多读者。这里推出的《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是约翰·托兰先生的最新著作。长期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贯坚持有..
译后话
译后话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著名的自由撰稿人约翰·托兰先生的最新作品《朝鲜战争——冗长的战斗(1950-1953)》(中译本名为《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出版干1991年10月。托兰先生用他极擅长的纪实手法向读者展现了发生在40多年前的这场战争的..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除了下面各章所列的主要资料来源之外,还有些书目和文章也很有价值,它们是: 罗伊·阿普尔曼:《南至洛东江,北至鸭绿江》,华盛顿特区美国陆军军史中心1986年版(Roy Appleman, South to the Naktong, North to the Yalu, Washington..
后语
后语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 当“大转换行动”的最后一名战俘获释的时候,远在南方的关押战俘的岛上,22604名北朝鲜和中国战俘正在被装上一支由运输登陆舰组成的舰队,这些战俘大多数是反共分子。他们被告知将被运往北边的非军事区,他们在那里必须在90天的时间里就..
和平时刻·第四十一
和平时刻·第四十一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953年7月8日-1953年9月6日) 1 李承晚的叛乱引起了一系列问题,艾森豪威尔不得已只有派特使前往朝鲜控制这位易于冲动的总统。国务卿助理沃尔特·罗伯逊被选中。人们感到罗伯逊文雅且通情达理,他的舒缓、圆滑的嗓音能够..
“艾克能赢得这场战争吗?”·第三十九
“艾克能赢得这场战争吗?”·第三十九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952年10月3日-1953年4月1日) 1 10月3日,第8集团军从一名中国逃兵那儿得知,一场对铁原西北五英里的白马山的进攻已准备就绪。丢失此地将迫使第9军退至高地,因而使整个“铁三角”地区陷入敌人的包围..
“我被迫成为这些战争贩子的工具,受命投掷了细菌弹”·第三十八
“我被迫成为这些战争贩子的工具,受命投掷了细菌弹”·第三十八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6月23日-9月28日) 1 李奇微一到巴黎,墙上的标语触目皆是:“李奇微,滚回去。”大都市的警察摩托车队护送着李奇微,其场面是令人难忘的。当李奇微及其夫人的车队招摇过市的..
“一塌糊涂”·第三十七
“一塌糊涂”·第三十七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2月-4月28日) 1 1951年2月在巨济岛联合国军战俘营发生的绝食抗议,初步表明共产党日益具有举行暴动的意图。到这时,关押北朝鲜的军官营地已完全被共产党人控制。那位发狂的朱少校就是被分到该集中营的。为了活命,他..
朋友乎?敌人乎?·第三十六
朋友乎?敌人乎?·第三十六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2月7日-2月底) 1 1月底,一名海军直升机飞行员,军士长杜安·索伦,救出了另-名海军飞行员。当时,这位飞行员落入离北朝鲜东海岸不远的冰水里。这一大胆而别具一格的援救行动使他赢得了声誉。索伦使用自己设计的..
“一场全然徒劳的战争”·第三十四
“一场全然徒劳的战争”·第三十四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8月初-11月26日) 1 到8月初,根据毛泽东的命令,彭德怀的部队从迷宫一样的地洞和坑道中钻出来进行活动,他确信,这种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的防御战,将逼使美军回到阵地战状态,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在..
开始谈判·第三十三
开始谈判·第三十三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5月31日-8月23日) 1 到5月底,一个由英国左翼分子莫尼克·费尔顿和其他左翼分子组成的代表团完成了他们漫长的查访工作。这一组织受到共产党国家的支持,取名为“调查美国及李承晚军队在朝鲜所犯暴行国际妇女委员会”。 ..
中国人的最后一次攻势·第三十二
中国人的最后一次攻势·第三十二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5月1日-20日) 1 5月1日上午10点,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露面,这是一个象征和平的神圣之门,他在这里检阅“五·一”游行队伍。广场上竖起了全世界无产阶级领袖们的巨幅画像,还有一些巨大的讽刺漫画,那都是谴..
战俘·第三十一
战俘·第三十一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4月25日-5月初) 1 1951年4月25日清晨,当中国人占领了溃不成军的防军身后的高地,组织伏击时,英国旅正在撤退。英国皇家爱尔兰轻骑兵的“百人团”式坦克试图突破防线,解救被围困的英国部队。由于中国人大胆地冲过来进行近战..
“珍妮,我们终于要回家啦!”·第三十
“珍妮,我们终于要回家啦!”·第三十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4月6日-25日) 1 第二天,也就是4月6日星期五那天,杜鲁门把马歇尔、布雷德利、艾奇逊和哈里曼(柯林斯不在华盛顿)召集到白宫,开会讨论有关麦克阿瑟的问题。杜鲁门没显露出已做出解除将军职务的任何..
李奇微在行动·第二十九
李奇微在行动·第二十九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2月底-4月5日) 1 2月中旬,彭德怀被召回北京解释第三次战役及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失利的原因。他告诉毛泽东,“我以为速胜是不可能的”。 “能速胜则速胜”,毛主席回答说,“不能速胜则缓胜。”他花了几天时间研究彭..
中国人的第三次战役·第二十七
中国人的第三次战役·第二十七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20日) 1 12月31日下午4时40分,彭德怀的重炮开始了掩护性猛击。在敌人的阵地遭到削弱时,他们发射三枚信号弹,发出清除地雷的信号。每个团携带12架云梯力图翻越过临津江岸。过河的士..
“你爸爸出事了”·第二十六
“你爸爸出事了”·第二十六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2月11日-29日) 1 就在最后一批海军陆战队撤出古土里的那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顶着暴风雪视察了西线战场。他到达平壤,得知城里庆祝解放的活动不像许诺的那样热烈壮观。出于害怕敌机空袭,金日成呼吁..
脱逃·第二十五
脱逃·第二十五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2月5日-11日) 1 12月5日,当更多的新闻记者赶到下碣隅里时,美军部队已经做出计划,决定次日晨撤往古土里。在刚刚赶到的记者玛吉·希金斯看来,这里几乎不像是个战场,没有任何战斗的迹象,但默里上校对他手下那一打顶着风..
血腥大撤退:冲过“夹击岭”·第二十三
血腥大撤退:冲过“夹击岭”·第二十三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1月30日-12月1日) 1 11月30日是第8集团军又一个倒霉的日子。拂晓,凯泽的第2师仍然受阻于军隅里南面的路障,其战斗人员只剩下筋疲力尽、冻得发僵的600人。凯泽向指挥官们简单说了说最后向平壤撤退的..
两线溃退·第二十一
两线溃退·第二十一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1月28日-29日) 1 截止11月28日拂晓,第10军在长津湖两侧的败局已定。然而在咸兴军部的阿尔蒙德将军将纷至沓来的遇险报告视为陆战队和步兵怯战的表现。他们口口声声说有大量中国军队。他相信,这个数目是过于夸大的。有..
坠入陷阱·第二十
坠入陷阱·第二十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1月27日-26日) 1 第10军按照计划于11月27日发起攻击。8时10分,陆战7团3营的两个连从接近长津湖西北端的一个山村柳潭里外围出发,负责保证西去公路两侧高地的安全。约半小时后,陆战5团2营由同一山村出发发动主攻。他们计..
功败垂成·第十九
功败垂成·第十九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1月6日-26日) 1 在西线,哈里·特罗洛普中尉带领一行人通往安全地带的企图屡屡受挫,心情十分沮丧。腹背受敌,几乎没有成功的机会。11月6日,他们在一片遗弃的散兵坑里偶然发现两只士兵背囊,其中有6条毛毯,两只睡袋、短..
毛泽东设下陷阱·第十八
毛泽东设下陷阱·第十八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0月26日-11月17日) 1 10月26日,鸭绿江附近的平民俘虏被转移到另一个战俘营那一天,麦克阿瑟将军正在祝贺韩国6师7团的一支巡逻部队到达鸭绿江边。到达满洲边界的确是一个让人来劲的时刻,但很快麦克阿瑟就听说该师..
死亡行军·第十七
死亡行军·第十七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0月底-11月8日) 1 到了秋天,大部分联合国军战俘被关在鸭绿江附近的集中营里。迪安将军被安置在距这条大河东部入海口125空哩的满浦城。迪安一直想趁北朝鲜军队撤退和许多联合国军飞机出现之机逃跑,但他已筋疲力尽,一气..
“来了好多好多中国人”·第十六
“来了好多好多中国人”·第十六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0月14日-26日) 1 在杜鲁门-麦克阿瑟威克岛会晤4天之后,中国第40军黎明时在安东沿着很久以前日本人修建的两座桥跨过了鸭绿江。39军和42军不久也从其它7个沿江地方进入北朝鲜。这时在南朝鲜共有4个军,3个..
越过三八线·第十五
越过三八线·第十五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9月29日-10月15日) 1 在汉城出现欢庆时刻前两天,参谋长联席会议通知麦克阿瑟,其军事目标是摧毁北朝鲜军队,但在任何情况下,其军队都不得越过满洲或苏联边界。麦克阿瑟答复说,第8集团军将越过三八线,直取平壤,第10..
攻陷汉城·第十四
攻陷汉城·第十四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9月23日-29日) 1 汉江北岸,陆战5团贝克连正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坚守地势险要的106高地。这是9月23日正午。上尉连长艾克·芬顿在发火。“戴夫……求你了,你这该死的白痴!”他对《生活》杂志摄影记者戴维·道格拉斯·邓肯..
跨越两条河·第十三
跨越两条河·第十三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9月16日-22日) 1 在南部,沃克将军正在计划突破釜山环形防线。但是他无法集结足够的兵力组成有强大战斗力的部队。敌人仍旧掌握着主动权。24师是他的部队中唯一未受牵制的力量,他打算分批把它从东部调出来。如果他能拥有..
“这是小意思”·第十二
“这是小意思”·第十二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9月15日-19日) 1 凌晨3点钟,一艘高速行驶的运输舰“迪亚琴科”号熄了火,防水舱里的灯亮了,起床号声传遍了船上整个的压力报警器系统,塔普莱特的第3营的大部分官兵都已经醒了,当早餐的开饭铃响起时,海军陆战队一..
仁川·第十一
仁川·第十一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8月21日-9月15日) 1 海军陆战队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从一开始就反对麦克阿瑟在仁川进行绝密的两栖登陆作战。这是一个注定要酿成灾难的想入非非的计划。通往仁川港的航道狭窄而不可靠,容易布雷。大多数时间里这儿是一片广阔的、臭..
形势糟透了·第十
形势糟透了·第十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8月31日-9月7日) 1 美国-南韩的第一场大胜仗不仅拯救了大邱,而且来得正是时候。金日成新近集结了9.8万人的新军,准备发动最后一场大进攻,粉碎敌军釜山环形防御圈,把沃克赶下海去。 金日成手下的军官提醒他,他过高估计..
洛东江之战·第九
洛东江之战·第九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8月14日-23日) 1 8月14日,星期一,当北朝鲜人接近釜山环形防御圈时,其主要目标——大邱——一片恐慌。沃克将军不仅在西边面临基恩特遣部队的溃败,而且两支敌军渡过了洛东江,一支到达大邱西北15空哩的地方,另一支抵达..
“将军,真是又混乱又凄惨!”·第八
“将军,真是又混乱又凄惨!”·第八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7月11日-8月13日) 1 在沃克将军正在把部队收缩到以釜山为中心的环形防线,无数船舰从美国、冲绳和日本把仍旧不知所措的五角大楼紧急征集来的部队和武器装备运往朝鲜的同时,北朝鲜人正在深入被占领地区..
一个二等兵掌握了指挥权·第七
一个二等兵掌握了指挥权·第七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7月19日-31日) 1 沃克将军面临的不仅是大田的突破,而且还有另外两个地方的极其危险的大规模进攻。在西海岸,朝鲜人民军第6师在未被发觉的情况下向南迅速推进,并占领了大田西南40空哩处的全州。防守这个重要..
兵败大田·第六
兵败大田·第六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7月12日-21日) 1 7月12日,决心尽一切可能长久固守战略要地大田的迪安将军终于意识到,从日本抵达朝鲜的增援部队根本没有做好战斗准备。1949年夏天,沃克将军就已开始实行一项旨在使第8集团军在长期的占领任务以后做好战斗准..
“给,喂你们两把土吧”·第五
“给,喂你们两把土吧”·第五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6月30日-7月10日) 1 开战6天之后,韩国军队就土崩瓦解了,首都汉城也被李承晚和他的政府所放弃。以苏制坦克开路的北朝鲜人势不可挡,大韩民国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但是,来自密苏里州的矮个子杜鲁门决定拿他的名..
“我们的军队连一天也坚持不了啦!”·第四
“我们的军队连一天也坚持不了啦!”·第四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6月28日-30日) 1 蔡胖子命令朴基炳上校带着他的第4团死守汉城。但在汉江桥被炸不久,朴基炳命令士兵们向汉江撤退,收集船和空油桶。28日黎明出现时,朴基炳带着仅剩的50个人抵达汉江上游那座被摧毁..
“炸桥啦!”·第三
“炸桥啦!”·第三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6月27日-28日) 1 当参议员诺兰德和康纳利正在参议院争辩时,而在汉城,国防部长申善模正在敲李总统卧室的门。这是6月27日凌晨2点,李夫人感到准有不祥之事发生。“阁下”,申激动地说:“我们必须离开汉城!” “不!”李..
“不管怎样,我们挡住了这帮家伙!”·第二
“不管怎样,我们挡住了这帮家伙!”·第二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6月25日-26日) 1 汉城,6月25日星期天,时近中午。偶尔而来的雅克式战斗机低飞掠过城市上空,其中还有一群轰炸了铁路车站。敌机和防空炮火令人恐怖。政府官员们的电话响个不停。匆匆聚集的高级官员..
战争时刻·第一
战争时刻·第一作者:约翰·托兰·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1950年6月24日-25日) 1 1950年6月24日,夜色阴沉,苏式122毫米榴弹炮、76毫米大炮和自行火炮已部署在三八线。150辆苏制T-34坦克和9万人的战斗部队小心翼翼地向前运动,进入最后的攻击阵地。这些部队全都是经苏联军事顾问训练..
中文版序
中文版序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约翰·托兰的著作,迄今至少已有五本在我国出版,这是第六本。在这六本书中,五本是历史,一本是历史小说。一个外国历史学家有这么些部著作在中国出版,是不多见的。 托兰的书为什么会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托兰本人说他写的是活的历史..
活的历史——中文版自序
活的历史——中文版自序作者:约翰·托兰 ·美国出自————《漫长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当我14岁时,一位著名的剧作家爱默逊·布朗来我们家住。当时他的夫人刚刚故去。孤寂之中,他对我详细地讲了他的剧作,及怎样为它们去做研究:不仅是在美国,而且还到中国和墨西哥去。我听得着了迷,说我也想做一个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