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达卡进军·第十一

繁体

向达卡进军·第十一

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

出自————《喋血孟加拉》

出自————《战争通史》

   十二月九日,萨格特·辛格已经进抵阿苏甘杰地区的梅格纳河,准备向达卡挺进。在阿苏甘杰地区,梅格纳河约宽四千码。通往达卡的全部道路都要经过该河。在阿苏甘杰,有一座长达二千九百五十英尺的桥,但两个桥孔已经被巴基斯坦军队在撤退时破坏。眼下没有为渡过这条河流所需的工兵力量,也不可能很快得到这种力量以保持进攻的势头。因此,已经到达河岸的第57山地师,奉命使用当地能够获得的一切器材渡过该河,并在对岸集结足够的力量,俾能向达卡挺进。

   十二月九-十日夜间,由约十四架米4型直升机组成的该战区直升机部队投入使用,并在以后的三十六小时内组成了一座空中桥梁。飞行了大约一百一十架次。米4型直升机的载重量有限,即便在满载的情况下,一次也难以运送一个步兵班。第311山地旅是第一支空运的部队。有一批部队在赖普拉地区着陆,并在十二月九日傍晚占领了梅始坎火车站。第19旁遮普营渡过梅格纳河后,努力向前挺进,以求控制巴基斯坦军队仍在扼守的拜拉布巴扎据点。与此同时,第4皇家禁卫营向纳辛迪前进,并于十二月十一日占领了该城。

   现在,纳辛迪已经落入萨格特·辛格手中,拜拉布巴扎据点已经被钳制,萨格特·辛格的北翼已经获得充分保障,尤其是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向达卡进军的条件已经具备。在梅格纳河对岸集结兵力的工作几乎是在真空地带中进行的,但速度极慢。主要原因是缺乏运输工具。米4型直升机和民船的载重量有限,梅格纳河又太宽,除此以外,还有船只来回时机的选择问题。甚至可以用来运送部队和装备的PT-76型水陆两栖坦克,在经过一小时的行驶后,由于发动机太热,也不得不用民船拖引过河。湍急的河水和宽阔的河流,使得任何东西都必须用三个小时才能运到对岸。到十二月十一日,第311山地旅旅部、四个步兵营一个PT-76型水陆坦充排、一个山炮团(欠一个连)、一个122迫炮连、四门中型火炮和两部克雷兹牵引车,已经到达了对岸。这些部队经过整顿,就向前推进,与巴基斯坦守军保持接触。有时,为了加快前进的速度,亦用直升飞机运送部队作跳跃式的前进。

   第311山地旅沿着纳辛迪-德姆拉轴线在宽广的正面上前进。十二月十一日,占领了纳辛迪。十二月十四日,进抵德姆拉,发现该地有一连巴基斯坦军队在几辆坦克支援下进行扼守。第2孟加拉营在北面渡过萨特拉克亚河,并于同一天占领鲁普加尼。另一个营于十二月十三-十四日夜间在普里加奥地区渡过该河。沿着纳辛迪-普拜尔-通吉轴线前进的第71山地旅群,于十二月十四日占领普拜尔,并于同日傍晚与通吉的守军发生接触。在这个阶段,为了避免同正从北面前进并且据报道已与达卡守军发生接触的第101战区后勤地幅的部队发生冲突,第57山地师奉陆军总司令的命令停止了前进。

   第301山地旅由于未能获得足够的船只,奉命在占领昌德普尔以后,于达乌德坎迪集中,准备搭载直升飞机以及当地能够找到的一切船只向纳拉扬甘杰发展进攻。十二月十四一十五日夜间,旅部和两个营未带重武器和支援武器由达乌德坎迪搭载直升飞机到达拜迪亚巴扎尔。其他部队则由水路和公路向前运动。全旅到十二月十五日才抵达萨特拉克亚河东岸,但尚未渡河,停火令已经生效了。

   第57山地旅在冈萨尔维斯将军领导下渡过梅格纳河,并向萨特拉克亚河挺进,这是以少有的独创性和进取性获得的一项后勤上和前送部队与装备上的巨大成就。以一支陈旧的米4型直升飞机部队进行这种规模的空运活功,尽管在作战计划中没有作过规定,但仍在印度作了首次尝试。这一切必须归功于萨格特将军和冈萨尔维斯将军。他们勇敢地、创造性地实施了这次空运。

   由于渡河部队缺乏基本运输工具,冈萨尔维斯使用了从人力车到牛车的任何有轮子的工具,载运部队和装备。他的炮兵部队司令詹基·巴韦干得更为出色,把大泡装在铁路的平台车上,在这些机动性强的平台上进行射击,当地居民自动前来帮助推动平台车。后来,他把一些重型迫击炮和中型火炮秘密地运过了萨特拉亚河和巴卢河,从十二月十三日-十四日夜间开始对达卡进行炮轰。

   尽管冈萨尔维斯尽了最大的努力,但他无力组织起一支诸兵种联合编成的部队来对付士气高昂的部队所守卫的预有准备的坚固设防阵地。可惜他缺少合适的坦克和反坦克武器。在德姆拉地区,发现巴基斯坦部队有几辆坦克,这使他的部队的行动变得谨慎起来。因此,这个阵地一直未被攻占,直到停火后它才自己投降。甚至经过精心组织的营级规模的进攻也缺少炮兵的支援。所以,有一种推测说,如果尼亚齐有胆略坚守达卡——这个天然的堡垒,西有布迪恒河,东有萨特拉亚河和巴卢河等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结果如何,实难预料。因为,萨格特集结进攻达卡的部队,必需用几天的时间,而在这几天内,尼亚齐可能已得到了巴基斯坦领导人许诺的外国政治和军事的援助。尼亚齐的错误在于没有为坚守达卡作好准备。

   北部地区的贾马尔普尔和迈门辛格的陷落,激励我们执行向达卡进军的计划。十二月十一日,纳格拉下达了执行这些计划的命令。他估计,在前进中,在马杜普尔、坦盖尔、卡莱卡尔和图拉格河旁的贾伊德普尔等地可能会遇到一个营群的抵抗。计划分三个阶段执行,由两个旅群在宽广的正面上互相交替跃进。在第一阶段,第95山地旅群应夺取坦盖尔。该旅下辖第1马拉萨轻步兵营、第6锡克轻步兵营,以及在坦盖尔地区空降的第2伞兵营、克勒指挥的所有炮兵部队。

   如能使用新锐部队是很有利的。那时,第167步兵旅可以腾出手来,但由于缺乏船只和渡河的准备,它需用很多时间才能渡过布拉马普特拉河。纳格拉决定使用克勒旅,追击正在退却的巴基斯坦部队。在下一阶段,第167步兵旅群旅长艾拉尼准将应从坦盖尔出发,夺取贾伊德普尔。最后,根据当时的形势,包括桑特·辛格部队在内的纳格拉指挥的所有部队将进攻达卡。其中有一个营——第13拉杰普塔纳步枪队将扼守贾马尔普尔,安排涉渡,以及提供牢固的后方基地。在坦盖尔地区马多普尔丛林中作战的西迪凯自由战士则在巴基斯坦人的退路上制造了障碍。他们破坏了十八座桥梁,在小路上敷设了地雷。还要求这支部队加强扰乱巴基斯坦人的后撤行动,如在他们撤退时进行伏击。

   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四时许,第2伞兵营在坦盖尔空降,其任务是占领蓬利地区的乔哈詹河上的一座大桥,阻击和消灭从贾马尔普尔和迈门辛格撤退的巴基斯坦部队,并协助印度主力部队向达卡推进。本书在讨论印度空降部队时已详细地描写过此营的空降和作战情况。可以说,从向达卡进军的角度来看,第2伞兵营实现了于同日晚八时夺取蓬利桥和渡口的任务,还在半夜时伏击了一个巴基斯坦迫击炮连。但后来有人披露,他们在组织好拦阻阵地之前,迈门辛格和贾马尔普尔的巴基斯坦的守军主力已经通过了该桥。

   十二月十一日凌晨,约在贾马尔普尔守军投降的同时,发现迈门辛格的守军已经撤离该镇。因此,如果要截击从迈门辛格撤出的部队,就必须火速前进。迈门辛格守军沿着贾马尔普尔公路干线撤退,必须经过马杜普尔和坦盖尔,其路程分别为三十和五十英里左右。可以有把握地认为,卡德有足够的机动车辆,在伞兵营实施封锁以前,运输部队通过坦盖尔。遭到伏击的那个迫击炮连或许是掉队的部队。

   但是,克勒的旅群直到十二月十二日凌晨三时才开始行动。这比卡德可能从迈门辛格出发的时间晚了二十一个小时。而伞兵营在蓬利所设的拦阻阵地于十二月十一日晚上八时才准备完毕。因此,巴基斯坦人有十四个小时的撤退时间。巴军在撤退途中,也受到了一些干扰,西迪凯部队不断地进行伏击和布雷,致使一些人员躲入马多普尔丛林和乡村地区。有些部队沿着迈门辛格-达卡铁路或在其他地方徒步行进时被俘获。但是,总的说来,卡德领导迈门辛格的大部分守军成功地逃出了重围。

   前面已经说到,克勒的旅是徒步行进的。它占领了贾马尔普尔之后,必须得到整补。十二月十一日,它征集了一些公共汽车和其他民用车辆,这样才有了足够的运输工具。第66山地团的一个炮兵连渡河后,得到了飞机空投的口粮和弹药。第l马拉萨轻步兵营群于十二十二日凌晨三时得到继续前进的命令。这些就是该旅为什么要敌军晚二十一小时的原因。如果纳格拉真要阻击巴基斯坦人的撤退,他应该预见到这些因素,提前空降伞兵部队。

   桑特根据自己的判断占领了迈门辛格后,派遣第6比哈尔营追赶退却的巴基斯坦人。这支部队在途中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并于十二月十二日上午八时半占领了马多普尔。三小时后,它与沿着主要轴线推进的第95山地旅的先头部队会合。然后,第95旅继续向前推进,于同日下午四时与已在蓬利桥的伞兵营会合。下午六时,他们占领了坦盖尔,途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合。十二月十二日下午四时,伞兵部队出身的克勒赶到先遣部队的前面,第一个与第2伞兵连连长握手。这位指挥官以前曾允诺过要会见连长,现在与他的副官一起在桥下等候。由于在这一地区遭到了自由战士的许多骚扰,卡德决定及时撤出这一地区。

   在运输车辆不足的情况下,克勒的旅一天走了六十四英里,他的前面没有机动的屏护部队。克斯·辛格提出了把机枪安装在吉普车上的建议。由于克勒的旅没有多余的吉普车,他就征用了这一地区所有部队的指挥官的吉普车,安装上30毫米的勃朗宁机枪。吉普车由后勤部队的专职司机驾驶。由电机工程兵的一名士兵驾驶的这样一辆吉普车,在米尔普尔桥上被击毁,车上的两名伞兵及司机均被打死。在这一阶段的作战中,安装上机关枪的吉普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纳格拉到达坦盖尔后,发现后勤供不上,部队不能继续前进,至少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前进,对此,他感到十分沮丧。在布拉马普特拉河对岸集结部队的条件并不太好。克勒和他的先遣部队第1马拉萨轻步兵营使用他所能找到的一切车辆,包括八辆民用卡车已从贾马尔普尔出发。由于缺乏汽油,他的炮兵团不能继续前进。尽管西迪凯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只找到十辆民用公共汽车。它们同样也缺少汽油。后续部队第6锡克轻步兵营骑着自行车前进。他们到达马多普尔后,搭乘来自坦盖尔的马拉萨营的汽车。第三个营——第13皇家禁卫营也用同样的方法行进,并于十二月十三日黎明前到达坦盖尔。第2伞兵营集中后,于十二月十三日傍晚与该旅会合。

   第167步兵旅的其余部队那时已经渡过了布拉马普特拉河,但是,由于缺乏运输车辆,不能投入战斗。由于所有的后勤那队及其设施仍在北岸,所以只能用从贾马尔普尔缴获的口粮和弹药来供应部队。但是,这些口粮和弹药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只能依靠空投保障供给。在寻找合适的空投地点的过程中,克勒的一位朝气勃勃的上尉参谋发现了坦盖尔附近一个废弃的着落场。在西迪凯部队的帮助下,几个小时内该机场就修复了。十二月十三日下午,受欢迎的输机开始送来渴望的物资,其中还有汽油。

   由于第167山地旅不能及时赶到,纳格拉决定让已经集中的第95山地旅继续前进。十二月十三日十二时,克勒率领第6锡克轻步兵营从坦盖尔向前进发。他们遭到巴基斯坦一个班的阻击。这个班扼守在米尔扎普尔以东离公路约四十码的一间钢筋水泥的房子里。第6营使用了一切武器,包括76毫米的南斯拉夫造野炮的直接瞄准射击,但均无法摧毁这座建筑物。敌人不停地向我行进纵队射击。公路两旁都是沼泽般的泥土地,我军无法采取迂回行动。

   克勒得到部队受阻的报告后,亲自来到前方,进到离房子约五十码的地方。营长和他的副官一起正与先头连连长商量攻打这个阵地的办法。克勒首先听取了连长的报告。正当他在思考对付的办法时,听到房子东西两侧传来了喊声,看见一个低级军官正率领一个排向房子发动进攻。

   路旁的机枪喷射着火舌,掩护进攻的部队;在几分钟内,这个阵地就被攻克了。共打死了六名巴基斯坦人,俘虏了两人。第6锡克轻步兵营损失了一名低级军官和一名士兵。后来,克勒向这位副官询问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说,他当兵三十年以来,从未见过一位旅长来到战场,离敌如此之近。因此,他决定不能再等半个小时,待天黑后再打,他们应该马上进攻,保持该排的荣誉。

   他们在黑夜中继续前进。到十二月十四日上午,该营与图拉格河西岸的敌军阵地发生了接触。估计敌军不超过一个连,得到中型机枪和河西岸几门大炮的支援。在河东岸有两个巴基斯坦连,他们有几辆坦克,阵地设于交叉路口。阵地南侧和北侧通向河流的道路都是沼泽地,难以通行。纳格拉意识到,依照陆军条令规定的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方式实施进攻,大约需要几天时间才能占领这个阵地。无论如何要设法智取。

   在空中观察情况时,他无意中发现一条新建的公路。这条公路从卡莱卡尔附近蜿蜒向南,但是他不能确定公路通向何处。与此同时,正在调查河流渡口的一支工程兵巡逻队俘虏了一名巴基斯坦少校。审讯中,他供认卡德和几名军官正隐藏在附近地区。第6锡克轻步兵营立即派出一支巡逻队,很快抓住了这位准将、他的副官和八名军官。他们证实这条公路与马尼克甘杰-萨巴尔-达卡公路相连。他们也证实了贾马尔普尔和迈门辛格守军的残余部队正扼守着图拉格和河流后面的交叉路口。

   巴基斯坦的坦克使进攻者的部队蒙受了损失。十二月十四日,出动了飞机,但没有发现坦克,只摧毁了一些车辆。很清楚,这一地区的巴基斯坦部队已经沿河川和交叉路口及其周围地区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且,这些工事可以互相支援。十二月十四日下午,第1马拉萨轻步兵营也已到达前方,部署在卡希姆普尔渡口以南地区。大约与此同时,其他两个营——第13皇家禁卫营和第13拉杰普塔纳步枪队,使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运输工具,渡过了该河,来到前方 。从公路的南面和北面各派出一个连,从侧翼包围河北面的巴基斯坦阵地。这两个连于十二月十四日开始运动。由于渡河地点离公路太近,他们遭到了重机枪和火炮的射击,但仍然坚守着已占领的阵地。不久,巴基斯坦的几辆坦克从叉路日向他们冲来,迫使他们撤回对岸。第二天上午,第6锡克轻步兵营又派出两个连,但这一次他们采取了深远的迂回运动,利用民船渡过河,并在河西岸建立了阵地。然后,对主要抽线上的那座桥梁发动了攻击。

   部署在河西边的巴基斯坦部队,由于害怕印军的迂回运动,在破坏了一百五十英尺宽的一个桥孔后,开始后撤。第6锡克轻步兵营随即占领了大桥。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三时,该背在图拉格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双方的伤亡不大。之后,他们未能进一步取得进展。因为部队一向前运动,就遭到重机枪的扫射。印军也没有合适的反坦克武器,因此,无法抗击贾穆纳河边上的布西和贾甘纳特甘杰两个巴基斯坦据点的数辆坦克。第13拉杰普塔纳步枪队最终攻克了这些据点,击毙三十六名巴基斯坦军人,俘虏二十三人,缴获了一些武器弹药。

   从这个地区向达卡挺进的速度是出人预料的。陆军司令的胆子也变得大了起来,他命令撒潘指挥的第340山地旅群投入对达卡方向的攻击。他不知道这个旅正深陷于博格拉战场,没有其他部队可以接替它的任务。即使该旅可以调用,但由于贾穆纳河的几个渡口有的仍在巴基斯坦人手中,有的已被破坏得不能使用,该旅也难以应命。这个许诺使纳格拉空高兴了一阵,但现实使他很快地明白了过来。他只好用自己的部队来应付局势,虽然他仍希望得到一些坦克,以对付阻止他向图拉格河那一边前进的那些坦克。

   到十二月十四日傍晚,第95山地旅群在图格拉河上建立了巩固的桥头阵地。第13皇家禁卫营和第13拉杰普塔纳步枪队正从后方开来,但还未到达此地。艾拉尼的第167山地旅群正在坦盖尔地区集结。同样,第2伞兵营也正在集中。虽然该营必要的战斗运输车辆已经集中;但该营以及这一战区的全部行政后勤车辆仍在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克勒部队被阻在图拉格河一线。因此,要在这条轴线上进行新的作战,就必须待其他部队到达之后。但是,时间已经不多了。

   纳格拉把桑特·辛格调到了前面,将刚在昌德普尔集中的第13皇家禁卫营交他指挥,要求他沿着昌德普尔-萨巴尔-米尔普尔轴线前进,于十二月十五日黎明时拿下萨巴尔,十六日占领米尔普尔桥。另外,在行军途中,又要求辛格在纳亚拉特地区设置拦阻阵地,阻击从西面渡河的巴基斯坦部队。此后,如果克勒在图拉格河对岸建立了桥头堡,第167山地旅群即可恢复向达卡的进军,否则在克勒旅以南渡过图格拉河,在通吉以北三英里处的通吉公路上设置拦阻阵地。

   十一二月十四日晚十时,桑特率领第13皇家禁卫营沿着昌德普尔-萨巴尔-米尔普尔轴线开始进发。我们没有掌握这条道路上的敌军情况,据估计,在萨巴尔附近可能有一些敌人,米尔普尔桥必定有重兵驻守,可能还有坦克的支援。如我们白天穿越萨巴尔将会遇到灾难性的攻击。纳格拉部队明显地缺乏对付坦克的能力。第3皇家禁卫营在纳亚拉特设置了拦阻阵地后于十二月十五日黎明前与萨巴尔的巴军发生了接触。当巴基斯坦人发现他们的阵地正在受到迂回包围时,没有战斗就仓促撤退了。上午九时,部队占领了一个军用农场和发报电台。在该镇建筑物稠密的地区,零星的战斗还在继续进行着。

   后来,据一个战俘透露,由拉扎卡人和别动队员组成的一支约四百人的混编部队,在一位少校军官的率领下,曾于十二月十四日下午抵达萨巴尔。据他说,大约八百人跟随他们从马古拉出发,经过萨巴尔退往达卡。十五日傍晚,桑特·辛格攻下萨巴尔,打死十八名巴基斯坦守军,打伤二十名,缴获轻武器六十件。印军有两人被打死,十四人受伤。由于纳格拉害怕这条轴线上的巴基斯坦的坦克,他调来了第2伞兵营。这是唯一装备有四门一○六毫米无座力炮和RPG7型火箭筒的部队。天黑以后,它从萨巴尔出发,向前挺进。

   十二月十五日晚十时,第2伞兵营开始前进。先遣部队乘坐一些经过改装的装有中型机关枪的吉普车。它们攻克了几个小的阻滞阵地后,于十二月十六日二时,进抵至米尔普尔桥巴军防御工事前沿。它在桥西边占领了一个阵地,用改装的吉普车队和一个突击队排,对桥发动了一次大胆的进攻,结果遭到严重伤亡。被毁坏的吉普车和伤亡的人员横七竖八地倒在大桥上,其余人员退回到桥西阵地。

   第2伞兵营虽然未能占领大桥,但它的火力控制了大桥。巴基斯坦人原来计划要炸毁此桥,但他们无法执行炸桥任务。印军有一名军官受伤,四名士兵被打死,一人被俘,两辆吉普车被毁坏。这次行动是愚蠢的,它虽然失败了,但仍不失为一个勇敢的行动。

   米尔普尔大桥横跨布迪恒河,是通向达卡的大门。河两岸遍布横七竖八的居民区。事实上,巴基斯坦人无力破坏大桥。这座完好无损的大桥加快了印度部队于翌日上午进入达卡的速度。否则,在没有架桥设备的情况下,修建这样一座大桥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此期间,第167山地旅正在慢慢地集中。为加快作战进程,纳格拉催促至今唯一已集中的第??10J和??k步枪队以及第7比哈尔营的两个连向前推进。克勒旅已在图拉格河的某些地点作了勘察和准备工作。这两个营在十二月十五日一十六日夜间在这些地点渡过了图拉格河。午夜时分,他们在奥特帕拉十字路口和通吉之间的主要轴线上占领了阵地。十二月十五日凌晨四时,他们伏击了一支从贾伊德普尔开往达卡的车队。这支车队共九辆汽车,运送部队和弹药。九辆汽车均中弹起火,十六名巴基斯坦人被打死,三人被俘,其余逃脱。

   俘虏们证实,令人敬畏的马穆德上校率领第31俾路支营约四、五百人正扼守着十字路口,还有二、三辆坦克。十二月十六日半夜,当尼亚齐及东巴基斯坦的部队的正式投降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的时候,马穆德企图突围,冲过拦阻阵地,进入通吉防区。但此举没有成玫,双方的伤亡均很惨重。这里的战斗继续到下午,这时,打着白旗的使者前来监督停火。看来,马穆德还没有接到停止战斗的命令。这位英勇的军官,前次拒绝从贾马尔普尔撤退,现在又不顾投降的命令,企图率领本营不足一百名官兵和其他部队的少数人员突围出去。这次战斗宣告了东巴基斯坦战争的结束。尽管北部战区属于第4军军部的作战范围,但在举行投降仪式之前,该战区和第4军之间没有进行过任何联系。

   十二月十五日,英国广播电台在晚上的新闻节目里说,印度根据尼亚齐将军的请求,已经同意于当天下午五时到第二天上午九时之间在东巴基斯坦暂行停火。后来,于十二月十六日凌晨四时,克勒截获尼亚齐在达卡司令部发出的要求他的部队从五时开始实行停火的无线电通讯。十二月十六日六时,纳格拉接见克勒,对这条消息十分赞赏,因为东部军区司令部并没有发来这条消息。

   纳格拉在克勒和辛特·辛格的陪同下,来到米尔普尔桥东边的第2伞兵营的阵地,察看快速进入达卡的可能性。到达阵地后,他得知从十二月十六日凌晨五时起双方在大桥上一直没有交火。无线电台截收到的消息,加之战场上吉祥的沉寂,促使纳格拉派他的副官和第2伞兵营的两名军官带上他写的一封信,去见尼亚齐,该信写道:“亲爱的阿伯杜拉,我在这里。战争已经结束。我建议你向我投降,我会照顾你的。”以前,纳格拉曾在巴基斯坦当过几年陆军武官,认识尼亚齐。

   纳格拉的副官和第2伞兵营的副官乘坐一辆打着白旗的吉普车,前往送信,约于上午九时通过了大桥。一个半小时后,他们驱车回来,后面跟着一辆轿车,里面坐着负责达卡防御的巴基斯坦第36步兵师师长穆哈曼德·杰姆谢德少将。由于上帝保佑,一次重大的事故得到了避免。一名巴基斯坦上尉乘坐一辆挂着白旗的吉普车前来通知纳格拉,杰姆谢德正在大桥的另一侧等候他。伞兵营一些好战的士兵朝吉普车开枪射击,结果打伤了他们本营的一名少校,一颗子弹也擦伤了这位代表尼亚齐将军前来谈判投降的巴基斯坦军官。

   纳格拉、桑特·辛格和西迪凯乘坐杰姆谢德的小汽车(纳格拉把第2山地师的旗子挂在小车的旗杆上),开到杰姆谢德的司令部。他们在那里与尼亚齐的司令部取得了联系。十二月十六日上午十一时,他们来到尼亚尼办公室的前面,受到巴基斯坦东部军区参谋长巴卡尔准将的接待。不久,尼亚齐从离此有一定距离的地下室里赶来。纳格拉向加尔各答的东部司令部和第4军军部报告后,驱车直接前往尼亚齐的司令部。

   尼亚齐见到纳格拉走进他的办公室时,就放声大哭,然后抽抽噎噎地说:“品第高级司令部的那些混蛋们使我大失所望。”尼亚齐伏在纳格拉的肩上哭了一阵之后,转向头上戴着栗色头巾和胸前佩带着空军徽章的克勒,间他是不是在坦盖尔空投的伞兵旅旅长。克勒告诉他只空投了一个营,尼亚齐对此不太相信。然后,他要求克勒说出他的团的名称。当他知道克勒属于通信部队时,他带着讥讽的口吻说,他们的军队不让通讯部队的军官担任旅长。克勒反唇相讥说:“难怪你们会失败。”

   当印度人进入达卡时,道路上空荡无人,但当他们到达的消息传开之后,人们立刻拥上街头,高呼“了不起!孟加拉。了不起!巴海尼。了不起!英迪拉·甘地。”不久,纳格拉的部队进了城,第2伞兵营行进在队伍前面,并占领了战略要地。下午一时,东部军区参谋长雅各布上将乘直升飞机赶来,与尼亚齐最后商订投降条件和安排投降仪式。仪式在跑马场举行。下午四时三十一分,奥罗拉上将代表印度,尼亚齐上将代表巴基斯坦,在投降书上签了字。仪式的安排很合适,杜旺空军中将、克里希南海军中将、战区的空海军司令员们以及“马克蒂·巴海尼”高级司令部的代表康达卡空军上校也出席了投降仪式。九个月以前,希克·穆吉布就在这个跑马场上进行演说,要求孟加拉获得彻底的独立‘ 一会儿后,欢乐的人群开始活跃,甚至横冲直撞起来,但秩序很快地得到了恢复。必须把尼亚齐从广场的人群中救出来,加强对他的保护,防止遭到人们的非难。另一方面,与尼亚齐职衔相同的印度的奥罗拉被人们抬到肩上,把他欢呼为孟加拉的解放者。

   在当地的和国际的政治压力下,叶海亚·汗曾经试图在东巴基斯坦建立某种程度的文人统治。他于一九七一年八月,挑选了艾米尔·阿伯杜拉·汗·尼亚齐中将来代替蒂卡·汗将军。A.M.马利克博士被任命为省督,尼亚齐任军法执行官和东部军区司令。从巴基斯坦的观点来看,鉴于蒂卡·汗了解当地情况,保留他统率部队的职位是有利的。但是,他获得的“孟加拉刽子手”的臭名却成为新机构实行绥靖计划的障碍。

   事实证明,对巴基斯坦来说,选择尼亚齐是很不幸的。他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把握不住该省的局势。他只善于在边境上采取排、连级行动,却看不到他所面临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等问题的份量。虽然他自己很勇敢,冒着炮火来到前方看望部队,因此名声远扬,但是,在观察问题和作战指挥中,他水平不高,因此,不能鼓起人们的信心。

   东部战场离拉瓦尔品第的巴基斯坦总司令部很远。它需要有一位能应付危机的人物,他能够勇敢地处理近期的和长期的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并在没有监督和得不到指导的情况下,能够独立指挥作战。另一方面,尼亚齐喜爱人间的快乐,爱摆排场,炫耀自己的地位。他决不能胜任所负的工作。在战争还未开始之前,他就输掉了。

   从十二月六日,即东巴基斯坦战争全面开始后的两天起,尼亚齐的心中就开始浮现失败的情绪。为了让品第的上司了解情况。他报告了他对局势的看法。他的估计是,印度入侵的兵力是八个步兵师,四个装甲团,三十九个边防营和六、七万名自由战士。面对印度的空中优势,巴基斯坦空军无法升空迎战,其结果,印度空军获得了充分的行动自由,频繁地用火箭和燃烧弹支援印度部队的进攻。自由战士在内地非常活跃,攻击桥梁、渡口和交通线。由于他们广泛地进行破坏,使巴基斯坦部队在物资补充、部队增援和防御阵地的调整等方面遇到极大的困难。

   尼亚齐虽然仍在坚守迪纳杰普尔、兰普尔、穆尔维巴扎、婆罗门普尔、拉克沙姆、昌德普尔和杰索尔等要塞,但受到巨大的压力。吉大港随时可能被封锁。九个月来,他的部队一直从事着平息叛乱和其他作战任务,已经产生了厌战情绪。尼亚齐把十一月十七日巴伊拉一仗视为东部战争的开始。从此,人员和物资的消耗激增,而且不可能得到补充。

   由于他缺少装甲部队、炮兵和空中支援,局势变得更加严重。拉扎克部队和圣战者向印度投诚的人员数量成倍地增长。然而,尼亚齐在向巴基斯坦高级司令部的报告中却说,部队士气很高,已使印度人遭到严重伤亡,他们将战斗到底。并说部队将退守后方防御阵地,依托坚固设防阵地进行战斗。他强调说,他和他的部队将坚持到最后一个回合、最后一个人。但是,这些豪言壮语与上面说到的他的内心的沮丧是不一致的。

   这段话是印度侦听部队侦听到的。我们利用这段话对尼亚齐和他的部队进行过心理战。随着印度在各个战区的进攻和心理战的压力的日益增加,尼亚齐向拉瓦尔品第的报告的调子变得越来越沮丧和低沉。他强调非常缺乏人力物力,即使他明明知道这些缺陷当时是无法弥补的。另外,十二月六日的战场形势并不像他向上司报告的那样严重。

   在靠近边境的最初几仗中,巴基斯坦人打得很出色。他们撤回到主要防御工事时基本上末遭受损失。事实上,他们在作战中表现得很顽强,努力阻止印度人取得胜利。印度的进攻尽管在某些地方绕过了一些设防的据点,但至今尚未形成对后方地区的严重威胁。尼亚齐非但没有重新组织和调整他的防区,反而主观地认为他和他的部队已经陷于绝境,对此悲叹不已。

   十二月七日,叶海亚·汗以总司令的身份表扬了尼亚齐,说他的部队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进行了英勇抵抗,要他宁可丢失土地,也一定要坚守防御阵地。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向尼亚齐保证,中国和美国会很快地进行干预,要他坚持战斗直到干预的实现。但是,这种保证似乎没有任何依据。或许,这个保证是为了使尼亚齐保持高昂的斗志,因为联合国当时正在辩论这个问题,巴基斯坦想谋求政治解决。

   显然,马利克省督根据尼亚齐的估计,与他一起把局势描绘得已无可救药。他证明,由于叛军活动的增加,文人政府垮了台。物资的运输工作已完全停顿。他警告拉瓦尔品第,七天之后达卡将没有粮食。法治已遭破坏,自由战士的命令传遍了乡村。印度人攻破巴基斯坦防御之后,非孟加拉人和其他忠贞者一定会遭到屠杀。马利克强调,如果友好的外国真心愿意帮助,除非四十八小时内出兵干涉,否则将无济于事。

   如果得不到这种帮助,马利克则请求在体面的条件下,允许他进行停火谈判。这将避免生命财产的无谓牺牲和毁坏。依照他的意见,当战争的结局绝然无望时,拖延时间是完全徒劳的。叶海亚·汗别无办法只能好言相慰。他告诉这位省督,世界列强正在联合国努力奋斗,要通过一个停火决议案。十二月七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个有利于巴基斯坦的决议。显然,在世界绝对优势的压力下,将迫使战争的双方在短期内实行停火。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军队加紧了作战行动,争取在敌对行动停止以前获得最大的胜利果实。尼亚齐应该作出努力,挫败印度人的进一步入侵行动,但是,他似乎已放弃了一切。据报道,他十二月九日告诉陆军参谋长,由于印度掌握了制空权和当地人民对巴基斯坦人的极端仇视,已不可能重新组织和调整防御。他强调说,由于水陆运输设备广泛地遭到破坏,即使在夜间,部队的运动也很难进行。然而,他仍然向上级保证,他的部队正打得很出色,只要国家利益需要,他们将继续出色地战斗下去。

   印度人利用尼亚齐对战争结局的悲观判断,加强了心理战。全印广播电台反复地向处在困境中的巴基斯坦人播送马内克肖个人的一封信件。在巴基斯坦的防御地区也空投了印有这份信件的传单。这封信是对巴基斯坦陆军的官兵们说的,请他们“适时地放下武器”。它警告说:“印度部队已包围了你们。你们的空军已被摧毁。你们不可能得到它们的帮助。吉大港、查尔纳港和曼格拉港已被封锁。你们得不到海上支援。你们的命运已经注定。‘马克蒂·巴海尼’和人民对你们犯下的暴行将准备报仇雪恨。你们为什么还要无谓地牺牲自己的生命呢?你们想回家与妻儿团聚吗?不要再浪费时间了里向军人放下武器不是耻辱。我们将以对待军人的待遇来对待你们。”为表明他们的抵抗将是徒劳的,空军加强了对巴基斯坦防御地区的攻击,特别加强了对达卡城周围二十英里以内地区所有通道的攻击。

   十二月九日,马利克博士提出了结束东巴基斯坦战争的具体建议。据法扎尔·穆奎姆说,“省督建议的要点是,东巴基斯坦的冲突是由政治原因引起的,因而,应通过政治途径来解决。”他恳求联合国立即实行停火,作出和平过渡权力的安排,将权力移交给由东巴基斯坦选出的代表。他请求巴基斯坦武装部队体面地撤出东巴基斯坦,让愿意回西部的西巴基斯坦人和平地撤离。他要求,对一九四七年以来在东巴基斯坦定居的人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不对他们进行报复。

   但是,叶海亚·汗没有批准这些建议,因为他认为,省督的这些建议等于接受了一个独立的东巴基斯坦。叶海亚·汗认为,马利克的努力应该限于谋求战争的结束,并获得联合国关于实现和平、安宁和不报复的保证。在此期间,尼亚齐的民事顾问罗·法曼·阿里少将得到省督的默许,把此建议转给了纽约联合国秘书处的代表保罗·M.亨利。

   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安理会主席的重视。它含有五点要求,即停火,撤走西巴基斯坦文职人员,把权力移交给东巴基斯坦人民选出的代表,巴基斯坦部队分阶段撤离。该建议提出,苏联、英国、法国和美国在达卡的代表和中国在纽约的代表团应共管东巴基斯坦,贯彻落实该建议的条款。

   然而,叶海亚·汗迅速撤回了法曼·阿里的建议,但那时候情况已非常清楚,巴基斯坦继续在东巴基斯坦作战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他们的抵抗即要结束。对印度友好的各国代表团和对孟加拉的同情者们,利用这种形势,力图使安理会的辩论继续进行下去,使印度能够胜利地结束战争。伦敦《观察家》杂志社常驻拉瓦尔品第的代表柯林斯·史密斯反映了当时的气氛。他写道,叶海亚·汗对丧失东巴基斯坦已完全认可了。问题不再是巴基斯坦部队要不要撤离或者何时撤离已被解放的土地,而仅仅是如何撤离的问题。

   叶海亚仍然不断地勉励尼亚齐继续打下去。他许诺“某种大事”即要出现。他发出的紧急电报暗示,南北两面的朋友正快速地前来援助尼亚齐。或许,叶海亚·汗确实相信,在东巴基斯坦形势绝望时,中国将会进行武装干涉。他可能知道,美国的第7舰队正在向孟加拉湾驶来。但是,尼亚齐已不再相信他,放弃了获得外部援助的一切希望。如果西巴基斯坦发动一次成功的反攻,或许可以短暂地恢复他的斗志。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

   尼亚齐非但没有认识到他应当继续战斗以支持巴基斯坦的朋友们在安理会和孟加拉湾的努力,反而一心一意地谋求尽快实现停火。他理解不到他作出的决定包含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含义。迄今为止,他在军事上并没有输掉。他的一些设防的地区仍在顽强地进行抵抗。如果能够妥善地组织部队撤至达卡就可以使战争延长数周的时间。

   结果,在这次行动中,印度只使用了四个战斗力不强的旅,它们虽得到炮兵和装甲兵的支援,但后勤支援能力不足。如果要集结足够的兵力来进攻达卡的防御,则需要许多日子。要是尼亚齐能集中一个师或更多的部队来守卫这个天然的堡垒,那未,战争必须将延长数周。但是。尼亚齐已丧失了信心,失掉了对战斗的指挥。各个战场的部队根据自己的见解自行作战。为了促使尼亚齐继续进行战斗,几乎每天都向他许诺“黄种人和白种人国家”将给予帮助。但是,这些努力都是徒劳的,因为尼亚齐已不再相信这些诺言。

   形势发展很快。印度人绕过了巴基斯坦的抵抗地区,从北部、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迅速向达卡挺进。空军不断地对达卡及其周围地区实施轰炸,使巴基斯坦东部军区完全瘫痪。战场上的部队得不到上面的命令。叶海亚·汗和他的同僚们远离东巴基斯坦,不了解那里的情况。很有讽刺意义的是,十二月十二日,当印度人在战场上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时,巴基斯坦代表团仍在联合国谋求在不移交政治权力的情况下实现简单的停火。但印度的朋友们不允许出现任何将会夺去即将取得胜利果实的解决办法。显然,巴基斯坦的决策人之间没有对军事手段和政治要价之间进行协调。

   尼亚齐摆出一付勇敢的气概。他说:“是否有人保卫城市,这倒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将打到最后一个人。”但是,到十二月十三日,他成了一个失败者。同日,他向拉瓦尔品第发出了最后一份绝望的电报,猜想是否请求允许他举行停战的谈判。他得到的回答是,安理会正在开会,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就会通过联合国主持的停火案。拉瓦尔品第敦促他继续打下去,尽可能多守住一些地方。而尼亚齐已经不能坚持了。期间,印度方面加紧努力,要赶在即将来临的停火之前拿下达卡。

   十二月十四日,达卡和拉瓦尔品第之间的通讯联络突然增加。这清楚地表明了达卡当局精神上已经崩溃。十点钟的一份电报写道:“我们依靠希望而活着……。请有把握地说明一些事情。让该发生的事情快些发生吧!”显然,这是指外部的援助。另一封电报写道:“我们没有火箭。我们用什么来打仗?我们也没有空军。空袭使我们非常烦恼。”一会儿后,另一份电报说:“只剩下吉大港了。其他地方都丢了。看来!他们要毁灭达卡。所有的东西正在被摧毁。我们输掉了。”最有收获的一份情报是:“十二点钟,我们准备去政府大厅”。

   据此推理,他们即将举行一次高级会议。印军司令部命令进行一次空袭,破坏他们的会议。挑选了执行这次空袭任务的飞行员。按照从外国航空公司那里取得的一张达卡的旅游图,匆忙地向这位飞行员介绍了情况。一枚火箭命中正在开会的大厅。这一下解决了问题。省督躲进附近的防空掩体里,向一位记者借了一支圆珠笔,匆忙地写了辞职书。之后,他与叶海亚·汗政府脱离了关系;并同内阁成员一起,打着红十字旗,去国际旅馆要求避难。现在,继续打下去的担子落到这位军法管制的唯一代表——尼亚齐的身上。但是,尼亚齐在被俘两天后说,他早已心灰意冷,他连续十二个夜晚没有睡过觉,再也坚持不下去了。

   叶海亚·汗最终承认了现实。同日下午,他对尼亚齐和省督说了如下的一段话:“你们以寡敌众,作战英勇。全国为你们骄傲,全世界对你们崇敬。为寻找一个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我已经竭尽全力。你们的抵抗已经达到人类不能继续下去的程度。如果继续抵抗,也将毫无用处。它只能导致更多的牺牲和毁灭。你现在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停止战斗,保存武装部队人员、所有的西巴基斯坦人员和忠贞者的生命。在此期间,我已要求联合国敦促印度停止在东巴基斯坦的敌对行动,保证部队安全,保证所有可能成为恶棍们攻击对象的人员的安全。”这段话最终停止了抵抗。

   尼齐亚立即去达卡的美国总领馆,安排停火。他提出的条件大致有四点:按照双方协议,巴基斯坦武装部队在指定的地点集中;保证一九四七年以来所有在东巴基斯坦定居的人员的安全;保证不对一九七一年三月以来帮助过政府的人员进行报复。最后他保证,他将遵守联合国通过的任何决议。这段话由美国总领馆发往新德里,并很快传遍了全世界。但是,印度人那时明确表示,他们只能接受无条件的投降。

   十二月十五日,马利克和法曼·阿里通知联合国秘书处,东巴基斯坦当局准备停止战争,但希望先停火几个小时,以便商讨停火条件。这段话也被我们截获。在尼亚齐或其他人改变主意以前,我们加紧了对尼亚齐司令部的轰炸。同日晚上,全印广播电台反复播送马内克肖给尼亚齐的一段话。引用尼亚齐的电报,马内克肖说:“因为你已经表示了停止战斗的愿望,我期待你向你的孟加拉司令部指挥的所有部队发布命令,立即停火,就近向我进攻中的部队投降。”马内克肖庄严地保证,按照日内瓦公约,投降的巴基斯坦人员将得到尊重和优待,伤病员将得到照顾,亡者将隆重安葬。

   他补充说:“任何人不必担心他们的安全,不管他们来自于何方。我的部队决不会进行报复……他说,只要他得到积极的响应,将立即指示奥罗拉将军停止一切攻打巴基斯坦部队的陆空行动。为了表示善意,他命令从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五时到第二天上午九时,停止对达卡及周围地区的一切轰炸。他强调指出,印度无意杀伤尼亚齐的部队。然后他警告说:“但是,要是你不同意我的建议,我就没有其他办法,只有于十二月十六日上午九时以最大的力量恢复进攻。”

   电台日夜值班,收听尼亚齐对马内克肖这段口信的回音。但是,黑夜过去了,没有音讯。马内克肖对似乎没有尽头的等待开始有点恼怒。第二天清晨,仍然没有回音。十二月十六日晨八时,当马内克肖正在部署当天的作战任务时,电台突然响了起来,转达尼亚齐的要求。他请求延长停火期限六个小时,要求印军派一位代表去达卡,谈判投降的条件。延长时间的要求立即得到了同意。同时,停火的范围也扩大到地面部队。几个小时后,纳格拉在他的旅长们的陪同下,来到了尼亚齐的指挥部。

   巴基斯坦高层领导在指导战争中,看来在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之间没有进行配合。当投降的戏剧在达卡上演时,布托正在安理会发表演说,他说:“也许,这是我在安理会作的最后一次讲话。如果安理会要我参与使这种卑贱的投降成为合法化的行动,我说我决不会这样做。我不会从安理会带回投降书。我不会成为使侵略合法化的一员。安理会耽搁了四天,为什么?因为其目的是等待达卡的沦陷……。为什么我要在安理会浪费时间呢?我不会成为我国一部分领土可耻投降的一分子。你们可以控制安理会。我走了。”说到这里,他离开了会场。这种大无畏的政治立场与尼亚齐的武装抵抗情况真有天壤之别。

   十二月十六日黎明前,尼亚齐向他的部队下达了停火的命令。他首先赞扬了他们与强敌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然后,他解释说,现在已经到达继续抵抗已毫无用处、而只能造成无谓牺牲的阶段。他命令他们撤到指定的集中地点,准备投降。看来,他的命令没有传达到所有的部队,也有可能某些指挥员有意违抗命令。因此,在规定的投降时刻,库尔纳、拉杰沙希、纳托尔、迪纳杰普尔、兰普尔、贾伊德普尔、锡尔赫特、梅纳马蒂和吉大港等地的防御者仍在顽强地进行抵抗。正式投降后,大多数指挥员指责尼亚齐应对战争的失败负责,并且感到他们蒙受了不必要的耻辱。

   在东巴基斯坦投降的所有人员中,有正规军军官一千六百零六名,下级军官二千三百四十五名,六万四千一百零九名士兵和一千零二十二名非战斗人员;有准军事部队七十九名军官,四百四十八名下级军官和一万一千六百六十五名士兵(不包括孟加拉籍的准军事部队,他们被移交给孟加拉政府);有巴基斯坦海军军官九十一名,下级军官三十名和士兵一千二一百九十二名;有巴基斯坦空军军官六十一名,三十一名准尉,一千零四十九名地勤人员;投降的还有一百六十六名西巴基斯坦警察和七千五百五十五名文职人员。印度的损失如下:阵亡一千四百二十一人,其中有六十八名军官,六十名下级军官和一千二百九十三名士兵:受伤四千零六十一人,其中有二百十一名军官,一百六十名下级军官和三千六百九十名士兵,五十六人失踪。

   由于投降引起的激动和混乱中,巴基斯坦陆军飞行中队的八架直升机(四架Ml-8S和四架云雀)在利亚卡特·博克哈里中校率领下,载着包括拉希姆·汗将军在内的重要伤员和他们的家属,于十二月十五日夜间飞抵缅甸的实兑,然后回到了西巴基斯坦。

   尼亚齐无力控制他的部队。投降时,他的司令部不知道部队的确切实力,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一堆堆武器和弹药落到胜利者的手中。尼亚齐掌握的部队数量、储存的物资以及大河和沼泽地等有利地形赋予他的防御的潜力,这一切说明,如果尼亚齐有战斗的勇气,他完全可以延长战争的时间,使巴基斯坦的朋友们有可能促使安理会通过保护它的领土完整的决议,并迫使印度方面接受。

   美国甚至已走到了直接出兵干涉的边缘,它命令一支海军特遣队进入孟加拉领海。特遣队的旗舰是一艘九万多吨位的核动力航母“企业号”(该舰能够起降载着核弹头的鬼怪式战斗轰炸机);另有一艘直升机航母“特里波利”号可以运送突击队上陆,以及六艘包括驱逐舰和护卫舰在内的其他军舰和一些海军陆战队和后勤部队。

   虽然这支特遣队公开宣布的任务是撤走一些美国公民,但新德里懂得,这是一个超级大国进行国际干涉的一个行动。但是,印度政府和最高军事司令:部是不怕威胁的。相反,在受到刺激后,他们加紧逼迫达卡投降。据《华盛顿邮报》的一位专栏作家杰克·安德森后来透露,美国这支部队所受领的任务是“迫使印度调遣它的海军舰只和飞机来监视这支特遣舰队,以削弱印度对东巴基斯坦水域的封锁,迫使印度的飞机处于防御的状态,从而减少对巴基斯坦地面部队的进攻行动”。

   但是,这支特遣舰队行动得太迟了,未能起到预期的作用。如果它提早一个星期在东巴基斯坦的领土上建立一个桥头堡,并且在它的战斗部队的掩护下,开始撤走巴基斯坦的武装人员和装备,那末,印度及它在战场上的武装部队将被置于十分难堪的地位。如果对这支特遣队采取行动,那就意味着与一个超级大国公开地进行战争。这将促使其他列强前来干预,因而可能升级成为一次国际性的战争。这种结局是印度极力要设法避免的。但是,尼亚齐的迅速垮台使印度避免了这种难堪的局面。这次可卑的投降给巴基斯坦带来了难以忍受的耻辱。

更新于:5个月前

北部战区·第十

北部战区·第十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北部地区像个马蹄,西边是汹涌的贾穆纳河,东边是梅格瓦河,底部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把北部地区分成两块,大约有三分之一在河的北面。有许多道路从印度通到这里,但所有这些干线都要经过横跨布拉马普特拉河..

西北战区·第九

西北战区·第九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第33军军长撒潘中将,除继续担负在锡金和不丹方向对付中国人的任务外,还负责这一地区的作战。他的军部设在西里古里。在这里他通过通讯工具足以控制两个战壕。在一九六五年印巴战争中,他担任师长,是一位照搬书本的将军,获得..

闪电战·第八

闪电战·第八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一年三月七日,当蒂卡·汗作为指定的东巴基斯坦省督来到政治上动荡不安的东巴时,他集军法执行官和巴基斯坦东部军区总指挥两职于一身。军区下辖的部队数量是一个步兵师,在吉大港的一个训练机构以及附属的支援部队。巴基斯..

逐步升级·第七

逐步升级·第七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当巴基斯坦驻东巴军队中的孟加拉官兵起来反抗及蒂卡·汗镇压富有民族主义情绪的人民的消息不断传来时,印度人民纷纷要求干涉,支持孟加拉独立的运动。设在新德里的印度国防研究分析学会主任克·苏布拉梅耶在起义爆发前六天,即..

计划的修改·第六

计划的修改·第六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东部军区司令员杰格吉特·辛格·奥罗拉将指挥印度和孟加拉的地面部队,协调空军和海军在解放孟加拉中的行动。由于他的个人天赋和强有力的人事关系,他轻而易举地爬上了这一高位。他在陆军中屡居要职,但是,他的最突出的贡献..

计划·第五

计划·第五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从地图上看,孟加拉像一头母鹿的头,两只角直指西里古里,阿加尔塔拉凸出部好象是它的细长的脖子。这个国家三面是陆地:西面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相接;北连西孟加拉和梅拉亚;东与特里普拉和米佑拉姆接壤,科克斯巴扎与下缅甸相对;..

准备·第四

准备·第四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正像其他的东方国家一样,印度的公众易受情绪左右。重要的问题被闹到街头,而不是平心静气地进行辩论。政党领袖们利用高呼口号的人群制造公众舆论。甚至新闻界用主观臆造的报道和评论予以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时被这种大吵大..

马克蒂·巴海尼部队的形成·第三

马克蒂·巴海尼部队的形成·第三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约于一九七一年四月的第一周周末,大部分孟加拉起义部队被巴基斯坦陆军用暴力赶到了印度。有些人受了重伤,有些人失去了武器,他们被迫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尽管他们在孟加拉自由宣言发表之后,对早期的胜利感..

问题·第二

问题·第二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毫无疑问,印度的国家利益在于与其接壤的东巴基斯坦有一个友好的政权,因为两国的孟加拉族在经济和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印巴分治以前,它们同属一个省。一九四七年这块领土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国家的领土后,工厂和原料供..

造反·第一

造反·第一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一年三月十二日,我就任当时的作战部长K.K.辛格少将的助手(后来他升至中将)。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见面后,他对我说:“事态发展很快。你最好很快地进入情况。”几年来,辛格获得了军事思想家和谋略家的美名。他无论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