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第八

繁体

闪电战·第八

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

出自————《喋血孟加拉》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一年三月七日,当蒂卡·汗作为指定的东巴基斯坦省督来到政治上动荡不安的东巴时,他集军法执行官和巴基斯坦东部军区总指挥两职于一身。军区下辖的部队数量是一个步兵师,在吉大港的一个训练机构以及附属的支援部队。巴基斯坦空军仅有一个以达卡机场为基地的佩刀式F-86E飞机中队。在吉大港有一个海军单位,但是,海军在东巴基斯坦水域的数量却微乎其微。

   由四个旅编成的第14步兵师,从巴基斯坦建国之日起,一直是驻在东巴基斯坦的应付国内外紧急情况的传统部队。在蒂卡·汗接任时,该师师长是卡迪姆赫塞恩·雷扎少将。为对付人民同盟鼓动的起义,他把部队部署在边远地区,以显示他们的存在,如局势一旦需要,将采取坚决的行动。第53步兵旅驻在库米拉,负责梅格纳河以东的整个地区的作战任务。

   第31旁遮普营驻在北部的锡尔赫特,第2东孟加拉团在阿舒甘杰对面的婆罗门巴里亚,旅部与第4东孟加拉营和第24FFR营一起设在库米拉-梅纳马蒂地区,第20俾路支营和第8、第9东孟加拉营在吉大港地区。另外,在吉大港有一个东孟加拉团训练中心,约有二千五百名教员和正在受训的新兵。它也包括当时正在组建的第9东孟加拉营的官兵在内。第23步兵旅负责西北部,承担帕德马河和贾穆纳河以北以西的西北部地区的作战任务,第25旁遮普营驻拉杰沙希,第26FFR营驻迪纳杰普尔以及第4东孟加拉营驻赛德普尔。第107步兵旅控制着帕德马河以南和贾穆纳河以西的西南地区,下辖第25俾路支营和第l东孟加拉营,后来增加了第12旁遮普营,驻在杰索尔。第57步兵旅集结在达卡周围地区,其第2东孟加拉营驻在达卡以北的齐伊德夫普尔。

   还有一些支援部队,即一个装甲团,五个野炮团,一个防空团和两个迫击炮连。可以设想,它们也已配属给各旅。另外,有十六个东巴基斯坦步枪大队,总兵力约为一万三千人,大多数部署与邻国接壤的边境哨所。

   因此,可以看到,在总共十八个步兵营中,六个营是由孟加拉人组成的。在其余的十二个营中,孟加拉人的军官干部在各个部队中约占百分之三十。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的官兵是混编的,比率是孟加拉人约占百分之三十,西巴基斯坦人约占百分之七十。法扎尔·穆奎姆在他的书中解释说,在十二个西巴基斯坦人组成的步兵营中,两个营将调回西巴基斯坦。由于在早些时候已向西巴派出了庞大的先遣队,它们的实力已经减至四百人。

   蒂卡·汗的前任亚奎伯·汗意识到,要按计划对孟加拉民族主义者实行***,他尚缺少所需的部队,于是他于二月初就要求增加一个师。二月底,驻奎达的第16步兵师的一个步兵旅被指定运往东巴基斯坦。在一九七一年三月的第一周,约两个缩编的营被空运到达卡,它们的重武器和装具没有随机运去。然而,由于巴基斯坦空军中的孟加拉人员(约占东巴基斯坦空军力量的一半)以兵变相威胁,空运被迫停止了。

   蒂卡·汗遇到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他的军区下辖的三个军种中经常存在着兵变的可能性。这就要求采取坚定的突然措施,解除孟加拉人中的不满分子的武装,同时又不疏远那些忠贞分子。第二,在全省范围内,存在着反对当局的武装起义威胁。为此,军队不得不分散在各处。因为缺少纯西巴基斯坦人组成的部队,也由于分散作战的需要,孤立地区的实力受到削弱,易受起义部队的攻击。蒂卡·汗采取以炮兵担任步兵任务的办法,尽力增强这些孤立地区守备部队的力量。第三,民政部门已全部瘫痪,日常工作正落到巴基斯坦军队的身上。在发动定名为“闪电战”的***的这一天,军队的实力由十八个步兵营下降到十二个营及三个炮兵支援部队。准军事部队遭到的打击最为严重。实力约有一万三千名官兵的东巴基斯坦步枪队出于政治上的不满,离开了边境哨所,致使无人守卫。在上面已说到的***起义的激烈作战之后,剩下的巴基斯坦陆军和一些比哈里部队的忠诚分子被用于边境防御。

   在此阶段,巴基斯坦第9步兵师于三月第一周被空运到东巴,削弱了西巴的打击力量。这支部队没有携带重武器和装具,抵达后立即投入对起义军的作战。第9步兵师师长肖卡特·里扎少将奉命负责梅格纳河以东的整个地区,从第14步兵师那里接管了早在该地作战的第53步兵旅。

   他的作战部署大致是,第313步兵旅部署在锡尔赫特和穆尔维巴扎地区,第117步兵旅在库米拉-梅纳马蒂地区,来自库米拉的第53步兵旅前推到费尼-吉大港地区。属于第9步兵师的第27步兵旅被派到迈门辛格地区,归第14步兵师指挥。纳扎尔·赫塞恩·沙少将的第16师随后又运到了东巴。这个师只来了两个旅,奉命负责贾穆纳河和帕德玛河以西和以北地区。已在该地作战的第14步兵师的第23步兵旅调归第16步兵师指挥。

   这个师的部署是,第23步兵旅在迪那杰普尔-赛德普尔地区的北面,第205步兵旅在希利-盖班达地区,第16步兵族在南部的拉杰沙希-纳托尔-伊舒尔迪地区。由于从西巴基斯坦调来的这两个师以及划分了作战任务的结果,第14步兵师只负责防包括迈门辛格与达卡在内的北部地区和包括杰索尔和库尔纳在内的西南地区。之后,为适应日益增长的***起义的需要,继续努力向东巴调进更多的部队。

   被称为东巴基斯坦民兵武装部队的一支新的准军事部队于四月份组建,约有六千名官兵,是从忠贞分子中招募来的,其中大多数是比哈里人。原来的东巴步枪队的前总指挥M.詹姆谢德少将奉命筹建和指挥这支部队。这支部队的组建十分仓促,组建后又急忙用于执行边境任务,因此,它严重缺乏装备和人力,也缺乏训练。他们也筹建了约五十个圣战营,但它们的作战潜力是可疑的。另外,也成立了一些拉扎克部队,保护后方易遭攻击的地点,但是,由于多数成员是孟加拉人,因此他们的忠诚是难以预测的,其结果,他们的贡献非常有限。

   在十二月三日全面战争爆发之前,增援部队继续来到东巴基斯坦。用于西北边境的一个准军事组织——边境侦察兵——提供了较大的力量。同时,一个野战团和两个“阿扎德克什米尔”营于十一月份抵达。据估计,在东翼的巴基斯坦陆军的总的实力从未超过三十多个步兵营,一个装甲团,六个炮兵团和三至四个迫击炮连。尼亚齐以西巴基斯坦的一些营的番号和名称来称呼“阿扎德克什米尔”营和圣战者营,企图制造部队实力的假象。这种做法扰乱了印度的情报部门,它们根据这种假象把巴基斯坦的实力估计为三十五个正规营。

   尼亚齐以实力来扼守边境的决定进一步增加了对现有的正规部队的压力,使他们更加分散。随着争夺边境哨所的斗争在广度和激烈程度上的增加,尼亚齐发现,准军事部队和新集结的圣战者和拉扎卡营抵挡不住马克蒂·巴海尼部队的进攻,特别在他们受到印度人支援时更难抵挡。他认为,以正规部队的成分为核心来加强这些哨所是有利的。这一措施走得太远了,以致在战争来临时,旅以下的部队均是混编的。甚至在一个连里,也经常出现正规军一个排,东巴基斯坦民兵武装部队一个排和圣战者一个排的情况。

   毫无疑问,采用这种临时性的编组方法,虽然增加了战斗分队、部队的数量,但却大大地削弱了它们的军事潜力。伴随着部队部署的分散,支援部队也相应地分散了。坦克和火炮支援分队远离它们支援的部队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这种情况影响了指挥和控制。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尼亚齐临时组建了两个师部和三至四个旅部。但是,这些司令部由于组建时间短促,必然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足够的通讯工具和训练有素的参谋人员以及其它配属的分队,因此,战斗力并不强。

   在詹姆谢德将军指挥下的第36特别步兵师被指定负责包括达卡防御在内的北部地区的作战任务。用于迈门辛格和卡玛尔普尔地区的部队被编为第93步兵旅。东部地区划成两块,从锡尔赫特到阿考拉和婆罗门里亚的北部的一半由第14步兵师师长卡齐·阿伯杜尔·马吉德少将负责。为了组建他的第三个旅,部署在锡尔赫特地区的部队编成了第202步兵旅。从科米拉列科克斯巴扎的东部地区的南半部被置于M.拉希姆·汗少将的指挥之下,该地的部队编为第39特别步兵师。部署在吉大港地区的部队编为第97步兵旅。

   出于某种难以解释的原因,安塞里少将的第9步兵师师部移到西南地区,接管了原来属于第14步兵师的两个旅,而第14步兵师师部却指挥在东部地区的第9步兵师的两个旅。负责西北地区的沙赫将军的第16步兵师受到的干扰也许是最少的。从三月二十五日开始,所有师可能也有一些旅的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约有六分之一的旅不再由原来的师部指挥,造成了相互间缺乏了解,而这种了解在作战中是非常重要的。尼亚齐这种杂乱无章的安排不仅无济于事,反而使他的困难变得更为复杂。显然,尼亚齐没有从B.M.考尔中将于一九六二年在对付中国人时所犯的印度大败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当时,一步零散的部队匆匆编入第4步兵师投入战斗,这必然会招致灾难。

   尼亚齐终于拥有了约三十个正规营,编为若干个步兵旅。其中,四个旅属于第14步兵师,一九七一年调来的第9和第16步兵师各拥有三个旅群,其余两个旅是由一些零散的营和约有一个营的准军事部队组成的。为了使指挥和控制合理化,尼亚齐组建了两个新的师部,但是,由于通讯器材落后和后勤资源不足,它们仍然只是空架子。

   另外,还有一个装甲团和两个独立装甲营,装备着霞飞式轻型坦克和六至七辆PT-76两栖轻型坦克。PT-76坦克是于一九六五年巴基斯坦在克姆卡兰从印度人手中夺取的。然而,炮兵十分缺乏,当第9步兵师和第16步兵师匆忙运至东巴时,重型武器仍留在原地。尼亚齐的全部炮兵是六个野炮团,四个分别装备着二十五磅炮和四点二英寸迫击炮的独立迫击炮连,以及四个装备小口径高炮的轻防空连。

   所以,要达到他的计划的要求,还短缺约六个野炮团。东巴没有中型或重型火炮。一个由七个大队和五个圣战营组成的准军事部队增强了执行***起义任务的正规部队的力量,为防御薄弱的地区提供全面支援,并守卫边境哨所。简言之,尼亚齐约有四个师,得到相当于一个师实力的准军事部队的支援。虽然炮兵的火力对支持进攻作战是不够的,但它足以支持一场防御战,特别是东巴基斯坦的地形比较适合于打一场防御战。巴基斯坦空军有一个佩刀式战斗机中队和一些直升机,但鉴于印度在东巴基斯坦边缘地区的空军力量占绝对的优势,这支部队在战争中的作用,如果有的话,也仅是短暂的。

   巴基斯坦陆军从一九四七年诞生到一九七一年三月东巴基斯坦起义的爆发,和平期间在西巴基斯坦的当兵生涯相对来说是较为容易的。不像印度的陆军,它没有剿匪任务,因此不会造成在充满敌意的不毛环境中与一个出没无常的敌人作战时的那种士气低落。在雨季期间,东巴基斯坦的大雨连绵不断,是西巴基斯坦部队在他们的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的。在泥泞地上连续不断的行军,在被水淹没的战壕里,在没有合适的雨具情况下渡过的夜晚,在这种被雨水湿透的环境中生活和战斗长达六个月之久,以及由此引起的烂脚,赤痢和其他疾病,既拖垮了部队,又损耗了战斗装备。

   后勤支援的不足使事情弄得更糟。在东巴基斯坦建立后勤区本来是为一个步兵师和附属的行政后勤部队服务的。物资的储存已考虑到了东巴被孤立一段时期的可能性,但是,它并没有估计到根据一项紧急计划部队的数量增加了四倍的情况,特别是这些新到的部队由于受到空运的限制,不能带来它们的运输工具和储存物资。从卡车到人力车以及小船等水陆运输工具,可以就地征用。追击马克蒂·巴海尼游击队的部队分散在远离现有交通线的地方,致使后勤支援部队不一能保证作战部队的需要。供应情况非常不好,据法扎尔·穆奎姆说:“一个旅长在三十六小时内只吃到一个烤饼”。

   除了肉体上的痛苦之外,还有处在敌对的人民中被孤立的心理上的压力。在不利的气候、地形和人民非常敌对的环境中持续作战约八个月之久,已经造成了战斗疲劳症。战斗伤亡正在增加,由于输送设备的不足,伤员得不到合适的照料。因此,士气逐渐下降。由于国际通讯媒介毫不留情地谴责了蒂卡·汗和他的西巴基斯坦部队在孟加拉所起的作用,部队的士气进一步下降。他们犯下的奸淫虏掠、杀光毁光的罪行在世界上广为宣传,降低了巴基斯坦军人的自尊心,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他们的战斗力。

   最主要的是,印度的宣传以及局势的现实在巴基斯坦军人的心理上制造了这样一种印象,即一旦发生战争,他们将与他们的家庭分开,无可避免地面临着投降和成为被囚禁起来的战俘。因此,在十二月三日战争爆发时,巴基斯坦部队精疲力竭,幻想破灭。尽管如此,从他们在筑垒地区进行的防御战来判断,可以说,他们心理上和身体上的疲劳症对他们的作战效率的影响并不像巴基斯坦的辩护士们所说的那么大。

   在地形方面,孟加拉的面积约有十四万二千平方公里,一九七一年的人口约为七千五百万。它的边境除小部分于东南方与缅甸接壤外,它的东部、北部和西部边境均与印度相连。它是一个平坦的三角洲平原,海拔约四十英尺,布满了南北流向的大河。这些河流在接近海洋时变成了无数条小河。盛雨季节使整个土地布满了湖泊和广阔的沼泽地带,使越野运动难以进行。仅有的地势较高的地区是东北(锡尔赫特区)和东南部的林密叶茂的吉大港山区。

   三条主要的大河是恒河(在孟加拉被称为帕德马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贾穆纳河。这些河流是难以克服的障碍。由于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西巴基斯坦,在地面交通的建设方面,孟加拉完全被忽视了。有一些连结重要城市中心的公路,但它们均破烂不堪。分别为该省东部和西部服务的两条铁路没有连结起来。在大多数地方,渡河只能依靠渡船。在几条大河上只有两座公路铁路桥,一座在巴克色附近的帕德马河上,称作哈丁桥,另一座在阿舒甘杰的梅格纳河上。地面交通工具缺乏,自由战士们广泛的游击行动所造成的破坏,以及在计划的进攻路线上接连不断的河道障碍,这一切都会使任何进攻中的军队感到头痛。

   奥罗拉上将约有七个师的力量,其中包括六个师、三个独立步兵旅、一支满编的炮兵部队、三个装甲团(一个团装备T-54坦克,另两个团装备PT-76坦克),三个独立装甲营和两个机械化营。因此,就这一地区的力量而言,印度对巴基斯坦并不拥有大的优势。通常的兵力对比要求是,三个进攻者对一个防守者。而在这里,却少于二比一。

   从表面上看,巴基斯坦军队的实力加上地形和钢筋水泥的野战工事的防御能力,对付印度的进攻是绰绰有余的,足以在战争处于僵局时为国际压力产生作用赢得足够的时间。无可否认,自三月二十六日以来,巴基斯坦部队不断地进行着***起义的作战,在较长的时间内不适应于这种神出鬼没的活动,必定产生了疲劳症。

   敌对的环境,后方交通遭到破坏后后勤支援得不到保障,以及越来越活跃的游击队活动可能进一步加重了他们心理的紧张状态,使他们的士气低落。据战俘们后来透露,意识到与他们在西巴基斯坦的家庭的分离、毫无把握及早返回家园的情况以及缺乏他们家属的消息,增加了士兵们的焦虑。

   用于孟加拉作战的印度部队也是从作战中抽调出来的。支持马克蒂·巴海尼部队与巴基斯坦部队的边境冲突已成为这些部队的经常性的任务,尤其在雨季结束以后更是如此,他们同样地感到疲劳,但是,解放孟加拉的事业所产生的精神力量给予了印度人为即将来临的战争所需要的士气。

   十二月三日傍晚,巴基斯坦空军在西线对印度机场发动了先发制人的行动,一次全面的战争爆发了。准备对东巴基斯坦实施攻击的部队因此接到了命令,要他们把计划付诸于行动。上面已经谈过,作战计划要求在三周内打垮巴基斯坦在东巴的战争机器,解放全部领土。在奥罗拉面前的任务不像事后看来的那样容易。为易于理解事态的发展,下面按战区叙述作战的情况。

   西南战区

   在地形方面,这一地区看起来好象一个圆的四分之一,像个椭圆形,它的垂直线由从北向南流向的伊查马蒂河来代表,它的底线是在海上,它的边线是由帕德马河和梅格纳河的下游组成。在伊查马蒂河和帕德马河的半道之间有一条马杜马蒂河,公路和铁路交通干线在这些河流之间伸延。有一条干线是在伊查马蒂河和马杜马蒂河之间从库什蒂亚经杰索尔,最后到库尔纳的公路。另一条公路是从库什蒂亚到马杜卡里,最后通到法里德普尔,它在马杜马蒂河和帕德马河之间。一些横向公路通过马杜马蒂河上的渡船把这些干线连结起来,通过伊查马蒂河上的渡口与印度的公路网也连接了起来。

   除防守边境的准军事部队外,尼亚齐用巴基斯坦第9步兵师守卫这个地区。该师由两个旅群组成,受安塞里将军指挥。第57步兵旅群的任务是扼守通向哈丁桥和库什蒂亚的北部通道,在伊查马蒂河的贝兰波尔和梅赫普尔各部署一个营,封锁来自印度的沿着贝兰波尔-巴克赛和普拉西-梅赫普尔-库什蒂亚公路的入侵路线,第三个营部设在库什蒂亚。后来,当印度人夺取吉班纳加尔后向北挺进时,这个营被吸引到了朱丹加和杰尼达之间的地区。第107步兵旅群与第9步兵师师部和师属部队集结在一起,扼守杰索尔要塞,杰索尔是个重要的交通中心,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充分的储备,可以拼一死战。

   在贝内波勒和萨特基拉各部署了一个营,以切断预料中的印度沿班冈-贝内波勒-杰索尔公路和巴希尔哈特-萨特基拉甲-道拉特普尔-库尔纳公路上进军的路线,其余的部队,包括两个营和师属部队用于保卫杰索尔。巴军的工事的位置原先是为了控制主要路线上的明显的通道,但是,十一月二十二日在巴伊拉的一仗和从预料之外方向上来的新的威胁使防御有必要作某些调整。因此,安塞里重新组织了杰索尔以西的防御,把各沼泽地连结了起来,撤回了以前部署在前沿的丘加查地区的部队,可能他还从拉杰沙希得到了一个营的增援部队。因此,新组织的杰索尔防御很有可能坚持下去。

   现在,有必要谈一下巴基斯坦第9步兵师及其师长的一点历史背景情况。这支部队于一九六五年印巴冲突之后在古吉兰特附近组建的,成为巴基斯坦北部打击力量的一部分。当蒂卡·汗的***即将实施之时,它被匆忙地空运到东巴基斯坦。这支部队把它的坦克和火炮留在西巴基斯坦,因为据认为,粉碎一次老百姓造反不需要这类重武器。它进入东巴后,即以其所属的旅配置于梅格纳河以东的锡尔赫特至吉大港的地区,但后来,看来是作为战区指挥和控制合理化的一部分,尼亚齐把第9步兵师师部调去杰索尔,指挥西南地区的作战。安塞里接替了和该师一起来到东巴基斯坦的肖卡特·里扎将军。第57和第107这两个步兵旅原属于巴基斯坦第14步兵师。所以,师长和他的部队是素不相识的。

   与安塞里对阵的是雷纳将军,他指挥着新筹建的第2军。雷纳于一九六二年任旅长,在楚舒勒与中国人作战时证明了他的勇敢精神。他有一个令人敬佩的忠于职守的美名,人们期望他能取得重大的成果。他的下面有指挥印度第9步兵师的多尔伯·辛格少将和第4山地师师长莫欣德尔·辛格·巴拉尔少将。

   多尔伯·辛格任此职已有两年,负责执行印度对东巴基斯坦的过去的范围有限的应急计划。他对这一地区的地形和巴基斯坦人的能力了如指掌,颇具信心。他获得了敢做敢为的性格的美名,不论在何种场合,在食堂就餐还是在军事演习中,他都随时准备进攻。他身体魁梧,体格健壮,是个出色的步兵。人们期待他充满活力和坚韧不拔地按条令规定进行作战,甚至在极不利的条件下也能如此。

   在叶海亚发动战争的初期,印度的第9步兵师被吸引到巴伊拉凸出部,在该地区进行的防御战中站稳了脚跟,并与杰索尔以西的沿沼泽地设防部队发生了接触。这就排除了其他的攻占杰索尔防区的办法。所以,多尔伯·辛格开始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击,打得相当顽强,以期突破巴军防御。猛攻于十二月四日黎明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六日晚上,但仍然没有出现撕开巴军防御的迹象。当多尔伯·辛格对缓慢的进展开始失去耐心时,他的固执终于如愿以偿了。

   安塞里进行了两天的顽强和坚定的抵抗之后,决定撤离杰索尔。当他的部队在坚固的工事内勇敢地坚守着并重创了对方之时,当他的防线还未出现破绽之时,他为什么作出这个决定,却无从察晓。J.S.戈拉亚准将在这次战斗中表现突出,亲自率领部队从西北方向上发动进攻,终于取得了突破。他在战斗中受了伤。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巴基斯坦人于十二月六日黎明时撤离了杰索尔,但直到七日下午晚印度人才占领了该城。

   在杰索尔失守之后,安塞里和他的师部以及师属部队先退守马古拉,然后渡过马杜马蒂河,控制了渡口,而第107步兵旅群撤至库尔纳,留下约一个营群的掩护部队以阻滞印度人的前进。法扎·麦奎姆的说法却与此相反,他说印度人占领了杰索尔后,用一个新的师向库尔纳继续前进,而实际上,多尔伯·辛格却以第32步兵旅继续前进。巴基斯坦人在主要公路的居民地构筑了一系列的阻滞阵地。公路两侧是沼泽地,印度人的前进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由于沿途桥梁和涵洞遭到了破坏,部队前进的速度进一步放慢了。多尔伯·辛格按照印度陆军惯用的战术,对巴基斯坦的阻滞阵地发动了预有准备的、在航空兵和密集炮兵火力支援下的进攻,一个阵地一个阵地地予以攻占。向库尔纳的缓慢推进一直持续到十二月十一日印军进攻道拉特普尔巴军的主要防御阵地之时。第9师用了四天的时间才克服了巴军的至多一个营兵力的抵抗,走了大约三十哩的路程。

   道拉特普尔和库尔纳之间有一条长约十哩的狭长的居民地。居民地的西面是沼泽地,东面是拜布拉河。这就使得印度军队难于迂回巴军的防御阵地。多尔伯·辛格选择了正面进攻的办法。于是,争夺道拉特普尔-库尔纳地带的战斗变成了一场殊死的较量。从战斗开始的十二月十一日到十二月十五日之间,对由巴基斯坦旁遮普第6营扼守的道拉特普尔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双方都遭到了重大伤亡。在交战过程中,第9师尽管集中了兵力,但由于缺乏部署的空间,难以发挥其全部战斗力。

   十二月十五-十六日夜间,第9师试图迂回道拉特普尔。它以第42步兵旅渡过东面的拜布拉河,尔后向南推进至拜布拉河与阿特赖河的汇合处,占领渡口,以便在主要公路上站稳脚跟。十二月十六日晨,先头营——第2辛格轻步兵营占领了俯瞰主要公路的一些阵地,但随后在强渡河流时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当停火令生效时,该营仍在努力渡河,而第9师当时已经攻占了道拉特普尔正面的三个前沿据点。在争夺道拉特普尔的整个战斗中,印度空军十分活跃,及时地提供了近距离火力支持,并且表现十分出色。飞行人员在执行任务时热情高得出奇,以至于他们摧毁了两艘想要突入库尔纳港的印度炮艇。艇上有些军官和水兵被巴军抓了俘虏。

   据说,负责库尔纳防御的第107步兵旅群司令马利克·H.汗准将在接到尼亚齐的命令,要他停止敌对行动并且向印度第9步兵师师长交出装备和人员时,感到十分懊丧。他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第9师止步不前,而且真正争夺库尔纳的战斗也未开始。他完全有理由相信他还可以扼守一个星期左右,直到美国多次允诺的援助来到的时候。他以后在受审时说,巴基斯坦的高级指挥部拆了他的台。

   在北面,第4山地师在巴拉尔将军指挥下,已经在吉班纳加尔和达尔萨纳总地区建立了立足点,并且准备进攻科昌普尔,以便尔后向卡利甘杰发展胜利。第4山地师是由英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组建的,在中东地区的各次战役和意大利战役中战功卓著。这支部队于一九六二年在东北边境特区与中国人作过战,尽管没有取得胜利,但它的失败并不是由于它本身的缺点造成的。这一点在《没有讲过的故事》 [ 译者注:原印度第4山地师师长B.M.考尔著 ] [ 注:考尔当时任第四军军长,第四师师长为尼兰詹·普拉沙德少将。参见本站《达旺的陷落》 ] 一书中已有很多的阐述。

   在一九六五年冲突中,该师参加了有重要意义的克姆卡兰之战,对挫败阿尤布·汗向德里进军的“大满贯”计划(巴基斯坦作战计划的代号)起了主要作用。这支部队一直是印度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的代表。巴拉尔将军在战争开始前几个月刚接任师长,因此对这支部队还相当陌生。尽管他在业务上完全胜任师长这一职务,但他引起公众注意却是在他被选为当时陆军参谋长库玛拉曼格拉姆将军的军事助理之时。他以后的迅速提升代表了一种***的参谋人员有特权可以在高级司令部获得职务的趋向。尽管巴拉尔将军在印度独立后没有经过多少战斗,他却接过了一支久经战火考验的、无需训练的部队的指挥职务。

   巴拉尔以第62山地旅控制吉班纳加尔突出部,并且于十二月五日占领了达尔萨纳与科昌普尔。此后,他并未沿主要公路轴线向杰尼达挺进,而是果断地转向北面。他以一个步兵营和一个装甲营的兵力在米坦加与杰尼达之间建立了拦阻阵地。敌人多次企图突破阵地的行动都遭到了失败。部署在拦阻阵地以西的部队没有后撤到杰尼达,而是不得不分兵据守库什蒂拉。与此同时,第41山地旅在米芝根准将指挥下沿着一条十分准以通行的小路朝着杰尼达疾进,并于十二月六日突然占领了该城。阿萨里对印军前进速度如此之快感到十分吃惊,不仅来不及增援杰尼达,而且还丧魂落魄地决定撤出东巴最坚强的据点杰索尔。

   巴拉尔没有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第62山地旅以最快的速度向马古拉挺进,并于十二月八日占领了该城。阿萨里及巴基斯坦步兵第9师的残余部队则慌忙渡过马杜马蒂河逃跑。至此,阿萨里的部队已经被分割成三个部份。步兵第107旅已经退往南面的库尔纳;步兵第57旅在印军占领杰尼达后,正逃往北面的库什蒂拉;而师部和阿萨里能够纠集的其余部队则渡过马杜马蒂河撤向法里德普尔。巴基斯坦步兵第9师已经不再是一支统一的战斗部队了,阿萨里已经失掉了对他的指挥。

   占领马古拉之后,第62山地旅在R.南斯准将指挥下,开始朝法里德普尔前进。敌人已经破坏了库马尔河上的桥梁,向马杜马蒂河以东撤退。河东岸只留下一些阻滞部队。第62山地旅消灭这些阻滞部队之后,于十二月九日傍晚占领了河西岸,准备于次日渡河东进。

   与此同时,巴拉尔担心部队前出至法里德普尔以后战线拉得过长,翼侧会遭到来自北面的袭击,于是就指示Z.辛格指挥的第7山地旅由十二月八日开始从军预备队中归建,朝着库什蒂拉和哈丁桥挺进。其先遣营——第22拉杰普特营——发现前进路上没有敌军阻挡,就迅速朝库什蒂拉猛冲。但它的先遣连在坦克先导下冲进城内时,却遭到了射击。几分钟之内,它就损失了五辆坦克和大量人员。以后查知,开火射击的是巴基斯坦步兵第57旅的后卫部队,当时,该旅正准备渡过帕德马河,向北与东北战区的巴基斯坦步兵第16师会合。该旅有三分之二的部队于十二月十日夜间渡过了帕德马河。

   但是,雷纳对这次伤亡重大的战斗作出了一些不必要的反应。他根据自己的设想把整个师调来对付库什蒂拉的巴军,而只留下大约一个营的兵力扼守马杜马蒂河西岸。这一行动足足浪费了三天宝贵的时间。十二月十二日,当部队抵达哈丁桥时,步兵第57旅已经几乎完整无损地渡过了帕德马河,并且破坏了桥梁。雷纳为什么要巴拉尔调集兵力对付一个没有多大力量的目标,巴拉尔又为什么在通向法里德普尔和、达卡的道路几乎完全敞开的情况下不强烈反对雷纳的命令,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奇怪的问题。这样一来,雷纳和巴拉尔丢掉了一个率领印度部队首先到达达卡的天赐良机。

   在蒂什蒂拉和贝拉马拉地区肃清敌人之后,巴拉尔留下了米芝根将军的部队,而率领该师的其余部队回到马杜马蒂河。第62山地旅于十二月十三日集结了自己的兵力,第7山地旅则于次日到达了马古拉。马杜马蒂河是一条主要的水障,约500码宽,有些地方水深超过四十呎;流向马古拉时,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弯曲部。因此,通往渡口的公路两旁,约有几哩长的河流。

   阿萨里将军扼守河东岸,手头控制着师直属分队和该师的残余战斗部队,加在一起,约有不到两个营的兵力和一个炮兵和迫击炮连。这支部队临时编成一个旅,由师参谋长指挥,但其战斗力很差。巴拉尔起初计划以第62山地旅在南面渡河,并从东岸迂回巴军的主要防御阵地,以便占领主要公路上的卡马克哈里。但是,巴拉尔以后决定以两个旅同时渡河,即以第62山地旅在北面、第7山地旅在南面强渡该河。

   他的计划设想以钳形运动迂回敌人的阵地,并切断渡口以东的公路。他希望以此来切断扼守河岸的巴基斯坦军队的退路,并逐个予以歼灭。第62和第7两个山地旅利用在“马蒂·巴海尼”运动帮助下征集的各种船只,于十二月十四-十五日夜间渡过了马杜马蒂河。Z.辛格将军指挥的第7山地旅在到达渡口前不得不经过二十哩的越野运动,这就使得他没有多少侦察的时间。渡口行动没有遇到抵抗。十五日晨,两个旅在卡马克哈里与马杜克哈里之间的主要公路上闭合了包围圈。

   R.南斯将军以第7山地旅扼守拦阻阵地,以第62山地旅消灭敌人的抵抗。经过一场战斗后,阿萨里企图回师法里德普尔,但为第7山地旅的阵地所阻挡。他竭力企图突围逃跑未果,于是就在十六日凌晨率部投降。阿萨里本人及其随身参谋军衣破烂,未佩军衔,俯首向巴拉尔投降。不久以后,巴拉尔即率全师胜利地进入法里德普尔。

   十二月十六日巴军全面投降前,第2军总共缴获和摧毁了五百支步枪、司登式机枪和手枪、十八辆霞飞式坦克、十三门火炮和四门重迫击炮。巴基斯坦军队在这一阶段的伤亡数字无法获得。但从缴获的武器来判断,伤亡总数、可能不会超过六百至七百人。而第2军则死三百六十七(其中包括十七名军官),伤一千二百九十二,失踪五,损失坦克五辆。

   雷纳之所以取得胜利,是由于尼亚齐在孟加拉之战中作出了投降的决定。不然,与他作战的一半巴军仍在库尔纳战斗,而另一半已经突围去与巴基斯坦步兵第16师会合。只有很小一部分部队和阿萨里本人落入了雷纳之手。第2军的行动在促使尼亚齐的垮台中究竟起了什么作用呢?据尼亚齐本人说,它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因为这些行动既未威胁达卡,也未削弱他的部队的战斗力。事实上,他只是在要求停火之后,才了解到阿萨里被俘的消息。

   如果雷纳能够遵照陆军总部提出的宏伟的战略计划行动,他本来是可以获得更大的战绩的。陆军总部的计划要求北面在哈丁桥、南面在库尔纳切断部署在西南战区的巴军的退路,尔后予以围歼。但是,雷纳在使阿萨里把兵力集中于杰索尔之后,却未能北占哈丁桥,南夺库尔纳,尔后以钳形运动歼灭杰索尔之敌。

   这一计划如果成功,被围在西南战区的巴基斯坦部队就会遭到彻底歼灭。即使尼亚齐表现了更大的坚定性,并且决定在达卡进行抵抗,西南战区的巴军全部被歼也会缩短战争的时间并且消蚀尼亚齐的意志。从这一角度来看,第2军的行动似乎没有取得与其付出的努力相适应的成果。

   东部战区

   东部战区包括梅格纳河以东锡尔赫特、婆罗门巴里亚通库米拉和吉大港各县以及吉大港山区。梅格纳河对岸即可、往达卡。这条河流,河宽四千至五千码不等,仅在阿舒甘杰有一座大约二千九百五十呎长的铁路桥。除山区外,地形低洼多水,遍布稻田。与孟加拉的其他地区一样,这个战区河流遍地,沟渠成行。十二月第一周之前,越野运动十分困难。因为河流经常改道,架桥十分困难,所以驳渡便成了唯一可靠的渡河工具。

   在锡尔赫特县,湖泊星罗棋布,溪流遍地皆是,沼泽举目可见,间或有一百-二百呎高的土岗隆起。土岗周围又是低地,一年之中有九个月积水难行。

   在库米拉县,拉尔迈山自北向库米拉旗西南延伸。山长十六公里,宽四公里,隆起之处不少,上有灌木。山的平均高度为二百二十六公里(原文如此)。

   就印度方面的公路和铁路交通而言,一条横跨阿萨姆的单轨铁路从卢姆丁起,中间有相当一段靠近印巴边境,直接通往达兰普尔。从卡林甘杰到达兰普尔的一段特别容易遭到巴基斯坦的破坏。事实上,巴基斯坦确实也曾数次企图炸毁路轨,只是由于印度方面采取了严格的警戒措施,包括派出巡路队、探照灯班和警犬等,这条铁路才得以在准备战争和进行战争期间畅通无阻。

   在巴基斯坦方面,同样有一条单轨铁路自北向南把锡尔赫特县和吉大港连接起来,这条铁路绝大部分都是与国际分界线平行的。除了跨越梅格纳河与达卡和迈门辛格连接外,它还通往昌德普尔和诺阿卡利的渡口。由于达卡、迈门辛格同东部战区之间只能通过阿舒甘杰的铁路桥互相连接,婆罗门巴里亚地区就成了这些交通动脉上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瓶颈”。拉克沙姆是通往吉大港的公路和铁路枢纽。因此,占领婆罗门巴里亚就可以切断东部战区的巴基斯坦部队,特别是锡尔赫特和穆尔维巴扎驻军的退路,而控制拉克沙姆则能切断库米拉驻军的退路。

   同样地,在印度方面,亦有一条铁路干线把阿萨姆和特里普拉联结在一起。这条铁路北起锡尔恰尔,经过泰里姆拉,南至贝洛尼亚。泰里姆拉是一个交通中心,里此可以通往卡马尔普尔、库威、阿加尔塔拉、索纳穆拉和其他边境城镇。此外,还有一条与国际边境线平行的公路,起自阿加尔塔拉南面直至昌德格兰姆,它是新近修建和加固的,以便能够更快地调动部队。阿加尔塔拉有公路与萨巴鲁姆相接。萨巴鲁姆是一个边境城市,由此可以俯瞰吉大港山区。为了交通方便,由锡尔恰尔至萨巴鲁姆的公路还有许多支线伸向四面八方。

   在东巴方面,有一条主要的公路干线与锡尔赫特至吉大港的铁路线平行而行。公路干线又有许多支线伸向边境城镇和一些河流渡口。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两条主要公路在任何一点上都可以连接起来。但两条铁路却只能在卡林甘杰对面的拉图衔接在一起。巴基斯坦方面的公路和铁路线都在四至八呎高的堤岸上蜿蜒而去。大量的桥梁和涵洞都已经被自由战士或退却的巴基斯坦军队破坏。由于当地缺乏建筑材料,修复公路十分困难。由于路轨宽度限制了重型车厢的通行,修复铁路桥梁亦没有什么用处。

   巴基斯坦方面可以使用的机场有:达卡、锡尔赫特、沙姆什拉纳格、库米拉、吉大港和科克斯巴扎。其中大部分机场都是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修建来用于缅甸战区作战的,巴基斯坦政府接管后,一直精心地加以管理,现在可以用于“佩刀式”喷气机的起落。在印度方面,锡尔恰尔机场可用于起落喷气式飞机,而卡马尔普尔、库威和凯拉沙巴尔机场只能供运输机使用。印度的机场大多数过于靠近边境,阿加尔塔拉机场甚至在俯瞰跑道的巴基斯坦哨所的轻武器射程之内。

   东部战区的巴基斯坦军队是随着起义活动的加剧而逐步增加的。最初,第14步兵师的第53旅群驻在库米拉,保卫整个东部战区。锡尔赫特和吉大港则各驻有该旅群的一个营。当敌对行动开始,第9步兵师调到东巴以后,第9师就负责梅格纳河以东的全部防务,而第53旅群则转隶该师指挥。雨季开始前,第9师的大致部署是:第313旅在锡尔赫特地区,第117旅在库米拉,第53旅在吉大港地区。第9师的第27旅则部署在迈门辛格,归第14步兵师指挥。第14师当时负责该地区,包括杰索尔和达卡的防务。

   随着起义活动的加剧和尼亚齐关于以强大的部队驻守边境的主张的推行,部队的需要量就增加了。有鉴于此,尼亚齐在锡尔赫特筹组了第202步兵旅,而把第313旅南调至穆尔维巴扎总地区。第27旅调至东部战区后,部署于婆罗门巴里亚和阿考拉总地区。这三个旅都部署于东部战区的北半部,编入第14师建制,由A.穆吉德少将指挥。由于第117旅部署于战区南半部的库米拉,第53旅就调到了。拉克沙姆和费尼总地区,新组建的第97旅则部署于吉大港。这三个旅属临时组成的第39师的编成,归拉罕姆·汗将军指挥。

   这些旅都由一至两个正规部队营、一支“阿扎德·克什米尔”部队和一支营级准军事部队组成,因此并没有足够的战斗力。它们的火力支援部队都是用临时凑集的火炮和迫击炮装备起来的,而且配置得很分散。为了掩盖这一弱点,非正规的突击队和侦察部队使用了驻在西巴的正规步兵营的番号。

   这确实是一个聪明的计谋,因为印度情报机关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巴基斯坦在东、西巴驻军的战斗序列中出现相同的部队,感到迷惑不解。在战争结束之前,这种状况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在进行上面谈到的改编部队的过程中,要了解尼亚齐为什么把第9师师部调到杰索尔,而让第14师留在这个地区指挥原来属于另外一个师的几个旅,这是困难的。

   印度的第4军军长S.辛格将军负责东部战区的全部作战事宜。他的任务是:在部队集中期间,确保该地区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畅通,同时保持行政后勤设施、机场以及军责任地域内空军部队的安全。完成这一任务的办法是:使敌人不能进入特里普拉和锡尔恰尔县,尤其要保证阿加尔塔拉镇和阿加尔塔拉机场的安全。

   以后,当敌对行动开始时,S.辛格就应发起进攻,摧毁部署于梅格纳河与布莱河以东的巴基斯坦军队。集团军司令向他下达的指示包括切断吉大港与内地和北面之间的公路、铁路及水上运输线。此后,他要在七天之内占领库米拉,并视情况的发展,再用十天的时间占领昌德普尔、达乌德坎迪和费尼。与此同时,辛格也要占领北面的沙姆什拉纳格机场和穆尔维巴扎;如果情况允许,还要占领锡尔赫特。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他就应发展胜利,占领吉大港。吉大港应在战争开始后的第二十一天占领。有意思的是,当时在集团军司令的指示中甚至没有提到占领达卡的问题。

   如前所述,辛格将军为完成上述任务而获得的兵力共有三个山地师。以后,当计划审订批准时,他又获得了八个孟加拉营和一些炮兵连。根据集团军司令的指示,军于九月某个时候完成了作战计划的制订,十月进行了兵棋演习。大约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作为作战厅的代表,到泰利姆拉与辛格将军讨论了作战计划。一九五五年库奇事件发生后,印度军队曾紧急出动对付巴基斯坦的进攻。当时,辛格将军任第6军参谋长,我任第4山地师参谋长。在那个时候,我们俩就开始熟悉了。他享有战士的盛名,而且在处理军事问题,特别在战争中时,以不墨守成规和富有进取精神而闻名于全军。一九六○年,他又率军首先解放了果阿,由此证明了他的非凡才能。

   正如上面已经谈到的,辛格将军的计划大致是:以第8山地师攻占沙姆什拉纳格机场和穆尔维巴扎,尔后向锡尔赫特镇发展进攻;第57山地师首先要确保阿加尔塔拉的安全,尔后协同第23山地师攻占库米拉和迈内马蒂,并发展胜利,攻取昌德普尔、达乌德坎迪和费尼。在完成这一任务后,再视情况的发展夺取吉大港。

   我对此次进攻的有限目标,持有不同意见,但又不能使我的上级相信有必要以夺取达卡为最终目标。于是,我就向辛格将军间接地提出了这个问题。我说:“将军,你为什么要把力量用在摧毁拉尔曼防线上呢?你为什么不夺取婆罗门巴里亚-阿叙甘杰地区,这样,通向达卡的道路就打开了,你一也可以胜利地进行在孟加拉政治组织的行列里?”“但这不是我的任务嘛!”他驳斥说。我笑了笑接着说:“我只是提个建议”。他的眼睛中闪出了光亮;在傍晚黑影笼罩下,他把我带出了作战室,走到了其他人听不见我们的地方。他问道:“告诉我,这一次印度是想真干一下吗,还是又在浪费我们的时间?”我回答说:“看来是想干一下”。他说,“那好,我来办吧。我去那里。”我们谈到这里就分开了。我知道,不管有无命令,他是会这样做的。

   S.辛格研究了巴基斯坦军队的部署以及到十月底时的兵力,并且以他素有的灵活的态度修改了原先的作战计划。他看到,尼亚齐的兵力过于分散,而且太迷信固定防御。巴基斯坦军队在敌对的环境中一直进行着清剿行动,因此疲惫不堪,困境难脱。在清剿过程中无论在人员和装备方面遭到的损失都难以弥补。缺乏火炮和空中支援,以及炮兵和航空兵力量的进一步分散,使得尼亚齐部队的战斗力有相当的削牙弓。

   S.辛格认为,如果印度军队能够以迅猛的进攻行动占领昌德普尔和达乌德坎迪,并且绕过坚固设防的库米拉-迈内马蒂据点,孤立部署于梅格纳河以东、婆罗门巴里亚-阿考拉以南的巴基斯坦军队,战果就会更大一些。在那个时候,巴基斯坦的第117步兵旅在奥林匹克曲棍球运动员阿蒂夫准将指挥下,正驻防于库米拉一迈内马蒂地区,而第53步兵旅则部署于拉克沙姆总地区,掩护通往昌德普尔的交通线。S.辛格则把相当一部分军队用于保卫交通线、阿加尔塔拉镇和阿加尔塔拉机场。因此。,如果第53步兵旅继续驻守在拉克沙姆,他就没有足够的兵力用于实施迅猛的进攻。鉴于这种情况,他就设想了一个能够引开第53步兵旅的详细的计划。

   S.辛格下令改造沙蒂尔巴扎尔至萨布鲁姆的公路和桥梁,企图以此表示印度有意于费尼总地区。在沙蒂尔巴扎尔以北则建立了一个师后勤仓库,以期制造一种迫在眉睫的进攻将沿着沙蒂尔巴扎尔-贝洛尼亚和沙蒂尔巴扎尔-萨布鲁姆轴线进行的假象。此外,还开设了一个旅的无线电通讯网。接着,辛格又以第23山地师在贝洛尼亚突出部采取试探性行动,造成一种威胁费尼的态势。这样一来,尼亚齐的怀疑就得到了证实。当东孟加拉团的部队三月通过贝洛尼亚突出部后撤以后,“马克蒂·法贾”运动就在其北部顶端处获得了一个立足点。

   S.辛格决定使他的作战地区进一步向南扩展。他除了从正面牵制巴基斯坦部队外,还在南面设立拦阻阵地,并从南面发起进攻,占领了帕苏拉姆和贝洛尼亚。尼亚齐感到印军的进攻对费尼以及把吉大港与内地联结的唯一铁路和公路中心构成了威胁,因此就前调第53步兵旅或该旅的大部分兵力,以对付这一威胁。S.辛格估计新增加的兵力包括两、三个步兵营、一个野炮连及一些迫击炮。于是,他试图把巴基斯坦军队困在贝洛尼亚突出部,以便避免在拉克沙姆地区与之发生战斗。

   S.辛格再次采取了早先采用的机动方法,即沿着富尔加兹一科塔沙瓦尔-穆罕默德普尔一线从北面和西面对巴基斯坦军队施加正面压力,尔后在富尔加兹和费尼的敌军部队之间建立强大的拦阻阵地。巴基斯坦军队一发现自己已被围困时,在印度军队没有开始发动消耗战之前,就在第二天晚间通过两道拦阻阵地之间的不超过两千码的空隙撤出了他们的火炮与装备。这次机动作战失败后,S.辛格就把进攻矛头西移,以便在运动中歼灭巴基斯坦第53步兵旅。

   根据已经获得的情报,巴基斯坦的第117步兵旅正扼守库米拉一迈内马蒂一拉尔梅山地区,而第53步兵旅占领了拉克沙姆防御阵地。这两个地区都有强大的兵力防守,没有多少活动余地。于是,S.辛格决定孤立拉克沙姆,绕过拉尔梅防御阵地,直趋昌德普尔和达乌德坎迪。第61山地旅在T.彭迪准将指挥下,归第4军直接领导,奉命越过贡蒂河,切断迈内马蒂-康帕尼甘杰以及迈内马蒂-达乌德坎迪的公路,从西面直逼迈内马蒂防御阵地,并协同第23山地师攻占之。

   彭迪准将接到巴基斯坦军队已于十二月七日撤离的情报后,迅即渡过贡蒂河,并在昌迪纳和贾法拉甘杰建立了拦阻阵地。在追击中,彭迪准将又命令第15库孟部队及一个装甲排往达乌德坎迪前进。沿途除了在伊利约特甘杰遇到一个排的微弱的抵抗外,并没有遭到巴基斯坦军队有组织的抗击。伊利约特甘杰的抵抗很快就被摧毁了,达乌德坎迪于九日陷落。

   随着达乌德坎迪的陷落,巴基斯坦指挥官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库米拉亦于九日撤离并被印军占领。于是,扼守边境的巴基斯坦军队立即撤至迈内马蒂防御阵地。大约有一千五百名巴基斯坦军队被困,并向彭迪将军缴械投降。这是巴基斯坦军队在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地投降。接着,彭迪将军又以该旅的其余兵力从北面和西面进逼迈内马蒂防御阵地。十二月十二日,第61山地旅改隶第23山地师指挥,并奉命攻占迈内马蒂。

   与此同时,第301山地旅于十二月二日穿过拉尔梅山和拉克沙姆之间的间隙,于十二月六日攻占了马达法尔甘杰。它们沿途占领了巴基斯坦军队的一个营防御阵地,并且俘虏了第25边防营的大部分人员及其指挥官。大约就在这个时候,拉汉姆·汗前往拉克沙姆视察他的前沿部队和战术司令部。这样,就在马达法尔甘杰郊区陷入了火力圈。在那个时候,他才获悉印度军队已经出现在他的旅的后方。于是,他急忙撤退,只在哈吉甘杰总地区留下了一个突击队连,作为掩护。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第53步兵旅在尼亚齐准将指挥下,竭力企图突破印度的拦阻阵地,与其昌德普尔的师部会合。在它撤往昌德普尔途中,印度的第301山地旅在哈吉甘杰袭击了它的先头分队(由第2“阿萨德克什米尔”营的两个连及突击队组成)。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哈吉甘杰于十二月八日被攻占,巴军伤亡惨重。昌德普尔未经战斗即于第二天被占领。

   当第301山地旅抵达梅格纳河东岸时,一条轮船和两条汽艇正在河中行驶。它们立即遭到了射击,损伤严重。一天以前,拉汉姆·汗曾经企图逃跑,但受到印度飞机的扫射,受了重伤。他在东巴守军全部投降前,逃到了缅甸。尼亚齐未能突围逃到昌德普尔,只得退守拉克沙姆,但也没有能够坚持很长时间。

   在十二月八日夜间,他再次突围,企图突破印军的封锁,逃往迈内马蒂。在南姆上校指挥下的一千五百人,其中包括大约40名军官,在北面被彭迪将军俘虏,只有尼亚齐准将本人及一小部分人逃到了迈内马蒂。彭迪将军的第301山地旅是在十二月三日夜间穿越巴军阵地,在昌格兰姆和拉克沙姆之间设立拦阻阵地的。同样,第181山地旅紧随第301山地旅之后,在拉克沙姆以西和以北的拉克沙姆-哈吉甘杰铁路线上以及拉尔梅-马达法尔甘杰公路上建立了拦阻阵地。

   第301山地旅的拦阻阵地与第181山地旅的拦阻阵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对巴军的严密的包围圈。但拉克沙姆的巴基斯坦守军还是在付出了一些伤亡和放弃了重型装备之后,突破了印军的包围。巴军撤退后,印军于十二月九日占领了拉克沙姆。这样,希拉将军的第23师进到了昌德普尔这个重要的港口和达乌德坎迪。希拉将军命令第61和第181两个山地旅攻占迈内马蒂,他本人则把注意力集中于纳拉扬甘杰、渡过梅格纳河以及吉大港。

   希拉将军命令第181山地旅从南面、第61山地旅从北面发起进攻。两个旅在优势的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火力支援下,发动了连续的进攻,但未能取得重大的进展。迈内马蒂的巴军司令阿蒂夫准将也多次拒绝印军关于投降的要求。在十二月十六日东巴全境敌对行动结束前,这种僵持局面一直未变。十二月十六日,八十六名军官(包括两名准将)、一百七十五名准尉、三千九百一十八名士兵和一百零二名文职人员在接到命令后才交出了武器。

   以后查明,迈内马蒂的守军构筑了三道防御阵地,并配合以严密的障碍物体系,以抗击来自各方面的威胁。在第53步兵旅撤离拉克沙姆后,守军只剩下了大约四千人,和四辆坦克及一个炮兵连。S.辛格将军事后谈到,要想突破如此坚强的防御,肯定要在人力和物力上付出重大的代价,明智的办法是迂回过去。

   按照原先的计划,第57山地师在冈萨尔夫斯将军指挥下,应当占领阿考拉,尔后在迈内马蒂以北集结,占领达乌德坎迪。他包围并于十二月五日占领了阿考拉。阿考拉的守军是萨杜拉准将指挥下的第27步兵旅的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混合编成的大约一个营的兵力。巴军沿着蒂斯塔河设置了防御阵地,并且挖掘了防坦克壕,防止印军从正面发起进攻。防御阵地配备了相当强大的兵力。但是,冈萨尔夫斯将军略施小计,于夜间以五吨重的卡车不带消音器在东北面行驶,造成了坦克将从这个方向进攻的假象,而实际上从后方发动了进攻。

   印军攻占蒂斯塔河上的桥梁后,萨杜拉将军撤到了梅格纳河上的阿舒甘杰-拜拉布巴扎主要防御阵地。在那里,第14步兵师师部已经占领并且正在加强防御工事。第30俾路支营则掩护第24步兵旅撤往阿舒甘杰。在争夺阿考拉的战斗中,第301山地旅的一个营在科达地区建立了拦阻阵地,并且发现婆罗门巴里亚阿考拉的铁路已经折毁,只能依靠汽车运输。蒂斯塔河上的桥梁已经完整无损地落入了印军手中。印军向婆罗门巴里亚发动的试探性攻击表明,该地守军兵力薄弱,只能起到迟滞印军前进的作用。

   按照原先的计划,并未准备活这条轴线向达卡进军,因为当时认为,婆罗门巴里亚将会有强大的兵力防守,而且当穆尔维巴扎一沙姆谢尔纳加地区的部队退守该地后,占领婆罗门巴里亚会更加困难。此外,根据印度情报部门的报告,在婆罗门巴里亚至阿考拉之间也没有公路联系。但是,S.辛格将军一了解到巴基斯坦的第3步兵旅已经自北面从穆尔维巴扎调到锡尔赫以及婆罗门巴里亚和阿考拉之间有一条优质公路后,便立即决定第57山地师不再向迈内马蒂-达乌德坎迪,而向婆罗门巴里亚-阿舒甘杰发展进攻。

   冈萨尔维斯将军组织部队分三路越过积水的稻田向婆罗门巴里亚发起进攻。其中有一路沿着梅格纳河从南面向阿舒甘杰捉进。但是,当三支部队会合时,萨杜拉将军已经渡过了梅洛纳河,只在沙胡甘杰留下了少量部队进行掩护。据法兹尔·穆奎姆称,萨杜拉将军指挥第39俾路支团且战且走,突破了南面印军的堵截,并且缴获了印军第63骑兵团的七辆PT-76坦克。这一胜利使巴基斯坦雀跃不已。第57山地师于十二月九日进抵阿舒甘杰,发现桥梁已被破坏。至十二月八日,印度军队已经到达了梅格纳河上昌德普尔、达乌德坎迪和阿舒甘杰这三个内河港口和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已经控制了梅格纳突出部。现在,从东面通往达卡的道路已经全部打开。

   进攻锡尔赫特

   十一月底,印度就已决定越过边境攻击巴基斯坦军队,以便支持“马克蒂·巴海尼”运动,并且改善印度的防御态势。据此,K.拉奥将军指挥下的第8山地师奉命各以一个旅攻占沙姆谢尔纳加和库劳拉。也就是说,以第81山地旅(安普蒂准将指挥)沿着凯拉沙贝尔-沙姆谢尔纳加-穆尔维巴扎尔轴线进攻,而第59山地旅(魁伍准将指挥)则沿达兰姆纳加尔-库劳拉-婆罗门巴利亚-穆尔维巴扎尔轴线进攻。

   第81山地旅在克服了第22俾路支营和托奇侦察部队各一个连的顽强抵抗之后,占领了沙姆谢尔纳加口印度方面死三十一人,伤八十七人,巴基斯坦方面有二十六人被俘,不少人伤亡。在另一条进攻轴线上,第59山地旅于同日逼近库劳拉,但直至十二月六日才攻占了该城;而且这只是在印度空军投掷了大量燃烧弹、摧毁了巴军防御以后才出现的。由于敌对行动开始后巴基斯坦于十二月三日在西巴实施了先发制人的攻击,战局的发展具有了更大的紧迫性;因此,S.辛格命令拉奥将军加快战役的进程。

   第81山地旅继续发动进攻,并于十二月五日占领了蒙希巴扎尔。巴基斯坦方面保卫该城的第30边防团的一个连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结果有二十二人阵亡(包括连长在内),二十一人被俘。接着,该旅又于十二月七日进攻穆尔维巴扎尔。与此同时,第59山地旅的4/5廓尔喀步兵营乘直升飞机在锡尔赫特城东南着陆,并迅速攻击巴军的防御阵地。巴基斯坦的驻军司令已经疏散了城市的居民,并在该城坚固设防。担任防御的是由担任边防的部队中撤退回来的部队编成的第202步兵旅。由于担心印度机降部队切断其退路以及印度空军使用燃烧弹进行轰炸,巴基斯坦的第313步兵旅旅长把其部队全部撤到了锡尔赫特。

   这样一来,锡尔赫特的守军就增加到六个步兵营、一个炮兵团和一个迫击炮连,但所有这些部队都没有满员。阿普特将军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在十二月九日进入了穆尔维巴扎尔,接着又于第二天占领了无人守卫的赛德普尔和舍普尔渡口。在占领了所有这些目标以后,第81山地旅就转为军预备队,集结在阿加尔塔拉机场,计划空运至达卡。

   与此同时,第59山地旅继续向锡尔赫特挺进,于十二月十一日占领了芬丘甘杰,并于十二月十三日与4/5廓尔喀步兵营会合。5/5廓尔喀步兵营由卡西-贾因提亚山区的道基往南,沿着贾因提亚普尔-达尔班斯兹-锡尔赫特公路挺进,结果占领了昌迪格加特,并从东北方向逼近锡尔赫特。进抵锡尔赫特后,第59山地旅转隶第8山地师指挥。孟加拉营从卡奈尔加特越野前进,亦于十二月九日与5/5廓尔喀营会合。

   十二月十二日以后,第59山地旅以4/5廓尔喀步兵营为依托集中了兵力,K.拉奥将军合围了锡尔赫特城,但除了进行一些空中袭击外,他并未发动地面进攻,只是等待驻军自己投降。十二月十七日,包括三名准将在内的一百零九名军官、一百九十一名准尉和六千一百二十四名士兵终于投降,几乎相当于拉奥将军兵力的一倍。锡尔赫特之战犹如库尔纳之战一样,是因为巴基斯坦在其他方面犯了错误才输掉的。令人敬佩的是,尽管兵力已处于劣势和部队十分疲劳,沙姆谢尔姆加和库考拉的驻军(各一个连、并配属了少量的准军事部队)在几乎没有炮火和航空兵支援的情况下,阻止了拉奥将军的进攻达数天之久。而且尽管它们兵力上处于很大劣势,还是设法撤到了锡尔赫特。

   向吉大港进军

   由两个印度营、两个孟加拉营、一个边防保安营、一个民间后备队巡逻队营、一个山炮团、一个“穆吉布”炮兵连和一个边防保安部队哨所临时编成的部队(代号为“基罗”),接受萨鲁普准将指挥。鉴于军的进攻路线已经由贝洛尼亚改为拉克沙姆地区,以及巴基斯坦部队已经撤离了费尼,“基罗”部队于十二月六日占领了费尼。接着,又于十二月八日攻占了卡贝尔赫特和祖拉尔甘杰。

   尔后,这支部队又奉命向吉大港进军。这次进军于十二月八日开始,十二月十二日克服了锡塔孔德巴军的抵抗。与此同时,第23山地师第83山地旅在奉命挺进吉大港途中,也到达了锡塔孔德,十二月十三日,这两支部队肃清了扼守穆基拉吉特的两个巴基斯坦混成连。尔后于十二月十五日进抵吉大港郊区的法吉达拉赫特,并停止了战斗。东巴停火后,吉大港的守军(一百六十一名军官、三百零五名陆海空军准尉以及八千六百一十八名士兵)全部交出了武器。

   两栖作战

   尽管各方面人士都提出了反对的意见,陆军参谋长还是坚持把两栖作战作为解放东巴作战计划中的一项内容。当东巴的形势急转直下、有组织的抵抗迅速瓦解后,他就命令组织一个营群通过水路占领科克斯巴扎,以阻止巴基斯坦军队由此逃往缅甸。该旅群由1/3廊尔喀营、第11比哈尔营的两个及一些迫击炮组成,受第8山地师的炮兵司令指挥;它的代号为“罗马部队”,任务是搭乘轮船至科克斯巴扎外海集中。轮船于十二月十二日凌晨起航,原先准备随部队行动的五十名海军人员未能及时赶上乘船。

   这支部队于十二月十四日抵达指定的集中地点,换乘了两条坦克登陆舰。在实施此次行动前,曾经依据地图制定了计划,到了现地后,又进行了实地勘察。结果发现该地并不适于坦克登陆舰上陆,而随船又无其他登陆船只可用。这样一来,就别无他路可寻了,一艘坦克登陆舰强行登陆,只有十二人下船,其中二人还淹死了。

   经过另一次努力后,大约又有三十人上陆,当上陆的人员报回该地区没有巴基斯坦军队时,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正处于困境之中。幸运的是,该地区有一些“自由战士”;在他们的帮助下,其余的人员于十二月十六日和十八日分乘渔船登陆。但这种渔船不能载运什么重型装备、车辆、火炮和弹药。这是参谋长不顾其助手的意见、一意推行其心爱的作战计划的一个例证。这次两栖行动是在没有恰当的登陆艇和合成训练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由于登陆的地段没有巴基斯坦军队的防守,以及获得了“自由战士”的帮助,这次冒险才获得了成功。不然的话,是会遭到惨败的。

更新于:5个月前

向达卡进军·第十一

向达卡进军·第十一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十二月九日,萨格特·辛格已经进抵阿苏甘杰地区的梅格纳河,准备向达卡挺进。在阿苏甘杰地区,梅格纳河约宽四千码。通往达卡的全部道路都要经过该河。在阿苏甘杰,有一座长达二千九百五十英尺的桥,但两个桥孔已经被巴基斯..

北部战区·第十

北部战区·第十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北部地区像个马蹄,西边是汹涌的贾穆纳河,东边是梅格瓦河,底部是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把北部地区分成两块,大约有三分之一在河的北面。有许多道路从印度通到这里,但所有这些干线都要经过横跨布拉马普特拉河..

西北战区·第九

西北战区·第九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第33军军长撒潘中将,除继续担负在锡金和不丹方向对付中国人的任务外,还负责这一地区的作战。他的军部设在西里古里。在这里他通过通讯工具足以控制两个战壕。在一九六五年印巴战争中,他担任师长,是一位照搬书本的将军,获得..

逐步升级·第七

逐步升级·第七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当巴基斯坦驻东巴军队中的孟加拉官兵起来反抗及蒂卡·汗镇压富有民族主义情绪的人民的消息不断传来时,印度人民纷纷要求干涉,支持孟加拉独立的运动。设在新德里的印度国防研究分析学会主任克·苏布拉梅耶在起义爆发前六天,即..

计划的修改·第六

计划的修改·第六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东部军区司令员杰格吉特·辛格·奥罗拉将指挥印度和孟加拉的地面部队,协调空军和海军在解放孟加拉中的行动。由于他的个人天赋和强有力的人事关系,他轻而易举地爬上了这一高位。他在陆军中屡居要职,但是,他的最突出的贡献..

计划·第五

计划·第五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从地图上看,孟加拉像一头母鹿的头,两只角直指西里古里,阿加尔塔拉凸出部好象是它的细长的脖子。这个国家三面是陆地:西面与印度的西孟加拉邦相接;北连西孟加拉和梅拉亚;东与特里普拉和米佑拉姆接壤,科克斯巴扎与下缅甸相对;..

准备·第四

准备·第四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正像其他的东方国家一样,印度的公众易受情绪左右。重要的问题被闹到街头,而不是平心静气地进行辩论。政党领袖们利用高呼口号的人群制造公众舆论。甚至新闻界用主观臆造的报道和评论予以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有时被这种大吵大..

马克蒂·巴海尼部队的形成·第三

马克蒂·巴海尼部队的形成·第三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约于一九七一年四月的第一周周末,大部分孟加拉起义部队被巴基斯坦陆军用暴力赶到了印度。有些人受了重伤,有些人失去了武器,他们被迫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尽管他们在孟加拉自由宣言发表之后,对早期的胜利感..

问题·第二

问题·第二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毫无疑问,印度的国家利益在于与其接壤的东巴基斯坦有一个友好的政权,因为两国的孟加拉族在经济和文化上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印巴分治以前,它们同属一个省。一九四七年这块领土被人为地分割为两个国家的领土后,工厂和原料供..

造反·第一

造反·第一作者:S.辛格少将 ·印度出自————《喋血孟加拉》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一年三月十二日,我就任当时的作战部长K.K.辛格少将的助手(后来他升至中将)。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见面后,他对我说:“事态发展很快。你最好很快地进入情况。”几年来,辛格获得了军事思想家和谋略家的美名。他无论说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