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第二十九

繁体

匈牙利·第二十九

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

出自————《苏德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当托尔布欣指挥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所属的沙罗欣的第37集团军、第4近卫军和第7机械化军进抵列奥沃地区,科罗捷耶夫的第52集团军和第18坦克军攻下铁路终点站和德军铁路补给末端的胡希时,德军第6集团军已经注定要完蛋。歼灭基希涅夫和胡希之间宽为三十英里大包围圈内的德军的任务,是由苏军两个方面军共同担负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以别尔扎林的第5突击集团军、加根的第57集团军以及沙罗欣的第37集团军,从东和东南两个方向实施向心突击,其间第2乌克兰方面军以加拉宁的第4近卫集团军和科罗捷耶夫的第52集团军,在这些被围德军西移时,尽力将其拖住并歼灭之。至8月27日,在普鲁特河以东地区,德军已经停止了一切有组织的抵抗。但是,米特的第4军以及第6集团军的大批部队,已经越过普鲁特河,逼近了贝尔拉德河。8月29日,不仅德军第4军渡过了贝尔拉德河,而且其他师的大批人员也渡过了该河。8月31日,这些总数达一万多人的正在溃退的被围的德军,又西进了四十英里,在巴克乌以南渡过了塞勒特河。这些作困兽斗的德军,结果只能是被紧追不舍的加拉宁的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23坦克军所歼灭或驱散。即使这样,战斗还一直进行到了9月3日。

   其间,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日马琴科的第40集团军、舒米洛夫的第7近卫集团军、克拉夫钦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特罗费缅克第27集团军和马纳加罗夫的第53集团军,以及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什列明的第46集团军,都没有担负这次围歼德军的任务,它们成扇形向罗马尼亚的西部和西南部推进。

   8月23日,朱可夫被召回到莫斯科,以便为攻打保加利亚作准备。当时苏联和保加利亚还没有处于战争状态。他听取了政治和军事形势的介绍,不久在8月底,他就被派往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司令部。保加利亚面临着直接的威胁。保加利亚政府害怕俄国和土耳其的入侵,于8月26日下令解除从罗马尼亚撤下来的德军的武装;它撤出了已占领的色雷斯,声明对苏联保持中立,并要求英、美停战。可是所有这些都挽救不了它。当时已缩减到只有三个步兵集团军和一个机械化军的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从多瑙河下游和黑海之间的多布罗加地区越过了保加利亚国境线,而且还毫无阻挡地很快占领了整个保加利亚。保加利亚于9月8日向德国宣战,估计达四十五万人的保加利亚武装部队接受了苏联的指挥。保加列亚的三个集团军参加了巴尔干战役。

   特兰西瓦尼亚和匈牙利平原在东北和东南两个方向都有山脉保护,这两个方向上的山脉向东延伸汇合而成一个箭头。其中北面的喀尔巴阡山高达八千英尺,它从克拉科夫以南的塔特拉山起,向东南方向伸展几乎到达罗马尼亚中部的塞勒特河盆地。南面的南喀尔巴阡山脉,即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脉从西向东延伸。这些山脉山势陡峭,树林密布,只有山地作战部队才能穿越,其他作战部队需要通过北面的十二个主要山口和南面的六个主要山口。正因如此,用较少的部队即能轻而易举地扼守住这些山脉。该处的地形特点一般说来不宜使用坦克部队。

   希特勒所得的结论是:苏军占领保加利亚并接着向西南方向南斯拉夫边境的猛烈进攻,只能预示苏军将向爱琴海或达达尼尔海峡实施大规模的进攻。9月的第二个星期,他向德军和匈牙利军的高级军官说明,英、美、苏三国联盟马上就会发生危机。苏联在巴尔干和地中海的野心将会受到英国的挑战,他满怀信心地等待整个战争的转折点的来临。同时,他还认为匈牙利是安全的。总之,他已决定坚守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高地,保住匈牙利的石油、锰和铁矾土,以满足德国的需要。弗里斯纳的北翼暂时安然无恙,因为韦勒那个仍很完整的第8集团军已经撤退到喀尔巴阡山脉以对付东北方向的苏军,它所属的山地作战部队和匈牙利部队成功地在山口挡住了日马琴科的第40集团军的进攻。8月30日,希特勒命令弗里斯纳保障特兰西瓦尼亚高原南翼的安全,并建立一条从多瑙河附近的铁门起沿着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脉到布拉索夫(喀琅施塔得)的新防线。他给弗里斯纳调去了匈牙利第2集团军(编成内只有四个师),以及德军驻希腊的E集团军群中的一些部队,这支队伍还在长途跋涉之中。

   第6集团军被歼以后,弗里斯纳根本无力完成这一任务。机动车辆、难民和掉队士兵形成的长长队伍正在穿越布泽乌山口。由特遣队和第15高炮师部分部队组成的冯·斯科蒂战斗群竭力护卫这批人。至9月2日苏军部队已经穿过布泽乌山口的出口处,粉碎了冯·斯科蒂战斗群的抵抗,同时,骑兵和其他部队已经通过北边的小山口渗入高原。德军竟连西边的主要山口也守不住了。德军重新组建的第6集团军的编成内只有二十个营(主要是仓促编在一起的特遣队和掉队士兵)以及第13装甲师与第10装甲护卫师的若干分队。所有的武器装备和补给品,特别是无线电器材和机动车燃料,严重缺乏,而铁路线已停止运行。德军第6集团军的右翼完全失去依托,并与驻在多瑙河彼岸南斯拉夫的魏克斯的F集团军群失去了联系。

   保加利亚的宣战和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向南斯拉夫的进军,严重威胁到在希腊的勒尔指挥的E集团军群。9月8日夜晚,游击队到处起义,E集团军群(司令部设在萨洛尼卡,实际上隶属于驻在贝尔格莱德的F集团军群)便开始从空中撤离希腊诸岛,作为撤离希腊本土的准备。该集团军群的这一行动却因来自地中海的西方战斗机的阻扰而未能完成。9月末,德军开始撤出希腊本土。10月第一个星期,英军在希腊南部登陆并介入了一场内战,内战双方,即***的希腊人民解放军和***产党的希腊民主国民军,以轴心国占领期间显示出的那样仇恨和残忍进行相互厮杀。然后,E集团军群有秩序地撤出希腊加入到在南斯拉夫的F集团军群,最后一批部队于11月2日越过边界进入南斯拉夫。

   弗里斯纳在匈牙利面临着类似他以前在罗马尼亚经历过的那种政治和军事形势。1943年3月,匈牙利一流露出想退出战争的念头,摄政王霍锡就被邀请到德国去与希特勒商讨问题。这是德国元首通常采用的外交手段,因为国家首脑不在就可简化对他的国家的武装占领。匈牙利被德军占领,它的内务大臣以及许多知名人士和议员均遭逮捕。结果,匈牙利成了德国的一个属国;霍锡被迫接受施托贾伊为总理,社会民主党和农民党被取缔,匈牙利犹太人开始遭到兜捕和屠杀。匈牙利人进退两难:不是被德国野蛮地占领,就是被苏联野蛮地占领。象罗马尼亚人一样,他们希望通过与英、美谈判获得较好的条件,但是苏军压境,危机出现,施托贾伊内阁于8月29日***,结果由一个以拉卡托什上将为首的政府来接替。

   9月,德匈两国的军事将领之间又发生了磨擦。弗里斯纳接管的那些匈牙利部队给他的印象很糟,尽管它们无疑愿意并且能够把那些与苏军一起出现的罗马尼亚军队驱赶出去。匈牙利人再次强烈要求匈牙利部队与德军部队分开自成体系,并且只服从它们自己参谋总部的指挥。弗里斯纳有过罗马尼亚的经验,当然不能容忍这种要求。由赫施莱尼伊负责组建的新的匈牙利第3集团军被配属给德军,以弥补其人员之不足。其间,匈牙利要求德军往战区派遣五个装甲师作为它继续参战的代价。9月20日,德国因为匈牙利不愿把自己的军队交由德国指挥而向匈牙利发出了最后通碟。最后通碟发出以后,布达佩斯好象屈从了上司的压力,但事实上一些其它迹象表明,却是暗中有变。9月23日,德军最高统帅部负责与匈牙利政府联系的代表格赖芬贝格,向弗里斯纳报告了据他判断是因紧张恐惧而造成的一个情况,即匈牙利参谋总部已经开始常常在不通知德军指挥官的情况下下令撤退部队,撤换军官。也有报告说,匈牙利军官常在德军司令部附近举行集会,但不许德国人参加。事实是,尽管弗里斯纳还蒙在鼓里,霍锡那时已与俄国人取得了联系,并于9月末向莫斯科派出了一个停战谈判代表团。据古德里安说,霍锡早在8月底就已经引起了他的怀疑。

   弗里斯纳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位置向东南方向突出,形成了一个长长的马头型突出部,称作塞克勒尔尖顶,掩护着当时称之为匈牙利的特兰西瓦尼亚。这一突出部遭到敌军三面夹攻。韦勒的第8集团军的六个师守卫着突出部的东北边缘,其正面从克拉斯诺伊尔斯克附近起沿东喀尔巴阡山一线展开。在克拉斯诺伊尔斯克,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左翼部队与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右翼的匈牙利第1集团军相衔接。与韦勒对峙的是位于左翼侧的彼得罗夫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和位于中央的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弗雷特尔·皮科的第6集团军的残部据守在特兰西瓦尼亚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突出部的南侧。维雷什的匈牙利第2集团军集中在克鲁日(克劳森堡)一带,赫施莱尼伊的匈牙利第3集团军正在右翼进行组建。还有更多的德军部队即将到达。魏克斯已奉命交出驻南斯拉夫的一个装甲护卫师,即施梅德斯的第4党卫军警察师。鲁莫尔的第8党卫军骑兵师,从年初起一直在匈牙利负责组建另一个师,即日耳曼侨民与匈牙利人混编的第22党卫军骑兵师。没有装甲部队的基希纳第57装甲军也被派往战区,不过第23装甲师已经出发赶往匈牙利,第24装甲师也尾随前往。可是至9月7日,马列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已经翻越南喀尔巴阡山到达了特兰西瓦尼亚。9月5日,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第8党卫军骑兵师的进攻取得了一些战果,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被迫后撤一小段距离,但苏军克拉夫钦科的第6坦克集团军一赶到就阻止了轴心国的反突击。

   弗里斯纳担心北面的彼得罗夫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和南面的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从蒂萨河的上、下游两个方向对他的集团军群实施两翼包围,因此他命令韦勒从突出的东南顶端略往后撤。然后,弗里斯纳在9月9日拜会霍锡时提出撤离匈牙利特兰西瓦尼亚的建议。对此霍锡笼统地表示赞同。第二天,弗里斯纳带了他俩原则上达成的一致意见飞往德国请求希特勒批准。这一请求遭到拒绝,部分原因是元首认为匈牙利不会受到苏军进攻,另一部分原因是元首一心要保住瓦特拉多尔奈伊锰矿区,尽管德国的劳工组织撤走以后,那里的矿实际上已经停产了。从那以后,弗里斯纳要求给予机断行事的自主权的所有请求均遭拒绝,后来他在具体的作战实施方面也遭到元首和古德里安的不断干预。随着布达佩斯***势的恶化,弗里斯纳还要奉命从他的战线上抽出装甲部队和装甲护卫部队进驻布达佩斯,这更加重了他本来就已沉重不堪的担子。

   9月末,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位置没有变化,只是第6集团军已从克鲁日以南的地区西移到德布勒森东南方向的奥拉迪亚(格罗斯瓦尔登)地区。韦勒的摩托化部队被抽走之后,他的兵力降到了三个德国师和三个匈牙利师,弗雷特尔·皮科的兵力为四个德国师和六个匈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除非给弗里斯纳补充一个装甲军,不然他不知道怎样才能挡得住苏军的进攻。他在9月27日把这方面的详细情况用电传打字电报报告给了古德里安。9月间他只损失了四千人,但是这已占了他的步兵人数的四分之一。

   弗里斯纳两翼的情况继续使他感到忧虑。从9月6日起,第2乌克兰方面军右翼的日马琴科的第40集团军和舒米洛夫的第7近卫集团军开始向德军在东喀尔巴阡山的第8集团军缓慢挺进,战斗一开始许多匈牙利部队就逃跑了。其间,马利诺夫斯基开始把他的主力部队从他的右翼调到他的左翼以便从西边迂回包围德军的右翼部队。这样,克拉夫钦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和马纳加罗夫的第53集团军的进攻矛头便指向了新组建的毫无作战经验的匈牙利第3集团军。再往西南,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已越过保加利亚边境进入南斯拉夫。该方面军的进攻使背靠亚得里亚海的魏克斯的F集团军群与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联系似乎有被永远切断的危险。当克拉夫钦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和马纳加罗夫的第53集团军把他们的主攻轴线从克鲁日地区进一步西移,开始向索尔诺克和德布勒森推进,击溃它们的当面的匈牙利第3集团军时,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就有从南部被侧击的危险。其间,弗里斯纳左翼往北的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防区内也出现了危险。斯洛伐克人民在9月举行了起义以后,作为轴心国武装部队组成部分的两个斯洛伐克师的军官,在9月初捎信给苏方的科涅夫说,他们准备拿起武器反对他们的德国主子。他们随即受命配合苏军攻打连接波兰南部和斯洛伐克的克罗斯诺城和杜克拉山口。攻打杜克拉山口是在第1和第4两个方面军的接合部附近发起的,由莫斯卡连科的第38集团军、在苏联组建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第1军,以及第4乌克兰方面军的格列奇科的第1近卫集团军负责实施。这两个方面军都已疲惫不堪、又缺乏有经验的山地作战部队。尽管如此,它们在9月8日还是发动了进攻,三天以后夺取了克罗斯诺。那些倒戈的斯洛伐克部队迅速被德军解除了武装,没起什么作用。苏联和捷克的部队继续向陡峭的山脊推进,击退顽抗的德军。南乌克兰集团军群的两翼均受到直接威胁。古德里安于9月24日便命令该集团军群首先准备撤至德布勒森-乌日哥罗德铁路一线,然后撤至起掩护布达佩斯作用的蒂萨河的西岸。10月6日,即第1乌克兰方面军在北边夺得杜克拉山口的那天,苏军最高统帅部从南边大举进攻突入了匈牙利。

   9月24日,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称为A集团军群,弗里斯纳指挥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称为南方集团军群。

   苏军10月6日发动的攻势由铁木辛哥负责协调,由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负责在奥拉迪亚和阿拉德之间实施,驻在喀尔巴阡山脉的彼得罗夫的第4乌克兰方面军从北边给予支援。马利诺夫斯基的任务是在德布勒森和尼雷吉哈佐地区实施主攻以围歼南方集团军群。第2乌克兰方面军由六个集团军组成,其中一个是坦克集团军,两个是罗马尼亚集团军,总共四十二个苏联步兵师,二十二个罗马尼亚师,七百五十辆(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一千一百架飞机。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左翼,马纳加罗夫的第53集团军和普利耶夫的机械化骑兵集群在开始进攻三天之内就突入第3匈牙利集团军纵深达五十英里。可是在它们北边的靠近奥拉迪亚的克拉夫钦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攻势几乎立即被德军第23装甲师阻止,直到普利耶夫集群转身来支援。10月8日,弗里斯纳向古德里安告急说,韦勒的第8集团军处境很危险,而且还声明第8集团军撤至蒂萨河需要六天的时间。希特勒是不会因此而作出这样决定的,其间,于10月12日奥拉迪亚失守,该城守军第76步兵师几乎被歼。据弗里斯纳说,最后下达的撤退命令是他擅自作出的。克鲁日及其以东的所有城镇全被放弃。10月17日,当马利诺夫斯基再次试图在蒂萨河以东北上越过匈牙利平原以切断韦勒向蒂萨河撤退的退路时,德军的企图显而易见是坚守德布勒森、尼雷吉哈佐和乔普,以确保德军第8集团军和匈牙利第1和第2集团军安全撤退。可是匈牙利第三大城市德布勒森还是在10月20日被苏军攻克,而且由第1坦克军和第2近卫骑兵军组成的普利耶夫机械化骑兵集群还北上向韦勒后方的尼雷吉哈佐进攻。苏军于10月22日攻占该城。然后苏军切断了韦勒的交通线,向蒂萨河上游进逼。自10月23日至29日,刚来到战区的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派第23装甲师从西向东突击,韦勒以其蒂曼的第17军和勒普克的第29军的一部分从东向西突击以期与第3装甲军会合。这一向心突击竟出奇制胜,歼灭了苏军那些失去步兵支援的坦克和骑兵部队,德国人宣称打死打伤苏军二万五千人,击毁坦克六百辆。尼雷吉哈佐被德军收复,而且已经感受到彼得罗夫第4乌克兰方面军(越过了喀尔巴阡山脉正向西部乌日哥罗德推进)的巨大压力的韦勒的部队,也安全地撤到了蒂萨河上游的西岸。第4乌克兰方面军于10月26日攻下了乌日哥罗德,并与第2乌克兰方面军在韦勒所在地以东的地区会合。虽然10月27日德军第6集团军拥有四个装甲师和两个装甲护卫师,担是它只有六十七辆坦克和五十八门强击火炮。

   重新占领尼雷吉哈佐和部分普斯塔草原的德军,有充分的机会目睹苏军对匈牙利居民的所作所为。不同年龄的妇女被强奸,有时还被杀害。父母被钉在门柱上,孩子被砍断手足。此种情景看来使得德军铁了心肠誓死不让敌人进入德国,因此德军在匈牙利进行了苏军从未遇到过的最顽强的抵抗。相反,匈牙利居民不是漠不关心,就是被***鼓动者所迷惑。无论怎样,匈牙利人也受够了他们德国主子的蹂躏。弗里斯纳带着几分怨气地说,他无法使匈牙利的统治者或人民正视局势的严重性。布达佩斯本身象8月30日苏军进攻前不久的罗马尼亚的雅西城一样,看上去一片和平景象。

   10月1日,匈牙利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签署停战协定,但是三天以后德国人一获悉这次谈判的情况,便立即占领了匈牙利所有的交通枢纽,希特勒这回在布达佩斯问题上,要比上次在布加勒斯特问题上有准备。10月15日,霍锡向匈牙利人民发表广播讲话时说,德国正在走向失败,对匈牙利来说战争已告结束;第二天他就被押解德国,接替他的是一个傀儡政府。德国警察部队和装甲部队在匈牙利的首都和后方地区均处于战备状态。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保住了德军的交通线,然而却挫伤了匈牙利官兵残存的一点斗志,他们开始大批逃亡。匈牙利第1集团军司令米克洛什于10月18日倒向苏军并首先发布公告,命令全体匈牙利人把德国人当作敌人。根据弗里斯纳的命令,匈牙利第2集团军司令维雷什被逮捕。

   苏军最高统帅部早已注意到轴心国沿着蒂萨河的防线是南北走向的,这条构筑远非坚固的防线是由一线式堑壕体系组成,无纵深配置。沿多瑙河的防线有一些零散的土木防御工事,同样是南北走向的,而且布达佩斯的东郊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了一个设防地区。南方集团军群中,左翼由德军驻守,而位于南部的暴露的右翼则继续由战斗力很弱的匈牙利第3集团军驻守。弗里斯纳与驻南斯拉夫的魏克斯的F集团军群仍无牢固的联系,位于南部的右翼严重暴露,因为第2乌克兰方面军已经越过蒂萨河下游占领了蒂萨河与多瑙河之间匈牙利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希特勒仍坚持非经战斗不得撤退,因此他命令弗里斯纳要寸土必争。可是南方集团军群已被事态的发展所左右,由不得自己。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马利诺夫斯基派遣什列明的第46集团军和几个机械化军向北朝布达佩斯方向攻入多瑙河和蒂萨河之间的地区。10月29日下午,匈牙列第3集团军在凯奇凯梅特附近再次被击溃,苏军第2和第4机械化军便向北长驱直入,到蒂萨河畔德军第6集团军防区的后方。苏军部队已经从过去在德布勒森和尼雷吉哈佐附近所遭受的失败中吸取了教训,它们的坦克和步兵已编成协同良好的合成部队。尽管遭到第23和第34两个装甲师和第4党卫军警察装甲护卫师的奋力反突击,苏军第46集团军还是一直攻打到布达佩斯郊外几英里的地方。在那里该集团军被迫停止了进攻。

   第2乌克兰方面军变更了部署,从布达佩斯郊外撤下了苏军第46集团军。因此,第8师和第22党卫军骑兵师能乘机尾随进占首都周围的堑壕。布达佩斯松了一口气。商店重新开门营业,电车开始运行,生活又恢复了常态。士兵可以离开射击掩体,走一小段路,搭上嘎啦嘎啦响的电车进入市中心,这就象他们以前在雅西一样。弗里斯纳得悉匈牙利军官把士兵丢在前线自己跑回家过夜,极为愤怒和厌恶。其间米什科尔茨的二万名工人(其中包括兵工厂雇用的许多工人)举行了罢工,而且许多罢工者对德军很粗暴,有时还威胁德军。夜晚从工厂区和住宅区对德军开枪打炮,匈牙利警察和宪兵则完全不予过问。

   第46集团军在首都南郊被击退以后,马利诺夫斯基调整了兵力部署,这次准备在布达佩斯以北更为宽大的正面上重新发起进攻,为此调用了舒米洛夫的第7近卫集团军、马纳加罗夫的第53集团军、特罗费缅科的第27集团军以及日马琴科的第40集团军。它们于11月11日开始对韦勒的第8集团军和弗雷特尔·皮科第6集团军的左翼部队实施了新的进攻,并将它们从蒂萨河击退到米什科尔茨以西。11月26日,当苏军抵达布达佩斯以北地区后,它的进攻却在首都东北方向上的马特劳山受阻,暂时停顿下来。接着苏军便决定在布达佩斯以南(这次是在多瑙河以西)的地区再次进行尝试。

   10月下旬攻占了贝尔格来德的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率领加根的第57集团军、扎哈罗夫的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18坦克军于11月初越过南斯拉夫边境进入匈牙利,并于11月7日开始在莫哈奇、巴蒂纳和阿帕廷附近渡过多瑙河抵达西岸。这一地区河水泛滥成灾,托尔布欣直到12月9日才抵达在布达佩斯西南方向大约六十英里的巴拉顿湖。其间,什列明的第46集团军已在布达佩斯以南向西渡过了多瑙河,损失很惨重,而且它还从马利诺夫斯基的方面军被转隶到托尔布欣的方面军。然后它就在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右翼占领阵地,与在巴拉顿湖和埃尔德之间称作马尔加里滕的防线的德军对峙。该防线是德军为了防止苏军从西南方向包围布达佩斯而建的。12月12日,苏军最高统帅部发出包围匈牙利首都的指令。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以其三十九个步兵师、两个坦克军、两个机械化军、两个骑兵军以及十四个罗马尼亚师的兵力负责牵制驻守在多瑙河东岸的布达佩斯的德国守军,与此同时还继续从北面包围首都。托尔布欣的第3乌克兰方面军以其三十一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军、一个坦克军和两个机械化军的兵力负责在巴拉顿湖到布达佩斯之间的地域,沿着首都的左侧向北突击,并在首都西北方向上大约二十英里处与第2乌克兰方面军会合。其间,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第40和第27集团军以及罗马尼亚第4集团军将不参加这场包围战,但是要从北面翼侧包围布达佩斯并进入斯洛伐克。

   弗里斯纳为对付新的威胁,调整了兵力部署。属于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的战区的F集团军群编成内的安吉利斯的第2装甲集团军,原来是通过约德尔而不是通过古德里安和陆军总部接受最高统帅部命令的,但从12月2日起,它在战术上却被置于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之下。这一指挥上的调整招致了种种困难和误解。第2装甲集团军据守在一个控制巴拉顿湖南部的防区,主要负责保障匈牙利瑙杰考尼饶地区油田的安全。弗雷特尔·皮科的第6集团军负责据守从巴拉顿湖到布达佩斯东北方向大约二十五英里的豪特万这条马尔加里滕防线,其中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和奥古斯特·施密特的第72军以及普菲费尔·维尔登布鲁赫的第9党卫军山地军据守在布达佩斯城内,基希纳的第57装甲军据守在防线的左翼侧。韦勒的第8集团军所属的克勒曼的第4装甲军和勒普克的第29军据守在布达佩斯东北方向上的地区,所属的匈牙利第1集团军和蒂曼的德军第17军据守在集团军的左翼。弗里斯纳拥有相当于十五个德国师的兵力,其中四个是装甲师,两个是装甲护卫师,两个是骑兵师。此外,还有三个装甲师有待从其他集团军群调来。

   12月5日,马利诺夫斯基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从布达佩斯东北方向上的豪特万地区以克拉夫钦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和舒米洛夫的第7近卫集团军对德军第6和第8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了短促而猛烈的突击,八天以后楔入纵深六十英里,从北部翼侧包围了布达佩斯并为苏军新的进攻占领了极良好的出击阵地。

   希特勒不仅要求逐屋死守布达佩斯,而且还要求在多瑙河以西地区发起新的进攻。为此,他已命令北部的几个集团军群抽调三个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给弗里斯纳。此时正忙于准备阿登地区进攻战役的元首已决定在匈牙利境内多瑙河以西的巴拉顿湖和韦伦采湖之间的地区实施一次装甲反突击。三个装甲师(第3、第6与第8装甲师)以及两个装备有豹式坦克的营已调来参加这次反突击,这次反突击将由第6集团军的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负责实施。可是这次反突击将要经过的大部分地区却布满了沼泽、沟渠和运河。弗里斯纳于12月14日拒绝在地面冻硬以前指挥这样的反突击。

   这时,苏军位于布达佩斯以北的克拉夫钦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和舒米洛夫的第7近卫集团军,从豪特万地区沿着第6和第8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的进攻仍在继续发展,并于12月14日攻下了伊波利萨哥。弗里斯纳在一片危机气氛中,亲临视察第357步兵师和迪莱万格的党卫军旅,这两支部队都已败退。迪莱万格的旅就是几个月前在华沙犯下大量骇人听闻的暴行的那支部队。弗里斯纳一到这支部队,就对自己所见的一切大为吃惊。迪莱万格(弗里斯纳把他说成是个大冒险家)本人正镇静地坐在办公桌旁,肩头上坐着一只猴子。无论是他还是他的参谋班子都无法说清战况。用弗里斯纳的话来说,这支党卫军部队只是一伙毫无纪律约束、难以驾驭的乌合之众。弗里斯纳听迪莱万格说要撤退,便命令他坚守阵地。那天黄昏晚些时候,弗里斯纳视察第24装甲师返回时再次到迪莱万格的旅查看命令执行的情况,却发现这个旅已经逃之夭夭。弗里斯纳本人也险些落入敌手。

   有一个装甲师原来被指定在巴拉顿地区实施突击,现在又被调往布达佩斯北面阻止苏军的进攻,但是弗里斯纳当时却受到古德里安(实际上只是充当元首的传声筒)施加的持续不断的强大压力,要他命令第3装甲军在布达佩斯以南开始作战。古德里安不断施加压力使矛盾变得十分尖锐。弗里斯纳便于12月18日飞往措森亲自解释为什么要等到霜冻季节才能发动进攻,为此他还引用了布赖特早先指挥切尔卡塞战斗时在泥淖中的遭遇作为论据。古德里安和作战部部长冯·博内看来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弗里斯纳还提出了元首要求逐屋死守布达佩斯城的问题,该城大部分在多瑙河东岸,要防守这个桥头堡至少需要四个师的兵力。布达佩斯没有对付围攻的准备,商店还是开门营业,生活一切如常,人们都在准备过圣诞节,而且早就没什么轰炸和炮击。照弗里斯纳的意见,如果一定要守城,则应该将居民撤离。古德里安答应将这一切报告元首。弗里斯纳返回匈牙利时还算满意。

   可是第二天,德军又遭到了不幸。它的第8装甲师在布达佩斯以北地区对克拉夫钦科的第6坦克集团军实施的反突击失败了,迪莱万格旅的士兵不是逃跑了就是投降了。元首、古德里安和陆军总部接管了战术行动的指挥。德军第3和第6装甲师(布达佩斯以南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的部分部队)接到命令要将所有的坦克、强击火炮、装甲人员输送车和自行火炮都留在巴拉顿湖的马尔加里滕防线,与此同时还要将那些离开坦克、机动车辆和支援炮兵的徒步步兵调到布达佩斯以北地区对付克拉夫钦科的坦克集团军。据弗里斯纳说,这项异常奇特的命令是由装甲战专家古德里安口授的。所以,几天后当苏军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46集团军使用大批步兵部队越过遍地淤泥、沟渠纵横的地面进攻德军第3装甲军时,苏军就轻而易举地从它的两翼迂回到了它的后方,失去了步兵的第3装甲军根本无力招架。

   12月20日,第2和第3两个乌克兰方面军又联合对布达佩斯进行围攻。第一天,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布达佩斯以北地区实施进攻,推进了二十英里。进攻的苏军后来由于德军在伊佩尔河和赫龙河之间实施的反突击而受到一定的牵制,但到12月24日第2乌克兰方面军仍攻到了埃斯泰尔戈姆以北的多瑙河畔。在布达佩斯的西南方向,第3乌克兰方面军对德军第6集团军实施了猛烈进攻,第二天弗雷特尔·皮科便将预备队投入了塞克什白堡地区。苏军第7机械化军和第18坦克军在第二和第三两天连续实施进攻,并于12月23日打开一个六十英里宽的突破口。12月26日,第18坦克军攻到了埃斯泰尔戈姆并与第2乌克兰方面军会合。其间,弗里斯纳却奉命不准从布达佩斯或第2装甲集团军抽调部队来恢复被攻破的防线。四个德国师和一个匈牙利师被围在布达佩斯城里。12月21日,弗里斯纳和弗雷特尔·皮科被撤职,分别由韦勒和巴尔克接替。

   元首然后命令来自中央集团军群的吉勒的第4党卫军装甲军向布达佩斯运动。吉勒的装甲军乘火车从布拉迪斯拉发赶到布达佩斯西北方向约六十英里的科马尔诺附近下车,与第96步兵师一起在很弱的炮火支援下直接投入战斗,并于1月2日把第4近卫集团军的第31近卫步兵军逐退了约二十英里。舒米洛夫的第7近卫集团军和克拉夫钦科的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在第4党卫军装甲军的翼侧实施反突击,结果都被阻止住。吉勒终于在离布达佩斯郊区不到十五英里的帕波附近突然停止了进攻。从这里往南布赖特的第3装甲军从莫尔地区向布达佩斯实施的进攻没有多大进展,攻了四天才推进了四英里,而且布赖特的八十辆可供使用的坦克还损失了六十八辆。其间,第4党卫军装甲军撤了下来,行军到科马尔诺,再次乘火车向西行驶。这显然欺骗了苏军的侦察兵。几天以后,第4党卫军装甲军突然重新出现在南面大约四十英里的巴拉顿湖附近,并在1月17日夜间袭击了苏军第135步兵军,几乎将它一网打尽。然后,第4党卫军装甲军的坦克迅速向东推进,于1月19日抵达多瑙河畔的多瑙彭泰莱从而切断了第3乌克兰方面军大部分部队同它后方支援部队的联系。尽管第4党卫军装甲军离布达佩斯还很远,但正像苏联历史学家所承认的那样,托尔布欣这时的处境非常险恶。第4党卫军装甲军还在近一步改善它的处境,掉头沿多瑙河西岸北上,抵达离被围困的要塞仅十二英里的地方。普菲费尔·维尔登布鲁赫是布达佩斯城内第9党卫军山地军的军长。如果他当时接到突围的命令的话,他是能够突出去的。但是希特勒对这种解决办法无兴趣,他想的只是保全首都。至此,第4党卫军装甲军已失去锐势,翼侧也受到威胁。从1月27日起,它受到第2和第3两个乌克兰方面军的进攻。第2乌克兰方面军以第23坦克军、第1近卫机械化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控制了布达佩斯通向西南的通道;第3乌克兰方面军调来了斯克维尔斯基的第26集团军司令部以便集中和指挥巴拉顿湖和多瑙河之间许多分散的部队。2月2日,这时已由加根指挥的第26集团军向北进攻,恢复了与布达佩斯以西奥多尼附近的第4近卫集团军的联系。至2月7日,第4党卫军装甲军已经撤退。

   首都城里的德军失去了希望。该城被围期间曾得到一定的空中补给,德国海军也曾派一艘补给舰沿多瑙河顺流而下,结果碰上浅滩搁了浅。匈牙利部队大批逃亡,但是德国部队却凭借建筑物和下水道继续顽强战斗。从2月1日开始,每日口粮减少到只有七十五克面包。据苏联说,苏军前来商谈投降条件的军事谈判代表均被开枪打死。2月11日夜晚,大约有一万六千名仍能行军作战的德军将伤员留给了罗马教皇的使节,自己向西北方向的维也纳发动了进攻。他们取得了一些进展,离开了建筑物地区,向前推进了大约十二英里,到达了帕波城,接近吉勒的第4党卫军装甲军在增援首都的初次尝试中被迫停止的地方。在那里,德军几乎全部被歼,三名师长也在阵亡者之列,安全抵达德军防线的仅有几百人。

海战·第三十

海战·第三十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苏联海军的地位次于陆军,其重要性与陆军相比是微乎其微的。1935年前,优先得到满足的是陆军和空军的要求而不是海军的要求,因此,海军建设一直没有多大进展。1935年以后,建造了大批的潜艇和小型鱼雷艇,而到1941年,苏联舰队便拥..

罗马尼亚·第二十八

罗马尼亚·第二十八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罗马尼亚的石油对德国的战争努力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却是第三帝国战争物资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1943年,罗马尼亚曾向德国本土或直接向战场上的德军输出了大约二百四十万吨的石油和石油制品。4月5日,即在苏军进攻克里木..

芬兰退出战争·第二十七

芬兰退出战争·第二十七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芬兰早在1941年11月就已经对这场战争失去了热情。12月,德军在莫斯科城下受到严重挫折,美国已经参战,赫尔辛基再也不能指望苏联会在一场短暂的战争中被征服。第二年春天,海因里希斯在东普鲁士访问哈尔德将军时,注意到..

白俄罗斯和波兰东部·第二十六

白俄罗斯和波兰东部·第二十六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冬春之际,德军在乌克兰的败北导致轴心国军队退却到加利西亚地区以及苏罗、苏捷交界处。同年4月,苏军距布格河上游苏德边界线已不到五十英里。1941年希特勒就是越过这条河实施“巴巴罗萨”行动的。德军从乌..

在乌克兰和列宁格勒的失败·第二十五

在乌克兰和列宁格勒的失败·第二十五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苏军最高统帅部战略的基点是立即开始发动全面冬季攻势以达到出敌不意的目的。他们想在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两个地区实施进攻,将远至苏联与波罗的海国家和罗马尼亚老边界线以内领土上的敌人扫除干净。在东线中部..

德国陷入困境·第二十四

德国陷入困境·第二十四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期间,轴心国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到12月,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战斗下去的几乎只有德国一家了。精疲力竭的芬兰认为战争早已打输,对北方集团军群后撤到“美洲豹”防线方面的意见感到恐惧不安。意大利王国已为..

1943年苏联的秋季攻势·第二十三

1943年苏联的秋季攻势·第二十三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苏军对奥廖尔突出部上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后方所进行的攻势,包括索科罗夫斯基的西方方面军、波波夫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及后来的罗科素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所实施的一系列向心突击。西方方面军巴格拉米扬的第11近卫..

库尔斯克会战·第二十二

库尔斯克会战·第二十二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轴心国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非的失败以及苏、美、英军事力量的迅速增长开始表明,除非与德国交战的国家之间发生内讧,否则轴心国是不可能取胜的。日本在太平洋已成强弩之末,并且已然遭到重大挫折。意大利几乎是不惜任何代价..

德军撤至乌克兰·第二十一

德军撤至乌克兰·第二十一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这次大反攻的第三阶段以德军第6集团军被歼和德军撤离高加索而告终。第三阶段是由戈利科夫的沃罗涅日方面军对德国扎尔穆特的第2集团军和匈牙利詹内的第2集团军实施进攻。进攻的直接目标是哈尔科夫和顿涅次盆地。进攻正..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第二十

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第二十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斯大林十分焦虑地注视着斯大林格勒战局的发展。由于他收到这座废墟城市的情报越来越多,因而经常催促叶廖缅科派部队渡过顿河,在更近的距离上支援崔可夫。从9月初就开始在莫斯科拟制实施大规模反攻的计划纲要。..

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第十九

向斯大林格勒进军·第十九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保卢斯,黑森人,他是小职员的儿子、罗马尼亚贵族的女婿。他为人谦逊,办事认真,待人和蔼且有礼貌,但他过于谨慎,优柔寡断。他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参谋军官,在步兵团里供职时,官只作到上尉,那是1929年的事。接..

向伏尔加河和里海进军·第十八

向伏尔加河和里海进军·第十八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希特勒在1942年6月22日写给墨索里尼的一封信中,又构想了一幅奇妙的幻景,他想象德军诸集团军将越过高加索,在埃及的轴心国部队,那时也许距亚历山大还不到一百英里,两军将共同占领英国统治下的整个中东。元首亲..

德军对1942年夏季战局的准备·第十七

德军对1942年夏季战局的准备·第十七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冬,陆军总部金策尔负责的东线外军处对苏军的兵力及其战斗力有了新的估价。11月4日,金策尔呈送了一份情况分析报告,针对托马斯负责的经济与军备局普遍所持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经济与军备局认为,在1..

苏军攻势的两翼·第十六

苏军攻势的两翼·第十六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苏军向中央集团军群发起冬季攻势的同时,在列宁格勒地区、乌克兰与克里木也发动了攻势,进行配合。在波罗的海与拉多加湖地区,李勃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编成内有一个西班牙师和三十个疲惫不堪的德国师)部署在从波..

从莫斯科撤退·第十五

从莫斯科撤退·第十五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2月5日夜间,苏军开始发动了一系列的进攻,其唯一的目的是挽救莫斯科,因为克里姆林宫当时并不知道德军已精疲力竭,一时无力筹措更多的兵力。科涅夫的加里宁方面军首先发起攻势,它越过结冰的伏尔加河上游之后,到处都遇..

愚蠢和错误的记录 ·第十四

愚蠢和错误的记录 ·第十四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2月8日,事情是那样出乎元首意料,日本袭击了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和英国直辖殖民地香港。本来德国不想把美国卷入战争,但在11月29日,日本驻柏林大使小岛将军电告东京称:德国对美国的态度已变得相当强硬。在这一..

罗斯托夫、提赫文和莫斯科·第十三

罗斯托夫、提赫文和莫斯科·第十三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在乌克兰地区,伦斯德特的南方集团军群兵力已然减少,但仍继续东进,经顿涅次盆地向高加索地区进军。南方集团军群在其所属的一些部队被调到中央集团军群和其它战区以后,现在只剩下大约四十个德国师(其中只有..

维亚兹马和秋季的泥淖·第十二

维亚兹马和秋季的泥淖·第十二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德国投入东方的战争时,弗罗姆的后备军只有四十万后备兵员,油料储备只够两个月到三个月使用。被德国陆军总部留作预备队的二十八个师,除了三个师,全部都参加了夏季的作战。德军遭受的伤亡,虽只是苏军伤亡的一小..

主要考虑政治·第十一

主要考虑政治·第十一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到进攻。当天晚上,丘吉尔在伦敦发表广播演说,他预见到对苏联发动战争是企图入侵英伦三岛的前奏,并说英国和苏联有着共同的目标。这篇演说的部分内容在《真理报》上登载了。尽管苏联官方尚未对丘吉..

芬兰·第十

芬兰·第十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苏德战争开始时,福肯霍斯特的司令部(自6月15日起)设在芬兰中部的罗瓦涅米。两周前,德国师即已进入阵地。苏联无视芬兰的中立宣言,空袭了赫尔辛基、土耳库等南方城市。于是,芬兰政府向苏联宣战。 在北方,迪特尔的山地军占领了佩萨..

元首举棋不定·第九

元首举棋不定·第九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陆军元帅伦斯德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的左路军在波兰,由第1装甲集群和第6、第17集团军组成;其右路军在罗马尼亚,由德军第11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组成,两路军队之间隔着匈牙利的领土。在波兰的各集团军计划从普里..

白俄罗斯·第八

白俄罗斯·第八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赋予陆军元帅包克的中央集团军群的任务是包围和消灭白俄罗斯的敌军。德军将分两路突向敌纵深:一路在北面从东普鲁士的苏伐乌基地区出发;南路从布勒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出发沿着普里皮亚特沼泽地的北部边缘向前推进。北路部队是..

战争爆发和波罗的海地区·第七

战争爆发和波罗的海地区·第七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德国军队于6月22日星期天拂晓就越过边界。而在这之前,炮兵开始对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边防军和其他苏军的驻地、指挥部发起轰击。空军则对远至列宁格勒附近的喀琅施塔得、比萨拉比亚的伊兹梅尔、克里木的塞瓦斯托波..

武器和人·第六

武器和人·第六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870年以前,法国人被公认出了许多世界上第一流的军事思想家和最善战的军人。拿破仑·波拿巴的参谋机构和军队编制成为包括普鲁士、俄国、日本和美国在内其他军事强国的楷模。普法战争之后,世界上军界的兴趣集中在普鲁士和新生的..

日本和芬兰·第五

日本和芬兰·第五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02年至1919年,日本人本是英国人亲密的盟友,但英国拒绝延长英日条约并同美国结盟,以致东京怀恨在心。从1931年起,日本入侵满洲和中国;1936年,日本与德国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此后三年当中,日本军队又与苏联远东沿海各..

元首的战略·第四

元首的战略·第四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当然,战争是一种政治行动,而政治行动、军事行动、经济行动是互相依存的。战争的军事目的虽然通常与歼敌战斗部队联系在一起,但它事实上具有广泛得多的内容,包括夺取或摧毁敌军事潜力(即其后备人员、工业及经济力量),攻占其..

一知半解·第三

一知半解·第三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不管平时或战时,情报部门的本事再大,也难以做到对它的目标了如指掌。正如冯·克劳塞维茨所说,战争中得到的情报,很大一部分是互相矛盾的,更多的是假的,绝大部分则是相当不确实的。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曾是许多军事大..

不可思议的狂人·第二

不可思议的狂人·第二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阿道夫·希特勒是个怪物而苏联并不是。1939年,除了他身边的小圈子以外,没有什么人了解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那独断专行、刚愎自用的性格。 他是奥地利人,出身贫贱,时运不佳,当过流浪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巴伐..

欺骗和诡诈·第一

欺骗和诡诈·第一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苏联,尽管它的领导人想方设法使它与外部世界隔绝,但它绝不是个高深莫测的国家。苏联1939年的政治特征和政治野心就是俄国历史的产物。罗斯人,其祖先本来是被瑞典海盗征服,并由他们取名为罗斯的那部分斯拉夫人,后来他们就从..

对资料和文风的说明

对资料和文风的说明作者:艾伯特·西顿 ·英国出自————《苏德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所引用的德国资料,有未发表的文献、访问记,也有公开的出版物。 未发表的官方资料中,最重要、最可靠的资料是德国陆军总部编制的战时编制序列表。此表每隔一段时间编制一次,在整个战争过程中从未间断。此表还佐有东线..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