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核潜艇·第八
早期的核潜艇·第八
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
出自————《美国潜艇史》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海军对潜艇核动力推进装置的初步研究是在1939年开始的,甚至比所传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着手发展核武器的信件还要早。原子弹制造计划(曼哈顿计划)一旦开始,所有的可裂变物质都集中起来供该计划使用。
因此较小的海军核动力潜艇计划就停止了,然而甚至在大战尚未结束时,曼哈顿计划的主持者——莱斯利·格罗夫斯将军就组成了一个委员会,来研究在战后原子能的应用问题,委员会主要的建议是研制舰船的核动力推进装置。
于是,美国海军在战后派遣了一个由海军军官和工程师组成的代表团前往田纳西州的橡树岭——美国核研究中心。代表团为首的是一位直率的海军上校H.G.里科弗,他因为在大战中担任舰航局电力部门的领导而出名。橡树岭的研究队伍(以舰航局战后的局长厄尔·米尔斯海军中将为首,包括其他海军人员)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着手研制潜艇的核反应堆动力装置。
核反应堆通过铀原子的裂变而产生热,这种裂变所消耗的铀甚少。由于没有燃烧,就不需要空气——这是最理想的适合潜艇推进装置所要求的条件。反应堆产生的热由一次冷却载热剂(大多数潜艇用加压水作载热剂)输送到蒸汽发生器。这种一次回路的水通过反应堆而成为放射性的。在蒸汽发生器内,热传输到辅助装置而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汽轮机旋转而带动潜艇的推进器轴,当反应堆的热传至蒸汽发生器时,加压水冷却,回到反应堆,使正在“聚集”的热作另一次循环的堆心冷却。
海军在研制反应堆动力装置方面完全依靠原子能委员会 (成立于1947年1月)。当这个新成立的委员会对海军的这一委托迟迟不作决定时,米尔斯海军中将派遣里科弗为驻该委员会的联络官。这位激动的海军上校极力催促和推动原子能委员会和海军加速核潜艇的研制工作。1951年8月,海军和电船公司签订了建造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SSN-571)的合同。
“鹦鹉螺”号于1952年6月14日在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电船公司安放龙骨。在开工典礼上,杜鲁门总统宣告:“‘鹦鹉螺’号能在水下以20节以上的速度航行,只需要几盎司的铀燃料就能以最高速度航行几千海里。它能在水下无限期逗留,它的原子发动机完全不依赖地面的大气,甚至不需要在海面伸出通气管。”
一个月以后,美国海军又与电船公司签订了建造第二艘核动力潜艇“海狼”号(SSN-575)的合同。这艘潜艇用液态金属(钠)作载热剂,将热从反应堆输送至蒸汽发生器。
与此同时,海军和原子能委员会在纽约州西密尔顿和爱达荷州阿尔柯的陆上试验场地分别建造了“鹦鹉螺”号与“海狼”号核动力装置的样机。这些复制的潜艇反应堆和蒸汽动力装置是为了训练和研究而制造的设备。
“鹦鹉螺”号于1954年1月21日下水,由艾森豪威尔夫人主持传统的用香槟酒瓶敲击艇首的下水典礼。“鹦鹉螺”号的水上排水量是3530吨,全长320英尺。这比以前的攻击潜艇都要大,但设计上仍然和平常的攻击潜艇一样(除特有的核推进装置外)。“鹦鹉螺”号的首次出航是在1955年1月17日上午11时,艇上发出了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次“用核动力航行”的航行信号。
随后又在大西洋海岸进行了几次短程试航,以检验这艘原子潜艇。同年5月“鹦鹉螺”号从新伦敦到达波多黎各的圣胡安,完成了试验性的巡航。这次巡航完全是在水下,全程1381海里,历时90个小时。这次航行开创了几个记录:一是航行的距离比以前不用通气管的潜艇大10倍。二是作战潜艇第一次以这样快的速度(平均16节)持续在水下航行一个小时以上。三是美国潜艇在水下逗留时间最长的一次。四是不论在水面还是在水下都是一次最快的远航。在这以后,“鹦鹉螺”号又从佛罗里达州的基威斯特至新伦敦作了一次更快速的航行,全长1397海里,平均水下航速20节。美国海军只宣布“鹦鹉螺”号与以后的核潜艇的水下速度超过20节。但这艘最早的原子潜艇的最高速度实际上约23节。
“鹦鹉螺”号经多次试航后,编入舰队。在舰队两年多以后更换了铀燃料的堆芯。这时,这艘潜艇共航行了62562海里,其中一半以上的航程是在水下。在那时候,一艘同样马力的常规潜艇航行这样远要用200万加仑以上的柴油,这相当于一列拖带217节运油车皮的两英里长的火车所装的油。但更重要的是核潜艇高速潜航时的航力,是常规潜艇所无法比拟的。
“鹦鹉螺”号更换了反应堆堆芯后航行了91324海里。用第三个堆芯航行了15万海里。以后先进的核潜艇反应堆堆芯可以航行40万海里,因而堆芯可使用10年以上而不需要更换。虽然“鹦鹉螺”号有了杰出的成就,但“海狼”号由于使用较复杂的钠冷却反应堆而发生了问题。钠是具有高度腐蚀性的物质,因而“海狼”号的推进装置遇到了较多的问题。该艇从来没有开足马力或达到全速,然而即使有这种局限性,“海狼”号还是参加了舰队的演习。在1958年,一次试验核潜艇艇员的水下耐力时,该艇连续潜航30天。同年年底又进行了在水下连续60天的试验。
“鹦鹉螺”号的成绩更为突出。它在1957年夏季开始在北极大片浮冰底下探测,这次探测受到器材、冰下航行经验和军事任务的限制。经过这次初步探测之后,“鹦鹉螺”号于1958年又以更大的努力进入阿拉斯加与西伯利亚之间的大片浮冰中,并向北航行至世界顶点 [ cdhyy注:北极点 ] ,然后从浮冰中出来驶入北大西洋。
1958年7月23日,“鹦鹉螺”号悄悄地离开珍珠港向北航行,成功地进入北极冰下,在8月3日晚上11点15分(华盛顿时间)穿过北极。从此这艘最早的原子潜艇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次到达这个“世界之顶”的舰艇。当时,艇上有14名军官、98名士兵和4名非军事人员。这也是到达过北极时人数最多的一次。
随后,“鹦鹉螺”号又向南行驶,进入格陵兰岛与冰岛之间的大洋,该艇艇长W.R.安德森海军中校,从潜艇的甲板上乘直升机飞到附近的空军基地,然后飞往华盛顿参加白宫举行的授奖仪式;接着安德森又飞越大西洋到达英国,转乘直升机回到“鹦鹉螺”号潜艇上,这时正好是在该艇抵达朴次茅斯港接受热烈欢迎之前。
因此,“鹦鹉螺”号不仅是潜艇核动力推进装置的先驱者,而且也是北极航行的先驱者,它为海军的作战活动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此后,许多核潜艇(包括美国与苏联的)相继在冰下航行,而“鹦鹉螺”号是开路先锋。
与此同时,“海狼”号移去了不成功的钠冷堆推进装置,换上与“鹦鹉螺”号反应堆相同的压水堆。这一事实促使里科弗海军中将决定发展更先进的压水堆推进装置,以安装在未来的所有美国潜艇上。继实验性潜艇(都备有鱼雷和其他武器装备)“鹦鹉螺”号与“海狼”号之后,又有4艘“鳐鱼”级核潜艇投产。此外还有许多专门用途的核潜艇在研制之中,目的是想要验证改进的核潜艇的设计。这些专门用途的潜艇是: (1)前述的雷达哨潜艇“海神”号(SSRN-586),装有两个核反应堆; (2)“大比目鱼”号(SSGN-587),装“天狮星”导弹; (3)小型核潜艇“白鱼”号(SSN-597),用来再次验证小型的专门用途的反潜潜艇。
随着“鹦鹉螺”号的北极航行,不久又有其他核潜艇穿过北极。因为美国海军想开辟北纬海区,以便用于潜在的军事行动。“鳐鱼”号是第二艘北极航行的核潜艇。该艇完成于1957年底,在1958年中期曾在北极冰下航行10天,行程约2400海里。因此它是有史以来第二艘到达北极的潜艇。随后一年,即1959年3月17日,“鳐鱼”号又回到北极进行一次特别作业——在北极地区浮出水面,在水上穿过浮冰航行。这是潜艇的又一次创举。
接着又有多次核潜艇的冰下航行。1960年“海龙”号(SSN-584)通过了神秘的西北航道,驶入巴芬岛与格陵兰之间的巴芬湾。然后该艇潜航穿过加拿大的多岛屿海洋。在到达蒲福海以后,“海龙”号转向向北极行驶,于8月25日到达北极并浮出水面。当“海龙”号于7月14日回到珍珠港时,它自离开日起总共航行了11231海里,其中10415海里是在水下航行的,而且大部分是在冰下。
1962年中期,“海龙”号又回到北极与“鳐鱼”号一道进行冰下联合作业。此外还有几艘其他美国核潜艇也到过这个冰封世界;在1962年,苏联核潜艇“列宁主义共青团”号也到达了北极——这是在“鹦鹉螺”号历史性航行之后四年。
其他真正值得一提的美国核潜艇的航行还包括“海神”号。在1959年11月该艇服役后不久,艇长E.L.比奇奉命前往华盛顿,当问他“海神”号是否能环行世界时——在水下,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两个星期以后,即1960年2月16日,这艘巨大的潜艇出发了。该艇完全按照1519年麦哲伦的航行路线行驶,即首先向南进入大西洋,绕过合恩角至太平洋,穿过菲律宾的麦哲伦海湾,然后向南经过龙目海峡横越印度洋,经过好望角向上至西班牙海岸,然后越过大西洋返回美国,于1960年5月10日在特拉华附近海岸浮出水面。该艇从离开美国至返回共航行36000海里,历时83天又10小时。在整个航程中“海神”号只有两次短时间浮出水面:一次是转移一名生病的水兵;另一次是从艇上送出一名携带航行胶卷的海军情报军官,两次上浮时都只露出高耸的指挥室围壳,在围壳顶上将人交给一艘美***舰派来的小艇。
“海神”号的航行还有政治上的重要意义。艾森豪威尔总统希望这是在冷战中美国技术优势的又一例证。当“海神”号回到美国海岸附近浮出水面时,一架直升机将该艇艇长E.L.比奇从甲板上接走,并将他送至白宫的南草坪。在这里他受到总统的祝贺。然而在此事前10天有一架美国的U-2型间谍飞机在苏联领空被击落,因此“海神”号的成就在当时的国际新闻中就不那么引人注目了。
同样,“海神”号在潜艇发展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也因为美国海军放弃了雷达前哨侦察的任务而被否定了。与此同时,北极星潜艇计划的技术成就也压倒了这艘从未有的唯一安装有两座反应堆的潜艇的声誉。
在50年代后期,以核动力推进装置和“大青花鱼”号艇壳设计相结合而建造了“跳鱼”号(SSN-585)潜艇,该艇于1959年初完成。“跳鱼”号和“长颌须鱼”级柴电潜艇一样,也是一艘比较小的潜艇,其水上排水量为3070吨,长仅252英尺。然而它那改进的反应堆(型号为S5W)和泪滴形艇壳使它实际上能以30节以上的速度在水下无限期地连续航行。
在1959和1960年之间共有6艘“跳鱼”级潜艇建成。其中一艘“锯鲉”号(SSN-589)曾两度安放龙骨,第一次是1957年11月1日在电船公司船厂的船台,两个月后,即12月31日,这艘刚开工但尚未命名的SSN-589潜艇奉命改为美国海军的第一艘北极星弹道导弹潜艇。因此,以后的SSN-589的龙骨是重新安放的。
表7 早期的核潜艇艇壳编号建造数级下水排水量全长速度鱼雷管艇员SSN-572鹦鹉螺19543530/409032018/20+6/0 21英寸110SSN-575海狼19553720/428733319/20+6/0 21英寸105SSN-578至579鳐鱼1957-19582555/285026815.5/20+6/2 21英寸95SSN-583至584SSN-585跳鱼1958-19603070/350025220/30+6/0 21英寸95SSRN-586海神19585950/7780447.527/20+4/0 21英寸172更新于:10天前插图
插图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图1 第一艘美国人制造的潜艇是布什内尔的“乌龟”号。布什内尔是耶鲁大学的毕业生,他因身体太弱,不能驾驶这艘小艇。乔治·华盛顿曾任命他在陆军工程队工作。以后他学医,从事医务工作。这里的草图是1885年F.M.巴伯根据布什内尔遗留..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
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表8为1961年以来美国潜艇携带的4种弹道导弹的性能。美国建造的41艘携带北极星导弹的潜艇经过改装就可以携带不断改进的各型北极星导弹。以后建造的21艘“拉斐特”级潜艇也能改装携带海神导弹。最后建造的12艘“本杰明·富兰..
深潜装置的研制
深潜装置的研制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海军早在1957年就已开始使用深潜器。那时候,海军研究室租用了深潜器“的里雅斯特”号,在地中海进行一系列科研性质的潜水。深潜装置是指一种能在很大的垂直距离升降的潜水工具,也就是美国人称作的“海洋升降机”。 “的..
现代核潜艇·第十
现代核潜艇·第十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里科弗海军中将告诉国会的一个小组委员会说:“核动力潜艇不是常规潜艇的改进,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战舰。”他的话是正确的。特别是当“跳鱼”级核潜艇采用了高速的“大青花鱼”潜艇的艇壳设计和S5W核推进装置时,它实际上成..
北极星潜艇·第九
北极星潜艇·第九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最早用于战争的弹道导弹是V-2型飞弹,1944年9月德国人首次发射这种飞弹攻击英国。V-2型飞弹重12吨,长46英尺,飞行速度达3000英里/时。当它落地时发出炽热的白光,然后一吨重的烈性炸药弹头爆炸。德国人还设计了一种飞弹..
导弹潜艇·第七
导弹潜艇·第七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潜艇从一开始就被考虑用作“战略武器”。它曾多次用于封锁敌方的海岸线以切断其粮食供应而迫使其投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潜艇都进行过这类活动。在1942-1945年期间,美国也曾用潜艇协助进攻日本本土。 同时,潜艇又是“..
战后潜艇的现代化计划·第六
战后潜艇的现代化计划·第六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海军的前途是不明确的,尽管海军部队对同盟战胜德国和日本有一定的贡献,但美国领导人怀疑将来的军舰是否有用。一种广泛流传的说法就是原子弹将使水面舰船变成废物。 这时候,海上没有..
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第五
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第五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1941年12月7日早晨7时55分,从6艘日本航空母舰起飞的飞机轰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从而使美国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日本袭击珍珠港以后不久,华盛顿的海军作战部长向所有美国海军部队发出号令,电文如下..
舰队型潜艇·第四
舰队型潜艇·第四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1931年是美国潜艇发展历程上的分水岭。过去发展潜艇的障碍似乎一扫而光,留下任人追求新思想的开阔天地。”这是海军中校J.D.奥尔登在他的优秀作品《美国海军的舰队型潜艇》一书中的描述。这些由有远见的海军工程师提出的..
两次大战之间·第三
两次大战之间·第三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1914-1918年的世界大战生动地表明潜艇在作战中的效用。小小的德国U型潜艇几乎切断了大英帝国的海上交通,使之濒临投降的边缘。只是由于使用护航船队保护商船和运用美国的反潜部队支援英国的有限反潜兵力,才有了战胜U型潜..
霍兰与莱克·第二
霍兰与莱克·第二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鉴于外国对潜艇的兴趣,1888年美国政府招标设计一艘潜艇。参加投标的两个主要竞争者为瑞典人诺登费尔特和1872年移居美国的一位前爱尔兰教师的J.P.霍兰。 霍兰曾经于1878年将他的第一艘潜艇送下水,这艘潜艇长14英尺,由反..
最早的美国潜艇·第一
最早的美国潜艇·第一作者:诺曼·波尔马 ·美国出自————《美国潜艇史》出自————《战争通史》 古人对水下航行的可能性坚信不移,曾多次提出用潜水器对敌人的船只或港口进行军事攻击的设想。但是,首先真正将潜水器运用于战斗的也许是美国人戴维·布什内尔。 布什内尔是美国康涅狄格州人,他曾用火药在水下爆破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