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阵法类

繁体

第四章·阵法类

 作者:许保林·著

  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

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第四章·阵法类

  第一节概述

  阵法起源很早,相传黄帝按井田作八阵法,以破蚩尤(《兵略纂闻》)。自有军伍,即当有阵法,但上古荒邈,阵法不传。春秋时代,史书偶有记载,如《左传·桓公五年》有郑为鱼丽之阵,《周礼·大司马》有平列阵,如战之阵,《孙子》有长山之蛇阵,然语焉不详,其制不明。

  战国时代,关于阵法的记载增多,如《孙膑兵法》有《八阵》和《十阵》两篇,《八阵》论述用八阵作战,要根据敌情和地形确定战法和配备兵力;《十阵》论述方阵、圆阵、疏阵、数阵、锥行之阵、雁行之阵、钩行之阵、玄襄之阵、火阵、水阵等十种阵法的特点和作用。《六韬·虎韬》有《三阵》篇,即所谓天阵、地阵、人阵,论述布阵要根据天象、地形和敌我情况。《后汉书·礼仪志》有孙吴兵法六十四阵之说,说明汉时,阵法演变已有六十有四。但汉以后,《孙膑兵法》失传,古书对阵法记载缺略,后世一些学者便悬测臆说,又以阴阳五行相附会,使古代阵法愈演愈繁,愈病愈玄,令人惑闷莫解。如对八阵的解释,有以方、圆、牝、牡、冲、轮、浮沮、雁行为八阵者;有以休、伤、生、杜、景、死、惊、开为八阵者;有以天、地、风、云、尤、虎、鸟、蛇八门为一体者,如《太白阴经》说:黄帝设八阵之形,天阵居乾为天门,地阵居坤为地门,风阵居巽为风门,云阵居坎为云门,飞龙居震为飞龙门,武翼居兑为武翼门,鸟翔居离为鸟翔门,蛇盘居艮为蛇盘门。天、地、风、云,为四正门,龙、虎、鸟、蛇,为四奇门。乾、坤、艮、巽,为阖门,坎、离、震、兑,为开门。首先对这些玄妙臆说进行辩证的是唐李靖。

  他指出:八阵本一也,分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幡名;龙虎鸟蛇者,本乎队伍之别。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李卫公问对》卷上)现存最早专门记述古阵法的兵书是《握奇经》,系统研究古代阵法的兵书是明赵本学的《续武经总要》。

  阵法一般都有阵图。《汉书·艺文志·兵书略》著录图43卷(今计50卷),其中就包括有阵图,然全部亡佚。现在所能看到的都是唐宋以后绘制的阵图。

  阵法,用现代话说,就是行军作战和宿营的队形。队法即阵法。(《江南经略》卷一上《练兵》)阵法和营法是一致的,营也者,止之阵也。阵也者,行之营也。(《江南经略》卷一上《练兵》)所以古代往往营阵并称。《通志艺文略》中收录阵法阵图的类名就是营阵。

  第二节握奇经

  《握奇经》又称《风后握奇经》、《握机经》、《幄机经》。所谓幄机,宋高似孙解说:幄者,帐也。大将所居,言其事不可妄示人。故云幄机。旧题经文为黄帝臣风后撰,姜太公加以引申,汉公孙宏解。另附《握奇经续图》未著撰人,《八阵图总述》题晋西平太守封奉高侯加授东羌校尉马隆述。

  关于此书的真实作者和具体成书年代,学术界众说不一,不可详考。八阵之称古已有之,《周礼·郑玄注》认为孙武有八阵,《孙膑兵法》有《八阵》一篇,汉代曾用八阵训练军队,窦宪勒以八阵(《后汉书·窦宪传》)击败匈奴,诸葛亮八阵更是尽人皆知,《李卫公问对》中有黄帝兵法,世传握奇文之说。说明此书自有渊源,但称尚无书契的传说时代的风后所撰,伪托无疑。书目著录最早见于《宋史·艺文志》。南宋朱熹认为唐李筌为之(《朱子语录》);《四库总目提要》则认为是唐以来好事者,根据诸葛亮八阵之法和唐独孤及的《八阵图记》推衍出来的,理由是《八阵图记》所说乃一与此经合。疑唐以来好事者因诸葛亮八阵之法,推演为图,托之风后;其后又因及此记推衍以为此经,并取记中握机制胜之语以为名。也有的认为成书应早于唐,至今尚无定论。

  《握奇经》是中国古代专论阵法的兵书。经文一卷,380余字(一本360余字),阐述八阵的布列方法、各部分的名称、功用,以及取这些名称的用义等。《握奇经续图》一卷,仅存其目,图已失传。《八阵总述》一卷,是对八阵的具体阐述。

  《握奇经》所述八阵,实际上就是根据需要可以随时变化的一种战斗队形,后世学者多悬测臆说,甚至涂以阴阳八卦迷信色彩,令人惑闷莫解。其实,天、地、风、云、龙、虎、鸟、蛇是八阵的八个代号,作为军队配置在八个方向上的旗号。《握奇经》将八阵分为正兵和奇兵两大部分,外加余奇,即机动兵力。以天地风云四阵为正,龙虎鸟蛇四阵为奇,大将居阵中掌握机动兵力,称握奇。八阵的特点是以正合,以奇胜,与敌作战时,根据金鼓、旗帜等指挥信号,出奇兵歼敌,机动部队策应,并据天文、气候、向背、山川、利害,随时而行,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作战时,可握则握,可施则施,千变万化,敌莫能知。(《八阵总述》)史籍中对《握机经》有多种解释,其中《李卫公问对》解释得较合原文本意,指出:黄帝始立丘井之法,因以制兵。故井分四道,八家处之,其形井字,开方九焉。五为阵法,四为闲地,此所谓数起于五也;虚其中,大将居之,环其四面,诸部连绕,此所谓终于八也。(《李卫公问对》卷上)这就是说,八阵中有阵地和闲地,前后左右中为阵地,即五为阵法,五阵的中央是将帅的指挥位置,前后左右是战斗部队的位置;战斗部队的间隙地带为闲地。在实地作战的部队就是正兵;利用虚地实施机动的部队就是奇兵,这就是所谓的动则为奇,静则为阵(《八阵总述》)。但这个奇兵不属经文中所说的余奇之兵。大将在方阵的中央指挥四块实地的部队利用四块虚地实施机动,就是所谓的四为正四为奇,奇正之变,如环之无端。整个大方阵是一个完整而又能灵活变换的整体,在平原旷野合而为一象一座坚城;在山川狭谷复杂地形每个小方阵又可独立作战,这就是所谓的或合而为一,因离而为八。八阵中,不仅大方阵按前后左右中排列,而且每个小方阵内部也是按前后左右中排列的;一个大方阵包括多少个小方阵,将由大方阵的人数和序列的多少来定,各随师之多少触类而长。

  《握奇经》虽然是伪托之书,其经文也很简略,但是所记八阵布列较合古代阵法实际,用奇正之说阐述八阵中的战术变化也较深刻,继承了《孙子》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不可胜穷的思想。宋高似孙评论说:《风后握奇经》三百八十四字,其妙本乎奇正相生,变化不测。《八阵总述》中还对古代一些优秀军事思想进行了继承和阐发,如治兵以信,求圣(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兵体无形,形露必溃,审而为之,百战不昧,上兵伐谋,其下用师;弃本逐末,圣人不为,乐与身后,劳与身先等。

  《握奇经》多以丛书本传世,比较重要的有说郛本、续百川学海本、小十三经本、四库全书本等。另外,清代有单刻、单抄本流传。

  第三节续武经总要

  题明赵本学撰。本书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赵本学所著《韬钤内外篇》,另一部分是俞大猷著《韬钤续编》。赵本学,善以易演兵,倾全力撰写《韬钤》二篇,赵虚舟翁平生钻研惟在易书,顾不遑他务,独以其大旨发挥于《韬钤》二篇,虽工亦善阵与战尔。(俞大猷《续武经总要》跋)俞大猷(1504-1580),字志辅,又字虚江,福建晋江人,明代抗倭名将,与戚继光齐名,著有《正气堂集》。他是赵本学的得意门生,深得赵本学之真传。赵本学完成力作《韬钤》二篇之后,隐括是编,秘藏不露,对人口不谈兵,临终不授其子,最后传给了他信得过的学生俞大猷。俞大猷在平倭中,活用赵氏阵法,打了许多漂亮仗。他自称打败倭寇全依赵氏学说。明王询认为:俞公笃信师说,领其玄致。标其洞涉,用以南征北伐,所至成功,殊熏伟烈,腾今照古,不有征于言之已行乎?(王询嘉靖丁已《续武经总要》序)明宋继祖在本书跋文中也说,观俞公八罗山、五指山之捷,谋略自《韬钤》中来,俞大猷不负师传,将此书刊刻传世,并将自己的研读体会和自著《剑经》、《射法》编为续篇附在其后。

  《武经总要》是宋代官修的一部综合性兵书,而本书是私人系统研究古代阵法的兵书,为什么却取名《续武经总要》呢?

  明王询在本书序言中解释了这个问题:宋曾公亮综诸家方略为书曰《武经总要》,用兵者仿焉。近世南闽虚舟君本学著《韬钤内外篇》七卷,其门人都督虚江俞公大猷为之发微,并著《剑经》、《射法》等篇,合之,凡八卷,以续于《武经总要》校刻之。(王询嘉靖丁巳《续武经总要》序)另外,曾公亮《武经总要》所采阵法多为汉唐以后文士俗儒所杜撰,非为古法,需加辨正,又有继续此项工作之意,所以叫《续武经总要》。

  《续武经总要》共八卷。

  卷一至卷四为《韬钤内篇》,卷五至卷七为《韬钤外篇》,卷八为《韬钤续篇》。具体篇目如下:

《韬钤内篇》:卷之一:天积卒阵记、轩辕黄帝握奇阵记、太公五行三才阵记、周公农兵阵记、郑国鱼丽阵记。

  卷之二:楚国荆尸阵记、晋国崇卒阵记、吴国鸡父阵记、齐国内政阵记、齐国司马穰苴握奇阵记、孙武子乘之阵记、战国象棋阵记、汉韩信垓下五军阵记。

  卷之三:汉诸葛亮八阵记、晋马隆偏箱车阵记、唐李靖六花阵记。

  卷之四:唐李靖四门斗底阵记、唐李靖十二将兵阵记、唐李靖十二辰阵记、唐太宗皇帝平戎万全阵记、宋真宗皇帝常阵记。

  《韬钤外篇》:卷之五:太乙阵辨、风后握奇阵辩、穰宜握奇营辨、孙武子常山蛇阵辨、孙武子八阵辨、诸葛亮瞿塘方阵辨、诸亮葛八阵八形辨。

  卷之六:诸葛亮新变八阵八形辨、诸葛亮六阵辨、诸葛亮五行阵辨、诸葛亮八阵六阵钩连蟠曲辨、诸葛亮十二将兵阵辨、马隆偏箱车阵辨。

卷之七:李靖六花阵辨、李靖五花阵变为六花阵辨、宋神宗皇帝九军新阵辨、许洞四阵辨、诸葛亮阵法正宗十八势。

  《韬钤续编》:卷之八:剑经、射法、营阵四形、发微四章。题俞大猷编辑。

  《韬钤内篇》的主要内容是辑录古代圣正贤将所作的二十二种阵法,并详细考证、解说、绘图。篇前有小序:内篇天人世次为序,得阵二十有二,首无非仁义节制,攻守便利,皆古之圣王贤将所作者也。为天道所秘识之者。寡学不避泄漏之谴,集为内篇。各名而记之,绘为图,纂为法,合系于各记之下,其与阵法相为表里,可证其义者,并图其间,所以入索其理也。是书也,因古无传,故为内篇。本篇旁征博引,图文并茂,对古阵法解说详细而又清晰,如对李靖的六花阵,先以大量笔墨记述,溯源竟委,然后绘制多幅阵图相印证。认为六花之阵唐卫公李靖开国之所作也。本孔明八阵图而变之。其中心一二层,十有六点为中军,此不易者,惟以外三四层四十八点,钩连而有六阵,左右总管各二阵,左右虞侯各一阵,各皆八点以相从,所谓八阵为六,孔明之旧法即此图也。李靖因之,内方环之以圆,外直画之为方,疏而开之其形六出,故号为六花,中一如花心,外六为花瓣,杜佑《通典》因述为七军阵,正六花之别名也。其教阅恒用三万人,分左右六箱,一箱为营法,五箱为方圆曲直锐之形,安营布阵以六花为正,中军为奇。斯阵也,以开唐家之运制,服夷狄,其功伟矣。若以为尽孔明之阐奥则犹有间矣。(《李靖六花阵记》)还绘有偶落钩连曲折相对八阵为六图、诸葛亮八阵为六旧法图、六花形教阅图、六花方阵、六花圆阵、六花曲阵、六花直阵、六花锐阵等阵图。对古代阵法的解释,摒弃了阴阳五行生克之说,较合实际,如对五军的解释:五军布于中央:四隅以为阵法,前后左右四区立表,其中以为闲地。(《五行三才阵记》)此论颇有见地。但把许多古阵法认定为传说中的人物所创,显然不确。

  《韬钤外篇》记述了汉唐以后出现的十七种阵法,并详加辨驳,认为皆为后世文士俗儒附会伪托,冒充古阵法,欺世惑众,应予批驳,以正视听。他在小序中说:外篇天人世次为序,得阵十有七,首形势奇巧,法度繁琐,有图有法,皆汉唐以后文士俗儒所演者,世人不知,相指为古兵法,其实误也。学恐太平已久,终于迷惑,故取其图与法,集为外篇,各假辨以非之,余意复演孔明阵法为正宗,一十八势附于卷末终焉。是书也,因世有之,故为外篇。本篇对后人伪托的阵法一一指明伪撰人,并进行有见地的批评,如他批评裴绪、李筌的五行阵图说:是则外画之方,外环之圆者,节制之所在,非如裴绪、李筌五行生克之说矣。批评张烨杜撰的李靖六花阵图说:张烨拘拘以地轴天冲内外转移之末而求六花之理,不亦迷且惑哉。但是,此篇对于伪撰人的时代间有记错者,如将宋代许洞错记为元代。

  《韬钤续篇》共有四篇:《剑经》论述练剑法的要领,共140余条;《射法》讲练弓的要领;《营阵四形》记述四种营阵的布列方法;《发微四章》是俞大猷学习赵氏阵法的体会,一章讲握奇阵及孔明八阵,二章讲九军阵,三章讲以易演阵问题,四章讲阵的奇正问题。

  《续武经总要》在阵法的运用方面,一是强调整体性,指出:古人制阵,虽有不同,其中要妙之法,惟在乎表里相应,首尾相救,阵队相容,形名相别,冲之不乱,撼之不动。(《营阵四形》)二是强调奇正变化,制阵,有奇正,有分合,临机制敌,变化无常,奇亦为正之王,正亦为奇之奇,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发微四章》)三是学习古法而不拘泥于古法,活用古法,创造新法。在熟练掌握古阵法的基础上,然后随机应变,因时立宜,举古人可用之法,按而行之可也。或不用古人之法,自我作始亦可也。谓吾胸中全无一阵可也,谓吾胸中有百千万阵亦可也。若穿凿附会,强执一图,谓足以应敌制胜,则或恐徒读父书以误。(《营阵四形》)

  《续武经总要》对明代以前阵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总结。

  它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后世给古阵法蒙上的神秘色彩;对于俞大猷抗倭起了有益的作用;在古代军事学术史上有一定地位,是研究古代阵法的重要参考书。

  《续武经总要》初刻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重刻。目前仅见有这两种刊本。

更新于:2个月前

附录一藏书单位代号表

附录一藏书单位代号表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附录一藏书单位代号表0101北京图书馆0102首都图书馆0107北京市海淀区图书馆0141北京大学图书馆0142清华大学图书馆0143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0144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0145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0146北京师..

八·民国以后兵书研究

八·民国以后兵书研究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八·民国以后兵书研究中国步兵战法三册 1913年上海求学进步社富华图书馆石印子目:孙子、吴子、司马法、尉缭子、素书、心书、握机经、六韬孙子浅说一册蒋方震刘邦骥注解 民国4(1915)年铅印本(3..

七·清

七·清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七·清兵迹十二卷附校勘记一卷(清)魏禧撰校勘记(民国)刘家立撰豫章丛书(胡思敬辑) 民国4(1915)年南昌刊本(3001)兵谋一卷(清)魏禧撰 清咸丰十(1860)年刊本题左氏兵谋二卷(3001)昭代丛书(道光本..

六·明

六·明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六·明左氏略三十二卷(明)陈禹谟撰明万历吴用先彭端吾等四川刻本(0161、0701、1601、1801、2041)明天启刻本题左氏兵略(2801)明刊本(缺1-2卷)(3001)左氏兵法测要二十卷首二卷(明)华亭宋征璧(尚木..

五·宋辽金元

五·宋辽金元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五·宋辽金元1.宋行军观象书歌注一卷(宋)朱宏 诒庄楼藏元至正二十五(1365)年写本(《历代兵书目录》)武经总要前集二十二卷后集二十一卷(宋)曾公亮丁度等撰 明正统四(1439)年李进刻本附行军须知..

四·隋唐五代

四·隋唐五代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四·隋唐五代唐卫公兵法辑本三卷(唐)李靖撰(清)汪宗沂辑编 清光绪二十(1894)年桐庐袁昶渐西村舍刊本(3001、1701)丛书集成初编·社会科学类 注:附《旧唐书·李靖传》考证李卫公问对三卷(唐)李靖..

三·三国晋南北朝

三·三国晋南北朝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三·三国晋南北朝1.魏魏武帝注孙子三卷  (周)孙武撰(魏)曹操注两江总理营务处刊清光绪二十四(1898)年金陵汤明林聚珍书局印(1605)清光绪戊戍(1898)年成都志古堂刊本(3001)清同治十(1..

二·秦汉

二·秦汉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二·秦汉西汉韩信兵策平城妙策阴符经注一册(汉)张良著 清光绪元(1875)年湖北崇文书局刊行本(3001)黄石公三略兵法占书上、中、下卷一册(汉)黄石公撰 清嘉庆年抄本(3001)注:附黄石公占风云气色要略..

一·先秦

一·先秦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 一·先秦孙子三卷(春秋)孙武撰宋刊本(日本静嘉堂)清光绪元(1875)年湖北崇文书局刻本(2201)清咸丰四(1854)年丁晏抄本一卷本清段朝端跋(0201)清光绪六(1880)年湖北崇文书局刊本(1701)清刊..

下编·现存兵书简目·说明

下编·现存兵书简目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下编·现存兵书简目》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下编·现存兵书简目说明:下编文体虽然与上、中编不同,但它们之间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上编是从宏观上探讨历代兵书的源流、发展、价值和影响等;中编是从微观上对不同类别的具体兵书进行较详细介..

第十五章·丛书类

第十五章·丛书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十五章·丛书类第一节概述将若干部兵书收集在一起,并冠以总名的一套兵书,叫做兵书丛书。它和类书不同,不是对原书进行摘抄、剪裁,按类或韵部进行编排,而是将原书原原本本地收录进来。我国丛书有的认..

第十四章·类书类

第十四章·类书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十四章·类书类第一节概述军事类书是按编纂方式区别出来的一种兵书类型。它是按照一定的编排方式,把古代军事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辑录的一种兵书。就其收录资料广泛来说,它和综合性兵书是相同的。我国类书..

第十三章·综合类

第十三章·综合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十三章·综合类第一节概述所谓综合类兵书,是指内容包括军事领域多个门类知识的兵书。这类兵书,由于涉及到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知识内容,分到哪一类都不合适,所以不能按内容属性来区分,只能按形式特征进行..

第十二章·名将传类

第十二章·名将传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十二章·名将传类第一节概述名将传是记述历代著名将帅军事生涯的兵书。中国历代名将可以说是群星灿烂,业绩辉煌。他们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许多流芳千古的战法,为撰写将帅传记提供..

第十一章·军事地理类

第十一章·军事地理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十一章·军事地理类第一节概述军事地理,是指从军事斗争的需要出发,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为基础,研究地理环境对国防建设和军事行动的影响,为制定战略方针、研究武装力量建设、进行战场准备、指导作..

第十章·兵器类

第十章·兵器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十章兵器类第一节概述古代兵器包括冷兵器和火器、火药及攻守器械。记述冷、热兵器和攻守器械的种类、性能、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兵书即为兵器类兵书。西汉任宏《兵书略》首创兵技巧类目,收录兵器类兵书,共十..

第九章·乡兵团练类

第九章·乡兵团练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九章乡兵团练类第一节概述乡兵团练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完全脱离生产的地方武装组织,大都有当地的地主分子所掌握,所以也可以说是地主武装组织。乡兵自北魏末年地方豪强建立以来,隋、唐、五代均有设置..

第八章·兵制类

第八章·兵制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八章兵制类第一节概述兵制,古代又称兵志,《辽史》称兵卫志,就是古代的军事制度。自有军队,即当有组织军队的制度。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兵制的零星记载,如王作三自等。周代对兵制有了系统的记载。任..

第七章·城守类

第七章·城守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七章城守类第一节概述所谓城守,就是城邑防御。现存最早的城守方面的文献是《墨子》之《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

第五章·兵略类

第五章·兵略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五章·兵略类第一节概述兵略者,用兵之方略也。中国古代,战争频繁,名将辈出,创造了许多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这是一笔珍贵的军事遗产。为继承这一遗产,汇集历代战争实例,借鉴古代用兵谋略而写..

第三章·兵法类·下

第三章·兵法类·下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三章·兵法类·下第一节兵垒《兵垒》尹宾商撰。尹宾商,字毫翕,一说字亦庚、夷耕,号白毫子,故《兵垒》又称《白毫子兵垒》。宾商正史无传,《湖北通志》、《汉川县志》有零星记载。方以南序称吾楚明儒..

第二章·兵法类·中

第二章·兵法类·中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二章·兵法类中第一节行军须知《行军须知》,作者不详。明刻《武经总要》附刻本只题豫章新斋李鼎长卿订。本书明宣德年间(1426-1435)杨士奇所著《文渊阁书目》始见著录,继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录..

第一章·兵法类·上

第一章·兵法类·上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中编·分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中编分论第一章兵法类上第一节概述古代称治军用兵的原则和方法为兵法。它包括战略战术和建军理论等,如兵法之教(《战国策》),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史记·项羽本纪》),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史记·..

第六章·训练类

第六章·训练类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上编·总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六章·训练类第一节概述训练是军队平时提高战斗力的途径。因此,古人非常重视训练。许多兵书都反复强调训练的重要性,如《吴子》说:用兵之法,教戒为先。《司马法》说:士不先教,不可用也。等等。兵书中关..

第五章·兵书的整理和流传

第五章·兵书的整理和流传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上编·总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五章兵书的整理和流传第一节历代对兵书的整理对兵书的整理始于西汉,盛于西汉。据史书记载,西汉政府对兵书进行过三次整理。第一次是张良、韩信序次兵法。西汉初年,由于秦始皇焚书和秦末战乱,天..

第四章·兵书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第四章·兵书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上编·总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四章兵书的发展、分期及其特点第一节兵书的发展中国兵书成熟很早,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就产生了高度成熟的兵书《孙子兵法》,在军事学术上达到了那个时代所能达到的高度,受到后人的推崇..

第三章·兵书的内容和价值

第三章·兵书的内容和价值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上编·总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三章兵书的内容和价值第一节兵书是一座宝藏兵书不但历史悠久,卷帙浩繁,而且内容极其丰富。上文所述种类,是从图书分类的角度、就兵书整体而划分的种类,远远不能概括每部兵书所记述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兵书的种类和数量

第二章·兵书的种类和数量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上编·总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第二章·兵书的种类和数量第一节兵书有哪些种类随着古代军事学的发展,兵书的内容不断丰富,种类也不断增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兵书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类型。按内容分,有兵法、兵略、训练、阵法..

第一章·兵书的产生和社会意义

第一章·兵书的产生和社会意义 作者:许保林·著出自————《中国兵书通览》《上编·总论》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上编总论第一章·兵书的产生和社会意义第一节兵书释义任何概念都是人们在实践中概括出来的,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兵书也是这样。兵书是军事图书的一种,军事图书又是一般图书的一个类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