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之师·第十六
幽灵之师·第十六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
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和南朝鲜的军队此时正迅速接近大邱西面的洛东江防线。沃克将军决定,若要在朝鲜境内保住一个据点,就必须停止撤退。尽管第24师蒙受了种种灾难性打击,但这支队伍却阻滞了北朝鲜人的前进速度,为其他美国援军加强这条防线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并使美韩军队获得了稳定前线的战机。
然而在日本海和黄海海岸,都有北朝鲜军队在进行极其危险的调动,他们威胁要摧毁第8集团军和韩***队的所有工事。
当时,麦克阿瑟和沃克将军对此并不清楚,但是,北朝鲜指挥部已经制定了一个针对整个南朝鲜的宏大的双重包围圈战略——该战略跟北朝鲜部队所采用的局部战术规模的战场行动一样。左边的包围由北朝鲜第5师以及第766独立支队沿着日本海的那条东海岸公路来实施;右边的包围由方浩山少将指挥的北朝鲜第6师沿黄海海岸,并穿越朝鲜西南部来进行。两个师都把目标定在了釜山。
与此同时,其余的北朝鲜部队则压向中间战线,以便牵制美韩的主力部队;侧翼的两个师则可从他们的身后进行包抄。与1905年阿尔弗雷德·冯·施利芬伯爵制定的征服法国的著名德国计划不同,北朝鲜的战略不是用大量兵力压向侧翼,以绝对优势兵力推进到敌人的后方,而是恰恰相反:北朝鲜的战略实际上是围绕敌人缓缓推进,而不是围住他们大兵压上。因此,两翼的力量相对薄弱。他们这种行动的特点不是大张旗鼓,而是不动声色。他们试图从空虚无防,或者至少是防守薄弱的地方寻求突破。北朝鲜的战略是以强大的攻势将敌人的主力吸引到中线,这样就使侧翼兵力十分匮乏、空虚。
因而,意在引起美韩极大关注,并作出强烈反应的北朝鲜的主要挺进路线是汉城-大田-大邱轴线,即朝鲜的主要公路和铁路线。其辅助挺进路线是朝鲜的中心地带,大致穿越春川、原州,通向大邱。他们动用两个师的兵力(即第3师和第4师),又动用北朝鲜150辆坦克中的120辆,沿着汉城-大田-大邱公路及铁路线向前推进。这次进攻像磁铁一样吸引了首批美国部队,因为进攻对美韩部队来说显然极其危险。然而在这条轴线以东的中线战场上,北朝鲜却投入了6个师和一个坦克团的兵力,与南朝鲜人相抗衡。他们在这里集结的兵力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集结的兵力都多。北朝鲜部队有可能穿过闻庆和丹阳附近的关隘,进入洛东江流域上游,这样便有可能攻到大邱。因此,这一防区不仅吸引了大量南朝鲜军队,而且迫使沃克将军将7月12日到达的美军第25师投入到了这一防区。
北朝鲜的战略效验如神:首批入朝的3个美国师都投了进来;韩***队也几乎全部部署在中间战线,与北朝鲜部队的主力形成对峙之势。
高高的太白山脉将东海岸那条公路与朝鲜的其余疆土分隔开来。沿公路部署的北朝鲜第5师和第766独立支队的对手只有南朝鲜第3师的一个团。沿西海岸推进的北朝鲜第6师,只有南朝鲜第7师的几百名缺乏组织的幸存者和几支各种各样的警察混合队伍与之抗衡,这些队伍没有一支具有实际战斗力。
因此,北朝鲜大获全胜的一场戏剧即将上演,这是什么力量都无法阻止的。在中线战场上,美国和南朝鲜部队针对北朝鲜几个师的大力强攻进行了激烈抵抗。侧翼部队所必须做的,就是沿着外围的几条道路全力向釜山推进,而在他们的前进道路上,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抵抗力量。B·H·利德尔·哈特说过,绕道的远路也许就是离家最近的路,北朝鲜指挥部认为此言不谬,因此挺进釜山,他们要依靠两翼将帅全力以赴。
如果任何一侧拥有像乔治·巴顿或埃尔温·隆美尔这样的统帅,情况也许就不同了:巴顿将军1944年曾在类似的情况下促使精疲力竭的美国第3集团军穿越法国,而埃尔温·隆美尔统率的德国第7装甲师在1940年攻进法国时,运动速度极快,行动神出鬼没,对手称之为“幽灵之师”。
两翼的北朝鲜师中既没有巴顿,也没有隆美尔。相反地,在需要勇气的地方,这几个师却踟躇不前。
在东海岸沿线,北朝鲜部队由于担心敌人从后方攻击,面对荒无人烟的太白山脉进行刺探侦察,尽管山里几乎人迹罕至,也没有几条横穿山脉的道路,而且所有的道路都可轻而易举地加以封锁。北朝鲜的这种侦察既消耗了力量,也失去了很多时间。待到7月17日那天,北朝鲜人才推进到盈德南面;他们本可以在不遭受进一步抵抗的情况下,继续攻到浦项洞,然后横穿美韩防线的背后,经庆州穿过开阔的谷地,直抵釜山,但是时机已经错过。事实上,在美、英海军的炮火轰击以及联合***的空中打击下,南朝鲜军在盈德重整旗鼓,补充了新的队伍;他们在3星期拉锯式的苦战中,将北朝鲜军牵制在原地。
在西海岸,局势更为奇特。7月11日那天,在朝鲜的美国部队只有第24师少数几个被紧紧追赶的步兵营和炮兵连,但北朝鲜第6师却从天安调头向西南开去。该师突人到无人防守的区域,完全从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的视野中穿了过去,其本身已成为一支幽灵之师,但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幽灵之师:第8集团军情报部门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第6师跟南朝鲜警察部队以及其他队伍发生的种种轻微摩擦,并没有暴露出它的身份。第8集团军情报机构以为是在跟北朝鲜第4师疏散开的部队交手。这些部队可能先在锦江集结,然后到大田会合。第8集团军根本没有料到,北朝鲜人会通过朝鲜西南部发动进攻。
然而,北朝鲜第6师并没有全力以赴向釜山进军,而是花了几天宝贵时间占领了朝鲜南部所有的港口。此举既无必要,又令人费解,使得第6师的推进耽搁下来,却正好为慌乱不堪的第8集团军赢得了时间。该军终于在7月23日意识到,有一支北朝鲜主力部队正从西边向釜山挺进,于是急忙把第24师派往南部前去堵截。该师作为预备队仅仅休整了一天。即便是在这时,第8集团军仍然认为他们对付的是北朝鲜第4师。直到7月31日,情报机构才搞清了第6师的身份。
后来,沃克将军收到了情报机构的报告,说是北朝鲜人需要那些港口,以便通过水路为朝鲜西南部的北朝鲜军队运送给养。这似乎不大可能,因为联合***拥有整个制海权。比较符合逻辑的是,北朝鲜指挥官不相信朝鲜西南部没有防守的部队,由于担心来自海上的联合***的进攻,于是就踏遍西南的所有乡村,搜索防守队伍,并拿下了所有的港口。
后来,北朝鲜人在清算自己的错误时,第6师没有将后方置于脑后,没有全力以赴向釜山进军,便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错误。倘若该师迅速而又果断地向釜山推进,他们就已拿下釜山。第8集团军在洛东江上那块不得退却的阵地就无从防守,美韩军队也已被迫从东海岸那些小小的港口仓皇登船,逃之夭夭。
7月24日午夜之前,精疲力竭、兵员不足的24师19团开始向釜山以西55空里、马山以西27空里处的晋州运动。(参见图1)7月26日,蒙受同样创伤的第34团运动到了晋州以北35英里的居昌,那里位于洛东江西南,距洛东江仅27空里。这两个团都只有一个营多一点的兵力:每团大约1150人。24师的第三个团,即第21团,已被临时部署在韩国部队身后的一座阻击阵地上。当时韩国部队与北朝鲜人正为争夺东海岸上的盈德进行着浴血奋战,双方均伤亡惨重。
北朝鲜第6师尽管延误了进入阵地的时间,但士兵都非常清楚他们的使命。用他们的师长方将军的话来说,就是“解放晋州和马山”,最后一战是“切断敌人的咽喉”,即攻克釜山。
24师这两个团均没有战斗力,显然无力阻挡北朝鲜人的冲击。不过,美军还有一个团,刚从冲绳抵达釜山。该团拥有两个营的兵力,刚一到达就投入了战斗。这就是第29团。在许多方面,该团都是1950年7月美***方所处的那种近乎恐慌的紧张局面的缩影。其历史生动地体现了毫无准备的美国士兵不得不面对的那种始料不及的挑战。7月20日,美国“步行者号”军舰在冲绳靠岸,舰上载有在美国仓促招募而来的400名新兵。这批新兵被送往第29团的营区,并被安排到各个连队,发给武器和野战装备,然后便立即乘卡车回到那霸码头。次日,业已满员的29团的两个营便乘船驶向釜山。团指挥部仍留在冲绳,以便组成一支新的队伍。
这两个营于7月24日早上到达釜山,他们非但没有时间哪怕擦拭一下武器,试射一下枪炮,反而奉命立即开往晋州。次日下午,他们抵达晋州,分配到第19团。这两营人马发现自己正处在前沿阵地,而他们的步枪尚未擦拭好,迫击炮没有试射,崭新的0.50口径机关枪上的润滑油虽已擦去,但却没有擦拭干净。
他们刚一到达,第19团的指挥官内德·D·穆尔上校就告诉第29团的第3营开始行动,夺取晋州西南35英里处一个叫做河东的公路交叉口。据报那里约有500名北朝鲜士兵在运动。第3营营长哈罗德·莫特中校令其部队整装待命。7月26日子夜过后半小时,这一营缺乏训练、完全没有战斗经验的人马肩负着孤军攻敌的使命出发了。
随同该营前往的人中,偏偏就有那位(“肥仔”)蔡秉德少将,这位南朝鲜军队的前参谋长在汉城陷落之后即被解除了职务,其地位已经一落千丈:此时的他仅仅是莫特中校的一位翻译、向导和顾问。
莫特中校原本希望在天亮之前赶到河东,但在那条直达河东的道路上,却有一处无法逾越的浅滩。蔡将军便带领这些美国人绕道昆阳,顺着一条狭窄曲折的道路前行。这一绕就花去了一整夜时间,并且还要时常让精疲力竭的士兵将陷在稻田里的车辆拖出。
天亮之后不久,该营遇到了一辆卡车,车上坐有15名左右的南朝鲜人。他们说自己是河东当地400名国民警卫队的幸存者,北朝鲜人已于头天晚上发动了进攻。此时第3营才清醒过来,莫特中校派遣主任参谋托尼丁·雷布尔少校回去通知穆尔上校,因为该营跟晋州没有无线电通信联络。雷布尔对3营的情况了如指掌,他向穆尔建议,3营应该在晋州以西挖沟掘壕,以控制河东公路。穆尔上校一口回绝,他要3营继续前进,夺取河东。
雷布尔往返花了不少时间,等到3营到达河东以东3英里处的横川村,站在高高的河东关隘之时,已是黄昏时分了。莫特中校命令该营停下过夜。
次日(7月27日)上午8点45分,该营起身向关隘进发,由L连充当先锋。在距离关隘顶部大约1000码远时,L连连长乔治·F·沙拉上尉看见北朝鲜的一支巡逻队在关上走过,并朝他们这边走来。他命令两门75毫米无后坐力炮开火,可是炮弹却从北朝鲜人头顶上飞过,没有造成任何伤害。北朝鲜巡逻队向后退去。沙拉命令该连队冲上关口;在关口顶上,他的士兵部署在道路两侧,挖壕固守,等待着9点45分对西边1英里半之外的河东预计进行的空中打击。这座关口北面与一道更高的山岭相连,南面的地势陡然下降,跟蟾津江的稻田相接。
营指挥所的人员,包括莫特中校,大部分参谋以及蔡将军,匆忙赶到了前方关口。沙拉上尉觉得,这帮人形成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目标,便转移到左边,卧倒在地上。莫特中校将雷布尔少校的注意力引导到公路上,那里有一队敌军,约有一个连的兵力,正踏上公路向他们走来。沙拉也看到了那支队伍。他告诉枪手不要开火,等北朝鲜人走近时听他的命令再下手。那支北朝鲜队伍似乎没有意识到,美国人已经占领了关口。他们中有的人穿着美军的绿色劳动服,大部分人穿着北朝鲜军的黄褐色服装。当他们走到距阵地大约100码远时,蔡将军用朝鲜语向他们喊话,以便识别他们的身份。听到喊声他们并不答话,而是跑到了壕沟里。于是,L连的机关枪便对着此时已不大容易受到攻击的目标射击起来。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北朝鲜的机关枪、迫击炮和轻兵器火力也从对面的那个高地上一齐向关口扫来。头一阵炮火就打死了蔡将军,并打伤了莫特中校、雷布尔少校、一名情报参谋和一名助理参谋。迫击炮还打坏了停放的车辆,其中包括那辆载有无线电的吉普车。那是空军的一支战术空中控制特遣队的汽车,是用来指挥空中打击的。就在战斗打响之后,两个分别由两架飞机组成的空军小队飞临战场上空,每个小队都在空中做了往返飞行,试图跟空中控制特遣队取得联系,但却没有成功;后来,这几架飞机没有实施任何打击便飞走了。
第3营已经步入了敌人预先设好的包围圈。敌人的第一阵炮火就正中目标便是证明。在头一分钟的炮火中,该营的参谋机构就几乎被消灭掉。雷布尔再次被迫击炮的弹片打伤,他到小山下寻求治疗去了。莫特中校只是让一颗子弹擦破,受了点轻伤,他也脱离了火线。就在他帮助卸弹药时,一个箱子掉了下来,砸断了他的一只脚。一名士兵为他挖了个散兵坑。
在关口,L连正和上面一座小山上的北朝鲜人进行激烈交火。位于北侧的第1排士兵隐蔽在散兵坑里,他们遭到了一次直接攻击,有两位美国兵被刺刀捅死。然而,L连却守住了阵地。
作战训练处参谋罗伯特·M·弗林上尉在对营参谋机构进行的攻击中没有受伤。他急忙跑到山下催促该营的支援部队。I连的一个排来到公路南侧的稻田里,试图掩护该连朝小山主体挺进。
大约中午时分,L连的一位中尉发现了莫特中校,把他背到了沙拉上尉的阵地上。莫特要沙拉担任指挥,并要他把第3营拉出去。沙拉传令给手下的3个排,命令他们撤到关口脚下的公路上。但是,派往关口北侧第1排的传令兵根本没有走到1排跟前。不过,弗林上尉却爬到了1排的阵地上。J·莫里西中尉和12名士兵以及营情报参谋威廉·米切尔上尉留了下来。米切尔虽然负伤,但却像一名步兵一样战斗了整整一个上午。空中控制特遣队的那位身份不明的上尉也用步枪展开战斗,但他的下落却不甚明了,不是阵亡就是失踪了。
第1排沿着公路退却之时,北朝鲜的一个营也开始从关口那座山上往下走。迫击炮和机关枪的火力朝着I连的一个排所在的那片稻田扫射。士兵不得不跃过一条宽20英尺的深深的小河向后退。有几位士兵淹死,其他人在过河时丢盔弃甲,连鞋子、衣服和武器都不要了。最大的一群幸存者(共97人)逃到了南边5英里处的鹭梁津小码头,那里有条渔船,将他们送到了一条南朝鲜巡逻艇上。在河东关这一仗中,该营损失了一多半兵力。第二天,能够执行任务的军官和士兵只剩下354人,其中包括一些可以走路的伤员。后来俘获的一名敌军士兵说,约有100名美国士兵在关口被俘。随后进行的搜索中又发现了313具美军尸体,其中大部分是在河边的稻田里找到的。
支离破碎的第29团第3营回到晋州加入第19团。与此同时,29团第1营已被派到晋州以北安义的阻击阵地,那里离晋州直线距离约35英里。北朝鲜第4师的部队向阻击阵地发动了攻击,将第1营赶回到南边,先是被赶到邑永里,然后又被赶到晋州以北20英里处的山清。
7月28日,北朝鲜第4师也对高仓一带的第34团发动了进攻。第二天便把34团往南驱赶了15英里,把他们赶到了洛东江西面山亭里附近新的阻击阵地,那地方离洛东江只有18空里,距通往大邱的几处渡口也很近,对大邱构成了严重威胁。值此危急之际,沃克将军调动了拥有2000名兵员的南朝鲜第17团,前往增援第34团。17团是南朝鲜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之一。当时驻在东海岸盈德、位于南朝鲜军队背后的美军21团第1营,也被派到陕川以西、距山亭里以南6英里的阵地里。
7月31日,北朝鲜第6师在晋州向第19团和29团第3营的残部发动进攻。美军东撤10英里,退至晋州关口。此关口挡住了当时仍在山清的第29团第1营的退路,迫使该营沿一条山路退往晋州东南的美军阵地。
沃克将军对最南端所面临的危险根本不抱任何幻想:北朝鲜第6师仍有机会突破美军在晋州关口的脆弱防线,攻打马山和釜山。
更新于:5个月前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
最后的危机·第六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和平好像只有几天就会到来了,但李承晚却从中作梗,破坏停战工作。6月6日,他宣布联合国协议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他要求首先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而不是谈互相撤退联合国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事,要是这两个方..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
中立国的介入·第六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由于看到美国在板门店进一步受挫后,其好战势头在增长,许多温和国家对美国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此外,再加上板门店停战谈判的突告中断,所以联合国就自然想把结束战争的责任拿到自己手里。这件事显然本是联..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
暴君李承晚 鹰派克拉克·第六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值联合国军总部为杜德被绑架事件所造成的极为严重后果心神不宁、大伤脑筋时,南朝鲜总统李承晚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独裁专制作风。这对联合国在南朝鲜支持这样的政府引起了普遍的怀疑。 根据南朝..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
战俘营风云·第五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共产党对自愿遣返的愤怒无疑是出自内心的。也许正是由于这一情况,才使共产党在1952年初展开了一次世界性的宣传运动,指控美国进行细菌战。这次连珠炮式的攻击,是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首先开火的。他攻..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
再启和谈之门·第五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当代表们于10月25日在板门店的大会议帐篷里相聚时,朝鲜实现和平的希望重新出现。联合国军方面提出了以实际接触线为基础,来划分军事分界线的方案。共方拒绝了这项方案,但却最终不再坚持以三八线为分界线..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
喋血山岭·第五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双方代表团到7月26日才在开城达成关于议程的协议。当时,共产党不再坚持议程中一定要包括从朝鲜撤出外国军队的内容,而以对双方有关国家政府建议的模糊措词取而代之。议程共有5项:1、 通过议程;2、 确定一条..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
边谈边打·第五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麦克阿瑟的解职,口口声声鼓吹扩大战争的人离去了。参议院听证会表明杜鲁门政府和参谋长联席会议都大力支持限制战争,并尽快结束战争。到6月1日,整个南朝鲜几乎已肃清了共产党,因此通过某种谈判的形式来..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
春季攻势·第五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范·弗利特将军于4月14日到第8集团军走马上任。在此之前,联合国部队已经占领了“犹他线”,即铁三角西南重镇铁原以南、“堪萨斯线”以北的地区(参见图12)。显然中国部队正在后撤,准备发动春季攻势。但是,范..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
参议院听证会·第五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罢免麦克阿瑟,杜鲁门政府不可避免会受到反对派的强烈批评。而差错迭出的罢免方式又为麦克阿瑟赢得了更多的同情。 政府内部争论不休,愈演愈烈,参议院所属的军事与外交两个委员会决定举行听证会。5月3日..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
麦克阿瑟一意孤行·第五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联合国军推进到三八线后,为杜鲁门政府开辟了向中国人提出停火的机会。一切又恢复到了先前的状态,联合国军司令部不是退回到了三八线,而是推进到了这条分界线。这样,即便不是处于主导地位,但至少从..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
北上“堪萨斯线”·第五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3月初,朝鲜的军事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美第8集团军按部就班地向北一步一步挺进;另一方面是共产党部队,其中主要是中国人,依靠小股掩护部队来阻滞第8集团军的行动。这些掩护部队作战凶猛..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
艾奇逊的计谋·第五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一方面第8集团军正艰难地阻击着中朝共同发起的1月攻势,另一方面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下定决心尽可能把仗打下去。与此同时,国务卿艾奇逊正紧锣密鼓地策划着要在世界舆论上孤立中国。经杜鲁门同意后,他准备在..
除夕攻势·第五十
除夕攻势·第五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主张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去,这个建议非常危险且富有挑衅性。正当华盛顿官员们为之大伤脑筋之际,一部分重新组建的北朝鲜部队协同中共部队向美第8集团军发起了除夕进攻。自第8集团军从清川江停止撤退后,..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
重返三八线·第四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柯林斯将军在远东期间,杜鲁门总统于12月4日至8日会见了英国首相艾德礼。艾德礼赴华盛顿之前,曾于12月2日在英国与来访的法国总理勒内·普莱文进行了短暂会晤。双方在“观点上基本达成一致”。因此艾德礼一..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
麦克阿瑟慌了神·第四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对中国军队的进攻愤怒不已,对中国肆意破坏他的周密计划牢骚满腹。11月28日,他电告参谋长联席会议说:“原来希望把朝鲜冲突(的对手)仅仅局限在由北朝鲜军队和象征性的外国军队组成的敌军身上,..
突围·第四十七
突围·第四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从柳潭里而来的部队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到达下碣隅里时,部署在长津水库周围的全体陆战队员和陆军士兵的信心大增。尽管陆战队和陆军遭受了可怕的伤亡,但他们仍然斗志不减,因为官兵们一致认为中国人已尝试了各种进..
挑战行动·第四十六
挑战行动·第四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驻守在柳潭里的陆战队是第10军的进攻主力,正于11月26日进入指定地点。然而,就在当天,那里的第7陆战团却从俘获的3名中国士兵口里得到了一个让人感到事态严重的消息。这3人称,中共军队的3个师已于11月20日到..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
吃尽苦头的三个美军营·第四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部署在长津水库东侧的第7师与驻扎在水库西侧的海军陆战队虽然相距很近,但无论从战术上还是从下碣隅里的战事上讲,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干,而且也不在通往古土里的主补给线上。尽管他们同时参战,但..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
下碣隅里之战·第四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长津水库附近的第10军前线,形势极为严重。部署在东北大部分防区内的南朝鲜部队以及美军第3师和第7师的大部分部队不在中共军队的进攻范围之内,因此,可以迅速撤到海边的安全地带。但第1海军陆战师的多..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
“圣诞节前凯旋攻势”·第四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11月24日早上,联合国军的“圣诞节前凯旋攻势”沿清川江西段正式展开。这次进攻在开始前就落下了讽刺性的名声。说起来,这与麦克阿瑟在战前飞到鸭绿江上空视察前线有关。他在旅途期间无意中对记者..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
突入险境·第四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身在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还在喋喋不休地谈论,朝鲜境内的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士兵已作好准备,以应付即将到来的考验。第8集团军因补给困难而受阻,麦克阿瑟便批准它把进攻的日期从11月15日推迟到11月24日。..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
这支军队不寻常·第四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远东司令部和华盛顿当局都不愿承认,但联合国军所面对的却是一支数量庞大而又很卓越的军队。北京一直把这支部队中的军人叫做志愿军,显然是因为双方都把朝鲜战争当作一场地区性冲突,始终想维持这一..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
华盛顿的空谈·第四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军队的进攻虽然没有使麦克阿瑟司令部改变计划,但至少在华盛顿引起了人们对美国政策的讨论。11月8日,应国务院的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与麦克阿瑟讨论朝鲜局势,言外之意就是要这位将军放弃原来的计..
理应三思而后行·第三十九
理应三思而后行·第三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中国领导层决定打击一下联合国军,向其发出警告,然后再撤回部队,希望联合国能重新考虑其北进的行动,他们是否故意为之,尚不得而知。但这却是迄今为止人们提出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不管中国人的意图是什..
中国军队突然回撤·第三十八
中国军队突然回撤·第三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军第1骑兵师和南朝鲜第1师撤至清川江南面。第8集团军显然遭受了惨重损失,不但其第8骑兵团受到重创,而且第5骑兵团试图突破“军号岭”的路障时强攻不成也伤亡惨重。南朝鲜第1师第15团和第8师第10团..
一个营的覆灭·第三十七
一个营的覆灭·第三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当奥蒙德少校回到南永河边他的第3营的沿河阵地时,他意识到,通过云山南面的那个路口撤出本营将是不可能的。而使用那条经过阵地旁边的桥梁、向南通往龙山洞的直接通道也同样不可能。中国军队在离南永河南..
云山灾难·第三十六
云山灾难·第三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到10月29日,南朝鲜第6师的3个团实际上已被全部歼灭;第8师的1个团也遭到同样厄运。南朝鲜第1师在云山的阵地因两翼暴露而岌岌可危:右翼驻扎在温井的第6师已不复存在,位于左翼的美军第24师算是离得最近的部队..
铁拳砸了下来·第三十五
铁拳砸了下来·第三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10月24日的命令取消了对非南朝鲜军队向北运动的限制,这为第8集团军挺进鸭绿江打开了门户。每个人心中期盼的都是战争就要结束了。西部英联邦第27旅一马当先,从新安州清川江上的桥头堡向北开拔,..
目标:鸭绿江·第三十四
目标:鸭绿江·第三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10月21日,第8集团军情报处预言说,北朝鲜人没有能力在清川江组织起成气候的防御,其残余部队将向两个方向撤退:一是沿清川江流域向上游退至满洲边界附近,进入以江界和满浦津为中心的山高林密的中央大山..
清川江上·第三十三
清川江上·第三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着手进行越过三八线的进攻准备当中,麦克阿瑟向北朝鲜人发出了两次敦促投降书,尽管谁也不当真认为北朝鲜司令部会有谈判的想法,投降就更不用说了。第一次声明是由国务院起草,由麦克阿瑟于10月1日广播的。..
红色中国的警告·第三十二
红色中国的警告·第三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29日,麦克阿瑟把入侵北朝鲜的计划向华盛顿作了报告。他打算在10月15到30日之间发动进攻,而事实上,10月9日进攻就已开始了。尽管麦克阿瑟从未承认,他无疑还是等到联合国的决议通过后才调遣军队的。..
征服·第三十一
征服·第三十一 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上半月,北朝鲜军队试图打垮釜山环形防御圈,却遭受了惨重的损失。在那之后,他们开始突围,当时约剩下7万名士兵和第8集团军对峙。其中的2.5万到3万人最终撤回到北朝鲜。这些北朝鲜军各部几乎都丢掉了所有的..
突破防御圈·第三十
突破防御圈·第三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第8集团军打破釜山防御圈的计划要求第5团战斗队和第1骑兵师在9月16日,即仁川入侵的第2天,夺取位于倭馆的洛东江上的桥头堡,然后第24师突破至金川,再向前推进到大田,并继续向北推进。第8集团军的其他部队将..
攻占汉城·第二十九
攻占汉城·第二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9月22日晨,陆战队从汉江北岸向通往汉城的西边通道发起了进攻。阿尔蒙德将军想尽快占领该城,又派了一个南朝鲜陆战营参加战斗。攻击沿着一条极为狭窄的地带向前进行:该地带不足3英里宽,这是一次正面进攻。..
仁川之战·第二十八
仁川之战·第二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仁川之战是美国实施的最后一次声势浩大的两栖入侵。该入侵是在美国的盟友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和荷兰协助下,为了一个宏大的共同目的而实施的。士兵举袖如云,飞机、舰只铺天盖地,整个事件极富刺..
参谋长联席会议临阵退缩·第二十七
参谋长联席会议临阵退缩·第二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遥远的国防部,人们极为担心第8集团军的安全,其程度远远超过了沃克将军所面临的实际局势。在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们看来,北朝鲜人把联合国军赶出环形防御圈的危险似乎确实存在,布莱德雷主..
北朝鲜的最后努力·第二十六
北朝鲜的最后努力·第二十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尽管让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事件给弄得焦头烂额,参谋长联席会议也不能容忍在仁川的决策上再久拖不决。几乎有7万人的进攻部队和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以及大量的战斗机群正在集结。而距离进攻的日子只有..
将帅失和·第二十五
将帅失和·第二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哈里曼大使从东京谋和之行回国后不到两个星期,杜鲁门便疏远了同麦克阿瑟的关系,而且这是不可挽回的。起因是将军发给海外战争退伍军人协会的一篇电文,该协会将于8月底在芝加哥举行年度露营会。由于不能应邀..
决策仁川·第二十四
决策仁川·第二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8月9日李奇微回到华盛顿后,用不同凡响一词来称赞麦克阿瑟对仁川计划的阐述。哈里曼本人不是军人,但对总统却有极大的影响力,他大力支持这一计划,并使杜鲁门相信,仁川登陆可能会一举解决朝鲜战争。这一天的..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第二十三
麦克阿瑟晤见蒋介石·第二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麦克阿瑟和华盛顿之间产生了新的危机,这次是关于台湾问题的。杜鲁门极为恼火,甚至认真地考虑要把麦克阿瑟就地免职。他们在两个层面上存在着分歧,一个是在政治层面,另一个是..
战略之争·第二十二
战略之争·第二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制定仁川登陆计划(代号“烙铁行动”)时在美国高层军事部门所引起的争论,突出显示了参谋长联席会议这样一个特别机构和麦克阿瑟这样一位独一无二的军事思想家和指挥官之间的分歧。设立参谋长联席会议是为了对军..
反击开始·第二十一
反击开始·第二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在釜山环形防御圈的恶战中,尽管双方都认为自己一方在这场军事戏剧中占据着舞台的中心,但事实上,环形防御圈之战只不过是一场穿插表演——虽然是不可缺少的穿插表演,却算不上是压轴戏。一场决战正在酝酿之中..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第二十
“我们要守住这条战线”·第二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第4师在洛东江江湾的遭遇证明了北朝鲜军队正在面临一场新的战争。这期间,针对大邱的集中行动中所发动的另外两次联合进攻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7月29日沃克将军发出的“死守”命令已被前线将..
洛东江岁月·第十九
洛东江岁月·第十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焦躁不安的北朝鲜司令部深知,打败南朝鲜军队及其盟军的这场冒险已为时不多,于是,在8月和9月的大部分日子里,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日渐复原、愈来愈坚固的防线发起进攻。后来,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就把这一段..
第一次反攻·第十八
第一次反攻·第十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釜山防御圈仍有一段门户敞开的战线,它位于马山以西,距釜山不到33空里,因而是最危险的地段。为此,沃克在那里集结了一支拥有2万多人、令人生畏的军事力量,即第25师,一个海军陆战旅和第5团战斗队。两个中型..
退守洛东江·第十七
退守洛东江·第十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正当北朝鲜第6师准备向朝鲜最南端的马山进攻之时,北朝鲜指挥部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尝试,试图从东海岸进行突破。北朝鲜第5师和第766支队在盈德战场上也正遭到惨败。由于那里高耸的太白山脉一直延伸到日本海,北..
大田之战·第十五
大田之战·第十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锦江防线已被突破。北朝鲜的第3和第4师已经越过防线,大田城的门户洞开。而大田是重要的公路交通中心,有5条公路通过该城。但是随着锦江屏障的丧失,迪安将军便不打算长期固守此城。这时候,第8集团军司令官沃克..
大坪里战斗·第十四
大坪里战斗·第十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7月14日这一天对美军来说是一场灾难,对于第34团来说尤其是一场灾难。在一天之内,北朝鲜人就突破了锦江防线,并干净利落地吃掉了已经完全撤出战斗的第34团。该团的消失使得右翼第19团的侧翼门户洞开。 此刻,..
锦江之战·第十三
锦江之战·第十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北朝鲜对锦江防线上美国人的打击尽管是可以预见到的,但仍是毁灭性的。7月14日开始进攻之时,美军到朝鲜才仅有两星期时间,而地面战斗的经历也不过10天。在此期间内,美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极大变化,从原来的从容..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第十二
一次走运,多次倒霉·第十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现在唯一能够阻挡住北朝鲜人的防线就是锦江了。这是一条穿越朝鲜西南部、多少有点向西流动的主要河流。它从天安南边流过,距天安的最近点约有25英里,在重要的大田通讯中心前边形成了一道潜在的屏障。..
大溃退·第十一
大溃退·第十一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随着乌山的陷落,南北公路和铁路干线上下一个必然的防御点就是南边大约10英里远的平泽。该城与东边12英里处的安城构成了一条潜在的防线;因为在平泽的西边恰好是黄海的一个深水港湾,在安城的东边又耸立着一座大山..
第一场阻击战·第十
第一场阻击战·第十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首都沦陷的同一天,即6月28日,一些北朝鲜士兵悄悄越过汉城西边的汉江,占领了金浦机场。这一行动关闭了韩国军队和美国先遣部队指挥部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物资与援军空中补给点。另一座机场在水原,位于汉城以南..
告别美好时光·第九
告别美好时光·第九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驻日美军那种养尊处优的舒适生活就这样突然结束了,在许多情况下而且是以血腥的方式结束了。普通的年轻士兵,还有军官和他们的眷属,只能在梦中重温往日的惬意生活:只须花上一名少尉二十分之一的军饷即可雇到..
联合国军·第八
联合国军·第八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杜鲁门只是动用了空军和海军,但他的这一行动却根本改变了美国对朝鲜(和台湾)的态度。此举离今后派遣地面部队仅仅一步之遥。杜鲁门的决定无疑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意愿。尽管(美国人)尚不清楚国家在远东的目标,但..
出兵朝鲜与隔离台湾·第七
出兵朝鲜与隔离台湾·第七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美国使台湾“中立”的决定,是与出兵朝鲜进行军事干预同时采取的步骤。参谋长联席会议关于这两件事的指令,就是在安理会开会前,通过与麦克阿瑟的一次电话会议下达给他的。其实,只要苏联继续抵制安理会..
华盛顿的抉择·第六
华盛顿的抉择·第六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华盛顿和东京的美国领导人所面临的形势是:韩国军队和政府即将解体,整个朝鲜瞬间将被吞并,成为一个共产党国家。 在这种情况下,后来担任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国务卿,并以其“战争边缘政策”而臭名远扬的约翰·..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第五
跨越三八线的攻击·第五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北朝鲜人在迅速抵达汉城的行动中,大大加强了他们在西边的侧翼军队(参见图1)。北朝鲜指挥官蔡应峻将军将他的7个进攻师中的4个师投入到西边的两条接近敌人的通道中,又把他们的150辆坦克中的120辆投了进去..
不许干涉台湾和朝鲜·第四
不许干涉台湾和朝鲜·第四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从长远看,人口方面的优势将会使南朝鲜在这个半岛上占有优势。但是从短期来看,北朝鲜却占有军事优势。他们拥有一支俄国缔造的陆军和空军,这支队伍比南朝鲜的要强大得多。金日成和其他北朝鲜领导人显然..
分割·第三
分割·第三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朝鲜沿三八线被分割开来,由此引出了许多事端。但奇怪的是,这种分割却是漫不经心的安排,任何一方都没有进行认真计算。最初的意图只是在进入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美苏军队之间划一条线。尽管盟军曾经答应朝鲜最终实现独..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第二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第二作者:贝文·亚历山大 ·美国出自————《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进攻发动之后,在汉城引起了极大的震惊。在华盛顿和麦克阿瑟将军设在东京的远东司令部引起的震惊一样令人头晕目眩。不断有人开始质问,美国的情报机构拥有巨大的极为机密的高级器材,而一支庞大的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