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繁体

卷八

作者:阿里安·古罗马

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

出自————《战争通史》

   印度

   一

   位于印度河以西直至科芬河的全部领土上居住着属于印度的部族阿斯塔西尼亚人和阿萨西尼亚人。他们跟印度河以东的印度人不同。他们的身材没有那么高大,也没那么勇猛,也不象大部分印度人那么黑。这些人古时受亚述统治,接着又受米地亚统治,所以后来又臣服波斯 [ 译者注:波斯征服米地亚后,原来米地亚的属地又都臣服波斯。 ] 。他们奉居鲁士(坎比西斯之子)之命,以自己地区的物产向他交纳贡赋。奈萨亚人不是印度种族,而是原先狄俄尼索斯带到印度去的一批人,甚至还可能是他原先带去打印度、后来因超过服役年龄而留在那里的一些希腊人,也许是当时附近一些部族的志愿军,后来狄俄尼索斯让他们和希腊人一起定居在那里。那一带地方因奈萨山而定名为奈萨亚,城市本身就叫奈萨。奈萨城建在另一座山的山脚下,这座山叫迈罗斯 [ 英译者注:意即“大腿”。 ] ,起这个名字是为了纪念狄俄尼索斯的出生。关于狄俄尼索斯这一切,诗人多有歌颂。这些事都留给希腊或东方的史家去记述吧,我在这里就从略了。阿萨西尼亚人有一座大城叫马萨卡,里边住着他们全族的要人。离印度河不远处还有一座叫朴塞拉的城市,也很大。从印度河往西直到科芬河这一带,当时都有人烟。

   二

   我在下文中所说的印度,是指印度河以东的地区,那里的居民我称为印度人。印度的北界是陶拉斯山脉。在印度,现在这条山脉已不再叫陶拉斯。它是从潘菲利亚、利夏和西里西亚对面的大海开始,往东横跨亚洲直至远方的东大洋。这条山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在一个地区叫帕拉帕米萨斯,在另一个地区叫赫木达斯,在另一处又叫埃玛昂。可能还有许多别的名称。不过,跟亚历山大打仗的那些马其顿人管它叫高加索山脉,不是西徐亚那座高加索山,而是另一座。因此,人们才传说亚历山大曾到达过高加索山以远的地方。印度的西部以印度河直至大洋一线为界。印度河分二支入海,跟伊斯特河分为五支后又合流入海的情形不同,而是象尼罗河形成埃及三角洲那样,也形成一个印度三角洲,不比埃及三角洲小。印度话里的三角洲叫帕塔拉 [ 英译者注:梵文里的“leaf”(“树叶”)是帕塔拉。 ] 。由此往南,印度大陆与大洋相接。大陆东边也是大海。印度河口和帕塔拉附近靠南的一部分,亚历山大、马其顿人和许多希腊人曾进行过考察。至于印度东部,亚历山大并没越过希发西斯河再往东去。少数史家曾描写过恒河以近的一些地区的情形,也叙述过恒河口以及恒河上印度最大的城市帕利木包特拉的情况。

   三

   我希望读者允许我对西瑞尼人埃拉托西尼斯表示特别的称赞,因为他是一位地理学者。据他说,从印度河发源地的陶拉斯山开始,沿印度河直至河口处的大洋,印度大陆的这一边共长一万三千斯台地。对面的那一边,即从同一座山开始直到东大洋,他认为比这一边还长,因为那边有一块陆地突入海中很远——大约有三千斯台地。因此,他认为印度东侧的总长度有一万六千斯台地。这就是他说的印度的宽度。至于印度大陆从西到东直至帕利木包特拉城的这一段的长度,则有一方斯台地——他说他根据的是用芦杆量过的距离,因为有一条御道贯通东西。由那座城再往东,情况就不很明确。一般人说,包括突入大海中的陆地在内,印度东西延伸约一万斯台地,但靠北部的长度约有两万斯台地。尼达斯人提西亚斯断言印度大陆的面积和亚洲其余部分加在一起的面积相等,这说法是荒谬的。欧奈西克瑞塔斯 [ 译者注:亚历山大沿希发西斯河直至印度河率领舰队返航时,欧奈西克瑞塔斯是他那艘司令舰上的舵手(参见『一六』段)。这个人回希腊后曾把那一段经历写成书出版。阿里安在这里引用的。就是他那本书上的说法。 ] 说印度的面积有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这也是荒谬的。尼阿卡斯则说,在印度平原上从一头步行到另一头,要用四个月的时间。米伽西尼斯则说,从东到西应当算是印度的宽度,别人却都把它看成长度。据他说最窄处也有一万六千斯台地。他认为从南到北才是印度的长度,从最南部的尖端往北量,共长二万二千三百斯台地。印度的河流比亚洲其他地区的任何河流都大。最大的要算恒河和印度河,印度的名称即由后者而来。这两条河当中的任何一条都比埃及的尼罗河和西徐亚的伊斯特河大,甚至把这两条接起来都不行。我个人认为,即使是阿塞西尼斯河也比伊斯特河或尼罗河大。阿塞西尼斯河接受了希达斯皮斯、希德拉欧提斯和希发西斯三条河的水量,当它流入印度河时,总有三十斯台地宽。印度大陆上还很可能有其他一些更大的河流。

   四

   因为亚历山大没有到过希发西斯河以东,所以我无把握叙述那边的情形。但关于恒河和印度河这两条最大的河流,我还可以谈谈。据米伽西尼斯说,恒河比印度河大得多。其他谈到恒河的人也都这么说。据他们说,恒河在它的发源地就已经是一条大河了。后来又接纳了许许多多支流,如凯那斯、埃兰诺包斯、科索那斯等河流,都是能通航的大河;又如索那斯、西托卡提斯、索罗马提斯等河,也都是通航的;此外还有康多卡提斯、散巴斯、马贡、阿高拉尼斯、欧乌利斯等河;汇入恒河的还有一条很大的卡门那斯河,还有从曼狄亚狄那族所住地区流来的卡库西斯河和安多马提斯河;再往下还有流经卡塔杜帕斯城的阿米斯提斯河,还有在帕扎莱地方流入恒河的欧克塞马吉斯河;流经印度马太族地区的埃伍尼西斯河也汇入恒河。据米伽西尼斯说,上述这些河流,没有一条是小于可通航的米延德河。因此,恒河最窄处也有一百斯台地宽。恒河的河道有时还扩展为湖泊,在这些地方,由于地势低洼,又无突出的山岗,所以人们看不见对岸。印度河也是这样。流经坎比索利亚人地区的希德拉欧提斯河,接受了流经阿斯特利柏人地区的希发西斯河,又接受了流经塞西亚人地区的萨兰吉斯河以及流经阿塔西尼亚人地区的尼德拉斯河,挟所有这些河流的水量注入阿塞西尼斯河。流经欧克西德拉卡人地区的希达斯皮斯河,接受了流经阿瑞斯帕人地区的西那拉斯河,也汇入阿塞西尼斯河。还有一条叫土塔帕斯的大河也汇入阿塞西尼斯河。所有这些河流的水量注入阿塞西尼斯河之后,使它的流量增大了许多。这样,流经马利亚人地区的阿塞西尼斯河,就骄傲地保持着自己的名称,注入印度河中。在朴塞劳提斯人境内流过的科芬河,接受了马兰塔斯、索斯塔斯和加罗亚斯诸河的水量之后也汇入印度河。此外,还有相距不远的帕任那斯和萨帕那斯二河也流入印度河。流经阿比萨瑞斯人山区和无任何支流的索那斯河也注入印度河。据米伽西尼斯说,上述这些河流,大部分也是通航的。如此说来,就流量讲,尼罗河和伊斯特河根本就不能跟印度河或恒河相比;这一点就不应当怀疑了。因为,我们知道,尼罗河不但没有支流注入,反而挖了许多沟渠把它的水引去灌溉埃及的土地。至于伊斯特河,它的河源只是一条极小的溪流,它虽接受了不少支流,但跟印度河或恒河的支流比较起来,不但数目少,而且能通航的只有几条。我自己只知道其中的埃那斯和索斯二河可以通航。埃那斯河流经诺瑞卡和莱提亚二地区的交界处汇入伊斯特河;索斯河流经培欧尼亚汇入伊斯特河。诸河汇流的地区叫陶兰那斯。如果有谁知道伊斯特河还有哪些支流能通航的话,他所知道的一定为数不多。

   五

   如果有谁打算说清楚印度河流的数目和大小,我倒是很希望他这样做。我在这里所说的就算无稽之谈。除了印度河和恒河之外,米伽西尼斯还提到过许许多多其他河流的名称,这些河也都流入东方或南方的大洋。单就印度能通航的河流讲,他说一共有五十八条。就我所知,即使是米伽西尼斯,也没有在印度旅行过多大的地区。但比起跟随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去的那些人来,他走过的地方却又多得多。因为他说他曾去见过印度最大的土邦王上森德拉科塔斯,甚至还见过一个比这个土王还大一些的坡拉斯王。这位米伽西尼斯还说印度人不打仗,他们不打别人,别人也不打他们。和印度这种情形不同的是,埃及人塞索斯特利斯曾征服亚洲大部地区,然后又率领军队侵入欧洲,后来才回去。西徐亚人印达西尔西斯从本国出发,征服了亚洲许多部族,还成功地侵入了埃及。亚述女王塞米拉米斯曾企图侵犯印度,但计划还未完成她就死了。事实上,侵入过印度的只有亚历山大一个人。在亚历山大以前,大量传说都讲狄俄尼索斯曾侵入印度并把印度民族征服。关于赫丘力士远征印度的传说就没这么多。关于狄俄尼索斯到过印度的事,奈萨城可以说就是他那次远征的重要见证;还有迈罗斯山,山上长着长春藤;还有,印度人出战时有敲锣打鼓的习惯;衣着花花绿绿,象狄俄尼索斯式的狂欢作乐者的穿戴。关于赫丘力士入侵的纪念物却很少见。不过倒有传闻说亚历山大攻占的阿尔诺斯山寨 [ 英译者注:参见远征记卷四(二十八)和(二十九)两段。 ] ,赫丘力士曾想攻下但未能实现。可是我认为这只不过是马其顿人吹牛而已。这就跟他们管帕拉帕米萨斯山叫高加索山一样,谁都知道那座山和高加索山毫无关系。甚至,当他们了解到帕拉帕米萨斯山区有一个山洞时,就说那就是巨人之一普罗米修斯的那个山洞——他是因为盗取天火才被囚在这个山洞里并钉在十字架上。他们看见一个叫西巴人的印度部族穿着兽皮,于是就说这是赫丘力士远征后的遗俗。更不着边的是,因为西巴人手持木棒,而且是用火棒给牛打烙印,于是他们又把这件事跟赫丘力士的大棒联系起来,以证明他去过印度。假如有人相信这种事,至少也别认为他们说的这个赫丘力土就是底比斯的赫丘力士,而是别的赫丘力士,也许是提尔的或埃及的那个赫丘力士,或者是离印度不远的高原地区的一位大王。

   六

   这话未免离题太远。不过,这是为了让人们不要过于相信某些人关于希发西斯河以远的印度人描述的情况。我们倒是有理由相信亚历山大的部下所说的希发西斯河以近的情况。米伽西尼斯还讲了另一条印度河流,说它的名字叫西拉斯,它的源泉也叫西拉斯,它的流域的居民叫西拉斯人。这条河里的水很特别,什么东西都不能在水里游,也不能在水上漂;不论什么,一沾水就沉到河底。跟别的河里的水比起来,这条河的水极其稀薄,极其轻飘。一入夏季,印度全境降雨,山区雨量尤大。帕拉帕米萨斯、赫木达斯、伊毛斯等山上的山洪泻入各河,使河水猛涨、奔腾澎湃,一泻千里。印度平原往往在夏季也是阴雨连绵,大部地区变为沼泽。事实上,亚历山大就是在仲夏间,正当阿塞西尼斯河泛滥时,就从那里撤兵。这情形使人联想到尼罗河泛滥的景象。可能是因为埃塞俄比亚山区夏季降雨,山洪倾泻尼罗河中,溢出两岸,淹没了埃及土地。在夏季,尼罗河的水也是浑浊的,洪水可能不是积雪溶化而来;再者,如果夏季有季候风能抑制它的流速,当然也不致如此混浊。另外,由于埃塞俄比亚气候炎热,山上可能无积雪。但那地方也能象印度那样下雨,这一点倒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在其他方面,印度和埃塞俄比亚并无不同。印度的河流里也有鳄鱼,就和流经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的尼罗河一样。有些印度河流里的鱼类和其他较大的水生动物也跟尼罗河里的一样,只有河马除外。不过欧奈西克瑞塔斯说,印度的河流里也有河马。印度和埃塞俄比亚居民的相貌也差不多。印度南部的人和埃塞俄比亚人极其相似,黑面孔、黑头发,只是不象埃塞俄比亚人的鼻子那么扁平,头发不那么卷曲。印度北部的人的外貌则极象埃及人。

   七

   米伽西尼斯说,印度的部族一共有一百一十八个。印度的部族确实不少,我同意他的说法。但他究竟是怎样搞到这些具体数字并把它们记载下来,这我就难以猜测。因为,他在印度并没有走访过很多地方,而且印度各部族相互之间又很少来往。他还说,印度人起初都是游牧民族,就跟不从事农业的西徐亚人一样。西徐亚人常常是坐在大车上在他们那个地区到处迁移,时而住在一处,时而又住在另一处。他们不在城市定居,也不修庙敬神。当时印度人也是这样,既无城镇也无庙字。身上披的是兽皮,吃的是树皮,印度话管这种树叫“塔拉” [ 英译者注:芭蕉扇棕榈。钻孔后就流出糖汁。 ] ,就象棕搁树那样,顶上也长着象绒毛团似的东西。他们猎取到的动物是生吃的,至少在狄俄尼索斯到达印度以前是这样。自从狄俄尼索斯到达并统治了印度之后,他就叫人们建筑了许多城镇,制订了城市法律,教给印度人酿酒喝酒,就和他教给希腊人那样。还给他们种子,教他们种地。这也许因为德米特 [ 译者注:希腊神话中的谷物女神。 ] 派特利托利马斯到大地来撒种时,没有到印度这边来的关系吧。也许是在他来到印度之前,这位狄俄尼索斯(不管他是哪一位吧。)就已经来了,给了印度人已驯化了的植物种子。后来他还亲自带头把牛套在耕犁上。于是,大部分印度人就从游牧者变成了庄稼汉。他还教给他们拿着武器打仗。此外,狄俄尼索斯还教给印度人敬神。当然啦,特别是要敬他本人。一面敲锣打鼓,一面跳着萨提尔 [ 译者注:希腊神话中狂热的、色情的森林之神。 ] 式的舞,希腊人管这种舞叫“考代克斯”。为了敬神,他还教给印度人留长发、戴圆锥帽、涂面油抹香水等等。所以,后来印度人与亚历山大打仗时,还敲锣打鼓。

   八

   当亚历山大做好一切准备离开印度时,他指派他的伙友之一斯帕但巴斯当印度王,这是因为他精通酒神礼节。斯帕坦巴斯死后,由他儿子布狄亚斯继位。父亲当了五十二年印度王,儿子当了二十年。他死后,又传给他的一位叫克拉狄亚斯的儿子。再往后,也大都是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一代地往下传。后继无人时,就指定杰出的人物继位。但据传说,远涉万水千山到达印度的赫丘力士,印度人竟然管他叫“乡亲”。崇拜这位赫丘力士的,主要是印度一个叫苏拉森尼亚的部族。他们有两座大城,一座叫迈索拉,一座叫克雷索包拉。在他们的领土上,还有一条可以通航的叫埃欧巴瑞斯的河流。米伽西尼斯还说这位赫丘力士穿的衣服和底比斯那位赫丘力士穿的一样。对此印度人有同样的记述。这位赫丘力士在他的国家里也有不少儿子,因为他也娶了很多妻子。他只有一个女儿,叫潘达娅。她出生的那个国家,也就是赫丘力士教给她治理的那个国家,也是跟着他这个女儿起的名字,叫潘达亚。她父亲给了她五百头大象,四千骑兵和多至十三万的步兵。关于赫丘力士,有些作家还叙述了下边的情况,说他走遍了全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把地球上一切害人的怪兽全部消灭干净之后,在海里发现了女人特别喜爱的一种珠宝。因此,即使是我们当代,凡是从印度买货出口到我们国家来的人,都在印度以高价收购这种珠宝运出。

   古时所有的希腊阔人和近代罗马的暴发户都特别热衷于购买这种宝贝。印度话管这种宝贝叫海珠。因为赫丘力士发现这种宝贝特别招人喜爱,就在从希腊一直到印度的所有的大海去捞集珠宝,以装饰他的女儿。米伽西尼斯说,产这种珍珠的牡蛎是用网捞取的。它们在海里就象一窝蜂那样聚集在一起,也象蜂那样有王有后。如果有人碰巧捞住牡蛎王,其他牡蛎也就很容易捞住;如果牡蛎王从网眼溜走,其他的也不能捞住。印度人捉到牡蛎后,让它们的肉烂掉,用它们的外壳作装饰品。在印度,这种珍珠的价钱有时能相当于它自身重量的三倍的黄金,而金子也在印度挖掘。

   九

   在赫丘力士的女儿当女王的那个国度里,女孩子七岁就可婚配,男子也活不过四十岁。在印度人当中还流传着跟这件事有关的一个故事,说赫丘力士在壮年时期生了他这个女儿之后,知道他自己的末日快到了,又找不到一个有为的男子配得上他的女儿,于是等她长到七岁时,就亲自当了她的丈夫。就这样,他们留下的后代就当了印度历代的国王。赫丘力士在他的女儿那样小的年龄就跟她婚配,结果,潘达亚所有的王族都仿效他,也享受同样的特权。但我想,如果说赫丘力士能干得出这么荒唐的勾当,那他就应当有本领延长自己的寿命,以便等女儿再成熟一些再跟她婚配。如果说这个地区的女子成熟的年龄真是这么早的话,我看男子也应当有类似的趋势。既然最老的男人四十岁就要死,那他们的成熟期就应当相应地提前。如果说他们在三十岁就进入老年时期,那么二十岁就已进入壮年,十五岁成年。果真如此,那么女子到七岁就可能成熟婚配。确实,这个国家的水果都比别国的成熟得早,也烂得早,这是米伽西尼斯自己说的。印度的国王,从狄俄尼索斯算起直到森德拉科塔斯,共一百五十三世,历时六千零四十二年。其间曾有三次求解放的起义……历时三百年,另一次历时一百二十年。印度人说狄俄尼索斯比赫丘力士早十五代。除了这两个人以外,再没有别人侵入过印度。即使是坎比西斯的儿子居鲁士也未去过,虽然他曾远征西徐亚,而且在共他方面也都是亚洲诸王当中精力最旺盛的,但他还是未能侵入印度。亚历山大却来到这里并用武力征服了他所到达的一切国家。如果他的部队愿意跟着他继续干下去的话,他很可能早已把全世界都征服。但印度人和他不同,他们至今还没有一个人越出自己的国境去侵略别人。他们的正直实在可佩。

   十

   据某些人记述,印度人对死者不搞什么纪念建筑。他们把那些逝者的品德视为足够形成对他们的怀念所需要的一切。在丧葬期间,他们还唱悼歌思念故人。至于印度的城市,因为太多,无法统计出准确的数字。在近河近海的城市里,都用木头修建房子。这是因为雨水太多,河流又不断泛滥淹没平地,用砖泥建筑不能持久。不过那些建筑在地基较高的地方的城市,则都用砖泥修造。印度最大的城市叫帕利木包特拉,位于普拉西亚境内埃兰瑙包斯河与恒河汇流处。恒河是一切河流当中最大的。埃兰瑙包斯河可能是印度第三大河,它本身就比其他各地的河流都大。但它还要让恒河领先,因为它本身只不过是注入恒河的一条支流。据米伽西尼斯说,跨河修建的这座帕利木包特拉城,最长的地方能有八十斯台地,宽约十五斯台地。四周挖的护城河有六普莱特拉 [ 译者注:长度名,相当六分之一斯台地,约101英尺。 ] 宽,三十库比特深。城墙上有五百七十座塔楼和六十四座城门。所有印度人都是自由民,连一个奴隶都没有,印度的这一特点是很出色的。在这方面,印度和拉斯地蒙相仿。不过拉斯地蒙人把赫拉特人当奴隶使用,叫他们干奴隶的苦活。而印度人却不使用任何异族奴隶;印度人本身,更是无人当奴隶。

   十一

   印度人一般分为七个等级。被称为智者这个等级的人数最少,但荣誉最高,最受尊敬。他们不必进行任何体力劳动,也不必把工作成果交给公家。实际上这些智者受不到任何约束。只管代表全族的人祭神。如果有某一个私人要祭神,就由一个智者当指导,不然他的祭祀就不会被神接受。这些智者还垄断占卜预言这一行。除智者外,谁都不许占卜预言。他们预言一年四季的时令或即将降临公众头上的灾难。但他们不替私人私事占卜预言。这或许是因为他们的预言范围不能下及众生私事,也许是因为他们不屑于理睬这些琐事,认为有失尊严。如果一个智者三次预言都错,也不受处分,只不过以后永远不再预言就完了。对这样一个受到责今不再预言的人,任何人也不会再去求他。冬天,这些智者赤身露体在野外的阳光下消磨时光;夏天太阳炎热,他们就在大树 [ 英译者注:指榕树。 ] 下边的草地上或沼泽边乘凉。据尼阿卡斯计算,一棵这样的树,四围能有五普莱特拉,一棵树下边就能呆下一万人乘凉。这种树可真大。这种人按季节以各种果类为食,也吃树皮 [ 英译者注:这可能弄错,如同上文(七3)那样。(树皮剥下来,不是吃的。) ] 。这种树皮既甜又有营养,简直和椰枣差不多。在智者这个等级以下的就是农民。农民是印度人数最多的一个等级。他们不使用武器,不打仗,只管种地。他们向国王或自治城市交纳赋税。如果在印度人之间发生内战,打仗的人也不干扰这些农民,也不毁坏他们的庄稼地。往往有这样的情景:一边有些人正在打仗,正在砍杀前来的对手;而他们身边的农民却在平平安安地耕地、摘菜、摇果树或收庄稼。印度人里边的第三个等级就是放牛放羊的牧民。他们不在城镇或村庄居住,而是一年到头在山坡上以游牧为生。他们用牲畜交税,也在乡间猎取鸟兽。

   十二

   第四个等级是工匠和店员。这些人都是干活的,都要交纳行业税。只有制造武器的人除外,他们由公家支付工资。造船工和河上的水手们都属这一等级。第五个等级是士兵。他们的人数仅次于农民。他们最自由,最神气,只干军事一行。他们的武器由别人替他们造;马匹也由别人来提供;营房里的各种活也另有人干,如饲养马匹、擦拭武器、赶大象、保管和驾驶车辆等事。他们自己只是有仗打时才去打仗,在不打仗的和平时期,就成天玩乐。他们从公家领取优厚的薪饷,很足以养活别人。第六个等级是那些叫作检查员的人,他们负责检查全国或全城邦一切事务进行的情况。在国王管辖地区,他们就把检查到的情况向国王汇报;在独立的城邦,就向城邦当局汇报。人们向这些检查员报告假情况是犯法的。实际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印度人被指控假报情况。第七个等级是那些协助国王或自治城邦当权者审议公事的人们。这个等级人数很少,但他们的智慧和正直是突出的,受到其他各等级的拥戴。各级政府所有的长官,包括总督、区长、议员、司库、财务官、陆海军官、农业检查官等等,都是由这一等级选出的。不同等级的人通婚是非法的。例如:工匠的女儿嫁给农民或农民的女儿嫁给工匠,都是不许可的。一个人也不能从事两个等级的行业,也不能从一个等级转到另一个等级,如收人转成农民、工匠转成牧民,都不行。只允许从各等级转成智者,因为智者的职业并不容易,可以说是最为艰苦。

   十三

   希腊人猎取的野兽,印度人多数也都猎取。但印度人猎象跟猎取任何别的野兽都不同,因为这种动物也跟别的动物很不一样。情况是这样:猎人先挑选一块向阳的平地,挖一道壕沟围成一个大圈,简直有一个大部队的宿营地那么大。壕沟有五噚 [ 译者注:一噚等于6英尺或1.829米。 ] 宽,四噚深。挖出的土就堆在壕沟两边作土墙。然后在外边那道土墙上挖窑洞,洞里留下透亮的小窗。猎人就住在这些窑洞里,利用小窗透过的光线监视前来的野象,看着它们冲入围墙。然后就留下三四头最老实的母象,把别的都轰走。壕沟只留一个入口,在那里搭上桥,在桥上撒上许多土和草,使野象看不出是桥,免得叫它们疑心。这时猎人就躲到壕沟里的掩体里,外边一点都看不见。白天,野象一般都不到有人烟的地方去。但一到天黑,它们就成群结队到处去找东西吃,由个子最大长得也最好的大象领头,如同公牛带领牛群那样。当它们走到壕沟附近,听到里边的母象吼叫,嗅到它们的气味时,就冲到围墙边上,在沟外摸索道路,最后找到那座桥,就从上边冲进围子。猎人看见野象进来之后,有的就机警敏捷地把桥拆掉,有的就跑到附近的村子里告诉村民说野象群已入围子。村民听到消息后,就骑上最勇猛最听使唤的大象赶到围子这边来。来到之后,并不是马上就和野象斗,而是先让那些野象挨饥受渴,折磨得它们沮丧,杀一杀它们的威风。当猎人认为已经把它们折磨得差不多,就又把桥修好,骑着家象进围子。于是家象和野象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不久之后,野象就驯服了。这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因为它们本来就已经饿得够呛,又受了这么一大阵子折磨。这时,骑在家象上的人就下来,把这些无精打采的野象的四条腿用绳子捆在一起,然后又叫家象一再打击它们,一直打得它们失魂落魄、卧在地上为止。然后猎人就走到它们跟前,用绳套套住它们的脖子,趁它们躺着的时候,爬到它们身上骑着。为了不叫它们把骑在身上的猎人甩下来或进行伤害,猎人用尖刀在它们的脖子上拉一整圈伤口。绳套就顺着伤口拴上。这样,由于怕病,它们的脑袋和脖子就都不敢动弹。如果它想掉头干坏事,绳下的刀伤就擦病难忍。于是,它们只好不声不响,承认被征服,老老实实地被家象用绳子牵着走。

   十四

   未成年的小象和那些有缺陷值不得要的大象,猎人都把它们放回它们的隐蔽处。然后把捕获的这些都带回村里。头一件事,就是用嫩树枝芽和青草喂它们。但是,因为它们心里难受,什么都不愿意吃。于是印度人就在它们四周围一圈,敲锣打鼓又唱歌,哄它们睡觉。如果说动物里也有聪明的,就得算大象。据说,在战场上赶象的人战死时,大象就用鼻子把他卷起来带回去埋葬;还有的大象站在倒下的象倌旁边保护他;有的则勇猛战斗,为死者报仇。据说还有一只大象在暴怒中用牙戳死了它的驭者,事后悔恨无及、忧郁而死。我自己也曾亲眼看见过一只大象敲钹,另一些大象跳舞。这只大象演奏家的两条前腿上各拴着一个钹,鼻子上也拴着一个,它用鼻子上那个钹敲前腿上那两个,敲完这个敲那个,节拍十分有格律。其他大象排成一圈,随着钹的节拍跳舞,两支前腿一抬一弯,一弯一抬,非常齐整。一到春天,母象的太阳穴上的某些腺孔就张开,放出气味,于是就到了交配的季节,和牛马入春交配一样。母象怀胎最少十六个月,最多十八个月。和马一样,也是一胎只生一崽。喂奶一直喂到八岁。寿命最长的大象能活到二百岁,但多数都因病早死。如果单就可能活到的岁数讲,确实能活到二百年。大象的眼睛红肿,用牛奶浸润就能好。得了其他的病,可以给它喝黑葡萄酒。受了外伤,用一块烤猪肉贴在伤口就会好。这是印度人用的一些治疗方法。

   十五

   印度人认为老虎比大象凶猛得多。据尼阿卡斯记载,说他自己曾看见过一张老虎皮,但未见过老虎。印度人的记载说老虎的个子有最大的马那么大。它的速度和力气是任何兽类都比不了的。一只老虎遇上一头大象,一下子就能跳到它头上把它掐死。我们见过的所谓的老虎,实际上只是花斑豺,只不过比一般的豺个子大些。关于蚂蚁,尼阿卡斯说他自己也未见过某些作家所描绘的那种印度土著蚂蚁;他只见过别人拿到马其顿营房里去的几张蚂蚁皮。不过米伽西尼斯却曾证实关于这种蚂蚁的一些描述,说它们确实能挖金子。当然,它们并不是有目的地去挖金子,而是象我们这里的小蚂蚁挖出一些土那样,这些印度蚂蚁也习惯于在地里挖洞。不过因为这种蚂蚁比狐狸还大,所以它们挖出来的土当然也就多得多。这种上里含有金子,印度人就这样取得黄金。不过,米伽西尼斯这些话也不过是转述一些传闻而已,未必可信。因为我对这种蚂蚁的实情毫无把握,干脆把这个题目放弃不提了。尼阿卡斯还描绘了鹦鹉,就象描写什么奇迹似的,说这种鸟是如何在印度发现的,如何发出象人的声音等等。但是因为这种鸟我还见过几只,而且我知道别人也都见过,我就不必把它当作新鲜事来详细描绘。关于印度猴子身材的大小,某些猴子有多好看以及捕捉方法等等,我也不必多说。因为这是尽人皆知的事,不用我多费唇舌。也许只有一句话可说的,就是任何地方的猴子也不见得会好看。尼阿卡斯还谈到印度人捕蛇的事,说蛇是花的、跑得快。据他说,安提吉尼斯的儿子培松抓住的那条蛇,从头到尾有十六库比特以上。他还说,印度人说最大的蛇比这条还大得多呢。任何希腊医生都没有发明治疗印度蛇咬伤的药。印度人倒常常治疗被蛇咬伤的人。尼阿卡斯还说亚历山大请了一批非常能干的印度医生跟着他,并传令全营地,凡是被蛇咬的人都要到他的皇家大帐篷里去报告并诊治。这些医生也治别的病。但因为印度的气候比我们这里温和宜人,所以一般人不会生病。印度人得了重病,就会找他们的智者诊治。据说智者能求助于神,以治疗那些能治的病。

   十六

   据尼阿卡斯说,印度人穿的是亚麻布衣服。这种亚麻 [ 英译者注:实际上是棉花。 ] 生在树上,这种树我已在上文提到过。也许是因为这种亚麻布比别的亚麻布白,或是因为印度人的皮肤黑,他们穿起这种布来显得特别雪白发亮。他们有一种直到小腿中部的柬腰上衣,肩上披一块布作为外衣,头上还包扎一块。有钱的印度人戴象牙耳环,普通人都不戴。尼阿卡斯说他们还把胡子染成各种颜色:有的人染得雪白雪白,有的人染得黑黑的,还有的人染成红的、紫的、草绿的等等。讲究的印度人夏天打旱伞遮阳光,脚上穿着白色的皮拖鞋,式样很讲究。他们的凉鞋底有各种各样颜色,而且很厚,为了显得个子高些。印度人的武器装备也是多种多样。步兵持弓,长度和持弓者的身长相等。射箭时,人坐在地上,用左脚蹬着弓背,把弓弦往后拉得很远,因为他们的箭差不多有三库比特长。印度弓箭手射出的箭,什么东西都挡不住。不论是盾牌、胸铠、还是厚盔厚甲都不顶事。他们左手拿着用生皮做的小盾牌,比人还窄些,高度倒和人差不多。有的不拿弓箭而是拿着标枪。人人都有一把很宽的大弯刀,总有三库比特长。打交手仗时——印度人在内战中不愿打交手战——就用两只手拿着砍杀,这样砍更有劲。骑兵有两杆象长矛似的标枪,还拿着一个比步兵拿的小一些的盾牌。他们骑的马没有鞍子,也不给马上希腊式或凯尔特式的嚼子,而是用生皮做的套子套住马嘴下端,在这个皮套里面还安上不太尖的铜刺或铁刺,阔人用的是象牙刺。马嘴里还有一个象炙叉那样的嚼子,嚼子两头拴在缰绳上。这样,一拉紧缰绳,嚼子就使马老实多了;嘴套上那些刺也刺痛马嘴,使它听从使唤。

   十七

   印度人的体形瘦高,他们的动作比别的种族都较轻灵。他们常骑马骑驴或骑骆驼,有钱的人骑大象。在印度,骑大象算是最高贵的,其次是乘坐四匹马拉的车,骑骆驼算三等,骑马算低等。最端庄稳重的女子,什么礼物都引诱不动,但如果给她一头大象,就可以弄到手。一个女子为一头大象而委身,在印度人看来并不算丢脸,反而认为是光荣,因为她的美貌竟能值得上一头大象。她们出嫁时,既不陪送什么嫁妆,也不接受什么彩礼。到了结婚年龄的女孩子们,由她们的父亲带出来。凡是在摔角、斗拳或赛跑中得胜的青年男子,或在其他男子汉的活计中表现出色的,都可以从她们当中去挑选妻子。一般印度人种地吃粮食,山区的人则打猎吃肉。尼阿卡斯和米伽西尼斯这两位有声望的人所记述的关于印度的情况,主要写这些,想必够了。因为我这本书要写的主题并不是印度的风俗习惯,而是亚历山大的海军怎样从印度到达波斯的。这样,以上我写的这些可以说已经离题了。

   十八

   亚历山大的舰队在希达斯皮斯河岸准备就绪之后,他就把曾参加过北征所有的腓尼基人、塞浦路斯人和埃及人都召集起来,叫他们上船,挑选他们当中有航海经验的人当水手或橹工。

   部队里还有一些熟习海事的岛民、爱奥尼亚人和赫勒斯滂人。任命了下列一些人当舰长,其中马其顿人有:赫菲斯提昂(阿明托之子)、利昂那塔斯(攸诺斯之子)、莱西马卡斯(阿伽托克利斯之子)、阿斯克利皮欧多拉斯(提曼德之子)、阿昌(克雷尼亚斯之子)、代蒙尼卡斯(阿西那亚斯之子)、阿其亚斯(阿那克西多提斯之子)、欧菲拉斯(塞利那斯之子)、提曼西斯(潘提亚狄斯之子),以上这些人都是培拉人。在安菲坡利斯人当中有下列一些指挥宫:尼阿卡斯(安德罗提马斯之子,他就是记述这次航海情况的那个人)、劳采东(拉瑞卡斯之子)、安德罗西尼斯(卡利斯特拉塔斯之子);欧瑞斯提斯人当中有克拉特拉斯(亚历山大之子)和坡狄卡斯(欧戎提斯之子);俄尔达雅人当中有托勒密(拉加斯之子)和阿瑞斯唐诺斯(培萨亚斯之子);皮德那人当中有梅特郎(埃皮卡马斯之子)和尼卡开狄斯(西马斯之子);此外还有阿塔拉斯(安德罗米尼斯之子,斯提发人)、朴塞斯塔斯(亚历山大之子,梅扎人)、培索(克拉提亚斯之子,阿科米那人)、利昂那塔斯(安提培特之子,埃盖人)、潘陶卡斯(尼科拉乌斯之子,阿劳瑞斯人)和迈利亚斯(左拉斯之子,柏罗亚人)。上述这些都是马其顿人。希腊人有迈狄亚斯(欧克森西米斯之子,拉瑞萨人)、攸米尼斯(希罗尼马斯之子,卡地亚人)、克瑞托巴拉斯(柏拉图之子,科斯岛人)、陶斯(迈诺多拉斯之子)、米延德(曼德罗格尼斯之子,马格尼西亚人)、安德戌(卡比利亚斯之子,提欧斯人);塞浦路斯人有尼考克利斯(帕西克瑞提斯之子,索利人)和尼萨凤(尼塔高拉斯之子,萨拉米斯人)。亚历山大还指派了一位波斯人巴高斯(发那西斯之子)当一艘三排桨战船的船长。亚历山大自己那只战船上的舵手是欧奈西克瑞塔斯(阿斯台帕拉亚人)。全舰队的会计是攸阿高拉斯(攸克利昂之子,科任斯人)。任命尼阿卡斯为全舰队司令。他是安德罗马卡斯的儿子,属克里特族,但家住斯特莱蒙河上的安菲坡利斯城。亚历山大把这一切都部署妥当之后,就献祭诸神,包括他自己民族的神、所有预言家劝他祭的那些神,还有普塞顿、安菲特莱特、妮瑞伊德姊妹 [ 译者注:希腊神话中的海中仙女。 ] 、大洋之神、以及希达斯皮斯河神(他率部出发处)、阿塞西尼斯河神(希达斯皮斯河注入其中)和印度河神(前二河汇入其中)。祭祀后,把牺牲按部队番号分发全军。还举行了文艺和体育竞赛。

   十九

   启航的准备工作都就绪之后,亚历山大就下令克拉特拉斯率领步骑兵一起沿希达斯皮斯河一边前进。赫菲斯提昂已率领另一支部队在河的另一边提前出发。他带的那支部队比克拉特拉斯带的这支还大,他还带着那些大象,总数达二百头。亚历山大本人带着所有的被称为拿轻盾牌的部队、所有的弓箭手、所谓的“伙友”骑兵部队,总共八千人。克拉特拉斯和赫菲斯提昂奉命率部先行,到前边去等待舰队。亚历山大还派以前曾被任命为这个地区的督办的菲利普也带着一支很大的部队到阿塞西尼斯河岸去。到这时,亚历山大所率领的部队已经有十二万适龄的战斗人员。再加上他原先从沿海一带带来的部队,此外还有派去招兵的军官们带回来的新兵等等。因此,他这时候带的部队当中,有各式各样的东方部族,使用着五花八门的武器。随后,他就下令舰队启锚,沿希达斯皮斯河而下,驶向这条河和阿塞西尼斯河汇流处。全舰队共有船只一千八百艘。战船和货船都有,还有马匹运输船、给养和部队运输船等等。关于他这支舰队如何顺流而下、一路征服了哪些部族、在跟马利亚人作战中遇到了什么危险、他负伤后怎样躺在地上、朴塞斯塔斯和利昂那塔斯怎样保卫他等等,所有这些情形我都在用雅典文写的那部历史里说过了。现在写的这一部,是为了记述尼阿卡斯率领舰队如何从印度河口出发、通过大洋,成功地到达波斯湾(波斯湾有人称红海)的情况。

   二十

   关于舰队返航这件事,尼阿卡斯有如下记述:亚历山大极其热切地希望在由印度到波斯的大洋里航行。但他又嫌航程太远,怕遇上某些荒凉地区,土地上不长东西,断绝供应;又怕没有抛锚的地方,从而导致全舰队的毁灭。万一这种情况出现,对他的伟大事业来讲,将是不小的污点,他的幸运也将一笔勾销。但他又渴望办一件不平凡的事,创造个奇迹。这个想法最后还是占了上风。不过,在物色能够胜任这件大事的人选方面,他又踌躇起来。选出恰当的舰队司令才能鼓励舰队全体官兵的士气,使他们感到他们干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而不是盲目地被派去冒明摆着的危险。尼阿卡斯说,亚历山大曾跟他反复讨论过派谁当舰队司令合适的问题。但一个一个的名字向他提出后,他都拒绝接受,说这几个人不可能为他去冒险,那几个人又是胆小鬼,其余的又都是一心想家、无心他顾的人。总之,人人部成问题。于是尼阿卡斯就向亚历山大表示自己的决心后说:“大王陛下,让我去带领您的舰队吧!愿上帝保佑这伟大事业成功!只要这个大海可以通航,只要人力所及,我就一定要把您的舰只和人员安全地带到波斯去。”但亚历山大却回答说,他不能答应叫他的朋友去冒这个大险、受这么大罪。但尼阿卡斯仍然毫不退缩,坚决要求亚历山大答应他。最后,亚历山大才接受了他的热情和决心,任命他为全舰队总司令。舰队全体水手和被指定乘船走的那些部队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放下心来。因为他们确信,亚历山大决不会叫尼阿卡斯去冒明摆着的危险。由此可知,他们这些人一定也都能平安地到达目的地。而且,整个启航准备工作如此热火朝天,一艘艘舰艇又装备得十分神气,各舰舰长对全体人员表现了饱满的热情,甚至把不久前还犹犹豫豫的人们的情绪也都鼓动起来。这时,大家感到精神抖擞、勇气倍增,对整个事业寄予厚望。此外,亚历山大本人还曾亲自沿印度河下驶,在两条入海的河道,甚至还到大洋里勘察,后来还献牲祭祀普塞顿和一切海神,还把许多珍贵的礼物投到海里祭奠,这些事对士气的鼓励也不算小。于是,大家都象过去那样,相信亚历山大历来的好运气。感到他对任何事情都敢干敢闯,而且干起来总是能够成功。

   二十一

   整个夏季,贸易风不停地由海洋吹向大陆,因而不能启航。现在夏季已过,季风已停,于是他们就启锚开船向大海驶去。当时在雅典正值塞菲索多拉斯执政。按雅典历,他们在九月十二日那天启锚,但按马其顿人和亚洲人的说法,则是在亚历山大在位的第十一年 [ 英译者注:缺月份。很可能是公元前326年十月。不过德卢伊森说是在325年九月。 ] 。启锚之前,尼阿卡斯也曾向保护神宙斯献祭,还进行了体育比赛,然后才启锚开航。第一天到达印度河跟一条大运河的汇流点附近抛锚,在那里呆了两天,那个地区称斯屠拉,距最初开航地点约一百斯台地。第三天,又从这里出发,航行三十斯台地,到达另一条运河。这条运河的水已经是咸的了。因为海水已能灌入,特别是在高潮时灌入的更多。退潮时咸水淡水混在一起留在河里。这个地区叫科马拉。从这里出发又走了二十斯台地,在科瑞埃斯提斯抛锚,仍在河上。然后又开航,走不多远就看到印度河这一条入海水道口外有一片礁石,巨浪猛烈拍打海岸,岸上全是嶙峋怪石。他们在那一大片礁石上找到一带松软的地方,挖了一条五斯台地长的运河,趁涨潮时把船队开了进去。然后绕礁石行驶一百五十斯台地之后,又在一个叫克罗卡拉的沙岛旁边抛锚。当天和第二天都呆在那里。岛上住的是一个叫阿拉比亚的印度种族。我在前一本较大的历史书里已曾提到过这个种族。他们这个种族的名称是因阿拉比斯河而起的。这条河流经他们的住区入海,形成他们的地区和欧瑞坦人之间的边界。尼阿卡斯率领舰队从克罗卡拉启航继续前进,右边是名叫伊拉斯的小山,左边是一个低平的海岛。这个岛和陆地平行,形成一条狭窄的海湾。从中驶过之后,就在一个有很好的抛锚地的海港里停泊。尼阿卡斯觉得这个海港既大又好,就命名为亚历山大港。港口以外二斯台地处又有一个叫比巴克塔的海岛,海港附近一带地方叫散加拉。比巴克塔岛横卧港口之外,这样就又形成一个海港。这里有从海洋刮来的大风。尼阿卡斯担心土人结伙前来抢劫营地,就在四周修起了一道石墙。在那里呆了三十三天。据他说在这个期间,士兵们曾在海里捞取牡蛎、淡菜、还有所谓的刀鱼。这些东西都特大,比我们海里产的要大得多。这些都是咸水产物。

   二十二

   风力减弱后,舰队就启锚,航行六十斯台地后,就在一片沙滩外边停泊。距岸不远处有一个叫多梅的荒岛,他们利用它作防波堤,在里边抛锚。岸边无淡水,向内陆走了二十斯台地左右才找到好的淡水。第二天航行了大约三百斯台地,天黑时才到达萨兰加,在海滩外边抛锚。在距岸八斯台地处找到淡水。后来又驶抵一个叫萨卡拉的荒凉地方。然后舰队通过两座山岩之间的夹道,夹道极窄,左右两舷的桨叶划起来都能碰到两边的岩石。又走了三百斯台地,到达毛朗托巴拉港。这个海港呈圆形,很宽大,水深而静,出入口很窄。当地土人管这个海港叫“娘娘港”,因为这个地区最早称王的是一位娘娘。舰队安全通过山岩夹道后,在夹道口外遇上的是沸腾的大海、滔天的巨浪。在靠近山岩的海面上航行,危险就更大。第二天,他们又进入一个狭窄的水道,这条水道是在一个海岛和海岸之间,在这条水道里航行就躲避了外边的风浪。左舷靠岛,右舷靠陆。这条水道也极窄,看起来简直就象人工开凿的一条运河。水道大约有七十斯台地长。岸上长着许多粗大的树木。岛上也全是阴森森的丛林。天亮时,舰队驶出水道,出口处极窄,水流湍急,因为当时仍在退潮。又走了一百二十斯台地,就在阿拉比斯河口停泊,河口有一个很大很好的海港。但无淡水,因为阿拉比斯河的淡水已和海里的咸水混合了。深入内陆四十斯台地处,才发现一个水坑,从坑里取了淡水带回舰队。港口附近有一个高高的荒岛,四外可以捞到牡娠和各种鱼类。阿拉比亚人所住地区到这里就算到了头,他们算是这一带最靠西的印度部族。再往西则是属于欧瑞坦人的地区。

   二十三

   舰队离开阿拉比斯河口沿欧瑞坦海岸西行二百斯台地之后,在帕伽拉停泊。虽然风浪极大,但抛锚还是成功了。水手们后来乘船四出,只有少数人去找淡水,找到后就带回来。第二天破晓启航,走了四百三十斯台地之后,傍晚时,在卡巴那的荒滩上靠岸。因为这一带也是巨浪拍岸,只好在距岸较远处的海面上抛锚。在整个航程中,就是在这一段遇上了由海上刮来的狂风,损失了战船两艘和大帆船一只。船上的人员都游到陆地上平安得救,因为遇难的船只当时距岸很近。半夜又启锚开航,行驶二百斯台地,到达考卡拉。船只就在开阔的海面上抛锚。尼阿卡斯叫官兵下船,到陆地上去扎营。他们在海上历经劳累和危险之后,都想休息一段时间。营地四周挖了壕沟,防备土人袭击。负责讨伐欧瑞坦人的利昂那塔斯所率部队,曾经在这一带跟他们打了一次大仗,在别的部队的支援下打败了他们。马其顿部队的那次仗一共打死了六千欧瑞坦人,包括他们所有的高级军官。利昂那塔斯的骑兵有十五人阵亡,他的步兵也有些牺牲,其中包括伽德罗西亚督办阿波罗发尼斯。这些情况我在那另一本史书里已经介绍过。我还说过 亚历山大为了表扬利昂那塔斯的功绩,曾当着全体马其顿官兵的面,把一顶金冠戴在他头上。亚历山大还曾特令为舰队准备好粮食,舰队一来就给舰上官兵食用。他们后来还把全舰队十天的口粮搬到船上。返航途中遭受风暴袭击而损坏的舰只也都修理好。尼阿卡斯还把舰队上那些消极怠工的人们清洗出来交给利昂那塔斯,又从他的部队里挑选一些人到舰队上去。

   二十四

   舰队从那里又扬帆启航,一路顺风。走了五百斯台地之后,在一条叫托莫拉斯的急流附近抛锚。河口有一带环礁。岸边的洼地里有许多闷人的小屋,里边住的是当地土人。这些土人看到大批舰艇开来,十分震惊。他们在岸上摆开阵势,准备打退任何敢于登陆的人。他们的总数约有六百。个个拿着很粗的、大约有六库比特长的长矛。长矛的矛头不是铁的,但他们用洋火的办法把矛头弄得也很锐利。尼阿卡斯看到他们严阵以待准备死守,就命令舰只开到射程以内就停下来,以便把投射物打到岸上。因为,土人的长矛看起来虽很厉害,但只适用于近战,对付从远距离投射过去的箭石则毫无办法。然后,他就从部队中挑选了一批装备和武器都最轻、游泳也最好的战士,叫他们准备好,听到号令就游过去。给他们这批人的命令是这样:首先游到够得着海底的地方的人,就站在水里等待后边的战友,等人都到齐了,可以站成有三层人的队伍时,再向土人发起进攻,进攻时要高喊杀声,尽快冲上岸去。号令一下,这批人就从船上跳到水里,他们游得十分敏捷出色,然后在水里站成整整齐齐的队伍,形成方阵后,立即向战神高呼口号冲了上去;留在船上的人也高喊口号助威;船上的弓箭手和擂石器也向土人箭石齐下。这些光着半截身子的土人被马其顿人闪闪发光的盔甲和疾风暴雨般的冲击吓得目瞪口呆,再加上从船上射下来的雨滴般的箭石,他们顶不住了,都光着膀子溜之大吉。有些在逃命中被打死,有些被活捉,还有一些逃到山里。从那些被活捉的人看,他们披头散发、满脸胡子,混身都长毛。他们的指甲简直就象野兽的爪子。据说他们拿指甲当铁器用,可以撕开鱼肉,甚至能把不大坚硬的木头劈开。对别的东西,他们用很尖利的石头劈开,因为他们还无铁器。穿的是兽皮,有的甚至还穿大鱼的厚皮。

   二十五

   就在这个地方,水手们把船推到岸上,把损坏的都修好。第六天又从这里扬帆启航,走了大约三百斯台地之后,就到达欧瑞坦地区的边境。这一带地方叫马拉那。在距海较远的内陆居住的欧瑞坦人,衣着近似印度,作战用的装备也与印度相仿。但他们的语言和风俗则不同。从返航开始至今,舰队已沿阿拉比亚海岸航行了一千斯台地,沿欧瑞坦海岸航行了一千六百斯台地。据尼阿卡斯说,舰队沿着这一带的印度海岸航行时——从这一带再往西,沿岸居民就不再是印度人了——人们在阳光下的影子有不同的变化。当朝着大海的方向向南走时,影子看起来也向偏南方向投下。一到正午,什么东西好象又都没有影子了 [ 英译者注:尼阿卡斯——也许是阿里安——搞糊涂了。在靠南德纬度上,正午时各种物体似乎都站在自己的影子上,从而把影子遮起来。这种现象很普通,在别处也可看到。 ] 。他们过去在天上看到的星星,这时有些消失了,有些则比过去低得多,靠地面很近。过去整夜都能看见的星星,这时则看到落下地平线,不一会又升了起来。我认为尼阿卡斯说的这些现象是很可能的。因为在埃及的塞尼一带,一到夏至,正午时从井口往下看,一点影子都看不见。在迈尔欧伊也是这样,一到夏至,也是正午不见影子。由于印度很靠南,发生这种自然现象也是合理的。特别是在印度洋中,因为那里更靠南,当然更是这样。这个问题就谈到这里。

   二十六

   靠内陆方向跟欧瑞坦为邻的就是伽德罗西亚。亚历山大带领部队通过这个地区时吃的苦头可真不小。实际上,他们在这段路上受的罪,比在整个远征过程中在其余一切地区受的苦加在一起还大。所有这些情况我都在另一本较大的史书里叙述过。沿这里的海岸再往前走,那里住的就是被称为“食鱼者”的人。舰队在这个地区沿海岸通过。头一天二更时就解缆启航,走了大约六百斯台地之后,就在巴吉萨拉靠岸。那里有一个安全的海港。在距海六十斯台地处,还有一个叫帕西拉的村子,附近的居民也叫帕西拉人。第二天舰队启锚较早,绕过深入海中很远的一个又高又陡的海角,然后就靠岸,在岸上挖井。得到的水不多,处境窘迫。因为那天岸边浪大,舰队就在海面抛锚停泊。第二天又走了二百斯台地,在考塔靠岸。拂晓时又出发,走了六百斯台地之后在卡利巴抛锚。岸上有一个村庄,附近长着几棵椰枣树,上边长着的椰枣还绿呢。距岸一百斯台地处有一个叫卡宁的海岛。村民弄来羊和鱼给尼阿卡斯送礼。尼阿卡斯说那羊内部有鱼腥,就象海鸟肉那样。因为这里的羊无草吃,只好吃鱼。第二天又航行二百斯台地,在滩外抛锚。距海岸三十斯台地有一个叫西萨的村子。这地方沿海一带叫卡比斯。舰队上的人在这里找到几只小船,象是穷渔民用的那种小船。但他们未见渔民,因为那些渔民看见舰队抛锚后就都吓跑了。这个地区无粮食,部队存粮又已大部用完。他们在岸上逮了一些山羊弄到船上就走。绕过一个伸入海中一百五十斯台地的很高峻的海角后,进入一个平静的海港内停泊。那里有淡水,附近也住有渔民。这个海港叫毛萨那。

   二十七

   据尼阿卡斯记述,从那里起,有一个名叫希德拉西斯的伽德罗西亚人给他们领航。他答应把舰队一直带到卡曼尼亚。因为从那里再往前走不会有困难,一直到波斯湾,那一带都算是熟路。从毛萨那起,夜航七百五十斯台地,到达巴罗马斯海滩,然后又走了四百斯台地到达一个叫巴尔那的村庄。那里有许多椰枣树和一个花园,里边长着爱神木和许许多多鲜花,土人用这些花编成花环。他们一路航行了这么远的路,到了这个地方才算头一回看见果树,住在这里的人也不完全象野人那样。后来又走了二百斯台地到达顿德罗包萨,舰队在抛锚地停泊。半夜又出发,走了大约四百斯台地到达科发斯港。这里住的是渔民,他们的渔船又小又不坚固。他们不是象希腊人那样把桨安放在桨架上划,而是象人们在河里划小船那样,在船这边划一下,那边划一下,就跟劳工掘地一样 [ 英译者注:意即用短而宽的桨“掘”水。在煤港里的煤船上,人们有时真的用大平锹当作桨来拨水前进。这就使阿里安的比喻更有了根据。 ] 。这个海港有充足的淡水。一更前后舰队又启航。走了八百斯台地到达苏伊扎,那里一片荒滩,大浪拍岸。于是在舰队抛锚后,各舰就自己起伙开饭。从那里又走了五百斯台地,到达建在岸边小山上的一个小镇。尼阿卡斯估计这一带一定种地产粮,于是就对阿科亚斯(培拉人,阿那克西多塔斯之子,他是马其顿一位有名的人,这回跟尼阿卡斯一起航海。)说,他们应当偷袭这个小镇夺取粮食,因为不能指望土人会发善心主动把粮食送给他们。不过,假如他们开始就用武力强攻,万一攻不下,就要围困,这样就要拖延很长的时间,而他们当时就已经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所以,此计未必可行。他们看到这一带确实产粮,海滩附近就有大批已割下来的谷子堆着,可以去抢。他们决定这么办之后,尼阿卡斯就命令舰队作启航准备,好象马上就要开走的样子。阿科亚斯代替他率领舰队启航。只有尼阿卡斯那一只船留在后边,驶向小镇,似乎只是要靠近小镇看一下。

   二十八

   尼阿卡斯到达围墙跟前时,土人客客气气地从里边出来送礼。其中有用瓦盆烤熟的金枪鱼。因为这里住的是最靠西的食鱼部族,也是希腊人第一次看见的吃熟食的人。他们还献出一些椰枣和烙饼。尼阿卡斯说,他接受这些礼物时曾表示感谢,并表示希望能参观一下小镇。土人答应了。但他一进入围墙的大门,立即命令两名弓箭手占领边门,同时他自己带着另外两名弓箭手和通译爬上这边的围墙,在墙上向阿科亚斯和部队发信号。这是事先就安排好的,规定尼阿卡斯发信号,阿科亚斯看明白之后,就按原订计划行事。于是,马其顿部队在看到信号后,立即把舰艇全速冲到沙滩上,上边的部队急忙跳到水里。这时,土人对这一招大吃一惊,都跑回去取武器。这时,跟尼阿卡斯在一起的那位通译就向土人大声喊叫,说他们要想保存他们的市镇,就必须交出粮食。土人们回答说他们没有。这边就同时攻打围墙。但墙上的尼阿卡斯和弓箭手往下射箭,很容易地就把他们顶住。这时,土人发现他们的小镇已被马其顿部队占领,眼看自己就要当奴隶,于是就乞求尼阿卡斯把他们的粮食拿走,但不能毁坏市镇。尼阿卡斯不睬他们,只顾叫阿科亚斯占领城门和附近的围墙。同时也派了些士兵跟着土人去检查他们的粮食,看看他们是不是还想捣鬼。土人把他们用鱼干磨成的粉取出让士兵任意查看。但他们只有少量的小麦和大麦。实际上,他们是以鱼粉为主要食物,把用面粉做的面包当成珍贵的点心。当他们把所有吃的东西都取出来之后,希腊人只好有什么吃什么。随后就开走。又在一个名叫巴吉亚的海岬旁边抛锚。当地人把这个海岬看成是太阳神的圣地。

   二十九

   半夜启锚,又航行了一千斯台地,到达塔米那港,港内有很好的抛锚地。从那里出发又走了四百斯台地,到达一个叫作卡那西斯的荒村。在那里发现了一口井。附近还长着一些野椰枣树。部队把芽芯 [ 英译者注:一簇嫩叶中间有一个“心”,就象莴苣那样,可食。 ] 挖出来吃,因为这时他们已无食物。实际上,他们已经是饿得够呛。于是又启肮,日夜兼程,又在一带荒凉的海滩外边抛锚。尼阿卡斯因为担心士兵们心情太沮丧可能离船跑掉,所以故意叫船只在海面抛锚,不靠岸。从那里又走了七百五十斯台地到达卡那特。这地方有海滩和浅沟。然后又走了八百斯台地,在特罗亚抛锚。海边有一些破落的小村。住在小屋里的人们都跑了。部队在村子里找到少量的粮食和椰枣。还把村民未带走的七头骆驼宰吃。天亮时又启航,走了三百斯台地到达加塞拉抛锚。这地方住着一些游牧部族,从那里出发,又日夜兼程走了一千一百斯台地,才算走完了食鱼者所住地区。这一段航程因缺粮,部队真吃了不少苦。由于这个地方有很长的一大段海岸都有大浪拍打,舰队只好在海面上抛锚。在食鱼者所住地区沿岸航行,一共走了有一万斯台地之多。这一带的人吃的是鱼,所以叫食鱼者。不过他们当中只有少数人下海捕鱼,因为有适用渔船又会捕鱼的人是很少的。大部分人都是趁退潮时捕鱼。有些人为这种捕鱼方法织了一种网。这类鱼网多数都有二斯台地长,是用椰枣树的皮搓成象麻线似的东西织成的。退潮后,光地上一般无鱼。但在一些洼地里积存一些水,水里有很多鱼,但多数是小鱼,也有少量大鱼。他们的网就是撒在这些水洼子里捞鱼。捞上来的那些又小又嫩的鱼,当时就吃。那些大的、咬不动的鱼就晒起来,直到晒得干透,就砸成面做成面饼。有人甚至还用这种鱼粉做成糕点。甚至他们的羊群也是以食鱼为生,因为这个地区无草地,不长草。他们还到处捕捉蟹、牡蛎、贝类。这一带产天然食盐。从这些鱼 [ 英译者注:可能遗漏了某种鱼(可能是金枪鱼)的名字。 ] 里炼取食油。那些住在既无树木又无庄稼的荒地上的土人,只能靠捞鱼维持生活。但也有少数人种一点地。用出产的粮食作为下饭的佳肴,而以食鱼为主。他们当中最富裕的人盖小屋子居住。把从大海里冲到岸上的大鱼骨头馊罗起来作栋梁,门是用拣来的扁平的鱼骨作的。大多数穷人都住在用鱼脊骨造的小屋里。

   三十

   离陆地较远的大洋里有大鲸鱼,还有比我们内海产的鱼大得多的各种鱼类。据尼阿卡斯说,他们离开苏伊扎之后,天刚亮时,就发现有一股儿海水往上蹿,就象海里的龙卷风掀起的水柱那样。部队大吃一惊,他们就问舰上那些领航员这是什么东西,是怎么回事。领航员回答说这是鲸鱼在喷水,它们在海里游来游去时,能把水喷得很高。水手们却吓得连手里拿的桨都掉了。尼阿卡斯赶紧乘船到各舰艇去鼓励部队,给他们打气。每到一只舰艇旁边,就发信号叫他们把船头对准鲸鱼,全速向前冲去,就象要跟它们干一仗似的。在滔天巨浪的咆哮声中,船上的部队又高喊口号飞奔战场。于是部队的劲头上来了。在信号的统一指挥下。各船一齐向怪物扑去。接近目标时,水手们更是提高嗓子大声叫喊,喇叭也一齐吹得震天响,橹工们也用桨拼命拨水,真是翻江倒海、惊天动地。于是这些在船头上已经看得见的鲸鱼害怕起来并钻到深水里。不久之后,它们又在舰队后边浮出水面,喷起高高的水柱。于是整个舰队对这次意外的得救欢声雷动,赞扬尼阿卡斯的勇敢和英明,喝采声犹如急风骤雨。这些鲸鱼,有的有时也游到某些海岸边上,一退潮就搁浅了,有的甚至困在一点水都没有的沙滩上动弹不得,后来就死了,肉烂了。剩下的骨头,正好叫土人用来盖房子。因为这种鱼大多个子特别大,多数都有二十五荀噚长,所以它们的肋骨可以作栋梁,小骨头可以作椽子,颚骨可以作门柱。

   三十一

   当舰队还在食鱼者地区沿岸航行时,他们听到有关一个海岛 [ 英译者注:这个岛在(二十六)段已说过了。在这里,阿里安显然是根据另一位史家的记述编写的。他有时前后不能一致。 ] 的传说。据说这个岛就在距离这一带海岸不远处,大约只有一百斯台地。岛上无人住。土人说这个岛叫瑙萨拉,是太阳神的圣地。任何人都不愿意在它一旁靠岸。因为,如果有谁不经意地把船驶到那里,和岛岸一经接触,立刻就会消失不见。尼阿卡斯记述,说他的部下有一艘由埃及人当水手的战船,在离这个岛不远处,连船带人都一起损失了。于是领航员们就一口咬定,说他们准是无意中接触了那个岛,因而消失不见。后来尼阿卡斯派了一艘三十桨大船绕岛航行,命令他们别靠岸,但可以大胆地尽量靠近那个岛一些,一面绕岛行驶,一面高声呼喊那只损失了的船上的舵手名字或者他们知道的水手名字。但他们喊了半天也无人回答。尼阿卡斯说,于是他本人就又乘船驶到那个岛那里,船上的水手们不愿靠岸,但他强令他们靠了岸,然后他本人就登上岸去。于是,关于这个岛的神话就这样给打破了。关于这个岛,他们还听到过另一个流行的故事。说是妮瑞伊德姊妹中有一个住在这个岛上。但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任何水手到岛边去,她都表示十分友好,但紧接着就把他变成一条鱼扔进海里。于是太阳神就生她的气,叫她离开这个岛。她同意搬家,但要求太阳神把加在她身上的符咒去掉。太阳神同意。太阳神感觉被她变成鱼的那些人太可怜,于是就又把他们变回来,又成了人。因而就出现了食鱼者这个民族,一直繁衍到亚历山大的时代。尼阿卡斯表示,这些都只不过是传说而已。我对他所费的心血和他的学问并不赞赏。因为这种神话极易识破。我认为,把这样的人人皆知故事讲出来,然后又证明它是假的,未免太无聊。

   三十二

   从食鱼者所住地区往内陆去,就是伽德罗西亚人住的那个贫瘠的沙漠地带,也就是亚历山大本人和他的部队大吃苦头的那个地方。这些我在另一本书里已经叙述过。现在再说舰队。他们离开食鱼者地区刚刚进入卡曼尼亚境内时,由于沿海岸很长的一段都有大浪拍打,所以他们就在开阔的海面上抛锚。从那里往前走,舰队就不是向正西行驶,而是改变了航向,朝西北方向前进。和食鱼者地区比较,卡曼尼亚有更多的树木,产更多的水果,有更多的草地,灌溉条件也不错。舰队在卡曼尼亚一个叫巴地斯的有人烟的地方抛锚。这地方的居民种植各种果树,还有很好的葡萄,也出产粮食,只是没有橄榄树。舰队由这里出发,又走了八百斯台地,在一片荒岸外边抛锚。看到一个海角远远伸入大洋里。看样子单是这个海角就有一天的航程那么长。了解这一带的情况的人说,这个海角叫马塞塔,属于阿拉伯半岛。亚述人从那里进口肉桂和其他香料。舰队在海滩外边的海面上抛锚,看见海角就在他们对面伸入大洋中;而海湾却从这片海滩开始向内陆方向回缩。(这是我的看法,尼阿卡斯也这么认为。)看起来这似乎就是红海 [ 英译者注:意即阿拉伯湾。 ] 。他们看到这个海角之后,欧奈西克瑞塔斯就命令舰队改变航向,直向海角驶去,免得沿海湾岸边航行绕大弯要费很大劲。不过,尼阿卡斯说他是个傻瓜,忘记了亚历山大起初派遣舰队的用意。他原先派舰队运兵时,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本领率领全军由陆路行军安全走完全程,而是为了让舰队一路考察沿岸情况,抛锚地点和岛屿情况,遇到海湾就要彻底调查,还要了解沿岸城镇,什么地方物产丰富,什么地方荒凉等等,这些都要搞清楚。因此,他们决不应当破坏亚历山大的事业。特别是眼看大功即将告成,而且沿岸航行已不再有供应上的困难的时候,就更不应当这么办。他自己担心的是,因为那个海角从尖端往南还有很远很远的路,上边可能无水。在烈日之下,土地可晒焦。他的论点说服了大家,于是舰队仍照旧沿海湾北岸航行。我认为尼阿卡斯这个决定很明显地挽救了远征舰队。因为一般都认为这个海角和附近地区完全是一片荒沙,滴水难得。

   三十三

   于是舰队又从这里出发,紧靠海岸航行。大约走了七百斯台地之后,在一带叫作纽普塔那的海滩外边抛锚。天亮又启航,走了一百斯台地,在一个叫作哈莫即亚地区的阿那米斯河口停泊。这里的人都很友善,还拿出各种水果招待,只缺橄榄,因为这里不长这种水果。经过长期劳累之后,他们庆幸能在这里下船休息。在海上和在食鱼者地区所受的那些苦难,大家记忆犹新。在交谈中,互相诉说那一带地方多么荒凉,住在那里的人简直象野兽等等,还谈到他们自己受的那些罪。有些人离开大部队往内陆走了相当远,有的去找这种东西,有的去找那种东西。就在这时候,他们忽然发现了一个穿着希腊斗篷的人,又看见他身上穿的别的衣服也都是希腊式的,而且还会说希腊话。最先看到他的那几个人说,他们当时就哭起来。长时期在异域受了这么多苦难折磨之后,突然看到一个希腊人,听见他说希腊活,怎不叫人百感交集呀,他们问他是什么人,从哪里来的。他说他离开亚历山大的营地之后就失散了,还说亚历山大本人和营地离这里并不太远。于是,他们一面高声喊叫,一面鼓掌,把这个人带到尼阿卡斯那里。他把一切都讲给尼阿卡斯听,说国王本人和营地离海岸只有五天的路程。他还答应把本地区的总督带来跟尼阿卡斯见面。后来他真这样做了。于是尼阿卡斯就跟这位总督商议如何向内陆行军去见亚历山大。后来尼阿卡斯就回到船上。第二天一早就下今把船都推到岸上,把在航行中损坏了的那些进行修理。因为他决定把大部分部队都留下,只带一小部分去见亚历山大。还在岸上的船只周围筑起双重栅栏,又从河岸到拖船上岸的海滩处修了一道土墙,挖了一条深沟。

   三十四

   正当尼阿卡斯忙着办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这个地区的总督因为听说亚历山大极其担心远征舰队的安危,于是他打了个如意算盘:心想,如果他能把远征舰队平安无事的情况和尼阿卡斯不久就要来谒见国王的消息抢先报告亚历山大,那他本人一定会得到极大的好处。于是他就选了一条最近的路,急忙赶到亚厉山大那里对他说:“您知道吗?尼阿卡斯很快就要从舰队到您这里来了!”亚历山大听后,虽然不大相信,但这消息本身就使他很高兴,这是很自然的。但是,后来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尼阿卡斯还未来。亚历山大屈指一算,自从听到消息之后,日子已经不短,看来这消息未必可信。而且,还曾一批接一批地派人去接尼阿卡斯。但这一批批人里,有的在走了一段路后什么人也没有遇到就毫无结果地回来,有的往前走,但因为跟尼阿卡斯那些人走的是两条岔道没有碰上,结果连他们自己也回不来。于是亚历山大就把那个官员抓起来,说他是造谣。这位总督大人空欢喜了一阵,反而落得这个下场,可谓乐极生悲。从亚历山大的外表和情绪都可以看出,剧烈的痛苦正在折磨着他。这时,有一批带着车马去接尼阿卡斯的人,半路上真遇上尼阿卡斯、阿科亚斯和五六个别的人(从海边到内陆来找亚历山大的只有这几个人)。不过他们见面时,却认不出是尼阿卡斯和阿科亚斯,因为他们的面貌已经完全变了样:老长的头发、脸也没有洗、又黄又瘦、上边还有盐渍。这是长期的磨难和失眠造成的。他们问亚历山大在什么地方,那些寻找他们的人把地点告诉他们之后,又赶路去了。这时,阿科亚斯倒是灵机一动,对尼阿卡斯说:“尼阿卡斯,你看这些人,在一片这么荒凉的地方,跟我们走的是一条路。我猜,他们准是特地派来找我们的。至于他们没有把我们认出来,这我一点也不奇怪。你看我们都折磨成什么样子了。谁还认得出来?我们告诉他们我们是谁,问问他们到这儿来干什么不好吗?”尼阿卡斯同意了。于是他们就问那些人要到哪里去。他们回答说:“去找尼阿卡斯和他的舰队。”尼阿卡斯紧跟着就说:“我就是尼阿卡斯。他就是阿科亚斯。请你们带路,我们准备向亚历山大汇报舰队远征的详情。”

   三十五

   于是这些士兵就请他们上车,把他们拉回营地。有几个急于把好消息尽早去报告的人,急忙跑到亚历山大面前说:“尼阿卡斯马上就要来见您。跟他一起来的还有阿科亚斯和其他五个人。”但当亚历山大问他们舰队如何时,他们却回答不出来。于是亚历山大就以为远征的舰队已经全军覆灭,回来的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只不过是奇迹般的幸存者而已。他为舰队的覆灭而心痛难忍。即便尼阿卡斯和阿科亚斯安全归队也使他高兴不起来。士兵们还未说几句话,尼阿十斯和阿科亚斯就来到。亚历山大费了很大劲才认出是他们。他亲眼看见他们那老长的头发、破烂的衣服,就更加相信舰队和全体官兵都已覆灭。于是也就更加痛心。他伸出右手拉着尼阿卡斯,离开他的伙友和近卫,走到一边去,哭了很久。最后才镇静下来说到:“你活着回来,阿科亚斯也活着回来,这就让我经受得起这场大祸的考验了。不过,舰队和全体官兵究竟是怎样毁灭的呢?”尼阿卡斯回答说:“陛下,您的舰队和官兵都安全无恙。我们就是为了亲口向您汇报这个情况才来的。”亚历山大听了这话,反而哭得更厉害。因为少这个消息太好了,哪能一下子就能相信呢?后来他就问舰队现在停在什么地方。尼阿卡斯回答说:“在阿那米斯河口。船都拖到岸上,现在正进行修理。”于是亚历山大就喊着希腊的宙斯和利比亚的阿蒙二位神明的名字,请他们作证,说这件事比他占领了全亚洲还使他高兴。因为他已经假定舰队覆灭,这个痛苦已把他一切其他的幸运全部勾销。

   三十六

   那位因造谣罪被亚历山大抓住的总督,当场看见尼阿卡斯,就匐伏在他脚下说道:“您瞧,我把您平安返回的消息报告了亚历山大,反而叫我受这个罪。”于是尼阿卡斯就替他求情,亚历山大就放了他。然后,为了庆祝舰队安全返航感谢诸神,亚历山大献牲祭祀了救星宙斯、赫丘力士、逢凶化吉的阿波罗、普塞顿和其他海神。还举行了文艺体育比赛和庆祝游行。游行时,尼阿卡斯走在部队的最前列,人们向他扔鲜花和丝带,真是五彩缤纷。游行完毕,亚历山大对他说:“尼阿卡斯,这回我可不能象过去那样,再叫你去冒那么大险、受那么多罪了。我要另派一位海军司令把舰队带到苏萨。”尼阿卡斯打断了他的话说道:“国王陛下,我有义务服从您的一切命令。但是,如果您想恩赐我什么好处的话,千万别这样做。还是让我把您的舰队司令当到底,把您的舰艇一直平安地带到苏萨为止吧。别说您现在交给我什么艰难而危险的任务,您是在把这轻松的差事和垂手可得的荣誉从我手里抢走送给别人哩。”亚历山大打断他,不叫他再往下说了,并热情地对他表示感谢。然后就叫他回舰队去。还派了部队护送。因为一路都是友好地区,所以派的人不算多。但尼阿卡斯返回大海的路上并非太平无事。因为卡曼尼亚督办被亚历山大处决后,这一带许多要塞都被附近的土人占领。新派去继任督办的特莱坡利马斯还未树起权威。因此,每天总有两股甚至三股各式各样的土人武装陆续前来跟他们这批人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连一点点时间都不敢耽搁,勉勉强强回到海岸。然后尼阿卡斯向救星宙斯献祭,并举行了体育运动会。

   三十七

   尼阿卡斯举行了例行的宗教仪式,然后就又率舰队出发。顺着一个叫作欧伽那的怪石鳞峋的荒岛边沿航行。后来在另一个叫欧拉克塔的有人烟的大岛外边抛锚。从出发地点到这里有三百斯台地。这个大岛有八百斯台地长,上边生长葡萄和椰枣,也出产粮食。岛上的总督马梓尼斯当了舰队的志愿领航员,答应把舰队带到苏萨。据说这一带地区最早的一个首领的坟墓就在这个岛上,谁都可以去看。他的名字叫伊瑞斯瑞斯。附近的海也因他而命名。然后舰队又启锚继续沿这个岛岸走了二百斯台地,再次在岸边抛锚。这时看见距这个大岛约四十斯台地处有另一个海岛。据说这是普塞顿的圣地,不许人上去。快天亮时,舰队向大海驶去。正赶上退潮,因为海水退得太急,结果有三只船搁浅、动弹不得。其他舰只也勉勉强强地破浪驶入深水,幸未出事。搁在滩上的那几只船等又涨潮时才漂起来,第二天才赶上舰队。又走了四百斯台地之后,在距大陆大约三百斯台地的一个海岛旁边抛锚。天亮时又启航,左舷对着一个叫皮罗拉的荒岛。后来又在一个叫西西多那的小镇抛锚,这里除鱼和淡水外什么都没有,极其荒凉。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只能是食鱼者。舰队从这里取了淡水,航行三百斯台地,驶抵一个径直伸入大海中的塔西亚斯海角。从那里出发,又走了三百斯台地,到达一个地势低洼的荒岛卡塔亚,据说是赫耳米斯和阿芙罗黛蒂 [ 译者注:前者是希腊神话中为众神传讯并掌管商业之神。后者是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女神。 ] 的圣地。附近的土人每年都把山羊和绵羊送到岛上,作为献给这两位神的祭品。现在在岛旁驶过的人还能看见这些羊,由于多年无人照管,都成了野羊。

   三十八

   卡曼尼亚地区到此为止,再往前走就是波斯。舰队沿卡曼尼亚海岸一共航行了三千七百斯台地。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他们的邻居波斯人相似,军事装备也相同。希腊舰队从那个圣岛出发后就开始沿波斯海岸航行,走了四百斯台地之后,在一个叫伊拉斯的地方靠岸。有一个叫塞坎德拉斯的荒岛横卧岸边,形成一个海港。天亮时又驶抵一个有人烟的海岛抛锚。据尼阿卡斯说,这里的人也捞珍珠,就和印度洋沿岸一样。舰队在岛端航行四十斯台地又抛锚。然后又在一座很高的叫欧卡斯的小山脚下的避风港里抛锚。这一带沿岸住有渔民。从那里又走了四百五十斯台地,在一个叫阿波斯坦那的地方的海边抛锚。这地方有许多船只停泊,在距海六十斯台地处还有一个村庄。舰队夜间启锚,走了四百斯台地之后,驶入一个海湾,四围的岸上有许多村落,舰队在一座大山脚下抛锚。那座山上长着许多椰枣和其他果实,跟希腊长的这类果树一样茂盛。启锚后大约又走了六百斯台地,到达一个叫高伽那的有人烟的地区,在阿瑞昂急流口外抛锚。这里的抛锚地很不好,因为退潮,附近形成许多浅滩,使河口处船只出入的水道太窄。从这个地方出发,大约又走了八百斯台地,在另一条叫西塔卡斯的河口处抛锚。这里的抛锚地也不好。事实上,整个波斯沿岸都是这样,不是浅滩就是拍岸的大浪,再不就是环礁挡路。在这个地方,国王曾命令为舰队集中了大批粮食。他们得到这些给养后,就住下来,一共呆了二十一天。在这期间,他们把船只拖到岸上,修理了那些破损的,其余的也都进行了检查整修。

   三十九

   舰队从那里出发,走了七百五十斯台地,到达一个叫希拉提斯的人口众多的城市,在一条由河通海的叫希拉提米斯的运河里停泊。太阳出来以后,又沿海岸驶到一条叫帕达格拉斯的急流处。这一带地方叫迈萨布瑞亚,整个地区形成一个半岛。上边有许多果园,种有各种果树。从迈萨布瑞亚又走了大约二百斯台地,在格拉尼斯河上的陶斯抛锚。从河口往内陆大约二百斯台地处,就是波斯王族的一个住地。尼阿卡斯说,在这次航行中,他们看见一条大鲸鱼搁浅在海滩上。有些水手从旁边驶过时还量了它一下,足有九十库比特长。它的皮上有鳞,皮厚足有一库比特。身上还沾着许多牡蛎、帽贝和海草,这些东西还都是活的。尼阿卡斯说,他们在鲸鱼周围还看见许多海豚,比地中海的海豚大。从那里出发,又走了二百斯台地后,在一条叫罗戈尼斯的急流口外一个很好的海港里靠了岸。然后又走了四百斯台地,在另一条叫布里扎那的急流边上露营。那地方很难抛锚,既有大浪拍岸,又有浅滩和露出水面的礁石。但等潮水升起时,舰队就能抛锚。不过,潮水一退,船只就都搁浅。等潮水再来时,舰队才启航。后来在一条叫欧若提斯的大河里抛锚。据尼阿卡斯说,在这一带入海的所有的河流当中,这一条算是最大。

   四十

   波斯地区到此为止,再往前便是苏西亚地区。由苏西亚往北的高地上住的是另一个独立的部族攸克西亚人。我在上一本历史书里曾把他们说成是土匪。沿波斯海岸的航程共有四千四百斯台地。据说波斯大陆按气候不同可分为三个地带。红海沿岸一带因为太热,土地都是沙漠,什么都不长。再往北是温和地带,有的是丰美的草地,还有许多葡萄和各种果树,只缺少橄榄。各式各样的园子很多,又有清澈的河水横贯其间,还有湖泊。非常适合爱在河湖地带栖息的各种鸟类,对于马和其他家畜的放牧也极相宜。有许多林木,也有野味,可供猎取。再往北就是冰天雪地的寒带。尼阿卡斯说,有从黑海来的代表团,他们未走多远就遇上正在波斯行军的亚历山大,使他大吃一惊。他们曾向他解释,说走这条路非常近。我也曾说过,攸克西亚人和苏西亚人是邻居,就象马地亚人——也是土匪——挨着波斯、科萨亚人挨着米地亚一样。所有这些部族亚历山大都降服了,因为他是在冬天出其不意地去的,这些部族却以为冬天谁也到不了他们那里。他一路还修建了一些城镇,为了把他们从游牧部族变为定居的庄稼汉或培育果树的人,使他们和土地发生利害关系,免得互相抢劫。从这里开始,舰队就沿着苏西亚地区的海岸航行。关于这段航程的情况,尼阿卡斯除了抛锚地和每日的航程之外,未能述及其他细节。因为这一带地区大部分是沼泽,而且这些沼泽伸入海中很远,又多风浪,很难找到好一些的抛锚地。所以,舰队大部分时间要在大海航行。因此,舰队从波斯边界上那个河口附近的营地出发时,带了五天的淡水,因为领航员说再往前就无淡水可得。

   四十一

   舰队又走了五百斯台地之后,到达一个叫卡塔德尔比斯的湖,在湖口以内抛锚。这个湖里鱼产丰富,湖口还有一个叫马伽斯塔那的小岛。天亮时,舰队启航,成一列纵队通过浅滩。滩两边可以看见木头标桩,就象留卡斯岛和阿卡那尼亚之间的海峡里打的标桩那样,为了让通过的船只不致搁浅。不过,留卡斯岛附近的浅滩是沙滩,搁浅的船只很容易摆脱。但这里的这条水道两边都是淤泥,泥深且粘,船只一旦在上边搁浅就很难脱走。因为用篙撑时,篙插入泥中吃不上劲;水手们跳到水里去推船也不可能,因为水底的烂泥会把他们陷下去,一直陷到胸部。因此,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克服了极大的困难后才开了出去。每只船上的全体水手都坚守岗位,小心翼翼地又走了六百斯台地,这才想起吃饭的事。不过,到了晚上,幸而驶入对行船较好的深水,一直到第二天一整天和傍晚,一路都还好。又走了九百斯台地,才在幼发拉底河口的一个小村子附近抛了锚。这个小村子叫地瑞多提斯,在巴比仑地区以内。这地方的商人收集这一带出产的乳香和阿拉伯半岛出产的各种香料贩卖。据尼阿卡斯说,从幼发拉底河口到巴比仑的航程是三千三百斯台地。

   四十二

   舰队在这里听说亚历山大这时正在向苏萨推进。于是他们就回航,准备沿帕西底格里斯河上驶去迎接亚历山大。回航时先在底格里斯河注入的那个湖里行驶,苏萨地区就在他们左边。底格里斯河发源于亚美尼亚,流经一座曾经一度极其繁华的大城市尼那斯之后,就形成了它本身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区。这个地区因此就叫“两河流域”。从湖里走了六百斯台地就到达河道。那地方有一个叫阿吉尼斯的属于苏萨地区的村落,距苏萨城五百斯台地。从苏萨地区航行了二千斯台地就到达帕西底格里斯河口,从河口沿河上溯,沿岸一带都很繁荣。行驶大约一百五十斯台地后就抛锚,等待尼阿卡斯派去寻找国王所在地点的侦察兵回队。尼阿卡斯向诸保护神献祭,又举行了体育运动会。海军全体官兵都尽情欢乐。当消息传来说亚历山大已离此不远时,舰队又沿河上驶,在一架浮桥附近抛锚。亚历山大就是计划通过这座桥把部队带到苏萨。陆海两军就在这里会师。亚历山大为他的舰艇和海军官兵安全返回祭神,也举行了体育比赛。尼阿卡斯在营地,不论走到哪里,部队就往他身上扔鲜花和丝带。亚历山大还给尼阿卡斯和利昂那塔斯各戴上一顶金冠,因为尼阿卡斯率领舰队安全返航;利昂那塔斯打败了欧瑞坦人和附近的土著。就这样,亚历山大终于迎接到他那支从印度河口出发的舰队平安归来。

   四十三

   巴比仑地区以远的红海右边,就是阿拉伯半岛的主体。其一部延伸至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叙利亚沿海地带。但在两边,直到地中海,则有埃及与阿拉伯交界。沿埃及边界,有一个海湾 [ 英译者注:红海。阿里安写的这一段很混乱。原稿也可能有毁损。 ] 从大洋伸入内地。这就清楚地说明,由于海湾和大洋相通,人们准可以从巴比仑驶入伸到埃及的这个海湾里。但事实上,至今还无人航行过这条海路。这是因为这一带太热,而且沿岸大都极其荒凉。只有少数人从大海到过这里。但曾由埃及平安地开到苏萨去的坎比西斯的部队、以及由托勒密(拉加斯之子)派出并经过阿拉伯半岛到巴比仑塞琉古(尼卡诺之子)那里去的部队,都曾用了八天的时间通过一个地峡和一带无水的沙漠地区。他们骑在骆驼上,带着饮水趁黑夜迅速通过。因为白天太热,人不能离开荫凉。在这一大块陆地的另一边,就是我先前已经指出过的由阿拉伯湾到红海那一带,是个地峡,上边荒无人烟,北部则全是一片大沙漠。但有人曾从埃及边上的阿拉伯湾出发,沿阿拉伯半岛海岸绕行一大部分,希望到达距苏萨和波斯最近的海。但只走了全程的一部分,后来因为他们船上携带的淡水不够,就又回去了。亚历山大由巴比仑派出的人们曾尽可能沿红海右岸向前航行,打算查看这一边的地区。这些探险的人一路看到一些岛屿,他们很可能在阿拉伯半岛靠过岸。但尼阿卡斯所说他舰队上的人在卡曼尼亚对面看到的伸入海中的那个海角,却从来没有人能够绕航,绕一段只好又转回较远的那一边去。我倒是认为,假如那一带能够通航,有一条航路的话,那么,凭着亚历山大那股不怕困难的劲头,早就会证明它能通航、找到那条航路。而且,利比亚人韩诺还曾从迦太基出发,通过赫丘力士石柱驶入大洋,一路上利比亚在他左舷,他继续向东航行,一共走了三十五天。但当他最后转而向南时,就遇上各式各样的困难:缺水、炎热、沸腾的溪流注入海中,等等。但地处非洲较荒凉地区的西瑞尼一带,土地却很肥沃,灌溉也不错,长着茂盛的绿草,还出产各种水果和动物。这个地带一直延伸到生长西菲桠 [ 译者注:“Silphium”,古时非洲北部生长的一种药科植物,早已绝迹。汉语中估计不可能有这种植物的名称,姑且音译为西菲桠。 ] 的地区。过了这里,这一地区的较高处就是一片什么都不长的茫茫沙漠。

   我所写的这部关于腓力的儿子、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历史,连同另一部,到此就告结束。

更新于:4个月前

卷七

卷七作者:阿里安·古罗马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出自————《战争通史》 一 亚历山大到达帕萨伽代和波斯波利斯之后,又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一定要沿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航行到波斯海。打算看看这两条河的入海口,就象上回视察印度河口那样。还要看看附近的大洋。有些史家记载,亚历山大还打算乘船绕过阿拉..

卷六

卷六作者:阿里安·古罗马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出自————《战争通史》 一 既然部队已经在希达斯皮斯河两岸准备了许多三十桨大船和一些较小的战船 [ 英译者注:“galley”这个字直译就是“一排半奖”;估计这可能是指的一种船、中央部分是双排桨,头尾是单排。但这种修饰性的名称不一定要按字义理解,因为习惯..

卷五

卷五作者:阿里安·古罗马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出自————《战争通史》 一 在亚历山大远征经过的科芬河和印度河之间的地区,有一座名叫奈萨的城市 [ 英译者注:即今哲拉拉巴德。 ] ,据说最初是由狄俄尼索斯 [ 译者注:酒神。每年在酒神节,人们痛饮狂欢,歌颂酒神,甚至模拟酒神扭摆舞蹈,胡跑乱冲。雅典最大..

卷四

卷四作者:阿里安·古罗马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出自————《战争通史》 一 没过多少天之后,所谓的阿比亚西徐亚人派代表来见亚历山大。荷马在他的史诗中对这个民族倍加推崇,称他们是“最公正的人”。他们定居亚洲,是个自主的民族,主要因为他们生活艰苦,坚持公道。欧洲的西徐亚人也派代表来,他们是欧洲最大..

卷三

卷三作者:阿里安·古罗马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出自————《战争通史》 一 现在,亚历山大从加沙出发,向他的原定目标 [ 英译者注:这是亚历山大向南进军的原定目标。他曾在提尔停留一段时间。 ] 埃及进军。第七天到达埃及境内的柏路西亚。他的舰队从腓尼基出发,沿岸河陆上部队齐头向埃及行进。亚历山大到达柏..

卷二

卷二作者:阿里安·古罗马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出自————《战争通史》 一 上述这些事情发生后,被大流士任命为海军和沿海军区总司令的迈农打算把战争引到马其顿和希腊去。于是他就用阴谋手段夺取了开俄斯岛,从那里又率海军驶抵累斯博斯岛。虽然米提利尼并未归顺,但累斯博斯岛上其他各城镇都算属于他了 [ 译..

卷一

卷一作者:阿里安·古罗马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出自————《战争通史》 前言 托勒密(拉加斯之子)和阿瑞斯托布拉斯(阿瑞斯托布拉斯之子)都曾撰写过亚历山大 [ 译者注:亚历山大(公元前356-323年)336年继位,334年出征波斯帝国,沿地中海东岸南下,直抵埃及(当时这一带皆属波斯),331年回兵小亚细亚,东..

导言

导言作者:阿里安·古罗马出自————《亚历山大远征记》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正文系以笛杜所编杜勃纳抄本为依据,而杜勃纳抄本是以巴黎手抄本为依据的。前者一般简称A抄本,后者简称B抄本。B抄本,即十五世纪巴黎古抄本(1753年)和十五世纪君士坦丁堡稿本(一般简称C稿本),几乎可以肯定是直接根据A抄本原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