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亚大陆-中东
欧亚大陆-中东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三章·巨人时代》
出自————《战争通史》
波斯(公元前400-前338年)
公元前400年,波斯权力的持续 因为希腊本身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已经竭尽全力,国力尚未恢复,因此波斯并没有遵守它与希腊的条约,仍然牢牢地控制着中东地区。尽管王室的权威已经大大下降,而且边界省份已开始离心离德,但是帝国的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和平、繁荣和稳定。
公元前386-前358年,中央权力的衰弱 特别是小亚细亚地区,实质上已经独立。
公元前358-前338年,阿塔薛西斯统治期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希腊将军门托的缘故,帝国的权威在所有的属地上才暂时得到了维护。公元前342年,波斯再次占领埃及。
希腊和马其顿(公元前400-前336年)
斯巴达时期(公元前400-前371年)
公元前400-前371年,斯巴达霸权 由于伯罗奔尼撒战争胜利的结果,斯巴达成为希腊的盟主。这种霸权主要是由来山得以及亚吉斯和亚吉西劳斯国王取得的。在小亚细亚地区进行的对波斯的作战中,斯巴达取得了胜利(参见下文)。
公元前400-前387年,斯巴达和波斯的战争 莱地亚和卡里亚的地方总督提沙费尼,因为伊奥尼安城支持叙拉古反抗阿塔薛西斯二世(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希腊→万人军远征)而惩罚他们。斯巴达出兵帮助伊奥尼安城。经过一些零散的作战和长时间的休战后,亚笈塞拉奥斯二世于公元前396-前394年,开始侵入小亚细亚的西部,他横扫了这一地区,直到希腊爆发了战争才返回斯巴达(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希腊→万人军远征)。
公元前395-前387年,柯林斯战争 由于对斯巴达的***日益不满,利用在小亚细亚战争中取得胜利之机,伊利斯、底比斯、柯林斯、阿各斯和希腊其他的一些小城邦,在波斯的资助下,组成了反斯巴达同盟。在陆地,斯巴达的来山得在战争初期赢得了一些胜利,但在公元前395年进攻哈里阿图斯城时,他兵败身亡。亚笈塞拉奥斯于公元前394年从小亚细亚返回,在科洛尼亚击败了敌人。
公元前394年,克尼多斯之战 著名的雅典舰队司令官科农,指挥希腊-波斯联合舰队,在克尼多斯岛附近的一次海战中,击溃了由来山得的兄弟斐山得指挥的斯巴达舰队,并击毙了斐山得。这一战结束了斯巴达的制海权,尽管后来斯巴达的舰队司令官安塔尔西达斯在同波斯和雅典的海战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终仍无法夺回制海权。
公元前394年,围攻柯林斯 公元前393年,亚笈塞拉奥斯围攻柯林斯,不久战争形成了僵局。公元前390年,一支雅典军队在伊菲克拉特指挥下攻取了柯林斯。波斯因为害怕雅典强大后,会威胁到自己的霸主地位,因此转而开始帮助他的敌人斯巴达来反对其原先的同盟雅典。
公元前387年,安塔达斯和平(又称国王的和平) 交战各方终于达成了妥协:雅典的部分恢复得到了各方的承认;斯巴达的霸权尽管受到了冲击,但仍能继续保持;希腊承认波斯为名义上的宗主国,希望这样能减少一些彼此间的猜忌。
公元前387-前379年,斯巴达霸权的继续 斯巴达以绝对的优势,压服了来自各方的挑战,在一些希腊城邦包括底比斯,派驻了警卫部队,并且在当地成立傀儡政权。
公元前379-前371年,独立战争 这是底比斯反抗斯巴达统治的一场战争,雅典不久也加入到了底比斯一方。尽管联盟不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却削弱了斯巴达对希腊的控制。与此同时,公元前376年,雅典的查波里亚斯在纳柯索斯海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然而,斯巴达利用雅典和底比斯之间的不和,挽回了一些陆上初期作战的损失。
公元前371年,波斯努力进行和平调停 在和平调停会议上,斯巴达不承认底比斯有代表波提亚联盟的权力,因此底比斯的的领导人伊巴密浓达决定独力再战下去。底比斯国王克列翁布罗特立即率领11000人的军队进入波提亚南部地区,而伊巴密浓达能够指挥的部队只有6000人。
公元前371年7月,留克特拉会战 斯巴达排成传统的纵深12列方阵,将强兵置于右翼,一些骑兵和轻步兵置于整个方阵的两侧,战线拉得较长,企图迂回包围底比斯军。然而,伊巴密浓达拒绝同敌人进行正面交锋。针对战场态势,伊巴密浓达采取斜切战斗队形(亦称“斜阵”或“斜楔阵法”),将强大的突击力量置于左翼,排成纵深48列 [ 译者注:应为50列。 ] 、横向32列的方阵,骑兵在方阵的左翼担负掩护,准备力挫对方强大的右翼;其余的兵力则置于方阵的右后方,排列成两个8列方阵,准备抵御对方比较薄弱的左翼和中军。这是现在已知的历史上最早的在进攻中纵深配置兵力和冲击对方翼侧的战斗队形。会战一开始,伊巴密浓达率领他强大的左翼部队抵住了对方右翼的冲击,与此同时他的骑兵和轻步兵也缓慢地前进到了对方左翼和中央的前面,但是还没有与他们交战。这种新奇的战术,使斯巴达军队陷入巨大的混乱。底比斯军队开始转入进攻,其左翼占有优势的重装兵,犹如楔子一般突入对方的右翼,在轻装步兵和骑兵的配合下,对敌形成包抄之势。斯巴达军队损失超过2000人,底比斯军取得了会战的胜利。斯巴达从此一蹶不振。
留克特拉会战
底比斯时期(公元前371-前355年)
公元前371-前362年,底比斯霸权 在这战争时断时续的10年中,其最重要的事件是:公元前369年斯巴达与雅典联合反抗底比斯的霸权。但是由于伊巴密浓达的政治和军事天才,使底比斯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海上,都仍然占有优势。底比斯最危险的敌人是帖撒利的统治者──弗里亚的亚历山大,他在公元前364年的卡拉西费拉战斗中,曾经战胜了伯罗皮达斯将军指挥下的底比斯军队,伯罗皮达斯阵亡。在随后的几年中,伊巴密浓达击败了亚历山大。
公元前362年,曼提尼亚之战 公元前370年,当底比斯同斯巴达抗衡时,伯罗奔尼撒的雅典联盟分裂成两派,有一部分加入了斯巴达和雅典。伊巴密浓达进军伯罗奔尼撒,在那里他联合了一些忠实的同盟者。在曼提尼亚附近,他与斯巴达、雅典和其他一些持不同政见的前雅典联盟成员国组成的联军相遇。通过实施欺骗和进行敌人意想不到的战场机动,伊巴密浓达率军突然出现在敌人的面前,用“斜楔队形”向敌发起冲击。他在这一战中采用的战术,与在留克特拉会战中所采用的战术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在胜利的那一刻,他却不幸阵亡。他的部下没有能够成功地扩大战果,底比斯的霸权从此崩溃。用色诺芬的话来说,伊巴密浓达斯的死,使希腊“失去了主心骨,造成了巨大的混乱”。
公元前359年,马其顿兴起 菲利普二世在希腊的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当菲利普二世得到了雅典的支持,登上了王位并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以后,就开始着手重新组建他的军队,在王国内创造稳定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而且在所有的方向上扩张马其顿的边界。毫无疑问,最初他受伊巴密浓达的影响,因为年轻的时候他曾在底比斯做过人质,那时他就认识了伊巴密浓达并且对他后来的作战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伊里利亚会战中取得了胜利,在对马其顿和戴奴波之间的“蛮族”作战中也取得了胜利。在这以后,菲利普二世利用雅典灾难性地卷入了公元前358-前355年的同盟者战争的有利时机,与他的同盟和殖民地一起,夺取了一些雅典在泰柯地区的领地。
马其顿时期(公元前355-前336年)
公元前355-前346年,第三次神圣战争 因福基斯对德尔费神庙有亵渎行为,希腊中心的德尔费皮列伊近邻同盟在底比斯的支持下,向福基斯和福基斯的盟国斯巴达、雅典和费莱(底塞莱境内)宣战。菲利普出兵援助德尔费-皮列伊近邻同盟。公元前355-前353年,在同底塞莱、福基斯和雅典进行了两年艰苦激烈的斗争之后,菲利普占领了底塞莱。费罗之战是这次战争的一次主要作战,菲利普取得了这次作战的胜利,福基斯将军菲洛梅鲁斯兵败身亡。公元前352-前346年,由于在底尔莫皮拉地区被福基斯、斯巴达、雅和卡亚的联军所阻,菲利普又返回了北方,开始实施征服雅典在沙拉柯和迦尔西第柯的殖民地的计划。公元前346年,当雅典求和时,菲利普提出的条件是很宽厚的。然后,他又开始对付福基斯,他一直推进到温泉关。在一次短暂的战斗中,他打败了福基斯人,最终他被推举为同盟的领袖。
公元前345-前339年,菲利普北方征战的巩固 公元前344-前343年,菲利普首先向西占领了伊庇鲁斯、底塞莱和南部的伊里利亚,然后他又向北越过了旦努波,把这一地区的所有民族置于了其统治之下。在随后的几年中,更将其统治向东扩展到了沙拉柯,最远处到达了黑海海岸。在这里,他遇到了仅有的一次顽强抵抗:在他占领婆罗波提斯以后,伯林扎斯和柏扎筛姆在雅典的支持下进行了反抗。菲利普企图攻占这两个坚固设防的港口城市时被击退。
公元前339-前338年,第四次神圣战争 公元前351年,雅典的狄摩西尼看到菲利普的名望越来越高,曾发表了一个著名的演说,警告希腊必须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日益强大的马其顿,并力劝雅典和底比斯发动对菲利普和德尔费-皮列伊近邻同盟的战争。
公元前338年,喀罗尼亚之战 菲利普率领32000人,在喀罗尼亚地区与希腊联军相遇。希腊联军共有5万人,其中包括来自希腊其他城邦的一些最好的雇佣军。菲利普的年轻的儿子亚历山大指挥马其顿军队左翼的骑兵。此战希腊军队伤亡约2万人,而马其顿的伤亡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要比这个数字少。菲利普现在毫无争议地成为希腊的主宰。
公元前337-前336年,泛希腊同盟 菲利普要求所有在温泉关以内的希腊国家,都派代表到柯林斯来聚会。除了底比斯拒绝参加这个聚会以外,其余各国都派了代表赴会,会议的结果是成立了一个泛希腊同盟,即除了希腊国家以外,马其顿也成为同盟的一员。为了解放被波斯占领的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市,菲利普决定与波斯开战。泛希腊同盟推举菲利普为同盟领袖,而且在同波斯作战时统率希腊-马其顿联军,赋予其最高权力。公元前336年,菲利普派他的得力将军巴尔米尼奥,率领一支先遣部队先行进入亚洲,以对敌人的力量实施侦察。
公元前336年,刺杀菲利普二世 刺杀菲利普二世的凶手很可能是他已经离婚的妻子──亚历山大的母亲奥林匹娅斯──唆使的。历史学家认为,亚历山大本人与这一事件没有牵连。
马其顿的军事体制(公元前350-前320年)
公元前359年,菲利普一登上王位,就开始对马其顿的军队进行彻底的改组。经过改组,马其顿军队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精良的一支部队。这是一支紧密团结的军队,它将希腊雇佣军高超的作战技能同希腊公民士兵的爱国主义献身精神结成了一体。通过对人和武器装备的能力及局限性的透彻分析──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这样一种明确的军事思想──即通过科学周密的计划,实现合成兵种协调一致的战术行动。精心的组织和严格的训练把众多的士兵组成了一部完整的军事机器。如果是在菲利普或者在后来的亚历山大的亲自统率下,这支军队也许能够战胜以后18个世纪(即在黑火药兵器占据优势之前)的任何一支军队。
菲利普军队的支柱是步兵。马其顿方阵是仿照希腊方阵组建的,不过它的纵深是16人,而不是8-12人,它的队形也不像希腊方阵肩靠肩那样密集,士兵与士兵之间有很大的间隔。重步兵分为两种类型:正规常备兵和轻装步兵。前者数量较多,携带约4米以上的(训练时则用更长更重的)矛(一些权威人士指出,作战用的长矛长约6.4米,训练用的长矛约7.3米,这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中世纪的瑞士长矛兵仍使用约3.9米的长矛,除此之外,每个士兵肩上都背着盾,这种盾很大,当士兵在方阵中采取跪姿时,足以遮住他的整个身体。马其顿长矛通常握在离柄端0.9-1.8米的位置,方阵前面的4-5排士兵的矛头对准前方,后面各排士兵握矛的姿势有的倾斜,有的垂直于地面,各不相同。密集的方阵队形移动起来确实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尽管它队形庞大,士兵又携带着很重的兵器,但经过不断的训练,正规常备兵部队比普通的希腊方阵具有更大的机动能力。正如菲利普和亚历山大在多次作战中所表现出的那样,各个连都能以完整的队形进行各种各样的行动。但是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正规常备兵则把长矛跟行李放在一起,改用较短的希腊长矛进行战斗。
尽管菲利普把正规常备兵组成的重步兵当做骑兵实施突击冲锋的后卫,但实质上它自身也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它能以完整的横队勇猛地冲向敌人,给尚未从骑兵袭击中恢复过来的敌人以更为沉重的打击。为了便于运用这种进攻性战术,菲利普和亚历山大常常选择平坦的战场。不过,即使地形坎坷,同样也可以采取这种战术,实际上他们也正是这样做的。
下图所描绘的是一个“理想的法兰克斯”方阵的队形。这种队形是罗马军队在公元前1世纪时采用的,但是它与菲利普和亚历山大所采用的队形基本上是相同的。
方阵的一般形式
为了保护方阵的翼侧和后方,并且与分散在广阔战场上的骑兵保持不间断的联络,菲利普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中增加了两种更轻装的步兵。一种称为“投掷兵”,这个名称来自于希腊的习惯称谓。这种士兵不穿盔甲或穿着更为轻便的盔甲,装备弓箭、投石器和标枪。投掷兵主要负责掩护方阵的前方,冲击时,退到翼侧或后方。另外,还有一种主要负责部队保障勤务的轻装步兵,称为“辅助兵”,主要用于营地警卫和看管后勤行李纵队,有时他们也为重步兵搜集粮秣和做一些日常勤务。
马其顿的军队编制是菲利普时期确立的,亚历山大以及他的继承者们基本上沿用这种编制。马其顿重步兵或甲兵编制的基础单位是16个人的方阵纵队。4个方阵纵队组成一个64人的方阵分队;4个方阵分队组成一个256人的队。最大的标准单位是大约1500人的大队,它由6个队组成。当时马其顿也许共有12个大队。亚历山大入侵亚洲时带了8个大队,而另外4个大队留守马其顿后方。亚历山大去世后,他的继承者们可能改变了“队”的编制,而另设置了一种“队”的编制(“队”来自于希腊语,相当于现代的“团”),包括4个大队,总计大约1000人。
初级方阵跟现代的师相同,是自成体系的多兵种合成作战部队,它除了重步兵以外,在满编的情况下,还包括2048名轻装盾兵、1024名辅助兵和一个1024人的骑兵团,总计8192人。每个联合方阵由4个初级方阵组成,相当于现代一个小型的军或野战军,总计大约32000人。
在菲利普和亚历山大时期,骑兵是马其顿军队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兵种。它同步兵一样训练有素,其武器装备跟正规常备兵基本相同。重骑兵的精锐部队是由年轻贵族组成的,由于菲利普和亚历山大都习惯于亲率这支骑兵出征,因此被称为“御林军”(或称“国王的伙伴”、“随从骑兵”)。在技术上与它几乎不相上下、而且也勇猛善战的是西徐亚雇佣重骑兵。在战斗队形中,“御林军”通常占据步兵方阵右侧的荣誉位置,而西徐亚雇佣骑兵则位于方阵的左侧。这些重骑兵使用的主要兵器是长约3米的长矛。这种长矛,轻的可以远投,重的可用它将敌人挑下马来,或刺入敌人步兵的心脏。重骑兵都头戴头盔,胸挂鳞甲,腿裹胫甲,手持盾牌,腰插短剑,他们的坐骑也披着鳞状头胄和胸甲。
持马其顿长矛准备进攻的马其顿正规甲兵
马其顿军队中还有其他两种类型的骑兵。一种是中型骑兵,一部分装备有长矛,另一部分是后来的龙骑兵原型,既能在马上作战,也能下马作战,中型骑兵都携带比较轻的兵器和穿戴轻盔甲;另一种是轻骑兵,其装备类似于投掷兵,携带有各种各样的武器,如弓箭、长矛和标枪等,这种轻骑兵除了头盔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胄甲。这两种骑兵的主要任务是掩护、侦察和翼侧保护等。
当时还没有发明马镫,骑兵是坐在垫毯或鞍毯上,轻骑兵有时则直接骑在马背上,他们所使用的马笼头与我们今天用的相差不多。对于人和马来说,要想有效地进行作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
马其顿军队第一次使用了原始的野战炮兵。菲利普大概是最先让攻城辎重队携带预先装配好的轻型抛石机和弹射器的,他是否将这些武器运用于野战尚不清楚。然而,亚历山大在野战中使用了这些武器,他特别注重在山地作战和渡河作战时运用这些武器。菲利普所用的这类武器的设计十分巧妙,它的基本部件可以用一匹骡子或马驮载,而体积庞大的木制部件则可在作战现场砍伐树干临时制作。当然这可能会延误野外作战对武器的使用,因此亚历山大总是用马车驮运许多组装好了的武器,以便一旦需要就能迅速地投入使用。
据早期的记载,菲利普和亚历山大以及他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发明了许多攻城的新器械。在攻城作战方面,他们的成就远远地超过了希腊人。马其顿军队中有一批组织严密、技艺高超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不但制作一些攻城用的武器装备,而且也制作一些部队跨越江河所需要的渡桥。
有关马其顿的参谋系统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可以肯定地说,在这方面有明显的发展。指挥是通过声音、喇叭和晃动长矛来实施的;长距离的通信联络,白天用烟,晚上则用火。为在野战条件下能保持通信联络,亚历山大配备了七个助手,并有大量年轻的传令兵。
马其顿骑兵
行政和后勤体制的许多方面,在马其顿的菲利普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马其顿军队中已经有了军医,甚至出现了类似于野战医院的后勤设施;还有一支高效的工程技术队伍,其主要任务是为部队攻城作战和跨越江河提供技术保障。
这是菲利普遗赠给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大帝的一种组织严密、战斗力强、配合协调、设计科学的军事工具。
亚历山大东侵(公元前336-前323年)
公元前336-前323年,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期 年轻的亚历山大登上王位时,发现四周国家对马其顿都怀有敌意,威胁着马其顿的统治地位。于是,亚历山大立即以惊人的速度采取行动,亲自率领一支部队进军希腊,清除了敌对势力。公元前336年,在柯林斯亚历山大被推举为泛希腊同盟的统帅,接替其父继续率领希腊和马其顿联军同波斯作战。
公元前335年,巩固战役 菲利普的死也引起了北方的一些“蛮族”的骚乱。亚历山大率军越过多瑙河,***了反叛者,在这一地区再次确定了马其顿的宗主国地位。他又开始向西进军,***了在伊利里亚南部的另一场反抗。在那里他得到消息说,底比斯和雅典蓄意反对马其顿的领导地位,而大多数希腊国家现在正左右摇摆不定,波斯的大流士三世也开始鼓动希腊反抗马其顿。亚历山大于是通过急行军,很快到达了希腊的中部,突然攻占了底比斯,把该城夷为平地。震惊于这个悲剧,雅典立即向亚历山大屈服──受到了非常宽厚的对待,双方结束了敌对状态。
公元前334年,入侵波斯 为了保护泛希腊基地的安全,亚历山大率领3万名步兵和5000名骑兵,横穿泛希腊地区入侵亚洲。他已经扩大了其父的目标,决心征服波斯。他留下最得力的将军之一安提帕特,率领1万多人的军队守卫马其顿和希腊。
公元前334年5月,格拉尼库斯之战 亚历山大在小亚细亚的西部与波斯军队遭遇。这支波斯军队有4万人,其中有一半是希腊雇佣兵。亚历山大率领攻击部队越过格拉尼库斯河,经过短暂、激烈的战斗后,打垮了波斯军队。马其顿军队乘胜沿小亚细亚南下,沿途很少遇到抵抗,只是米利都城拒绝投降,亚历山大立即着手组织围攻,并占领了该城。这是整个行动中的一次主要作战。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解放了波斯控制下的小亚细亚地区的希腊沿海城市。
公元前334年7月,亚历山大的战略 亚历山大现在制定了一个同波斯军队作战的基本战略。马其顿同希腊之间只有陆上交通线,但是这条交通线经过泛希腊地区。波斯舰队控制着爱琴海和东部地中海,不仅能切断他的交通线,而且也能对希腊地区的敌对势力提供支援──这样就会将他的整个计划毁于一旦。于是他决定在攻占波斯以前,消灭它的海上力量。由于缺少能与波斯舰队抗衡的海上力量,他决定占领东地中海沿岸的所有港口和基地,以迫使波斯的舰队投降,这样他就能够在对他的交通线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进军波斯。
公元前334-前333年 亚历山大已经占领了小亚细亚的沿海地区,只有在哈利卡尔拉沙斯的作战比较困难,经过艰苦的围攻才占领它。他占领了波斯在内陆所有的重要基地,包括哥尔狄门,在那里发生了著名的“解不开的疙瘩”事件 [ 编者注:系指希腊神话中弗利基亚国王戈尔迪打的难解的结;按神谕,能入主亚洲者才能解开;智慧无比的马其顿国王放弃了寻求常规的解结方法,挥剑将其劈开。 ] 。
公元前333年10月,波斯军队到达 大流士三世吸取了亚历山大的经验,率领10万多大军,用最快的速度向南机动,进入叙利亚境内,转战到亚历山大的后方,切断了马其顿军队的交通线,占领了亚历山大城(伊斯肯德仑)附近地区。亚历山大闻讯后,即刻率领3万人的部队,回师迎敌。
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之战 亚历山大发现,波斯军队在海滨地区集结重兵,在波纳鲁斯河北岸占领阵地,企图切断亚历山大军队的后路。由于在兵力数量上处于极大的劣势,亚历山大决定采用伊巴密浓达在留克特拉会战时所用的战术。他计划用主力骑兵“御林军”和重步兵,去攻击波斯军的左翼,其余的步兵方阵在他的左翼成梯次配置,西徐亚骑兵配置在方阵的左翼,以防止来自波斯骑兵的威胁。攻击开始后,马其顿军队一个短促的冲击,就驱逐了波斯军队在波纳鲁斯河南岸一个山脚下的一支强大的掩护部队,然后亚历山大亲自率领“御林军”,按照他的计划实施突击。正当他们涉渡一条小溪时,波斯军队的中军实施了反冲击,马其顿军队最前面的方阵梯队的攻击行动暂时受挫。与此同时,亚历山大骑兵的攻击已经击溃了一部分波斯军队,重步兵随即向西旋转,攻击波斯的中军。因为得到这个增援,马其顿中军的攻击行动又得到恢复。在大流士右翼的波斯骑兵此时已经越过了波纳鲁斯河,被马其顿左翼方阵和西徐亚骑兵击退。波斯的中军在马其顿的步、骑兵协同攻击下,溃不成军,大流士扔下他的军队逃离战场。这一战波斯军队的损失是巨大的──可能超过5万人,而马其顿军只有450人战死。马其顿军队还俘虏了大流士的家眷,包括他的王后、孩子和母亲。亚历山大在进行了短促的追击后,又继续按原定计划,沿海岸攻占波斯的海军基地。
公元前332年7-8月,围攻提尔 提尔城位于离腓尼基大陆约800米的一个小岛上,是波斯海军在地中海的一个主要基地。攻取提尔,是实现亚历山大战略的关键。为了登上该岛,亚历山大要用山岩和泥土修筑从大陆伸向海岛宽约60米的坚固长堤。提尔人对此反应异常激烈,他们不断地进行袭扰:使用火船,烧毁了堆砌岩石的木制脚手架,摧毁和破坏了架设在堤道上的木制攻城塔架,结果几次中断了马其顿军队的修堤工作。亚历山大好不容易集结了一支海军部队,经过一场激烈的海战,终于击败了提尔人,封锁海岛──把剩下的提尔战舰封锁在港内。最后,当堤道修筑到岛城的城墙时,堤道侧面海上的马其顿舰载攻城机械在城墙上打开了一个缺口,马其顿军队从两个方向攻入了提尔城。胜利者亚历山大对待提尔城的幸存者非常严厉:他基本上摧毁了该城,大多数居民被卖为奴。
公元前332年,大流士求和 波斯统治者大流士提出送给亚历山大1万金塔兰特(相当于3亿美元),将波斯帝国欧洲西部的全部领土割让给马其顿,并把他的女儿许配给亚历山大。但是,亚历山大拒绝了大流士提议,他想得到的是波斯帝国的全部,而且他认为,他如果想同大流士的女儿结婚的话,也无需经过大流士的同意 [ 译者注:大流士的这个女儿已在伊苏斯之战中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 ] 。
公元前332年11-12月,围攻加沙 在围攻提尔的同时,亚历山大就已派出部队去占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的其他地区。只有加沙城拒不投降,独自顽强抵抗。亚历山大立即赶到那里,开始了另一场围攻。这次作战最显著的特点,是亚历山大在接近城墙的地方,构筑了一座巨大的土台。这个土台高达约60米,台底周长约400米,上面放置了几架弹射器和一架抛石机,用来袭击敌人的守城部队。两个月后,加沙城被攻陷。
公元前332年12月-前331年3月,征服埃及 这一阶段没有重要的作战,亚历山大的沿海基地已经巩固。亚历山大在小亚细亚和叙利亚的主要城市留下警卫部队,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在埃及,他建了一座亚历山大城,这是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之一。他还做了一次旅行,越过大沙漠西行到离莫姆费斯约320公里的西华奥塞斯,去凭吊宙斯阿蒙神庙。在那里,他被僧侣们称为“宙斯的儿子”。
公元前332-前331年,斯巴达反叛 当亚历山大离开本土远征后,斯巴达国王阿吉斯二世在波斯的支持下,联络了希腊南部的大多数城邦,共同反抗马其顿,围攻梅卡罗波里斯。公元前331年安提帕特向南进军,在梅卡罗波里斯城外击败了反叛者。取得胜利后,他给亚历山大输送了强大的步兵和骑兵增援部队,以加强国王在埃及的力量。
公元前331年4-9月 得知大流士在美索不达米亚集结重兵,亚历山大迅速进军提尔,然后转而向东,未经任何战斗,就越过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他判定波斯军队有20万之众,已经到达位于阿贝拉城以西约150公里的高加米拉平原。亚历山大的军队大约有47000人,在离波斯军队住地大约11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实施侦察和进行休整。大流士再次求和,但同样遭到亚历山大的拒绝。这一次,大流士提出要送3万金塔兰特(相当于9亿美元)、割让波斯的一半领土以及许配他的女儿。
阿贝拉(高加米拉)之战(公元前331年10月1日)
大流士最好的步兵部队──希腊雇佣军,在伊苏斯会战中几乎被消灭殆尽,他现在主要依靠的是他的骑兵、刀轮战车和大象。波斯军成两线配置,骑兵位于两翼。中军是一些剩下的希腊雇佣兵和皇家警卫骑兵。大量的刀轮战车在整个部队的前面排成一线,而在中军的前面,又增加了一些大象。大流士希望实施一次夜间进攻,每天晚上部队都在原地待命。
像在伊苏斯一样,亚历山大采用右梯次队形。在右翼的最前方是他的重骑兵“御林军”,由轻步兵提供掩护,作为主要突击力量;其后是由重步兵在战列的中央结成一个大方阵;左翼是由巴尔米尼奥指挥的希腊骑兵和西徐亚骑兵;在两翼的后方,是由轻骑兵和轻步兵组成的机动分队,以保护翼侧安全,防止波斯宽大的正面部队向内旋转实施合围;在中央的后方,是由西徐亚步兵组成的一个小方阵,以掩护行李营。在两翼和中央后方的这三支部队,是历史上最早在作战中使用的战术预备队。
亚历山大军队位于右侧的轻骑兵和轻步兵先行,迅速地斜向大流士军队的左侧中央挺进。马其顿轻骑兵跟波斯骑兵接触后,便在密集的波斯军队中打开了一道缺口。大流士立即派遣装有长柄大钩刀的刀轮战车前往迎战。马其顿轻步兵击毙了战车的驾车兵,使敌人的缺口扩大。亚历山大看到敌军队伍中出现了突破口后,便将军队的前进方向稍向左前方移了一下。然后,在四个轻装步兵初级力阵的紧密配合下,率领左翼的“御林军”穿过突破口,直接冲向大流士。惊恐万状的波斯国王仓惶逃出了战场。
亚历山大军队向前推进的速度过快,因此在马其顿军队方阵中的正规常备兵和轻装步兵之间出现了缺口。一些印度和波斯骑兵便突破了这个缺口。然而,他们没有利用这个有利条件从后面进攻马其顿方阵,相反,波斯骑兵却继续向方阵更后面的行李纵队前进,据说那里囚禁着波斯王室的成员。亚历山大预料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因此早就准备好了一支强大的后备队,跟冲进阵内的波斯骑兵进行交战。方阵中的一些部队也回过头来袭击波斯骑兵,最后把他们赶到了方阵的侧翼。
阿贝拉(高加米拉)之战
与此同时,马其顿军队的左翼却遇到另一支波斯骑兵的强有力的进攻。亚历山大在击溃了敌人的中军以后,迅速转身支援其左翼部队。左翼部队逐渐开始占据优势。波斯军队虽顽强抵抗,但最后还是在马其顿两翼部队的夹攻下彻底溃败了。这一战,亚历山大的军队有500名士兵战死,可能大约有3000人受伤。波斯军队的伤亡无从考证,但至少损失了5万人。
公元前331年10月-前333年7月,追击 亚历山大挥军南下,未经战斗即占领了巴比伦。他征服了“野蛮”的山地民族,一直推进到波斯帝国的心脏地区,摧毁了古波斯的故都波斯波利斯,几个世纪以后,雅典在480年被烧毁,也许是对此的报应。然后他又挥军北上,推进到大流士藏身之处米堤亚首都厄巴他那(今伊朗西北的哈马丹)。但当马其顿军队到达时,大流士已经向东逃去。亚历山大选择了500名强壮的士兵,亲自率队进行追击。在11天的时间里,前进了400公里,终于追上了溃逃的波斯军队,此时亚历山大的身边也只有60个人。当时,波斯王大流士已经被大夏的总督比沙斯所杀,波斯军队四处逃散。大流士一死,亚历山大自然也就成为波斯帝国的统治者。
公元前329年,巩固和向亚洲中心进军 亚历山大在追击杀害大流士的凶手的同时,对他占领的帝国进行巩固。他向东进军,横穿安息(帕提亚),进入大夏境内。俘虏并处决了杀死大流士的大夏总督比沙斯后,他又挥军北上,穿过了奥克苏斯河 [ 译者注:在阿富汗的北方,亦称亚夕河。 ] ,进到了亚洲中部的索格提埃 [ 译者注:即古代的康居国。 ] 。通过贾克沙尔提斯河以南和以西的山区时,他被迫同游牧民族西徐亚人进行了一系列激烈而艰苦的作战,而且两次负伤,其中一次伤势还很严重。过贾克沙尔提斯河充分显示了亚历山大的卓越才华:他用数十个帐蓬,里面装上干草,然后用线缝紧,使之不能进水,以此作为步兵渡河用的舟筏。西徐亚人被掩护渡河的重箭火力,赶到了离河边很远的地方,马其顿军队安然渡过了这条河。在对西徐亚人进行了惩罚性的打击之后,亚历山大又返回了索格提埃,因为那里在著名的行省总督斯皮塔门尼斯的领导下,发起了反抗马其顿统治的起义。
公元前328-前327年,进军印度 在同起义者进行了长期艰苦的作战以后,亚历山大征服了索格提埃,斯皮塔门尼斯被自己的部下所杀。亚历山大与巴克特利亚王阿克雅提斯的女儿罗克桑娜结婚。阿克雅提斯以前曾多次非常勇敢地与亚历山大作战,而现在却摇身一变,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位总督。因为印度国内多西罗王国的国王向他求援,他下一步准备进军印度。当时,多西罗王国正与旁遮普的君主国波鲁斯发生冲突,多西罗王国势力不敌,只好向亚历山大求救。在印度贵霜地区遭到当地人的激烈反抗,亚历山大且战且进,终于通过了喀布尔谷地北方的隘路。另一路则沿克贝尔隘路进发。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到达印度河。
公元前326年3-5月,进军希达斯佩斯河 以多西罗王国的邀请作为入侵印度的借口,亚历山大挥军东进,一直到达希达斯佩斯河(今杰赫勒姆河),同波鲁斯王国的军队(印度军队)隔岸对峙。波鲁斯军队有35000人,而亚历山大只有大约2万人。想在有敌人防守的情况下强渡一条水流暴涨的大河是根本不可能的。亚历山大于是在河边安营扎寨,同时向波鲁斯国王散布谣言,使其相信马其顿军队在河水水位下降以前,并没有渡河的企图。为欺骗波鲁斯人,他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连续制造了一些假象,并在河边建造了两座营房。经过长时间的欺骗和佯动之后,波鲁斯军队对马其顿军队行动的反应渐渐变得迟钝,警戒也开始松懈。
公元前326年5月,希达斯佩斯河之战 抓住波鲁斯军队警戒松懈的机会,亚历山大迅速采取行动。事先亚历山大已侦察发现,在营房上游约26公里处有一个良好的渡河点,在一个风雨之夜,他率领大约一半人马顺着远离河岸的路线,悄悄地到达了事先选择的渡河点。认真细致的准备工作已经做好,集结了一些船筏,黎明时分,部队很快全部渡过了河。波鲁斯得到了关于亚历山大到来的报告后,立即组织他的兵力在营地附近布阵防御。他知道亚历山大的马匹不敢面对大象,因此把大约100头大象配置在战线的前方。亚历山大已渡过河的先头部队大约有6000名骑兵和5000名步兵。他迅速派出将军柯恩那斯率领一半骑兵,迂回侧击印军的右翼;其余的部队在河边列阵,这样其左翼紧靠河边,就可以防止波鲁斯军队攻击其暴露的翼侧。部署完毕,其轻步兵开始袭扰敌人战线前方的大象。一部分大象遭到袭击后,开始向后跑,冲击自己的队形,给波鲁斯军队造成了混乱。而与此同时,波鲁斯军队暴露的右翼,受到了将军柯恩那斯率领的马其顿骑兵的攻击。柯恩那斯获胜后,又开始向敌人的后方发起攻击,这样就更增加了敌人的混乱。当马其顿的步兵方阵乘虚而入,冲进敌人的右翼时,亚历山大抓住战机,率领其“御林军”发起冲击。波鲁斯军队勇敢顽强,死伤惨重,最终在前方、翼侧和后方的夹攻之下,彻底失败。波鲁斯负伤,成了亚历山大的俘虏。
亚历山大的征战路线
公元前326年7月,叛乱 亚历山大决定继续向印度的北部和中部地区进军,而且计划一直到达恒河,但他最远只到达了希达斯佩斯河。在这里,他的部队由于远离家乡,水土不服,拒绝继续前进。士兵们的行动尽管在形式上是有分寸的,但反叛的决心已定。无奈,亚历山大只好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开始回返。
公元前326-前324年,返回波斯 亚历山大从印度南下,沿途遇到了激烈的抵抗,在靠近今木尔丹地区附近同马利人进行的一次战斗中,他受了重伤,几乎送命。恢复后,他率军来到印度河的三角洲地区。对周围的乡村作了一番勘察,他着手建造了一支舰队,命令尼尔巧斯率领舰队向西行驶,穿过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寻找一条海上的通路;他再把陆军分为两部分,命令卡拉提拉斯率领一部分取道波南隘路和康达哈尔,回到波斯波利斯;他自己则率领其余的兵力,穿过吉德罗西亚山区和沙漠,沿着一条军事史上最费力、最艰难的路线之一向西行进。陆上部队和海上舰队在两个地点会师。亚历山大尽管没有详细的计划,但这次行军的组织非常成功,这是亚历山大总是取得胜利的一个主要因素。
公元前324-前323年,东西方联盟计划 到达了波斯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后方以后,亚历山大发现因为他无休止地征战,马其顿帝国已经变得很不稳定。他立刻着手恢复秩序,并开始实施一个宏伟的计划,想将希腊文化和波斯文化的特点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他对历史发展的进程,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我们也只能作出一般的推测。可能是因为患上了疟疾,他在巴比伦死去。
评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亚历山大具有随时调整他的战术和战术队形以适应各种作战环境的能力,他于公元前329-前327年在中亚地区的作战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他克服了传统的阻力,重组了他的部队,建成了一支轻装部队,各个机动小分队可以在相互协调的前提下独立运动。亚历山大很重视轻装步兵的使用,这不仅保护了他的社会不受外界的侵扰,而且还把文明传播到了广大的中亚地区。他在山地作战和对非正规力量作战的成就还没有人可与之相比。世界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智慧、军事和行政等方面的成就能超过他,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也不会超过两三个。
迪亚多奇──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公元前323-前200年)
迪亚多奇战争(公元前323-前281年)
亚历山大去世后,他手下的将军(史称“迪亚多奇”,即他的继承者)开始争权夺利、各不相让,甚至兵戎相见,帝国出现了持续至少40多年的严重***。
参加争斗的主要人物是:佩尔狄卡斯(?-前321年),他是亚历山大最好的助手和主要的参谋人员;安提帕特(公元前398-前319年),他在公元前334-前333年期间统治着希腊和马其顿;欧米尼斯(公元前360?-前316年),参谋秘书;托勒密(公元前367-前283年)和利西马科斯(公元前361?-前281年),亚历山大的私人助手和主要的参谋人员;塞琉西(公元前358-前280年),主管童子军军官训练队;克雷特鲁(?-前321年),安提帕特的女婿;波利佩孔(?-前310年)、安提柯(公元前382-前301年)和卡山得(公元前350-前297年),安提柯的儿子,他们都是步兵师的指挥官;德米特里(?-前286年),安提柯的儿子,他曾经指挥过亚历山大“御林军”的骑兵中队。
迪亚多奇”王国
这些人都具有辉煌的战绩,经过严格挑选,才成为亚历山大的主要部属。他们都具有非凡的毅力和能力,而且经过了无与伦比的战争大师的培养和训练。然而,他们中间没有一个人懂得亚历山大的方法或具备其天才。他们是技艺高超的指挥员,却不是伟大的领袖。他们之间的大多数斗争都是以奸诈、背叛和贿赂的方式进行的。他们的军队完全是外国雇佣兵,如果敌人肯出更高的价钱,那么这些雇佣兵立刻就会反过来反对他们现在的统帅。
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帝国西起巴尔干,东抵印度河,北至高加索,南达埃及的南疆。这些人为建立这个帝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战争毁灭了他们中所有的人,而活到公元前3世纪的几个人又把帝国分裂成相互敌对的、分别由安提柯、塞琉西和托勒密后代统治的三个部分。对“迪亚多奇”战争的军事事件进行详细叙述是没有任何军事价值的,但一些最重要的事件还是值得注意。
公元前322年,拉米亚战争 雅典和希腊的大多数城市参加了反抗马其顿的暴动,但安提帕特和克雷特鲁在格拉农会战中获胜,***了这次暴动。在海上,马其顿舰队在阿莫高斯会战中又击溃了雅典海军。马其顿占领雅典后,暴动首领狄摩西尼被迫自杀。
公元前321-前319年,佩尔狄卡斯、克雷特鲁和安提帕特卒 公元前321年,佩尔狄卡斯被托勒密派出的凶手刺杀身亡;公元前320年,克雷特鲁入侵卡帕多细亚,被欧米尼斯所杀;公元前319年,安提帕特去世。
公元前317年,帕拉塔可尼之战 这是安提柯同欧米尼斯在伊兰进行的一次交战。第二年再次交战,双方不分胜负。后来,安提柯收买了欧米尼斯的一名部将,这名部将杀死了欧米尼斯。
公元前311年,休战 在罗克桑娜之子亚历山大四世来到之前,卡山得控制了马其顿;托勒密统治着埃及、巴勒斯坦和塞浦路斯;利西马科斯控制了色雷斯和切尔松尼;安提柯控制了小亚细亚和希腊;塞琉西则在东方统治着从幼发拉底河流域一直远达印度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310年,卡山得刺杀罗克桑娜和亚历山大四世 亚历山大家族的统治宣告结束。公元前309年,“迪亚多奇”的彼此争斗再次爆发。
公元前308年,萨拉米之战 德米特里在海战中战胜了托勒密的兄弟美尼莱斯,取得了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结果安提柯又控制了塞浦路斯。
公元前307-前306年,德米特里入侵希腊和巴勒斯坦 他占领了雅典和希腊的大部分城市,然后又继续进军,准备征服巴勒斯坦,但是在埃及被托勒密击退。
公元前305-前304年,围攻罗得岛 德米特里进攻托勒密在那里的要塞。这场围攻战持续了两年之久,双方几乎动用了当时所有的新式武器装备:浮栅、攻城塔楼、液体燃料等等,所有用于进攻和防御的机械都被使用,袭击和强攻这两种作战方法交战双方也都有所运用。德米特里久攻不下,而托勒密又拥有制海权,罗得要塞能够不断得到兵力支援和后勤补充。德米特里无法取胜,只好返回希腊。
公元前301年,伊普苏斯之战 在小亚细亚,年老的安提柯和德米特里被塞琉西、利西马科斯和卡山得的联军打败。卡山得在作战中使用了战象,并且得到了安提柯叛军的支援。安提柯兵败身亡,德米特里逃走,并在小亚细亚的西部重新建立了统治。卡山得的马其顿国王地位得到承认,他在公元前300年去世。
公元前294年,德米特里占领马其顿 将卡山得之子谋杀以后,他登上了马其顿的王位。
公元前290-前245年,希腊埃托里亚和阿卡亚同盟崛起 埃托里亚同盟是公元前4世纪在希腊西部地区发展起来的一个组织,而到了这一时期,这个组织变得非常活跃,其势力范围已发展到希腊中部地区;公元前280年,阿卡亚同盟已覆盖了伯罗奔尼撒的大部分地区。雅典和斯巴达经常独立、暂时地加入这个或一个同盟。
公元前286年,德米特里卒 伊庇鲁斯的国王皮洛士联合托勒密和利西马科斯,把德米特里赶出了马其顿。德米特里退到了小亚细亚,但由于部队反叛,他只得向塞琉西投降,在监狱中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三年。
公元前283-前280年,“迪亚多奇”战争结束 公元前283年,托勒密去世;塞琉西和利西马科斯是“迪亚多奇”仅存的两个人,他们继续争斗。年老的塞琉西得到了托勒密已失去继承权的儿子托勒密·柯拉奥诺斯的援助,在公元前281年的克拉(克拉皮丁)战役中击败了利西科马斯,并将他杀死。塞琉西现在控制了除埃及以外的亚历山大的全部帝国。公元前280年,在一场同马其顿的纠纷中,塞琉西被托勒密·柯拉奥诺斯谋杀。
安提柯的马其顿、塞琉西的波斯和托勒密的埃及(公元前281-前200年)
公元前279-前275年,凯尔特人入侵 凯尔特民族在一次大规模的迁移中,侵入了马其顿、希腊和色雷斯,然后又越过小亚细亚,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加拉大王国。公元前277年,托勒密·柯拉奥诺斯在同入侵者的一次战斗中阵亡,德米特里之子安提柯·哥那塔斯接管了马其顿的控制权,并于公元前276年赶走了凯尔特人。塞琉西之子安条克一世于公元前275年,最终征服了加拉大凯尔特王国。
公元前280-前279年,大马士革战争 这场战争是托勒密同塞琉西为争夺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而进行的一系列争斗中的第一个回合。托勒密一世的第二个儿子托勒密二世击败了安条克一世。
公元前276-前272年,第一次叙利亚战争 托勒密二世再次击败安条克一世,同时占领了安条克的同盟国。公元前274-前273年,安条克在皮洛士的资助下,入侵马其顿。
公元前266-前255年,安条克一世和安提柯组成反托勒密二世同盟 托勒密支持雅典、斯巴达和伊庇鲁斯入侵马其顿。由雅典人克雷莫尼德斯率领的斯巴达和雅典联军,被安提柯在克雷莫尼德斯战争中击败。公元前265年,在柯林斯附近斯巴达也被打败。而后,雅典又被围攻了两年,于公元前262年投降。伊庇鲁斯的皮洛士之子亚历山大获得了更大的成功,他在公元前363年占领了马其顿的大部分领土,但到公元前255年,又被安提柯驱逐出去。为把安条克纠缠到小亚细亚的事务中,公元前263年,托勒密帮助尤米斯一世进行防御,使柏加曼脱离塞琉西帝国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公元前260年,安条克入侵叙利亚,又挑起了第二次叙利亚战争。公元前258年,在喀斯岛海战中,安提柯击败了托勒密。公元前255年,托勒密承认失败,至此这次战争结束。
公元前252-前215年,希腊*** 主要事件:公元前238-前229年,德米特里战争,这是马其顿的德米特里二世同阿卡亚和埃托里亚同盟进行的一场没有结果的战争;公元前228-前227年,斯巴达的克里奥米亚三世打败阿卡亚;公元前222年,马其顿的安提柯三世在塞尔拉西亚战斗中击败克里奥米亚;公元前219-前217年,马其顿的菲利普五世在神圣战争中战胜了埃托里亚同盟。
公元前250-前227年,塞琉西帝国衰落 公元前250年,大夏在迪奥陀多斯一世的领导下变成一个独立马其顿王国(参见第三章→南亚→大夏和安息→奥迪陀多斯反叛)。公元前235年,叙利亚游牧民族的领袖阿萨息斯一世又控制了安息的东部省份,并且向塞琉西帝国的东部地区扩张。由于塞琉西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托勒密三世(参见下文)对叙利亚的入侵和在小亚细亚与他的兄弟安条克·希拉克斯的内战上,加拉大和柏加曼王国也开始反抗塞琉西的统治,因此塞琉西帝国遭受到巨大的损害。安条克·希拉克斯得到了加拉大的援助,公元前236年在安塞拉(安卡拉)会战中击败了塞琉西,但是安条克和加拉大于公元前230-前229年又在这里击败了柏加曼的阿特亚流士一世,塞琉西再次获得了他的领地。但此时柏加曼在在小亚细亚西部地区仍占有统治地位。
公元前246-前241年,第三次叙利亚战争 尽管公元前245年在海上的安得拉斯岛会战中,托勒密三世失利,但他最终从塞琉西二世的手中,夺取了叙利亚和小亚细亚南部的绝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224-前221年,柏加曼同塞琉西之间的战争 安特亚流士取得了最初作战的胜利,但后来被塞琉西的新皇帝安条克三世(安条克大帝)打败。于是,塞琉西再次从柏加曼的手中夺回了对小亚细亚地区的控制权。
公元前223-前200年,塞琉西帝国复兴 公元前221年,在取得了对柏加曼作战胜利和***了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反叛以后,安条克三世于公元前221-前217年,发动了一场同托勒密四世的第四次叙利亚战争。安条克在取得了初期作战的胜利和从埃及的手中夺取了巴勒斯坦以后,在公元前217年的拉费亚(拉法)会战中失利。公元前216-前213年,他在小亚细亚细地区***了一系列的起义,而后他尽一切努力,以恢复帝国的力量和领土。公元前212-前211年,他击败了亚美尼亚,并强迫它承认塞琉西的宗主国地位。公元前210年,在控制了整个米堤亚以后,他于公元前209年又侵入安息,在亚里斯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迫使阿萨息斯三世成为他的傀儡(参见第三章→南亚→大夏和安息→安条克三世入侵)。他继续进军大夏,在公元前208-前206年,经过艰苦的作战,终于使希腊的统治者欧脱迪麦斯屈服。然后他向远在印度的喀布尔河进军,很可能到达了旁遮普地区(参见第三章→南亚→大夏和安息→安条克三世同欧西德克斯的战争)。返回塞琉西的首都以后,公元前205-前204年他又沿波斯湾的阿拉伯海岸水陆并进,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两栖性的远征,占领了日尔华(今巴林)。
公元前215-前205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马其顿的菲利普五世与迦太基的汉尼拔达成协议,共同对付罗马,并侵入意大利。罗马组成一个反马其顿同盟,包的括埃托里亚同盟、柏加曼、伊利斯、曼提尼亚和斯巴达。阿卡亚同盟加入了马其顿一方,由希腊最后一个伟大的将军──具有卓越才华的菲洛皮门指挥。罗马为生存而战,与汉尼拔的力量相比,其陆上力量远远不足,但有一支相当大的海上舰队,能够给同盟提供海上支援。这次战争最值得注意的是菲洛皮门卓越的指挥艺术,公元前207年,他在曼提尼亚成功地击溃了斯巴达军队。具有非凡能力的斯巴达国王、将军马恰尼达斯在这一战中阵亡。
公元前203-前195年,第五次叙利亚战争 公元前205年,托勒密五世登上了埃及的王位,安条克三世和菲利普五世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准备夺取托勒密帝国的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和阿哥安岛。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安条克取得了成功。公元前198年,他在帕尼翁之战中彻底击败了埃及军队。当时,除塞浦路斯外,巴勒斯坦以及托勒密在叙利亚的其他领地和小亚细亚东南部地区都归于塞琉西王朝的管辖之下。但菲利普却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果,在小亚细亚他被埃及的同盟国──宝刀未老的阿特塔拉斯国王领导下的柏加曼和罗得岛军队击退;公元前201年在爱琴海他又在齐厄斯岛海战中失利。他没有机会挽回这些损失,因为不久就卷入了灾难性的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00-前196年;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马其顿、希腊和柏加曼→第二次马其顿战争)。
公元前202-前201年,阿卡亚同盟崛起 菲洛皮门在美西尼之战中击败了斯巴达的暴君内比斯,在海上的第基亚岛之战中再次取胜。由于菲洛皮门的才能和军事上的努力,使阿卡亚同盟在希腊获得了应有的突出地位。
更新于:1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