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六节·金朝

繁体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六节·金朝

主编:廖德清 等

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六节

金朝

一、历史概况

金朝系女真族所建。公元十一世纪中期,女真族一部落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公元1114年,阿骨打举兵反辽,第二年称帝,建立金朝,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建元收国。金太祖阿骨打为取得反辽战争的胜利,整顿军队,推行猛安谋克制度。猛安谋克原是女真部落组织,阿骨打加以发展,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谋克既是军事组织,也是地方行政单位。阿骨打利用这个制度把女真人有效地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作战,在对辽宋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1123年,金太祖死,其弟金太宗吴乞买继位,于公元1125年灭辽,同年出兵攻宋,直逼开封。由于北宋军民奋勇抵抗,

①《辽史·耶律昭传》。

金兵暂时北退;第二年再度南侵,公元1127 年灭北宋。北宋灭亡后,宗泽等立宋钦宗弟赵构为帝,后逃到杭州建都,政杭州称临安。南宋建立后,金兵继续南侵,指向南宋,一直攻到江南。公元1141年,迫使南宋订立“绍兴和议”,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金朝在进入中原地区以后,由于接受先进的封建经济文化的影响,促使其迅速走向封建化道路。金熙宗完颜直统治时期,采取了宋辽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废除过去的贵族会议制度勃极烈制,在中央设立尚书省.元帅府、御史台作为中央统制机构,在地方沿袭宋的路府州县四级制。金世宗完颜雍时.基本完成了全面封建化。又形成了与南宋长期相安无事的历史时期,因而北方的社会秩序得以逐渐稳定,遭到严重破坏的北方社会经济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金朝后期,政治逐渐腐败,使金朝走向衰亡。公元1206年北方蒙古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汗国,公元1211年开始向金朝进攻,金朝被迫迁都汴京(开封)。公元1231年,蒙古和金朝在三峰山进行战争。战后,金朝精锐丧失殆尽,公元1233年,汴京失陷,金哀宗出逃蔡州(今属河南),蒙古约南宋合攻蔡州。公元1234年,蔡州被攻破,金哀宗自杀,金朝灭亡。金朝自1115 年建国至1234年灭亡,历时一百二十年。

  二、军制与后勤体制

1、军制概况

金朝在金太祖建国前后,实行全部族“壮者皆兵”的兵役制度。金朝进入中原后,金统治者以汉民作主要征兵对象。天德元年(公元1149年)制定了征发汉民和契丹人服兵役的制度,称为签军,“民家丁男,若皆强壮,或尽取无遗”。这些汉人被征人伍后,多数配在前线作战,女真部族军则在后督战。公元1159年二月,海陵王完颜亮准备大举侵宋,征调猛安谋克军,十二万;接着签发诸路汉军(包括渤海),得汉军十五万,共兵力近三十万。

猛安、谋克是金最早的军事编制。其组织按十进位,猛安为千夫长,谋克为百夫长,下属有什长、伍长。最初是单纯狩猎组织,逐渐演变为平时射猎战时作战的组织,最后发展为常设的军事编制。金建国后,对猛安、谋克进行了改革,规定“猛安从四品,掌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余同防御。谋克从五品,掌抚辑军户,惟不管常平仓,余同县令”①。从而使其以部族血缘组织为基础的军事单位,变为地域性的、类似“军户”的组织。

金朝中期金熙宗决定创设“屯田军制”,曾迁徙东北地区的女真族猛安谋克户到淮河,计户授田,给官田耕种,使与汉民杂处,连同在此以前进人中原地区的女真猛安谋克户为数不少。女真贵族人主中原后,积累了大量财富,逐渐接受了汉族地主阶级腐化的生活方式,以致在军事上丧失了战斗力。金世宗在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开始,对猛安谋克制进行整顿。整顿之后的猛安谋克户达六十余万户。金朝中期后,女真族已完成封建化。猛安谋克的军事组织,在名义上虽然保留,但由于其内部生产关系的变化,猛安谋克们实际上已变为封建地主。至此,猛安谋克制崩溃。金朝不久也就灭亡了。

金朝军队兵源种类比较复杂,名号甚多,按其驻地及主要任务区分,大致有四种:中央直辖军:地方驻屯军、边防军和地方治安部队。中央直辖军有禁军和机动军两种。禁军主要担负宫廷宿卫及京城防卫任务,有时也出征作战。机动军主要担负京畿地区的卫戍任务.建国之初,仍按女真旧习由近亲各王分统禁军,称合札谋克,即亲军之意。贞元间迁都燕京后,将各王所统合札谋克合并为四猛

①《金史·百宫志》。

安,改称侍卫亲军,并建侍卫亲军司统一指挥。正隆五年(公元1160年),撒亲军司,以主力转属殿前都点检司,-部改隶宣徽院。殿前都点检司负责皇帝及官廷的保卫工作,司的长官为殿前都点检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并设有左右卫副将军各一人,担任宫廷内部警卫及行从宿卫。殿前都点检司所属兵力,一般有卫士五千人左右。改隶宣徽院的侍卫亲军,改称拱卫直使司,其长官为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统领皇帝日常仪仗队,并指挥担任宫廷外围警卫威捷军。改隶大兴府的侍卫亲军改称左右骁骑,亦称从驾军,平日担任京城警卫,皇帝出宫时则担任宿卫。金朝在迁都燕京,设立侍卫亲军时,将原驻上京路(今黑龙江、吉林一带)的猛安大量南迁,部署于京城、北京(今内蒙宁城西)、河间、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控制,即机动军。金后期迁都南京(今开封),由全***队中抽调精锐数万人,由总领统率,部署南京及其附近地区,直隶枢密院。这些直属中央机动军亦为军队主力之一。

地方驻屯军分布全国各要地,有常备驻军的总管府、节镇和防御州共八十余,约占全国府州的二分之一。其他各州一般只有治安部队。

金朝除在各地边境驻有边防军之外,其主要边防军则部署在与蒙古接壤的西北边境以及与南京接壤的南部边区。边防军有分番屯戍军和永屯军的区别。为加强西北、南部两主要战略方向上的防务,金朝在正隆年间调整了军队领导体系,改设东北、西北、西南三路招讨司及陕西、河南、山东三路统军司,专门负责西北及南部边防军的指挥。

除地方驻屯军外,金在全国各地都设有治安部队。京师有武卫军,由武卫军都指挥使统辖,掌防卫京城,警捕盗贼。京城以外的五京各设警巡院,路总管府设节镇兵马司,州设军辖兼巡捕使,都是负责“警察所部”,维持社会治安。此外,各县设有县尉,各要地设有巡检使,统率士兵、弓手,负责地方治安。

  2、后勤体制

金朝建国之前,女真族,“无尊卑,皆自驭马,粟粥燔肉为食,上下无异品.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议,自卑者始。议毕,不闻人声。军将发,大会而饮,使人献策,主帅择而听焉。合者则为特将,任其事。帅还,又大会,问有功者,赏以金帛,先举以示众,众以为少则增之”①。实行的是部落联盟的军事民主会议制。

建国后,废除了原来的部落联盟会议制度,建立了勃极烈制度,所谓勃极烈,就是统领各部族的军事统帅,而皇帝则是最高的勃极烈。勃极烈又分谙班勃极烈(尊大之意)、国论勃极烈(尊贵之意)忽鲁勃极烈(总帅之意)。他们都是协助皇帝议事的诸王,国论勃极烈则相当于国相。勃极烈制度的设置,保留有古老议事制的痕迹,是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政的最高决策机构。

金的所有各地军队的指挥调遺,都由金朝廷下令。为适应加强中央军权的需要,军队的指挥系统也模仿辽、宋的军制。太宗伐宋,改勃极烈制为专设元帅府,由都元帅、左、右副元帅指挥军队作战,各军还设有左、右监军、左右都监。各路金军设都统,在元帅指挥下统领本路军作战。

熙宗即位(公元1136年)后,废除了女真勃极烈制,改用辽、宋的汉官制度。中央官制,皇帝以下设三师(太师、太傅、太保),分管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设尚书令,下设左、右丞相及左、右丞(副相)负责政令和军事后勤工作;中央的军事机构仍由都元帅统领。

金的地方行政制度,依辽、宋旧制,设路、府、州、县四级。各路设兵马都总管,统领军兵。路治所在的府称总管府,兵马都总管兼任总管府的府尹;各州刺史、节度使统领军兵,兼管政事及军事后

①《文献通考·四裔考》。

勤供应。路、府、州、县的军事后勒和行政,由各路官员统一管理。这是在采用汉制的同时,又延续女真建国初期形成的军政体的传统。县一级官府,不专设军兵,县令只管民政和后勤工作。

海陵王即位(公元1149年),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机构上废除了原在燕京、汴京两地设置的行台尚书省,使政令统一于朝廷。改订中央官制,设三师,分领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事。正隆元年(1156年),海陵王废除了中书省和门下省,只保留尚书省,直隶于皇帝;以尚书令为最高长官,不设左、右丞相,参知政事,又废除原来的平章政事官,自省而下官司之别为院、台府、司、寺、监、局、署、所。如此,则尚书省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唯一政权机关,使权力更为集中。同时还废除了都元帅府,仿汉制改设枢密院,由朝廷任命枢密使、副使,主管军事。这样,便形成了尚书省、枢密院分管国家政治、军事及后勤的最高机关,但是,枢密院仍受尚书省的节制。金朝的中央军事统制组织制度,经过海陵王朝的改革,基本上确定下来,以 后再无大的变动。

三、平时战时后勤保障

1、武器

金朝时期矿冶业有很大发展,特别在世宗时手工业和冶炼技术发展迅速。据《金史·地理志》记载,大同贡铁,云内州产青镔铁,大兴府产金银、铁,真定府产铜、铁。当时,兵器的制造在较发达的基础上,冶炼技术也相应的发展起来。

金朝制造军器的作坊是军器监、利器署(都作院)。金朝的武器种类有:弓、箭、弩、火箭、火枪、火炮(農天雷)、飞火枪、遏炮、长枪、刀、剑、铁樺、甲胄、铠等。凡宋朝所用之兵器金朝加以效仿,几乎应有尽有.其技术有的胜于宋朝。战争中,金朝的武器也发挥了很大作用。《金史》列传载:“克宁使以火箭射其营舍,尽焚,逾河撤桥,与其大军相会。隔水射之,宋兵不能为阵。官奴以小船分军五十七出栅外,腹背攻之。持火枪突人,北军不能支,即大演.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燕围半亩之上,火点著铁甲皆透。.又飞火枪,注药以火发之,辄前烧千余步,人皆不敢近。大兵惟畏此二物云”①。“又创遏炮,用不过数人,能发大石于百步外,所击无不中”②。

金朝很重视军器的制造,其军器制造的机构,上有少府监、下设甲坊、利器二署。“乙丑,始置军器,掌治戎器,班少府监下,设甲.坊、利器二署隶焉”③。同时在地方诸道都有制造军器的机构,进行兵器的生产。“三月丙辰,遣使分诣诸道总管府督造兵器。诏诸路旧贮军器,并致于中都”④。金朝禁民私铸铜器甚严,旧有铜器悉送官,给其值一半。铜器制出均由官府检验,并经有关官署验押后,方可使用。同时严禁军人及民间私自进行军器交易。“军人有以甲叶贸易诸物,天德榷场及界外岁采铜矿,或因私挟兵铁与之市易,皆一切禁绝之”⑤。

  2、舟车

金代造船技术也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海陵王时张中彦奉命建造巨舰。“舟之始制,匠者未得其法,中彦手制小舟才数寸许,不.假胶漆而首尾自相钩带,谓之鼓子卯”⑧。“小舟”(模型)制出后,诸

①《金史·列传》五一。

②《金史·列传》四九。

③《金史·章宗纪》。

④《金史纪事本末·海陵南侵物

⑤《金史·索术鲁阿鲁罕传》。

⑥《金史.张中彦传》。

匠都骇服其“智巧”,可能是一-新型战船。《河防通议》记载:当时造船以每一百料为基本计算单位,对打造一百料船所需要的材料都一一规定了件数、每件的尺寸和重量。说明当时造船技术较前有所改进和提高。为适应作战需要,金朝多有造战船情况的记载:“丁未,修中都城。造战船于通州”,“其南征造战舰江上,毁民庐舍以为财”①。“沿河造战舰,付行院帅府”②。金军在战争中能充分发挥战船的作用。如,“宗强发江宁,将渡江北,与世忠战于江渡。世忠分舟师绝江流上”下,将左右掩击之。世忠舟皆张五纲,宗弼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纲,五纲著火箭,皆***,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金朝在战争中很注重战车的作用。史***载,“已酉,造革车三千两..”③。在宗翰等攻两京等地时,战车发挥了很大作用。史载:..蒲匣自执旗,奋击却之。又为四轮革车,高出手堞,闹母与麾下乘车先登,诸军继之,遂克西京”④。

  3、粮秣

金在南下灭辽侵宋的过程中,由于女真奴隶主贵族的掠夺、屠杀和摧毁城镇乡村,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群起反抗。为稳固其统治,天会元年(公元1123 年),“敕有司轻徭赋,劝稼穡”⑤。并在北方河北河南等地区开始军屯,以补助军粮之不足。“金既复取河南地,犹虑中原士民怀二意,始刨屯田军。凡女真、奚、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使自播种,春秋量给衣马。若遇出军,使给其钱米。凡屯田之所,自

①《金史·海陵王纪》。

②《金史·宜宗纪》。

③《金史·哀宗纪》。

④《金史·阍母传》。

⑤《金史·食货志》。

燕之南,淮、陇之北俱有之,多至五六万人,皆筑垒于村落间①。“四年,省奏:自古用兵,且耕且战,足以兵食交足。今诸帅分兵不啻百万,一充军伍威仰于官,至于妇子居家安坐待哺,盖不知屯田为径之计也。愿下明诏,令诸师府各以其军耕耨,亦以逸待劳之策也”②。诏从之。

到世宗时,继承熙宗以来恢复和发展生产政策,在当时业已出现经济全面恢复与发展的繁荣景象。“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禀有余”③。由于农业产量增多,国家储积粮食亦多。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世宗谓宰臣说:“前时一岁所收可支三年,比闻今岁山西丰稔,所获可支三年”④。世宗时设常平仓,至章宗明昌三年,天下常平仓共有五百一十九处,见积粟三千七百八十六万三千余石,可备官兵五年之食,米八百一十余万石,可备四年之用。金朝在广建粮仓的同时,还在各地积粮修城,以备南侵灭宋之用。“志宁遣富察(原作蒲察)徒穆,大周仁屯虹县,萧琦屯灵壁,积粮修城,将为南侵计”。⑤

金朝积储粮秣的另一任务是用于对镇守要地及徙边戍卒的粮秣供应。如史书所载“丙寅,命运米五万石于广宁,以给南京、润州戍卒⑥。己卯,金主语日:“新徙成边户,匮于衣食.成户及边军资粮不继,籴粟于民面与赚恤⑦。佴在战争中,军粮供不及时,产生行省克臧军粮,战士饿腹兵变之事时有发生。“是时,交战无虚日,州所屯军十万有余。奴申与官属谋曰:‘大兵日至,而吾州粮有尽,奈何’。乃减军所给,月一解五斗者作-斛,又作八斗,又作六

①《续资治通鉴·宋纪》卷一二三。

②《金史·食货志》。

③《金史·世宗纪》。

④《金史·食货志》。

⑤《续资治通鉴·宋纪》一三八。

⑥《续资治逋鉴·宋纪卷》九五。

⑦《续资治通鉴·朱纪》卷一九0.

斗。将领则不给,人心稍怨”①。在军官与士卒的待遇上相当悬殊,致使士卒士气低沉。因之有人上书陈述:“古之良将常与士卒同甘苦,今军官既有俸廪,又有券粮,一日之给兼数十人之用。将帅则丰饱有余,士卒则饥寒不足,曷若裁省冗食而加之军士哉”②。

金朝到宣宗时,处于内外交困的衰落时期。粮食及军需物资储备越感不足,对百姓的剥削和搜刮也更加厉害,实行括粮法,并对善能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吏、按搜刮来的粮食多少予以升迁。“及宜宗南迁,釓军渍去,兵势益弱,遂尽拥猛安户之老稚渡河,侨置诸总管府以统之,器械既缺,粮精不给,睃民膏血而不足,乃行括粮之法,一人从征,举家待哺。又谓无以坚战士之心,乃令其家尽人京师,不数年至无以为食,乃听其出,而国亦屈也”③。又“丁丑,诏司、县官能募民进粮五千石以上,减一资考,万石以上,迁一官,减二资考,二万石以上迁一官,升- -等,注见阙。”、“辛卯,诏许诸人纳粟买官”④。

金朝注重军需储备,除在各地设常平仓储备粮食以备平时和战争之需外,还在各地积粮修城。“志宁遣富察(原作蒲察)徒穆、大周仁屯虹县,萧琦屯灵壁,积粮修城,将为南侵计》图。金军在战争中掠夺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以充军备。“三年二月,夺朱百石关,杀.其守者千余人,获铠仗千计。三月,破宋兵于七口仓,又夺宋小鹘仓,获粮九千石,兵仗三十余万”⑥。金宜宗时,从统治阶级上层就着手粮食的储备和规划。“命右丞汝砺诣陈州规划粮储。”世宗时,三年谓宰臣曰:“国家经费甚大,向令山东和籴止得四十五万余石,

①《金史·粘葛奴申传》。

②《金史 ·陈规传》。

③《金史 ·兵志》。

④《金史·宜宗纪》。

⑤《续资治通鉴·宋纪一三八》。

⑥《金史·完颜赛不传》。

未足为备。自古有水旱,所以无患者,由蓄积多也。山东军屯处须急为二年之储,若遇水旱则用赈济。自余宿兵之郡,亦须籴以足之。京师之用甚大,所须之储,其敕户部宜急为计”①。

在粮秣运输方面,金朝主要是用水运和陆运两种。临海及有河流地方多用船只水运,因水运比较经济而且迅速。陆运多以车马运输为主,但耗资大,一般较水运迟缓。“是日,归德守臣以粮糗三百余船来饷,遂就其舟以济南岸②.“同、华、閿乡一带军粮数十.万斛,备关船二百余艘,皆顺流东下”③。“贞祐二年春,中都乏粮,诏同知都转运使事。边源以兵万人护运通州积粟”。“大定二年,丞相仆散忠义伐宋,置元帅府于南京,子平掌馈运,给金牌一、银牌六,粮道给办”。陆运中,金朝常派官吏征调民闾车牛以运军用衣粮。“癸酉,诏罢遣有司所构民间输税车牛以运军士衣粮者。甲戌,谕附京民尽徙其刍粮人城,官储并运之”⑤。

4、军费筹揩

金朝建国初期军队悬以猛安谋克(兵民合一)的组织形式作战。军费筹措多是以掠夺所占地区的财物作为军备供应,即所谓“打草谷”。史载“女真初起,凡民十五以,上,五十以下,皆隶兵籍。人马不给粮草,日遣骑四处抄掠,以供所需,称打草谷。”⑥“始,金人侵中原,有掳掠,无战斗,计其从军之费,及回日所获数倍⑦。金兵所到之处,致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摧残。后由于战争扩大,兵源不足乃强迫汉族人、契丹等人民当兵,即谓“签军”。“签军”被征发的

①《金史·食货志》。

②《金史·河渠志》。

③《金史·张炜传》.

④《金史·魏子平传》。

⑥《金史·宣宗纪》。

⑥《新五代史·四夷》附录-;《辽史·兵籍志》。

⑦《资资治通鉴·宋纪一0九》。

人要自备衣粮。政府不给军费粮草。金在对宋战争中,通过掠夺的大量财物和索要以及宋对金的大量赔款,借以增加了金的军费开支。“宗望至三河,破郭药师兵四万五千于白河,蒲苋败宋兵三千于古北口,郭药师降。遂取燕山府,尽收其军实,马万匹、甲胄五万、兵七万,州县悉平”①。又“金遗使来索金一千万锭,银二十万锭,帛一千万匹。于是大括金银,金价至五十千,银至三千五百。金又索京城骡马,括得七千余匹,悉归之”②。

金占领辽、北宋汉人等广大地区后,为巩固北方的统治,自太宗、熙宗时进一-步采取了汉人统治制度和办法,注意加强发展农业生产,加强农业税收以充军费开支。金一方面对所占地区移民搞军事屯田,且战且耕以供军用,另方面通过括田和刷田方式强占汉人土地分给女真及猛安谋克户。到金世宗时已完成全面封建化,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此时,金的军费筹措多靠税赋为来源。对汉人征收繁重的赋税.分夏秋两税派官吏征收。两税之外还有户调制的税制。此外还根据财产多少,交纳“物力钱”(即财产税)、“免役钱”,“时言事者,以山东、河南、陕西等路循宋、齐旧例,州县司吏、弓手于民闾验物力均敷顾钱,名日‘免役’,请以是钱赡军”③。另对女真人猛安谋克户征收牛头税。

金朝对盐、酒、醋、茶等都征收课税,以充军费。盐税,“兴定二年六月,以延安行六部员外郎卢进建言:“绥德之嗣武城、义合、克戎寨近河地多产盐,请设盐坊管勾一员,岁获十三万余斤,可输钱二万贯以佐军”。“三年,诏用其言,设官鬻盐给边用”④。酒税,“旧随处设酒税务,所设杓栏人,以射粮军历过随朝差役者充令各院务验所收之数,百分中取三,随课代输,更不人比,岁约得钱三十

①《金史·宗望传》。

②《续资治通鉴·米纪九七》。

③《金史·兵志》。

④《金史·食货志》。

余万,以佐国用”①。金朝到海陵王发兵侵朱时,诸杂税横出,“为一切之赋,有菜园、房税、养马钱”等杂税。

此外,金朝的矿产税亦是军费开支的主要来源。据《金史·地理志》记载,大同贡铁,云内州产青镔铁,大兴府产金、银、铁,真定府产铜铁,政府皆设官监管。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规定,金银坑冶许民开采,官府征收产品二十分之一。五年(公元1165年)许百姓“射”银冶”。金政府靠这些矿产资源开采收税,增加了大量的军费开支。

5、交通运输

金朝随着疆域的扩大和战争的需要,在交通运输方面亦加以重视。为了加强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和运输军用物资的需要,熙宗后在其统辖地区京、路、府、州、军县各地修筑道路、桥梁和驿站,使交通大为畅通。史载“丁丑,始自京师至南京(汴京)每五十里置驿”②。“初置急递铺本为转送文牒,今一切乘驿,非便,上深然之。始置提控急递官。自中都至真定、平阳置者,达于京兆。京兆至凤翔置者,达于临洮。自真定至彰德置者,达于南京。自南京分至归德者,达于泗州、寿州,分至许州置者,达于邓州。自中都至沧州置者,达于益都府。自此邮达无复滞焉③。可见,金的交通亦可谓四通八达。

金为了运输军备物资和粮秣的需要,除在陆路.上利用车马、牛运输之外,还非常重视水运,凡是有河流的地方和旧运河故道,金朝都调用大量的民夫进行修治疏通。史载“泰和中,建言开通潞水漕渠,船运至都”④。

①《金史·食货志》。

②《金史·太宗纪》。

③《金史·徒单镒传)。

④《金史·韩玉传》。

定***节度使李复亨言:“河南驻跸,兵不可缺,粮不厌多,比年,少有匮乏即仰给陕西,陕西地腴岁丰,十万石之助不难。但以车运之费先去其半,民何以堪.宜选大船二十,由大庆关渡人河,东抵湖城,往还不过数日,篙工不过百人以数日运七千斛矣。自夏至秋可漕运三千余斛,且无稽滞之患。上从之”①。

水运除利用内陆河流,运河之外,还有海上运输。史载“明昌三年四月,尚书省奏:江东、北京路米粟嘉饶,宜航海以达山东”②。

战时,为了防止敌人的阻截,保证军粮运输的安全到达,金有时以伪装运兵来掩护粮船,有时也召募商船以兵护送军粮。史载兴定四年十月,谕皇太子日:“中京运粮护送官,当择其人,万有一失,枢密官亦有罪矣。其船当用毛花辇所造两首尾者,仍张帜如渡军之状,勿令敌知为粮也”③。又“中都食尽,霆遣军分护清、沧河路,召募贾船通饷道”④。“未几,宋人三千潜渡滩,至聊林,尽伐堤柳,塞.汴水以断吾粮道。牙吾塔遺精甲千余破之,获其舟及渡者七百人,汴流由是复通”⑤“贞祐二年春,中都乏粮,诏同知都转运使。边源以兵百人护运通州积粟”。⑥

  6、军马

女真人畜牧业比较发达,经常以马匹作为进贡和市易。金朝建立后,由于战事频繁,对马的需求也就更多了。金在灭辽和对宋的战争中,为武装大量的骑兵,以及后勤运输军备物资、驿站、战车等急需,对养马业就更加重视。

①《金史·河渠志》。

②《金史· 河渠志》。

③《金史·河渠志》。

④《金史·完颜霆传》。

⑤《金史·纥石烈牙吾传》。

⑥《金史·张炜传》。

金朝养马业由政府设官专管,向民间征收马有收马之法。“金初因辽诸抹而置群牧,抹之为言无蚊蚋,美水草之地也。天德间,置迪河斡朵、蒲速斡、燕思、兀者五群牧所,皆仍辽旧名,各设官以治之。又于诸色人内,选家富丁多,及品官家子,猛安谋克蒲辇军与司吏家余丁及奴,使之司牧,谓之群子,分牧马驼牛羊,为之立蕃息衰耗之刑赏”①。政府对养马业委派官吏专门管理,并对马的繁殖好与坏,有严格的赏罚制度。史载“大定二十年三月,更定群牧官、详稳脱朵、知把、群牧人滋息耗赏罚格”②。“二十一年,敕诸所,马三岁者付女直人牧之..实遣使阅实其数,缺则杖其官,而令牧人偿之,置其实者监察举觉之。二十八年,蕃息之久,马至四十七万”③。金朝对隐匿马匹或蕃殖不足数的,要对管马官进行惩罚。对以病马输官,要受到严励惩处。史载“壬申,尚书右丞徒单思忠以病马输宫冒取高价,御史劾之,有司以监主自盗论死,上顾惜大体,降授陈州防御使”④。

金朝遇有战事和国家需用时,民间必须按要求将大量的马匹送交官府以做军用。“若欲用则悉以送官。此金之马政也。然每有大役,必括于民,及取群官之余骑,以供战士马”⑤。有时按户调马,对有钱的富户征调马的数目很大,不急用时仍令户自饲养,以待师期。海陵王时“诏诸路调马,以户口为差,计五十六万余匹,富室有至六十匹者,仍令户自养饲以俟”⑥。

金对派遣官吏括市民马有功者,按括马数量多少,给一-定的赏钱或官位。“又遣官括市民马,主赏格以示劝,五百匹以上钞千贯,

①《金史·兵志》.

②《金史·兵志》。

③《金史·兵志》。

④《金史·宣宗纪》。

⑤《金史·兵志》。

⑥《金史·海陵纪》。

千匹以上一官,二千匹以上两官”①。被派遣的括马官吏,为了领功受赏,对括民间马匹更加紧勒索催要。如果民间为官府养的军马死掉,要百姓均钱补买,弄得倾家荡产。“招讨司女直人户或撷野菜以济艰食,而军中旧籍马死则一村均钱补买,往往鬻妻子,卖耕牛以备之”②。

金对所括之军马,一方面选其精壮马匹,武装骑兵进行训练,以备边防和战时需要;-方面做为战车和后勤运输之用。“河南镇防二十余军,计可得精骑二万,缓急亦足用。宣宗曰:马虽多。养之有法,习之有时,详谕所司令加急也”③。但在战时遇有军马不足时,在民间也括骡充为军用。史载:“括民间骡付诸军,与马参用”④。在与辽、宋战争中俘获马匹,也是金军马补充来源之一。“遇辽兵五千余邀于路,伯龙率挽夫击败之,获马五百匹”⑤。

金朝严禁马匹向外境贸易,并禁止随意杀马。对杀马、盗马者处以死刑。史载“诏禁卖马人外境,但至界欲卖而为所捕即论死”⑥。“七月甲子,制盗群牧马者死,告者给钱三百贯”⑦。

金在海陵王时发动对宋战争,大括天下骡马。史载“官至七品的准留马一匹,至于旧籍民马,其在东者给西军,在西者给东军,东西交相往来,昼夜络绎不绝,死者狼籍于道。其亡失多的,官吏惧罪或自杀。所过蹂践民田,调发牵马夫役。诏河南州县所贮藏的粮米,以备大军,不得他用,而骡马每至一处当给刍粟,因无可给,有司只好向上请示,海陵却说:“此方比岁民间储蓄尚多,今禾稼满野,骡

①《金史·兵志》。

②《金史·曹望之传》。

③《金史 ·术虎高琪传》。

④《金史·宜宗纪》。

⑤《金史·王伯龙传》。

⑥《金史·章宗纪》。

⑦《金史·世宗纪》。

马可就牧田中,借令再岁不获,亦何伤乎。.天下始骚然矣”①。

7、医药

金朝医药事业,继北宋之后又有新的发展。金朝的药政机构有太医院掌诸医药,总判院事。御药院,掌进御汤药。尚药局,掌管汤药茶果。惠民司,“掌修合发卖汤药”。并在医药机构中设医药官、医生为病人医治各种疾病。“辛丑,设四隅和籴官及惠民司,以太医数人更直,病人官给以药,仍择年老进士二人为医药官”②。

金在各地设立专门医科学校,培养医务人才。“凡医学十科,大兴府学生三十人,余京府二十人,散府节镇十六人,防御州十人,每月试疑难,以所对优劣加惩劝,三年一次试诸太医,虽不系学生,亦听试补”③。因此,培养了大量的医生。

金初,有高丽医生来金称臣,为金宗室亲属治病,从而加强了金与高丽通使往来。“及金灭辽,高丽以事辽旧礼,称臣于金。初,高丽有医者居女直之完颜部。穆宗时,威属有疾,医之愈,使桑阿送.归高丽。医者归,语人日:‘女直居黑水部者,部族日强,兵益精悍,年谷屡稔。’王闻之,乃通使女直。既而和索哩来归,遂率伊勒呼岭东诸部皆内附”④。

金在征调役夫修建,遇有瘟疫流行时,曾调用各地医生组织治疗,由官给药物,对治疗有功者予以赏赐。史载“天德三年,广燕京城,营建官室,浩与燕京留守刘苦、大名尹卢彦伦监护工作,命浩就拟差除。既而暑月,工役多疾疫。诏发燕京五百里内医者,使治疗官给药物,全活者与官,其次给赏,下者转运司举察以闻”⑤。组织这样大规模的救治工作,可见,金对医药卫生事业是很重视的。

①《金史·李通传》。

②《金史·哀宗纪》。

③《金史·选举志》。

④《金史纪事本末·高丽宾服》。

⑤《金史·张浩传》。

金朝医学名家辈出,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其中有成就而又对后世有影响的名医,有成无己、马丹阳、刘完素、张子和、张元素、李杲、窦汉卿等。成无已是第一个注释《伤寒论》的名医,著有《伤寒论注明原理》。马丹阳精针灸,著有“十二穴”歌。窦汉卿在金朝末年,转徙于兵乱之中,业医以自给。著有《标幽赋》及《流注能要赋》。刘完素、张子和、李杲及元代名医朱震亨,世称为金、元四大家。形成医学史上的不同学派。张子和曾被召为太医。金朝医学之所以有较大发展,是与战乱有关。当时,金与宋南北对時,战乱、兵燹连年,瘟疫盛行,张子和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汗、吐、下三法攻邪去病。因战乱,士兵作战和百姓乱离时期又不容易找到药物,或买不起药,所以针灸可以节省药物而能立见功效,便出现象窦汉卿等人的有成就的针灸学家和医学家。

  四、完颜晟、完颜瑜、完颜从坦的军事后勤思想

1、完颜晟的军事后勤思想

完颜晟(公元10751135年),即金太宗。本名吴乞买,金太祖之弟,公元1123年继兄为帝,天会三年(公元1125年)灭辽,接着进攻北宋,公元1127年俘宋徽、钦二帝,以后又连年南犯。他在位时创建各种典章制度,奠定了金朝的统治基础。晚年改变兄终弟及的旧制,立太祖孙完颜亶(即金熙宗)为继承人。他的军事后勤思想是以农为本,备战施国。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其一,丰年宜多积储。他说:“今大有年,无储蓄则何以备饥馑,其令牛一具賦粟一石,每谋克为一廪贮之”①。强调粮食积贮的战备意义,主张每一谋克

①《金史·太宗纪》。

都要建一谷仓供贮粮之用。其二,行屯田之制,免转输之费。他认为各州的驻军运粮很困难,应该依靠在当地屯田来供应,“以免转输之费①。其三,敦劝农业,以利攻守。他说:“朕惟国家,四境虽远而兵革未息,田野虽广而畎亩未辟,百工略备而禄秩未均,方贡仅修而宾馆未瞻”是皆出乎民力,苟不务本业而抑游手,欲上下皆足,其可得乎?其令所在长吏,敦劝农业”圆。他认为这些都是出于老百姓的力量。

完颜晟是金朝初期有作为的皇帝,他的上述思想,对金朝军队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2、完颜珣的军事后勤思想

完颜戛(即金宜宗)公元1213至1223年,在位,本名吾睹补,改名询。因为内部兵弱财匮,外有蒙古进逼不能守中都,他决定都汴,不久蒙古陷中都,火月余不灭,河北郡县,多降蒙古。遣使向蒙古求和,不允。又与南宋开战,国力消耗殆尽。完颜珣的军事后勤思想突出反映在重视后勤保障中的运输工作。即:运粮宜慎,勿令敌知。他说:运粮时中京运粮的护送官,应当选择合适的人选,万一出错,枢密官也有罪。“其船当用毛花辇所造两首尾者,仍张帜如渡军之状,勿令敌知为粮也”②。

  3、完颜从坦的军事后勤思想

完颜从坦,金代宗室。兴定初权元帅左监军,行元帅府事,与参知政事李革守平阳。元兵至,城破自杀。赠武昌军节度使。他的军事后勤思想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平时屯田,战时攻守。他说:“养兵所以卫民,方今河朔惟真定、河间之众可留捍城,其余府州皆当

①《金史·太宗纪》。

②《金史·河渠志》。

散屯于外,以为民防,俟稼穑毕功,然后移于屯守之地,是为长策也”①。其二,广财用,备戎器。他说:“平陆产银铁,若以盐易米,募工炼冶,可以广财用,备戎器》②。其意是:平陆出产银和铁,若用盐换米,招工炼铁,可以增加财物,为兵器制造做准备。

更新于:1个月前

第四章·明清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二节·清朝

第四章·明清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二节·清朝(鸦片战争前)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二节清朝(鸦片战争前)一、历史概况清朝系满族所建,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公元1644年清兵人关起至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止,传十帝,历时二百六十八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

第四章·明清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明朝

第四章·明清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明朝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第四章明清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明朝一、历史概况从公元1368 年朱元璋称帝起至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止,为我国历史上的明朝时代。明朝先后共十七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出身于濠州钟..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七节·元朝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七节·元朝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七节元朝一、历史概况蒙古族的祖先蒙古部落在唐朝中叶以前游牧于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东南一带,唐朝中叶后,西迁到斡难河(鄂嫩河)、怯绿连河(克鲁伦河)流域驻牧。当时蒙古高原上散居着许多部..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五节·辽朝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五节辽朝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五节辽朝一、历史概况契丹族是鲜卑族分支,居住辽河.上游横水流域,是以畜牧为主的游牧民族。唐朝后期,中原战乱,契丹乘机崛起。公元907年,契丹八部大人推举耶律阿保机为共主。公元916年,阿保机..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四节·两宋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四节·两宋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四节两宋一、历史概况从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建立宋朝起,至公元1279年元灭南宋止,是我国历史上的两宋时代。两宋共传十八帝,历时三百二十年。其中北宋建都开封(今属河南),传九..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三节·五代十国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三节·五代十国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三节五代十国一、历史概况自公元907年朱温代唐建立梁朝起,至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周建立宋朝止,是我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先后经历后梁(公元90923年)、后唐(公元92936年)、后晋(公元..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二节·唐朝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二节·唐朝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二节唐朝一、历史概况公元618907年,为我国历史上的唐朝时代。唐朝共传二十四帝,历时二百九十年。唐朝创建人李渊、李世民父子出身关陇门阀土族,与北周、隋朝两代皇室都有姻亲关系,所以李渊..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隋朝

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隋朝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第三章隋唐至元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隋朝一、历史概况公元581年至618年,是我国历史上的隋朝时代。隋朝共三帝,历时三十七年。北周末年狂暴的周宣帝死去,其子静帝年幼,杨坚在关陇门阀士族官僚和..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六节·南北朝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六节·南北朝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第六节南北朝一、历史概况公元420年至589年是我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其中南朝历经朱(公元420479年)、齐(公元479502年)、梁(公元502557 年)、陈(公元557- 589年)四个朝代,历时一百六十..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五节·两晋十六国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五节·两晋十六国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五节两晋十六国一、历史概况从公元265年西晋建立起至420年东晋灭亡止,是我国历史上的两晋时代。西晋都洛阳,传四帝。共五十二年(公元265316年);东晋都建康(今南京市),传十帝,共一..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四节·三国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四节·三国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四节三国一、历史概况从公元189年董卓专权起至265年西晋代魏止是我国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三国前半期(公元189-220年)为群雄割据时期,后半期(公元220-265年)为三国鼎立时期,前后共七十七年..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三节·东汉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三节·东汉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第三节东汉一、历史概况公元25年至220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东汉时代。东汉共十三帝,历时一百十五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先后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缓和阶级矛..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二节·西汉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二节·西汉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二节西汉一、历史概况从公元前206年刘邦称汉王起至公元24年王莽政权灭亡止,是我国历史.上的西汉时代。包括王莽代汉后建立的新朝在内,西汉共十三帝,历时二百三十年。西汉建都长安(今陕..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秦朝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秦朝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二章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秦朝一、历史概况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统-大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为了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三节·战国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三节·战国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三节 战国 一、历史概况 从公元前475年起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止,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 战国时代是各国变法和封建制确立的历史时期。从战国前期至中期,战国七雄韩、赵、魏、齐..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二节·春秋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二节·春秋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第二节春秋一、历史概况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春秋时代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奴隶制崩溃和封建制萌芽成长的社会大变革时代。铁的广泛使用和冶铁手工业的兴起,对于生产工..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夏、商、西周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夏、商、西周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一章先秦时期的军事后勤第一节夏、商、西周一、历史概况公元前21世纪,中国结束了长达二百多万年的原始社会的历史,进人了奴隶制社会,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朝自..

编写说明

编写说明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编写说明本书主要阐述中国古代军事后勤体制、后勤保障以及后勤思想等发展、演变的历史。其时间断限上起先秦,下迄明清(鸦片战争前)。为了理解上述内容,并对每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概况和军事制度作简要叙述。在编写体例上,力求完整、一致..

《军事后勤历史丛书》序言

《军事后勤历史丛书》序言主编:廖德清 等出自————《中国古代军事后勤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军事后勤历史丛书》序言任何军队和战争都必须有一定的物质技术保障,否则就无法建军和打仗,也就谈不上强大和胜利了。后勤一词,虽始于近代,但后勤工作却自古已有。综观古今中外战史,由于重视后勤而取胜和忽视后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