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的战争:1969~1973·第十二
尼克松的战争:1969~1973·第十二
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
出自————《越南战争》
出自————《战争通史》
民主党被赶出了白宫,而共和党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白宫。但是,战争却在继续。理查德·尼克松是25年内第五位要面对越南问题的美国总统。他把1968年的竞选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公众对约翰逊总统越南政策的厌恶,但是他对于公众希望他做什么却并不清楚。尽管民意测验表明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国最初卷入越南战争是一个错误,但他们还是不愿意通过支持立即全面从越南撤出美***队而承认败在了***之手。直到1971年,那种观点(指立即全面从越南撤军)才最终赢了多数支持。
尼克松内阁的一些成员,如新任国防部长梅尔文·莱尔德,认为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已经极其厌倦”,而且认为现在是撤出越南的时候了。尼克松的国家安全顾问(后任国务卿)亨利·基辛格认为美国人能够为南越政府争取的最大收益就是在“美国撤军”与“***最终胜利”之间选择一个“体面的折中”。然而,尼克松却认为美国在越南赢得胜利仍有可能。尼克松是一位精明敏锐、高深莫测、爱好竞争但常常犹豫不决的人,他想在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失败的地方赢得胜利。他同时也认识到,如果希望让民众继续支持自己的话,那么他就不能扩大战争的规模,甚至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他寻求了一个既让战争继续下去,又同时压缩驻越美军规模、降低伤亡的办法。
尽管约翰逊总统拒绝了威斯特摩兰将军在1968年春天提出的向越南增派20万美军部队的请求,但是驻越美军的数量还是在继续增加,到尼克松1969年就任总统后不久就达到了543000人的规模。虽然在以后的四年中,大部分驻越美军陆续从越南撤走,但战争却比以前更加猛烈。一切都没有变,所变化的只是那场被国防部长莱尔德称为“越南化战争”中死亡人员的国籍。
美国政府的战争越南化政策包括逐步撤出美国部队、扩充并重新装备南越军队以及加大对北越的轰炸力度。至少有一份文件透露,新组建的南越武装力量将包括一支100多万人规模的、能够克敌制胜的正规军队和300多万人的地方军。根据战争越南化政策,南越军队将担负地面作战任务(这意味着他们将承受大部分伤亡),而美国飞行员继续负责控制北越、南越、老挝和柬埔寨的空域(柬埔寨首次被列入美军轰炸的范围)。与此同时,为了配合南越的地面作战任务,美国中央情报局也通过逮捕或暗杀农村里重要的***激进分子来破坏越共(在农村)的政治影响力。据估计,大约两万人在1968年至1971年间遭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特工的暗杀。
尼克松在他的《越战不能重演》(尽管书名这样叫,但尼克松在书中多次强调,在他的总统任期内,美国赢得了越南战争)一书中(不情愿地)承认,广大民众的反战情绪迫使他采取了“战争越南化政策”:
我怀疑,如果我们没有逐步撤出我们的部队,我现在仍然继续进行着这场战争。自1969年,我们一直面临着国会用立法手段结束我们的介入的危险。参众两院的反战议员们已经提交了迫使我们全面撤出军队以提回我们的战俘的议案……我们能够阻止这些法案的通过,仅仅因为我们撤军的声明向那些对支持战争正在犹豫不决的人提供了我们正在逐步缩小介入规模的确凿证据。
许多人愿意接受尼克松关于战争将要结束的保证。被1968年的各种危机搞得疲惫不堪的美国民众已经听厌了来自越南的坏消息,想考虑一些别的事情,换换口味。各主要报纸特别是电视新闻网(副总统施皮罗·阿格纽等人指责他们具有自由主义倾向)对于驻越美军作战情况的报道也开始轻描淡写。
但是,如果鼓励国内的美国人对这场战争暂时忘却几周,这并不说明在致力于打垮越南***方面,尼克松就比林登·约翰逊逊色多少。事实上,作为铁杆的***分子,尼克松希望能够让北越向美国屈服。就在他就任总统后不久,他曾向他的助手H.R.霍尔德曼(“鲍勃”)作过这样的解释:
鲍勃,我称之为疯子理论。我想让北越人相信,我已经到了为结束战争而不择手段的地步了。我们将要向他们传话,“天哪,你知道尼克松已经被***搅得心神不宁了。在他愤怒的时候,我们劝不住他——而且,他的手就按在核按钮上。”——那么,在两天之内,胡志明会亲自到巴黎并祈求我们与他谈判。
同时,尼克松也打算与***中国和苏联改善关系——对中国给予了外交上的承认并开始与苏联进行经贸往来。尼克松希望中苏能够像1954年那次日内瓦谈判那样进行外交斡旋,使他们的北越盟友在谈判桌上向美国让步。
在尼克松上任后的最初几个月里,当他制定军事和外交政策的时候,美国继续对北越实施猛烈的轰炸。在1969年2月的头三周,***发动的另一场“小年 [ 注:指春节过后的一段时期 ] ”行动中,美军损失了1100多人。在那年春季晚些时候发生的另一场战斗则表明地面作战在越南战争中毫无意义。1969年5月,海军陆战队和一○一空降师一部对阿萧河谷的九三七高地发动了联合攻击行动,但遭到了北越守军的顽强抵抗。在10天的时间里,美军共向这个高地发动了11次进攻,最后才将北越守军赶下高地。美军在这次战斗中损失惨重——56人死亡,420人受伤,美军后来把这次战斗称为“绞肉机”,而这个高地则被叫做“汉堡高地”。而且,和溪山战役一样,在这次战斗结束的时候,给美军留下的所有东西不过是一片毫无价值的不动产——被炸成焦土的阵地。美军在占领后不久便主动放弃了“汉堡高地”,北越军队则很快重新占领了这个高地。
在类似作战中的不断受挫导致了一些美军士兵把越南的无辜平民作为复仇的对象。1968年3月,美军在广义省一个叫做美莱的小村庄制造了一起最臭名昭著的暴行——美莱大屠杀。美国陆军向外界隐瞒了美莱大屠杀的事实真相,直到1969年秋季,爱好探听新闻的记者西摩·赫什将此事公布于众。美莱大屠杀让美国人大为震惊,不过许多美国人还是拒不相信——即使在无可抵赖的证据面前——美军士兵会犯下如此没有人性的战争罪行。
1968年3月15日,美第二十步兵旅一营C连的80名士兵在连长威廉·卡利中尉的率领下奉命到美莱村搜捕越共嫌犯。在过去的两个月中,C连有三分之一的人死(伤)于陷阱、地雷和狙击手。他们指责当地村民暗中支持越共。实际上,C连那天在美莱村根本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但卡利却命令他的士兵将全体村民驱拢在一起并全部枪杀。在整个杀戮过程中,一些士兵不顾卡利威胁将以不服从命令的罪名对他们施以军法审判而拒绝参与屠杀。一位名叫休·汤普森的陆军准尉在直升机上亲眼目睹了这一残暴的杀戮场面。当他将飞机着陆并撤运一些受伤村民的时候,他准许他的机组人员对任何企图杀害更多平民的士兵开枪。这样,汤普森和他的机组人员勉强营救了九位越南平民,其中有五名孩子。一位伤势严重的孩子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尽管汤普森将发生在美莱村的情况向卡利所在旅的旅长进行了报告,但令人遗憾的是陆军并没有对C连的人采取任何措施。不仅如此,美莱事件中被屠杀的村民竟然被算入了敌人“死亡人数统计”;美国陆军的《星条旗报》报道说,经过“一天的战斗”,128名***士兵在美莱被击毙。威斯特摩兰将军还专门向C连发去私人电报,对他们的“突出表现”表示祝贺。
一年以后,一位名叫罗恩·赖德诺尔的越战老兵(他在美莱大屠杀事件发生后不久来到了美莱,从一位参与美莱屠杀行动的朋友那儿听说了这件事)联系了几十位政府官员,并说服他们调查发生在那个村庄的事情,陆军才悄然决定对卡利施以军法审判。西摩·赫什得知了(对卡利进行)军法审判的事情并向公众披露了此事。1971年3月29日,卡利在佐治亚州本宁堡受到了军法审判,并因杀害22名越南平民被判有罪。他最初被判处终身监禁并服劳役,但尼克松总统减了他的刑,并允许他在软禁的条件下在自己家中服劳役。1975年9月,卡利获假释。
1969年3月,尼克松总统开始试验他的“疯子理论”。他命令发动“菜单行动”——对北越人经常作为庇护所的柬埔寨边境地区进行的秘密轰炸行动。这次轰炸行动持续了14个月。尼克松打算把这些轰炸行动作为给北越的一个信号,即他能够采取不可预测的强硬措施。美国民众甚至很多军队指挥官对于“莱单行动”都一无所知;有关轰炸行动的信息被篡改,更是有助于对这些轰炸行动进行保密。当有人把1969年5月一次轰炸行动的消息透露给《纽约时报》的时候,竟没有引起报方足够的注意。相反,尼克松对于这次“泄密”极为重视,为了查找“泄密”的源头,他竟然命令(有关部门)对政府官员的电话进行非法监听。一些历史学家研究认为,这一决定标志着尼克松从此便迈出了制造“水门事件”的第一步。“水门事件”直接导致了尼克松的辞职。
尼克松曾秘密地警告河内当局,如果(河内)在11月1日前不做出外交妥协的话,他将运用“产生重大后果和力量的手段”来对付他们。胡志明已经于1969年9月3日去世,享年79岁,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的继任者要放弃打赢这场抗美战争的承诺。然而,1969年秋季,当尼克松面对蓬勃发展的反战浪潮的时候,他明显地表现出要放弃运用“产生重大后果和力量的手段”(来对付河内当局)的想法。8月的时候,反战运动领导人宣布从10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举行一系列的每月一次的大规模示威活动。10月15日,美国全国百万人组织反对“拖延”结束越南战争的活动,首都华盛顿有25万人参加;波士顿的示威人数为10万;其他大城市也举行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这次全国性的反战示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11月15日,在华盛顿爆发了有50万人参加的反战示威游行。尼克松号召“美国同胞中伟大的沉默的多数”来支持他的政策,并试图以此诽谤反战运动。“北越人不能打败美国或者使美国蒙受耻辱,”他宣称,“只有美国人自己才能做到。”
但是,尼克松知道,只有在战争表现出快要结束的迹象时,他才能获得他的“沉默的多数”的支持,所以他又不断地宣布新的撤军行动:1969年撤出65500人,1970年撤出140000人,1971年撤出160000人,1972年撤出157000人。与此同时,美军的伤亡数字也相应地降了下来:1969年,有9414名美军人员死于战争;1970年,美军死亡人数则是4204人;1971年,这一数字又下降到1386人;而1972年只有300人阵亡。期间,尼克松只有一次忘记了教训,在1970年春季的时候,他一时冲动地命令美军穿过越柬边界,进入了柬埔寨境内。入侵柬埔寨的决定在尼克松政府内部引起了严重分歧,多数内阁成员反对这一决定。但是,亨利·基辛格却是政府中为数不多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他因此获得了在制定尼克松政府对外政策方面的更大的权力。
自战争伊始,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一直努力满足(交战)双方提出的要求,以确保他的国家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他毫无异议地允许***在柬埔寨的边境地区设立庇护所;但他对美国人对他的边境地区进行轰炸也一声不吭。但是,1970年3月正在国外的西哈努克在其国防大臣朗诺将军发动的军事***中被废黜。朗诺上台执政后,立即改变了柬埔寨的立场并宣布支持美国的战争努力。于是,尼克松决定趁机一劳永逸地根除***在柬埔寨的庇护所。4月29日,32000人的美军部队和48000人的南越部队“进入”(白宫避免用政治贬义词“侵入”)柬埔寨领土。4月30日晚,尼克松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了这一消息。他宣称,如果此次行动成功,将彻底拔掉“***在南越的全部军事行动的大本营”。他强调,美国的信誉“正处于危险之中”:
现在到了决定性的时刻,如果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像一个可怜无助的巨人,那么极权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势力将威胁全世界的自由国家和自由制度。
战争又重新成为了全国各大报纸的重要新闻。国会的反战议员们纷纷提出新的议案,要求从印度支那地区撤军。《东京湾决议案》终于被废除。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禁止政府在六周内调用驻柬埔寨的美军部队。但是,最强烈的反应发生在全国各大学的校园里。5月1日,尼克松严厉指责了那些反对其政策的学生,“你要知道,这些游手好闲的懒汉正在破坏校园。”有些人认为,尼克松的这番评论无疑是给本已十分严峻的形势火上加油。三天以后,也就是5月4日,被派去***学生示威的国民警卫队枪杀了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的四名学生,另有九人受伤。于是,美国入侵柬埔寨和枪杀肯特大学学生事件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学生罢课(,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罢课游行,许多大学生以各种方式举行反战活动,抗议政府入侵柬埔寨并枪杀无辜学生的暴行。尽管在全国有30多所院校的预备役军官训练队的楼房被烧毁,但大多数的学生游行示威活动采取了和平方式。10万抗议群众涌入首都华盛顿,举行了“全国抗议日”的游行示威活动。
士兵们正在守卫1970年在柬埔寨境内缴获的医疗物品,包括青霉素、医用绷带、维生素以及抗(防治)疟疾药品。(美国国事档案馆提供)
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与反战运动的命运
美国记者托马斯·鲍尔斯在其1973年出版的《越南:国内战争,反战运动的历史》一书中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晚些时候,“越南的暴乱”似乎“在美国激起了一种相同的暴乱气氛”。他写道,越南战争鼓励人们“热衷于极端”。人们感到历史前进的步伐在加快,时光正在流逝,伟大的事件到了彻底解决的地步”。
那种“热衷于极端”的思潮在1970年春季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当时,大学生的反战运动已经进行了五年。早期的和***战抗议——如对立法机构已通过的或将要通过的法案进行公民复决投票、祈祷守夜以及举行宣讲会等形式——逐渐地被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静坐和设立障碍物等形式的抗议方式所替代。到后来甚至发展到与政府当局发生暴力冲突的地步。一些校园激进主义者认为,他们能够影响美国东南亚政策的唯一途径是通过采取破坏性抗议活动“把战争引入国内”,并使政府认识到如果继续让矛盾发展下去,将付出不能接受的政治代价。
俄亥俄州立肯特大学的枪杀事件以及随后发生的全国性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差点让人们者到一场发生在美国国内的战争,至少在许多高等院校的校园里是这种情况。这些抗议活动成功地迫使尼克松减小入侵柬埔寨行动的规模和程度。但是,越南战争并未因此而停止。而且,对于抗议活动来说,部分胜利似乎就等于没有胜利。当学生们于1970年秋天返回校园的时候,这场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的势头大大减弱。除了在俄亥俄州四个人被枪杀、预备役军官训练队的几十栋楼房被焚烧以及几百号人被捕之外,真他方面似乎没有任何变化。***的假象被戳守,甚至连那些占多数的支持反战战运动的温和派似乎也丧失了信心。
此时的尼克松也不是孤家寡人,他也有自己的支持者,其中就包括来自纽约建筑行业的“强硬保守者”。他们在纽约的大街上举行游行活动,支持美国政府的印度支那政策。但是,在全国反战浪潮的强大压力下,尼克松又一次打了退堂鼓,宣布“进入”柬埔寨的行动将在几周内结束,而且宣布美***队进入柬埔寨边境的距离不得超过21英里。最后,这次入侵行动只得草草收场,无果而终。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军在整个行动中没有发现任何***的“大本营”——如果存在的话——的踪影。这次行动最深远的影响就是将柬埔寨卷入了一场西哈努克曾成功地避免卷入的战争。五年后,红色高棉 [ 译者注:指民主柬埔寨或柬埔寨***,20世纪70年代起柬埔寨国内的一派政治力量 ] 推翻了朗诺政权并建立了强权政府。
1971年2月,尼克松再次决定发动一次入侵行动,不过这次入侵的不是柬埔寨而是老挝,主要目的是切断胡志明小道的交通。为了避免再次引发美国国内的反战抗议,这次入侵行动由南越部队独立完成;美军只是用直升机将他们运送到战场。入侵老挝的行动实际上是对尼克松政府战争越南化政策的严重考验,不幸的是,这项政策没有能够经得住考验而最终流产。北越方面通过间谍提前获得了南越军队进犯的消息,并精心设计了陷阱。在这次行动中,南越军队付出了死伤近10000人的代价。残余部队也溃散而逃,乱作一团。有些人紧紧抱住正在起飞的直升机的起落架,拼命地逃出战场。
正如美国的军事顾问们所认为的,南越军队的问题并不仅仅是装备和训练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西贡没有一个政府能够激励他的军队像越共和北越军队那样顽强抵抗、英勇战斗、视死如归。1967年,阮文绍和阮高其领导下的南越军事政权在美国政府的敦促下举行了选举。阮文绍和阮高其分别被选为新的文人政府的正、副总统。但这并不是一次真正的自由选举;唯一一名坚持反战立场的反对派候选人在选举开始后不久即遭到政府的逮捕。1971年,阮文绍又筹划了一次选举活动,但这一次没有任何反对派;而且他还要求南越立法机关通过一项特别法案,将阮高其排斥在选举活动之外不能与其竞选。无论是通过***还是通过选举产生,无论是文人政府还是军人政府,西贡政府在整个战争期间始终处于一种腐败、无能、不得人心的状态。
在战争的最后几年里,美军的士气极其低落。军队被普遍存在的开小差、毒品泛滥(在越南,吗啡、鸦片和海洛因等毒品价格便宜且容易买到)、种族关系紧张以及(士兵)袭击军官等现象所困扰。 [ 注:这种袭击现象被称为“用破片杀伤手榴弹蓄意杀伤”,因为这些士兵有时将破片杀伤手榴弹扔到不得人心的军官的帐篷里;据记载,1969年至1972年四年间,驻越陆军共发生551起破片杀伤手榴弹蓄意杀伤事件。 ] 一些部队在接到极其危险的任务时,甚至拒绝服从上级军官下达的巡逻和战斗命令;仅精锐空降师部队在1970年就记录了35起拒绝作战的案例。1971年,海军陆战队上校罗伯特·海纳尔在美国《陆军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
美国陆军的士气、风纪和战斗精神比本世纪甚至美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低落、更糟糕……现在仍然驻在越南的美国陆军处于瓦解的边缘。
虽然许多美军人员憎恶反战抗议者,但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反战运动者和部队基层官兵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融洽。1969年10月15日,一些驻越美军人员戴上黑色臂纱,表示支持国内举行的反对“拖延”结束越战的示威游行活动。截至1971年,共有144家以美国本土和海外驻军为主要发行对象的地下报纸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还有十几家咖啡馆在美国本土的军事基地旁边经营。
空中战争,1972
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开始在反战示威游行中发挥主导作用。1967年,一些参加过越战的退伍老兵成立了“反战越南老兵”团体。1971年4月19~23日,1000多名越战退伍老兵在华盛顿国会大厦与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草地广场上露营进行反战集会,其中有800人把他们荣获的战斗勋章扔向将他们隔在国会大厦台阶外面的那排隔栏。在4月22日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现任“反战越南老兵”组织领导人、原海军中尉约翰·F.克里参加越战并荣获勋章,他质问:“你们如何让某人成为死于越战的最后一人?你们如何让某人成为为错误而死的最后一人?”克里于1984年被选为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并成为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1972年春季,***发动了新一轮攻势,而且这一次他们装备了苏制T-54式坦克。在***军队的攻势而前,南越军队迅速瓦解,溃不成军,丢弃了14个基地以及位于南越北部的广治省省会。为回应***的春季攻势行动,尼克松对北越发起了自1968年以来的首次空中打击行动;与此同时,他还命令驻越美军在北越的海防港进行布雷,实施港口封锁。美国的轰炸行动挽救了正在垮台的南越政府。同时,尼克松继续寻求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建立缓和关系,并于1972年的冬季和春季分别访问了北京和莫斯科。正如林登·约翰逊1964年所展示的那样,在他们的总统把“战争大师”和“和平使者”合二为一的时候,美国选民表示了认同。在1972年11月的大选中,尼克松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反战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参议员乔治·麦戈文而获得连任。
在巴黎,从1969年开始的和平谈判继续进行,但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双方直到1972年秋天才最终达成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协议。***不再坚持把在南越建立新的联合政府作为和谈的前提条件;而美国也不再要求北越从南越撤出。按照框架协议,剩余的美国部队要撤出越南。亨利·基辛格在11月大选的前夕宣布“和平在望”,但尼克松仍然拖延签署和平协议。南越总统阮文绍对这个协议很不满意,因为他认为这意味着南越将被美国遗弃。事实上,和平协议对有关南越未来的所有重要问题都未予答复,因为在这些问题上没有任何可以妥协的余地。
1972年大选:“和平在望”
理查德·尼克松在1968年入主白宫时曾许下诺言,他具有一个结束越南战争的“秘密计划”。然而,四年过去了,战争却还在进行,两万多名美***人在战争中丧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来自南达科他州的参议员乔治·S.麦戈文希望将反战选举人联合起来形成多数以挫败尼克松的连任计划。
但是,尼克松非常巧妙地回避了这个挑战。如果说战争还在继续的话,那么他就尖锐地指出美军的伤亡数字正在迅速下降,并且以此证明他所推行的“战争越南化”政策正在发挥作用。1972年春天,他在北京和莫斯科取得的外交胜利减小了核大国间发生战争的几率,使美国人在紧张的冷战形势中感到了令人愉快的轻松。最后,亨利·基辛格国务卿在1972年10月26日的记者会上突然宣布阻碍越南战争谈判的最后一个障碍被消除,而且相信“和平在望”。
尽管亨利·基辛存非常乐观并且适时地宣布“和平在望”,但美国和北越并没有签署任何和平协议。尼克松政府不顾北越的强烈反对,决定推迟签署最后协定。实际上,在向南越政府提供的大量军事援助到达之前,特别是在谈判桌上获得北越的进一步妥协之前,尼克松根本就不想结束战争。美国的轰炸机仍继续轰炸北纬20度以南的北越目标,而且尼克松还命令美军太平洋总部制定一份全面轰炸计划,准备轰炸包括河内和海防等重要城市在内的北越目标。
但是,对于厌战的选民来说,这些都显得无关紧要(而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些事情)。于是尼克松在11月7日以压倒性优势成功连任。
为了消除阮文绍等南越领导人的疑虑,尼克松决定向南越提供更多的军备,并随后于12月下旬发动了“中后卫Ⅱ”行动,出动B-52飞机对河内和海防等北越重要城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轰炸。在这场被称为“圣诞轰炸”的行动中,美军飞机对这两座城市进行了自越战以来最猛烈的轰炸。大约1500名平民在轰炸中丧生,河内的白梅医院在轰炸中遭到破坏。15架B-52飞机和11架其他类型的飞机被击落。第12天的时候,尼克松命令停止轰炸,并宣布恢复巴黎和谈。
尽管尼克松宣称轰炸行动的目的是将北越炸回到谈判桌上,但双方于1973年1月所达成的协议实际上与1972年10月所达成的框架协议完全相同。1973年1月27日,参加巴黎会议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国、越南南方共和国临时政府和西贡政权四方在巴黎正式签订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正式结束越南战争。美国史上历时最长的战争结束了,但在美国并没有出现像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那样的欢庆场面。越南没有取得胜利,只是获得了双方都认为并不可能持久的停火。
更新于:5个月前战争结束·第十三
战争结束·第十三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理查德·尼克松把美国在南越的目标定为获得“体面的和平”。实际上,这恰恰意味着他故意模糊战争的目的。在战争的最后一年,尼克松谈论较多的是确保释放美国战俘,而不是南越的未来。1972年1月底在巴黎签署的《关于在越南结束..
春节攻势·第十一
春节攻势·第十一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67年11月,美国驻越南军事援助司令部司令威廉·威斯特摩兰将军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越南-华盛顿之旅。此时,他对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充满信心。他一下飞机就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我在越南的四年中,从未像现在这样备受鼓舞。..
大后方:辩论与抗议·第十
大后方:辩论与抗议·第十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越南战争并不是第一起在美国国内引起分歧和抗议的战争。1812年战争在新英格兰 [ 译者注:指美国东北部的一地区,包括缅因、佛蒙特、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得岛、康涅狄格等六个州 ] 就非常不得人心,以至于该地区..
空中战争·第九
空中战争·第九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军队从未相信过他们能够在地面作战中掌握主动。即便在“被安抚的”村庄里,也可能居住着一些同情越共的村民,他们向越共人员报告美军的行动,甚至帮助越共挖陷阱、埋饵雷。丛林和山坡可能已布满了敌人的地..
地面战争:1965~1967·第八
地面战争:1965~1967·第八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65年春天的时候,美国支持的西贡政府及其在南越的反共战争举步维艰。在吴庭艳被杀后的一年半里,军事强力人物在权力场中像走马灯似的不断登台,但谁也没赢得国民的支持。他们都不能集合起南越军队有效地抵抗越共..
越南战争中的美国步兵·第七
越南战争中的美国步兵·第七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在历次美国战争中,那些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而浴血奋战的人们都会获得新的名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法国参战的美国远征部队的士兵们被称为“美国兵”(dougboys)。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些在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浴血..
骑虎难下:1964~1965·第六
骑虎难下:1964~1965·第六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在“东京湾事件”结束后的一个时期里,美国军政领导人秘密地把美国拖入了这场正在扩大的印度支那战争。他们的战争方案包括一项有计划有步骤地轰炸北越的行动。1964年8月中旬,威廉·邦迪制定了一份旨在逐步升级战争..
约翰逊的战争:1963~1964·第五
约翰逊的战争:1963~1964·第五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越南战争不同于其他的美国战争。在其他的战争中,和平与战争具有明确的分水岭:比如说,南方同盟向联邦控制下的萨姆特要塞发动进攻标志着美国内战的爆发,而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
肯尼迪的战争:1961~1963·第四
肯尼迪的战争:1961~1963·第四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尽管约翰·F.肯尼迪总统从未明确地作出派遣美国军队介入越南战争的决定,但美国还是越来越深地卷入了这场冲突。他希望,通过派出规模有限的军事顾问以及数量有限的武器装备能够扭转南越反..
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原因:1954~1961·第三
美国介入越南战争的原因:1954~1961·第三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71年,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原因的秘密的政府研究报告。这份通常被叫做《国防部文件集》的研究报告是按照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的命令撰写于1967年。这份文件只..
美国历时最长的战争的背景·第二
美国历时最长的战争的背景·第二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越南,面积约为12.7万平方英里(相当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面积) [ 编者注:本书中所有“计量单位”保留了原文的英制计量单位。 ] ,呈“S”形由北向南弯弯曲曲延伸于东南亚的东海岸。北部的红河和南部的湄公河在各..
美国与越南:错过的诸多良机·第一
美国与越南:错过的诸多良机·第一作者:莫里斯·艾泽曼·英国出自————《越南战争》出自————《战争通史》 1945年9月2日午后,五十多万越南人聚集在河内巴亭公园的中心广场上,一位留着一绺胡须、身形瘦削的越南人站在人群面前的检阅台上。此时距离“二战”结束没有几天。越南,这个19世纪以来一直受法国殖民统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