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代希腊
七、古代希腊
作者:史仲文 胡晓林
出自————《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1、古代希腊文明的出现与特洛伊战争
(1)爱琴文明的出现与希腊文明的滥殇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东面的爱琴海和西面的爱奥尼亚海的群岛和岛屿,以及今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公元前2000一前1100年,希腊世界进入了文明时代,这就是爱琴文明,或叫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爱琴文明最先兴起的中心在克里特岛。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岛上的居民开始大量使用铜器,岛上并出现了城市国家。这些城市国家是一种独特的宫廷国家,以一个规模宏大的宫殿作为政治、经济、宗教活动中心,城市成为宫殿的附属品。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在克诺索斯城建立的米诺斯王朝成为当时的一个海上强国。“根据传说,米诺斯是第一个组织海军的人。”0依靠最早的海军,米诺斯王朝称霸克里特岛,控制了爱琴海诸岛,而且远达希腊大陆的雅典。
但不幸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克诺索斯的王宫突然遭到破坏。随后,克里特其它各地的宫殿也遭到同样的命运。克里特文明从此衰落,爱琴文明的中心转移到希腊本土。
公元前1600年,阿卡亚人以迈锡尼为中心,在南希腊建立了一些城市国家,史称迈锡尼文明。迈锡尼文明同样表现在它也以宏伟的宫殿为活动中心,主要是在接受克里特文明影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克里特文明的继续。
(2)特洛伊战争
到公元前12世纪初的时候,西方世界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海上远征,这就是特洛伊战争。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城邦组成联军,根据传说,率舰船1200艘东渡爱琴海,远征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
按照希腊神话传说,特洛伊城的王子帕里斯诱拐了斯巴达王门涅劳斯之妻海伦,门涅劳斯之兄迈锡尼王阿伽门农于是率希腊联军东渡兴师问罪。希腊联军与特洛伊人激战了九年,一直相持不下,双方死伤惨重。到了第十个年头,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想出了著名的“木马计”。希腊人制造了一匹巨大的木马,挑出几十名希腊最勇敢的战将,全副武装地进入木马腹内。又让西农化妆成逃亡的希腊人,藏在木马腹下。希腊联军则放火烧了营寨,登上战船,伪装撤退。特洛伊人见希腊联军撤退,出城来查看木马,发现了木马腹下的西农。此时西农装出恐惧的样子,哭泣着说:“救救我吧!希腊人都不愿打下去了。临行前怕雅典娜怪罪,就制造了这匹木马作为献礼,并用我的血作献祭。幸亏我挣断绳索逃跑了,直到希腊军队撤走我才出来。”特洛伊人轻信了他的话,把他和木马押进城里。
夜半,西农偷偷爬上城墙,点着火把,告知希腊联军返航。他又叫出藏在木马中的将士,共同将城门打开,希腊军里应外合,涌进城中。刹时特洛伊城变成一片火海。战后的特洛伊成为一片废墟。希腊人则俘获了大批财富和奴隶,满载而归。
特洛伊战争的爆发,当然不可能如传说中的起因那样简单。古希腊民族是个航海贸易民族,注重功利,富有冒险性和征服性。特洛伊城位于小亚细亚东北海岸,正好处在赫勒斯滂海峡和爱琴海交接处,而这个海峡又是往北进入普多提斯海和黑海的唯一通道。它扼住了爱琴海及整个地中海通达黑海的航运,不利于希腊人往东与黑海沿岸民族进行贸易。特洛伊城周围又有海岸平原,农牧业发达,当时以富裕著称,富有金银财宝,对外贸易发达,与希腊世界产生了尖锐的对抗。正好当时赫梯王国在小亚细亚西部的势力开始衰落,以阿伽门农为首的希腊人想乘机加强在小亚细亚西部的活动和势力。战争虽然打胜了,但迈锡尼文明当时已极盛欲衰,特洛伊战争只是阿卡亚人最后的壮举,同时战争也消耗了他们的实力。不久之后,他们无法抵挡“海上诸族”的侵袭,在北希腊一带集结的多利亚人随后乘虚而入,破坏了迈锡尼,逐步征服了除雅典以外的中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各国。
因此,特洛伊战争虽以特洛伊的毁灭为结束,对希腊人来说却未必也是胜利。爱琴海运随之没落,希腊人垄断财源的梦想也落空;得胜的希腊联军疲惫不堪,国力始终未见恢复,难以应付日后外来的挑战。希腊人终于以辉煌文明的湮灭作为代价落了个两败俱伤的结局。随后,希腊从公元前1-一前9世纪进入黑暗时代,又称荷马时代,希腊文明在此时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
2、早期希腊文明的酝酿和发展
(1)早期希腊的社会发展
在荷马时代,北方入侵的多利亚人及其它西北部族为希腊带来了冶铁术。冶铁术首先是赫梯人在公元前16一前15世纪发明的,到公元前10一前9世纪时,铁器在希腊被广泛应用。希腊人用铁制成剑、矛、刀、斧等武器开始用于军事战争,极大地加强了战斗杀伤力。而在荷马史诗之一《伊里亚特》所描述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时,希腊军队的主要武器投枪和矛,尖头都是用铜制的。可见希腊人接受并利用铁是非常迅速的。
在公元前8一前6世纪,希腊经济迅速高涨,商业贸易进一步发展,农业因利用铁制工具也有腾飞般进步。这时的希腊造船业非常发达,一般军舰有一排或两排桨手,船上有甲板和兵房,船头带有一个铜包的冲角,作战时可以用它冲撞敌舰。三列桨舰船在这时也已开始建造了,只是数量还较少。造船业的发达,加上希腊是个临海半岛,在希腊军事上,致使海军力量相当强大。在以后的希波战争中,希腊的海军确实显示了威力。
这时的希腊主要是公民兵,战时为兵,平时为民,这与各个城邦较小,人口较少有一定的关系。即使全民皆兵,一个城邦在战时能提供上万军队就算是个大国了。
公元前8一前6世纪,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在希腊各地形成200多个城邦,其中以两个主要的城邦一实行民主政治的雅典和实行贵族寡头政治的斯巴达为代表。
(2)雅典的民主发展道路与早期军事状况
雅典在公元前8一前6世纪,实行了提秀斯改革,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三次主要的改革,处于民主共和国形成时期。
公元前9世纪末前8世纪初,提秀斯把原来阿提卡的4个部落联合一统,设立了以雅典城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并把公民划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这标志着城邦国家的建立。
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平民和贵族的斗争迅猛发展。为调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公元前594年,主席执政官梭伦主持改革,颁布解负令,解除平民的债务,按财产把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五百斗级,第二等级为骑士级,第三等级为牛轭级,第四等级为日佣级。并按等级享受担任政府官职之权和承担军事义务。第一、二级公民充当骑兵并自备战马,第三等级充当重装步兵,第四等级则任轻装步兵和战船上的水兵、桨手,战船则由第一、二等级出资建造并任舰长,日后则主要由国家出资造船。重装步兵是陆军主力,水兵则随海军的发展而日趋重要,因此第三、四等级公民构成了雅典军事力量的主体。梭伦还设立了新的政府机关四百人会议,成为平民遏制贵族的有效手段。
梭伦改革并没有彻底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作为僭主依靠平民支持执政。公元前509年起,克里斯提尼掌握政权,实行改革,把阿提卡划分为10个地区部落,100多个村社,每个村社既是一个政治组织,也具有军事职能。当时每个地区部落要提供一支步兵队和骑兵队,还要提供五艘配有船员和船长的舰船。部落长(菲拉尔赫)指挥部落的骑兵,塔克色阿赫指挥部落的步兵,将军指挥部落的全部武装力量。建立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建立十将军委员会,每个部落选一人,一年一任,轮流统率雅典陆海军队。直到此时,雅典民主共和国才最终确立。
当时的雅典实行“兵民合一”的公民兵制,并以部落为基础,类似于古代中国基于乡遂制或井田制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服兵役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早在公元前621年的德拉古立法中就已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
雅典人注重航海、航运和对外贸易,工商业发达,因此它的海军比较强大,是整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基础。早在公元前5世纪以前,雅典就已拥有一支规模不大的海军,但直到公元前480年特米斯托克利建造舰队后,海军才开始处于鼎盛时代。
在雅典军队中,步兵要较海军逊之,分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重装步兵的装备有长达2米的长矛、短剑和护身装备,轻装步兵的装备有标枪和弓箭。如同斯巴达等别的希腊国家一样,雅典骑兵较少,在东方诸国驰骋疆场的战车,在西方也是不存在的。这可能因为希腊境内多山、地势崎岖,没有战车的用武之地,骑兵的活动也受限制。
(3)早期斯巴达的贵族专政与其军事
斯巴达是在征服土著居民过程中形成的,并在征服过程中形成贵族寡头共和国。
斯巴达约在公元前8世纪中叶统一了拉哥尼亚,同时开始建立剥削黑劳士的黑劳士制度。公元前8世纪后期,斯巴达人又对西边的邻邦美塞尼亚发动战争,史称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约公元前740一前720年)。
斯巴达人对美塞尼亚的肥沃土地起了贪心,于是突然袭取美塞尼亚边境上的一个小城镇,致使战争爆发。但美塞尼亚人的步步为营战术和顽强抵御,迫使斯巴达人不仅倾全国之力,而且借了盟邦科林斯军来助战,才赢得了这场战争。
公元前7世纪后期,美塞尼亚人不甘忍受斯巴达人的奴役,发动起义,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爆发。后来在公元前5世纪还出现了第三次美塞尼亚战争。斯巴达人正是通过这种战争手段,将残酷的黑劳士制度确立下来
黑劳士制度使斯巴达人不用从事农业生产,而进行专职军事战争。国家分给每一个斯巴人土地和奴隶(黑劳士),作为他们专仕军职的物质保障,整个斯巴达民族于是得以完全而且终身脱离社会生产而专门从事军事活动。
斯巴达军队也实行公民兵制,兵农合一,兵民不分,但他们又是实质的常备军,斯巴达公民都是终身的职业兵。
为了使每个斯巴达人都能成为合格的战士,斯巴达人的军事训练是很严酷的。据说婴儿一出生就要受长老检查,体弱残疾不合格者就要扔进山谷,只允许强健的婴儿活下去。男童从7岁便进军营集中训练,还要忍受名为考验青少年忍受力的鞭笞。从18岁至20岁,便要接受军事教育,并参加“克里普特”制度下的屠杀黑劳士的活动。20岁起正式成为军人,直到60岁才完成服役。
斯巴达人的军事训练有击剑、跑步、拳斗和操练等。他们还通过军歌来鼓舞战士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例如一首军歌中写道:
不要怕敌人的军队,
不要给恐怖所支配!
让每个人拿着战盾,
站立在战士的前驱。
生命是不足怜惜的,
预言家所说的死亡,
在我们反觉得可爱,
有如一片灿烂旭阳
青年人,比肩作战吧,
不要作可耻的逃亡。
青年人,比肩作战吧,
不要作懦夫的丑态
斯巴达作战主要靠步兵,尤其是重装步兵。每个斯巴达人都是重装步兵。每次作战时,斯巴达战士都要携带带有铁头的长矛和短剑进行肉搏战,带着有镶铜的圆盾、铁制的头盔、金属胸甲和草制护胫作为防御性装备。这些装备足有30公斤之重,重装步兵可谓名不虚传。由于斯巴达轻视商业贸易,航海业很不发达,没有像样的海军,骑兵也较少。
斯巴达征战方法像整个希腊世界一样,主要依靠方阵作战,但它的方阵比雅典的更具有冲击力。作战时,重装步兵的矛兵按方阵组成密集阵列,纵深为8列横队。各横列之间的距离,行进时为2米,进攻时为1米,打击退敌时为Q5米,方阵作为一个整体,像一堵带矛的墙压向敌人。此时的轻装步兵的弓箭手和投石手在方阵前方向敌人射击,打乱敌人阵脚。当方阵进行进攻时,他们则退到方阵两翼和后方配合作战。
但是,由于方阵的阵线太长,进攻时需保持整个阵列的秩序,如果局部过于突出或落后都会造成战线的紊乱,这对作战是不利的。可是方阵在早期希腊军事战争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后经腓力和亚历山大改进成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驰名一时,成为当时所向披靡的一支劲旅。后来的罗马人又接受并发展了马其顿方阵,用于早期征服战争。
总而言之,公元前8一前6世纪是希腊文明迅猛发展的时期。但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文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意想不到的外来战争是否要中断刚刚蓬勃发展起来的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也可能像历史上其它无足轻重的诸多文明那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不能大发光彩吗?于是希腊人为了生存、独立和保护自己的灿烂文明,团结起来实行全民皆兵,协同作战,与东来的波斯人进行了东西方文明的第一次较量,这就是希波战争。
3、希波战争及其对希腊文明的推进
希波战争是在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以雅典、斯巴达为领袖的希腊城邦和波斯帝国在东地中海地区所进行的一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较量。当然,战争的胜负并不足以说明文明的优劣,而且古代文明也不能以此优彼劣来评价。战争从公元前500年小亚西海岸的希腊人城邦米利都发动爱奥尼亚诸城邦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开始,到公元前449年希波双方缔结和约为标志,断续延绵达半个世纪之久,可谓是古典世界的一场巨大持久战。
(1)波斯第一次远征希腊
波斯帝国在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作为古代东方奴隶社会发展到帝国阶段的后起之秀,它一开始就以征战见长,具有强烈扩张性。进行掠夺在波斯人看来是比进行创造性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勇武”被看成是“一项最大的美德”。波斯凭借一支强大的军队,东征西伐,从公元前546年至525年其王居鲁士和冈比西斯先后攻占了小亚细亚的吕底亚、新巴比伦、中亚、埃及,控制了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建立了领土广阔,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公元前522年,更具勃勃野心的大流士上台,他进行了有名的军事改革,把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个军区辖若干行省。常备兵包括步兵、骑兵和海军、军队指挥官有千夫长、百夫长、十夫长。军队的精锐部分由波斯人组成,称为“不死队”,始终保持一万人的员额,无识别结果缺员时立即补足。在帝国境内,波斯人的主要职业就是当兵。据色诺芬说,波斯国王颁发奖赏的时候,首先约请那些在战场上显身扬名的人,因为如果没有人保家卫土,耕种多少亩地都是没有用的。除了波斯人组成的军队,大流士还广泛使用由各征服民族的成员组成的军队,其最高指挥官由波斯人担任。为了密切中央与地方的联系,保证军队的迅速调动,大流士继像亚述人那样,修筑道路、设置驿站,使帝国境内道路四通八达。
大流士改革以后,军事力量更为增强,西进之势更为紧张。公元前514一前513年,他率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远征西徐亚人却失败而归。但他占领了色雷斯和黑海海峡,截断希腊与黑海的交通,在此留下一部分军队,由将领美伽巴佐斯率领,屯驻在色雷斯。大流士妄想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不以仅仅逼近希腊门户而为满足,他要征服希腊半岛,希波战争是在所难免的。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等希腊城邦不堪波斯的统治发动了反抗波斯统治的暴动,这却成了希波战争的导火线。当时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向斯巴达和雅典求援,没有海外利益,又没有海军力量的斯巴达以路程太远为由拒绝了,雅典派出20艘军舰和与米利都曾经是同盟者的埃列特里亚派出5艘军舰联合到达小亚细亚,但被波斯军所败,援军只好回国。公元前497年,波斯集中兵力围攻米利都,到公元前495年被攻陷。接着别的希腊城邦也再次沦为波斯殖民地。不久,大流士又以雅典和埃列特里亚援助米利都为借口决定武力进攻巴尔干希腊。
公元前492年,波斯派马尔冬尼斯率海陆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沿色雷斯海岸海陆两路进军希腊半岛,开始第一次远征希腊。
但是波斯海军航行至亚陀斯海角时,遭遇暴风。据希罗多德描述,这次损失相当惨重,“许多船舶被吹得撞到亚陀斯山上面去了。据说,毁坏的船只总数达300只,失踪的人数有两万多人”。陆军也遭到色雷斯人的袭击,死伤很多,波斯只有撤军退回亚洲。
第一次远征的失败并未让大流士死心,他一面命令加紧建造新的战舰和船只,一面进行外交恫吓,要求希腊献出“土和水”。不少城邦慑于波斯淫威而屈从,但雅典把波斯使者抛入深渊,斯巴达则投之于井以让其自取水和土。于是战端又起,大流士决定发动第二次远征希腊的战争。
(2)波斯第二次远征希腊与马拉松战役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派其甥阿尔塔弗涅斯率大军乘600艘舰船,由以前的雅典僭主希庇阿斯当向导,向巴尔干希腊进发。波斯军队在占领那克索斯后,进达优卑亚岛,迫使卡里斯托斯降服。进而围攻埃列特里亚,遭到顽强抵抗,但终因叛徒出卖而被攻陷。此后,波斯军乘船来到雅典东北的马拉松平原,登陆扎营。消息传到雅典,雅典立刻向斯巴达求援,并组织一万重装步兵急赴马拉松应战。前来援助的有普拉提亚的重装步兵一千人,斯巴达虽决定援助但不能及时出兵。而波斯海陆兵员总数在五万以上,其中还有希腊人最为畏惧的精锐骑兵队。雅典以一万公民之旅迎战,不啻以卵击石,但雅典也有自己的优势,除了公民以死卫国的昂扬士气外,其重装步兵无论在战备和战术上都是第一流的:战士皆着头盔铠甲,左手持盾,右手握矛,以密集队形冲刺;而波斯步兵则是轻装,只有藤盾护身,并且是在各地强征入伍,士气涣散;在地形上,希腊人布阵于山麓,波斯则扎营于山下平川地带,希腊军有居高临下之利,若主动进攻便于长驱直入,迂回包围。另外,率兵到达马拉松的雅典十将军,推举雅典名将米尔太德为战斗的总指挥。米尔太德的祖先是雅典著名的显贵家族。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他的叔父老米尔太德在庇西特拉图当僭主的时候是雅典很有势力的人物。公元前524年,老米尔太德曾任执政官,他因与庇西特拉图不睦,便招集一批人,到色雷斯建立了一个殖民地。米尔太德的父亲客蒙是雅典的大富翁,曾用同一队马在奥林匹亚赛会上三度赢得塞车的胜利。米尔太德本人也当过雅典的执政官,后来成了在色雷斯的殖民地赫尔松涅索斯的僭主。他娶了色雷斯的国王的女儿赫格西皮列为妻。
由于长期生活于色雷斯地区,米尔太德对波斯军队的虚实与战术特点有所了解,合乎知己知彼的要求。波斯方面则只带着被逐出雅典数十年且不熟悉军事的希庇阿斯。应战之前,米尔太德对士兵和司令部同僚作了热烈的演讲,他说,雅典将披上奴隶的枷锁,还是永远保存其自由,关键就在他们自己的身上。米尔太德特别选定了波斯骑兵夜间放马于北面沼泽,受阻而不能返回的最好时机,在清晨向波斯军队发动猛攻。他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和波斯军队惯于中央突破的特点,排出传统希腊方阵,把重装步兵重点布置在两翼,中央兵力较弱,只有数列厚度。战斗一开始,雅典军队的中央部分突入敌军阵地后又且战且走,让波斯主力尾追,然而雅典军的两翼很快就突破对方的阵线,迅速插向敌军纵深,形成包围封合之势,把首尾失援并被分割包围的波斯军打得狼狈逃窜,伤亡惨重。这时,迟到的波斯骑兵虽冲入战场也由于阵营已乱而无所作为。因此,经过几小时的激战,雅典军获全胜,俘获战舰七艘,打死波斯士兵6400人。溃败的波斯军窜上舰船,离岸南逃波斯第二次对巴尔干希腊的入侵终于以失败告终。雅典人在战地为阵亡的192名勇士建陵合葬,世代垂念,陵墓至今仍屹立于马拉松平原之上。
雅典人在马拉松战役中,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英勇奋战,以弱小的兵力战胜强大的入侵者,成为世界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一空前巨大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整个希腊民族抗击侵略者的斗志,而雅典孤军应战独抗强敌,大大提高了它在希腊各邦的威信。以雅典为榜样,许多动摇观望的城邦开始转而积极主战,为日后希腊联军的组成打下了基础。希腊人也正是从此战役开始了拯救自己文明的斗争,这次战役为日后希腊人战胜波斯人打下了基础。
(3)波斯第三次远征希腊的战前备战
大流士得知第二次远征希腊又失败了,感到非常恼火,但他还是不甘心失败,积极筹划准备第三次远征。希罗多德说:“他于是立刻派遣使者到一切城市,命令他们装备一支军队,要他们每一个城市提供远比以前为多的船只、马匹、粮饷和运输船。由于这些通告,亚细亚忙乱了整整三年(即从公元前489年至前487年),精壮的人们都给征入了讨伐希腊的军队并且为这件事作了准备。”但正在准备过程中,公元前488年大流士死去,其子薛西斯即位后,继承父志,积极继续作远征准备。
据说薛西斯建立了包容骑兵、陆军、海军的强大远征军。希罗多德甚至说:“除去那些巨川大河之外,哪一条河的水不是给他的大军喝得不够用呢?”为远征后大军有足够粮秣,薛西斯在他即将远征的途中,包括整个色雷斯沿岸,设置了许多贮备粮秣的兵站基地。他还为远征顺利通过赫勒斯滂海峡,建造了横渡赫勒斯滂海峡的索桥,用绳索连锁桡船,又为稳住连锁船只而在海中坠下了许多巨大的锚,桥面上铺实树枝,桥两侧设有栅栏,既稳固又便于人马通行。
薛西斯征集建立了多民族组成的,服装和兵器各异的古代世界规模最大的杂牌军,只参加远征的士兵足有20多万。他还组建了强大的骑兵和战车兵,由沿海民族组成一支相当庞大的舰队。海军的主要部分是三列桨舰船,据希罗多德报道共1207艘”。薛西斯就是率领这支庞大的军队远征希腊,刮起另一场战争飓风。
(4)希腊人的战备工作
正当波斯帝国积极备战,暴风雨即将来临前夕,雅典却围绕怎样对抗波斯,展开了激烈斗争。以阿里斯帖德为代表力主陆上卫国,要建立强大陆军;以特米斯托克利为代表力主海上卫国,要发展海军。最终特米斯托克利胜利,提出了加强雅典海上势力和建造新舰队的海军纲领。
①特米斯托克利建立雅典海军。特米斯托克利是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雅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当时雅典政坛上的风云人物。他的父亲涅奥克列斯虽然富有,但不属于最显赫的望族。公元前493年,特米斯托克利当选为执政官时,就考虑到加强海军对于雅典的重要性,开始增建比雷埃夫斯港的防御设施。特米斯托克利的巨大历史功勋在于,他能正确地认识马拉松战后雅典的国内外形势,在复杂的斗争中,善于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推动有利于发展民主政治、增强国力的政策,使雅典变成拥有强大海军的海上强国。他巧妙地利用雅典人与拥有强大海军的近邻埃基那的敌对关系,说服了公民的大多数,在公元前480年,把劳里温新发现的丰富银矿的收入用于建造军舰。这样,到波斯再次入侵前,雅典已经拥有当时希腊诸城邦中数量最多的新式军舰,总数达200艘左右。
在特米斯托克利倡议和主持下建造的雅典军舰共分两类,一类是战舰,也即“长舰”;另一类是供运兵和军用物资的运输船。此时建造的军舰主要为三列桨舰船,每舰有170名划桨手,分上、中、下三层配备划桨手。舰船头角包以黄铜,用以冲撞敌舰。在舰上还设有小桥,在与敌舰接舷后可将小桥搭在敌船上,舰上的重装步兵便可以上冲入敌船,与之展开白刃战。后来的罗马海军也采用了这种接舷战术。
②希腊军事防御同盟初步形成。希腊世界城邦既小又多,单以一两个城邦是无法与波斯帝国时对抗的,于是各城邦使者穿梭往返于各城邦之间,为建立一个反波斯同盟、团结御侮,保卫自己家园而奔走,参加反波斯同盟的城邦共有31个,特别是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强国联合起来,对以后的战争胜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雅典自特米斯托克利主持建立强大舰队以后,一跃成为爱琴海上第一流的海上强国。特米斯托克利把雅典从陆上防卫波斯转为海上防卫是很有远见的。如果说未来的第三次希波战争中希腊的胜利是某种意义上海军的胜利,那么雅典组建强大海军的改革使雅典海军赢得了战争,而且为战后在希腊世界称霸奠定了基础。但是雅典海军强大了,陆军的作用则相对降低了,于是在未来战争中就需要有别的陆军强邦的协同作战,斯巴达勇敢的陆军正好补其不足。
反波斯军事防御同盟以斯巴达为马首是瞻,斯巴达人占据了陆军统帅职位,还占据了海军统帅职位。这与特米斯托克利的团结御侮为重,说服雅典人,奉斯巴达人为最高统帅有关。但雅典在战争中的作用并没有因此而逊于斯巴达,这也可以从战后雅典称霸希腊世界看出来。
在特米斯托克利倡议和主持下建造的雅典军舰共分两类,一类是战舰,也即“长舰”;另一类是供运兵和军用物资的运输船。此时建造的军舰主要为三列桨舰船,每舰有170名划桨手,分上、中、下三层配备划桨手。舰船头角包以黄铜,用以冲撞敌舰。在舰上还设有小桥,在与敌舰接舷后可将小桥搭在敌船上,舰上的重装步兵便可以上冲入敌船,与之展开白刃战。后来的罗马海军也采用了这种接舷战术。
②希腊军事防御同盟初步形成。希腊世界城邦既小又多,单以一两个城邦是无法与波斯帝国时对抗的,于是各城邦使者穿梭往返于各城邦之间,为建立一个反波斯同盟、团结御侮,保卫自己家园而奔走,参加反波斯同盟的城邦共有31个,特别是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强国联合起来,对以后的战争胜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雅典自特米斯托克利主持建立强大舰队以后,一跃成为爱琴海上第一流的海上强国。特米斯托克利把雅典从陆上防卫波斯转为海上防卫是很有远见的。如果说未来的第三次希波战争中希腊的胜利是某种意义上海军的胜利,那么雅典组建强大海军的改革使雅典海军赢得了战争,而且为战后在希腊世界称霸奠定了基础。但是雅典海军强大了,陆军的作用则相对降低了,于是在未来战争中就需要有别的陆军强邦的协同作战,斯巴达勇敢的陆军正好补其不足。
反波斯军事防御同盟以斯巴达为马首是瞻,斯巴达人占据了陆军统帅职位,还占据了海军统帅职位。这与特米斯托克利的团结御侮为重,说服雅典人,奉斯巴达人为最高统帅有关。但雅典在战争中的作用并没有因此而逊于斯巴达,这也可以从战后雅典称霸希腊世界看出来。
(5)温泉关战役与第三次希波战争爆发
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亲率海陆军从阿比多斯出发,进入欧洲,沿着色雷斯海岸水陆并进。据希罗多德记载,陆军总数170万,战舰1200艘,这些数字显然是夸大了。但据近代研究者估计,海陆军战斗人员的总数仍可达50万左右。希腊联军在数量上处于明显的劣势:陆军11万,海军400艘战舰,而且由于城邦众多,能集结在指定地点抗击波斯主力的联军人数往往只有一两万人,甚至更少。因此,战争态势对希腊人来说是非常严峻的。
两军对抗的第一回合是著名的温泉关之战。温泉关号称天险,扼于南下中希腊的主要道口,傍山靠海,关口窄道仅容羊骑通过。守卫温泉关的联军仅7200人,其核心是300斯巴达战士,统帅则是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斯。
列奥尼达斯是阿那克山德里德斯的第三个儿子,于公元前488年继哥哥之位为王。公元前480年,当波斯国王薛西斯亲帅海、陆两路大军气势汹汹地进犯希腊的时候,他担任希腊盟邦陆军总指挥,亲自负责扼守战略要冲温泉关。来到关上后,他首先指挥修复了年久失修的壁垒,接着对兵力作了部署。希腊守军凭借有利的地形,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薛西斯出动了称之为“不死队”的精锐部队,也溃败下来。当正面攻击迟迟不能得手的时候,当地的一个希腊人叛国投敌,在夜间带领波斯军队,从一条小路迂回到温泉关背后。面对陷于重围的危险局势,列奥尼达斯命令大部分部队安全撤走,以便保存有生力量。他率领300名斯巴达人,400名忒拜人和700名特斯皮亚人坚守在山上,次日上午,波斯人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希腊人殊死抵抗,长矛断了用剑砍,短剑钝了用拳头和牙齿与敌人格斗。希罗多德生动地描述了斯巴达人的战斗场面:“他们大多数人的枪已经折断了,于是他们便用刀来杀波斯人。在这次的苦战当中,英勇奋战的列奥尼达斯倒下去了。和他一同倒下的还有其他知名的斯巴达人”。斯巴达人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波斯人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后人在这个战斗地点,为斯巴达战士立了一个纪念碑,并于上铭刻诗文:“过路的人,请告诉拉西第梦人(即斯巴达人),我们遵守他们的指令,躺在这儿了”。鲁迅先生于1703年在《浙江潮》上曾发表《斯巴达之魂》一文,介绍有关温泉关战役的故事,称赞说:“巍巍乎温泉门之峡,地球不灭,则终存此斯巴达武士之魂”。
列奥尼达斯和他率领的士兵,临危不惧,忠于职守,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以英勇牺牲的榜样鼓舞了希腊全军的士气,其精神力量之伟大远胜于具体战斗之得失,在希波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从战略布置上看,这场守卫战也是成功的。它保存了联军的主力,使希腊舰队能够顺利驶往萨拉米岛附近,为后方备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后来萨拉米战役的胜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6)萨拉米海战
温泉关失陷之后,希腊海军迅速撤退集结到萨拉米海湾,把中希腊拱手相让给波斯人。波斯人不久用火箭攻城,攻陷了雅典。雅典的再陷,引起了萨拉米海军的惊慌,在雅典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的坚决要求下,希腊人决定在萨拉米海峡与波斯人展开激战。
萨拉米海峡水域狭窄,具有深遂谋略的特米斯托克利企图诱使庞大的波斯舰队进入此处,以便为快速灵活的希腊战船提供良好的歼敌机会。于是他设法说服了担任联军舰队司令的斯巴达人埃弗里比阿德斯采纳了他的作战计划,之后又派了一名心腹奴仆逃到波斯方面,诡称希腊舰队准备逃出海湾,建议波斯迅速出船拦截。薛西斯信以为真,于夜间调动舰队封锁了海峡出口。已被敌方包围的希腊舰队意识到只有拼死决战才是唯一出路。
公元前480年9月23日天刚破晓,总数约380艘的希腊舰队出现于萨拉米岛与雅典海岸之间的狭窄水域,波斯舰队随即全面出击。波斯舰船大而且数量占绝对优势,但在狭窄的海湾里无法施展;相反,希腊的小型舰船运转灵活而且熟悉航路,主动进击性非常大。于是,波斯舰船进入狭湾后便只能以纵列行进且互相挤碰起来。看见时机已到,以雅典为主力的希腊舰队猛冲过来,纷纷从侧面撞击波斯船只。波斯舰队顿时一片混乱,几乎丧失了作战能力,有的触了礁,有的搁了浅,更多的是被灵活机动并装有撞角的希腊战舰击沉。战斗持续到晚上,拥有千余艘舰船的波斯舰队已溃不成军,战舰被击沉300余艘。波斯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而希腊仅损失40艘舰只。
此役的失败使薛西斯再也无心恋战,他害怕退回亚洲的道路被希腊海军截断,遂匆忙“御驾回朝”,只留下马尔冬尼斯率陆军余部在希腊继续作战。薛西斯的撤退表明战局已发生根本变化,现在是希腊人取得攻势,而留下的波斯陆军则难脱身死于异域的命运。萨拉米海战从根本上扭转了希波战争的战争形势,奠定了以后希腊人胜利的基础。
(7)普拉提亚战役和希腊的最终胜利
在整个希波战争中,如果说萨拉米海战是希腊反击波斯的一次海上大规模的,决定性的胜利,那么普拉提亚战役应该说是希腊反击波斯的一次陆上大规模的,决定性的胜利。
公元前479年,驻守北希腊的马尔冬尼斯又进兵阿提卡半岛,再次占领雅典,但此时的波斯军队已是强驽之末,接着波斯军队又与希腊军队在普拉提亚展开了一次大决战。
这次希腊联军的声势相当强大,据希罗多德统计,希腊联军重装步兵共有38700人,轻装步兵共有69500人。其中斯巴达的黑劳士奴隶在这次战斗中也被武装起来,作为轻装步兵,每一个斯巴达人配备7个黑劳士。希腊联军以斯巴达和雅典军队为主力,总共达11万人,在斯巴达国王乌撒尼亚斯为最高统帅的率领下,列阵在阿索波司河南岸,准备与波斯人决一雌雄。
波斯军队的数量,据希罗多德记载总共有30万人,其中不少是希腊人,最精锐部队由波斯人组成,包括“不死队”,部署在阿索波司河北岸,与希腊联军隔河对峙。
双方对阵多日,战争一天天拖延,波斯统帅马尔冬尼斯日感军队给养供给困难,面对希腊人在本土作战,援兵越来越多,他决定先派骑兵进攻希腊人,迅速结束战争。
波斯骑兵骚扰了希腊军队,并切断了希腊人的水源,于是一部分希腊人撤走了,但作为主力部队的斯巴达和雅典军队还按兵不动。波斯军队误认为希腊人逃跑了,于是既不整顿队形,也不按照原来的部署,像追击逃兵似地涌上来,主要对准拉西第梦人,与斯巴达人展开了激战。
战斗开始后,希罗多德描述说,波斯人用他们的藤盾连成一道壁垒,从这后面射出了“像雨点一样多的箭”,给希腊人以很大打击。但波斯人主要靠骑兵和弓箭手作战,一旦当战斗进入近战,特别是肉搏战时,波斯人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他们没有希腊人那样专门的训练,战斗技术较差。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波斯军队中异邦军数量众多,他们完全视波斯人为瞻,旗倒兵散,正如希罗多德所言:“异邦军的全部命运是以波斯人为转移的,因为其他的人看见波斯人逃跑了,故而在他们甚至还没有和敌人交锋,便立刻也逃跑了。胜利者就这样跟在薛西斯的士兵后面进行了追击和杀戮。”
不久,希腊人发动猛攻,与波斯人展开肉搏战,希罗多德描写:“直到最后,这场战斗竟形成了肉搏战;原来异邦军抓住了对方的长枪,并把它们折断了。波斯人论勇气和力量都是不差的,但是他们没有防护的武装,此外他们的训练不够,论战斗的技术到底也比不上他们的对手。”结果,波斯军队伤亡惨重,30万大军除了一支4万人的军队逃跑了以外,只有3000人幸免于难,其统帅马尔冬尼斯也阵亡了。而希腊方面,斯巴达人阵亡91人,铁该亚人16人,雅典人52人。
普拉提亚战役是希波战争的最后一次大决战。经过这次决战胜利,希腊人开始全面反攻,希腊大陆很快全部解放。与此同时,希腊海军又在小亚细亚的米卡尔海角击败波斯舰队。公元前478年,雅典进攻黑海海峡,占领赫勒斯滂左旁要塞。从此,战争完全在海上或海外进行。
随着战争从陆战转入海战,希腊联军内部出现分裂,以农立国的斯巴达对海上作战不感兴趣,而且海军不如陆军发达,撤回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公元前478年,拥有海上强大力量并且声威日盛的雅典和希腊本土、爱琴海各岛及小亚希腊各城邦组成了新的对抗波斯的军事同盟,史称雅典海上同盟,或叫提洛同盟。从此以后,希波战争就是主要在以雅典为主的提洛同盟和波斯人之间进行的。
陷就暴露出来了。他们没有希腊人那样专门的训练,战斗技术较差。尤其应该注意的是,波斯军队中异邦军数量众多,他们完全视波斯人为瞻,旗倒兵散,正如希罗多德所言:“异邦军的全部命运是以波斯人为转移的,因为其他的人看见波斯人逃跑了,故而在他们甚至还没有和敌人交锋,便立刻也逃跑了。胜利者就这样跟在薛西斯的士兵后面进行了追击和杀戮。”
不久,希腊人发动猛攻,与波斯人展开肉搏战,希罗多德描写:“直到最后,这场战斗竟形成了肉搏战;原来异邦军抓住了对方的长枪,并把它们折断了。波斯人论勇气和力量都是不差的,但是他们没有防护的武装,此外他们的训练不够,论战斗的技术到底也比不上他们的对手。”结果,波斯军队伤亡惨重,30万大军除了一支4万人的军队逃跑了以外,只有3000人幸免于难,其统帅马尔冬尼斯也阵亡了。而希腊方面,斯巴达人阵亡91人,铁该亚人16人,雅典人52人。
普拉提亚战役是希波战争的最后一次大决战。经过这次决战胜利,希腊人开始全面反攻,希腊大陆很快全部解放。与此同时,希腊海军又在小亚细亚的米卡尔海角击败波斯舰队。公元前478年,雅典进攻黑海海峡,占领赫勒斯滂左旁要塞。从此,战争完全在海上或海外进行。
随着战争从陆战转入海战,希腊联军内部出现分裂,以农立国的斯巴达对海上作战不感兴趣,而且海军不如陆军发达,撤回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公元前478年,拥有海上强大力量并且声威日盛的雅典和希腊本土、爱琴海各岛及小亚希腊各城邦组成了新的对抗波斯的军事同盟,史称雅典海上同盟,或叫提洛同盟。从此以后,希波战争就是主要在以雅典为主的提洛同盟和波斯人之间进行的。
公元前468年,提洛同盟大败波斯海军于小亚的攸里梅敦河。公元前449年,又大败波斯海军于塞浦路斯岛附近。最终波斯只好和希腊人签订和约,规定波斯承认小亚希腊各邦独立,放弃对爱琴海和黑海一带的统治。至此,希波战争以希腊获得彻底性胜利告终。
(8)希波战争对希腊文明发展的推进
一场庞大的外来战争对一个民族来说有时可能是一场灾难,因为它可能导致其文明的毁落。有时对其来说又可能是其文明发展的外来推动力和发展推进剂。其民族在外来压力下,为追求生存和独立就要对内励精图治,缓和内部矛盾,克服众多小国寡民的一盘“散沙状态”,联合成一体,共同团结御侮,推进自己文明的发展,赢得了战争,也就使自己的文明获得了重生。
古代希腊文明就是面临如同境地,在面对东来强大的波斯帝国的冲击下,自己在公元前5世纪初才刚刚发展起自己完整的文明,是逆来顺受接受东方文明的统治,把自己的文明扼杀在其“摇蓝期”里,还是奋起御侮,保卫自己的文明?马拉松、萨拉米、普拉提亚三大会战如果在希波战争中完全失败,那么古希腊文明很可能像历史上其它无足轻重的诸多文明那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不能大放光彩。若波斯西进成功,则地中海将成为单一的古代文明区,不可能在此后的世界文明发展格局中形成东西方分庭抗礼之势。原来地处西亚北非地中海东岸、南岸发展的古代东方文明,虽有巴比伦和埃及两大中心的并立,但比较类似,都是“神授的王”统治的专制主义国家,而且在波斯把巴比伦和埃及统一合并进其帝国后已渐趋合一。正是希波战争中这三次大会战的胜利为古代希腊文明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希腊的胜利使波斯西征受挫,先在地中海东部形成希波对峙局面。虽然在以后的岁月里,希腊民族被征服了,但已结出累累硕果的希腊文明却反过来征服了征服者本身。以后希腊文明在希腊化时代广泛传播于地中海,很快及于罗马再扩及欧洲,形成西方文明;波斯则经安息、萨珊和伊斯兰文明等以后,继而形成东方文明,而这个世界性格局形成的分水岭就是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对希腊来说的确是一次生死存亡的考验,战争的胜利不仅保住了希腊城邦,也极大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发展。由于波斯的势力退出了爱琴海和黑海,希腊城邦的海外交通和贸易便无所阻碍,这就为希腊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战争对雅典意义尤其重大。战争期间,第四等级广泛参军作战,加强了第四等级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城邦制度得到迅猛发展。战后,雅典通过提洛同盟确立了海上霸权,提洛同盟各成员实质演变成雅典帝国的下属。经济的繁荣,城邦制度的发展,为雅典奴隶制城邦的“黄金时代”一“伯里克利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希腊古典文明的繁荣又为日后欧洲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此意义上说,希波战争不仅没有毁灭希腊文明,反而推进了希腊文明的发展。
4、雅典称霸与希腊大规模内战的酝酿
(1)提洛同盟与雅典建立霸权
在希波战争中,雅典为了联合希腊各国在海上共同反击波斯帝国,于公元前478年,组成以雅典为首的海上同盟。因同盟集会会址和金库在成立时设于爱琴海中的提洛岛而得名。入盟城邦最初只有35个,后来随着战争胜利,成员增到近250个。以盟主雅典为一方,所有其它盟邦为一方,双方立盟,军事外交一致行动,实际上是听从雅典指挥,结盟时双方共把一块巨铁投入海中,声言只要铁不浮出海面,便要永远忠于盟约。以铁表志,宣誓入盟后不得随意退出。
同盟成立之初,入盟各邦仍是独立的,雅典亦无任何特权擅自行动和实施未经同盟会议批准的法规或侵犯各邦利益。但提洛同盟的建立,对雅典来说,如虎添翼,成为希腊世界第一等强国。
在希波战争中,同盟在雅典领导下主要对付波斯,奋勇作战。但战争结束后,同盟逐渐变为雅典统治同盟成员,自己称霸希腊的工具。从此,同盟会议不再召开,雅典命令代替一切,金库迁入雅典城,加强对盟邦的勒索和控制,提洛同盟变成了雅典帝国。
雅典帝国的出现,使雅典古典文明臻于极盛。公元前461年,伯里克利任首席执政官,标志着希腊古典文明繁荣时代的到来。
伯里克利出身于雅典名门,年轻时代是在提洛同盟抗击波斯人的战争中度过的。他任首席执政官后,对内实行改革,权达下层公民,使古典希腊文明臻于极盛。对外以扩大雅典势力和利益为原则,加强控制提洛同盟盟邦,变提洛同盟为“雅典海上帝国”,把同盟金库从提洛岛迁至雅典,同盟会议不再召开,雅典积极准备扩张。虽然雅典与斯巴达作为不同的政治制度国家一直有宿怨,但是基于斯巴达组建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势力比较强大,时机不够成熟,伯里克利与斯巴达在公元前445年缔结了30年和约,可是他又对别的城邦和地区进行了扩张。
(2)未来内战的酝酿与根源
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在与贵族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民主政治以雅典为首,贵族政治则以斯巴达为基地。在希腊各个城邦里,几乎都有两派斗争。民族派与贵族派力量互有消长,于是在斗争中,各城邦各派常常要求雅典或斯巴达出面干涉或派兵支援。这种形势在希波战争后日益恶化,酝酿着一场大规模内战。
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在经济和政治上也矛盾重重。雅典与伯罗奔尼撒同盟中的工商业城邦,尤其与工商业发达的科林斯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为发展工商业,雅典与科林斯展开全面竞争。雅典与斯巴达为称霸希腊,分别各自扶植自己的势力,巩固并推行自己的政治制度。基于两者的深刻矛盾,内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公元前431年春,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成员底比斯袭击了雅典的盟邦普拉提亚,雅典给予普拉提亚以援助。以此为起点,至6月中旬,斯巴达王阿基达马斯率军入侵阿提卡,战争全面爆发。
5、伯罗奔尼撒战争与希腊文明开始衰落
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公元前431年开始直到前404年结束,历时27年,战火几乎遍及整个希腊世界。根据史学传统,这次战争可分成三个阶段:一、自公元前431年至前421年,史称“十年战争”,或以斯巴达国王之名称为“阿基达马斯战争”二、自公元前415年至前413年的西西里战争三、自公元前413年至前404年雅典投降,战争结束,史称“德凯列伊亚战争”。
(1)十年战争
①雅典的战略与瘟疫骚扰雅典。当伯罗奔尼撒人在科林斯地峡集结军队,正将出发向阿提卡进攻的时候,雅典的首席执政官伯里克利在人民大会上发表演说,让雅典郊区的农民放弃家园,把家眷和财产迁入城内,固守城垣,运用海军同敌人战斗,以自己海军之长对付伯罗奔尼撒同盟海军之弱。伯里克利早在战前就预料到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为了及早防备斯巴达人从陆上入侵,曾在雅典城与外港比雷埃夫斯之间,修建一道长垣,这样就使陆海两方面的防务都有所巩固。战争爆发后,他采取一件稳妥战略:陆上主守,乡民迁入城中,必要时放弃农村,坚壁清野,据城坚守;同时充分发展海军优势,发兵袭击伯罗奔尼撒沿岸城市,逼迫敌方疲惫求和。伯里克利提出的战略基于他的依靠雅典的财富和资源打持久战的军事思想。正如他之所言:“因为同盟者所缴纳的金钱就是雅典的力量,战争的胜利全靠聪明的裁断和经济的资源。”第一年的战事,雅典就是在伯里克利的领导下以此战略行事的。
伯罗奔尼撒同盟军侵入阿提卡后,大量农民涌进雅典,雅典变成了巨大的难民营。伯里克利绝没想到这一战略在下一步却使他陷入极端被动的处境。
公元前430年夏,一场意想不到的灾祸突然降临到雅典头上。一场可怕的瘟疫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传至埃及和利比亚,再从海上传至皮里优斯港,然后蔓延至雅典城。战祸引起大量农民涌入雅典城内,促使雅典瘟疫更加恶化。许多人相继死亡,据估计,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于这场瘟疫。加上前方军事失利,雅典公民开始对伯里克利不满,不久,公元前429年,他也罹难于此疫。
②普拉提亚围城战。伯里克利死后,雅典发生了主战还是主和的两派斗争。以克里昂为首的主战派主张继续推行对外扩张的战争政策,加强对盟邦的控制,以武力逼使敌方就范。公元前427年,克里昂出席首席将军,基本继承伯里克利的弃陆从洋战略,与伯罗奔尼撒人继续作战。
公元前429年,斯巴达国王阿基达马斯率伯罗奔尼撒同盟军,向中希腊的雅典盟邦普拉提亚进军。普拉提亚人固守城池,在卫城上建筑一排大木栅,内砌以砖,加固加高城墙。伯罗奔尼撒人却在靠近城墙的地方造一土山,与城相接,利用他们的攻城机械一一破城锤(撞墙车)来进攻城池。普拉提亚人利用套索和吊梁破坏敌人的破城锤。其中吊梁与中国古代的滚木起同样作用,但吊梁是用两根铁索悬挂在两根平行地放在城墙上的木杆上。当发现破城锤撞击城墙时,他们把吊梁移动到破城锤的正上方,然后放松铁索,让吊梁突然落下,这样便可把破城锤的头部砸坏。不久伯罗奔尼撒人利用破城锤攻城就在吊梁的打击下失败了。
接下来,伯罗奔尼撒人利用火攻想烧毁普拉提亚,但一场大雨挽救了普拉提亚。
围城日久,城内粮食日缺,普拉提亚人只好在公元前427年向伯罗奔尼撒人投降。普拉提亚城遭到了屠杀,一年后被彻底毁灭。
③派罗斯、安菲波里斯战役及尼西亚和约。公元前427年,克里昂开始出任首席将军后,亲自带兵出征。公元前425年5月,雅典派兵占领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部的战略重地派罗斯港。同年7月,克里昂又亲自率军占领与派罗斯港相对的斯法克特里亚岛。雅典鼓动那儿的斯巴达黑劳士发动暴动,让斯巴达深以为患,于是斯巴达主动求和,但遭雅典拒绝。
正在斯巴达危难之际,斯巴达人接受了其将领拉西伯达的建议,进攻爱琴海北岸的雅典城市。这样一方面可以把雅典军队引出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免除其严重的威胁;另一方面可以鼓动那里的雅典同盟国背叛雅典,以破坏对方的物力和人力支援。公元前424年,拉西伯达率军占领安菲波里斯,接着又攻陷许多地方,引起雅典在希腊东北地区各同盟国的背叛。
公元前422年克里昂亲率雅典军队与斯巴达人又在安菲波里斯展开激战。由于盟邦叛离,雅典军事失利,主和派在雅典抬头并逐渐占了优势。公元前421年,雅典主动与斯巴达提出议和,双方缔结了为期50年的和约,史称尼西亚和约(以雅典将军主和派首领尼西亚得名)。至此,“十年战争”结束,伯罗奔尼撒战争暂告一段落。
(2)西西里战争
①雅典远征西西里。尼西亚和约,并未解决双方战争的根源。事实上有些斯巴达的同盟者自始就反对和约。主要只是由于斯巴达和雅典都有点对十年的持久战倍感疲乏,它们需要缔约取得暂时和平,赢得时间来重作休整,为未来战争进行新的准备。因此,战争再起,势所必然。
公元前420年,年轻的雅典激进民主派亚西比德被选为将军。他一登上政治舞台,就竭力鼓吹对斯巴达重开战端,提出了一个远征西西里、称霸全希腊的狂妄战略计划。他的海上战略思想,与伯里克利、克里昂等前辈一脉相承,只是更富于野心,更脱离实际。但他得到大多数下层城市公民的支持,其主张逐步在雅典政治中占了上风。
公元前416年,西西里岛的雅典盟邦塞格斯塔与斯巴达在西西里的同盟者叙拉古的盟邦塞林努斯发生纷争,塞格斯塔向雅典求助。于是亚西比德在雅典主张借此远征塞林努斯和叙拉古,切断叙拉古这条斯巴达和科林斯的左臂。雅典于是同意远征西西里。
远征前夕,尼西亚在一次人民大会上发言说:“你们往西西里去了,留下许多敌人在后方,很明显的,你们在那里也会有敌人的,而且也要应付那些敌人。可能你们认为你们所签订的条约会给你们以保证;..如果我们的大军在任何地方遭到失败的话,这个和约不一定能阻止敌人马上向我们进攻。”尼西亚的这段发言,恰好说明亚西比德战略错误的要害:不是远交近攻,而是远攻近和,把敌人留在后方;一旦和约破坏,则两面受敌。以后的事实正是这样发展的。但雅典人并没有把尼西亚的警告放在心上。
正当雅典远征军出发前夕,雅典城内的许多当作路标的赫尔墨斯神像被捣毁了,谣言散布这事与亚西比德有关。但好战心切的雅典人希望从速出征,公元前415年5月,远征军由战舰136艘,重装步兵5100人,轻装步兵1200人,桨手26000名组成,在亚西比德、尼西亚和拉马卡斯率领下,向西西里的叙拉古进发。
②叙拉古战争。雅典大军刚踏上异邦土地,雅典公民大会却下令亚西比德回国受审。他交出指挥权,却在回国途中逃往斯巴达。他向斯巴达建议:速派军增援西西里,以解叙拉古之围;从陆上发兵,长期进驻雅典近郊德凯列伊亚,瓦解提洛同盟。斯巴达采纳了他的建议,这给雅典带来致命的打击。
公元前414年,雅典人把叙拉古团团围住。战事之初,雅典军队甚为得手,叙拉古处境不利。但斯巴达人很快率军及时到达西西里,占据埃皮波拉伊高地,使雅典人的壁垒包围不能奏效。
公元前413年,德摩斯特涅斯主张雅典人应该撤兵回国,而尼西亚优柔寡断,迟疑不决,贻误军机,接下来就是雅典人在大港海战中的惨败。
叙拉古的东、南、北三面环海,只有西面同陆地相连。叙拉古人为对付雅典海军,加强水域大港的防御。叙拉古人在他们旧的船坞前面的海底中钉下了大量木桩,使他们的船停泊在障碍物里面,以免雅典人把舰船划进去撞击它们。这些木桩或露或没于海面,如同暗礁,对舰船航行威胁很大,致使雅典虽有强大的海军,却在战争中没有充分发挥出作用。
叙拉古人还为了其舰船适于狭小的大港内作战,对它们的构造作了很大改进;减少船头长度,在吊锚架的两旁增加一些材料,使船头更加坚固。改进后的舰船可以利用船头撞击战术,在狭小大港内横冲直撞。而雅典舰船的船头构造较轻,并非为迎头撞敌舰而设计,主要用来冲破敌人阵线,环绕敌舰,向敌舰的侧面或船尾冲撞。这种环航战术适于在宽阔海面作战,船多而水面狭窄则不利于环航,难以施展其威力。因此,叙拉古人正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巧妙打击敌人,雅典海军在大港海战中处于相当不利地位。
大港海战开始时,雅典首先进攻,叙拉古起而应战,不多时不大的大港海面布满了船只,展开了古代世界罕见的大海战。据修昔底德记载:“这是一次剧烈的战斗一一比以前任何一次战役都要激烈些。双方面的桨手们,当受命把船划往交战地方时,从不退缩,舵手们表现出很高的技术,彼此互相竞争。.许多船舰挤在一个小面积上互相进攻(真的,过去从来没有这么多的船舰在这么狭窄的水面上战斗过。双方面的船舰总共差不多有二百条)。因此,用船嘴冲击船身的进攻方式比较少(指雅典的作战方式一作者),因为没有倒划退却,也没有冲破敌人阵线向周围转动的机会;在进攻别的船舰或逃避别的船舰的冲攻中,船碰碎船的时候比较多得多。”最后叙拉古和它的同盟者大获全胜,雅典海军死伤过半,余者争相登陆逃走。
③雅典远征军全部覆灭。公元前413年秋,大港海战后,雅典人只有从陆路撤退,海路已被叙拉古及斯巴达人封锁。撤退的军队约有4万人,士气沮丧,行动迟缓,饥渴交加,军心混乱,斗志涣散。沿途不断遭到敌方的围追堵截,雅典人只得投降。后来,他们不是被处死就是送往采石场作苦工,惨死于疾病和苦役中。雅典的西西里远征军全部覆灭异乡。正如修昔底德所言:“这是这次战争中希腊人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照我看来,是希腊历史中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一对于胜利者说来,是最光辉的一次胜利;对于失败者说来,是最悲惨的一次失败,因为他们是全军覆灭;他们的痛苦是很大的,他们的毁灭,诚如俗话所说的,是整个的毁灭,海军、陆军一一切都毁灭了。许多人中间很少有回到故乡的。西西里的事件就这样终结了。”因此,西西里之战是整个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转折点,从此之后,雅典的形势江河日下,难脱战争最终失败的命运。
(3)德凯列伊亚战争
①德凯列伊亚战争。公元前413年春,斯巴达采纳亚西比德的建议,侵入阿提卡半岛,以德凯列伊亚(距雅典约20公里)为据点,派军队四出蹂躏阿提卡,掠夺物资,包围雅典使其变为孤城,并实行长期占领,给雅典带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损失。修昔底德说“这是雅典势力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时的雅典陷入困境,它必须在两个战场上同时进行两场战役一个是西西里战场进行的叙拉古战役;一个是阿提卡战场的德凯列伊亚战争。雅典被困,丧失了全部农村,盟邦也纷纷叛离,军费入不敷出,发生严重的财政危机,雅典失败的时日已不长久了。
②雅典投降。雅典西西里战场的全军覆灭和阿提卡战场的形势日蹙,使雅典陷入困境。外则同盟叛离,内则政局动荡。公元前411年,贵族寡头发动***,残害民主派;接着在公元前410年民主派又推翻了贵族寡头政治。政局动荡,自始就影响战局,而且越来越严重。公元前405年,雅典与斯巴达两支海军大战于赫勒斯滂海峡的羊河河口,雅典经营数十年的海军全部覆灭。公元前404年,雅典被迫投降,投降条件要求:取消雅典海上同盟;自行拆毁一切从雅典到比雷埃夫斯的防御设施;除留12艘警戒船只外,把全部船舰交给斯巴达;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废除民主政治。这些苛刻的条件,已把雅典的伟大和光荣全部抹掉,雅典从此变为二流国家。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最终以雅典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4)雅典失败的原因与希腊文明走向衰落
①雅典失败的原因。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一直政局动荡,貌似强大,内部矛盾丛生: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自由民内部民主派与贵族派之间的冲突,主战派与主和派的争执不休,雅典与同盟国的纠葛等。这些矛盾在战争中都进一步激化了,奴隶纷纷逃亡,民主派执权得势则排斥贵族派,贵族派上台则残害民主派,尤其在处于战争关头两派相斗,战争没有相对固定的领导,没有稳固的后方,同盟者们又趁火打劫,造成分崩离析的局面,使雅典内耗严重,大伤元气,从自身内部加速了战争的失败。
斯巴达内部虽然也存在各种矛盾,但与雅典相比,政局则稳定得多,这让斯巴达可以放心腾出精力专门对付雅典。而且为了打败雅典,斯巴达不惜与波斯相勾结,以承认波斯对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统治为交换条件,取得对方的金钱资助,用以建造舰队。本来斯巴达陆军力量又强大,这可谓给斯巴达虎上添翼。斯巴达没有发生像雅典财政严重危机的状况,军心稳定,斗志昂扬,军饷充足,加上正确的战略战术,让叙拉古在西西里拖住雅典主力部队,自己则围困雅典,长期占据和蹂躏阿提卡,让雅典远近为难,最终只好投降。
雅典采取的战略计划也是不够高明的。伯里克利在战争爆发前夕,就动员人民放弃土地和房屋,保卫海上的城市,让人们避开同伯罗奔尼撒同盟国家作陆战,而号召人们走向海洋、打海战。这是一个涉及全民的总体战略。但战争开始后,雅典并没有从全民备战出发,而是把农村拱手让给斯巴达,任其蹂躏。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既无粮食,又遭瘟疫横行,给雅典人民带来灾难。而亚西比德在此道路上走得更远,他不主张去攻打直接的,最近的、最主要的敌人一一伯罗奔尼撒同盟的首脑斯巴达,却去攻打与雅典关系不大而且远隔重洋的叙拉古,舍近求远,正如尼西亚所言,把主要敌人留在了后方。结果斯巴达攻入阿提卡,雅典疲于西西里和阿提卡两地作战,终于两地的军队几乎都全部覆灭,强大的雅典在日益窘困中死亡。
②希腊文明走向衰落。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是空前的,正如修昔底德所言:“过去从来没有这么多的城市被攻陷,被破坏,有些是外族军队做的,有些是希腊国家自己做的;从来没有那么多的流亡者;从来没有过这么多生命的丧失一一有些在实际的战斗中,有些是在国内***中。”如果说希波战争给希腊带来古典文明的繁荣,那么这次战争却给希腊带来衰落和危机。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以后,各城邦间混战更是愈演愈烈,斯巴达的任意干涉各城邦的内政和推行其贵族寡头政治,日益激起各城邦的反抗。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取得了霸权,实际在战后又立刻丧失了霸权。日后,斯巴达、雅典、底比斯都为了本城邦的扩张,竭力争夺霸权,加剧了各城邦的混战。这样不仅加速了其它城邦的衰落,也加速了自身的日益衰落。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希腊各城邦的生命力已近枯竭,城邦本身的危机为马其顿的征服准备了条件。从城邦内部而言,城邦混战使大奴隶主大发横财,日渐豪富;而手工业者和小农疲于作战,荒废了自己的土地,土地被大奴隶主强夺,土地日趋集中,于是作为城邦制度基础的小农小土地私有制遭到破坏。作为公民兵制度基础的小农因纷纷破产沦为奴隶,公民兵制度也失去了基础。于是由于希腊本身各城邦混战不休,以及希腊世界存在着很牢固的城邦体制传统,以后历史的发展使命只好由别的民族来领导了。不久,北方的马其顿兴起,并侵入希腊,成了希腊世界的主人,希腊被包容进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版图之中。但是已经结出累累硕果的希腊文明反过来又征服了征服者本身,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实际上是在希腊文明的光环中发展前进的。
更新于:7个月前
八、早期与共和时代的罗马
八、早期与共和时代的罗马作者:史仲文 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1、罗马国家的形成与塞维军事改革(1)伊达拉里亚文化罗马文明的源头古代罗马国家的中心地区是意大利,它的地理范围包括意大利半岛及其南端的西西里岛,罗马城则位于半岛中部。意大利最古的居民是利古里亚人。从..
六、古代中国
六、古代中国(夏、商、西周)作者:史仲文 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1、夏朝中国古代文明的开始(1)启建夏与甘之战夏王朝的建立者为启,实际在启的父亲禹之时就已为他打下了立国的基础。禹早年率领民众治水有大功,提高了自己的声望,晚年则致力于王权的建立工作。其手段一是发..
五、古代印度
五、古代印度作者:史仲文 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1、印度河文明时期军事的萌发古代印度主要包括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领土,在古代文明中是仅次于中国的大国。可是在古代,南亚次大陆从未得到统一过,在它领域内的大小国家也没有一个自称印度,因此印度之名只是泛..
三、古代埃及
三、古代埃及作者:史仲文 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1.、前王朝与早王朝时期埃及文明的开始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下游,其基本区域是沿尼罗河两岸的一个狭长地带,地理范围大约和今日的埃及国家相当。从希腊时代起,西方人就知道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人更..
二、原始军事萌芽与战争的起源
二、原始军事萌芽与战争的起源作者:史仲文 胡晓林出自————《世界古代前期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自从人类出现以后,人类与生物界接触发生冲突时,人体自身就是人类第一种冲击和防御武器,牙咬、拳打、脚踢、手指抓挠以及拳挡、足跑等。人类在何时第一次诉诸战争,由于什么原因发生,目前人们对此还是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