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三

繁体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第三

作者:诺曼·波尔马·美国

出自————《航空母舰·1909-1945——航空母舰发展史及航空母舰对世界的影响》

出自————《战争通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饶有兴趣地关注着英国航母的发展。1917年4月6日,美国参战时只有54架可用的飞机,然而19个月之后的美国飞行部队就已经拥有了2107架飞机。但是这些飞机始终没有用航母搭载,因为美国还没有航母。

   建造一艘可以操纵飞机母舰的建议不绝于耳。1917年,航海兼造船工程师约翰·劳伦斯·鲍格特(John Lawrence Bogert)提出了将正在检测的德国邮轮“威廉二世”号(Kaiser Wilhelm Ⅱ)改造成一艘“飞机母船”。他提出的设计方案被送到海军部,按照他的方案船前方要搭建一个153英尺(46.63米)的起飞甲板,船后方需要安装一个带有制动装置的253英尺(77.11米)的着陆甲板。后来鲍格特画出的草图表明了他的设计思路,那就是要拆除船上一半的推进装置,拆除2个烟囱(船上共4个),其余2个烟囱安置在偏右舷的位置。除了前后甲板以外,船中部还要有一个大型的可供水上飞机使用的旋转弹射器。为了实施新的设计方案,船上原来的上层建筑都要拆除。但这些建议实际上没有被采纳。

   最值得注意的一次建议是由舰队司令威廉·西姆斯(William S.Sims)提出的,西姆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的美国海军部队指挥,他富于创新精神而且为人坦率。西姆斯提出开发建造可以在甲板上发射飞机的水上母舰的建议。然而,当时就连西姆斯本人也没有指望在舰队军事行动中飞机能发挥什么重要的作用。1919年,火炮研发专家珀西·斯科特爵士发表了对于航母的看法:战列舰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航空将成为未来战争的决定因素。当得知这个评价之后,西姆斯宣布:“世界上所有搭载飞机的舰船都不可以攻击外国,除非这些船随同作战的战列舰部队优于敌军部队。”鉴于现存飞机数量有限,西姆斯的观点还是比较正确的。

   “得克萨斯”号(Texas)战列舰刚从古巴水域的射击练习回来,二号和四号14英寸(355.6毫米)炮塔上方搭建的飞行平台上停着“索普威思骆驼”飞机。1919年3月9日,第一架飞机从美国的战列舰上起飞,当时是爱德华·麦克唐纳(Edward O. McDonnell)驾驶“索普威思骆驼”飞机从“得克萨斯”号上起飞的。图中这艘无畏级战舰上有网格状“鸽子”桅杆;后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些桅杆全部从美国战列舰上拆除了。(《美国海军》)

   1918年夏天,美国海军将官会议以试探的语气提出了让飞行员在航空母舰上服役的建议。第三位具有飞行员资格的海军军官约翰·达沃斯(John H. Towers)建议将一艘商船改建成用于飞机起降的试验船;而其他人则建议将战舰改建成既可以携带火炮等武器装备又可以搭载飞机的母舰。

   1918年,将官会议研讨后批准了在6年时间里建造6艘航空母舰的建议。每艘航母上都要有一个无障碍物的700英尺(213.36米)的飞行甲板,最大航速要达到35节(64.82千米/小时),巡航范围为1万英里(18520千米)。然而这一光明前景在10月2日突然黯淡了,因为海军部长约瑟夫·丹尼尔(Josephus Daniels)中止了该计划。丹尼尔写道:“建造航空母舰这种特殊结构舰船的计划暂停。在将官大会提交有关航母对军事有积极作用的说明之前,不能采取任何行动;只有这些航母建造完成而且有助于目前的战争,这项计划才能进行。”不到一个月之后,欧洲战场的战争就结束了。

   在没有航空母舰时,舰队使用炮塔上的平台来操纵战斗机类型的飞机。1918年11月还在英格兰的时候,美国战列舰“得克萨斯”号就在两个14英寸(355.6毫米)的炮塔上搭建了平台。在观察是否有飞机被击中方面,飞机要比战舰桅杆上的人观察得更远、更准确,从炮塔上操纵飞机是大口径火炮战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

   直到第二年夏天在加勒比海进行的舰队军事演习,第一次飞机起飞才得以在“得克萨斯”号上实现。两架“索普威思骆驼”和一架“索普威思1 1/2炫耀者”飞机被分配给“得克萨斯”号。1919年3月9日,当“得克萨斯”号停泊在古巴的关塔那摩湾时,爱德华·麦克唐纳中校驾驶“索普威思骆驼”实现了从该船上的首次飞行。战列舰“密西西比”号搭建了类似的平台,而且搭载了一架“昂里奥HD-1”(Hanriot HD-1)战斗机。军事演习中,每艘船都进行了3次飞行。飞机起飞后在岸上着陆。

   另外6艘美国战列舰上也安装了炮塔平台,从这些船上起飞的飞机分别是英国生产的“骆驼”和S.E.5A,法国生产的“纽波特28”,美国生产的“昂里奥HD-1”和“沃特VE-7”(Vought VE-7)。所有这些飞机都是战斗机,VE-7源于1917-1918年为陆军生产的教练机,后来第一批不同类型的VE-7战斗机于1920年5月被送到海军处。

   1919年4月,当“密西西比”号驶向古巴的关塔那摩湾时,一架“索普威思骆驼”飞机从舰上二号炮塔上起飞。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几年里,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起飞了多种法国和英国生产的飞机。“骆驼”战斗机擅长执行战斗、侦察和轰炸任务。(《美国海军》)

   根据记载,1920年8月美国海军从战列舰的炮塔上进行了最后一次飞机起飞试验,因为海军随后就结束了以舰上飞行的形式进行的试验。不过,美国海军转而使用水上飞机,水上飞机成为第一批被专门制定全天候执行飞行任务的美国舰船,改建后的驱逐舰、巡逻舰、布雷艇都可以为水上飞机服务。这些船根本不是水上飞机母舰,甚至作为供应船都不够格。准确地说,这些船是机组工作人员和机械师的住所,船上还储存了一些有限的维护设备、备用零件和其他设备。1919年,美国海军取得了一艘尚未完工的商船,并且将其改建成一艘合格的水上飞机供应船。它就是1921年12月加入舰队的“赖特”号(Wright)。美国海军从来没有像英国、日本和其他国家那样研发搭载和起飞水上飞机的母舰。

   1919年夏天,美国朝着航母发展迈进了一大步,这一年国会通过了年度海军拨款法案,该法案拨款50万美元用于改建一艘运煤船,这样就可以暂时配合飞机母舰舰队军事行动和试验使用了。美***舰“木星”号(Jupiter)被指定为改建船只。这艘船已经服役7年,对于“第一次”并不陌生:1913年执行任务时,“木星”号成为海军中第一艘装有电推进的大型船只;1914年,它又成为自西向东穿过巴拿马运河的第一艘船。1917年6月,“木星”号将一批没有飞机的海军飞行员运送到法国,随后它和运煤船“海王星”号(Neptune)一起进入了海军飞行领域。第一批到海外的海军航空部队由第一航空分遣队中的7名军官和122名军人组成。

   这艘没有魅力的“木星”号运煤船被选中改建成美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该船是海军中第一艘装有电推进的大型船只。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间里,“木星”号作为训练船和试验船都证明了自身非凡的价值。(《美国海军》)

   “木星”号外形较小,船身全长542英尺(165.2米)、排水量11050吨,航速慢,测试时航海日志上记录的航速为14.99节(27.76千米/小时)。它的优点是:船上货舱大,顶部空间和舱门都很大。这些特点使它能够搭载相对较多的飞机,而且可以为修理车间腾出空间。此外,与其他可供改造的船只相比,“木星”号需要的工作人员少。

   1920年3月,“木星”号进入弗吉尼亚州的诺福克海军船厂船体改建工作。船上原有的运煤设备全部拆除而且在船上还安装了长534英尺(162.76米)、宽64英尺(19.51米)的飞行甲板。该船货舱上和舰桥上安装了桁架支撑的飞行甲板。飞行甲板下面配备了移动式吊车,这样就可以从货舱中吊出飞机,然后再沿着船上露天的主甲板将飞机运送到船的前部和后部;单独的一台吊车就能将飞机运到甲板上。为了将水上飞机运送到船上,主甲板上还安装了2台摇臂式吊车。船的前部还配有2门145英尺(44.2米)的弹射器(1930年被拆除)。

   安装在主甲板上方大约30英尺(9.14米)处的飞行甲板让一些旁观者将这艘船比喻成旧时美国西部的长形布篷马车,“木星”号的绰号“篷车”也因此而得名。

   最初在船的两边都安装了很短的大烟囱,烟囱彼此相连,根据不同的风向、废气就可以从任意一根烟囱排放出去。后来在船的左舷安装了一根烟囱,再后来左舷上有了两根烟囱,这些烟囱在飞机起降时可以用铰链向外探出。“木星”号保留了最初的电驱动推进系统,作为一艘母舰,它的速度被评定为“大概”15节(27.78千米/小时),但它的实际航速要慢1-2节(1.852-3.7千米/小时),这个速度太慢无法跟上航速为21节(38.89千米/小时)的战列舰。

   为了成为美国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木星”号正在诺福克海军船厂接受船体改造。这艘船上没有舰桥或岛式结构,请注意图中该船唯一一台升降机的开口处。(美国陆军航空勤务队(U.S.Army Air Service))

   作为一艘母舰,“木星”号最初的结构中包括船尾上精心设计的鸽笼,鸽笼周围有储备的鸟食、巢穴、训练及诱捕鸽子的地方。修建鸽笼是因为当时无线电技术还很落后,飞行员在野外飞行时,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通常都会带上信鸽。一名飞行员回忆说:“训练信鸽回到船上的努力白费了,而且很多小鸽子把船上弄得乱糟糟的。”很快,鸽笼的地方就被改建成副舰长的住处了。

   就在“木星”号改建的时候,对舰载航空兵产生深远影响的其他事件正在发生。

   建立一支独立的美国空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国内就展开了建立一支独立空军的运动。这场运动的领导者是威廉·米切尔(William Billy Mitchell)准将,他从1916年起开始飞行生涯(虽然更早他就与陆军航空兵有联系),而且在1917-1918年在欧洲指挥了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战争结束后,米切尔回到美国,并且开始主张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这支空军要独立于作战部和陆军部。他通过正式途径和向公众公开的方式宣传自己的观点。   米切尔和海军之间的冲突发生在1920年初,当时米切尔说,和潜艇一起进行的空袭只能让潜艇受损,而且“如果空袭不能击中对方潜艇的话,还会致使水面上船只发挥的作用不如从前”。几天之后的国会听证会上,米切尔提出挑战:“让海军验证我的话。”极端主义容易导致新的极端主义,很快两个派别之间的战线就拉开了,当然都很极端。一些人认为:水面上的舰船很脆弱,对于空袭毫无招架之力;另一些人认为:水面上的舰船可以很轻松地应付空袭。当然,还有很多人认为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这些人采取了折中的态度。

   人们对于飞机投弹轰炸战舰的兴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海军少校莱顿(B.G.Leighton)在自己1919年5月出版的《投弹飞机的可能性》小册子中广泛讨论了进行飞机轰炸试验的问题。写过很多海军航空方面作品的莱顿认为,飞机投弹轰炸舰船是可行的而且“完全是海军的职责”。几个月后,海军少校巴特利特(H.T.Bartlett)建议海军用被淘汰的陈旧军舰进行这样的试验。

   米切尔的断言推进了试验的进程。海军安排试验,一方面测试空投炸弹对战舰的影响,另一方面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验证装甲的效力。1920年11月,一艘陈旧的战列舰“印第安纳”号(Indiana)被用作试验船,该船的关键位置上摆放了多达600磅(272.16千克)可以引爆的炸弹。不可否认的是,炸弹比较小,“印第安纳”号也很小(10288吨),而且很陈旧(1895年下水),因此根本无法与同时代的无畏级战列舰相比。唯一击中这艘船的空投炸弹也是仿真炸弹、练习弹。定点炸弹爆炸后,这艘船就沉下去了。这些试验是在没有公众知晓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也就意味着将来会进行更多类似的试验。

   米切尔被邀请参加观摩“印第安纳”号试验。《伦敦新闻画报》(London Illustrated News)不知从什么途径得到并且公布了“印第安纳”号受损的照片,米切尔对于飞机与战列舰之间的论战更是火上浇油。米切尔态度明确地站在陆军飞行员一边,支持米切尔的人还说海军飞行员是因为受上级军官的限制才不敢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这场论战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难分伯仲。这时,海军少将兼任海军军事学院院长的威廉·西姆斯接受了论战的挑战。以前西姆斯对于航空兵的非凡能力持保守观点,但是自从到军事学院任职之后,他就决定要在军事演习中将飞机和航空母舰之间的战略问题研究到底。通过模拟战争中飞机与航母的对决,西姆斯成为舰载航空兵的有力支持者。

   西姆斯少将加入到争论不休建立空军的论战中,同时也得到布雷德利·费斯克的支持,费斯克是美国卓越的海军发明家,他也赞成飞机可以击沉水面上舰船的观点。为了表达自己支持航空母舰的看法,西姆斯说:“我相信在未来的战场上,拥有20艘航母的舰队会轻松地击败拥有16艘战列舰和4艘航母的舰队。”

   费斯克更是语气坚定地说:“如果海面上有两方正在作战,一方拥有1艘航空母舰而另一方拥有2艘战列舰;如果必须要我支持一方的话,我会支持航母一方而不是战列舰一方。”

   西姆斯和费斯克都反对米切尔要建立一支能够执行所有飞行任务的独立空军的想法;更准确地说,两位少将都认为海军航空是舰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利用米切尔要建立一支独立空军的威胁,海军飞行员说服海军高级官员在海军内部建立一个强大的飞行组织。海军请求国会批准建立一个监督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飞行事务的海军航空局。立法很快获得通过,美国航空局(BuAer)也于1921年8月迅速成立了。海军少将威廉·莫菲特(William A. Moffett)被任命为航空局局长,他是一名刚刚转而支持海军航空的军官。航空局的建立标志着海军认可了海军航空的重要作用,航空局建立后其局长可以直接向海军部长报告情况,而且其权力和影响都很大。后来的事情证明,莫菲特作为一名航空组织者和公众人物完全可以和米切尔将军媲美。

海军少将威廉·莫菲特。(《美国海军》)

   我们应该注意,虽然陆军飞行部队是一支独立的军队分支,就像步兵、骑兵、炮兵等,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的部队组织和驻地。而海军中的飞行员和军官观察员都是在船上服役的指挥部队的军官,他们即使在执行飞行任务时还要与不飞行的同事吃住在一起。因此,海军飞行员需要更多的飞机、更多的工作人员和更多的资金,但是只有一样他们不要,那就是他们不需要一支独立的空军,特别是让他们的军阶降低的新的空军,因为类似的事情曾在英国建立皇家空军时发生过。

   1921年6-7月,海军开始对船只进行空投炸弹的试验,这些试验在某种程度上是在公众、国会和米切尔将军的敦促下进行的。海军想用这些试验测定空投炸弹对舰船的影响,这个结果可以为改进军舰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米切尔来到现场观看,一方面他希望试验可以证明他写的有关飞机可以击沉水面上任何舰船论文的价值;另一方面他希望这次试验的结果能够有利于他提出的建立一支独立空军的想法,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牺牲海军的利益。米切尔写道:

   在海面上,空军很难击沉的军舰就是装甲战列舰;困难的原因是在海面上进攻战列舰的问题没有像空军袭击陆地上目标那样经过仔细的研究和推敲。

   现在米切尔应该有机会研究并且制定出击沉战列舰的方法了。不幸的是,陆军航空部队对于试验毫无准备。因此,海军部为航空部队提供无线电设备、指南针,甚至还有轰炸瞄准器。海军飞机、飞艇和舰船也要帮助和指导陆军飞行员,因为陆军飞行员对于远离海岸超过60英里(111.12千米)的地方进行军事活动毫无经验,而这次试验就在这个地方进行。

   这次试验开始于1921年6月21日,当时3架海军水上飞机袭击了投降的德军U-117潜艇。每架飞机都投下了3枚180磅(81.65千克)的炸弹。该潜艇在被第一枚炸弹击中12分钟后就下沉了。接下来,海军飞机又将仿真炸弹投到了陈旧的战列舰“依阿华”号(Iowa)上,无线电操纵该船行进。米切尔将军拒绝让他的飞机参加这个阶段的试验;海军部指控米切尔不愿意参加这次试验是因为他担心自己的飞机无法找到行进中舰船的位置,更谈不上击沉行进中的军舰了。这次之后的轰炸试验中,舰船都是停泊的。

   7月13日,陆军MB-2轰炸机连续投下44枚300磅(136.08千克)的炸弹,这些炸弹让德军G-102驱逐舰几乎窒息,19分钟之后这艘驱逐舰被击沉了。5天之后,陆军和海军连续轰炸了德军5100吨的“法兰克福”号(Frankfurt)驱逐舰,投在这艘驱逐舰上的炸弹规格逐渐升级,从205磅(92.99千克)到300磅(136.08千克),再到520磅(235.87千克),最后到了14枚600磅(272.16千克)炸弹的猛烈炮火。最后一枚炸弹投在了德国驱逐舰的旁边,在一枚海军水雷的作用下,这枚炸弹在水下爆炸了。“法兰克福”号的船首被炸出了一个洞,然后它就慢慢下沉了。

   7月20-21日是这次轰炸试验的高潮,在那两天里,1911年建成的2.28万吨的德国战列舰“奥斯特弗里斯兰”号(Ostfriesland)遭到轰炸。虽然在日德兰战争中受损,该船仍被认为是海上军舰的代表。这次试验从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飞机投下34枚小炸弹开始,其中6枚击中“奥斯特弗里斯兰”号。还没等该船接受检查,陆军的飞机又对这艘战列舰投下了一连串600磅(272.16千克)的炸弹,其中2枚直接击中该船。遭受袭击后,该船接受检查,但是在甲板下面并未发现明显的损毁。

   7月21日清晨,陆军的8架MB-2轰炸机袭击了“奥斯特弗里斯兰”号。每架陆军飞机都携带了2枚1000磅(453.6千克)的炸弹,这也是当时美国使用的最大的炸弹。第一枚炸弹直接击中目标。飞机在停止进攻前又投下了另外5枚炸弹,其中3枚直接击中目标。检查小组对该船检查后发现:该船仍然适合航行,而且可以耐受更多炸弹的袭击。

   当天下午,陆军轰炸机返回继续轰炸,这次每架飞机携带1枚2000磅(907.2千克)的炸弹,这是所有飞机能够承受的最大炸弹。这种炸弹是在米切尔将军的要求下,在4个月之前刚刚生产出来的。1枚炸弹直接击中“奥斯特弗里斯兰”号后爆炸;另外2枚炸弹接近目标但是没有击中。之后,又有1枚炸弹击中目标,这枚炸弹使该船遭受了致命的打击。当天晚些时候,该船下沉了。

   这些试验没有什么结果,因为海军官员和米切尔对于试验的解释不同。陆军飞行员没有遵守为试验制定的规则和程序,而这些程序和规则有助于分析和评价军舰的耐久性。此外,飞机在低空向军舰投放了炸弹,这一点在实际战争中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很容易遭受军舰上防空火力的攻击。还有,米切尔在试验中拒绝参加对无线电控制的移动军舰的投弹试验。

   从潜艇到战列舰大小不同的舰船都被飞机击沉了。但是海军知道只要舰船上携带大量炸药,这些炸药就有可能被炮火、鱼雷、水雷或者空投炸弹引爆,从而导致舰船下沉。此外,试验前轰炸机飞行员已经知道目标舰船的位置(MB-2轰炸机携带炸弹时射程只有400英里(643.6千米),而且无法同时进行搜寻和进攻的行动),舰船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船上也没有炮火还击,船被击中后也没有人及时修理。海军宣布:如果试验时的情况不同,那么试验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

   米切尔将军实现了自吹的断言:单靠空袭就可以击沉战列舰。他说:“‘奥斯特弗里斯兰’号被击沉的事实表明有史以来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飞机及战列舰试验结束了。这次试验的结果证明飞机有能力击沉水面上任何级别的舰船。”不幸的是,米切尔的空袭观念只停留在原始的由水平轰炸机对舰船进行的精准轰炸。在米切尔争论之后的30多年里,这次试验中空袭战列舰的结果一直被不停地讨论着,后来美国的海军作战部长、海军上将威廉·费克特勒(William Fechteler)宣布:“世界上任何国家的军舰,在海上行进时都没有被高空水平轰炸而被击沉的例子。”

   为了不断地改进军舰的设计,海军开展了更多飞机与战列舰对决的试验。1921年9月,“阿拉巴马”号(Alabama)战列舰在空袭后被击沉了,当时陆军轰炸机投下的1000磅(453.6千克)和2000磅(907.2千克)的炸弹都击中了它。1923年9月,战列舰“新泽西”号(New Jersey)和“弗吉尼亚”号(Virginia)作为米切尔轰炸机的目标而被击沉。然而,这些被击沉的都是无畏级战舰的先驱,它们在被轰炸时都已经服役15-20年,从同时代的军舰设计和结构角度考虑,它们都是陈旧过时的舰船了。1924年11月,海军将尚未完工的“华盛顿”号(Washington)用在试验中,它是一艘采用新型设计、3.25万吨的战列舰。试验中,“华盛顿”号遭受了鱼雷、定点炸弹和穿甲炸弹的袭击,最后它在海军的炮火中沉没了。试验结果评价之后的结论是:如果是在行进中有防空炮火的保护而且由经验丰富的人员操纵,那么“华盛顿”号类型的战列舰能够承受飞机的大量轰炸,只要不是击中同一个位置,它可以顶住8次重弹轰炸。研究“华盛顿”号试验和航空发展的海军委员会在1925年1月作出了如下的报告:

   今天的战列舰虽然易于遭受飞机的袭击,但是正如“华盛顿”号试验中展示的那样,战列舰仍然具备非常有效的结构性保护措施。在甲板上和船舷上装甲的分布以及内部结构的细分方面,未来的战列舰就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战列舰就不会遭受空袭带来的致命损毁……我们不能由此断言:因为有空袭的危险,战列舰就过时了。

   米切尔将军假设了一个不同的观点。他继续鼓动建立一支独立的空军,并且强调美国国防中空军部队的主导作用。由于他的过激言论,陆军部将他的军衔永久地降为上校,并且派他到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基地工作。海军飞艇“山南度”(Shenandoah)在1925年9月的一场暴风雨中坠毁。米切尔就此发表了长达6000字的评论,他说:“这些事故都是由于海军和作战部国防工作中无能、玩忽职守和几乎是叛国性的管理带来的直接后果。”米切尔再次因为自己的言论而被捕,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最后被定罪。对米切尔的惩罚是:在接下来的5年里,免除他的军衔和指挥职务,停发所有的工资和津贴。后来,米切尔从陆军辞职。

   米切尔要建立一支独立空军的努力失败了。他提出的用高空水平轰炸机袭击战舰的理论在之后的很多年里一直在军事飞行中盛行,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西洋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实践证明他的理论是错误的,后来又证明米切尔提出的航空母舰理论也是错误的。下面的论述为他的理论进行了很好的总结:

   携带飞机的舰船在对付敌占区空军力量时毫无用处,因为舰载飞机的基地在岸上,而它们只有在对付其他舰船和敌军舰队时才有点作用,敌军舰队由潜艇供给,因此在总体部署兵力时保留航空母舰几乎没有什么用。

   不管怎么说,米切尔将军在促进航空母舰发展方面发挥了极有价值的作用,因为他迫使海军开始注意航空的作用,并且认真考虑了海军中航空部队的事务。在米切尔和海军之间激烈争辩的时候,一些影响航空母舰发展的其他事件正在发生。

   华盛顿会议

   1921年3月,沃伦·哈丁(Warren G.Harding)在日益高涨的独立主义和节俭主义的潮流中当选为美国总统。当时美国正在建造一个大型舰队,该舰队以10艘新战列舰和6艘巡洋战舰为先锋,这6艘巡洋战舰应该是当时海上最大的战舰了,4.35万吨的标准排水量,装备8门16英寸(406.4毫米)的火炮。如此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和当时的独立主义及节俭主义的趋势很不和谐。因此,哈丁总统还是着手准备在华盛顿召开裁军大会。

   英国对于裁军计划很感兴趣,因为这个国家刚刚结束了一场极其昂贵的战争,现在根本无力承担大型造舰计划的费用。与此同时,日本正在建造一支即将成为公海上最好的舰队;日本政府对于是否参加会议犹豫不决,不过最后还是接受邀请来到华盛顿。法国和意大利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邀请。

   1921年11月12日,各国代表在华盛顿集合。美国国务卿查尔斯·埃文斯·休斯(Charles Evans Hughes)宣布开会,并且提出了一个颇有戏剧性的建议,他说美国准备放弃一共30艘大型军舰,包括正在建造的无畏级战舰和几艘陈旧的军舰。听到这些话,英国和日本的代表为美国发言人热烈鼓掌表示赞成。国务卿休斯继续发言,当他列出36艘英国和日本应该同样放弃的军舰时,英国和日本的代表就不那么热情高涨了。休斯提议裁军后美国、英国和日本的制海权比率应该维持在5:5:3。法国和意大利的比率更小,为1.75。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进攻舰队船只要比防守舰队的船只多1-2艘,因此建议的比率将会削减军费并且有助于维持和平。休斯提出的有关大型军舰的建议简单修改后得到了各国代表的赞同,他们一致认为:太平洋的某些地方不应该加强军事力量。英国代表拒绝接受对巡洋舰的任何限制,除非只是限制巡洋舰的最大尺寸和最多武器装备;法国代表则拒绝接受对潜艇的任何限制。

   各国代表和技术委员会制定了提议的细节,令与会代表都满意(代表满意了,但是各国的海军部不一定满意)。1922年2月6日,各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各国可以保留大型军舰的数量为:美国和英国各15艘,日本9艘。大型军舰被定义为:超过1万吨,并且配备直径大于8英寸(203.2毫米)大炮的军舰。为了达到这个数量,美国同意放弃1916年日德兰海战之前的15艘战列舰和正在建造的11艘大型军舰;英国愿意拆除20艘日德兰海战之前的20艘舰船和正在建造的4艘船;日本同意放弃10艘陈旧舰船和6艘正在修建的舰船,并且放弃再造8艘军舰的计划。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为签约各国规定了建造航空母舰的标准排水量:

       美国    13.5万吨

       英国    13.5万吨

       日本    8.1万吨

       法国    6万吨

       意大利   6万吨

   航空母舰被定义为排水量超过1万吨标准、专门为搭载、起飞和降落飞机而设计的军舰。对航母上大炮的限制是其最大口径(直径)不能超过8英寸(203.2毫米),口径大于6英寸(152.4毫米)大炮的数量不能超过10门。各国海军建造的航母都不能超过规定的总吨位,单独一艘舰船不能超过2.7万吨的标准排水量,除非是每个国家都拥有多达2艘3.3万吨的舰船和那些为了避免浪费而由被放弃的大型军舰改建的船只。吨位限制不包括已经建成的航母和1921年11月之前就已经在建的舰船,因为这些舰船只能被用作试验船。就航空母舰的发展而言,这些限制都不是无法超越的。

   1922年3月20日,美国海军授权改建后运煤船“木星”号为航空母舰“兰利”号(Langley)。这艘船的新名字是为了纪念天文学家兼物理学家塞缪尔·兰利(Samuel Pierpoint Langley),他从1898年就开始了飞行器试验。“兰利”号在美国海军舰船分类表中被指定为1号航母(CV1)。

   当“兰利”号在诺福克海军船厂被改建时,海军少校戈弗雷·谢瓦利埃(Godfrey de Courcelles Chevalier)带领一组飞行员在“兰利”号进行飞行试验。他们在运煤驳船上修建的100英尺(30.48米)长的木制平台上练习快速降落试验。同时在西海岸,海军飞行员开始在比“兰利”号上略长的836英尺(254.81米)的木制飞行甲板上开始训练,该训练基地位于北岛(圣迭戈)。

   “兰利”号的改建工作于1922年9月完工。10月17日当它停泊在约克河时,少校维吉尔·格里芬(Virgil C.Griffin)驾驶“沃特VE-7SF”双翼飞机从“兰利”号上首飞。“兰利”号上的飞行员杰克逊·塔特(Jackson Tate)回忆说:

   飞机从战舰上起飞并不像今天听起来那么简单……当时的飞机没有制动器。为了让飞机全速运转并且开始在甲板上助跑,必须要利用一个连接5英尺(1.52米)金属线的投弹构成的装置。这枚投弹挂在起落架的一个圆环上,金属线的末端固定在甲板上。这枚投弹扳机上连有一根细线,这根细线由甲板上的操作员控制,该操作员在收到信号后就会放飞飞机。

   美国海军的第一艘航母就是“兰利”号,它被亲切地称为“篷车”。“兰利”号左边的2根烟囱在飞机起降时可以被摇下来。它扇形尾部的两个建筑物(在飞行甲板下面)是船上通信员为鸽子修的阁楼。(《美国海军》)

   9天之后的10月26日,当“兰利”号以12.5节(23.15千米/小时)的航速行进时,谢瓦利埃少校驾驶双翼39-B水上飞机第一次在该船上降落。就在降落到甲板上的一瞬间,飞机的螺旋桨碎了,但是飞机安然无恙。当时“兰利”号上的制动装置由前后甲板的金属线组成,这些金属线悬挂在甲板上方10英寸(254毫米)的地方,几乎覆盖了飞行甲板后方200英尺(60.96米)的范围。当飞机沿着这些金属线滑行的时候,飞机起落架上像梳子一样的装置会让飞机慢慢停下来,而当飞机向前滑行时,甲板上的金属线又汇集到一点。虽然这种前后金属线的制动装置不是十分成功,但是它在美国航母上一直被用到1929年。“兰利”号还在船的前方安装了全通甲板弹射器,主要用在甲板上方无风时发射较重或较轻的飞机使用。

美***舰“兰利”号的剖面图。

   “兰利”号充当了两年的试验船,测试飞机和航母装备、培训飞行员、外加开发操纵飞机的技术。在两年时间里发生了很多次严重的事故,但是船上并没有发生什么严重事故。1924年11月29日,“兰利”号加入到圣迭戈的作战舰队,从此结束了完全作为一艘试验舰的经历。1925年1月,海军第二飞行中队(VF)开始从“兰利”号起飞进行航母资格测试,这个中队是为美国航母配备的第一支中队。该中队驾驶VE-7S战斗机,轮番从“兰利”号上起飞。此外,“兰利”号还配备了自己的通信联络机和教练机。

   1928年5月在珍珠港,“兰利”号甲板上挤满了34架飞机。美国海军的第一位“航母部队”指挥官约瑟夫·里弗斯(Joseph M.Reeves)舰长不断增加该船的搭载能力,直到搭载了那么多飞机。“兰利”号上的唯一一台升降机操作不便,在快速起飞飞机时无法使用。(《美国海军》)

   同年3月,“兰利”号参加了第一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被命名为五号舰队问题(Fleet Problem V),在西海岸的海面上进行。虽然“兰利”号上第二飞行中队的9架VE-7S战斗机对于演习的结果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兰利”号加入演习证明了:让一艘航速慢的航空母舰与舰队协同作战是可行的。因此,美国舰队总司令、海军上将罗伯特·库茨(Robed E.Coontz)下令加紧生产美国海军的下两艘航母并争取尽快建成,这两艘航母是“列克星敦”号(Lexington)(二号航母(CV2))和“萨拉托加”号(Saratoga)(三号航母(CV3))。

   这就是20世纪20年代“兰利”号上拥挤的飞机库甲板。注意飞机库四周搭建的横梁都是露天的。图中右边显著位置上的这架飞机就是“道格拉斯DT”(Douglas DT)鱼雷轰炸机,它的机翼被拆除了;图中另一架非常清晰的飞机很可能是第二战斗中队的“沃特VE-7”(Vought VE-7)飞机。航母上的小船都放在飞机库的两边。(美国海军名誉上尉古斯塔夫·弗雷列(U.S.Navy Courtesy Lt. Gustuve J. Freret))

   直到那个时候,“兰利”号通常只能搭载一支飞机中队中的12架飞机和另外配备的几架飞机,中队的飞机停放在机库里,而另外几架飞机只能停在甲板上。1925年10月,刚刚接受任命的作战舰队飞机中队指挥约瑟夫·里弗斯上校来到“兰利”号上。不久,里弗斯就增加了该航母搭载飞机的数量,因为他正尝试将甲板上的每平方英尺都摆满飞机。

   美国的航母先驱“兰利”号协同作战舰队以及紧随其后的7艘战列舰,一同在1930年8月的舰队检阅中亮相。分配给“兰利”号的第一批飞机是常规陆上飞机,这些飞机上有制动钩和加固的起落架。1925年,美国航空局邀请飞机生产厂家提交建造舰载飞机的生产建议。马丁、柯蒂斯、道格拉斯和沃特公司都作出了回应,他们建造的飞机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航母飞机的原型。(《美国海军》)

   1928年1月,“兰利”号进入马尔岛(加利福尼亚)的海军船厂进行彻底检修,在里弗斯舰长的建议下,该船的甲板被延长了23英尺(7.01米)。当“兰利”号再次出现在海上时,刚刚晋升海军少将的里弗斯命令在甲板上摆放36架飞机,他亲自监督飞机摆放情况。甲板下面又装载了另外6架飞机。里弗斯是被晋升为将官级军衔的第一位美国海军飞行军官。

   1928年4月,在夏威夷水面上进行的军事演习(8号舰队问题(Fleet Problem Ⅷ))中,“兰利”号能够搭载36架飞机。该船上采用直线、水冷式发动机的“波音F2B-1”(Boeing F2B-1)战斗机非常容易操作,而且可以轻松打败敌人。在夏威夷水域里,“兰利”号可以在7分钟内起飞35架飞机,每架飞机用时仅为12秒!这次军事演习还包括5月17日清晨的“突袭”,突袭中海军的模拟轰炸和机枪扫射令陆军的卫国部队十分震惊。这只是美国航母一系列军事演习中的第一次,军事演习中突袭瓦胡岛非常成功。

   并不是所有的海军飞行员都对里弗斯的努力买账。里弗斯的参谋长、海军中校尤金·威尔逊(Eugene E.Wilson)回忆里弗斯努力在“兰利”号搭载36架飞机——两个满满的战斗机中队时说:“该航母上军官的具体意见是:为了保证飞行员的生命安全、让飞机能够顺利起飞然后再回到甲板上,航母上至多搭载12架飞机,也就是36架中的1/3。这个关键的安全问题在多次会议中都讨论过,但是强势的里弗斯仍然固执己见。”

   第二代航空母舰

   在1921-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会议上,虽然没有海军权威的支持,与会的政客还是决定在未来的20年里大规模地发展舰载航空兵。1917年-20世纪20年代中期海上出现的航空母舰是第一代航母,其中大部分是由巡洋舰、商船和辅助舰改建而成的,第一代航母中只有英国的“竞技神”号和日本的“凤翔”号是专门按照航空母舰的标准建造而成的。华盛顿条约促成第二代航空母舰的诞生:7艘由战列舰和巡洋战舰改建的航母。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是海军少将大卫·泰勒(David W.Taylor)、海军少将威廉·莫菲特、国会议员弗雷德里克·希克斯(Frederick C.Hicks)、国会议员克拉克·伯迪克(Clark Burdick)、国会议员菲利普·斯韦恩(Philip D.Swing)和海军少将约翰·罗宾逊(John K.Robinson),他们手中握着的是美国计划生产的巡洋战舰和早期航空母舰构造的模型。在华盛顿条约规定的条件下生产的7艘航母中,“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是其中作战能力最强的。(《美国海军》)

   在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国会就批准了建造6艘大型的巡洋战舰的建议。这些巡洋战舰的最初设计规模是排水量3.53万吨、长度874英尺(266.4米)、配备10门14英寸(355.6毫米)大炮、采用大规模涡轮发电机驱动、废气由船上的7根烟囱排放,航速达到35节(64.82千米/小时)。这批船在建造早期又重新设计了,排水量为4.35万吨、安装8门16英寸(406.4毫米)大炮,这样航速就降低了1-2节(1.85-3.7千米/小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这几艘船都没有开工,根据华盛顿条约的限制,1922年2月8日造船工作全部暂停,这几艘船也就一直没有下水。《条约》允许将2艘大型军舰改建成航空母舰,1922年7月1日,美国国会批准将巡洋战舰“列克星敦”号(已完成33.8%)和“萨拉托加”号(已完成35.4%)修建完工为航空母舰。其他的姊妹舰“星座”号(Constellation)、“宪法”号(Constitution)、“突击者”号(Ranger)和“合众国”号(United States)虽然还在建造中,但是也只能被迫放弃。

   图中的“萨拉托加”号和它的姊妹舰“列克星敦”号都是外形优美的大型舰船。1930年之后,“萨拉托加”号的烟囱上有一条垂直的条纹,从这个特点就很容易认出它;而“列克星敦”号烟囱的顶部有一条水平的条纹。注意“萨拉托加”号的岛式结构前部和后部的8英寸(203.2毫米)的炮塔和船身左舷存储小船的隔间。(《美国海军》)

   在接受军备限制之前,美国海军还在构想建造3.5万吨的航母,后来这些设计构想大部分都被用在新船上了。随着“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逐渐成形,人们越来越相信它们将成为最大规模、最强有力的海上战舰。它们保留了巡洋战舰船身的流线型设计,船身全长均为888英尺(270.66米),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其他舰船一直都没有赶超这个尺寸。从表面上看,两艘船都是3.3万吨的标准排水量,而实际排水量都超出了3000多吨。美国海军部的解释说:多余的吨位也是华盛顿条约允许的,因为《条约》规定的吨位不包括用于防止空袭和潜艇袭击的吨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超过这个吨位的唯一一艘船就是英国的巡洋战舰“胡德”号(Hood),它的排水量为4.21万吨,但是它的船身长度要比美国的两艘船短27.5英尺(8.38米)。

   “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都采用了涡轮发电机驱动装置,能够产生18万马力(134280千瓦)的动力,是同时代战列舰产生动力的6倍。这种推进装置虽然比同等的齿轮推进装置体积更大、重量更重、更昂贵,但是经过在运煤船“木星”号测试后表明,它要比其他大型军舰使用的齿轮式涡轮机具有更多操作上的优点。此外,涡轮发电机驱动装置允许有更多的分隔间,这一点从理论上讲有助于增加舰船的抗击打能力。“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是20世纪世界上采用电驱动的最大型的军舰。

   “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的设计航速是33.25节(61.58千米/小时),而实际航速都超过这个数。有一次为了产生21万马力(156660千瓦)的动力,“列克星敦”号以34.5节(63.89千米/小时)的速度连续航行了1个小时;而“萨拉托加”号则以34.99节(64.8千米/小时)创下了大型舰船的航速记录。这两艘船的动力非常强大,1930年冬天,华盛顿州的塔科马市停电时,“列克星敦”号停泊在港口为该市连续供电30天。而“萨拉托加”号在一次紧急情况中曾供应了超过400万千瓦时的电量。

   最初,为了清除飞行甲板上的障碍,建议取消“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的上层建筑结构,但是在舰船模型进行气流测试之后,决定在飞行甲板的右舷搭建一个巨大的岛式结构,该结构中有控制室、烟囱和炮塔。这个岛式结构使船长延伸了原来的1/3,其中的烟囱可以排放船上16个锅炉产生的废气,以驱散飞行甲板上方的气体,这样就不会影响飞机起降了。

   在1934年5月的军事演习中,当“萨拉托加”号以15节(27.78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后行驶时,“波音F4B-4”飞机正准备从它的船尾起飞。美国航母的前后甲板均可以起飞飞机,当前甲板上停满飞机时就可以从后甲板上起飞飞机。(《美国海军》)

   按照华盛顿条约中条款的规定,航母上可以配备大炮的最大直径为8英寸(203.2毫米)。当“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被重新设计的时候,海军就建议在这两艘航母上配备允许的最大规格的武器,外加一大组防空火炮。莫菲特少将领导下的航空局反对这种设计,他说:“保护航母不受飞机的侵袭应该是航母上搭载的飞机的任务。因此没有必要在航空母舰上配备防空炮火。”航空局还主张将6英寸(152.4毫米)的大炮作为航母的主要炮火。海军将官委员会批驳了航空局,将官委员会说:

   航母在很多情况下都有可能利用搭载的飞机成功地保护自己。然而,被搭载飞机的主要任务不是保护航母,因此当航母需要保护时这些飞机可能用不上。当然,在夜间和某些特殊的天气条件下飞机作为防御性的武器根本没用。

   “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竣工时,每艘船上双炮塔中都有一排8门8英寸(203.2毫米)大炮,分别在岛式结构的前方和后方。这些大炮的射程是2.8万码(25592米)。每艘航母在飞行甲板边缘上方的炮座上都配有12门5英寸(127毫米)的大炮和几挺机枪。

   两艘航母上的主要排炮应该是轰炸机发射炮火的威力。在“列克星敦”号下水那天,海军少将莫菲特预言:“这艘巨大的航母……代表准备进攻的强大武器。我深信,未来从这样规模的航母上进行的投弹轰炸进攻有可能是从一个未知地点投放的、有可能是从未知距离开始的、有可能是对未知目标进行的,而无论是哪种情况,其轰炸进攻都是岸上基地的防御性飞机无法抵挡的。”很显然,莫菲特还是比较喜欢小型航母;他指出,如果不建造这么大的航母,那么每艘大型航母都能改建成两艘1.65万吨的小型航母,而两艘小型航母不仅可以和一艘大型航母具有同样的搭载能力,同时在空中军事行动中还更具灵活性。

   大型航母上的飞行甲板和机库甲板由两台位于中心位置的升降机连接在一起。当船身上的标线达到飞行甲板高度时,飞机库门就关闭了。虽然在飞机库甲板的侧面也有很大的开口,但是飞机库甲板完全封闭也减小了飞机库的容量。

   两艘航母都延期完工并预算超支。位于新泽西州康登县的纽约造船厂负责生产“萨拉托加”号航母,最后又在美国布朗勃法瑞电力公司的帮助下建成。1927年11月16日,“萨拉托加”号成为第一艘被授权的航母。一个月之后的12月14日,“列克星敦”号也升起了被授权的楔形小旗,“列克星敦”号由位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福尔河船厂生产。在得到供给后两艘航母进行了试验航行,之后“萨拉托加”号和“列克星敦”号在1928年2月中旬和3月末分别穿过巴拿马运河到太平洋舰队报到。

   这两艘航母最初分别被配备了83架飞机:36架战斗机共2个中队,32架轰炸机共2个中队,12架飞机1个中队,还有3架多用途飞机。虽然这些中队被统称为“列克星敦”号航空团和“萨拉托加”号航空团,但是两个航空团都没有团长;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中队都是由航母指挥官指挥的,中队中职位较高的指挥官负责处理某些信息。

   海军少将里弗斯对两艘航母上搭载飞机的数量很不满意。不久,这两艘航母就归他所指挥,里弗斯开始增加航母的搭载能力。“列克星敦”号上搭载飞机的数量不断增加,直到1929年3月,这艘航母出海时可以在甲板上停放战斗机和轰炸机共计120架。里弗斯估计“列克星敦”号的飞机库甲板还可以再挤进30架飞机。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何时,只要可能的话,里弗斯就将飞行甲板用作“停机甲板”;在这一点上可不像英国和日本,当飞机不起飞或修整的时候只在飞机库里停放飞机。

   里弗斯深思熟虑后制定了一个计划,凭借这个计划就可以让“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和“兰利”号3艘航母只搭载某一种类型的飞机,如战斗机、侦察俯冲轰炸机或者鱼类轰炸机。这样在起飞飞机时就不会因为变换飞机类型而耽误时间,而且经过一系列测试之后,里弗斯深信“萨拉托加”号可以搭载200架飞机!但是最后里弗斯并没有将每艘航母只配备一种飞机,因为这样的话一旦损失一艘航母就会使整个舰队丧失某一类型的所有飞机。

海军少将约瑟夫·里弗斯。(《美国海军》)

   海军少将里弗斯还希望所有的航母飞机能够携带一枚500磅(226.8千克)的炸弹。1929年8月,F4B-1战斗机的成功起飞说明:以航母为基地的战斗机能够在几乎垂直俯冲时携带一枚大型炮弹。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后来的F4B-2战斗机却不能在飞机的中心线位置携带大型炮弹,而这种F4B-2战斗机上还专门安装了便于舰上操作的加固起落架。

   在搭载飞机的数量和飞机起降周期的速度两方面,美国的航母都要优于各国的航母。海军少将里弗斯从1925-1931年的不懈努力为美国航母具备的非凡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里弗斯离开海军航空并在两年后晋升为海军上将。1931年之后,里弗斯的晋升主要是在作战部队中,后来在1936年他又被晋升为美国海军总指挥。里弗斯的快速晋升证明当时的一种流行说法是假的,即当时有些人经常说20世纪30年代美国海军的“战列舰指挥官们”反对发展舰载航空兵事业。

更新于: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