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前言
出版前言
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
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
出自————《战争通史》
本书是美国退休将军、前中央司令部副司令迈克·德龙在美国著名文学代理人诺亚·卢克曼协助下写成的一部关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进程的回忆录性质的著作,从独特视角讲述了9.11事件、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及战后伊拉克情形等内容,材料丰富,脉络清晰,有些材料他人难以提供,资料性和可读性强,有助于人们对发生在21世纪初的这几个重大事件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真实的了解。
中央司令部是美***队的一个“地区司令部”——致力于关注世界某个地方的事务,具体包括:中东地区、东非地区和中亚地区。在2001年的9.11事件之前,美军还有另外三个地区司令部,负责关注与欧洲、太平洋和南半球的地区有关的事务。此外还有联军司令部,负责冰岛和大西洋地区。每个司令部的“责任区”(AOR)从90个国家(如欧洲司令部)到25个国家(如中央司令部)不等。当然,这些数字并不说明问题:欧洲司令部关注的90个国家中几乎没有几个“热点”;而中央司令部关注的25个国家大多数都是热点地区。所有的地区司令部都要负责保证“责任区”的安全,制止敌对行为,运用外交手段保证军事力量平衡,同时确保国际援助履行到位。如果一个地区司令部“责任区”内的某个国家成为潜在的威胁,该司令部就要制定应急计划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央司令部成立于1980年,当时伊朗国王刚被推翻,中东局势不再稳定。中央司令部的成立是美国政府为应对上述情形所采取的直接措施,因此中东地区一直是它的重点关注对象。
中央司令部“责任区”囊括了红海海域、北印度洋、波斯湾、苏伊士运河的海上咽喉要道、曼德海峡以及霍尔木兹海峡,具体包括非洲东角、埃及、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所有其他中亚地区的国家,覆盖面积达640万平方英里。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央司令部一直处在全球反恐怖主义战争的指挥前沿,它领导着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作战的美***队和联军士兵。
本书从震惊全球的9.11事件写起,依次叙述了作者眼中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战后伊拉克发生的情形。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本书作者是实际负责具体战事指挥的美国中央司令部第二号人物,而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是中央司令部的“责任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除两次战事期间的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将军外,作者对发生在本世纪初的这两次战争最为知情。正是得益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位和角度,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内容,其中对一些细节的描述,是出版物上的第一次,对人们了解事情真相很有参考价值,实属难得的资料。
但是,应该看到,尽管作者不只一次声称自己看待问题和叙述事情经过时的客观和不偏不倚,但其立场倾向十分明显,有些地方甚至显得非常主观,表现出明显的“美国立场”和个人价值观。如作者对伊拉克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确信,在没有可靠事实根据的情况下,显得很武断;他对几个重要国家在伊拉克的利益的判断,也是证据并不充分的假设性意见,甚至可以说是“臆测”;他对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正当性做了我们认为非常牵强的辩护;对美国、美军和现任美国总统布什有关行为的描述,有明显的美化色彩。
本书除正文外,另有四个附录。第一个附录是前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将军在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所做的声明,对中央司令部关注区域的国别局势、“伊拉克自由行动”、“持久自由行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问题、恐怖主义和反恐举措做了细致说明,提供了许多资料,表明了美***方立场。但我们认为这个声明远非客观,而具有强烈的美国强硬好战派人士的立场倾向性。第二个附录是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发生地关系密切的几幅地图,有助于读者对这两次战争的进程获得一个较为直观的理解。第三个附录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突出表明了美国在国家安全问题上的立场、态度和举措。第四个附录为《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是伊拉克战争期间和前后广受国际社会和普通民众关注的重大问题。该文件清晰表明了美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和采取的系列措施。总体而言,这几个附录,有助于读者了解美国在国家安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些重大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具有较高的资料文献价值。但是,除地图外,这几个文件也非常明显地表现出美国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上强烈的单边主义和强权政治倾向。如《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就是一个具有鲜明“布什主义”色彩的文件。其对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的敌意和偏见,亦有强烈的“冷战”思维痕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本书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看做是反映或接近事实真相的,但受其立场所限而表现出来的偏见亦很明显,而有几处具体叙述则是我们断然不能接受的:1.作者在第四章《走向进攻时刻》中分析联合国安理会部分成员国所谓在伊拉克的既得利益和由此决定的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和态度时,对包括我国在内的几个重要国家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做了缺乏事实根据的说明,个别说法完全是“臆测”;2.附录C第五部分中将朝鲜和伊朗等称做“无赖国家”,这种说法也是我们不能赞同的;3.附录C第八部分表明的美国对朝鲜的态度,我们认为表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立场和意识形态偏见,是无益和不足取的;4.附录C第八部分中充分表现了美国政府及其主流意识形态对共产主义、***执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敌视,这样的立场和态度我们不但不能同意,而且必须坚决予以反对和批驳;5.附录C第八部分中涉及的《台湾关系法》问题,我们认为有悖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表明的立场和原则,是美国政府和一部分人企图干涉我国内政的政策表现,我们应予以坚决反对。以上内容,因为前后文关联度较大,或者系美国政府文件,不便删处,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专门予以指出和说明。
总体上看,虽然本书有上述诸处瑕疵,但作者的独特身份和经历使他对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描述的确不无独到之处,有助于人们全面、多角度地了解和把握发生在21世纪初的这两次重要战事的真实过程。所附的两个美国政府文件,虽然强烈表现了美国政府和部分美国人不顾事实的态度和偏见,但亦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两个当代社会特别敏感、特别受人关注的问题上的真实立场和态度。
前面指出的本书内容上的几处不当之处,虽然每处只有一两句话,作者并未予以刻意渲染,但其偏倚不实之处,我们必须明确予以指出和反对,亦请读者在阅读时以批判的眼光加以辨析。
更新于:4个月前关于作者
关于作者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迈克·德龙中将拥有36年声名卓着的军旅生涯,最近在美国中央司令部设于佛罗里达麦克迪尔的空军基地供职过副司令。作为发号施令的第二把手,德龙中将掌管了一笔82亿美元的行动预算,指挥了一支由高级执行官员组成的..
附录D·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
附录D·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家战略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2002年12月“我们国事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在于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我们的敌人公开宣称,他们正在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有证据表明他们正在坚定不移地这样做。美国政府是不会允许这..
附录C·美国国家安全战略
附录C·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2002年9月白宫华盛顿特区20世纪自由和专制主义之间的大决战以自由之师的决定性胜利而告终——国家取得成功的唯一持久有效的模式是:自由,民主和自由企业。在21世纪,只有共同承诺保护基本人权、保..
附录B·地图
附录B·地图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以下几页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期间中央司令部使用的地图。它们详尽展示了中央司令部的“责任区”和周边地区,以及一些主要战役是如何进行的。它们也提供了美国军事行动前后该地区的情况数据,展示了其取得的巨大..
附录A·美军前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将军在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所做的声明
附录A·美军前中央司令部司令汤米·弗兰克斯将军在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所做的声明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伊拉克自由行动,2003年10月主席先生及委员会各位委员: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做这个声明。自从我们上次在此见面以来,在中央司令..
战后的伊拉克·第六
战后的伊拉克·第六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哦,我希望能够再来一次。一切都从头来过。而且比这更让我向往的是——比任何事情都更让我向往的是——我希望能再一次看到每一个曾经与我并肩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员的面庞。”——刘易斯·普勒将军,1960..
伊拉克·第五
伊拉克·第五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我们不妨套用苏联人的一种说法,那就是战争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决策周期’。我们的军队实际上已经剥夺了敌人的反应能力。伊拉克军队即将采取的行动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而伊拉克军队要等到48到72小时之后才能..
走向进攻时刻·第四
走向进攻时刻·第四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一个星期后得出来的作战计划无论如何精妙,也难以和眼下就实施大举进攻的计划相媲美。”——小乔治·S.巴顿将军《我所认识的战争》,1947“我被召到农场去了,”弗兰克斯从阿富汗回来后不久对我说,“..
阿富汗战争·第三
阿富汗战争·第三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死亡本身不算什么;而没有荣耀、失败地活着无异于每一天都在死亡。”——拿破仑·波拿巴乔治·特纳特正在通话,他刚刚致电中央司令部,找弗兰克斯。“我们发现了一个目标,肯定是穆拉·奥玛尔,”他说。..
9.11·第二
9.11·第二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我们的历史责任非常明确:这就是对这些袭击予以还击,将邪恶从这个世界上根除……我们这个民族是崇尚和平安宁的,但是一旦被激怒,就将变得异常勇猛。这场冲突何时开始、在何种情形下开始,是别人的事情。而它..
欢迎来到中央司令部·第一
欢迎来到中央司令部·第一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如果军事艺术只在于安全自保,那荣耀就只能属于平庸之辈。”——拿破仑·波拿巴中央司令部副司令的职位不是凭你个人就能争取来的。首先必须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提名,然后经国防部长同意,接着..
作者寄语
作者寄语作者:迈克·德龙 诺亚·卢克曼·美国出自————《我在指挥中央司令部》出自————《战争通史》从2001年9月到2003年9月,在这段非常的岁月里,我一直在担任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副司令一职,特别的职位让我有幸在政治层面以及军事层面上亲历了这场战争,知道究竟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并且积极参与了各种重大的决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