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兵部·兵一

清史稿·兵部·兵一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一有清以武功定天下。太祖高皇帝崛起东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不啻举国皆兵焉。太宗征藩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强。圣祖平南服,世宗征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为主,而辅之以绿营。仁宗剿教匪,宣宗御外..

清史稿·兵部·兵二

清史稿·兵部·兵二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二△绿营绿营规制,始自前明。清顺治初,天下已定,始建各省营制。绿营之制,有马兵、守兵、战兵。战守皆步兵。额外外委皆马兵。综天下制兵都六十六万人,安徽最少,闽、广以有水师故最多,甘肃次之。绿营隶禁旅者,惟京师..

清史稿·兵部·兵三

清史稿·兵部·兵三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三△防军陆军防军初皆召募,於八旗、绿营以外,别自成营,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寇警则隶於专征将帅,二百年间,调发徵戍,咸出於此。若乾隆年台湾之役,乾、嘉间黔、楚征苗之役,嘉庆间川、陕教匪之役,道光年洋艘征..

清史稿·兵部·兵四

清史稿·兵部·兵四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四△乡兵乡兵始自雍、乾,旋募旋散,初非经制之师。嘉庆间,平川、楚教匪,乡兵之功始著。道光之季,粤西寇起,各省举办团练,有驻守地方者,有随营征剿者。侍郎曾国藩以衡、湘团练讨寇,练乡兵为勇营,以兵制部勒之,卒平..

清史稿·兵部·兵五

清史稿·兵部·兵五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五△土兵土兵惟川、甘、湖广、云、贵有之,调征西南,常得其用。康熙间,莽依图战马宝於韶岭,瑶兵为后援。傅弘烈平广西,亦藉土兵义勇之力。乾隆征廓尔喀,调金川土兵五千,讨安南,以土兵随征。傅恒征金川,疏言:“奋勇..

清史稿·兵部·兵六

清史稿·兵部·兵六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六△水师水师有内河、外海之分。初,沿海各省水师,仅为防守海口、缉捕海盗之用,辖境虽在海疆,官制同於内地。至光绪间,南北洋铁舰制成,始别设专官以统率之。其内河水师,天聪十年,自宁古塔征瓦尔喀,以地多岛屿,初造..

清史稿·兵部·兵七

清史稿·兵部·兵七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七△海军中国初无海军,自道光年筹海防,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同治初,曾国藩、左宗棠诸臣建议设船厂、铁厂。沈葆桢兴船政於闽海,李鸿章筑船坞於旅顺,练北洋海军,是为有海军之始。而甲申马江,甲午东海,师船尽毁..

清史稿·兵部·兵八

清史稿·兵部·兵八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八△边防中国边防,东则三省,北则蒙边,西则新、甘、川、藏,南则粤、湘、滇、黔,而沿边台卡,亦内外兼顾,盖边防与国防并重焉。兹分述之:曰东三省,曰甘肃,曰四川,曰云南,曰广东,曰广西,曰蒙古,附直隶、山西,蒙..

清史稿·兵部·兵九

清史稿·兵部·兵九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九△海防国初海防,仅备海盗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开,形势一变,海防益重。海防向分南北洋。山东烟台归北洋兼辖。闽、浙、粤三口,归南洋兼辖。兹取沿海各省有海防者分述之:曰东三省,曰直隶,曰山东,曰江南,附江防,曰..

清史稿·兵部·兵十

清史稿·兵部·兵十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十△训练清代训练军士,综京、外水陆各营,咸有成规。而历朝整军经武之谕,则随时训练,因地制宜。兹分述之。其定期训练者,为领侍卫府三旗亲军训练之制,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每月分期习骑射二次,习步射四次。八旗骁骑..

清史稿·兵部·兵十一

清史稿·兵部·兵十一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十一△制造清代以弧矢定天下,而威远攻坚,亦资火器。故京营有火器营鸟枪兵之制,屡命各省防军参用枪炮。初皆前膛旧制,继购欧洲新器。其后始命各省设局制造。制造之事,实始天津。当咸、同间,中原未靖,李鸿章疏请在天..

清史稿·兵部·兵十二

清史稿·兵部·兵十二作者:赵尔巽出自————《清史稿·兵部》出自————《中国古代历代兵书》◎兵十二△马政清初沿明制,设御马监,康熙间,改为上驷院,掌御马,以备上乘。畜以备御者,曰内马;供仪仗者,曰仗马。御马选入,以印烙之。设蒙古马医官疗马病。上巡幸及行围,扈从官弁,各给官马。以副都统或侍卫为放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