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战争·第三
太平洋的战争·第三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卷·日本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和尼米兹齐头并进。但是,当尼米兹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作战,寻找机会进行能够摧毁日本舰队并敲响日本丧钟的海军决战时,麦克阿瑟开头却在波利尼西亚的无数岛屿上陷入了泥淖。他为了拿下一些..
太平洋的战争·第三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卷·日本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麦克阿瑟和尼米兹齐头并进。但是,当尼米兹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作战,寻找机会进行能够摧毁日本舰队并敲响日本丧钟的海军决战时,麦克阿瑟开头却在波利尼西亚的无数岛屿上陷入了泥淖。他为了拿下一些..
在中国和缅甸的战争·第二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卷·日本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英美两国在东南亚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美国人虽然同意让英国人在这个地区负责指挥,但是他们并不打算为了英帝国的复兴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丘吉尔提议从南面由空军和海军采取行动攻占缅甸,目..
在亚洲的战略和军队·第一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五卷·日本战败》出自————《战争通史》 盟国决定,在打败德国以前,以比较有限的规模进行对日本的战争。按照专家的看法,在打败德国以后,至少还需要一年时间才能使日本屈膝,整个说来,盟国是执行了这种全球规模的战略计划的,亚..
波茨坦会议·第四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出自————《战争通史》 虽然三大国把雅尔塔会议描绘为友谊和信赖的顶峰,可是它们之间的关系从那次会议以后却大为恶化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责任贻谁? 丘吉尔对苏联的不信任心理,从某种意义..
纳粹德国死前的阵痛·第三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出自————《战争通史》 到1945年初,希特勒号称全国人口中还有男子一千万人,其中七百五十万是军队,编为二百九十个师,即为1940年5月时部队的二倍。但是这些数字是虚假的,师的编制不满员,..
雅尔塔会议·第二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出自————《战争通史》 三大国感到胜利已近,担心战后时期没有任何协议——丘吉尔和斯大林1944年10月搞的暧昧交易除外——来彼此约束,于是急于再次举行会晤。但是罗斯福在1944年11月刚刚再次当选总统..
纳粹帝国的最后挣扎·第一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二部·德国投降》出自————《战争通史》 一、德国人反对希特勒 毫无疑问,反对希特勒的种种活动,其最动人心弦的舞台还是在德国本土。纳粹分子是靠合法手段,即玩弄选举制度上台的。他们后来保持政权则是靠非..
法国的解放·第五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出自————《战争通史》 一、盟国在大西洋的胜利 从1943年春季开始,大西洋的战争便朝着盟国取得最后胜利的方向发展。盟国舰队的护航力量越来越强,由新造的航空母舰或者经过改装的商船组成,这种商..
意大利之战·第四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9月-1944年12月) 在德黑兰,丘吉尔对于他认为意大利战场具有头等重要意义这一点谈得并不太多,他主要是谈多德卡尼斯群岛的远征。这次远征已经以可悲的结局告终,不过..
苏联的胜利。大德国卫星国的瓦解·第三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出自————《战争通史》 (1944年6月-12月) 红军1943年6月攻势的目的,象德国军队上一年的那些攻势一样,是经济上的;争夺目标再次是乌克兰的产粮区和顿巴斯煤田。而在1944年6月..
苏联的攻势。德黑兰会议·第二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出自————《战争通史》 (1943年7月-1944年5月) 从1943年夏季开始,红军象浪头一样接连发动攻势,开始时在两次攻势之间还有间歇,后来就连续不断,一直到德国战败。与早先德军攻势不同..
轰炸德国·第一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卷·德国战败》《第一部·盟国的攻势》出自————《战争通史》 对盟国说来,地中海战争结束和意大利投降显然是值得欢迎的大事,也是以后形势发展的吉兆。然而,德国的军事力量并未因此而有所损伤,从某种程度上说,反而使它摆脱了一个令人头..
意大利投降·第二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二部·意大利投降》出自————《战争通史》 一、西西里战役 1942年5月,在英国提议下(尽管美国不大愿意),盟国还是在华盛顿决定,在非洲取得胜利之后,再接再厉,打垮意大利。但是,一则由于运输船只不够,二则缺乏..
非洲战事的结束·第一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二部·意大利投降》出自————《战争通史》 盟国由于自身缺乏胆量,也由于兵力减少——他们把这一点归因于“火炬”军事行动——而没有设法去夺取整个法属北非。这就使德国人得以先后通过空运和海运派出一支远征..
奇怪的同盟·第四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一部·盟国的战争机器》出自————《战争通史》 希特勒迫使苏联先成了英国的盟国,后来又成了美国的盟国。这几个并非心甘情愿结合在一起的盟国,都知道有必要在整个战争期间维持它们的一致,而且在战后也要继续保持..
苏联的战争·第三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一部·盟国的战争机器》出自————《战争通史》 一、战争是如何进行的 要弄清楚苏联对战争是如何指挥和领导的并非易事。诚然,对于在苏维埃制度结构内部掌握实权的各种机构的性质和作用,苏联历史学家提供了大量的..
美国兵工厂·第二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一部·盟国的战争机器》出自————《战争通史》 在战争期间,美国为盟国提供了它生产的军备的一半以上——用于对德作战的占百分之三十五,用来迫使日本投降的不下百分之八十六。然而,这样大规模地开动工业,并没有..
英美的战争·第一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卷·意大利的失败》《第一部·盟国的战争机器》出自————《战争通史》 一、英国指导战争的方法 英国从1939年9月以来就一直坚守着阵地。它取得了经验,这对美国既有好处,也有压力。英国指导战争的方法是:既要尊重传统,又要朝前看的经验..
斯大林格勒之战·第三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三部·战争的分水岭》出自————《战争通史》 1942年,斯大林格勒是一座拥有六十万人口的城市,座落在伏尔加河右岸,延伸近四十英里。它是一个大的工业和交通中心。这条俄罗斯大河的宽度,自半英里至一又四分之一英..
德军在非洲受阻·第二作者:亨利·米歇尔 ·法国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卷·世界大战》《第三部·战争的分水岭》出自————《战争通史》 自1941年4月起,隆美尔及其非洲军团同他所隶属的意大利盟军一起,一直占领着昔兰尼加的巴迪亚-索芦姆-哈勒法业一线。为了使这些军队能守住阵地并且在可能的时候向埃..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