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唐末农民战争
八、唐末农民战争
作者: 邵石
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八、唐末农民战争
(一)唐末形势
唐末,社会问题逐渐增多,社会危机重重,民不聊生,于是民众为了生存,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起事。
1、裘甫的浙东起义
唐后期朝廷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东南八道,这一地区的民众负担也就格外沉重,终于在浙东暴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
(1)裘甫起事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十二月,裘甫在浙东率百余人起事,攻下象山(今浙江象山),进逼剡县(今浙江嵊县),明州(治所在今浙江鄞县)为之城门昼闭,浙东大震。浙东观察使郑祗德立刻派讨击副将刘就和范居植率兵征讨。咸通元年(公元860年)正月,浙东官军被裘甫击败,范居植战死,刘就只身逃脱。裘甫率众乘胜攻克剡县,“开府库,募壮士,众至数千人,越州大恐”。二月,郑祗德又派沈君纵等3人率新召募的500名士兵攻打裘甫。裘甫在剡西的三溪设下埋伏,大败官军,3员唐将皆战死。
郑祗德在连败之后,急忙向朝廷告急,同时求救于邻道。浙西派牙将凌茂员率400人、宣歙派牙将白琮率300人赴援。但郑祗德将援军召入观察使府中以自卫,而不出兵攻讨裘甫。裘甫连战连胜,声威大振,“于是山海诸盗及他道无赖亡命之徒,四面云集,众至三万,分为三十二队。..群盗皆遥通书弊,求属麾下。(裘)甫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改元罗平,铸印日天平。大聚资粮,购良工,治器械,声振中原。”裘甫分兵四出,攻克了唐兴、上虞、余姚、慈溪、奉化、宁海等地,并进围象山。
(2)双方战略
面对浙东的这种形势,朝廷调任王式任浙东观察使,主持讨击裘甫事宜。懿宗问王式攻讨方略,王式分析了浙东起事给唐朝廷带来的危胁,他说:“兵多贼速破,其费省矣。若兵少不能胜贼,延引岁月,贼势益张,则江淮群盗将蜂起应之。国家用度尽仰江淮,若阻绝不通,则上自九庙,下及十军,皆无以供给,其费岂可胜计哉。”王式的战略原则是要以重兵速战速决。朝廷征发忠武、义成、淮南等诸道兵归王式指挥。
裘甫虽四出攻掠,但并无明确的战略目标,当他们得知王式率大兵前来攻讨时,大将刘睢认为不能再盲目出击。他建议裘甫:“引兵取越州,凭城郭,据府卒,遣兵五千守西陵,循浙江筑垒以拒之,大集舟舰。得间则长驱进取浙西,过大江,掠扬州货财以自实;还,修石头城而守之,宣歙、江西必有响应者。遣刘从简以万人循海而南,袭取福建。如此,则国家贡赋之地尽入于我矣。但恐子孙不能守耳,终吾身保无忧也”。
他的战略计划是以越州为根据地、进而占据扬州、福建,割据一方。王辂主张“拥众据险自守,陆耕海渔,急则逃入海岛,此万全之策”。”他所谓的万全之策,并无战略目标,只是苟延岁月而已。
裘甫由于畏惧官军,对以上两种战略主张未能作出明确选择。在军事行动中,也没有什么实际的部署与准备。王式到任后,整饬军政,开仓赈济,组建骑兵,并分兵讨击。东路由宣歙将白琮、浙西将凌茂贞率其本军,韩宗政率领土团,共千余人,石宗本率骑兵为先锋,从上虞赶赴奉化,解象山之围;西路军由义成将白宗建、忠武将游君楚、淮南将万琰率其本军,会合台州唐军,直奔新昌、唐兴。
五月,东路军在南陈馆大败裘甫,裘甫率众回到剡县。西路军也随之追到。王式得知裘甫回剡县,立即命东路赶往剡县,与西路军会合,夹击裘甫。六月,官军围攻裘甫。裘甫欲以诈降突围,但未能成功,反被官军生擒。其部将刘从简则乘官军大意轻敌之机,率500多人突围,奔大兰山,据险自守,七月,被官军攻克。
2、两淮民众起事
(1)桂林戍卒兵变
两淮民众起事是以桂林戍卒兵变北归为导火线的。咸通三年(公元862年)朝廷命徐州兵南戍桂林,以防南诏北侵。按规定,戍卒3年一替,这批戍卒已戍边6年,仍不放还。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七月,他们发动兵变,推庞勋为首,擅自北归。
他们本想从湘潭、衡山而直接回到徐州,但因遭到山南东道节度使严铉的阻击,改由沿江东下,经浙西进入淮南,再渡江北上。九月底,到达泗州。
正当庞勋率戍兵北归时,“淮北大水,征赋不能办,人人思乱。及庞勋反,附者六七万”。徐州刺史充武宁节度使攻讨庞勋,庞勋在十月攻克宿州,又击败徐州军,乘胜攻克徐州。庞勋分派诸将,率兵守濠州、泗州、宿州,“自余要害县镇,悉缮完戍守..愿效力献策者远近辐凑,乃至光、蔡、淮、浙、兖、郓、沂、密群盗,皆倍道归之,阗溢郛郭”,以至于“父遣其子,妻勉其夫,皆断詛首而锐之,执以应募”,“投奔庞勋。
朝廷命右金吾大将军康承训为义成节度使、徐州行营都招讨使,神武大将军王晏权为徐州北面行营招讨使,羽林将军戴可师为徐州南面行营招讨使,发诸道兵共20万归属3帅统领。沙陀、吐谷浑、达靼等部亦率兵参战。
庞勋以“泗州当江、淮之冲”,十二月攻占淮口,阻断了漕运,分遣其将南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县)、庐州(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北攻沂州(治所在今山东临沂)、海州(治所在今江苏东海),先后攻克了滁州(今安徽滁县)、和州(今安徽和县)及沭阳、下蔡、乌江、巢县等地。
(2)两军决战
闰十二月,南线戴可师率兵3万渡过淮河,庞勋部放弃淮南之地。戴可师的战略是克占淮口,进而解沙州之围。官军包围都梁城(今江苏盱眙),庞勋派王弘立率兵数万急行军向官军发起攻击。官军未及列队迎战,即被击溃,戴可师等被杀死。庞勋乘胜进围寿州,阻断了经寿州上溯淮水而入颍水、汴水的交通路线。
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康承训率诸军7万余人屯于柳子之西,阻截庞勋西进。二月,王弘立率3万人渡过濉水,夜围官军于鹿塘寨。但沙陀骑兵突然从左右突围而出,义军阵营被冲乱。鹿塘寨中官军也乘势出击,王弘立单骑走免。三月,康承训乘胜进围柳子(今安徽永城东南)。柳子镇处在运河边上,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徐州的西大门。屯守柳子的义军姚周部被承训击败。四月,庞勋征兵3万,亲自率部到北线,在丰县向官军发起冲击。击退官军后,进一步西击康承训,结果惨败,溃归徐州。
此时,南线官军马举率所部3万人渡过淮河,欲解泗州(今江苏盱眙)之围。其时西线的王弘立也败归泗州,与吴迥部继续围攻泗州,却未能抵挡住马举的进攻,王弘立战死,吴迥退守徐城(在沙州西北)。六月,马举从泗州沿淮水西攻濠州(今安徽凤阳),攻克了招义、钟离、定远等县。七月,康承训进攻宿州(今安徽宿州市),北伐曹翔进击丰县、沛县,官军从北、西、南3线加紧了对徐州的围攻。坚守宿州的张实向庞勋写信,提出战略对策:“今国兵尽在城下,西方必虚,将军宜引兵出其不意,掠宋(州)、亳(州)之郊,彼必解围而西,将军设伏要害,迎击其前,实等出城中兵蹙其后,破之必矣!”庞勋采纳了他的建议,于七月底率兵2万向宋、亳进发。当他尚未进至宋、亳,坚守宿州的张玄稔已投降官军,并率兵东进徐州。徐州守将不知张氏已降,将其放入城中。城外的康承训与张氏遥相呼应,攻陷徐州。庞勋到达宋、亳时,康承训回军追杀,大败义军,庞勋战死。守濠州的吴迥部在坚持半年之后,因城中粮尽,突围时全军覆没。
浙东、两淮的民众暴动虽然失败,但却暴露了唐王朝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危机,预示着更大规模的民众暴动将会发生。果然,5年之后,王仙芝、黄巢登高一呼,应者云集,终于彻底打乱了唐王朝的统治秩序。
(二)黄巢领导的全国性民众暴动
唐末,在今山东、河南、河北一带,灾荒连年,百姓以草根、树皮为食,但官府仍旧催逼租税,致百姓于水火之中。”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濮州(治今山东濮县)人王仙芝首先在濮阳(今河南濮县)聚众起事。同年七月,曹州冤句(今山东荷泽)人黄巢组织数千人起事响应,“民之困于重敛者争归之,数月之间,众至数万”。。不久,起事者即由山东扩展到江淮一带,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
1、转战关东、江淮一一战略防御阶段
(1)转战山东
王仙芝起事后,率众攻克了濮州、曹州,十一月,朝廷命淮南、忠武、宣武、义成、天平5节度使、监军亟加讨捕和招慰。十二月,仙芝攻下了沂州。三年(公元876年)七月,诸道行营招讨使宋威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城下大败王仙芝,仙芝逃去。宋威上报朝廷,说王仙芝已被打死,并令诸道派来的军队都返回原镇,自己也率兵返回了青州(今山东益都)。但过了不久,王仙芝又攻克了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从今山东转移到了今河南平顶山一带,威胁东都。朝廷急忙征发部队,一方面保卫东都,一方面扼守汝(今河南临汝)、邓(今河南邓县)、陕州、潼关。具体的战略部署是:命忠武节度使崔安潜发兵攻打王仙芝,命昭义节度使曹翔率兵骑5000与义成军守卫东都;命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选步骑2000防守汝、邓一带的交通要道,防其南下。当仙芝进一步逼近汝州时,又命邠宁节度使李侃、凤翔节度使令狐绚选步兵1000,骑兵500守卫陕州(今河南陕县)、潼关(今陕西潼关),以防其绕过东都自攻长安。朝廷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要将王仙芝的势力局蹙在今平顶山一带,予以消灭,防其再次流动。九月,王仙芝攻克汝州,东都为之大震。之后,仙芝又克阳武,攻打郑州。朝廷急忙派人招降,授以官爵。同时昭义军在中牟(今济南中牟)挫败了仙芝继续北上、攻打东都的势头。
(2)转战江淮
王仙芝在中牟受挫后,看到东都一带官军力量甚强,便调转军锋,南攻唐州(今河南汝阳)、邓州。之后,兵分两路,西南路于十一月继续南下,攻克郢州(今湖北鍾祥)、复州(今湖北沔阳),进而转向东北,破安州(今湖北安陆)、随州(今湖北随县)。东南路则相继攻陷了申州(今河南信阳)、光州(今河南潢川)、庐州(今安徽合肥)、寿州(今安徽寿县)、舒州(今安徽潜山)、黄州(今湖北黄冈)等地。
王仙芝率部南下江淮间,河南的官军尚以防守为主,不及追击南下。而江淮“诸州府兵不能讨贼,但守城而已”。江淮是唐财源所在,又处于南北交通的中介地区,“若使贼陷扬州,则江南亦非国有。”于是,淮南节度使刘邺向朝廷请求援助,以保江南,感化军节度使薛能选精兵数千前去援助。王仙芝在率军攻打蕲州(今湖北蕲唐)时,宰相王铎、刺吏裴渥招降仙芝,但由于黄巢反对而作罢。攻克蕲州后,王仙芝、黄巢分道,各自备战。
四年(公元877年),王仙芝攻陷鄂州(今湖北武昌)、安州、随州。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福派其子率兵救援随州,战败而死,朝廷派李昌言率凤翔500骑兵赴援。王仙芝又转战复州、郢州,迫使救援裹州的宣武兵从申州、蔡州的小路逃回。五年(公元878年)正月,王仙芝率兵渡过汉水,攻掠荆南。但此后却连连受挫,二月,在黄梅(今湖北黄梅)再次失利,伤亡5万余人,仙芝也战死,尚让率余众投奔了黄巢。
(3)转战曹濮
黄巢在蕲州城下与王仙芝分手后,决定北上,攻打曹、濮。其时,朝廷将主力用于对付王仙芝,忠义、宣武、感化等军又抽调一部兵力去浙江***王郢的起事,曹濮空虚。四年(公元877年)二月,黄巢攻克了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杀天平节度使薛崇。三月,攻克沂州,队伍发展到数万人。七月,围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南)。张自勉率忠武兵救援,义军受挫,解围而去。十二月,攻克匡城(今河南长垣)、濮州。在攻打亳州(今河南亳县)时,尚让赶来,他们推黄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设置官署。
五年(公元878年)三月,黄巢率军西进,经滑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攻打宋州、汴州,前后袭击了新郑(今河南新郑)、叶县(今河南叶县)、郏城(今河南郏县)、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处,又迂回到今河南许昌一带,威胁东都。唐廷再次部署,防守东都,黄巢却乘机率兵转向江南。
(4)挥军南下
唐朝官军在山东河南力量强大,黄巢很难打开局面,于是再次率军南下,向官军力量薄弱的南方发展。
黄巢从今河南许昌、平顶山一带南下“大掠淮南,其锋甚锐”,“兵众达10万之多。同年秋,从和州(今安徽和县)渡过长江,到达安徽东南部,进攻宣州(今安徽宣城)未克,随即转战浙西,进击浙东,攻打杭州,未克,又转攻越州(今浙江绍兴),生擒越州观察使崔谬。由于受到镇海节度使高骈大将张瑞、梁缵的阻击,放弃越州,开山路700里,进入福建,攻克福州。
六年(公元879年)正月,张琰、梁缵分道进击黄巢,其部将秦彦、毕师铎等大将先后降唐。黄巢继续南下至广南。五月,攻陷广州,并转攻岭南诸州县。
朝廷任命宰相王铎为荆南节度使、南面行营招讨都统,任命李系为副都统、湖南观察使,率兵5万屯于潭州(今湖南长沙),“以塞岭北之路拒黄巢”,欲阻击黄巢的北上,以便消灭之于岭南地区。
2、北攻洛阳、长安战略进攻阶段
黄巢攻下广州后,曾一度“欲据南海之地永为巢穴”,“但其所部大多为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士卒罹瘴疫死者什三四,其徒劝之北还以图大事”,于是黄巢决定北上。
黄巢从桂州(今广西桂林)出发,他们编了上千只大木栈,乘极沿湘江而下,经永州(今湖南零陵)、衡州(今湖南衡阳),到达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唐南面行营副都统兼湖南观察使李系拥兵10万在此拒阻,但1日之间即被黄巢攻克,李系狼狈逃到郎州(今湖南常德)。尚让乘胜率众进逼江陵。当时唐各路援军尚未结集,镇守江陵的官军不足万人。王铎命刘汉宏守江陵,自己则退到襄阳(今湖北襄樊)。王铎走后,刘汉宏即纵兵大掠江陵而去,黄巢进据江陵。
十一月,黄巢北上襄阳。刘巨容与江西招付使、淄州刺史曹全晟合兵,于荆门设伏击败黄巢,黄巢、尚让收集余众,渡江东走。
黄巢渡过长江,攻下了鄂州(今湖北武汉)的外城,并连取饶州(今湖北波阳)、信州(今江西上饶)、池州(今安徽贵池县)、歙州(安徽歙县)、衢州(今浙江衢县)、杭州等15州,众至20万。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三月,淮南节度使高骈派其将张璞攻打黄巢,屡战屡捷,朝廷为此而任命高骈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高骈传檄天下,广征士兵,得7万人。四月,张琰渡江攻打义军王重霸部,迫使其投降。黄巢退保饶州,张憐又攻克饶州,黄巢再次退屯于信州。当时这一地区正流行疫病,义军士兵多死。黄巢派人贿赂张琰,要其缓攻,同时请降于高骈。高骈欲独吞招降义军之功,上报朝廷,请已结集到淮南的昭义、感化、义武诸道军队退回。官军退后,黄巢拒降,高骈大怒,命张瑞进击,被黄巢打得大败,张琰战死,义军声势又振。
六月,黄巢军先后攻克了睦州(今浙江建德)、婺州(今浙江金华)、宣州(今安徽宣城)。七月,自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南)渡江,包围了天长(今安徽天长)、六合(今江苏六合),兵锋甚锐。高骈命诸将自守,并请朝廷派兵防守淮河,以阻击黄巢渡淮北上。朝廷命河南诸道发兵屯于激水(今河南漯河一带),命泰广节度使齐克让屯于汝州(今河南临汝),阻击黄巢保卫东都。东南行营副都统曹全晟欲在淮南阻击黄巢,被义军包围于泗州(今江苏盱眙),高骈拥兵不救,泗州被击破,淮南防线彻底突破。这时,派往澱水的徐州士兵发动兵变,屯于激水的各军纷纷退散,淮河北岸防线也全部崩溃,黄巢乘势渡过淮河。
十月,黄巢攻克申州(今河南信阳),进入颍(今安徽阜阳)、宋(今河南商丘)、徐、兖地区,东都洛阳暴露在义军的攻打之下。
面对这种形势,唐大臣中有的主张守潼关,有的主张退到四川,最后,僖宗决定守潼关。十一月,黄巢攻克东都,进逼潼关。潼关旁有一条山谷,平时无人行走,官军也未设防。黄巢一边攻打潼关,一边派人经这条山谷绕过潼关,两面夹击,官军大败。义军长驱直入。潼关失守,长安无兵,僖宗匆匆离开长安,逃往西川。黄巢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3、大齐与唐对峙长安一一战略相持阶段
(1)长安之战
黄巢占长安后,凤翔节度使(治所在今陕西凤翔)郑畋一面伪降黄巢,一面完城堑,缮器械,训练士卒,秘密联络诸道合兵进击黄巢。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正月,僖宗在汉中,命高骈攻讨黄巢,高骈拒不出兵。二月,黄巢命朱温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攻打邓州(今河南邓县)。三月克之,义军屯于邓州以扼荆、襄。黄巢又派尚让、王播率兵5万西攻驻于凤翔的郑畋,但被郑畋击败。沙陀首领李克用也率部南下勤王。
四月,唐弘夫屯兵于渭北,王重荣屯兵于沙苑,王处存屯于渭南,拓跋思恭屯于武功,郑畋屯于整至(今陕西周至),各军同进,攻打黄巢。黄巢则主动撤出了长安。
官军进城后,卸甲释兵,大掠金帛。黄巢探知官军军容不整,又无后援,便回军攻杀,大败唐军,重新占据了长安。
(2)唐军围攻长安
五月,已投降黄巢的忠武军节度使周岌与监军杨复光联络,准备起兵攻打黄巢。当时秦宗权占据着蔡州(今河南汝南),杨复光派人与之联络,约定一同起兵。忠武军分作8支,大败黄巢守将朱温,攻占邓州,并乘胜追击至蓝桥(今陕西蓝田东南)。昭义节度使高浔与王重荣合兵攻克华州(今陕西华县)。六月,黄巢派兵攻打驻屯于兴平的邠宁军朱玫,朱玫退屯奉天。西川军李鋌率兵万人,巩咸率兵5000进屯兴平,屡败义军。七日李孝昌、拓跋思恭屯兵于东渭桥,黄巢派朱温拒击。八月黄巢部将李详在石桥与官军交战,官军大败,逃奔河中,李详乘胜攻克了华州。九月,朱温、尚让率军在东渭桥与李孝昌、拓跋思恭所率官军交战,官军不利,引兵撤退。十一月,孟楷、朱温袭击驻屯于富平的酈、夏2军,大败之。
二年(公元882年)二月,朱温攻克同州。四月,王铎率两川、兴元的部队屯驻于灵感寺,泾原兵屯于长安之西,易定、河中兵屯于渭北,邠宁,凤翔兵屯于兴平,保大、定难军屯于渭桥,忠武军屯于武功,准备攻打长安,黄巢的势力被压迫在同、华一带。当地百姓为避战乱,纷纷出逃,长安城中的粮草日少一日。六月,黄巢率军攻打兴平,兴平诸军退屯奉天。九月,黄巢的同州刺史朱温向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投降,不久,华州亦降。十一月,王铎又召李克用率兵南下至河中。十二月,李克用在夏阳渡河,屯军于同州。黄巢陷入了全面被动的局面。
4、率众败退战略退至失败
三年(公元883年)正月,李克用将李有贞在沙苑击败义军。二月,李克用进兵乾院(在沙苑西南),与河中、易定、忠武的军队会合,尚让率15万人屯于梁田陂,两军殊死决战,义军大败。黄巢派王蟠袭取华州,李克用进围之,并分派骑兵据守渭北。黄巢在几次作战不利、军粮已尽的情况下,准备退出长安。三月,派尚让救援华州,被李克用、王重荣击败,官军进至渭桥。四月,克用与忠武、河中的军队向长安推进,与黄巢军大战于渭,三战三捷;义武、义成等诸军继进,黄巢军大败。初八,克用从光泰门进入长安,黄巢力战不敌,撤出长安,经蓝田进入商山。
黄巢派其将孟楷率万余人为先锋,攻打蔡州,守将秦宗权投降,但在进一步攻打陈州时,被守将赵犨击败。黄巢亲率大军围攻陈州,并分兵攻掠黄河以南的许州、汝州、唐州、邓州等数十州。十二月,赵犨向邻近节镇求救,周岌、时溥、朱全忠赴援,但仍不足以与黄巢为敌,于是又求救于李克用。
四年(公元884年)正月,李克用率军自陕、河中渡过黄河来赴援,与许、汴、徐、兖之军会合于陈州,当时尚让屯于太康,四月,被官军攻克。屯兵于西华的黄思邺也被官军击走,而黄巢围攻陈州达10个月之久,仍未能攻克。太康、西华兵败后,黄巢退屯于故阳里,朱全忠也退回汴州。
五月,连日大雨,黄巢营垒漂没,不得不向东北方的汴州退却,尚让也率5000骑兵向汴州逼近。克用与忠武军从许州出发,赶来赴援。初八在中牟北面的王满渡,乘黄巢军正在渡河之机,打败黄巢。黄巢率众北走,在封丘再次失利,东奔兖州。时溥派其将李师悦率兵万余人追击。六月,败黄巢于瑕丘。黄巢所部殆尽,在退到狼虎谷时被其外甥林言所杀。
这次农民大暴动,自北向南,又从南往北,扫荡了大半个中国,给唐政府以很大的打击。各地节镇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朝廷再也无力控制藩镇,唐王朝一步步走向瓦解。
更新于:7个月前十二、结语
十二、结语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二、结语隋朝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并与突厥抗衡,改变了北朝一味奉迎的态度,但并未能完全控制突厥。炀帝时,大兴土木,屡屡用兵,致民于水火之中,终于导致了隋末民众大暴动,其中河北的窦建德、中原..
十一、五代十国的战争
十一、五代十国的战争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一、五代十国的战争唐末的民众暴动,被镇压下去后,朝廷对藩镇也完全失控,藩镇拥兵自重,彼此攻伐,中原地相继出现了5个朝代,割据西蜀、江南、河东的有10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五代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
十、唐朝的军事思想和著作
十、唐朝的军事思想和著作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十、唐朝的军事思想和著作(一)将帅用兵的特点及其军事思想1、唐太宗李世民(1)太宗的主要军事经历李世民(公元598~649)是唐第二代皇帝。高祖太原起兵后,率兵直取关中,李世民也随之开始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在唐的统一..
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
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九、唐朝府兵制的盛衰(一)唐初府兵的恢复及组织1、十二卫与十二军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即任命元从功臣和招降军将为卫大将军、将军,完全因仍隋制。唐初十六卫的组织都已恢复,分别任命了军将,但这仅仅是官名的恢复,..
七、唐中期的西陲战事
七、唐中期的西陲战事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七、唐中期的西陲战事(一)唐蕃之战1、吐蕃对唐的侵扰吐蕃是活动于今青藏高原上的一支少数民族,直到唐朝初年,他们平定诸羌,势力大盛后,才与中原王朝发生了直接的关系。太宗时,向唐请婚,为唐所拒绝,他们认为是吐谷浑离..
六、朝廷与藩镇的战争
六、朝廷与藩镇的战争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六、朝廷与藩镇的战争(一)平定安史之乱1、安禄山起兵的背景唐高宗、武则天时期,突厥开始复兴,并相继起兵叛离与此同时,在今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兴起,并对河西走廊地区和西域及剑南构成了严重威胁,唐无力对突厥和吐蕃实施..
五、唐前期的战争
五、唐前期的战争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五、唐前期的战争(一)唐建国的军事形势隋炀帝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开通运河,修筑长城,征讨高丽,将民众推向了死亡的边缘,纷纷揭杆而起。在全国范围内的民众暴动下,隋朝的地方政府也表现出对中央的离心倾向,或投降义军,或..
四、隋朝府兵制的变化
四、隋朝府兵制的变化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四、隋朝府兵制的变化 (一)恢复旧姓与整顿乡兵 1、恢复旧姓 在北周宇文泰时期,为了加强控制军队,就利用了鲜卑的血缘关系,让带兵将领改姓鲜卑姓氏,所统军人也跟着其将官改从其姓。杨坚在掌握北周朝政后,就下令“..
三、随末农民战争
三、随末农民战争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三、随末农民战争(一)炀帝时期的军事形势1、北防突厥在文帝时,隋朝利用突厥内部的矛盾,施离间之计,使其自相残杀,并趁机出兵北上,对突厥进行了一次打击。但突厥势力依旧很强大,隋朝的政策还是以防守为主,文帝、炀帝都曾..
二、隋初的战争
二、隋初的战争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二、隋初的战争(一)文帝时期的军事形势隋文帝杨坚(公元541~604年)是北周的外戚。北周静帝即位时年仅6岁。杨坚在御史大夫刘昉等人的支持下,假借皇帝诏书入宫辅政,并都督内外诸军事。他掌握北周政权以后,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
一、隋唐五代军事概述
一、隋唐五代军事概述作者: 邵石出自————《中国隋唐五代军事史》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一、隋唐五代军事概述隋代经过长期征战,用武力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自魏晋南北朝以来数百年分裂割据的局面。隋代的统一战争主要是南平陈朝;同时,为了阻遏突厥的侵扰,也用离间之计,乘其内部纷争,发兵北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