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卫”二号战役和战争结束的和平谈判·第六
“后卫”二号战役和战争结束的和平谈判·第六
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
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
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二年十月二十六日,北越人宣布说,他们就九项和平提案已与美国达成协议。基辛格博士同意这个以北越在六十天内释放美国战俘作为交换条件而从南越撤出全部美军的提案,并否认他已同意北越人所宣布的十月三十一日为签署协议的最后期限。尽管如此,还是向全国宣布说:“我们相信和平即将到来。”他进而谈到,会谈只剩下三到四天的时间用来拟定最后一些悬而未决的细节问题。
除对北越南部目标仍进行轰炸外,其它所有轰炸行动立即暂停下来。然而由于南越总统阮文绍公开谴责此项提案是要南越人民向***投降”,签定协议仍然存在巨大障碍。
尽管美国公众强烈要求在圣诞节前遣返战俘回国,但还是未能与北越人达成最后协议。一天,尼克松总统听完基辛格博士关于最近谈判僵持情况的汇报后,便下达了“实施后卫二号战役”的命令。
大规模攻势
“后卫”二号战役要求对北越心脏地区迅速大规模地使用空中力量,这将意味着袭击河内、海防和其它一些危及北越经济及其民族尊严的要害目标。由于政治约束减小了,在批准的轰炸目标计划中,增添了一些过去一直没有列入轰炸范围的目标,如北越重要军用机场就是一例。长期来这些机场一直是敌机的庇护所,而且还影响我们夺取空中优势,本来就该对其轰炸,但那时却属禁炸目标。飞机的破坏能力大大增强,如首次动用B-52飞机轰炸河内,这显示了总统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心。载弹三十吨的B-52轰炸机的火力要比过去袭击河内周围目标的战斗轰炸机的火力强许多倍。
恢复轰炸北越的直接目的是双重的:其一,阻止越共进行大规模的后勤补给活动,因为此项活动可使河内获得在南越发动大规模攻势作战的能力;其二,使北越人认识到,尽快回到谈判桌对他们将是最有利的。
制定作战计划的考虑因素
显而易见,形势是严峻的。面对公众舆论中早已存在的一片反对,总统竟决定不惜损失更多的飞机和更多的美国飞行员被俘而进行冒险。所以我们不得不尽一切力量将损失保持在最低限度。然而河内在有限轰炸期间未曾遭到轰炸,而这一次又对其高炮和地空导弹阵地进行了加固和再补给。这些阵地构成了一个难以突破的防空体系,他们期望以此使我机,特别是B-52飞机遭到损失。
尽管B-52飞机装有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但计划拟订者所关注的是B-52轰炸机将面临高度集中的地空导弹。专家们对过去攻防兵力已知的战斗经验进行了长时间的分析比较,他们估计美国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总兵力在十二天的空中作战中将损失百分之三。这样的代价的确很高,但若能以这样的代价而达到这次新攻势的双重目的,则也不是不能接受的。
组建突击队
要想突破像河内周围那样的防空体系,就需要有多种飞机和很多专业人员的协同一致的努力才能成功。大多数作战飞机都具有独立完成突击任务的能力,但这些飞机为了进行自卫而遭受的损失率太高。正如“后卫”一号战役和以前对北越进行的其它战役所表明的:按照能够进行相互掩护的需要,先将有专业分工的飞机分成小组,再进而组成突击队,这样往往能够更好地提供完成任务和保存自己的机会。
居于突击队中心位置的是B-52飞机,由于它们的机体大、缺乏机动能力,便成为米格截击机和萨姆导弹的有利攻击目标。因此需要对轰炸机提供大力的掩护。为确保精确投弹,并保证飞机安全返航,还必须比过去加倍地加强对北越防空体系的压制。
如前所述,投放箔条实施干扰是掩护突击队飞机的重要手段。战斗机通过在突击队前方投放反雷达箔条,就能够掩蔽轰炸机,使其不致被敏锐的萨姆导弹雷达和地面控制截击雷达波束所探测。然而对投放干扰物的战斗机来说,执行这项任务却是危险的,因为在飞机后面散开的箔条暴露了该机的位置,使其成为萨姆导弹的攻击目标。同时,外挂的敷金属条投放器所产生的阻力和飞行剖面规定使投放干扰物的飞机丧失了正常的机动能力。因此,有许多飞机在执行这项重要任务时被击落。
战斗机飞行员比较喜欢遂行轰炸机护航和空中战斗巡逻任务。这两项任务的不同点是,前者要求护航小队伴随轰炸机飞行;而空中战斗巡逻小队则在可能出现米格机活动的空域进行游猎飞行。但这两项任务的目的相同,即都是为了阻止米格截击机,使其不能靠近轰炸机编队。
早在“后卫”二号战役开始之前,反空对空攻击战术就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F-4机载雷达能从远距离截获目标,从而提高了护航小队和空中战斗巡逻小队掩护突击队的能力。
F-105“野鼬鼠”飞机在掩护B-52飞机方面又进了一步。这些飞机能以反辐射导弹和常规炸弹摧毁敌导弹阵地,因而出了名。总的说来,他们采取的反萨姆导弹战术非常成功地迫使敌导弹操纵员不得不采用低精确度操作方法和不适当的战术发射导弹。此外,还用EB-66飞机对装载在每架B-52飞机内高效能电子对抗系统实施电子对抗支援。
从一九七二年十二月起我们在泰国基地装备F-111之后,便用此种飞机来增强突击队的作战能力。F-111飞机能够通过使用地形跟踪雷达从低空避开雷达搜索悄悄溜进北越领空,同时它能在夜间或恶劣气象条件下袭击目标。可是在以前,这样的气候条件对敌方目标起了保护作用,以致不能对其实施精确的轰炸突击。而F-111飞机则能利用其独特的作战能力,在突击队主力到达之前仅仅几分钟将十二枚五百磅的炸弹投在预定的萨姆导弹阵地和机场上。这样,就可以使北越防空系统措手不及,无法具有通常在对付来袭轰炸机时所能具备的迎战准备时间。
为保证特遣突击队飞抵目标并顺利返航,给突击队配置了许多KC-135空中加油机,同时为营救落在敌领土上的空勤人员,还配备了特种救护飞机。
这些新式的、更为强大的突击队,总的说来,与“后卫”一号战役所使用的那些突击队没什么不同。最明显的不同只是现在改为夜间突击,使用了F-111飞机,利用B-52飞机进行了高空轰炸。
“后卫”二号战役的头三天
驻泰国乌塔保基地的第三○七战略空军联队副联队长比尔·布朗上校盼望已久的那一时刻终于到来了。十二月十八日他投的炸弹发出的雷鸣般的爆炸声,宣布了第一架B-52飞机已抵达设防严密的河内地区上空。布朗上校作为一名F-105飞行员,以前在越南担任战斗值勤期间,他曾有效地阻止过敌人的作战行动,但他从来没有把数量上如此惊人的炸弹直接投向北越心脏地带。
轰炸机群除对紧邻河内地区的目标实施突击外,还袭击了分别位于河内东北部和西部的夹机场和和乐机场。B-52飞机的空袭战术要求建立一个东南航向的轰炸航路,一投完弹,就立即做一个接近180度的大坡度转弯。
在轰炸航路上飞行时,强顺风将B-52飞机的地速增至600海里/小时(1110公里/小时),这是有利的一面,但也使大部分敷金属条偏离了应在的位置,这样一来,许多轰炸机就得不到这种非常重要的保护。另外,100海里/小时(51米/秒)的顺风对飞向目标固然有利,但在B-52飞机脱离目标后,顺风就变为100海里/小时(51米/秒)的逆风,从而使B-52飞机有可能遭受萨姆导弹攻击的时间延长了。
第一批B-52飞机在轰炸航路上那段时间,曾遭到防空兵器的猛烈抗击。不过,尽管重型高炮的有效射程能够达到B-52轰炸机的飞行高度,却还是未能击落一架B-52飞机。在整个十二天的作战行动中,不管敌高炮火力如何密集,也仅有一架B-52飞机被敌高炮击伤。
在我们实施突击过程中,米格机的活动也是相当积极的,这引起许多空勤人员的极大关注。空军一等兵艾伯特·穆尔,是一个年仅十八岁的B-52尾炮射击员,他一直在其“同温层堡垒”内的岗位上呼叫准备对付来袭的萨姆导弹,突然间,在他的雷达荧光屏上出现一个奇特的尖头形(反射脉冲)信号,这表明出现了米格飞机来袭的更为直接的危险。当他看到一架米格-21在他的后方稍偏左的位置出现时,便立即向其他空勤人员发出了警告。可是他们都无暇顾及那架米格机,因为他们正全神贯注于仅几秒钟之后就要进行的投弹。米格机迅速从B-52尾后接近,然后下降高度,占据攻击位置。一等兵穆尔一边以雷达自动跟踪米格机,一边按下射击按钮。B-52飞机也随着四门五十毫米机关炮 [ 注:原文如此。应为12.7毫米机枪 ] [ cdhyy注:.5英寸 ] 的发射而颤震起来,但首次射击未打中米格机。穆尔放松了一下,又按下射击按钮,进行再次射击,但仍未击中。当那架米格机追近到1200码(1100米)以内距离时,穆尔进行了第三次射击。经过一场似乎没完没了的缠斗,荧光屏上的那架米格机图象突然象气球一样膨胀了一下便立刻消失了。
另一架B-52飞机上的尾炮射击员拉里·丘特技术军士亲眼目睹了那架米格机起火后坠毁的情况。他看到被炸成数段的敌机形成一团火球,随之消失在飞机下方的云海之中。
艾伯特·穆尔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米格机真的被他击落了。他发射了800发航空炮弹而击落一架敌机,因而荣获了一枚银星奖章。
穆尔所进行的这次战斗后来被列为由B-52尾炮射击员击落两架米格机的战例之一。虽然米格机能够构成严重威胁,但他们设法击落B-52飞机的努力却遭到了挫败。不管米格机怎样试图轮番截击,但轰炸机的尾炮射击员、警戒米格机的空中战斗巡逻小队以及轰炸机护航队都能设法阻止它们接近B-52飞机。
河内防御B-52突击队最有效的防空武器是地空导弹。“萨姆”是北越大量使用的而且能进行快速转移的地空导弹,如果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发射,其命中率是高的。
唐·里西中校是来自伊利诺斯州科林斯维尔空军基地的B-52轰炸机指挥官,那时他正带领着“木炭”、“象牙”和“乌木”三个轰炸机编队前往轰炸安员铁路调车场,当他们飞向最后转弯点准备进入轰炸航路时,北越人已向突击队发射了近五十枚萨姆导弹。其中有一架B-52飞机被击中,但它仍然安全返航回到乌塔保基地。北越人将其中的十七枚导弹射向第一梯队的最后三个轰炸机编队,有二枚导弹击中“木炭”编队长机,恰好里西中校在这架B-52G型轰炸机上,当离投弹点只有两分钟的飞行距离时,该机的空勤组机舱便遭到严重损伤并开始起火,大约三十秒钟后飞机失去操纵,空勤人员跳伞。“木炭”编队的一号机是被敌防空火力击毁的第一架B-52G飞机,也是过去七年来进行的“弧光”轰炸突击活动中仅仅被敌击落的第二架“同温层堡垒”(B-52)飞机。在遣返战俘时,“木炭”一号机内的六名机组成员中只有三人返回家园。里西中校没有回来,据机组其他成员证实,他因萨姆导弹致伤身亡。
五小时之后,第二轰炸机梯队遇到萨姆导弹的类似抗击,一架B-52G飞机在目标区投弹后不久便成为萨姆导弹的牺牲品。总算幸运,飞机爆炸之前空勤人员在友军领土上跳伞。
在第一天发动的三次空袭中,第三梯队遭到敌人的抗击最猛烈,B-52飞机除遭到重型高炮的射击和米格-21飞机的截击外,敌方还向他们发射了50多枚萨姆导弹。
“后卫”二号战役开始的第一天,敌人共向突击队发射200多枚防空导弹,尽管如此,出动的所有B-52飞机几乎都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当然也损失了三架飞机,另有两架被地面防空导弹击伤。
第二天的作战计划同前一天相类似,B-52飞机以三至五小时的时间间隔分三个梯队到达,各梯队完成投弹大约需要三十分钟。F-111飞机恰好在下批轰炸机到达之前补充轰炸敌机场设施。为使突击队不致偏离干扰物的保护区,我们在战术上作了些变动,如进入与脱离目标的航迹大体保持一致。尽管敌人发射了一百八十多枚萨姆导弹,但我们在第二天的空袭中,只有两架轰炸机被导弹击伤,无一击毁。
十二月二十日,即“后卫”二号战役的第三天,基本按照前两天所采用的战术和时间间隔,继续实施轰炸突击。唯一的变化,就是要求使用新增加的电子对抗设备。然而很不幸,在三个突击波中,第一波就损失了三架B-52飞机,这与前两天大为不同。在损失的三架飞机中,有两架是装有旧式电子对抗设备的B-52G型轰炸机,第二突击波没有老式B-52G型轰炸机编队,该梯队轰炸了自己的目标,未遭到萨姆导弹的伤害。然而第三梯队又被敌防空火力击毁轰炸机三架,其中两架是未经改进的B-52G型。在过去三天的空袭中,未经改装的B-52G型轰炸机的损失达五架。对比之下,B-52G的改进型只损失了一架。其余损失的飞机属B-52轰炸机的其它型号。
在第三天损失的六架B-52轰炸机中,有三架是在投弹前被萨姆导弹击中的,另三架是在通过目标后的转弯过程中被击中。从飞行员汇报执行任务的情况来看,北越人是在先让每个梯队的第一个编队通过目标,同时标定出轰炸机的进入航线和投弹后的转弯点。尔后,他们便将萨姆导弹突然一齐射向后续编队的投弹空域和通过目标后的转弯空域,因为在这些空域击中B-52飞机的可能性最大。
据无人驾驶飞机照相判明,“后卫”二号战役头三天的轰炸战果卓著。然而,没什么可庆祝的,因为萨姆导弹仍然是北越人非常有效的武器。敌人反航空兵战斗活动的战术也在发生着变化,例如:米格机采取与B-52飞机并排飞行的方法,测出B-52的飞行高度,尔后将得到的数据通报给萨姆导弹阵地。米格机一脱离B-52飞机,萨姆导弹便即刻实施精确齐射,可见米格机提供的数据已被使用。
第17空军师的指挥官格伦·R.沙利文准将指示驻乌塔保基地的第307战略空军联队副联队长布朗上校组织一个特种战术研究小组,负责分析战况并提出改进战术的建议。该小组提出的改革建议包括进入和退出目标时变换航向;在轰炸航路起点和目标之间飞行时变换飞行轨迹;在到达投弹点之前或在通过目标后开始转弯之前可任意变换高度或突然实施高度机动。另外,该小组还建议改变从投弹到通过目标后开始转弯之间的时间间隔。第八航空队批准了这些改进建议,从该战役的第五天开始生效。
战术变化
在第四天,虽然B-52轰炸机进入轰炸航路的航向仍为东南,但其战术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各梯队将炸弹全部投向目标的时间,从三十分钟缩短为十五分钟,通过目标后的转弯脱离方法改为从海面退出北越,飞机间的高度差(指高出量或低下量)也增加了。除此之外,还将更多的电子对抗设备用于干扰萨姆导弹雷达。
在第四天,萨姆导弹击毁我们两架B-52飞机,其中一架显然是由于擅自离开编队,以致使自己完全暴露在萨姆导弹雷达的搜索范围内。第二架飞机只是因为进入防空导弹火力特别密集的区域而被击中。
十二月二十二日,即战役开始后的第五天,战术研究小组提出的相当广泛的战术改革建议开始奏效。B-52突击队采用这些新战术破坏了海防市的铁路停车场和石油产品仓库。B-52飞机无一损伤。
随着轰炸机战术的改进,对米格机实施空中战斗巡逻的战术也比过去有效了。十二月二十二日,吉姆·布伦森中校正带领一个由四架F-4E飞机组成的“比克”飞行小队从泰国皇家空军乌登基地出航,飞向指定的战斗巡逻空域,就在这时他们收到有“敌机”的呼叫信号,说米格机已从河内附近起飞。“比克”飞行小队一进入北越,主要截击引导站——“红冠”号雷达舰就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立即开始引导布伦森中校飞向米格机。
正当两架米格-21在河内西部近郊爬升并已达29000英尺(8840米)高度时,突然“红冠”号在米格机和“比克”小队正中间发现了其它友机。敌机开始向南转弯,很显然他们也是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之下,而且其企图攻击的目标就是我突击队的轰炸机。布伦森中校开始进行对头截击,他已用机载雷达截获目标,并请求批准射击。但由于考虑到有可能误伤友机,所以“红冠”号坚持要求只有在他们用目视识别目标之后才能批准他们射击。“比克”飞行小队成员投掉副油箱,开始加速。
布伦森上校发现米格机就在他的上方约10000英尺(3050米)处,于是他便率领“比克”飞行小队实施急跃升,与此同时,布伦森的武器系统军官拉尔夫·皮克特少校则保持着准确的雷达自动跟踪。布伦森得到了准许射击的命令,这时标志着活动目标的光点也位于雷达荧光屏的中心位置,而且瞄准具的中心光点下面压着一架米格机,于是他便快速向敌机连射出四枚雷达制导导弹。该小队其他成员目睹了这几枚导弹向敌机接近的情况。制导很准确,第一枚导弹就把敌长机的整个尾翼削掉了,随之这架米格机便失去控制,进入螺旋坠毁。仍保持完好战斗队形的“比克”小队,在转弯准备攻击第二架米格机时,敌机则已经增速退出战斗。由于各机所剩油量已经不多,布伦森上校便带领比克小队返航。这次战果是他军人生涯中所取得的最大战绩之一。
圣诞节后的战斗活动
北越人显然利用圣诞节暂停“后卫”二号战役的机会,对萨姆导弹阵地进行了再补充。十二月二十三日发射了四枚导弹,二十四日发射了十四枚导弹,连续两天发射次数不多,到十二月二十六日,即实施大规模突击活动的第八天,北越向轰炸机群发射了六十八枚萨姆导弹。我方损失两架飞机,一架坠毁于河内地区;另一架是遭到战斗损伤后在乌塔保基地试图着陆时损失。两架飞机是同一个突击队的,这个突击队缺乏电子对对抗设备的保护。
在对越南太原铁路停车场实施轰炸突击中,进而显示了新战术的作用。由于采用了新战术,我们十八架B-52轰炸机甚至在没有敷金属条保护的情况下也进行了投弹,并安全返航,无一损伤。因为在这次事先已把敷金属条施放在目标密布的河内地区上空。
后来,我们“同温层堡垒”的轰炸目标有所改变,一些棘手的萨姆导弹阵地也改成了自己轰炸的目标。此外,F-111战斗轰炸机将同时担负对机场和萨姆导弹阵地实施夜间低空突袭的任务。不出所料,B-52轰炸萨姆导弹阵地,也使导弹最大限度地获得了攻击轰炸机的机会。另外,由于距离目标很近,所以只要机载电子对抗雷达一发生故障,导弹操纵员就可识破这种电子干扰,而出现这种情况又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下面就是一架B-52轰炸机在轰炸地空导弹阵地时的情况。
路易斯安娜·施里夫波特空军基地的约翰·迈兹上尉在“后卫”二号战役期间执行第四次任务时,曾对一个特别活跃的导弹发射阵地实施轰炸,轰炸时有十五枚萨姆导弹向他射来,有一枚导弹在他做急转弯脱离目标区时击中B-52D型的左翼。剧烈的冲击将四台左发动机及有关设备全部震坏。有一台发动机中弹起火,随之,座舱红色警告灯闪亮,飞机开始下坠,迈兹上尉还没来得及改平飞机,高度就已损失数千英尺了。
这架轰炸机几乎每个系统都失灵了,飞机上的雷达、电子对抗设备及计算机都失效了,只有一部交流发电机、一部电台和驾驶舱照明灯还在工作。仪表中除高度表和空速表还能正常指示外,其他仪表全部失灵了。六名空勤人员的大多数也被弹片击伤。
这架B-52轰炸机几乎没有挽救的希望了,它已离开编队再也得不到其它飞机的掩护,机上的防护设备也已遭到损坏。机组成员后来又看到两枚萨姆导弹向他们射来,但都没有击中。还算幸运,米格机也没有发现这架受伤的飞机。
大约过了十分钟,那台起火的发动机自行烧毁了,驾驶员小心地操纵着飞机,想设法返回友方领土。由于这架B-52只用右侧四台仍工作的发动机不能保持高度,所以迈兹上尉便操纵飞机缓慢下降,以便保持住飞行速度。经领航员计算,如果左机翼能继续保持不散架,他们是能飞抵泰国边界的,但抵达时的高度仅能免强地保持在一万英尺(3048米),即最低安全跳伞高度。
就在他们操纵飞机快安全到达泰国皇家空军基地那空拍侬时,飞机状况急剧恶化,炸弹舱门自动张开,有一个起落架因受气流冲击,时而收起时而放下,其他电气系统也失灵了。尽管空勤人员进行了拼命的努力,但也无法操纵这架急剧下降的轰炸机安全着陆了。还真侥幸,当发出跳伞口令时,飞机距那空拍侬基地只有13公里。按照迈兹上尉的口令,各空勤人员分别弹射跳伞。除一名领航员的弹射座椅被损伤外,其它所有弹射座椅都工作正常。这位领航员弹射失败后,便从雷达领航员弹射后形成的出口爬离飞机。迈兹上尉是在他弄清每个空勤人员确已安全脱离这架濒临死亡的“同温层堡垒”之后,才弹射跳伞的。为表彰他的英雄事迹,授予他空军十字勋章。机组其他成员荣获优异飞行十字勋章。此外,每个空勤人员均荣获一枚紫心勋章。
最后一战
在“后卫”二号战役期间,目标区的气象条件给突击敌防空阵地带来了困难。整个十二月份,主季风(东北风)几乎每天都把一块块低云吹向北越三角洲地区上空。以致在十二天的“后卫”二号战役的大部分时间中,5000英尺(1524米)以下的高度上一直是裂云和密云天气。在整个战役期间,能足以进行目视轰炸的天气总共不到十二小时。这使我们用精确的激光制导炸弹的努力大都失败了,而且在这种天气执行轰炸任务还强调必须具备全天候战术轰炸能力。
然而实践证明修改过的B-52轰炸战术是有效的,以致到十二月二十八日,我们的轰炸机再也没有被击落,甚至连受损伤的也没有。“紧缩战术”可使一百多架轰炸机在十五分钟内完成投弹并脱离目标,变换高度和航向,从而避免了再飞先前规定的老航线。这种战术取得的巨大胜利,连能否找到足够的值得进行轰炸的目标都开始成了问题。米格机出动架次减少了,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萨姆导弹阵地遭到突击,萨姆导弹的发射也少了,只能偶尔遇到一点零星而无效的抵抗。一个梯队接一个梯队的轰炸机群所大肆轰炸的目标,相对来说都是些不应轰炸的目标。如果真要继续轰炸的话,这种轰炸真可以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而且还不会受什么损失。
下面是美国空军在东南亚最后一次击毁米格机的详细经过。这次空战发生在一九七三年一月八日。
由第4战术战斗机中队的两架F-4飞机组成的“灵巧”飞行小队,受令前往执行警戒米格机的夜间空中战斗巡逻任务,以支援B-52飞机的突击行动。他们通过“大猩猩头”地带进入北越,并在河内西南大约70英里(113公里)的上空进行空中战斗巡逻。“灵巧”小队长机飞行员是保罗·D.豪曼上尉,他的后座是劳伦斯·W.库尔曼中尉。下面就是豪曼上尉对他们击毁米格机过程的描述:
当飞抵指定位置大约五分钟后,我们便收到“红冠”号雷达舰的通报:“一架米格机已从福安基地起飞,航向西南,预计目标为我返航的突击队。”“红冠”号引导我们向西北飞行,并通报说,敌机已在13000英尺(3960米)高度上改入平飞。当敌机在我们正北航向时,我机雷达在大约60英里(110公里)的距离上截获米格机。由于距离在缩短,所以在这段飞行的大部分情况下都能跟踪敌机。当距离米格机大约只有30英里(55公里)时,我便呼叫二号机,投掉机腹副油箱。
“灵巧”小队的长、僚机仍在“红冠”号的引导下,他们以400海里/小时(740公里/小时)的速度,已下降到了12000英尺(3660米)的高度,并转弯开始向东北飞行。当他们距离米格机还有16英里(26公里)时,“红冠”号批准“灵巧”小队发射导弹。豪曼上尉继续描述空战情况说:
距敌机10英里(16公里)时,在我右边20度略偏上的方向目视看到了发动机加力装置喷出的火焰。我一边用瞄准具的中心光点对这架米格机进行瞄准,一边呼叫后座,提醒他注意。当距离6英里(9.6公里)时,库尔曼中尉使用雷达顺利截获目标。我按下射击按钮时距敌机的距离约为4英里(6公里),飞行速度已达900海里/小时(1670公里/小时)以上。导弹射出后,先向左做了一个小坡度转弯,尔后便跟踪“喷口火舌”,向敌机飞去。导弹在距敌机尾翼大约还差50英尺(15米)的地方提前爆炸了。
我接着在2英里(3公里)距离上又发射了一枚导弹,这枚导弹正好修正了一点提前量,便径直飞向米格机。导弹击中米格机身,顷刻间,飞机被炸成三个熊熊的大火球。
“灵巧”小队在证实本空域确无其它米格机活动之后,便返回指定地点上空,继续执行他们尚未完成的空中战斗巡逻任务。后来,他们安全地返回基地,再没有发生别的事情。
为在北越上空争得制空权而进行的这场空战与早期的空战相比,情况大不相同。到一九七三年一月初,我们几乎是按教范实施空战,而不必顾忌导弹或高射武器的威胁。我们已经获得空中优势!
最后的空战结果是:北越损失飞机一百九十三架,美国损失飞机九十二架。
更新于:3个月前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后卫”一号战役·第五
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后卫”一号战役·第五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七二年春,北越在非军事区增加了活动,因此,尼克松总统告诫北越人说,美国决不能听任北越进攻而不作出反应。他着重提到,要动用军事力量攻击北越的军事目标。他在四月三十日的谈话..
空中优势时期的来临·第四
空中优势时期的来临·第四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敌对双方的作战能力 如前所述,在“滚雷”战役最初几个阶段,为对付威胁自己空中优势的北越防空力量,美国增强了自己的部队,改变和发展了自己的战术。但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停火的一个月内出现了很多情况,需..
“滚雷”战役·第三
“滚雷”战役·第三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六五年三月~一九六五年十二月) 认真开始轰炸 一九六五年二月十二日,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了一个对北越为期八周的作战计划。该计划是通过国防部长呈交总统的。二月十三日,约翰逊总统批准了这一计划。这个计划..
空中力量的初期使用·第二
空中力量的初期使用·第二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一九六四年五月底,参谋长联席会议明确提议使用空中力量攻击北越目标,本来的意图,是要阻止北越对南越的军事入侵。然而到八月,由于北越鱼雷艇在东京湾袭击了美国的驱逐舰而使战争的直接目的发生了急剧的变..
最后决战的前奏·第一
最后决战的前奏·第一作者:保罗·伯比奇 等 ·美国出自————《北越上空的战斗》出自————《战争通史》 史蒂夫·里奇上尉是北卡罗来纳州里兹维尔人,在越南担任F-4“鬼怪”式飞机的飞行小队长。他所率领的四架飞机正在掩护离开河内附近目标的突击机群,向泰国皇家空军乌隆基地飞行。在近海担任警戒的EC-121雷达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