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第十一
展望未来·第十一
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
出自————《山国烽火》
出自————《战争通史》
在阿富汗,苏联人一开始就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们希望时间于自己有利,用时间来战胜对方,因而在军事上一直没有冒险投下过大的赌注。虽说苏联人目前还左右不了那里的局势,但对自己的干涉行为还是胸有成竹的。
俄国人和圣战者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赛跑。谁第一个累得喘不过来?时间将会对谁有利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还为时尚早。可以肯定,抵抗运动的成员们需要时间,以便将自己锻炼成名副其实的战士。然而,俄国人也十分精明,他们懂得如何运用时间。苏联同抵抗运动之间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加上抵抗运动处于孤立的境地,因而前景不是十分乐观的。
许多人继续把阿富汗战争同越南战争相比,认为游击队无疑会取得胜利。这种说法当然是令人兴奋的。可是,这两场战争的相同之处只是表面现象,而差别却是实质性的:
——苏联就在阿富汗家门口,而不在数千里之外。
——俄国公众无发言权。
——圣战者不像当年的越南人那样得到一个超级大国的大量援助。
——越南人有一支强大的优秀知识分子队伍,其数量远远超过阿富汗的知识分子。
——苏联在政治上得到它的盟国和卫星国的支持。
——同美国人相反,苏联人并不一定想速战速决。
——俄国外交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为莫斯科提供了极大的好处。
——眼下抵抗力量尚未形成真正的解放运动。
——等等。
也有人乐观地将阿富汗人的抗苏战争同当年的抗英斗争作比较。光是从军事角度看,这种比较是站不住脚的。1812年,英国人同阿富汗人在武器装备和运输手段等方面的差距甚小。双方都是步行作战或骑马打仗,武器都是单发枪。英国人的那几门从炮口灌炸药的大炮对战事影响不大。
当然,苏联也有失败的危险。在阿富汗,抵抗运动的决心、规模和斗争的激烈程度都是难以克服的障碍。苏联化进程会有进展,但速度极其缓慢,而且代价十分昂贵,更不用说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随时有可能瓦解的危险。
数百万流亡在巴基斯坦的阿富汗难民将来很可能变成中亚的巴勒斯坦人。他们会把冲突永久化。苏联必定会采取一切措施,分期分批有控制地将这些人遣返阿富汗。那时候苏联就会失去向伊斯兰堡施加压力的手段。不过,局势的“正常化”于苏联有利。
在国际舞台上,俄国人已经恢复了入侵阿富汗之前的一切(或几乎是一切)阵地。阿富汗“危机”已不再是什么严重事件,不久的将来,卡尔迈勒政权可能会被厌战的或漠不关心这个危机的西方和第三世界各国所承认。那么,什么时候举行一次有关阿富汗的可耻的赫尔辛基会议,将既成事实合法化呢?
1983年,反圣战者的宣传运动甚嚣尘上,而抵抗运动在国际舞台上竟无立足之地。他们的通讯机构还十分软弱。反圣战者的宣传运动铺天盖地地向游击队袭去。
——在苏联国内:报界向阿富汗战争大开方便之门。一方面笼络所谓的“匪徒”,另一方面为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红军大唱赞歌。从这个新的阴谋(俄国人直到1982年对阿富汗战争始终讳莫如深)不难看出,苏联正在制造舆论,要国内人民做好思想准备,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将长期持续下去。即使是在舆论无法向政府施加压力的国家里,这种宣传也并非多此一举。
——在西方:阿富汗边境的某些地段对经过精心挑选的新闻记者始终是敞开的。这样的记者必须具备下面这个主要条件:以前跟游击队没有任何接触。这样就不会有前后对比的感觉 [ 作者注:不过也有例外,克里斯托夫·德蓬费里曾在喀布尔拍过一部《通向麻烦的签证》的影片。在此之前,他曾同热罗姆·博尼一起在潘希尔拍过《一个山谷抵抗一个帝国》的电影。 ] 。可参观的地方:喀布尔。结果:大量文章吹嘘说,那里的局势正在趋向“正常化”。这些文章大多出自莫斯科的同情者之手。克里姆林宫想借此提供一个明确的信息,以便保持这样一种普遍的印象:其实已不存在什么阿富汗问题了。
——最后值得指出,几乎到处可以看到,苏联加强了有关圣战者的形象的宣传活动,一方面竭力把圣战者同伊朗的极端分子,甚至同黎巴嫩的反法反美的恐怖分子混同起来,另一方面又把他们描绘成罕见的“匪徒”和“封建余孽”。这种比较是错误的,这种指责是站不住脚的,这些都是极权主义者惯用的伎俩。在1940至1946年间,法国的游击队在纳粹分子眼里是一伙恐怖分子,而不是爱国者。那些抵抗战士不顾政府签署的停火协定,也不顾某些通敌卖国和大部分人消极忍让,决心为解放法国而战斗。他们的斗争也许是不合法的,但却是合理的。今天,这些人受到人们应有的尊敬。除了种族和宗教信仰不同外,圣战者同法国的游击队是十分相似的。
安德罗波夫的上台,跟克里姆林宫在阿富汗活动的加强和在其他方面的强硬态度是有内在联系的。接着,契尔年柯的上台又加快了苏联在原来道路上的步伐。这一过程利用了苏联制造假消息的机器的巨大威力。在安德罗波夫入主克里姆林宫时,不是到处有人放出空气,说这位克格勃的前领导、爵士音乐和现代艺术的爱好者将推行自由化吗?克里姆林宫内的人对此一定会纵声大笑,其笑声也许会震撼那高大的宫墙呢!这对阿富汗人又是多大的嘲弄啊……
这种精心策划的宣传阴谋在西方和第三世界引起了一片希望:只要举行阿富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这场冲突就可以得到政治解决。但是,如果没有抵抗运动参加,这种会议必将是彻头彻尾的大骗局。当时外界一派乐观气氛,后来又幼稚地大失所望。对此我们只能认为外交界对苏联的意图缺乏洞察力。但愿今后的外交使团能看穿苏联人坐下来谈判的真实目的。
只有在下列四种情况下,苏联人愿意就他们占领阿富汗的问题进行谈判:
——如果军事压力十分强大,红军有可能跌进泥潭难以自拔;
——如果国际上另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冲突迫使它全力以赴投入新的冲突,
——如果拿阿富汗可以换取更大的好处的话;
——假如莫斯科领导阶层发生人士变动,彻底改变对外政策的话。
阿富汗抵抗运动不太可能用武力战胜敌人。像一切成功的游击战那样,它必须在尽力加强军事实力和军事行动的同时,大力展开政治活动。只要这些条件还没有具备,只要它还没有实现统一,它就不可能以名副其实的对手坐到谈判桌上来;就算在本书论述过的种种原因下它能长期斗争下去,它能否取得成功也还是个问题。
有人常常提出这样的假设:如果确保在喀布尔组成一个友好政府的话,莫斯科在谈判期间就会撤走其部队。这是对苏联意图估计不足的表现。苏联人还有更远的考虑呢。再说,只有当克里姆林宫深感在阿富汗已处于四面楚歌的绝境时,它才同意在喀布尔成立一个友好的政府……
5年来,莫斯科丝毫没有改变它同化阿富汗的战略。如果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它的军事手段日益强化,把不为它所控制的区域——占阿富汗面积的80%——变为大片废墟。一旦恢复和平,那些地区的人民就得从零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
这不等于说,莫斯科今后仍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但是要是抵抗运动维持现在的规模,或者有所缩小的话,莫斯科很可能会这样走下去。相反,如果抵抗运动不断壮大,克里姆林宫就会另想别法。
首先,它可以强化战争,加快战胜圣战者的步伐。如果真的回到常规军事逻辑中去,那就等于承认同化政策的失败,或等于彻底修正原有的总战略。到那时莫斯科又会说,同化战略是最有效的,但同时必须加强对妨碍同化的抵抗运动重要据点的军事攻势。1984年春以来的形势就是例证。俄国将领们无疑是希望加强攻势的,但目前的政策迫使他们采取某种形势的“克制态度”。他们忍受不了这样的态度,因为他们的军队在外国人眼里,连一些农民都对付不了。苏联政府里的官员可不一样,他们明知有陷入泥沼的危险,但仍然放手让军人们去干。在他们看来戳穿红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许有一个好处,即可以使西方人相信,他们的士兵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可怕……
即使苏联真的强化战争的话,它也只能向阿富汗增派几支远征部队,加强对游击队的进攻或比此走得稍远些,比如在短时间内大规模地空袭抵抗运动设在巴基斯坦的“后方基地”。在孤立圣战者方面,摧毁阿富汗各党派的机构远比封锁边境更有效。它可以使圣战者陷入极为悲惨的境地。
不是有人说这一假设是不现实的吗?可是应当知道,先前也有人说武装入侵阿富汗是不现实的。当初怎能设想会发生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呢?其结果是有目共睹的……苏联人空袭白沙瓦的危险性是存在的。一旦入侵部队对白沙瓦进行有限的空中行动达到目的后立即撤回的话,西方会有何反应呢?一定会嚷嚷一阵的,但不会见诸于行动——生怕得不偿失嘛。
如果西方不行使“追捕权利”的话,在局势急转直下的情况下苏联还有别的办法呢。我们可以作下面这些——并非不可能的——设想:
在最初阶段,苏联会同意举行1983年日内瓦会议那样的谈判,撤走它的军队,并抛弃卡尔迈勒政权。然后它把政权交给大部分战士不能接受的抵抗运动中的某一派——海克马蒂亚尔派——或穆罕默德·查希尔国王。由于没有一个掌握实权的政府,伊斯兰极端分子又野心勃勃,加上种族冲突和圣战者内部四分五裂,阿富汗必将爆发黎巴嫩式的内战。到那时,莫斯科会出来选择一位当地的盟友,一边给予大量的援助,一边火上加油,使各地的冲突恶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在两三年后的最后阶段里,苏联人可以打着诸如稳定地区局势等幌子,又会大摇大摆地涌进阿富汗。那时红军所要对付的只是一支软弱无力的抵抗力量和厌战的人民,阿富汗人也许还会欢迎他们去结束那里无休止的内战呢。
这一阶段里不一定会举行什么谈判。如果要谈判的话,也只是为了在国际上捞一点额外的好处。莫斯科完全可以自行决定撤出它的部队。那样做也许会更漂亮些。
当然,这样做冒有一定的风险。俄国人一旦突然撤走,四分五裂的抵抗力量混战一阵后也许会达成谅解。
上述情况虽不是灾难性的,但如果各派圣战者最后不认真地携起手来的话,危险依然存在。莫斯科在阿富汗制造了混乱和不安,这是恢复和平的障碍之一。
伊朗形势的发展对阿富汗这场战争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部分阿富汗人不愿意做霍梅尼的臣民。他们并不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好处 [ 作者注:霍梅尼甚至还抓来了数目不详的(约数千名)阿富汗难民,派去伊拉克前线杀人。 ] 。再说,霍梅尼自己也被同伊拉克的战争弄得焦头烂额。如果霍梅尼一伙能保持自己的政权,那么现状就会维持下去。随着伊斯兰***的发展,伊朗可能会增加援助。反之,如果霍梅尼政权垮台,那么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但阿富汗抵抗运动不会蒙受多大的损失,相反的是会大大受益,除非伊朗***在德黑兰上台——这似乎很不可能。
在军事上处于孤立无援的抵抗运动是不会胜利的,特别是跟苏联打交道。圣战者不得不听凭历史和政治的摆布,四出寻求盟友。阿拉伯国家、美国,均在交友之列。可惜的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认为有必要支持他们,甚至连巴基斯坦也认为支持他们就会连累自己。因此,这些国家的支持少得可怜,而且经常发生变卦——如埃及的援助——或成为国际交易的赌注。
美国人将如何使用向阿富汗抵抗运动提供武器这张牌呢?这张牌很可能成为他们跟苏联的秘密或公开的谈判——比如有关中美洲问题谈判——时的一个筹码 [ 作者注:基本事实是这样的。美国是阿富汗游击队唯一可能的最强大的盟友——尽管游击队对这个超级大国不怀好感也罢。然而,美国对阿富汗历来不感兴趣。1979年,美国驻喀布尔大使杜布被暗杀后,美国的反应并不强烈。苏联人准备入侵阿富汗期间,美国无动于衷。 ] 。
说到阿拉伯世界的援助,它能超出目前的水平吗?将来会缩减或干脆取消这种援助吗?这些国家难道不怕俄国人在也门、在阿曼的佐法尔或在他们国内搞报复行动吗?
上述几家援助都不是坚定可靠的。我们甚至可以怀疑,苏联人也许私下早已警告过自由世界各国,谁要是切实地大量援助阿富汗人,其后果是严重的……
地位特殊的巴基斯坦的处境十分微妙。迄今为止,它一直在阿富汗抵抗力量和苏联之间奉行一条维持脆弱的平衡的政策 [ 作者注:换句话说,它一方面支持圣战者,一方面又不使圣战者有很大的发展。它常常阻碍阿富汗人统一起来,担心统一后的阿富汗人在巴基斯坦的势力会强大起来。此外,巴基斯坦还不断刁难抵抗力量向国内运送武器弹药,为他们的机构设置重重障碍,不允许他们自由活动……长期以来,阿富汗人对巴基斯坦人产生了厌恶情绪。巴基斯坦人无论如何不允许阿富汗人在他们的一部分国土上独立行动。 ] 。它知道大量援助阿富汗游击队,必然会使俄国人加紧支持巴基斯坦人民党 [ 作者注:前总统布托的党。 ] ,俾路支省必然会出现骚乱,会招致其他一系列报复措施。伊斯兰堡必须考虑到它的强大的邻国,尽管华盛顿向它作过安全的保证也罢——何况自美国海军陆战队撤出黎巴嫩后,这种保证不那么可信了。齐亚·哈克虽然同情阿富汗抵抗力量,但在他眼里,最主要的是本国的安全和政权的稳固。俄国人一再侵犯巴基斯坦领空,有时还轰炸难民营,这样的现实时刻都在警告哈克,在援助阿富汗人时千万不要超出一定的限度。五年来,俄国对巴基斯坦领空的蓄意侵犯已不计其数。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
——1980年9月26日,两架阿富汗政府军直升飞机侵入巴基斯坦领空。巴基斯坦防空部队击落其中一架。
——1980年10月24日,6架苏联直升飞机袭击巴基斯坦米兰沙阿难民营。
——1981年6月10日,3架苏联米格21式飞机在俾路支用机枪扫射一辆载满旅客的民用汽车。
——1981年12月2日,在巴基斯坦境内18公里处,阿富汗政府军两架直升飞机击毙7名巴基斯坦人。
有的时候这种侵犯活动十分频繁。1983年9月18日和19日两天共发生10起入侵事件。
——1984年1月27日,瓦齐里斯坦安古尔达达村遭到飞机的轰击,死40人,伤60人。
由此可见,圣战者不能把供他们避难的巴基斯坦视为坚定不移的盟友。来自伊斯兰堡的压力影响着他们的战斗力。这种影响在重型武器的供应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哈勒斯、拉巴尼等抵抗运动领袖在1983年5月甚至考虑撤离巴基斯坦,返回阿富汗内地。由此可见他们在白沙瓦的地位的稳固性究竟有多大。
在当前这场战争中,西方如果不只是在口头上或不只是用一些小玩艺儿援助阿富汗抵抗运动的话,它本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本应该向莫斯科表明,西方决不会拿自己的独立作交易,与此同时,西方也完全可以向第三世界宣布,它是知道该如何支持一个民族解放运动的。可惜的是,西方没有抓住这个机会。
然而,知错不嫌晚。我们西方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即使目前还不现实,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成果的——采取行动:
1、应当向全体圣战者——反西方的伊斯兰极端分子除外 [ 作者注:不能同意让那几个阿富汗的霍梅尼分子夺取政权,阿富汗抵抗运动的大部分人认为,这里有3个原因;他们反对其他圣战者;他们采用了不能允忍的手段;一旦上台,他们一定会使国家从共产主义极权主义过渡到伊斯兰法西斯主义。 ] ——提供全面的军事援助。这就是说应当提供各式先进武器,帮助训练军事人员和保证后勤供应。不应当把抵抗运动各派目前的分裂局面看成是不可克服的障碍。
无动于衷和动脑筋似乎是对待问题的最简便的办法,因此不少人也许会认为,全面的军事援助这个主张“可以休矣”。西方人不想过数以万计的农民那种炸弹悬在头上的生活。可是,就是这些农民,他们过去无求于人,而今天他们也只是颤巍巍地提出一个要求:捍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的自由。如果有人把武器问题放到道义之上的话,那么我们要问,究竟哪一种态度最应该受到谴责,是听凭人家杀戮阿富汗人而自己袖手旁观呢,还是向阿富汗人提供援助,使他们不受伤害呢?
2、从政治上承认阿富汗抵抗运动,在西方各国首都设立抵抗运动各派的办事处。
3、同喀布尔政府断绝外交关系,在各国际组织里展开深入的工作,让抵抗运动取代卡尔迈勒政权。
4、假如有一天成立阿富汗流亡政府的话,西方各国应予承认。
5、大力帮助在阿富汗活动的非政府派遣的人道主义组织。
6、帮助重建阿富汗社会设施(学校、医院、行政机构,等等)。
7、建立阿富汗的波斯语和普什图语电台和报纸,向阿富汗人民和巴基斯坦人民进行宣传。
8、增加对阿富汗难民的援助。
9、承认阿富汗抵抗运动的任何国际性机构(邮政业务、货币、外交事务等),以便加强该运动的主权和合法地位。
10、大力帮助阿富汗人培训新闻记者和摄影记者,以便弥补国际新闻报道中的不足。
11、承认红军在阿富汗的逃兵的***地位。与此同时,努力促成战俘的交换。
12、不断地向喀布尔和莫斯科施加经济、外交、政治、文化等压力,直至它们真正同意谈判解决阿富汗问题为止。
采取上述措施,就是拒绝接受既成事实,不允许发生同类事件,进而结束这场战争,证明民主国家的坚强决心,阻止潜在的危机恶化或防止冲突的发生。
莫斯科支持他的“盟国”反对西方和第三世界。我们实行上述措施,实际上就是对莫斯科侵略行径的回击。
也许有人会说,苏联必将在全世界对我们的反攻做出强烈的反应。其实并非一定如此。莫斯科也想谈判。缓和不再是单方面的责任了,新的和平希望仍然不时出现在地平线上。在当今世界,支持抵抗运动不会使危机升级,也不会危及和平。目前,采取攻势则安全更有保障,但将来就很可能会有危险。
总而言之,一个四分五裂的、对阿富汗问题持漠然态度的西方是不可能采取上述措施的。但有些国家也许会单方面地实行某些措施。
现在,阿富汗抵抗运动仍处于孤立的境地。圣战者们的前途没有任何可乐观的地方。他们要取得胜利,首先必须在政治上成熟起来,统一组织,团结一致,消除分歧,把阿富汗的干部和知识分子争取过来,此外,还要领导人民和难民。与此同时,他们还必须在国际上站立起来,树立自己的真正形象。最后,圣战者们还应当学会***战争,造就一个有能力进行必要的变革的伟大领袖。
本书不想对圣战者歌功颂德,而是想向他们提出些批评建议。他们需要的是朋友们逆耳的忠言,而不是阿谀恭维。抵抗运动的同情者也许感到本书的色调过分悲观了。不过我们应当正视事实,从中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目前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要求我们支持圣战者们。对一切愿意自由的人来说,目前这场战争还未有定局。
阿富汗人民是勇敢的人民。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决心,他们是大有希望的。今天,他们还没有西方人那样舒适的条件和安全的环境,而且他们早已被西方人忘得一干二净。因此,他们还需为自由而作艰苦卓绝的斗争。每当我想起他们还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时候,我都感到十分的愧疚。
1984年5月31日完稿于巴黎
更新于:5个月前附件
附件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出自————《山国烽火》出自————《战争通史》一、暗杀未遂这里介绍的是1979年9月阿明向塔拉基发动政变之后,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散发给党员们阅读的一份党内文件。这个文件相当重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它反映了阿富汗共产党内“实权人物”的景况,另一方面又隐约说明了人民派中间..
奥戈雅尔·第十
奥戈雅尔·第十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出自————《山国烽火》出自————《战争通史》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一些国家对阿富汗的援助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也解决不了解放区人民所面临的种种严重问题。那里的人们常常处于与世隔绝、无人过问的境地、。他们缺医少药,学校不足,有时连粮食和衣服也成问题。自从苏..
拿起武器·第九
拿起武器·第九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出自————《山国烽火》出自————《战争通史》阿富汗国内的圣战者虽然衣衫褴褛、装备严重不足,但这些战士是真正的抵抗力量。尽管阿富汗抵抗运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它仍不失为一场抵御外侮的可歌可泣的战争。跟圣战者一起度过的那些日日夜夜告诉我,他们正在进行..
可敬的人·第八
可敬的人·第八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出自————《山国烽火》出自————《战争通史》加兹尼,地处喀布尔西南一百公里处。时间:下午6点。俄国人的巴拉希萨尔大本营高高耸立在一个山头上,俯视着山脚下七零八落的泥墙土屋。这个大本营高耸入云,是在加兹尼城称王称霸的那帮泰坦 [ 译者注:泰坦,希腊神话中的..
穷兵黩武·第六
穷兵黩武·第六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出自————《山国烽火》出自————《战争通史》我们伪装起来,躲在山坡上的岩石后面静等了一个多小时。晨曦中的山峦披上了一层霞光。山脚下伸展着一块狭小的平原,用赭石色石块砌成的村舍星散在原野上,在这拂晓时分显得格外宁静;田野里点缀着一片片树林,绿荫下阡陌纵..
不择手段·第五
不择手段·第五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出自————《山国烽火》出自————《战争通史》那是1982年春的一个宁静的早晨,我来到瓦尔达克省西部杰格哈杜平原腹部地区。这个清晨同多少个世纪以来,也许自开天辟地以来数不清的早晨一样宁静。鲜花盛开的原野上,沉睡的村庄苏醒了:从掩映在树丛中的清真寺传来一阵一..
战略经纬·第四
战略经纬·第四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出自————《山国烽火》出自————《战争通史》同化一个国家,然后一口一口地将它吞噬,经过慢慢的消化,最后把它完全纳入自己帝国的版图,这是一个艰巨且又毫无把握的任务。克里姆林宫的主人们对此是一清二楚的。可是他们也懂得,这个目标在阿富汗可以实现,因为这个国..
山国今昔·第二
山国今昔·第二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出自————《山国烽火》出自————《战争通史》直至十八世纪中叶为止,地处印度次大陆、中亚细亚和东方诸国的各种文明汇合点的阿富汗,是各种势力互相角逐、明争暗斗的重要舞台。本章的目的不在于研究克里姆林宫的坦克入侵之前阿富汗的具体情况。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文章已..
行尸走肉·第一
行尸走肉·第一作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法国出自————《山国烽火》出自————《战争通史》倒行逆施的野蛮人是令人毛骨悚然的,而听凭他们横行霸道的文明人则是令人发指的。——维克托·雨果苏联军队大举入侵阿富汗已整整五年了。今天,我们不得不指出,西方对阿富汗问题至今仍掉以轻心,认为这是一件不足挂齿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