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陆军作战·第三

繁体

俄陆军作战·第三

作者:李广仁 等·中国

出自————《俄军作战研究》

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一节 战役

   一、进攻战役

  (一)进攻战役的性质与内容

   俄军进攻战役是其方面军、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在其他军种的军团、兵团和部队协同下,按统一企图和计划进行的在目的、任务、地点与时间上协调一致的一系列进攻交战、战斗、突击和机动的总合。

   方面军进攻战役包括:第一梯队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进攻战役;第二梯队集团军进攻战役;方面军空军集团军、方面军火箭兵和炮兵、防空兵、各专业兵团及方面军诸预备队的作战行动。

   集团军进攻战役包括:第一梯队摩步师和坦克师的进攻行动;第二梯队摩步师和坦克师、火箭兵和炮兵、配属和支援的航空兵、防空兵、集团军属各专业兵、集团军诸预备队的战斗行动。

  (二)进攻战役的目的与任务

   战役目的是在战役中应达到的最终结果。它取决于上级的战役企图、双方的编成、军团在上级战役布势中的地位和作用、战役战术情况和作战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等。

   方面军进攻战役的目的是,消灭敌火箭核武器和航空兵,粉碎当面敌军集团,破坏敌军动员,占领重要地域,迫使敌同盟的部分国家退出战争。

   集团军首次进攻战役的目的是,粉碎当面敌军集团及其预备队,攻占具有战役意义的地域、地区和目标。集团军后续进攻战役的目的是,与集团军其他兵力兵器协同,歼灭敌深远战役预备队,攻占方面军尔后任务纵深内的地域,或完成某些其它战役任务,以保障方面军达成进攻战役的目的。

   战役任务是根据战役目的、战役企图和当时情况面确定的,通常分为当前任务和尔后任务。

   方面军进攻战役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粉碎当面敌军防御集团,破坏敌战役预备队的组建、展开,并将其逐次粉碎;攻占敌领土上的重要地域和目标,夺取有利于实施后续战役准备的地区。

   其当前任务是消灭敌火箭核武器,粉碎当面敌战役集团,攻占能破坏敌战略防御稳定性并为尔后发展进攻创造有利条件的地区(地域)。

   其尔后任务是消灭新发现的敌火箭核武器,粉碎敌浅近战略预备队,攻占能达成战役目的的目标和地域。

   集团军首次进攻战役的当前任务是粉碎当面之敌战役集团和战役战术集团的第一梯队,攻占能破坏敌战役防御稳定性、并为尔后发展进攻创造条件的地区和地域。其尔后任务是粉碎敌第二梯队和战役预备队,并攻占能达成集团军战役目的的地域和地区。

   集团军后续进攻战役的任务是,突破敌仓卒占领的防御,实施追击,抗击敌反突击,合围并歼灭敌军集团。

  (三)作战编成与能力

   战争初期,方面军和集团军的编成较小,方面军可能编有3-5个集团军,集团军可能编有4-6个师。为实施进攻,方面军和集团军通常会得到上级的加强,以便在主要突击方向上建立对敌优势。

   加强方面军编成的方法是,将战区第二梯队或预备队,有时将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部分兵力编入方面军。加强集团军编成的方法是,将方面军预备队的部分师、团,其他集团军的某些师编入集团军。

  (四)进攻战役规模

   方面军和集团军进攻战役的规模取决于战役目的、战区特点、具体情况、作战编成、作战能力、军队的状况、前次防御交战的结果、军队的保障程度和补充程度,以及当面之敌的作战编成、作战能力等等。

   战役规模包括进攻纵深、进攻地带宽度、进攻速度和战役持续时间四项指标。进攻纵深70-80至120-150公里;进攻地带宽度可达300-400公里;进攻速度平均每昼夜20公里;战役持续时间战争初期为7-10昼夜,战争过程中为15-20昼夜。

  (五)进攻战役的基本条件与方法

   方面军首次进攻战役可能在下列情况下开始实施:一是敌继续进攻时:二是当敌进攻被阻止,但未来得及巩固已夺取的地区和建立防御部署时;三是当敌已转入防御,建立了防御部署并已巩固所占地区时;四是在方面军顺利实施反突击后,当敌被迫在某些方向上开始退却时。

   在某些方向上,当敌以进攻部署行动继续推进时,方面军和集团军突击集团可以遭遇交战的方式实施进攻。突击集团应向进攻之敌翼侧和后方突击,有时也可从正面实施突破,并与固守重要地域和地区相结合。

   在敌进攻被阻止,但未来得及巩固的方向上实施进攻时,主要是以军队从纵深出发地域开进后从行进间实施,在这种情况下,在前方和翼侧实施防御的各师应与主力一起转入进攻。

   在敌已巩固所占地区并实施防御的方向上进攻时,通常是从直接接触状态下在某些地段上突破敌防御开始,尔后扩大突破口并卷击敌人。如果敌人是仓卒转入防御,其战斗队形被拉长,并有缺口、间隙和暴露翼侧时,集团军应立即转入进攻。

   在顺利实施反突击后转入进攻时,方面军应坚决集中力量于主要进攻方向,夺占有利地区,向两翼扩大突破口,合围并歼灭敌人。

   二、防御战役

  (一)防御战役的性质与内容

   俄军防御战役是其方面军、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在各军种其他军团和兵团协同下实施的一系列协调一致的防御交战、突击和机动的总和。

   方面军首次防御战役包括:第一梯队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首次防御战役和后续防御战役;第二梯队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战役;方面军反突击;方面军火箭兵和炮兵、方面军用途空军集团军、方面军防空兵的战斗行动;方面军属各专业兵兵团和部队的战斗行动;方面军预备队的战斗行动;个别情况下可能实施目的有限的、局部的集团军进攻战役。

   集团军防御战役包括:第一梯队摩步师和坦克师的战斗行动;第二梯队摩步师和坦克师的战斗行动;集团军反突击;火箭兵和炮兵、配属和支援的航空兵、防空兵的战斗行动;集团军属各专业兵兵团和部队的战斗行动;集团军预备队的战斗行动。

  (二)防御战役的目的与任务

   方面军和集团军首次防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抗击敌空中袭击,制止敌陆军集团入侵和突入战役纵深。此时,应削弱和阻止敌主要突击集团,尔后将其粉碎,并在某些地段上恢复防御的最初态势。同时,方面军和集团军还将以自身的兵力准备转入反攻,并为从纵深开来以转入反攻的军队进人交战创造条件。

   战役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战役任务来达成,其中主要有:抗击敌袭击,抗击敌空中、地面的首次突击和后续突击,在濒海方向上还要抗击敌海上的首次突击和后续突击;毁伤展开和进攻之敌;扼守防御的战术和战役地幅内所占领的地区;制止敌突入纵深;与空降兵和登陆兵作斗争;粉碎敌楔入和突入的集团,以及在某些方向上恢复原态势。

  (三)作战编成与战役规模

   第一梯队方面军的作战编成为3-5个集团军(其中一个坦克集团军);第一梯队集团军作战编成为4-6个摩步师和坦克师以及其他兵种的兵团、部队。其战役规模,方面军防御地带宽度欧洲战区为300-500公里,其他战区1500公里,地带纵深250-300公里;集团军防御地带宽度欧洲战120-150公里,其他战区500公里,地带纵深100-120公里。

  (四)防御编成

   防御编成包括:军队在其相应战役布势中的部署;防御地区、地域和阵地配系;对敌综合火力毁坏配系;防空配系;反坦克配系;反空降配系;工程障碍物配系。此外,在濒海方向上还包括抗登陆配系。

   方面军战役布势包括: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方面军火箭兵团、炮兵集团、航空兵集团、诸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方面军专业兵集团,以及方面军后勤。

   集团军战役布势包括:集团军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集团军火箭兵集团、集团军航空兵集团、防空兵集团、集团军炮兵群、反坦克预备队、反空降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集团军专业兵集团和集团军后勤。集团军战役布势通常成2个梯队。

   第一梯队通常由3-4个摩步师编成。任务是抗击敌人的进攻,给敌进攻集团造成重大损失,扼守所占领的地区和地域,为第二梯队实施反突击创造条件。第一梯队占领主要防御地带。

   第二梯队通常由1-2个师编成,坦克是基础。任务是建立防御纵深,增强对进攻之敌的抵抗效果,使其遭受重大损失,扼守重要地域和在纵深占领的地区,为实施方面军反突击创造条件。第二梯队配置在第二地带内或集团军防御地区内,以及二者之间的集中地域内。

   合成预备队包括1-2个摩步(坦克)团,可能还有空降强击营。任务是遂行突然出现的任务,以及加强(替换)丧失战斗力的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配置在第二地带内或集团军防御地区内。

   奔袭支队(群)在战役过程中利用第二梯队或其他兵力建立。任务是在反突击时或敌战役布势中出现巨大缺口时使用。

   空降兵(反空降兵)由空降强击营(或摩步分队)编成。任务是掩护防御中形成的缺口,与敌着陆的空降兵作斗争,使用在反突击方向上。

   集团军火箭兵集团由装备战役-战术火箭的集团军火箭旅编成。任务是对敌实施核突击以及常规装药的火箭突击。旅阵地地域通常位于集团军防御地区之后。

   集团军炮兵群由集团军属炮兵和上级加强的炮兵编成。任务是对主要方向上的敌人实施火力毁伤,以及加强在这一方向行动的炮兵师的火力。

   集团军防空兵群由集团军防空火箭旅和集团军属无线电技术部队组成。任务是抗击空中之敌的袭击。

   反坦克预备队由集团军反坦克炮兵团编成,加强有火焰发射器分队。任务是消灭突入防御纵深的敌装甲集团。反坦克预备队通常配置在受敌坦克威胁最大的方向上,距防御前沿约40-60公里。

   反空降预备队从集团军第二梯队师或预备队中抽调大约1个加强摩步(坦克)团编成。任务是与敌空降兵作斗争。配置在敌可能空降地域附近。

   快速障碍设置队由集团军工程兵部(分)队编成。任务是在敌军队进攻方向上设置障碍物,造成其机动困难。快速障碍设置队通常配置在距防御前沿40-60公里的集中地域。

   航空兵集团由集团军属作战直升机团和混编航空兵大队组成。负责实施火力任务、运输任务、侦察任务和特种任务。集团军属作战直升机团停机场距防御前沿50-80公里。

   集团军专业兵集团和集团军后勤由集团军侦察兵力、电子斗争部队、工程兵、化学兵以及其他专业兵和后勤部、分队编成。负责遂行战役保障和后勤保障任务。

  (五)防御地区和阵地配系

   在方面军(集团军)防御地带内可建立:保障地带、主要防御地带(第一防御地区)、第二(集团军)防御地带、集团军防御地区、1-2个方面军防御地区、斜切防御地区和阵地。

   保障地带,在不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转入防御时在主要防御地带之前建立。纵深达10-15公里,有时更大。建立保障地带的目的是迷惑敌人;迟滞敌人的推进,为防御准备赢得时间;迫敌过早展开主力;及时查明敌编成及主要突击方向;在敌抵达主要防御地带之前使其遭受损失。

   主要防御地带(第一防御地区)是抗击敌人进攻的基本地带。纵深20-25公里。包括3-4道阵地。每道阵地纵深2-2.5公里,阵地之间的距离为4公里。

   第二(集团军)防御地带在距前沿35-40公里处构筑,其纵深达20公里。通常包括3道阵地,阵地之间的距离为4-6公里。

   集团军防御地区距防御前沿70-80公里,纵深为15-20公里。通常包括2-3道阵地。

   方面军第一和第二防御地区用以为转入反攻创造条件。方面军第一防御地区距前沿150-180公里,距集团军防御地区的平均距离达60-80公里;方面军第二防御地区距前沿达250公里。二者之间的平均距离达50-70公里。

  (六)火力毁伤和核毁伤

   1、火力毁伤。防御战役中的对敌火力毁伤,是根据预先建立的综合火力毁伤配系,通过对开进、展开和进攻之敌实施航空和火箭突击、炮兵和其他火器的射击,以及使用工程弹药来实施。首次防御战役中对敌火力毁伤的计划与实施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根据整个防御战役的需要在方面军(集团军)整个地带内对敌实施的火力毁伤。

   如对敌首要(最重要)目标的突击;以最大数量的航空兵、火箭兵、炮兵和无线电斗争器材对敌战役布势全纵深实施的打击。

   二是为遂行某些任务而按方向实施的火力毁伤。如在敌火力准备之前,对其实施的火力反准备;在争夺防御地区的战斗中对敌实施的火力毁伤,包括:以火力阻止敌开进和展开,对掩护军队的火力支援,以火力抗击敌冲击,对每个防御地区纵深内的防御军队的火力支援等。

   在火力毁伤中,一个方面军的炮兵可在总宽度为90-110公里的地带上实施不动拦阻射击,在总宽度为45-55公里的地带上实施移动拦阻射击。方面军侦察-突击综合系统在1小时内可在宽度350公里、纵深300公里的地带内毁伤丑5-20个标准目标。

   2、核毁伤。防御战役中对敌核毁伤通过以下途径实施:火箭兵、炮兵、方面军航空兵的首次核突击和后续核突击,以及按还击或还击-迎击方案使用的核地雷。

   在一次防御战役中,可拨给方面军500-700枚或更多的核弹;拨给集团军100-150枚核弹。在方面军首次核突击中,首次发射可使4-5个军编成的集团丧失战斗力;在战役过程中,还可毁伤2-3个军。

   另外,方面军还建立有防空配系、反坦克配系、反空降配系、工程障碍物配系等。

  (七)战役防御的基本方法

   在使用常规武器的条件下,实施防御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各种火力和航空兵、火箭、侦察-突击综合系统的突击,以及使用工程障碍物毁伤敌人;在保障地带实施机动防御,在战术地幅集中基本力量,并实施集团军反突击;尔后,在争夺集团军防御地区的斗争中实施猛烈的火力突击并实施方面军反突击。成者是,军队顽强扼守最重要的防御地区,并对敌主要突击集团遂行火力毁伤。

   在使用核武器的条件下,实施防御的基本方法是以核武器毁伤敌人并结合使用各种火力,扼守某些地域,广泛实施军队机动和兵力兵器机动,用保存下采的军队集团或恢复战斗力的军队集团首先对突入之敌实施反突击和反冲击。

   第二节 战斗

   一、进攻战斗

   俄军认为,进攻是合同战斗的基本类型。其目的是粉碎敌人并攻占重要地域(地区、目标)。根据情况和受领的任务,进攻可分为:对防御之敌进攻、对进攻之敌进攻和对退却之敌进攻。对防御之敌进攻,通常从突破其防御开始,当敌防御中存在缺口、间隙和暴露的翼侧时,可在整个地带内同时转入进攻。对进攻之敌的进攻以遭遇战斗的方式实施,对退却之敌进攻以追击的方式实施。

   在任何情况下,进攻均应以高速度、昼夜不停地实施,同时应迅速向纵深转移力量,对敌广泛实施包抄和迂回(包括从空中和海上实施包抄迂回),从正面、翼侧、后方和空中同时对敌实施突击,分割并各个歼灭敌人。

  (一)师(团)进攻战斗

   1、可能遂行的任务。摩步(坦克)师可在集团军(军)主要方向或其他方向上第一梯队编成内实施进攻,亦可担任第二梯队,或留作预备队。坦克师通常用于主要突击方向。摩步师属坦克团和步战车摩步团通常在师主要突击方向担任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装甲输送车摩步团通常担任师第一梯队。独立坦克营通常用作师合成预备队。摩步团属坦克营(坦克团属摩步营)在进攻开始时通常配属给第一梯队摩步(坦克)营,向纵深发展进攻时也可成建制地独立行动。

   进攻中,通常给第一梯队师规定当前任务和尔后任务(当日任务),并概略指出以后几昼夜的任务。给第一梯队团规定当前任务、尔后任务和继续进攻方向。给第二梯队团规定当前任务和继续进攻方向。

   通常情况下,第一梯队摩步(坦克)师进攻正面宽度为10-15公里,突破地段宽度为4-6公里。第一梯队师的当前任务是在其进攻地带内粉碎当前之敌并攻占其旅(团)预备队的地区,任务纵深为10-15公里。尔后任务通常是发展进攻,粉碎敌预备队并攻占为一昼夜进攻所规定的地区,任务纵深为10-15公里。

   第一梯队团的进攻正面宽度达5公里,突破地段宽度为2-3公里。其当前任务通常是在其进攻地带内粉碎敌担任防御的旅(团)第一梯队并攻占第一防御阵地;尔后任务是发展进攻,与友邻协同粉碎敌旅(团)预备队并攻占其地区,任务纵深为5-8公里。

   在常规武器条件下,师对预有准备且工事构筑完备的防御之敌进攻时,其突破地段通常是2个宽度各为2-3公里的地段。在此地段必须形成对敌5-6倍的绝对优势,首先是火炮和坦克的优势。一公里突破地段上兵力兵器的战术密度通常为:火炮和迫击炮100-120门,直瞄火炮和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15-20门(部),飞机和直升机10-20架,坦克40-50辆(其中20-30辆编入进攻梯队),摩步营1-2个。在转入对仓促占领的防御或工事不太完备的防御进攻时,突破地段可适当宽些,火力毁伤程度和火器密度可小些。

   2、可能得到的加强。在集团军(军)的主要方向上实施进攻的师通常可得到如下加强:3-4个炮兵营、1个防空火箭营、1个工兵营、1个防化连。在战斗过程中,师还可得到歼击——轰炸机(强击机)1-2个团次和作战直升机及上级火箭兵和炮兵的支援。

   摩步团担任第一梯队进攻时,可得到1-2个炮兵营、1-2个反坦克连、1个防空火箭连、2-3个工兵排、1-2个防化排、1个火焰发射器连的加强。

   坦克团担任第一梯队进攻时,可得到1-2个炮兵营、1个防空火箭连、1个工兵连和1-2个防化排的加强。

   3、战斗队形。师(团)在进攻中的战斗队形可编成1个或2个梯队。成1个梯队时,则留有强大的合成预备队。在突破筑垒地域、进攻大城市或在不便于进攻的方向上实施进攻时,师(团)可成3个梯队。

   师(团)第一梯队通常由2-3个团(营)及加强兵器编成。其任务是粉碎当面之敌,遂行当前任务和发展进攻。

   师(团)第二梯队由1-2个团(营)及加强兵器编成。其任务是增强第一梯队的力量和发展胜利,与第一梯队一起遂行尔后任务,巩固已占领的地区,替换第一梯队丧失战斗力的部(分)队,扩大突破地段,粉碎敌反冲击等。

   合同预备队通常在师(团)编为1个梯队时才建立,用于遂行进攻过程中突然出现的任务,也可遂行第二梯队所承担的任务。

   炮兵群由师(团)建制和配属的炮兵部(分)队组成,其兵力不少于2个炮兵营。师(团)炮兵群的部分炮兵可用于支援第一梯队团(营)。师炮兵群通常包括榴弹炮、加农炮和火箭炮。团炮兵群通常由榴弹炮组成。师炮兵群的主要任务是同敌核化袭击兵器、火炮和迫击炮作斗争,消灭或摧毁敌预备队、第二梯队、指挥所、工事,实施远距离布雷和照明。团炮兵群的主要任务是同敌反坦克兵器和迫击炮作斗争,遂行有利于该团的其他任务。

   防空兵群由师(团)建制和配属的防空火箭(高炮)部(分)队组成,通常成建制地使用。其任务是掩护师(团)主力(;)装备近程防空火箭或小口径高炮的分队可配属给脱离师(团)主力行动的摩步(坦克)团(营)。

   反坦克预备队通常由反坦克炮兵部(分)队和反坦克导弹部(分)队组成,并由火焰弹发射器分队和工兵分队予以加强。

   快速障碍设置队由工兵分队及其他分队组成。

   根据战斗情况和任务,师(团)战斗队形中还可编有先遣支队、特种支队、迂回支队、奔袭支队和战术空降兵。师战斗队形中还可编有直升机分队,团战斗队形中可编有强击支队。

   先遣支队通常由1个加强团(营)编成。其任务是夺占并扼守敌战斗队形纵深内的重要地区(目标),保障主力展开和行动。可预先或在战斗中建立,可独立或在战术空降兵协同下遂行任务。

   特种支队通常由1个加强营(连)编成。其任务是摧毁敌核化袭击兵器和高精度武器系统。

   迂回支队由1个连至1个营编成。其任务是配合师(团)主力攻占山垭口、绿州、交通枢纽和其他重要地段,支援正面进攻。

   奔袭支队通常由加强营编成,有时也可由1个团编成。其任务是在敌后实施高度的机动,独立摧毁、破坏、夺取或毁坏敌核袭击兵器、基地和仓库、指挥所、机场、铁路枢纽及其他重要目标,以及同敌抵近的预备队作斗争。

   战术空降兵通常由师(团)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派出1个加强营(连)编成。其任务是在己方军队抵达之前夺占并扼守敌纵深内的重要地区(目标),向开进之敌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摧毁敌核化袭击兵器、指挥所、基地、仓库等其他重要目标。

   直升机分队由陆军航空兵部队配属给师的直升机编成。其任务是同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反坦克兵器、炮兵和空降兵作斗争,压制敌支撑点和指挥所,布设地雷障碍物,实施侦察,机降战术空降兵,保障指挥,运送物资,后送伤病员等。

   强击支队通常由1个加强摩步营编成。其任务是封锁和摧毁敌强大的永备工事、重要目标和支撑点。

   为了保障师(团)的战斗行动,还可能建立运动保障队、障碍排除队等。

   4、战斗准备。师(团)进攻战斗的准备包括:定下决心,下达战斗任务,进行现地勘察,组织协同,对敌进行火力毁伤,做好战斗的全面保障,拟制战斗计划,给部(分)队补充人员、武器装备和物资器材,使指挥员、司令部和全体人员做好遂行任务的准备,使武器装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对进攻出发地域进行工程构筑,根据任务对分队进行必要的战斗合练,检查所属部(分)队的进攻准备情况等。

   5、指挥所的开设。为保障在进攻过程中对部(分)队实施指挥,师(团)要开设指挥所。各指挥所距第一梯队部(分)队战斗线的距离是:师基本指挥所6-8公里,前进指挥所1-3公里,师预备指挥所4-6公里,师后方指挥所达到20公里;团基本指挥所士-3公里,指挥观察所达1公里,后方指挥所8-12公里。此外,师还建立空中指挥所,它是师指挥所的组织部分,用于在战斗过程中当情况发生急剧变化和军队移动时加强对军队的指挥。

   6、发起进攻的方法。俄军认为,对防御之敌进攻,当能够对敌实施可靠的火力压制、且地形条件便于军队从行进间展开时,通常采用由纵深向前开进后从行进间发起进攻的方法;当不具备上述条件或需进行更加周密的准备时,则采用与敌直接接触态势下发起进攻的方法;有时,也可从行军间直接转入进攻。从纵深向前开进后发起进攻是转入进攻的基本方法。

   (1)从纵深向前开进后的进攻。从纵深向前开进后发起进攻时,部队通常从距敌防御前沿20-40公里的距离上占领进攻出发地域,完成战斗准备后,沿多条路线向敌开进。师通常对每个第一梯队团指定1-2条行军路线。为保障部队有组织地开进、展开和同时转入冲击,通常为其指定出发地区、展开地区和转入冲击地区。摩步兵徒步冲击时,还要为其指定下车地区。对敌前沿支撑点实施核突击时,还要指定安全距离地区(见图3-1)。

图3-1 坦克团从纵深开进的进攻(方案)

   出发地区是保障军队同时开始行动的假设线,通常选在进攻出发地域前方约5公里处,以保障先头分队展开成行军纵队,并使本队先头能在规定的时间通过出发地区。

   为了掩护主力开进和转入进攻,师通常派出先遣支队,团派出前卫。先遣支队(前卫)预先开进至距敌2-4公里处担任掩护任务。师炮兵群及部分防空分队通常于发起进攻的前夜,在先遣支队(前卫)的掩护下占领发射阵地。其余防空分队在主力纵队编成内以连为单位实施开进。

   开进时,师侦察分队在先头行进,运动保障队紧随其后开进,尔后第一梯队各团成营纵队开进,防化分队通常在主要方向上随师(团)第一梯队后开进。师(团)后方第一梯队,包括部分修理、后送和卫生部(分)队以及载有火箭、弹药和燃料储备品的部分汽车分队,按师(团)长规定的距离在师(团)第一梯队之后跟进。其余的技术和后勤保障分队编入后方第二梯队,在第二梯队(预备队)之后开进。

   开进过程中,师(团)主力以临战队形随先遣支队(前卫)之后开进,通常到距敌防御前沿12-15公里处,敌大部分火炮有效射程之外的地区展开成营纵队。距敌防御前沿4-6公里处,敌直瞄火器、坦克和反坦克导弹射程之外的地区展开成连纵队。在对敌第一梯队连支撑点实施核突击时,其安全地区的位置,应根据所使用的核弹威力和地形条件而定,一般选在距爆心投影点3-5公里处。

   为了指挥部队的开进,师(团)长应不迟于冲击的火力准备开始前1-2小时进入前进指挥所(观察所)。

   开进中的火力保障,通常于部队由出发地域开进时,持续至冲击的火力准备开始时。参加的兵力是预先占领发射阵地的炮兵、师属火箭兵、远战炮兵、航空兵和作战直升机等。当进攻出发地域距敌防御前沿的距离不大时,可不实施开进的火力保障,而从军队开进伊始即实施冲击的火力准备。

   (2)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发起的进攻。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发起的进攻,通常由与敌直接接触的防御部队变更部署后发起;条件有利时,也可由从纵深向前开进后的部队替换实施防御的部队,经必要的准备后发起进攻。

   与敌直接接触下的进攻战斗,应给师(团)规定出发地域。出发地域要能保障部队的隐蔽配置,不易遭敌各种武器的毁伤,顺利地抗击敌冲击并为转入进攻创造条件。师的出发地域通常规定在3-4道阵地的范围内,第一梯队团的出发地域规定在第一和第二阵地上,第二梯队团的出发地域规定在第三和第四阵地上。坦克团(独立坦克营)通常指定待机地域。第一梯队坦克团(独立坦克营)待机地域距敌防御前沿的距离为12-15公里,第二梯队坦克团待机地域距敌防御前沿的距离为15-20公里(见图3-2)。

图3-2 摩步团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占领进攻出发地位(方案)

   7、冲击。对防御之敌的冲击通常从实施猛烈的火力准备开始。其持续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冲击的火力准备通常以炮兵对预定目标实施突然而猛烈的急袭射击开始,在规定时间内摧毁敌第一梯队连支撑点及反坦克兵器并向纵深转移,直至冲击分队转入冲击地区时结束。冲击开始前,炮兵火力应达到最猛烈的程度。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通常以在规定的时间对预定目标同时和逐次实施航空兵突击的方法进行。冲击的航空火力准备可在冲击的炮火之前实施,也可与其同时实施。当同时实施时,航空火力准备的组成可包括飞机或直开机的1-2次火力突击。冲击的火力支援(炮火支援和航空火力支援)通常根据师长的信号于军队前出至转入冲击地区时在整个进攻地带同时开始,持续至军队攻占敌第一梯队(旅)纵深(8-10公里,有时更大)的防御地域时止,并集中主要力量毁伤第一阵地内之敌。由火力准备转入冲击的火力支援时,不得出现任何射击停顿,不得降低火力密度,避免敌察觉。

   在冲击的火力准备过程中,师长要评估对敌火力毁伤效果,并给火器明确和下达压制或消灭新发现的敌火器和其他目标的补充任务。炮兵和航空兵在规定的时间结束火力准备后,根据师长的信号转入冲击的火力支援。

   在冲击的火力准备过程中,工兵应在己方雷场和敌前沿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当实施冲击的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均装有扫雷器时,可为每个实施冲击的连开1-2条通路,以供不装备扫雷器的技术兵器通行,在其他情况下,要为每个实施冲击的排开辟1条通路。当敌突然使用远距离布雷器材实施布雷时,其雷场中的道路可由障碍排除队和各连非建制排雷队开辟。

   在冲击的火力准备过程中,从待机地域{阵地)转入进攻的坦克部(分)队根据师(团)长的信号向前开进,并展开成战斗队形。与坦克分队配置在一起的第一梯队摩步分队的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随坦克后开进。

   摩步分队的人员如实施徒步冲击,应在坦克抵近时做好从堑壕(掩体)前出的准备。持坦克通过出发阵地后跃出堑壕成掩体,紧随坦克之后对敌实施冲击。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可随本分队后或直接在散兵线内实施进攻,以火力支援坦克和摩步分队的冲击。与敌直接接触的摩步分队乘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实施冲击时,其人员要在冲击的火力准备时节上车,摩步分队在坦克前出至出发地位时,随坦克后转入冲击。

   坦克和步兵战斗车通常利用扫雷器独立地克服雷场,未装扫雷器的技术兵器沿工兵开辟的通路通过,徒步冲击的摩步分队人员跟随坦克沿其辙迹或通路通过。对敌在冲击分队前方用远距离布雷器材布设的雷场,各分队通常以连和排纵队队形沿通路通过,尔后再展开成战斗队形。

   当冲击分队抵近己方炮弹炸点的安全距离时,炮兵根据团(营)长的信号向上下一个地区转移火力。坦克和摩步分队要在规定时间“Ч”冲向敌防御前沿,消灭敌人,攻占其支撑点,并迅速向纵深推进。冲击应得到炮兵射击和航空兵突击的不间断的支援,应迅猛地、高速度地、不停顿地向敌第一梯队旅(团)防御全纵深实施。实施冲击的部(分)队在攻占敌第一梯队连支撑点的同时,应毫不迟延地向翼侧和纵深发展突破,逐次消灭当面之敌及其预备队,在短时间内攻占敌炮兵发射阵地,夺占敌防御纵深内的重要地区和地域。徒步实施冲击的摩步分队在消灭第一梯队营防御地域内之敌后,应乘步兵战斗车或装甲输送车(搭乘坦克)跟随坦克继续迅猛地实施进攻,并向前方派出侦察(战斗侦察)群。

   8、继续进攻。继续进攻要在以各种兵器对敌实施不间断的、猛烈的火力毁伤和集中主要力量于主要突击方向上的条件下实施。对当面敌集团,不应将其逐出阵地,而应通过向纵深和翼侧方向的进攻将其分割并各个歼灭。要以增强军队的力量,密集使用火力,将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投入战斗,机降战术空降兵和派出奔袭支队等方式发展已达成的胜利。

   (1)抗击反冲击。在纵深发展进攻时,师(团)将不得不经常抗击敌预备队的反冲击。为此,师(团)必须加强侦察,一旦发现集中地域内的和开进的敌预备队,即以航空兵突击、炮兵火力和远距离布雷器材予以毁伤。为抗击敌预备队的反冲击,师(团)通常以部分兵力先敌占领有利地区,在反坦克预备队和快速障碍设置队的配合下,以原地射击毁伤反冲击之敌,阻止其向进攻军队战斗队形纵深突进。师(团)主力要继续向敌防御纵深发展进攻,或向敌翼侧和后方实施坚决的冲击,配合在有利地区行动的兵力兵器消灭反冲击之敌。

   (2)攻占敌旅(团)和师预备队阵地。师(团)应坚持对防御之敌实施侦察;以航空兵突击和炮兵射击压制阻碍摩步和坦克分队推进的有生力量和火器;及时向部(分)队明确战斗任务;为营(连)推进而大胆地利用敌战斗队形中的缺口和间隙,广泛实施兵力兵器机动;制止敌有组织地从所占领的阵地向后续地区撤退;及时恢复第二梯队(预备队);使用合成预备队、战术空降兵、先遣支队和奔袭支队,从行进间攻占整个地带内或选定方向上的敌旅(团)和师预备队阵地。

   为保障接合部和暴露的翼侧,应预先实施合成预备队、反坦克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以及航空突击和炮兵射击的机动;逐次向受威胁方向派出掩护分队并随着向前推进将其撤回。

   (3)第二梯队(预备队)进入战斗。师和团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通常分别在第一梯队营之后15-20公里和6-8公里处,利用地形的防护和伪装性能从一个掩蔽地向另一个掩蔽地快速开进。根据情况,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可在当前任务即将完成时或完成之后,从第一梯队部(分)队之间的间隙或从其翼侧进入战斗。在进人战斗前,师(团)长要给第二梯队进一步明确任务,向预备队下达任务。此外,师(团)长应采取措施给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腾出开进路线。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进入战斗前,通常要实施火力准备。反坦克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和防空兵器对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进入战斗实施掩护。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通常成行军队形或临战队形以最大速度前出到战斗的地区。当抵近该地区时,各分队展开成战斗队形,在各种火器的支援下,从行进问冲击敌人,完成所赋予的任务。

   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进入战斗的同时,第一梯队部(分)队继续在明确过的方向上实施进攻,其部分兵力则撤出战斗并编入合成预备队。

   (4)夺占纵深内的后续防御地区。为在宽大正面上从行进间夺占敌纵深内的后续防御地区,师可视情派出先遣支队和机降战术空降兵,团可派出先遣支队或前卫。同时,师(团)可派出奔袭支队。

   先遣支队在指定的方向上快速向敌防御纵深推进,不同敌纠缠战斗,迅猛地向下一道防御地区前出,从行进间夺占该地区或攻占敌重要地域(地段),并扼守至主力抵达。师(团)主力跟随先遣支队(前卫)推进,发展其胜利。遇敌有组织的抵抗时,要以航空兵和炮兵的急袭射击予以压制。必要时,可实施短促的火力准备。

   奔袭支队巧妙地利用敌防御中暴露的翼侧、间隙和薄弱部位,不陷入持久的战斗,迅猛地向指定的敌后方目标前出,从行进间和不同方向突然发起冲击,破坏或消灭目标口奔袭支队通常按方向实施奔袭行动,逐次突击敌目标。由营编成的奔袭支队的任务是消灭或破坏敌l-2个目标,由团编成的奔袭支队的任务是消灭、夺占或破坏敌2-3个目标。在一个方向完成任务后,奔袭支队迅速、隐蔽地向新的方向机动,以实施后续突击。奔袭支队通常在行军警戒的掩护下,以行军队形或临战队形向新的方向转移。只有在消灭、夺占或破坏敌目标时,才展开成战斗队形。

   (5)合围敌人。进攻军队迅猛地完成纵深突破可为合围敌人创造有利条件。对敌合围通常由师(团)在其他友邻兵团(部队)和空降兵的协同下实施。对敌被围集团通常以航空兵突击、炮兵火力和进攻军队从不同方向协调一致的突击予以消灭。

   9、集团军第二梯队师的行动。集团军第二梯队师通常位于距前线60-80公里处,随着进攻开始,每昼夜或每隔一昼夜向新的集中地域变更一次部署。在进入交战直前,集团军第二梯队师应占领距敌我双方接触线20-40公里的出发地域,有时也可从最后一个集中地域向前开进后进入交战。

   在集团军第二梯队师进入交战时,应对敌实施综合火力毁伤。在这种情况下,可实施冲击的火力准备和冲击的火力支援,必要时还可实施火力护送。为此,应使用航空兵、上级指挥员(***)的火箭兵和炮兵、第一梯队兵团和部队的火器以及预先开进的师炮兵群。

   第二梯队师向进入交战地区的开进、部(分)队的展开和对敌的冲击,与从纵深开进的进攻相同。此时,在敌未占领的或立足未稳的方向上,部(分)队可以临战队形行动。如敌占领预有准备的防御,则第二梯队师可在与前方行动的部队进行部分换班后开始进攻。

   10、追击。在师(团)顺利发展进攻过程中,一旦发现敌人退却,部(分)队指挥员无须等待上级命令,立即组织追击,目的是彻底粉碎退却之敌,制止其在纵深有利地区有组织地转入防御。进攻军队可从正面或沿与敌退却方向平行的道路实施追击,也可以混合方式一同时从正面和沿平行方向实施追击。对退却之敌的追击,通常以进攻军队的原部署昼夜不停地实施。

   从正面对敌实施追击的部队,通常以前卫的坚决行动消灭敌掩护分队,利用敌战斗队形的间隙迅猛突向敌主力,迟滞其退却,以保障师(团)主力沿平行道路前出至敌后方。师(团)主力,首先是坦克部(分)队和乘步兵战斗车的部(分)队,通常前出到与敌退却方向平行的道路,并以临战队形高速前进,断赦退路,切断敌人与预备队的联系,尔后从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与正面追击的部队相配合将其分割并各个歼灭。

   为配合师(团)主力分割并围歼退却之敌,先遣支队和奔袭支队可利用敌战斗队形中的间隙迅猛前出至指定的目标,独立地或与战术空降兵配合夺取目标,消灭敌核化袭击兵器及侦察-突击综合系统的地面部分。战术空降兵通常在敌退却路上机降,夺占重要的道路枢纽、隘路、桥梁,配合沿平行道路追击的师(团)主力的行动。炮兵随追击的军队前进,以火力支援第一梯队部(分)队的行动。航空兵对敌进行侦察和突击,不让敌在中间地区转入防御,阻止其预备队开进,掩护己方军队,保障空降兵机降及其在敌后的行动。

   若敌得以在中间地区转入防御,师(团)可从行进间在几个方向上同时突破其防御。为此,先头部队要广泛实施迂回和包抄,从行进间攻占敌第一阵地的支撑点,并不停顿地继续向纵深发展进攻。如敌进行顽强抵抗,则先头部(分)队可与敌保持直接接触,保障师(团)主力展开。主力展开后,在火力支援下从行进间突破敌防御,迅速分割和歼灭当面之敌。

   在实施高速追击过程中,为保障对部队实施及时和不间断的指挥,除地面指挥外,可广泛使用空中指挥所,利用空中运输工具给部队运送物资器材,特别是火箭、弹药和燃料。

  (二)营(连)进攻战斗

   1、可能遂行的任务。摩步和坦克营可在团第一梯队内进攻,担任团的第二梯队或合成预备队,担任前卫、先遣支队、奔袭支队、特种支队、迂回支队、侦察支队和登陆兵、战术空降兵、强击支队或遂行其他任务。摩步和坦克连可在营第一梯队内进攻,担任营的第二梯队或预备队,担任前方尖兵、迂回支队、特种支队和侦察支队等。

   营担任第一梯队时,通常规定当前任务、尔后任务和继续进攻的方向;连则受领当前任务和继续进攻的方向。

   第一梯队营的当前任务是消灭本营进攻正面上敌第一梯队支撑点内的有生力量和火器,并夺占支撑点,任务纵深可达2公里。尔后任务是发展进攻,与友邻营协同,粉碎防御地域纵深内的敌人,并攻占第一阵地。继续进攻方向应能保证完成团的尔后任务。营的总任务是攻占敌纵深为5-8公里的第一阵地(见图3-3)。

图3-3 进攻中摩步营的战斗任务

   连担任第一梯队时,当前任务是与友邻协同消灭第一梯队排支撑点内的有生力量和火器,并夺占敌支撑点。继续进攻方向应保障粉碎敌第一梯队连支撑点纵深内的兵器。

   营(连)的进攻正面应保障分队建立起必要的对敌优势。根据演习经验,为了夺取胜利,要求达到2-3倍的对敌优势,而在突破地段,则要达到5-6倍的对敌优势。摩步(坦克)营的进攻正面通常达2公里,在团的突破地段上则达l公里。摩步(坦克)连的进攻正面通常为1公里,在突破地段上则达500米。

   2、可能得到的加强。摩步(坦克)营(连)担任第一梯队并在主要方向上实施进攻或独立遂行任务时,均可得到上级兵器的加强。

   摩步营可得到1-2个坦克连、1个炮兵营或连、1个反坦克导弹排、1个自行高炮(防空火箭)连或排、约1个工兵排、1个化学侦察班,以及1-2部KMT-5型扫雷具和约直个火焰弹发射器排的加强。

   坦克营可得到1个摩步连、1个炮兵营或连、1个自行商炮{防空火箭)连或排、1个工兵排、且个化学侦察班,以及l辆架桥坦克和直部KMT-5型扫雷具的加强。

   摩步连可得到1个炮兵连、1个迫击炮连或排、1个榴弹自动发射器班、1个反坦克导弹班、1个工兵班的加强,在特殊条件下进攻时还可能得到坦克排的加强。

   坦克连可得到1个摩步排、1个炮兵连和1个工兵班的加强。

   3、战斗队形。进攻战斗中,营(连)根据情况可交替采用行军队形、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

   营(连)行军队形为一路纵队,通常用于开进、追击、通过沾染地域,以便减少人员疲劳和车辆损耗,加快前进速度。

   营(连)临战队形为沿正面和向纵深疏开的营(连)横队、左(右)梯形、前(后)三角队形。它通常用于在敌火下开进、发展进攻、追击,以利于减少敌火力的毁伤,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

   营(连)战斗队形由各连(排)及其加强兵器的战斗队形以及营(连)长直接掌握的火器的战斗队形组成。进攻中,营的战斗队形可成1个梯队或2个梯队,当营的战斗队形成1个梯队时,建立的兵力不少于1个排的预备队。

   摩步营属迫击炮连由营长直接掌握,全建制地用于支援营主力集中方向上的进攻分队。有时,迫击炮连可以排为单位配属给第一梯队各摩步连。迫击炮连在第一梯队之后300-600米处占领发射阵地,并随第一梯队连的前进及时转移阵地。

   榴弹发射器排由营长直接掌握,全建制地用于支援营主力集中方向上的进攻分队。有时,榴弹发射器排可以班为单位配属给第一梯队各摩步连。榴弹发射器排在第一梯队连之后300米处、各连之间的间隙或营的翼侧进攻,必要时可直接在分队战斗队形内前进。

   营属反坦克排通常由营长直接掌握并全建制地使用。反坦克排随第一梯队某连之后跟进。

   防空分队在第一梯队连之后200米的距离上行动。第二梯队(预备队)成临战队形在主要方向上随第一梯队连之后1500-2000米处乘车跟进。营指挥观察所在第一梯队连之后不超过300米的距离上转移。营技术观察所、修理后送组、卫生所在第一梯队连之后移动。营弹药所、加油站、食品站随第二梯队连之后跟进。炮兵营在距敌防御前沿2-4公里处占领发射阵地。

   进攻中,连的战斗队形为1个梯队,且不留预备队。在进攻过程中,连在营战斗队形内可成横队、前三角、后三角、左梯形、右梯形配置。

   配属的榴弹发射器和防空火箭射手在各排之后跟进。连长在各排战斗线(散兵线)之后100-200米处乘车指挥。连属反坦克班由连长直接掌握并全建制地使用。配属坦克连的摩步排以班为单位加强给坦克排,乘步兵战斗车在坦克排战斗线之后200米的距离上跟进。

   4、进攻的准备。营进攻的准备从受领上级指挥员下达的任务后开始。其内容包括:组织战斗(定下决心,给各分队下达战斗任务,组织协同动作,组织对敌的火力杀伤,组织战斗的全面保障和指挥);分队做好遂行战斗任务的准备;构筑进攻出发地域;检查各分队遂行战斗任务的准备情况以及采取其他措施。

   5、转入进攻的方法。营(连)对防御之敌的进攻可从行进间实施或从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实施。

   (1)从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转入进攻。营(连)从直接接触状态下对防御之敌的进攻,以预先建立的战斗队形从出发地位实施。防御分队在换班或进行必要的变更部署后占领出发地位。为占领进攻出发地位,应给摩步营规定进攻出发地域。第一梯队营的进攻出发地域在第一阵地内,第二梯队营在第二阵地内。对坦克营不规定出发地域,而是指定待机阵地(距前沿5-7公里);对配属给摩步营的坦克分队可指定距前沿2-4公里的出发阵地。

   在进攻出发地域内应建立出发阵地,即第一梯队摩步连通常配置在有交通壕相连的第一道堑壕内,营第二梯队(营预备队)配置在第二道和第三道堑壕内;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在不能与摩步连一起隐蔽占领发射阵地时)同配属的坦克分队一样在距敌人前沿2-4公里处占领出发阵地。

   在出发地域还应构筑迫击炮(炮兵)连、榴弹发射器分队、反坦克分队的发射阵地。迫击炮(炮兵)连发射阵地距第一梯队连后沿约500米,榴弹发射器分队的发射阵地距第一梯队连约300米,反坦克分队发射阵地距第一梯队连约100米。防空分队在摩步连的战斗队形内占领发射阵地。营指挥所位于第一梯队后不超过300米处,连指挥观察所位于战斗线(散兵线)后约200米处。

   与敌直接接触的营(连)通常在夜间或有限能见度下变更部署以占领进攻出发地位。在第二梯队内占领防御的分队通常是从所占领的地域向前开进后转入进攻。摩步连通常于进攻前夜进入出发阵地。此时,火炮和其他用于直瞄射击的火器占领发射阵地。位于被换班的第一梯队连支撑点内的坦克和步兵战斗车通常留在原地,在火力准备时节用于实施直瞄射击。尔后它们同占领出发地位的摩步连一起转入冲击。

   (2)从行进间转入进攻。营(连)从行进间对防御之敌的进攻通常从出发地域开始。营可在上级编成内或单独开进。开进中,营通常成纵队前进,并随时准备迅速展开成临战队形和战斗队形。为有组织地实施开进、展开和转入冲击,给营(连)规定开进路线、出发地区(点),转入冲击地区和安全距离地区,在徒步实施冲击时还给摩步分队规定下车地区。

   在上级编成内开进的营纵队进至距敌防御前沿12-15公里距离脱离团主力,沿指定的单独路线继续开进。各营间隔3-5公里。距敌前沿4-6公里,营展开成各连纵队,连与连间隔600米。距敌前沿2-3公里时展开成排纵队,各排间隔150-300米。在向转入冲击地区前进中,营展开成战斗队形。转入冲击地区距敌防御前沿达600米,有时可能更远。

   下车地区应尽量靠近敌防御前沿,其地点应隐蔽,防敌机枪和近战反坦克武器的射击。有时,该地区可与转入冲击地区重合。

   6、冲击

   (1)冲击的火力准备与火力支援。在分队冲击之前,通常由上级统一实施冲击的火力准备,而分队通过转入冲击地区后,即转为冲击的火力支援。

   冲击的火力准备包括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

   炮火准备通常在冲击分队到达成营纵队展开地区时开始。配属炮兵营、营属迫击炮连以及参加直瞄射击的坦克、火炮应压制和消灭敌防御前沿和浅近纵深的敌有生力量和火器。榴弹发射器排应压制和消灭掩蔽工事外、露天掩体内以及地褶后的敌有生力量和火器。

   冲击的火力支援包括炮火支援和航空火力支援。火力支援紧随冲击的火力准备后开始,并一直持续到攻占敌第一梯队旅(团)的防御纵深,尔后转入纵深战斗的火力护送。

   (2)开辟通路。在进攻开始前,工兵分队应在己方雷场中开辟通路;在冲击的火力准备时节,在敌防御前沿前的工程障碍物中开辟通路。当分队乘车冲击且所有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均装有扫雷器时,在地雷场中为每个摩步连开1条通路,其宽度不小于11米。徒步冲击时,为每个排开辟1条通路,宽度6-8米。架桥坦克、铺路机以及装有悬挂推土装置的车辆负责开设跨越天然障碍的通道。

   (3)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实施冲击。摩步分队乘车冲击时,全体人员于冲击的火力准备时节上车;这时,步战车(装甲输送车)按营(连)长口令(信号)驶出掩体,隐蔽地接近本分队,并利用地褶停顿,以便人员上车。全体人员迅速做好冲击准备。等坦克前出至第一梯队各摩步连出发地位时,第一梯队各摩步连与坦克同时转入冲击。

   徒步冲击时,第一梯队各摩步连待坦克一通过出发地位,立即根据口令跃出堑壕(掩体),紧随坦克向敌人冲击。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在本分队之后向敌人冲击。装有稳定武器的步战车直接在散兵线内冲击。

   (4)从行进间实施冲击。冲击从坦克分队和摩步分队成战斗队形于规定时间前出至转入冲击地区时开始。坦克分队和摩步分队以火力相互支援,迅速向敌防御前沿推进。

   摩步分队徒步冲击时,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在接近下车地区时加快速度,赶上坦克。前出至下车地区后,摩步分队人员按连长口令迅速下车,于行进间展开成散兵线,跟随坦克并沿其车辙和开辟的通路通过地雷场,尔后重新以散兵线直接在坦克战斗线后距己方炮弹炸点的安全距离上快速冲击。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利用地形的防护性能在己方分队后跟进,有时也可直接在分队散兵线内伴随步兵冲击。徒步冲击时,分队距己方炮弹炸点的安全距离为400米(距榴弹炸点为200米)。摩步分队在徒步冲击时,摩步连长通常下车指挥。

   摩步分队乘车冲击时,坦克和步战车无须收扰战斗队形,而是借助扫雷器白行通过敌地雷场。没有装备扫雷器的技术兵器和其他技术装备则沿开辟的通路通过。坦克在己方炮弹炸点后的安全距离上冲击,摩步分队乘车成战斗线在坦克后100-200米距离上快速跟进,同时以所有火器火力杀伤敌人。乘车冲击时,摩步分队距己方炮弹炸点的安全距离为300米;坦克分队的安全距离为200米。

   坦克分队和摩步分队于精确规定的时间“Ч”迅猛冲击敌防御前沿,消灭其有生力量及火器,夺取支撑点,并不停顿地继续向纵深冲击。

   营属和配属炮兵在第一梯队连夺占敌一线排支撑点后按营长号令随第一梯队连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转移。冲击开始后,榴弹发射器排在摩步分队战斗队形内乘车从逐次占领的发射阵地以火力支援摩步分队的冲击,消灭并压制敌暴露的有生力量和阻碍摩步分队前进的敌火器。机枪(反坦克-机枪)排在各摩步排队形内、各排之间的间隙或连的翼侧以行进间射击、短停射击,消灭和压制敌有生力量、火器和反坦克导弹,并从逐次占领的发射阵地上消灭敌坦克及其他装甲目标。防空排在第一梯队摩步连之后200米距离上对空中之敌实施不问断侦察,以行进间或短停间射击掩护冲击分队免遭敌空中突击。反坦克排随第一梯队某连之后转移,随时准备抗击敌坦克的反冲击和遂行营长下达的其他任务。

   7、纵深战斗

   (1)发展进攻。营(连)在消灭第一梯队营防御地域的敌人后,应利用敌战斗队形的间隙和缺口,利用炮兵和己方火器的射击效果以及航空兵的突击,继续向纵深迅猛进攻,发展已取得的战果,以便彻底粉碎敌人。营(连)可派出战斗侦察群。

   在坦克难以通行的地段上,摩步分队可超越坦克,在坦克火力和步战车(装甲输送车)火力的掩护下进攻。通过这些地段后坦克重新超过摩步分队继续进攻凸遇有工程障碍物和天然障碍物时,可绕行或沿工兵分队和带悬挂推土装置的坦克开辟的通路通过。必要时可建立障碍排除组在障碍物中开辟通路。

   (2)营第二梯队(预备队)进入战斗。营第二梯队(预备队)在第一梯队分队之后1.5-2公里的距离上隐蔽地转移,准备发展胜利,向侧方扩大突破口,抗击反冲击,替换第一梯队分队,以及消灭留在进攻分队后方的敌人。营第二梯队(预备队)可从各连之间的间隙或从第一梯队某连的翼侧进入战斗,有时则以超越的方式通过第一梯队连的战斗队形。

   营第二梯队(预备队)应成临战队形以最大速度向进入战斗的地区开进。接近战斗地区时迅速展开成战斗队形,边以各种武器射击,边从行进间迅猛地冲向敌人,完成所受领的任务。营第二梯队(预备队)在炮兵、反坦克排和榴弹发射器排的火力掩护下进入战斗。第二梯队(预备队)进入战斗后,营长应建立(重建)预备队。

   (3)抗击反冲击。在纵深内,营面临着抗击敌反冲击的任务。对反冲击之敌,根据其兵力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粉碎或抗击。

   当敌以相当或劣势兵力实施反冲击时,营(连)以炮兵、反坦克排、榴弹发射器排、机枪(反坦克-机枪)排的火力以及连(排)从行进间迅猛冲击消灭敌人。

   当敌以优势兵力实施反冲击时,坦克和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应在最近的掩蔽物后占领发射阵地;乘车进攻的摩步分队人员下车并占领便于消灭敌人、便于与坦克保持协同动作的阵地;反坦克排(班)在各摩步连(排)之间的间隙或翼侧坦克威胁方向的有利地区占领发射阵地;榴弹发射器排和机枪(反坦克-机枪)排(班)在各连战斗队形内敌步兵数量最多的方向上占领发射阵地,以火力切断敌步坦联系并消灭敌步兵;迫击炮连在靠近第一梯队连的发射阵地上消灭营长指定的目标;配属给营的炮兵以直瞄射击消灭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未遭反冲击的分队加速推进,前出至反冲击之敌的翼侧和后方。营(连)各分队和所有火器以集中射击杀伤敌人,随着敌人的抵近,火力应逐步加强并发扬最大程度。营独立或在友邻分队协同下击退并坚决消灭反冲击之敌后转入追击。

   (4)追击退却之敌。敌人退却时,营(连)长在给战斗群明确任务的同时,立即下令分队转入追击。营(连)长乘车与坦克分队一同以最大速度沿平行路线超越退却之敌,前出至敌退却路线上,与友邻协同对敌翼侧和后方实施坚决的冲击消灭敌人。当不能沿与敌退却方向平行的路线追击时,营(连)在正面追击,以坚决的行动消灭敌掩护分队,并在友邻及战术空降兵和先遣支队(前卫)的协同下从行进间冲击敌主力。营(连)在追击过程中遇到敌支撑点和伏兵时,予以绕行,从其翼侧和后方发起冲击,消灭防守和设伏之敌。追击时,营(连)可成战斗队形、临战队形或行军队形行动。各分队应充分利用炮兵和直升机火力不停顿地行动。

   、防御战斗

   俄军防御战斗,依战斗任务、兵力兵器的数质量以及地形特点,分为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其中阵地防御是防御的基本类型,要求通过顽强扼守预有准备的防御地域,使敌遭受最大限度的损失。机动防御则允许放弃某些地域,通常在敌突然袭击和在进行保障地带的战斗时实施,目的是通过在预定的、纵深梯次配置的地区依次实施防御战斗,结合短促的反冲击,使敌遭受损失,赢得时间,保存兵力。

   在仅使用常规武器行动时,俄军实施防御的基本方法是,以航空兵和火箭兵的突击、各种武器的射击毁伤敌人,广泛使用工程障碍物限制敌行动,部队顽强扼守重要的地域,以坦克和摩托化兵团(部队)的反突击(反冲击)粉碎楔入之敌。

   俄军认为,防御应当是稳定和积极的;应成纵深梯次配置;应能抗击敌实施的核突击和向大纵深实施的密集火力突击,能抗击敌从正面和翼侧以大量坦克和步兵实施的进攻+,能制止敌空降兵和空中机动群在后方空降并在其空降时予以消灭。

  (一)师(团)防御战斗

   1、任务。摩步师(团)和坦克师(团)可在集团军和军(师)的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亦可担任合成预备队或者在独立方向上实施防御。其中,摩步师通常在合成集团军(军)的第一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坦克师则通常在集团军(军)的第二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步兵战斗车摩步团和摩步师属坦克团在编入第一梯队时,通常在受敌坦克威胁最大、敌可能的主要突击方向上实施防御;摩步师属独立坦克营通常编入第二梯队或合成预备队;坦克师属摩步囝通常在第一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摩步团属坦克营通常用于加强摩步营,部分兵力编入预备队,该营还可编入预备队;坦克师的坦克团属摩步营通常用于加强坦克营,也可独立在第一阵地或在保障地带实施防御。

   通常师防御地带宽度为30-40公里,防御纵深为20-25公里;团防御地段宽度为10-15公里,防御纵深约为10公里。若实施海岸防御或掩护国境线时,师防御地带的宽度可达100公里,团防御地段的宽度可达30公里。

   2、加强。师可能得到的配属:2-3个炮兵营,1个工程工兵营,1个防化连。此外,还可得到歼击——轰炸航空兵2个团次和作战直升机的支援。

   团可能得到的配属:1-2个炮兵营,1个反坦克连,1个工程工兵连,直个防化排,1个火焰弹发射器连。其中,反坦克连和火焰发射器连仅配属给摩步团。

   3、战斗队形。根据情况,师(团)可编成2个梯队或1个梯队。在主要方向上防御时通常编成2个梯队。当成1个梯队时,编有合成预备队。

   师(团)防御战斗队形主要包括: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或合成预备队、炮兵群(分队)、防空部(分)队、直升机分队、反坦克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和反空降预备队。此外,师在不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转入防御并建立保障地带时,其战斗队形还编有1-2个前进支队;第一梯队团在师不建立保障地带时,其战斗队形通常还编有防守前进阵地的分队。

   师(团)第一梯队由2-3个团(营)的兵力编成。师(团)第二梯队由1-2个团(营)的兵力编成。合成预备队由1-2个营(连)或L个团(营)的兵力编成。炮兵群(分队)由师(团)建制和配属的,炮兵部(分)队编成。防空部(分)队由师(团)建制和配属的防空部(分)队编成。反坦克预备队由师反坦克营(团反坦克连)编成。快速障碍设置队由1个工程工兵连(排)编成。反空降预备队由1个营(连)的兵力编成。前进支队由重个加强营或士个团的兵力编成。团防守前进阵地的分队由丑个连至1个营的兵力编成。

   4、阵地配系。师防御阵地包括:保障地带、前进阵地(战斗警戒阵地)、数道防御阵地以及斜切阵地和独立防御地域(枢纽部)。团防御阵地包括:前进阵地(战斗警戒阵地)和通常的2道防御阵地(见图3-4、3-5)。

图3-4 师防御编成(方案)

图3-5 团防御编成(方案)

   保障地带在不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转入防御时在师防御前沿建立,由师派出的前进支队及掩护部队和边防总队(在实施对国境线防御时)防守,用于迟滞敌进攻,追其提前展开和在不利的方向上实施进攻,使敌遭受损失,为防御准备赢得时间。前进支队由师长指挥。保障地带包括数道防御阵地、数个防御地域(支撑点)以及完善的工程障碍物配系,其纵深通常为10-15公里。

   前进阵地通常在没有设保障地带的情况下在距师防御前沿前4-6公里外建立,由从第一梯队团派出的带有加强兵器的摩步营(连)、坦克营(连)防守,用于迷惑敌人,使其无法判明防御前沿的轮廓和编成,防止敌对第一梯队部(分)队进行突然袭击,抗击敌战斗侦察以及迫敌提前展开主力。防守前进阵地的分队由团长指挥。

   战斗警戒阵地是在没有设置前进阵地时在距防御前沿前2公里处建立,由第一梯队摩步营派出的分队防守(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战斗警戒任务由占领第一道堑壕的分队承担),用于防止敌突然袭击和实施地面侦察。

   主要防御地带(第一防御地区)由集团军第一梯队师占领,通常由3-4道防御阵地、数道斜切阵地和数个独立防御地域(枢纽部)组成,用于给进攻之敌以决定性的毁伤。

   主要防御地带的基础是团防御地段。第一梯队团占领的第一和第二阵地的工事构筑最为完备,通常集中师的主要力量预以防守。

   第一阵地是团防御最重要的阵地,由第一梯队各营防守,用于给敌以决定性的毁伤,以制止敌突破主要防御地带前沿。

   第二阵地由团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防守,用于阻止并消灭突入团防御地段纵深之敌。

   第三阵地(必要时还有第四阵地)由师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防守,用于制止敌渗入防御纵深并保障为实施反冲击和反突击创造有利条件。

   斜切阵地在师(团)防御地带(地段)全纵深内建立,用于阻止楔入(突入)之敌向两翼扩张,亦可同时作为部队反冲击展开地区和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坦克部(分)队的射击地区。斜切阵地通常构筑1-2道堑壕,同时还可利用从正面通向后方的交通壕。

   独立防御地域(枢纽部)构筑在主要防御地带内,用于掩护主要防御地带免遭敌空降兵、空中机动群和突入的先头部队的突击,扼守各道阵地之间的道路交叉点、居民点、渡口和其他重要目标。

   5、指挥所的开设。指挥所通常在预计的敌主要突击方向上的一侧展开D师基本指挥所距前沿的距离为8-15公里;团基本指挥所距前沿的距离为4-6公里。师前进指挥所和团观察所在敌可能进攻的最重要方向的位置上层开;师预备指挥所通常在距师基本指挥所5-15公里处展开;后方指挥所在师(团)后勤主要力量配置地域内展开,师后方指挥所距前沿的距离约为30公里,团后方指挥所距前沿的距离约为15公里。

   6、战斗准备。师(团)防御战斗准备在受领任务后开始。防御战斗准备的程序是:组织战斗(定下决心、下达战斗任务、进行现地勘察、组织协同动作、组织各种保障、拟制战斗计划),占领防御阵地,建立战斗队形和火力配系,对防御地带(地段)进行工程构筑。

   7、战斗实施

   (1)保障地带防御的实施。在判明敌用于克服保障地带的先头部队已开始开进,或敌先头部队(或主力)占领进攻出发阵地后,师(团)立即占领防御阵地,并以火力和远距离布雷器材阻止敌军开进和展开。

   当发现敌人小股兵力实施侦察时,由掩护部队将其消灭。当敌抵近保障地带时,师开始对掩护部队实施火力支援;师前进支队的摩步分队和坦克分队与集团军掩护部队的分队协同,顽强扼守支撑点,抗击敌前卫的行动。随着敌先头部队进入战斗,前进支队和掩护部队的分队在最重要的方向上以逐次扼守防御阵地和地域(支撑点)的方式实施机动防御,广泛实施火力伏击并在有利条件下以部分兵力实施短促而突然的反冲击,给敌以尽可能大的毁伤,迟滞其推进,迫敌主力提前进入战斗。

   前进支队在保障地带头一道阵地上防守到上级规定的时间后向下一道阵地转移。若提前转移,必须得到师长的允许。在前进支队由头一道阵地向下一道阵地转移或由保障地带撤退时,炮兵和航空兵应给以必要的掩护。在防守保障地带的部、分队撤回后,师应立即封闭主要防御地带前工程障碍物中的通道。

   当师不设保障地带时,防守前进阵地(战斗警戒阵地)的分队应抗击敌战斗侦察分队和先头分队的冲击,并迫使敌人提前展开主力。

   (2)主要防御地带防御的实施

   ——敌抵近主要防御地带时的行动

   当敌抵近主要防御地带时,师以航空兵突击和炮兵射击毁伤开进之敌。在敌主力开进的方向上虚以大部分火器实施火力突击和远距离布雷,以达到予敌以最大限度的毁伤并制止敌从行进间对第一阵地实施冲击的目的。

   ——敌实施火力准备时的行动

   当敌开始火力准备时,师(团)以航空兵(当有航空兵支援时)、火箭兵、炮兵和作战直升机分队,第一梯队营(连)以指定的火炮\反坦克导弹和坦克,对敌核化袭击兵器、高精度武器系统、指挥所和火炮以及正在开进或准备冲击的坦克和步兵实施打击,并继续以火力和远距离布雷阻止敌军开进和展开。前沿分队以值班火器消灭或击退在前沿前和翼侧的障碍物中开辟通路的敌人。对已开辟的通路应立即以机动障碍物予以封闭。若无法封闭,则应以火炮和各种武器的火力予以控制。防空兵部(分)队与歼击航空兵协同,消灭空中之敌,阻止敌人突击。当敌空降兵(空中机动群)、奔袭支队和侦察一破坏群已经机降或渗入纵深时,以航空兵、炮兵、反空降预备队以及位于敌着陆和行动地域附近的摩步分队和坦克分队消灭上述之敌。各部(分)队人员除观察人员和值班火器射手外,均隐蔽在坦克、步兵战斗车、掩体和其他掩蔽工事内,并做好迅速占领阵地和抗击敌冲击的准备。

   如果敌在火力准备过程中使用密集毁伤兵器在防御阵地中打开了缺口,师(团)应集中炮兵和作战直升机的火力予以封锁,或使用反坦克预备队和快速障碍设置队加以封闭。必要时,还可前调营(连)装甲群乃至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的部分分队封闭缺口。

   当敌使用核武器时,师(团)应立即疏散第二梯队或变换其集中地域。在遭敌核化袭击后,应迅速查明受敌核化袭击地区的情况,采取措施,恢复部队战斗力,并消除敌核袭击的后果。

   ——抗击敌冲击时的行动

   抗击敌坦克、步兵的冲击,是防御战斗最重要的阶段口在敌转入冲击时,师(团)耍充分发扬火力抗击敌人的冲击,炮兵要集中火力毁伤敌坦克和步兵。反坦克分队、坦克分队和步兵战斗车分队通常从能最有效地消灭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距离上开始射击,消灭敌坦克和装甲车辆。步兵分队应集中火力切断敌步坦联系,消灭敌步兵。电子斗争部(分)队要对敌火箭兵、炮兵和冲击部(分)队的通信系统、武器控制系统及战术航空兵的导航设备实施压制。

   当敌坦克、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进入反坦克导弹、坦克的有效射程内时,炮兵以拦阻射击打乱敌战斗队形;第一梯队营(连)在炮兵的协同下,以反坦克导弹、坦克的火力摧毁敌装甲目标。

   当敌人转入冲击时,人员要迅速占领阵地,集中火力首先消灭敌冲击战斗队形中威胁最大的力量。若敌乘车冲击,则以火炮、坦克、反坦克导弹消灭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若敌人实施徒步冲击,则以迫击炮和机枪火力打乱敌冲击队形,切断敌步坦联系,以反坦克火力消灭敌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并以轻武器和其他火器的火力消灭敌步兵。

   当敌实施迂回时,第一梯队营(连)要集中迫击炮火力、反坦克火力和机枪火力杀伤敌人,并以装甲群阻止敌迂回。

   ——消灭突入(楔入)之敌时的行动

   当敌突入(楔入)防御时阵地时,建制和支援的火箭兵、炮兵、迫击炮兵、航空兵要对防御部队实施火力支援。师(团)要及时指挥部(分)队阻止敌人继续向纵深和两翼扩张,分割其战斗队形,并以各种武器的射击和航空兵的突击给敌以最大限度的毁伤。其中包括:使用营(连)装甲群、反坦克预备队、快速障碍设置队以及从未受冲击地段调来的兵力兵器阻敌发展进攻;指挥处在进攻之敌后方的分队继续扼守占领的支撑点,并在条件有利时向楔入之敌的翼侧和后方实施突击。

   第二梯队团(营)要随时了解前方情况,注视情况变化,并与第一梯队团(营)保持不问断的联系。当接到扼守规定地段(地域)时,第二梯队团(营)要顽强扼守已构筑好的阵地,以各种火力毁伤敌有生力量和技术装备,为集团军(师)第二梯队实施反突击(反冲击)创造条件。在敌突入集团翼侧进行战斗的分队和部队应扼守所占领的阵地,制止敌向两翼扩张,保障集团军(师)第二梯队的开进和展开。

   若实施反冲击,俄军认为,师第二梯队在敌主要进攻集团翼侧和被敌削弱的部队行动方向上实施反冲击最为有利。团(营)第二梯队反冲击通常在楔入之敌兵力较少的有利条件下与师(团)第二梯队联合实施。有时也可在师(团)长的允许下独立实施。独立实施反冲击的情况是:师第二梯队处在扼守第二阵地的战斗中;团第二梯队处在扼守第一阵地营防御地域的战斗中。当敌楔入防御阵地纵深的情况下,师(团)第二梯队的反冲击通常应与集团军(师)第二梯队的反突击(反冲击)共同实施。时机选在敌部(分)队被阻止,且其从纵深抵近的预备队被迟滞时。当敌楔入接合部时,师长应指挥主要火器打击敌人,制止其向翼侧和纵深扩张。条件有利时,应以师第二梯队(合成预备队)的反冲击会同友邻共同将其消灭。

   反冲击由师(团)长亲自指挥,团(营)反冲击战斗队形通常编成1个梯队和合成预备队。反冲击在师(团)长掌握的兵器的支援下,在第一梯队部(分)队和留在敌后方的部队的协同下,向突入之敌的翼侧和后方坚决地、不停顿地实施,直至完全恢复防御态势或前出至指定地区。

   实施反冲击之后,师(团)指挥员和司令部应立即采取措施迅速恢复遭敌破坏的火力配系和障碍物配系,重建预备队,并使分队做好抗击敌再次突击的准备。

   8、退却

   (1)目的。退却,必须在接到上级命令后方可实施。目的是:保存力量,占领更为有利的地带(段),赢得时间。

   (2)类型。退却类型有两种:被迫退却和预有计划退却。被迫退却通常在以现有兵力兵器已不能扼守所占领的地带(段)、防御兵团和部队面临被合围和被消灭的现实威胁情况下实施。预有计划的退却则是为尔后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3)任务与战斗队形。退却时,上级通常给师(团)指定退却地带。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给师指定方向,给团指定路线。师主力通常立即退却至最终防御地区(指定地区);但在受领为赢得时间面退却的任务时,师则在中间地区逐次展开主力,在指定地带实施机动防御。

   师(团)实施退却时的战斗队形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主力部(分)队、掩护分队、后卫和后方尖兵、侧方尖兵、炮兵和防空部(分)队。

   掩护分队和后卫(后方尖兵)的任务是保障主力撒出战斗,脱离敌人,有组织地实施退却。掩护分队由加强的坦克和摩步分队担任。后卫由能独立遂行所赋予的任务并能从一个地区迅速实施机动的部队和分队担任。后卫通常可得到炮兵(主要是自行火炮)、工程兵分队的加强,并可得到航空兵的支援。担任后卫的坦克部队和分队除此之外还可得到摩步分队的加强。

   侧方尖兵的任务是抗击敌包抄和迂回,防止敌对师(团)实施突然袭击。

   (4)退却实施。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退却通常从部队搬出战斗时开始。师(团)主力通常在夜间撤出战斗和实施退却;有时亦可在昼间撤出战斗和实施退却。在敌采取积极行动的情况下,通常在以炮兵射击和航空兵突击对威胁最大的敌集团实施毁伤之后搬出战斗;必要时,在主力撤出战斗的同时,实施短促的反冲击。

   掩护分队留在所占领的阵地上,采取与搬出战斗前同样的战斗行动,阻止敌人突向主力。当师(团)主力通过后卫占领的地区(退却出发地区)后,掩护分队根据师(团)长的命令撤出所占领的阵地,尔后与自己的部队会合或用于加强后卫。

   师主力部队在师后卫或团后卫的掩护下实施退却。后卫预先占领指定地区,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扼守这一地区。师(团)主力在通过后卫所占领的地区后,在其掩护下收拢成行军纵队,向指定地区退却口同时,向运动路线派出行军警戒分队。后卫在得到师(团)长的允许后方能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退却,并在退却地带和翼侧广泛实施火力伏击,大量设置障碍物和破坏物。

   在后卫编成内行动的炮兵应对从正面和翼侧实施进攻的敌人实施射击,并从远距离上对道路交叉点、隘路、渡口实施射击,以迟滞敌推进,消灭企图绕过后卫的敌人。

   在主力编成内实施退却的炮兵应在预定(指定)的地域内展开,以火力支援后卫。必要时可实施远距离布雷,阻止敌包抄和迂回。

   当敌在退却路线上空降兵力进行拦阻时,师(团)应派出兵力予以消灭或对其进行封锁。在某些情况下,师(团)可展开主力,对向退却路线上前出的敌人实施突击。

   为阻止敌夺占山垭口、峡谷、桥梁、渡口和退却道路上的道路交叉点,师(团)应预先派出部(分)队将其占领,并扼守至主力通过和后卫抵达之时。

   师(团)退却中,防空部(分)队在主力和后卫的行军队形和战斗队形中行动,掩护主力和后卫退却,在部(分)队通过山垭口、峡谷、桥梁、渡口、大居民点和道路交叉点时,防空部(分)队在上述地区展开,占领阵地;航空兵对敌主要集团实施突击,阻止敌实施包抄和迂回,掩护部队免遭空中之敌突击,阻止敌空降兵在退却道路上机降或在其机降后将其消灭。退却时,指挥所通常与主力一道撤出战斗。后方指挥所与技术保障分队和后勤分队同时转移。

   进入指定退却地区后,要及时组织新的防御。

  (二)营(连)防御战斗

   1、任务。摩步(坦克)营(连)可在旅、团(营)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编成内实施防御,亦可担任合成预备队或编入反空降预备队。在撤出战斗和退却时,营可担任后卫,连可担任后方(侧方)尖兵或掩护分队。

   摩步团属坦克营通常用于加强各摩步营,部分兵力可编入合成预备队。摩步团属坦克营有时也可编入第二梯队。

   坦克团属摩步营通常用于加强各坦克营。也可能独立行动,在第一阵地或保障地带(前进阵地)实施防御。

   第一梯队营占领第一阵地实施防御。第二梯队营通常在主要方向上占领第二阵地实施防御。

   在保障地带担任防御任务的摩步(坦克)营作为前进支队使用,阻止敌人进攻,迫敌主力提前展开,使敌遭受损失。

   在没有保障地带的情况下,营(连)可在距防御前沿4-6公里处建立的前进阵地担任防御任务,防止敌人对第一梯队分队实施突然袭击,抗击敌战斗侦察,迫敌提前展开主力。

   担任合成预备队的营占领指定的集中地域或防御地域后,要做好遂行突然出现的任务和加强(替换)丧失战斗力的第一梯队分队的准备。

   担任反空降预备队的营(连)占领指定地域后,要加强对空侦察,并设置反空降障碍物,准备火力设伏,准备在敌可能机降(空投)的地域和可能的行动方向上消灭敌空降兵。

   营防御地域正面宽为3-5公里,纵深为2-2.5公里。在进攻部队不便通行的地形上,以及在保障地带和前进阵地上实施防御时,营的防御正面宽度可以稍大点,达4-6公里。连占领正面宽1.5公里、纵深1公里的支撑点。各连支撑点之间的间隔达1-1.5公里。

   2、加强。营(连)在主要防御方向上担任第一梯队时,可得到火炮、迫击炮、坦克、反坦克导弹、高炮或防空火箭、工兵、化学兵的配属和作战直升机的支援。

   摩步营可得到的配属:1个炮兵营、1个坦克排、1个反坦克导弹排、1个防空火箭排、1个工兵排和1个化学侦察班。

   摩步连可得到的配届:1个炮兵连、1个坦克排、1个迫击炮排和1个工兵班。

   坦克连可得到的配属:1个炮兵连、1个摩步排和1个工兵班。

   3、战斗队形。营可编成2个梯队或1个梯队。在旅、团主要方向和便于坦克行动的方向上防御时,通常编成2个梯队。在次要方向,在敌人难以通行的地形上以及在兵力兵器不足的情况下,在防御纵深内占领防御阵地或担任旅、团第二梯队和参加旅、团的机动防御时,可编成1个梯队,并编有兵力不少于1个排的预备队。

   营第一梯队连在第一和第二道堑壕建立支撑点。营第一梯队可由2-3个连编成。

   营第二梯队连在第三道堑壕,有时也在第四道堑壕建立支撑点。

   编入预备队的连,(排)占领集中地域,准备完成突然出现的任务。

   迫击炮连和榴弹发射器排通常由营长直接掌握,用于支援第一梯队摩步连战斗。反坦克排通常由营长直接掌握,用于抗击敌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的冲击,掩护暴露的翼侧,保障反冲击。在遮蔽和起伏地形上,该排可以班为单位配属第一梯队各连。

   防空分队通常由营长直接掌握,配置在各连支撑点内和营指挥观察所地域内,用于掩护各分队、指挥观察所免遭敌空中突击。

   加强给营的工程兵分队和其他专业兵分队,根据所遂行的任务配置在营防御地域内营长指定的位置。

   连通常编成1个梯队。在防守特别重要的方向时也可能编成2个梯队。此时,第一梯队通常编2个排,第二梯队编1个排。

   根据情况,营(连)战斗队形中可建立装甲群和火力伏击组。

   营(连)装甲群由在主力集中方向之外担任防御的第一和第二梯队抽出的坦克、步战车和装甲输送车组成。营装甲群4-6辆;连装甲群2-3辆。装甲群通常用于封闭敌火力突击造成的缺口,或遂行其他需要快速机动行动、对敌实施有效火力毁伤、充分利用坦克和步战车(装甲输送车)战斗能力的任务。营装甲群群长由第二梯队连的一名排长担任。连装甲群群长由一名副排长担任。

   火力伏击组用于以突然的直瞄射击、抵近射击和地雷最大限度地毁伤敌人。根据具体条件,伏击组可编入1个排、1个班或1辆坦克,并加强有喷火兵和工兵。营一般可组织2-4个伏击组,连组织1-3个伏击组。伏击组预先占领指定的阵地并进行周密伪装。其阵地通常选在防御地域(支撑点)内的可能遭敌坦克进攻的方向上、防御地域(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地或翼侧。

   为了保障分队免遭敌突然袭击和防止敌地面侦察,第一梯队营应有警戒阵地,当与敌直接接触情况下,则不必派出战斗警戒分队。

   4、支撑点和发射阵地配系。营(连)支撑点和发射阵地配系如下;战斗警戒阵地(营建立);组成营防御地域的各连(排)支撑点;迫击炮、榴弹发射器、坦克、步兵战斗车(装甲输送车)、反坦克导弹和其他建制和配属火器的发射阵地;反坦克排、装甲群的集结地域和展开地区;火力伏击组阵地;防空火箭(高炮)分队发射阵地;游动火器阵地;堑壕和交通壕;障碍物地段等。此外,在营防御地域内,还包括预备的和假设的连(排)支撑点、迫击炮、榴弹发射器、建制和配属火器的发射阵地(见图3-6)。

图3-6 摩步营的支撑点与发射阵地配系(方案)

   (1)战斗警戒阵地。战斗警戒阵地通常设置在防御前沿前2公里的地方,其目的是防止敌突然袭击,阻止敌地面侦察。营通常派出1个加强排占领战斗警戒阵地,承担战斗警戒任务。

   在与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不派出战斗警戒分队。此时,战斗警戒的任务由占领第一道堑壕的分队承担。

   (2)营防御地域和连支撑点。营防御地域是每道防御阵地的基础,由3-4道堑壕构筑而成,它包括各连支撑点、由统一的火力配系相互连结的建制和配属火器阵地、防御地域范围内的障碍物和交通壕。

   摩步连支撑点包括各摩步排支撑点、由统一的火力配系相互连结的连和配属分队的火器阵地、连支撑点范围内的障碍物和交通壕。第一梯队摩步连支撑点由2道堑壕构筑而成;第二梯队摩步连支撑点由1-2道堑壕构筑而成。

   坦克连支撑点包括各坦克排支撑点和配属分队阵地。

   配属给坦克营(连)的摩步分队通常在坦克前方,以及在坦克连(排)之间的间隙地和翼侧占领阵地。

   为达成连支撑点的环形防御,应广泛使用交通壕,为各排规定补加射击地境,为各种火器构筑基本和预备发射阵地(保障对翼侧和后方进行射击)。部分火器应配置在纵深内。在连支撑点的翼侧和后方及各排之间的间隙地设置障碍物。

   连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可达1000米,排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可达300米。对间隙地应实施不问断的观察,并以各种兵器特别是反坦克武器的侧射和交叉火力加以控制,以火力伏击组、炮兵火力和障碍物加以掩护。在连(排)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地,应构筑堑壕、交通壕和预备阵地。

   担任直瞄射击的炮兵的发射阵地主要选在受敌坦克威胁大的方向上。迫击炮连的基本发射阵地通常位于第一梯队连的后方。

   (3)堑壕和交通壕。第一阵地的第一道堑壕是防御的前沿。堑壕前应设置反坦克和反步兵障碍物。第一道堑壕应尽可能选在天然反坦克障碍物后面,能为前沿前、两翼、间隙地和纵深设置各种绵密的火力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道堑壕与第一道堑壕相距300-600米,便于以火力支援占领第一道堑壕的分队。

   第三、四道堑壕构筑在距第二、三道堑壕600-1000米处,便于对第二和第三、四道堑壕之间的地带实施射击。

   交通壕的构筑应能保障分队隐蔽机动,同楔入防御之敌进行战斗;便于后送伤员,前送弹药和食品。在第一道和第二道堑壕之间至少为每个排构筑1条交通壕;在第二道和第三、四道堑壕之间至少为每连构筑1条交通壕。

   5、火力配系。营(连)的火力配系如下:在防御接近地、前沿前、翼侧、连支撑点之间的间隙地和防御纵深内的炮兵集中射击地段和拦阻射击地区;前沿前、间隙地、翼侧和防御纵深内的反坦克兵器火制区和各种武器的密集多道火制区;为在短时间内向任何受威胁方向或地段集中火力而准备的火力机动。

   各连以及营建制和配属的反坦克兵器、直瞄火炮构成营火力配系的基础。坦克和步战车(装甲输送车)的火力构成连火力配系的基础。

   反坦克兵器火制区在防御前沿前、两翼、间隙地和纵深组织。其近界在防御前沿地区,远界是现有反坦克兵器的最大射程,一般为2000-3000米。在火制区内,规定各种反坦克兵器的开火地区。当敌坦克和装甲车辆进至距前沿2-3公里时,反坦克导弹开始射击;进至2公里时,坦克炮开始直瞄射击,支援的火炮和迫击炮改用拦阻射击;进至800米时,БΜП-1型步战车火炮和重型火箭筒开始射击;进至500米时,轻型火箭筒开始射击。

   各种武器的密集多道火制区,用于抗击敌坦克和步兵的密集冲击。其近界在防御前沿,远界是步兵武器的最大有效射程。根据具体情况,密集火制区的纵深为400-600米。在密集火制区内,每一点都处于有效的火力控制之下。

   连(排)在防御中应建立火袋。在火袋中,分队的所有或大部分武器要以交叉、侧射和正面火力构成大的火力密度。在火袋范围内还应埋设有地雷。在连支撑点前沿前,火袋宽为900-1000米,纵深为1000米;在支撑点纵深,火袋宽为500-1000米,纵深为1000米。

   营有时还在前沿前500-1500米敌步兵最可能进攻的方向和地段上为榴弹发射器排规定若干集中射击地段和拦阻射击地区。

   6、指挥观察所。营指挥观察所在第一梯队连后方或第二梯队(预备队)连支撑点地域内构筑,距营防御前沿2公里。

连指挥观察所通常在本连支撑点纵深内构筑,距连防御前沿800米。其位置应便于观察连防御正面前和两翼的地形,尽可能通视整个支撑点。

   7、战斗准备。营(连)防御战斗准备的程序是:组织战斗,使所属各分队做好防御战斗准备,占领防御阵地,建立战斗队形和火力配系,构筑防御地域(支撑点)的工事等。其中,组织战斗包括:定下决心,下达战斗任务,进行现地勘察,组织协同动作和火力配系,组织各种保障。

   营(连)长通常在现地组织防御战斗。无法在现地组织战斗时,则在地图(沙盘)上组织战斗。

   8、战斗实施。敌进攻开始前,连要派出值班坦克、步战车(装甲输送车)和其他火器,占领预备或临时发射阵地,随时准备消灭企图实施侦察和在工程障碍物中开辟通路或渗入防御纵深的小股敌人。

   小股敌人或敌侦察分队接近战斗警戒阵地时,战斗警戒分队要以突然的火力将其消灭。营迫击炮连、支援和配属炮兵应从临时发射阵地实施支援射击。

   敌大股兵力接近战斗警戒阵地时,不仅要以战斗警戒排的建制兵器火力,而且要从防御前沿的摩步(坦克)连抽出火器毁伤敌人。战斗警戒分队与指定的火器协同,主要消灭其正面前的坦克和装甲车辆。抽出的坦克、反坦克兵器、迫击炮和支援的火炮,以及上级的值班火器负责消灭企图绕过战斗警戒阵地的敌步兵和坦克。当敌在营防御正面前展开其基本兵力兵器时,营长在得到团长允许后,给战斗警戒指挥员下达撤出战斗和后退的命令。担任战斗警戒的排在炮兵和第一梯队连指定火器的掩护下,利用地褶、障碍物和气溶胶(烟幕)以跃进方式后退。退回的排在连支撑点占领防御阵地或编入营预备队。

   战斗警戒分队退回后,暴露的火器隐蔽地变换阵地。对敌在障碍物中开辟的通路,立即予以封闭。若不能封闭,则以炮兵和其他火器予以控制。

   敌人开始火力准备后,摩步(坦克)连及配属分队人员隐蔽在掩壕、避弹所、掩蔽部、步战车(坦克)内、掩体和堑壕底部,做好迅速占领阵地和抗击敌冲击的准备。

   敌转入冲击后,营(连)长要集中全部兵器的火力消灭敌主力。建制和配属炮兵以集中射击、对单个目标射击、移动和不动拦阻射击,对敌高精度武器、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实施毁伤,打乱敌分队的战斗队形,为坦克、步战车、反坦克导弹和火箭筒从最大距离上消灭敌人创造有利条件。

   敌接近防御前沿时,防御分队要以所有火器消灭敌坦克和装甲车辆,切断步兵与坦克的联系,消灭步兵。对突到支撑点前沿的步兵,以抵近射击、手榴弹打击及白刃格斗等形式消灭之。

   当敌楔入防御地域(支撑点)时,营(连)要以全部兵器的火力和装甲群阻止敌人向纵深扩张,并以火力压制敌人。

   火力伏击组待敌接近时突然开火,首先消灭坦克和装甲车辆,迫使敌残存的坦克和步兵向不利的方向或预设的地雷区运动。

   营第二梯队(预备队)的反冲击通常在敌以不大的兵力楔入防御阵地时与团第二梯队一起实施。在敌优势兵力进攻的方向上,营不实施反冲击。

   击退敌冲击后,营长要采取措施迅速恢复火力配系,补充弹药,修复遭敌破坏的工事和工程障碍物,组织修复损坏的武器装备,准备后送伤员。

   对渗入本营(连)与友邻营(连)结合部的敌人,要与友邻协同,以各种火力加以消灭。条件有利时,则以坚决的反冲击加以消灭。

   对迂回之敌,营(连)要将部分兵力转移至受威胁的方向上,准备抗击迂回之敌的进攻。

   9、第二梯队营(连)的行动。旅、团(营)第二梯队营(连)在敌突入防御纵深时,应以所有兵器从所占领的阵地坚决毁伤敌人并制止敌人继续推进。

   若实施反冲击,当接到参加实施反冲击的命令之后,营(连)长应给各分队进一步明确任务。反冲击在急袭射击(或为时10-15分钟的火力准备)之后开始。在急袭射击过程中,营(连)前出到指定地区并展开成战斗队形。之后,与友邻分队协同,以坦克、步战车和其他火器的火力杀伤敌人,打乱其战斗队形,实施坚决的反冲击。反冲击主要指向敌人翼侧和后方。

   恢复原态势或占领指定地区后,反冲击分队应采取措施巩固战果,并准备抗击敌人的再次冲击。

   10、营(连)担任反空降预备队的行动。摩步营担任反空降预备队时,通常可得到1个坦克连、1个自行高炮排和1个工程工兵班的配属,有时还配有直升机。此外,在战斗过程中,还可得到上级防空兵、炮兵、航空兵和工程兵的支援。

   营担任反空降预备队时,通常编1个梯队,并以1个排的兵力作为预备队。

   在防御纵深内敌空降兵可能空降的方向上,为反空降预备队的集中地域。在集中地域内,根据防御的编成和地形等条件,反空降预备队可以营为单位配置,或以连为单位分散配置。

   营应加强对空侦察,在预计的机降地点应设置观察哨(潜听)哨。在遮蔽地形、翼侧和防御后方,营应组织人员徒步或乘车巡逻。如配有直升机,可利用直升机进行侦察。

   在预计的机场上应预先设置各种障碍物。应尽可能准备做好在这些地域施放烟幕的准备。若实施夜间战斗,还应准备照明器材。在敌空降兵可能行动的方向上应组织设伏,时间允许的话还应构筑防御阵地、射击地区,以备反空降预备队在战斗过程中占领阻敌。

   当查明敌空降兵开始空降或受领消灭敌空降兵的任务后,营(连)应实施补充侦察,给各分队进一步明确任务,迅速前出至敌空降地域,从行进间展开成战斗队形,由一个或数个方向对敌同时实施冲击,以火力杀伤空降之敌,阻止敌集结和有组织地进行战斗。同时,以防空兵器消灭敌飞机、直升机。

   当发现敌载运空降兵的飞机和直升机飞临上空,准备着陆时,担任反空降预备队的营(连)应和上级一起使用防空火器立即对敌射击,力求全歼敌人。

   如果敌空降兵得以着陆、集合(收拢)并向袭击目标开进,营(连)应迅速前出,首先以火力伏击组牵制和毁伤敌人,随后由主力将其歼灭。

   当未能从行进间消灭空降之敌时,或者敌人在兵力上占有较大优势时,营(连)应一面以积极行动牵制敌人,一面依托既设阵地和有利地形实施防御,迟滞敌人的行动。

   11、撤出战斗和退却。营(连)的退却必须根据上级指挥员的命令实施,目的是将分队从敌优势兵力打击下撤出,占领更有利的地形和赢得时间。退却分为被迫退却和预有计划退却两种。

   被迫退却通常在现有兵力兵器无法扼守所占领的防御地域(支撑点)、出现了防御分队被围歼的现实威胁时采用。预有计划的退却旨在为下一步行动创造有利条件。

   退却应周密准备,有组织地隐蔽实施,使营(连)在保持战斗力的情况下及时撤到指定地域或占领指定的防御地域(支撑点)。

   营(连)通常在旅、团编成内以行军队形直接撤至指定地域。此外,营还可能担任后卫,迟滞进攻之敌,为旅、团主力退却赢得时间。

   在与敌直接接触状态下,退却前须先撤出战斗。为保障营撤出战斗,应指定掩护分队(坦克或摩步连、排)实施掩护。

   退却通常在夜间或能见度有限条件下进行。如有可能,也可在昼间进行。此时,应特别注意同敌航空兵和坦克作斗争。

   营(连)开始撤出战斗时,各掩护分队留在所占领的阵地上,战斗到指定时间或上级发出撤退信号为止。

   在敌采取积极行动的情况下撤出战斗时,营(连)要以各种火器杀伤敌人,必要时,还可以部分或全部兵力突然实施反冲击,阻止敌人推进,然后在抽出的分队、火炮和榴弹发射器的火力、障碍物、烟幕和气溶胶的掩护下迅速撤出战斗。

   在集合地域,营(连)长要给各连(排)和加强分队进一步明确退却任务并组织侦察和警戒。

   营(连)在退却时应派出后方尖兵,必要时还应派出侧方尖兵。警戒分队以行进间射击和原地射击以及火力伏击迟滞敌人推进。此外,警戒分队还可根据营长的命令破坏桥梁、渡口、路段,设置障碍物。

   担任后卫的营应预先在指定地区占领防御阵地,并扼守至规定时间或接到退却命令为止。然后,依次从一个地区撤往另一个地区或以交互跃进的方式退却。

更新于:5个月前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作者:李广仁 等·中国出自————《俄军作战研究》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俄军作战研究教材总参谋部军训部1997年5月俄军作战手册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7月俄军合同战斗概则军事谊文出版社1996年3月俄罗斯军情 总参谋部情报部1997年2月军事高技术知识教材 解放军出版社 1995年10月俄联邦军事基本情况 军..

附件二:俄军主要武器装备性能

附件二:俄军主要武器装备性能作者:李广仁 等·中国出自————《俄军作战研究》出自————《现代军事理论》一、枪械手枪自动手枪狙击步枪轻机枪ПМΑПСΑКМΑК-74СВПРПКРПК-74口径(毫米)997.625.457.627.625.45枪重(公斤)0.73(不装弹), 0.81装弹)1.02(不装弹) , 1.22l(装弹,不带仓盒)3.15(不装弹)..

附件一:俄军主要兵团、部队、分队编制装备

附件一:俄军主要兵团、部队、分队编制装备作者:李广仁 等·中国出自————《俄军作战研究》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一、摩步师人员13500余坦克220БМП-1或БМП-2型步兵战斗车/战斗用144/111БМП-1K指挥车12装甲输送车307战术导弹发射车4火炮和迫击炮“金合欢”2C-3式152毫米自行榴弹炮18152毫米牵..

俄军对敌后方作战·第五

俄军对敌后方作战·第五作者:李广仁 等·中国出自————《俄军作战研究》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俄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近几年来,随着其武器装备的进一步发展,高科技含量的增大,俄军的军事侦察与监视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武器装备的杀伤力、射程明显增大,兵力兵器的机动能力、远战能力进一步增强。从..

俄空军作战·第四

俄空军作战·第四作者:李广仁 等·中国出自————《俄军作战研究》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一节 空军作战指导思想 冷战结束后,按照《俄联邦军事学院的基本原则》,俄空军对其作战指导思想做了相应调整。《俄联邦军事学院基本原则》认为,当前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俄内部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器冲突..

俄军事战略、作战基本思想与原则·第二

俄军事战略、作战基本思想与原则·第二作者:李广仁 等·中国出自————《俄军作战研究》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俄罗斯军队现行军事战略、作战思想与原则是在原苏军后期军事战略、作战思想和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冷战结束后安全环境和军队任务的变化而形成的。冷战结束后,面对世界战略格局和周边安全形势的变化,俄..

俄罗斯国家概况·第一

俄罗斯国家概况·第一作者:李广仁 等·中国出自————《俄军作战研究》出自————《现代军事理论》 第一节 地理人文概况 俄罗斯联邦位于欧洲的东部、亚洲的北部,领土面积为1707.54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约10000公里,南北宽约5000公里,整个疆界长58562公里,其中陆界为14253公里,海岸线为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