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空母舰的争论·第十八
关于航空母舰的争论·第十八
作者:诺曼·波尔马·美国
出自————《航空母舰·1946-2006——航空母舰发展史及航空母舰对世界的影响》
出自————《战争通史》
考虑到其在越战中的突出作用,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赞同建造3艘核推动航空母舰(CVAN 68-70)。图中所示为1975年参加海上训练的“尼米兹”号(Nimiz)的航母,该航母是在“福莱斯特”号航母的基础上经过改良设计出来的,以舰船本身的小岛型结构和甲板两侧舷梯的合理排列为主要特征。位于船身凹处的弹射器被提升至侧面舷梯的前部。(哈罗德·菲利普《美国海军》)
美军在越战当中使用以航母为战略基础的空军力量,其实用性和有效性使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Robert S.McNamara)更加肯定了航空母舰的作用。美军在1965年期间所进行的航母活动促使美国五角大楼的分析人士重新衡量和评价航母项目。因此麦克纳马拉在提倡建造加强型航母计划时说:“尽管我们花费在这些舰船上面的投资巨大,但是我们在战争当中的经历以及最近的研究结果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我们用于获得、供给以及保卫海外以陆地为基础的空军力量的花费相当于我们用于执行同等任务计划的航母项目的花费。”
麦克纳马拉在1966年2月23日向国会的陈述当中包含了一项新的政策以及建造航空母舰的项目。其基本观点如下:
“去年,我谈到了一项计划,准备在20世纪70年代初将原有攻击航母缩减为13艘舰船及13架飞机。此项削减可用如下原因来解释:更加有效作战的舰船及飞机的引进,能够执行灵活型战略任务的攻击航母的推出以及以陆地为基础的空军力量的有效性。自那时起,该项目就不断开发研制攻击航母。根据这一计划,舰船数量被设定为15艘,而飞机的数量是12架——与先前相比增加了两艘舰船,减少了一架飞机。很明显,目前这种由15艘舰船和12架飞机所组成的航母力量比先前由13艘舰船和13架飞机所组成的航母力量更加强大,但是花费并没有增加。”
当“亚美利加”号CVA66航母在1965年1月23日出现时,美国海军的攻击航母增加到16艘;而“中途岛”号航母为即将接受改良在1966年初退役,又将数量降回到15艘,外加“无畏”号(Intrepid)有限攻击航母。在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所修订的15艘航母力量中有4艘核推动航母,1艘是“企业”号,外加后来的3艘;8艘航母采用了“福莱斯特”号造型3艘采用了现代化的“中途岛”号造型。
国家投资建造第一艘新型核推动航母是在1967年财务年度(确切地说,始于1966年1月1日)。国会最初在1960年财政预算中投入3500万美元用于开发长期有效的核原料以建造第二艘航母“企业”号。然而,艾森豪威尔(Eisenhower)政府拖延了该项目的实施,转而将资金投入到星际导弹项目中。直到麦克纳马拉部长对于航母作用的最终认识才使得CVAN68航母被批准建造。该航母比“企业”号规格略大,其制造将会花费约5.44亿美元。技术上的进步赋予新型核推动航母经久耐用性以及具备双反应堆蒸汽装置的出色表现。这艘航母最初被设计为CVAN68而后被命名为“尼米兹”号——计划在1971年完成。15艘航母力量中的另外2艘核推动航母的完成时间间隔了两年,即CVAN69在1973年完成,CVAN70在1975年完成。这些航母的使用寿命约为30年,也就是说,它们将会一直服役到21世纪。
当“尼米兹”号在1975年投入使用时,它成为当时最大也是造价最高的战舰。标准排水量为8.16万吨,而该航母在满载时的排水量远远超过9.3万吨。两个大型反应器替代了当初“企业”号所配备的8个反应器来提供28万轴的马力,它们驱动舰船以30海里/小时(55.56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进。该航母的基本外貌与“福莱斯特”号系列很相似:它具有一个带角的航行甲板,4段甲板侧舷梯,4个弹射器的船身设计完全依照曾经被放弃的名为“合众国”(United States)的航母设计。
相似造型的CVAN69和CVAN70分别在1970年和1975年被建造。“尼米兹”号耗资6.35亿美元,CVAN69耗资8亿美元,而CVAN70成为第一艘造价超过10亿美元的航母。
为了提升航母在前方作战的有效性,人们决定将航母驶出国门,驶向海外。第一艘在海外驻扎的主要航母是“中途岛”号,它于1973年10月5日到达日本的横须贺,其飞机则停留在日本的厚木市。这种前方驻扎避免了跨太平洋运输舰船的不便,并且提升了航母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作用。第二艘航母按计划驻扎在希腊雅典,但由于当时国家政治条件的变化,此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夭折了。
随着美军航空母舰在印度支那半岛挑起空战,越来越多其他美国航母以及其他国家航母纷纷展开“和平时期”的军事部署和危机应对策略。美国海军将5艘攻击航母连同反潜和直升机航母部署在东南亚地区,同样又将两艘攻击航母部署在地中海地区,有时也分布在其他区域。
1967年,另一场主要战役在以色列和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之间爆发了。这场战争的直接导火索是埃及在1967年5月22日封锁了以色列通往红海的亚喀巴湾。两周以后的6月5日,以色列战机横扫埃及、伊拉克和叙利亚,破坏其以苏联资助的喷气式战斗机和轰炸机为主的空军力量。约旦的小型英式装备空军力量也遭到了毁坏。以色列人驾着法国制造的喷气式战斗机和歼击机,在战争进行的前3个小时就摧毁了敌方20个飞机场。以色列人宣称,在战争最初的两天半时间里,以军共摧毁451架地面及空中阿拉伯战机(其中包括145架米格-21前线战斗机),这后来又被称为“六天战役”(Six Day War)。剩余大部分阿拉伯空军力量也在随后几天之内被消灭。以色列空军在战斗中损失了40架飞机,约占其当时战斗力量的20%。
以军突袭的速度和效率,连同其飞越地中海之后以离海平面很近的高度接近埃及而不被雷达监测系统发现,使得埃及人认为美英航空母舰在当时也参加了战役。在这之前的阿以战争中,英国和法国的航母就在1956年11月袭击了埃及。因此埃及总统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连同约旦国王侯赛因(Hussein)宣称美英航母联合以色列共同袭击了阿拉伯国家。
穿越地中海东部地区的美军第六舰队包括大型攻击航母“亚美利加”号和“萨拉托加”号以及反潜航母“埃塞克斯”号。战争前夕,攻击航母“无畏”号已穿越埃及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完成其第二次驶往越南的军事部署。当时位于该区域附近的英国航母有“胜利”号,它刚刚通过埃及苏伊士运河到达马耳他;还有“竞技神”号(Hermes),它位于也门的亚丁。它们离战场都太远,所以不可能参加突袭。
美方坚称其位于地中海地区的航母并未涉足袭击事件,由于当时另有苏联海军中队也位于美军第六舰队所在的区域。苏联舰船不断经过美军舰队,以绝佳的位置时刻关注美军荷枪实弹的飞机起飞。
6月5日早晨,美军接到了关于一场全面的中东战争即将爆发的消息,而此时美军舰队也早已整装待发。航空母舰持续执行空中巡逻和侦察任务。直到6月8日清晨时分,美军收到消息说有一架不明飞机在西奈半岛附近正攻击美军的“自由”号(Liberty)电子监测船。第六舰队的指挥官是中将威廉·I.马丁(William I.Martin),他立即下令为两艘航空母舰出动飞机保护“自由”号。4架常规装备的A-4“天鹰”攻击机和4架A-1“空中袭击者”战斗机从“萨拉托加”号航母起飞,在4架F-4B“幻影”战斗机的护卫下力争击退进攻者——尽管该进攻者身份不明。另有4架A-4型战机连同4架加油机从航母起飞。这16架飞机带着8分钟的通告在10分钟后起飞。
而此时“亚美利加”号正进行一场核武器装载训练。它的指挥官唐纳德·D.恩格(Donald D.Engen)上尉立即暂停了训练,但是并没有出动装备常规武器的飞机,而是将核弹收回弹药库并且储备完好。
关于此事的几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美军的航母出动了带有核武器的飞机,特别是“幻影”战斗机。然而,“幻影”战斗机并不可以携带核武器,其机组人员也从未接受过核武器运输训练,并且对于一位航母船长来说,在未接到来自华盛顿或者战区总司令的明确任务的前提下出动装备有核武器的飞机是不可思议的。当时,“亚美利加”号出动的只有4架A-4C“天鹰”攻击机和一架F-4B“幻影”护航机,且均未携带核武器。当时第六舰队的总司令传达给航母的命令是:“你方被授权采取行动控制局面,包括在紧急时刻进行毁灭性打击。不要利用过多力量,不要因报复行为尾随任何部队至陆地。反击行动的最终目的仅仅是要保护‘自由’号。”
在航母飞机接近遭遇袭击的“自由”号之前,以色列政府早已联络华盛顿,承认了其攻击目标有误。麦克纳马拉部长下令召回全部航母飞机。“天鹰”攻击机、“空中袭击者”战斗机以及“幻影”战斗机都被召回,从航母出发的直升机也飞往“自由”号运送医护人员以及转移受伤人员。遭受打击的美军间谍舰上共有34人死亡,171人受伤。
然而,携带“小斗牛士”(Bullpup)导弹的“天鹰”攻击机因注满极易挥发性燃料,不可能携带武器重新降落到航母上。这些飞机转而降落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位于希腊克里特岛绍达湾的机场,将导弹卸载之后才返回航空母舰,这些导弹也在不久之后被运回航母。
中东战争在没有美国的直接参与下结束了。1967年战争的最重要结果就是法国政策的改变。法国从1956~1967年一直是以色列的主要武器供应者。在1967年战争之后,美国主要为以色列提供武器,包括两种类型的大量美军航母飞机(“幻影”战斗机和“天鹰”攻击机)以及多架E-2“鹰眼”(Hawkeye)空中预警机。
除了部署攻击航母之外,在20世纪60年代,反潜航母也被投入使用,以应对日渐增强的苏联核推动潜艇。这些反潜航母扮演着新的角色——空间修复舰,同直升机航母(两栖攻击舰)起着同样的作用。1961年5月5日,海军上尉司令艾伦·B.谢泼德(Alan B.Shepard,Jr.)成为第一个迈人太空的美国人。他搭乘水星“自由7号”(Freedom 7)太空舱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出发,沿着亚轨道飞行至116.5英里(187.48千米)的高度。太空舱中的谢泼德被远在302英里(486千米)距离之下的飞行在大西洋上空的来自“尚普兰湖”号(Lake Shamplain)航母的直升机所发现。
来自航母的直升机为执行美国人类空间计划的宇航员们恢复体力提供了帮助。这其中包括“水星”(Mercury)计划(1名字航员)、“双子星”(Gemini)计划(两名宇航员)、“阿波罗”(Apollo)计划(3名字航员)以及太空实验室系列计划。仅有两次例外:1961年7月21日,空军上尉维吉尔·伊万·格里森(Virgil I.Grissom)乘坐“自由钟7号”(Liberty Bell 7)“水星”太空舱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出发,完成15分钟的亚轨道飞行。飞机依靠降落伞成功降落到了海上,但是因舱盖提前开放导致机舱被水所淹没,而来自“朗道夫”号(Randolph)航母的直升机由于飞机过重而不得不丢弃它(直到1999年人们才把这架飞机从海底打捞出来)。另一次意外发生在1962年2月20日,海军上校约翰·H.格伦(John H.Glenn)是第一个环绕地球飞行的人,他和他的航天器被一艘驱逐舰所发现,并被送到“朗道夫”号航母上。
当人类离开地球航行的时候,战争又在中东地区这片古老大地上爆发了。这次战争始于1973年10月6日,埃及军队穿过苏伊士运河意图冒犯以色列在西奈半岛的地位。此次战争被称作“赎罪日之战”(YomKippurWar),因为阿拉伯人是在犹太人的赎罪日袭击以色列人的。当时位于地中海的美军第六舰队包括攻击航母“富兰克林·罗斯福”号和“独立”号。当时位于北海的CVA“约翰·肯尼迪”号(John F.KenneJy)航母及位于大洋洲的“硫黄岛”号直升机航母都赶来加入战争。
与以色列在1956年和1967年的战争中速战速决不同的是,这次战役旷日持久。苏联迅速组织自己在地中海的力量,将舰船向南行驶穿过土耳其海峡,并且用货机将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运送到叙利亚和埃及。有证据表明苏联曾将一些核武器运送到埃及,以备在以色列全面征服埃及时(由苏联军队)使用。
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就是向以色列运送武器。美国海军于10月19日从美国向以色列运送A-4“天鹰”攻击机。由于大多数北约国家都拒绝提供机场给通往以色列的飞机使用,因此该攻击机先经过北大西洋的亚述尔群岛,并且在“罗斯福”号航母上进行燃料补给之后驶往意大利西西里岛南部。
22日下午,以色列和埃及方面在美国和苏联作用下达成了停火协议。此时,以军力量已经击退了来自叙利亚和埃及的军队,摧毁并且包围了大部分埃及军队。苏联还在继续进行海军构建;到24日为止,地中海上已有80支苏联海军部队,其中16艘潜水艇、26艘水面战舰,包括直升机航母——“莫斯科”号(Moskva)导弹巡洋舰,以及38艘两栖补给运输船。这是苏联在地中海所集结的最大力量。到10月31号,苏军部队增加到96支,包括23艘潜水艇和34艘水面战舰。
第六舰队司令、中将丹尼尔·莫菲(Daniel Murphy)后来写道:
美军第六舰队和苏军地中海舰队在实际力量上不相上下,到目前为止不能出现的“海上战争”局面已经形成。这种局势持续了几天。尽管双方都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但各方舰队都严阵以待,以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美军舰队在潜水艇和水面战舰的数量上不及苏联舰队。后者还拥有大量的反舰导弹和鱼雷。然而,美军的3艘航空母舰以及它们所承载的飞机毫无疑问使二者的力量达到均衡状态。
与此同时,美军位于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的第82空降师及运输机都部署在中东地区,还有两个营的兵力驻扎在地中海的舰船上。战略空军B-52战机及它们的加油机也都做好了一级战斗准备。
10月30日,美军主力舰队开始向西航行。11月3日,苏军力量开始分散。“赎罪日之战”再一次将美军的目标锁定在中东地区,包括波斯湾。1973年战役的结果是,“汉科克”号(Hancock)航母及其护航舰都到达了印度洋西北部地区;尾随其后的是“奥里斯卡尼”号航母。对于菲律宾苏比克湾最近的美国海军基地舰船的后勤补给,促进了远程补给的发展。
这些部署激发了国防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James Schlesinger)的兴趣,他决定对该地区进行长期航母战略。但是这样的战略会造成剩余航母舰队的紧张局面,因为美军要在地中海地区保持两艘航母,同时在西太平洋地区保持至少两艘航母。无论如何,施莱辛格对于该地区的兴趣使得他在该地区保持“汉科克”号和“奥里斯卡尼”号两艘航母的力量长达两年之久,而且维持了15艘航母舰队的力量。这个数量从1974年起逐渐下降到后来的12艘。这12艘航母同样能够保证美军在地中海地区部署两艘航母,同时通过将舰船驶往国外的方式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部署2~3艘航母,虽然只有“中途岛”号驻扎在海外的日本。
此时更多的新型航母不断加入到舰队中。第二艘核推动航母“尼米兹”号(CVAN68)于1975年投入使用。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苏联战舰频繁出现于美国航母的活动区域,既为了收集情报,同时又为了进行训练,以应对发生冲突时的潜在攻击。图示为1971年1艘苏联卡辛级导弹驱逐舰在地中海上接近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号航母。(《美国海军》)
新型航母
攻击航母“汉科克”号和“奥里斯卡尼”号在越战之后的海军力量低潮期退役了。“汉科克”号曾效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越南战争,并于1946年被保存在海军舰队中。在1951~1954年期间,它被改造成带有斜角甲板的航母,因而错过了朝鲜战争。1976年1月30日,“汉科克”号正式退役,并且被拆毁。作为最后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奥里斯卡尼”号也曾服役于两场战争,即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它于1976年9月30日被拆毁,之后沉没。“奥里斯卡尼”号是当时在役仅存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之一;除此之外,作为飞行员培训舰的航母“列克星敦”号(Lexington)从1963~1990年作为“埃塞克斯”级航母一直在发挥着作用。
1975年6月30日,“尼米兹”号和在建的CVAN69被重新设计建造成为多用途航空母舰(CVN);所有其他攻击航母在1973~1975年期间均被转换为CV/CVN,即多用途航母。该航母设计保证了其负有特殊使命的攻击战斗机同反潜战机共享飞行甲板。这种设计理念可以追溯到1952年之前的状况,即单一航母可以完成全部舰队任务。
截至1975年,“埃塞克斯”/“汉科克”级航母在反潜(CVS)任务中的作用已经大大降低,并且逐渐被淘汰。最后一艘CVS型航母“无畏”号于1974年3月15日退役。修复它们需要高额的花费,尤其在它们承载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的S-3A“海盗”(Viking)——一种替代长期服役的S-2的带有涡轮喷气发动机的攻击机的时候。越战后期的资金不足以用来支付使用专门的反潜航母;而与此同时,来自与日俱增的苏联潜艇的威胁对反潜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1969年12月一1970年6月,“福莱斯特”号向地中海地区运送了8架SH-3D“海王”(Sea King)反潜直升机;而从1970年7~12月,“独立”号又向地中海地区部署了8架SH-3D直升机。此次“独立”行动据说“非常成功地为攻击航母部队提供了近战的反潜防卫力量。SH-3可以在远距离范围内有效地搜索即时信息”。
海军上将艾莫·R.朱瓦特(Elmo R.Zumalt)在1970年7月成为海军行动总指挥,他本人非常认可航母计划。他曾说道:
当然,以这种方式改造航母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非常正确地)指出,利用航母来完成两项不同的任务相比较让它去完成一项单独任务的能力要低。他们同样(非常正确地)指出,根据近年来有关战争和危机的记载,相对于取得制海权来说,航母更有可能被用来实现(应对冲突的)飞机发射任务。
“萨拉托加”号在1971年6月被指派到地中海地区之前,经历了些许改造成为第一艘“航母”。人们建立了一家反潜研究中心,可以提供50枚Mk46鱼雷和2500个备用反潜声呐浮标以及一些为反潜电子系统提供支持的机构。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飞行用油的问题(主要针对S-2型反潜机),因为其他飞机均采用JP-5喷气发动机燃料。
该舰船几乎承载了反潜空军部队的一半力量。为了给这些飞机留出足够空间,“萨拉托加”号将4架F-4J“幻影”战斗机、4架A-7A“海盗”攻击机和4架RA-5C“民团”(Vigilante)侦察机停留在岸上。这样,它的第3航空母舰载机联队的组成情况如下:
20架F-4J “幻影”战斗机
20架A-7A “海盗”攻击机
9架A-6A/B “入侵者”战斗机(Intruder)
4架KA-6D “入侵者”战斗机(加油机)
4架EA-6A “徘徊者”(Prowler)电子战机(电子对抗装置)
4架E-2B “鹰眼”空中预警机(空中预警)
10架S-2E “搜索者”(Tracker)反潜/海上巡逻机(反潜)
8架SH-3D “海王”反潜直升机(反潜)
在其驻扎在地中海的5个月里,“萨拉托加”号出动反潜战斗机至意大利西西里西格里拉和希腊克里特岛绍达湾的基地,检测其应对战争冲突时的快速重新改装能力。在10月下旬返回美国途中,该航母又加载了12架S-2E反潜战斗机和8架SH-3D反潜直升机扩大反潜训练的规模。为此,22架攻击机和4架EA-6A电子战机被运送到岸上以留出空间。尽管其间遭遇了一些困难,但此次军事部署非常成功。
相应的,美国制订计划改造“福莱斯特”号和之后的所有航母来扩充混合的海军部队。3艘“中途岛”号由于太小而无法容纳额外的反潜战斗机控制中心和相应的供给设施,另外两艘航母,位于大西洋上的“独立”号和位于太平洋上的“小鹰”号(Kitty Hawk)携带先于S-3A“海盗”攻击机的S-2“搜索者”反潜/海上巡逻机和SH-3“海王”反潜直升机承担了使命。最早于1972年1月21日试飞的S-3战机在1974年初最终投入使用。它的设计参数模仿了“搜索者”,但比“搜索者”飞行得更快,承载的反潜设备也比“搜索者”要多。它那2400磅(1088.64千克)容量的内部武器舱足以容纳4枚轻型反潜鱼雷或者1枚核深水炸弹。它还拥有两个机翼挂架(后来的S-3B攻击机的挂架足以负载“渔叉”(Harpoon)反舰导弹)。整个战机由4名机组人员驾驶。
经改造后承载S-3“海盗”攻击机的航母都携带有一个反潜战术指挥中心、反潜武器和声呐浮标存储舱以及测试和维护设施。于1975年6月下旬驶向地中海的“肯尼迪”号成为第一艘承载S-3系列战斗机的航母。海军少将斯塔瑟尔·霍尔科姆(Staser Holcomb)后来说道:“当人们对于航母的工作能力确信无疑的时候,它所引起的大变动(物理学和哲学的)是航空母舰固有灵活性的体现。”
另外一种类型的航母——海域控制舰(SCS)——是在海军将领朱瓦特任职海军作战部长期间发展起来的。海域控制舰的最主要作用是作为反潜舰船在没有航母陪伴时为舰队、两栖战斗群以及航行补给队伍护航。水面作战官朱瓦特作为海军作战部部长追随着3位海军飞行员。他想方设法提高水面部队的作战力——主要是针对“战斧”(Tomahawk)和“渔叉”巡航导弹,在苏联海军力量日益增强的情况下提高海军的反潜能力。事实上,“渔叉”反舰导弹就是专门针对水面的苏联巡航导弹发展并运用到反潜战斗机上的。
洛克希德公司的S-3“海盗”攻击机是最大的舰载式反潜战斗机。这架携带两枚“渔叉”空对地导弹的S-3战机显露出其机身下的声呐浮标滑道;其尾部的磁性异常探测杆被收回。S-3战机是按照装备活塞式发动机“搜索者”的尺寸设计制造,但其速度更快,所运输的反潜传感器材也更多。其内部武器舱可以容纳4枚轻型反潜鱼雷,可以承载2400磅(1088.64千克)的武器或者备用油箱。它的最大时速为海平面上500英里/小时(804.63千米/小时);巡航距离约为2650英里(4264.56千米)。(洛克希德公司)
朱瓦特的反潜制海舰是依照红色的航空能力舰标准制造的。最初的设计着眼于放大的能够承载直升机的驱逐舰形式。该设计后来逐渐演变为小型航母,直到1973~1974年,被确定为拥有1.7万吨满载排水量的长度为670英尺(204.22米),时速为25海里/小时(46.30千米/小时)的舰船。这种放大了的海域控制舰上可以承载16架反潜直升机和5架“鹞”(Harrier)式垂直/短距起落飞机(VSTOL),后者可提供有限的防空能力。(18-1图表展现了最初的海域控制舰的特征。)
海域控制舰上仅能够承载直升机和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因为它不具备停机装置和弹射器,反而迫使舰船扩大规模并且提高了常规航母的成本。舰船的飞机库能够容纳大多数飞机及两部升降机。其建造成本可以控制在每艘舰船1亿美元(一共8艘舰船)或者是“尼米兹”号航母成本的1/10。显而易见,由于它们的作用不同,无须进行深入比较。
海军将领朱瓦特对于海域控制舰的评价如下:
它在和平时期的主要任务就是出现在危险的水域内,特别是地中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因为第六和第七舰队在那里活动。大型航母作为海军的重要力量就可以从前线撤下来,停靠在敌军火力够不到的地方,进而处于有利位置以阻止敌军进攻。一些防护评论家们以用航母不可避免的弱点去对抗苏联巡航导弹不利为由而放弃航母的提议,在我来看是不妥当的,那无异于在清理房间时连同最宝贵的东西也丢掉了。
朱瓦特通过利用“关岛”号(Guam)两栖攻击舰制定了一项临时的海域控制舰计划。1972年1月~1974年4月,一艘排水量为1.07万吨的直升机航母承载了一中队的SH-3G(即后来的SH-3H)“海王”反潜直升机,并且在测试当中又添加了一部分AV-8A“鹞”式战斗机。朱瓦特认为该项测试非常成功,部长施莱辛格对于海域控制舰的项目也表示了认可。
1973年1月,基于前一阶段的测试,两家船厂获准签订合同进行具体的舰船设计制造工作。1974年的年度预算计划也划拨资金赞助该项目进行零部件的生产。然而,舰船成本一再飙升——先导飞机的造价为13.3亿美元,对于舰船的批评也日渐增多,特别是美国会计总署在报告中写道:
基于观测到的信息,我们怀疑海域控制舰所配备的直升机能否在15日内满足维护两艘声呐反潜航母的任务需要以及在一半时间内提供一架监视飞机。
AV-8A战机仅局限于日间的后方部署,无法有效拦截导弹,或者像1980年的威胁那样攻击舰船。 .
主要以海军核推动推进计划负责人、海军将领H·G.里科弗(H.G.Rickover)为首的批评者们由于多种原因反对海域控制舰项目。海军作战部长的朱瓦特1974年7月1日卸任,其继任者、海军上将詹姆士·L.霍洛韦(James L.Holloway)曾作为海军飞行员受训于里科弗,因此他迅速终止了海域控制舰项目,尽管之前他也一度效命于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飞行任务。国会根据会计总署的报告拖延并阻止了为海域控制舰计划提供资金。随后西班牙海军在1988年建造完成了一艘名为“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号(Principe de Asturias)的具有与海域控制舰造型相似的轻型航母;另一艘属于泰国海军的名为“查克利·纳吕贝特”号(Chakri Nareubet)的直升机航母于1997年建造完成。
一艘垂直短距起落飞机战舰成形了。它是一艘具有防空能力的驱逐舰(已被设计成直升机驱逐舰)。位于密西西比州巴斯卡古拉的利顿/英格尔斯(Litton/Ingalls)造船厂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赞助了一系列由驱逐舰出动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项目,当时,船厂正在建造30艘“斯普鲁恩斯”(Spruance)级反潜驱逐舰。
直升机驱逐舰取代了原有的1.23万吨负荷量,身长为563英尺(171.60米)的航母。配有一定数量枪支、导弹以及反潜武器装备的驱逐舰的主要特征为:舰船前部有滑跳起飞装置,中部有大型上层飞机库,尾部为着陆区;能够承载8架“鹞”式战斗机或者6架反潜直升机。
国会在1978年财政年度授权建造两艘“斯普鲁恩斯”直升机驱逐舰,并资助其中一艘舰船的建造。国会以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的口吻在附文中写道:“委员会的目的不在于运用资金建造两艘标准(“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而是希望这些舰船能够成为解决水面护卫舰设计新技术难题的首要因素。标准(“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的设计经修改可以承载更多数量的直升机。”这个特点能保证舰船在经过最终改造后容纳“鹞”式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然而海军仅将舰船设计为标准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该舰船在1979年9月被投入使用(即美国海军舰队的“海勒”号(Hayler)(DD997)),并最初以DDH997被列入海军文档中。其余的直升机驱逐舰(DDH)均未得到国会的资助。
海域控制舰(这是一艘新型海域控制舰的设计模型)为承载“鹞”式战斗机而备有滑跳式甲板。舰上备有一个偏向岛状结构的中心线升降机以及一个船尾升降机。国会拒绝授权建造此类舰船,因为其能力有限,同时不得不顾及来自倡导大型航母的反对者的声音。经改造后的海域控制舰在西班牙建造,分别服务于西班牙海军和泰国海军。
直升机驱逐舰是改良版“斯普鲁恩斯”级反潜驱逐舰的雏形。其特征如下:船尾备有垂直降落甲板,船身备有大型飞机库,船头有向前的滑跳式起飞甲板。船身呈小岛结构,左舷枪械枪口向前。直升机驱逐舰的变体形式拥有一个稍大的横梁以及鱼鳍式平衡装置。一支反潜“空军部队”由9架AV-8B“鹞”式战斗机和2架轻型直升机组成。(利顿造船厂)
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航母
这段时期,另一种体型相对较小的同种类航母也在运筹当中。核推动航母中最有争议的便是它的护航舰。美国海军第一艘核推动水面战舰是在1961年投入使用的“长滩”号(Long Beach)导弹巡洋舰。它具有1.42万吨的标准排水量,最初是被设计用来进行防空战争的。“长滩”号没有经历复制。相反,海军部队建造了一定数量的核推动驱逐舰,设计了核动导弹驱逐领舰以及大量常规战舰,包括驱逐舰(DD)、导弹驱逐领舰(DDG)和导弹驱逐领舰(DLG),它们在执行自身任务的同时护卫其他战舰。
1962~1980年,美国海军共调遣了8艘导弹驱逐领舰以及70艘常规驱逐舰。采用这种比例完全考虑了成本因素:核推动技术大大提高了舰船制造成本。除潜艇之外,国会在资助舰船建造方面很少考虑核推动技术的长期优势(如无燃油、供给船只数量少等)和长期劣势(如机组人员成本及处置问题等)。
20世纪60年代早期,由于成本和技术难题等原因,海军被迫放弃制造具有新型“台风”(Typhon)高级防空导弹系统的导弹驱逐领舰(CSGN),而在70年代早期制造了其后继防空战舰,即打击巡洋舰,它配有更高级的“宙斯盾”(Aegis)防空雷达/防火系统。1976年财政年度项目中所策划的防空战舰具备1.721万吨的负荷量,替代标准的1.59万吨负荷量。而且它的身长为710英尺(216.41米),在一对核反应堆驱动下,以30海里/小时(55.56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进。作为基本防空战舰的该导弹驱逐领舰容纳了大量反舰导弹,具有一定的反潜本领,并且配备了1门8英寸(203.20毫米)口径炮以便进行岸上攻击。领先的导弹驱逐领舰的造价约为140亿美元,而当时核推动航母的造价约为20亿美元。因此,尽管进行了生产制造,两艘导弹驱逐领舰的造价,加上为每支航母舰队制造2~4艘常规驱逐舰的费用,比需要用它们来护航的航母的造价还要高出很多。
海军上将霍洛韦和里科弗非常支持核推动导弹驱逐领舰的制造。事实上,里科弗已经劝说国会通过立法程序,要求包括“宙斯盾”战舰在内的“打击力量的主要战斗舰”都应该由核推动驱动。“宙斯盾”项目的带头人、海军少将韦恩·E.梅尔(Wayne E.Meyer)提议说,“宙斯盾”系统应该被“硬塞进”“斯普鲁恩斯”驱逐舰设计中;那些7800吨负载量的舰船已经在制造。
尽管打击巡洋舰项目的花费增多到无法负担的程度,海军上将霍洛韦和里科弗在国会的支持下还是坚持制造核推动导弹驱逐领舰。最终,在1975年1月,施莱辛格部长决定停止资助“宙斯盾”舰船。直到福特总统建议国会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仍然需要常规动力“宙斯盾”舰船,海军上将霍洛韦也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这才使得“宙斯盾”/“斯普鲁恩斯”项目获准执行。
在一些打击巡洋舰支持者的拥护下,海军海上系统指挥部(舰船局的接班人)打造了一艘带有飞行甲板的MarkⅡ型攻击巡洋舰。Mark Ⅱ保留了核推动导弹驱逐领舰的大部分武器装备,同时配有一个滑跳式甲板,上面带有枪口向外的8英寸(203.20毫米)口径炮和导弹发射器,一个载有能容纳6架“鹞”式战斗机和3架反潜直升机的飞机库的延长型岛状结构。最初设计的Mark Ⅱ既没有飞机库甲板也没有升降机。这些设施是在后来的改进中添加进去的,从而将舰船的满载排水量增加到了1.8万吨。MarkⅡ的设计理念同当时备受关注的苏联“基辅”(Kiev)级垂直短距起落及航母非常相似。
攻击巡洋舰(CSGN)Mk Ⅱ试图模仿苏联“基辅”级巡洋航母的设计,它将“宙斯盾”导弹巡洋舰与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航母合二为一。然而,美国的设计中既没有飞机库甲板也没有升降机,飞机都被存放在大型的岛状结构上。舰船的头部和尾部均配有5英寸(127毫米)口径炮和Mk26导弹发射器;带有4面AN-SPY-1相控阵雷达的岛型上方的弹筒内装有24枚“渔叉”反舰导弹。(《美国海军》)
美国从未建造攻击型巡洋舰及它的任何变体形式。最后一艘核推动导弹驱逐领舰是在1975年财政年度被授权建造,1980年完成。截至1988年,所有核屏蔽舰船均被弃用;由于它们运营的成本太高,同时缺乏燃油舰船所具备的“宙斯盾”和高级反潜系统。
同时期的最后一项美国航母计划是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补给舰(VSS)。越来越多来自国防部、国会甚至海军的观点认为,海域控制需要一艘造价比“尼米兹”号略低的航空舰船。国会当中支持此项提议的是参议员约翰·C.史坦尼斯(John C.Stennis),他同时也是强大的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他说:“以利用航母和飞机的现代技术装备的小型航母来提高我们已有的12艘大型甲板航母的时机已经到来了。”然而,海军上将里科弗认为小型航母是未来发展核推动超级航母的最大阻碍,国会的许多成员也都响应他的号召,反对建造小型航母,最终国会还是反对建造海域控制舰,因为其体型小,而且所能容纳的战机数量有限。
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海军研究报告表明,能力更强的垂直短距起落飞机时代即将到来。相应地,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补给舰也发展起来,其目的就像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所说的:“能够在危险程度较低时,采取以海面为基础的战略空军的灵活部署,同时具备反潜艇能力。”1974年7月,曾经下令制造“企业”号核推动航母的海军上将霍洛韦成为海军作战部长,他资助了垂直短距起落飞机的研究,并公开表示支持筹备建造被称为航空能力舰的小型航母。霍洛韦说:“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将通过我们的航空能力舰改善其完成航空任务时的表现,同时能够极大地提高航母设计的灵活性。”
具有有限制动装置和发射器(即最初的E-2“鹰眼”空中预警机设计)的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补给舰拥有至少2.9万吨的满载排水量。1978年的财政预算象征性地资助了第一艘舰船的设计,并且为下一年授权制造做好准备。第二艘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补给舰是在1981年财政年度完成的。该舰船的造价约为12.8亿美元,对比之下,第四艘“尼米兹”级航母的造价为22亿美元。
然而,由于海军上将里科弗的反对,霍洛韦再一次改变立场,不再支持建造垂直短距起落飞机及舰船。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补给舰项目就此搁浅,而“尼米兹”级航母的建造还在继续进行着。代号为CVN71的第四艘“尼米兹”级航母是在1980年财政年度获准建造的。当时的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不赞成建造花费如此巨大的舰船,而国会则置总统否决权于不顾,坚决支持此项目。就职于1977年1月的卡特政府为此恢复并扩大了原来的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补给舰项目,重新命名为CVV,作为不建造“尼米兹”级航母的备选项。卡特的国防部长哈罗德·布朗(Harold Brown)(他在20世纪60年代曾担任过空军部长)对于CW项目的评价是:
这艘新型航母的建设,标志着我们迈出了关键而重要的一步,改变了过去10年间我们一直致力于建造体型庞大、造价高昂的航母的趋势。这届政府将竭尽全力扭转这一趋势。
现设计制造的垂直起降航母将在外形上与其所代替的美国海军舰队的“中途岛”号保持一致,但性能上则更加优越。考虑到当时的最大威胁——苏联,这艘舰船将成为在美国境外所制造的最优秀的航母。垂直起降航母将具备改良后的飞行特色、航母的居住标准以及承载所有海军战机的能力。美国海军舰队的“中途岛”号不能承载S-3、F-14或者E-2C型战机。而补给舰24.5英尺(7.47米)高的飞机库能够保证所有战机的正常维护;升降机、弹射器以及其他飞行设施足以支持现存所有海军航母飞机的操作……垂直起降航母的航空团由60~65架现代战机组成;现存的“福莱斯特”/“尼米兹”航母的航空团队则由90架战机组成。
很明显,垂直起降航母是燃油战舰。与大型“肯尼迪”级或者“尼米兹”级的航母相比较,其节约的成本将为0.8亿~1.8亿美元。除此之外,若考虑补给舰船成本和燃料成本,大型航母在其30年的使用寿命中的循环成本是50亿~60亿美元,更是远远超出垂直起降航母的花费。如今,人们反对建造核推动航母的争论与10多年前部长麦克纳马拉的呼声达成了一致。当然,争论对于解决问题于事无补,这些问题包括支付日益增长的核电站工作人员的花费,处理核燃料和核废料的花费及日后处置核电站的花费。
表18-1 航空母舰设计的特点海域控制舰的设计*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补给舰的设计**垂直起降飞机母舰的设计排水量轻型9770吨20115吨45200吨满负荷量13735吨29130吨59800吨舰长(全长)610英尺(185.93米)717英尺(218.54米)912英尺(277.98米)宽80英尺(24.38米)87英尺(26.52米)126英尺(38.41米)吃水21.5英尺(6.55米)25.33英尺(7.72米)34.5英尺(10.52米)推动力双燃气涡轮四燃气涡轮双蒸汽轮机***马力4.5万9万14万轴1个2个2个速度最大值26海里/小时(48.15千米/小时)30海里/小时(55.56千米/小时)27.8海里/小时(51.49千米/小时)持续速度23~25海里/小时(42.60~46.30千米/小时)28海里/小时(51.86千米/小时)航程(20海里/小时)(37.04千米/小时)7500海里(13890千米)7500海里(13890千米)机组人员#大约700人1600人4025人飞机3架AV-8B“鹞”式战斗机4架AV-8B“鹞”式战斗机60~65架常规飞机17架SH-3“海王”反潜直升机6架SH 2轻型机载多用途系统(直升机)##16架SH-3D“海王”反潜直升机*基本设计
**垂直短距起落飞机补给舰Ⅲ的最终设计
***6个锅炉(每平方英寸1200磅(544.32千克))
#包括空军部队
##轻型机载多用途系统(直升机)
卡特政府以及许多海军官员们非常关心日益增长的战舰规模和成本。然而,由于以海军上将里科弗为首的国会保守派的坚持,没有出现任何航母的替代品,反之,人们继续制造“尼米兹”级航母。事实上,从1968年最初投入生产至21世纪,设计和制造“尼米兹”级航母的历史比其他航母都要悠久。
航母遭拒
这一时期人们所讨论的另一类型飞机是由通用动力公司研制的臭名昭著的F-111实验型战术战斗机。它是众多飞机中备受争议的一个。
空军开发F-111项目是为了替代远距离F-105“雷公”(Thunderchief)战术核攻击机。麦克纳马拉部长1961年再次指导这个项目,并将其重新命名为TFX,目的是为战略打击提供单座机设计,以进行近距离空中支援、舰队防空以及阵地分割。他希望空军、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都能利用TFX型战机。尽管空军和海军对于战术飞机的要求不同,海军作战部长(空军飞行员)、海军上将乔治·W.安德森(George W.Anderson)以及空军参谋长、柯蒂斯·E.李梅将军(Curti sE.LeMay)都公开表示,他们将于1961年9月1日正式启用新型战机。
由通用动力公司制造的F-111B飞机的雏形正在一次飞行测试中进行后掠飞行。TFX项目力图为空军、海军以及海军陆战队提供多功能单座机。F-111B的内部飞机库能够容纳6000磅(2721.59千克)的武器,并能在机翼挂架上携带炸弹、导弹以及副油箱。在没有机外挂载条件下,飞机的最大速度是海平面上910英里/小时(1464.44千米/小时),4万英尺(12192.15米)高空时是1450英里/小时(2333.44千米/小时)。飞机配有一个逃生舱,舱内配置整体弹射座舱而不是弹射坐椅。
经过一轮遴选,麦克纳马拉部长于1962年7月1日决定在波音公司(Boeing)和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 Dynamics)的设计之间进行挑选,选出在表现上、成本造价上以及通用性上都出色的设计。空军遴选委会和空军委员会都一直赞赏波音公司的设计。但是1962年11月24日,麦克纳马拉宣布他赞成通用动力公司的设计。
不到一个月,空军开始从通用动力公司购进23架战机进行研究、开发、测试以及评价,共先后对空军的18架F-111A型战机和海军的7架F-111B型战机进行了评价。F-111A属于大型战斗机,它具有一对TF30涡轮风扇发动机,空载时的重量是46172磅(20943.58千克),最大满载时的重量超过了9.1万磅(41277.52千克)。F-111最突出的特征便是它的可变翼或“变后掠机翼”设计。延伸的机翼用于着陆、起飞、小型巡航飞行;在高速(2马赫以上)飞行中,机翼便被拉回或“折回”机身。
这两种F-111型战机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F-111B所具有的大型机翼,它的最大长度(即以16°角滑翔行时)为70英尺(21.34米),比F-111A长7英尺(2.13米)。这种超长的机翼使海军飞机的着陆速度缓慢,这一点引起了人们的争议。F-111B还拥有高级的AN/AWG-9雷达/防火系统以及远距离“凤凰”(Phoenix)导弹,能够保护航母躲避苏联远距离炸弹。
F-111A首飞于1964年12月,F-111B首飞于1965年5月18日。来自空军的订单源源不断。然而早期的F-111A战机问题重重,多架飞机出现事故并发生几次坠毁事件。
在未进行航母试飞之前,海军领导阶层就已拒绝采购F-111B战机。由于它比按规定要求的战机重,无法完成既定任务,因此其发展计划滞后。但是海军仍然向国会表达了对该战机的希望。1967年5月,海军作战部长、海军上将大卫·L.麦克唐纳(David L.McDonald)(空军飞行员)向国会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应该相信我们正致力于打造一架适用于航母的飞机,尽管它在重量上存在不足,但它仍然能够为我们出色地完成任务。”但是国会仍不买账,并限制用于F-111B的资金投入。
最终,在国会的干预下,海军以飞机严重超重、不适合航母承载为由,于1968年放弃了F-111项目。1968年7月19日,停产的命令发布,海军取消了28架飞机的订单,尽管之前已于1969年2月接收了7架F-111B飞机。那些飞机于1968年7月在“珊瑚海”号航母上进行了试飞。
空军的F-111A战机分别于1968年和1972~1973年间从位于泰国的基地对北越进行了打击,这些打击都属于单机作战,夜间飞行,显示了飞机的夜间/低水平作战特点。在经历一系列初期问题和损失之后,F-111系列战机在后来的包括1991年海湾战争的战略部署中都发挥了出色的表现。
为了支持F-111项目,并保证生产线的正常生产,麦克纳马拉部长订购了飞机,作为战略轰炸机,因此有了6架FB-111A战机生产出来。空军一共购买了531架F-111战机。最后一批应用于空军的战机被改造成带有电子干扰功能的EF-111A“渡鸦”(Raven)战斗机,该类型的战机一直在海军服役,直到1998年5月被海军陆战EA-6B“徘徊者”所取代。
原计划对于F-111K战机的采购,因造价太高被皇家空军取消。但是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则购进了24架F-111C型战机。F-14“雄猫”(Tomcat)战斗机是F-111B的后继机,直到2020年,“雄猫”退役很长一段时间之后,F-111C战斗机才有望飞上蓝天。
F-111在“珊瑚海”号上的试飞不是当时唯一的非正常航母行为。1972年4月21日,为纪念“杜立德”空袭(Doolittle raid)30周年,两架双引擎B-25轰炸机从“突击者”号起飞,前往美国圣迭戈。航母上的几百位嘉宾见证了这次飞行。
取消F-111B计划之后,海军设计了一种新型战机,它上面配有AN/AWG-9雷达,并且承载了“凤凰”导弹。这就是由格鲁曼公司开发制造的F-14“雄猫”战斗机,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一直是海军的宠儿。F-14战斗机是一种可变翼战斗机,它的机翼可以伸展,便于巡航、着陆和起飞,机翼的后掠能保证高速飞行。机翼可以在飞行员驾驶期间自动变化。作为双座战斗机的F-14从一开始就充当攻击机的角色,然而自1973年1月服役后,这种飞机一直没有进行相关的升级。它可以携带重达1.45万磅(6577.19千克)的机外挂载物。最初的飞机具有4个机身导弹位置(4枚“麻雀”(Sparrow)导弹/4枚“凤凰”导弹)和两个机翼导弹位置(4枚“响尾蛇”(Sidewinder)导弹/2枚“麻雀”导弹/2枚“凤凰”导弹);有时通过减少导弹而携带油箱或者侦察设备吊舱。F-14B/D系列适用于携带“铁弹”及激光制导炸弹;F-14D同时还为空对地导弹配置了塔架配接器及内径为20毫米的“火神”(Vulcan)“机关炮”。
20世纪70年代中期,近海航母航行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最重要的变化发生在1976年,航母从美国核打击计划的单一综合作战计划中分离出来。当时的美国拥有超过8000枚洲际弹道飞弹的战略核弹头、弹道飞弹潜艇、战略轰炸机以及前沿配置的强击机。
上图为格鲁曼公司生产的F-14A战机从VF-1中队起飞,降落到“企业”号航母上;而下图中从VF-101起飞的F-14A战机正展翅飞行。后者具有较低的标记可见性。F-14战机是格鲁曼公司生产的最出色也是生产历史最长的航母战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1年的FF-1战机。双座F-14A战机在4万英尺(12192.15米)空中的最高时速是1585英里/小时(2550.69千米/小时),它飞行的最高上限是6.89万英尺(2.1万米)。作为舰上防空战斗机的“雄猫”战机,经不断升级成为“山猫”(Bobcat),它能够携带大量空对地炸弹和导弹。(《美国海军》;彼德·B.莫斯基收集整理)
自从美国实行单一综合作战计划以来,1960年末制造的舰载核强击机一直是计划的主角,现已成为核“后备力量”。航母上承载了核武器,飞行员们也接受了相关训练。但是航母被要求不得出现在发射位置的一定范围内,飞行员也不得将目标对准苏联、中国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一旦有事情发生,航母只能在其活动海域对目标进行打击。
一位参与过单一综合作战计划的人士说:“来自单一综合作战计划限制性的自由(对于航母项目来说)是最好的安慰。”
表18-2 美国舰载核攻击机1962年以前1962年名称核变体类型ADA-1“空中袭击者”A-1D,-1E,-1G,-1H,-1JA2D“空中鲨鱼”(Skyshark)取消A3DA-3“空中勇士”(Skywarrior)A-3A,-3BA4DA-4“天鹰”A-4A,-4B,-4C,-4E,-4F,-4L,-4MA2FA-6“入侵者”A-6A,-6B,-6C,-6EAJA-2“野人”A-2A,-2BA2J“野人”取消A3JA-5“民团”A-5A,-5B,-5C,RA-5C(A3J-1P)A-7“海盗”A-7A,-7B,-7EF9F-8BF-9“美洲狮”AF-9JF2HF-2“女妖”F-2B,-2C,-2DF3HF-3“魔鬼”F-3A,-3B,-3CFJF-1“狂怒”F-1C,AF-1E(FJ-4B)F7U“弯刀”(Cutlass)P7U-3F/A-18“大黄蜂”(Hornet)早期原型机S2PS-2“搜索者”S-2A,-2B,-2C,-2D,-2ES-3“海盗”S-3A,-3BHSS-1SH-34“海蝙蝠”(Seabat)SH-34JHSS-2SH3“海王”多种原型机SH60“海鹰”SH60B,-60F更新于:5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