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地中海

繁体

欧洲-地中海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四章·东西方帝国崛起》

出自————《战争通史》

   罗马、马其顿、希腊和柏加曼(公元前200-前150年)

   公元前200-前191年,再次征服波河谷地 击败汉尼拔以后,罗马开始平定内高卢(或称南高卢)的叛乱,“蛮族”人一时又被驯服了。

消除了内高卢叛乱的隐患之后,公元前200年罗马在克里莫纳地区,以及公元前194年在慕第那( 今摩德纳)地区,又两次取得了重大胜利。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00-前196年)

   第一次马其顿战争持续十年之久,未能决出胜负(参见①第三章→欧亚大陆-中东→迪亚多奇──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安提柯的马其顿、塞琉西的波斯和托勒密的埃及;②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第二次布匿战争)。这次战争结束后,马其顿的菲利普五世同叙利亚的安条克三世结盟,企图控制希腊、色雷斯和小亚细亚爱琴海沿岸地区。柏加曼、罗得岛和雅典向罗马求援,罗马接受了这一请求。

   公元前200年,罗马宣战 斯巴达的僭主内比斯同菲利普结成联盟。随后的两年时间内,敌对双方进行了一些非决定性的作战。

   公元前198年,奥乌斯之战 罗马新任命的执政官堤图斯·奎因柯堤乌斯·弗拉米尼拉斯,把菲利普从-个坚固防御的阵地中赶了出去;与此同时,罗马通过外交活动,又暗中破坏了菲利普在希腊的阵地。公元前197年,当弗拉米尼拉斯进军帖撒利时,马其顿军队主动出击,从拉里萨城出发,开始向南机动。双方军队力量基本相等,都是大约26000人。

   公元前197年,狗头山之战 因为有大雾,双方军队在狗头山(辛诺塞法利山)附近地区遭遇。菲利晋尽管在战斗的初期取得了优势,但是他的“法兰克斯”方阵队形根本不适合在这种崎岖不平的地形条件下作战。他的左右翼被敌军分割,无法保持一线。他的右翼击退了罗马军队的左翼,但是与此同时,他的左翼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受到弗拉米尼拉斯亲自率领下的罗马军队右翼的猛烈攻击,最终被击溃;占有优势的罗马军队右翼的一部分,可能在没有得到弗拉米尼拉斯命令的情况下,主动向占有优势的马其顿右翼部的侧翼和后方发起攻击,使其陷入了极度的混乱,并将其逐出战场。马其顿军队损失了大约13,000人,而罗马军队只损失了几百人。这是机动灵活的罗马军团同马其顿密集的“法兰克斯”方阵之间进行的首次交战。

狗头山之战

   公元前196年,解放希腊 菲利普五世被迫放弃了对希腊的所有要求,以及他在色雷斯、小亚细亚和阿卡亚地区的殖民地。

   公元前195年,西班牙暴动 这次暴动被执政官M.P.卡托***下去。但是半岛上局部地区的反抗,一直持续到公元前155年。

   公元前195-前194年,阿卡亚同盟与斯巴达之间的战争 因为有弗拉米尼拉斯的援助,菲洛皮门击败了内比斯。然而,弗拉米尼拉斯阻止菲洛皮门占领斯巴达城。

   公元前194年,罗马宣布希腊独立 罗马军队撤出了希腊。

   同叙利亚安条克三世的战争(公元前192-前188年)

   罗马与叙利亚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最终双方的联盟破裂,并爆发了战争。

   公元前192年,罗马宣战 当M.阿西里亚斯·格拉波里奥率领罗马军队,于公元前191年初从意大利进入伊庇鲁斯以后,安条克在埃托利亚同盟的诱使下,侵入希腊。公元前191年,安条克被罗马部队从德尔莫派列地区驱逐出去,他被迫撤出了希腊,而改从海上向伊庇鲁斯进军。随后,盖亚斯·利维亚斯率领的罗马舰队,在爱奥尼亚和齐厄斯之间击败了叙利亚舰队。同时,罗马舰队司令官鲁西斯·阿米里亚斯·勒吉尔拉斯,在罗得岛军队的支援下,在欧耶米多海域击败了汉尼拔率领的叙利亚舰队。这是汉尼拔参加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海战。公元前190年,罗马舰队又在迈奥恩尼苏斯海域第二次击败了叙利亚舰队。与此同时,鲁西斯·科尼里亚斯·西庇阿率领罗马军队,横渡希腊海峡,侵入亚洲。鲁西斯能力一般,但有他卓越的兄弟帕波里亚斯·科里尼里亚斯·西庇阿(阿非利加西庇阿)辅助。阿非利加西庇阿曾精心计划实施了扎马会战,并取得胜利。但西庇阿兄弟所率的两支罗马部队是分开行军的,在斯迈尔那以东大约64公里的地方,阿非利加西庇阿病倒,不能随罗马军队继续前进,此后战术问题主要由阿那伊亚斯·多米堤亚斯决定。罗马军队同柏加曼欧米尼斯二世率领的部队会合,欧米尼斯的部队只有约1万人,而且大部分是骑兵。罗马柏加曼联军约有4万人,安条克的部队大约为75000人。

   公元前190年,马格尼西亚之战 罗马军队采取主动行动,渡过赫马斯河,进攻叙利亚部队。罗马军队在叙利亚部队可怕的战象战线前布阵,欧米尼斯率柏加曼骑兵位于罗马军队的右翼;罗马和联军骑兵位于左翼;罗马军团和联军的步兵位于军阵的中央。安条克将部队区分为两部分,并肩结阵,他亲自指挥右翼。在前哨战中,每一方右翼的骑兵部队都很快战胜了对方左翼的骑兵部队。安条克的右翼骑兵将罗马军队左翼的骑兵逐出了战场,赶过了马斯河,并一直追击到罗马的营地,在那里受到罗马营地警卫部队的阻击。然而,罗马军队的右翼欧米尼斯部队,尽管在前哨战中也战胜了叙利亚左翼的骑兵部队,但他将敌人的骑兵逐出战场后就停止了追击,而率领骑兵向叙利亚步兵方阵暴露的翼侧实施攻击。与此同时,罗马军团已经击退了敌人的大象,许多受惊的野兽被赶了回去,践踏自己的部队。混战中,叙利亚左翼部队受到欧米尼斯及他的骑兵的攻击;同时罗马军团实施强大的正面攻击。在罗马军团和欧米尼斯骑兵部队的两面钳击下,叙利亚部队完全崩溃,逃出了战场。此时战略家和政治家阿非利加西庇阿大病已愈,又回到了军中,在他的直接参与下,趁这次得胜之机,罗马于公元前189年几乎完全控制了小亚细亚西部地区。

   公元前188年,和平 安条克被迫交出他占领的希腊领土,以及陶拉斯山脉以西的安纳托利高原。这些土地被罗马的盟国罗得岛和柏加曼瓜分,以增强他们的力量,使其能同马其顿和叙利亚抗衡。罗马只保留了柯法劳尼亚和扎塞恩达斯两个海岛。

   公元前190年,阿卡亚同盟与斯巴达的战争 在同斯巴达内比斯的战争中,菲洛皮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并阻止了内比斯的社会改革。菲洛皮门的残酷无情,受到罗马的指责。罗马实质上成为斯巴达的保护国。

   公元前189年,加拉大人入侵柏加曼 G.曼斯·法尔索率领罗马军队,协助欧米尼斯击败了加拉大的凯尔特人。

   公元前189-前179年,马其顿备战 马其顿菲利普五世,在罗马同安条克的战争中曾经帮助过罗马,现在因为罗马没有报答他的援助而被激怒。公元前179年,菲利普五世去世后,其子佩尔修斯继承了王位,开始积极备战。

   公元前186-前179年,柏加曼扩张 在公元前186年同俾斯尼亚的皮洛克一世的作战,以及在公元前183-前179年期间同本都的法那西斯一世的作战,欧米尼斯均大获全胜,其权力范围和柏加曼在小亚细亚地区的影响急剧膨胀。罗马对欧米尼斯的野心开始有所警觉。

   公元前184年,菲洛皮门卒 在美西尼亚反抗阿卡亚同盟的叛乱期间,菲洛皮门被俘,被美西尼亚反叛者处死。

   公元前183年,汉尼拔和西庇阿卒 汉尼拔在俾斯尼亚自杀(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扎马会战);西庇阿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去世。西庇阿后半生在政治上受到攻击和辱骂,并受到侵吞国家财产的指控(很可能是诽谤)和审判。以后他在半强制的情况下,被流放到意大利南部,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公元前172-前167年)

   马其顿的百尔修唆使人企图谋杀柏加曼的欧米尼斯二世,导致了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公元前172年,罗马参战 几乎不出百尔修和欧米尼斯的所料,罗马决定支持他的老同盟国柏加曼。公元前171年,罗马派出一支由L.利西尼亚斯·柯拉斯苏斯率领的军队,途经伊里利亚开往柏加曼,准备同马其顿军队作战。公元前171年,在位于拉里萨城附近的卡尔里西努斯地区,百尔修击败了柯拉斯苏斯;公元前170年,在底沙利地区,百尔修又击败了由A.荷堤里亚斯·门西努斯率领的另一支罗马军队。以后,Q.马西亚斯·菲利普斯率领罗马军队又进行了入侵的尝试,在随后的几年里也遭失败。百尔修试图通过贿路的手段,使罗马的盟友欧米尼斯和罗得岛倒向自己一边,但是没有成功:伊里利亚的热底亚斯和马其顿北方的盖尔利柯族领袖柯劳恩底卡斯,接受了百尔修的贿赂,但是当他们预付资金的要求没能得到满足时,这些人的热情明显降低。

   公元前168年,鲁西斯·艾米留斯·包拉斯在希腊指挥作战 鲁西斯·艾米留斯·包拉斯是坎尼之战(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坎尼之战)中罗马指挥官的儿子,他率领增援部队到达了希腊。与此同时,罗马独裁官鲁西斯·安尼卡斯率领一支小部队到达伊里利亚,很快推翻了亲马其顿的热底亚斯的统治。包拉斯在靠近塞沙利湾海岸的艾尔皮亚斯河南岸,同罗马军队会合,当时这些部队士气低落、精神不振。4-5月,包拉斯采用严厉的手段以恢复罗马军队传统的纪律。

   公元前168年6月,包拉斯向前推进 包拉斯派出一部分部队,试图在奥林匹斯山周围的广大地区内,对敌形成包围态势。百尔修得到他机动的消息以后,立即组织部队后撤至阿森河以北地区。

   公元前168年6月22日,皮得纳会战 当日下午,正当阿森河两岸的军队都在饮马时,因发生一偶然事件拉开了战斗的序幕。百尔修抓住主动,首先集合方阵,向河对岸发起攻击。艾米留斯竭力设法集合他的部队,马其顿方阵还是以锐不可挡之势向靠近河岸的平坦地区席卷而去。但马其顿军队在继续南进时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队伍无法保持前后联系。这时艾米留斯乘机挥师反击,突破了马其顿军队方阵中出现的缺口。缺口一经突破,马其顿军队的整个方阵土崩瓦解。2万名马其顿士兵阵亡,只有少数人包括百尔修本人逃走;罗马军队只损失了不到1000人。百尔修后来投降,被囚禁在意大利,度过了余生。

   公元前167年,罗马完全控制了地中海东部地区 马其顿被分解成四个在罗马控制下的“自治区”;整个希腊,实质上已成为罗马的保护国;曾经占领了埃及的安条克四世,于公元前168年接受罗马提出的要求,撤出埃及,并恢复埃及独立国的地位──此时,埃及实质上也成为罗马的附属国;整个安纳托利高原地区也成为罗马的保护国;柏加曼的力量被极大地削弱,因为罗马再也不需要借助它的力量来同马其顿和叙利亚抗衡了。

   塞琉西的叙利亚和托勒密的埃及(公元前200-前50年)

   公元前192-前188年,塞琉西同罗马的战争 (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马其顿、希腊和柏加曼→同叙利亚安条克三世的战争)埃及的托勒密五世同罗马结盟。安条克在战争中失败,结果亚美尼亚和大夏都摆脱了虚弱的塞琉西的控制。

   公元前187年,安条克卒 安条克死于洛雷斯坦 [ 译者注:位于今伊朗。 ] ,当时他正企图夺回失去的东部省份。

   公元前171-前168年,塞琉西同埃及的战争 公元前171-前170年,以及公元前168年,安条克四世曾两次成功地侵入埃及。当塞琉西占领亚历山大城而几乎征服整个埃及时,罗马警告他把埃及交还给托勒密。塞琉西在从埃及撤退的过程中,塞琉西趁机指挥军队于公元前168年一举占领了耶路撒冷,将其城墙彻底摧毁,并宣布犹太教为非法,引起了犹太人的长期反抗。

   公元前168-前143年,马家比战争 (参见下文)

   公元前166-前163年,塞琉西在东方作战 安条克四世收复了亚美尼亚和另一些东部省份。

   公元前162-前143年,塞琉西帝国的宫廷斗争 狄米特利厄斯一世与其子狄米特利厄斯二世遭到亚历山大·巴拉斯的反抗;埃及的托勒密六世支持狄米特利厄斯,柏加曼的欧米尼斯则支持巴拉斯。公元前145年的奥伊诺巴鲁斯之战,是这场斗争中的一次决定性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托勒密战胜了巴拉斯,但托勒密因伤势过重而死,不久,巴拉斯也被谋杀,狄米特利厄斯二世继承了王位。

   公元前161-前159年,蒂马哈斯反叛 巴比伦的统治者──米利都的蒂马哈斯反抗塞琉西的统治,并侵占米堤亚,自称“大王”。狄米特利厄斯一世击败了蒂马哈斯,使巴比伦和米堤亚重新成为塞琉西帝国的一部分。

   公元前150年,安息侵占米堤亚 密斯立对堤一世乘塞琉西帝国内部纷争之机,占领了米堤亚。

   公元前141-前139年,塞琉西同安息的战争 公元前141年,密斯立对堤入侵并占领了巴比伦。公元前130年,狄米特利厄斯二世将安息人从美索不达米亚赶了出去。然而,第二年美索不达米亚又背叛了塞琉西,重新成为安息的领地。

   公元前145-前51年,托勒密埃及的衰落 持续不断的***和内部纷争,使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日益腐败,背叛、谋杀和乱伦等事件层出不穷。罗马时常进行干涉,试图至少能维待和平局面,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公元前51年克娄巴特拉七世和他的兄弟托勒密十二世共同统治这一地区。

   公元前130-前127年,塞琉西同安息再次开战 安条克八世夺回了巴比伦,迫使安息弗拉迭斯二世将其兄弟狄米特利厄斯二世从监狱中释放出来。安条克继续进军米堤亚。公元前129年,在厄巴他那(今伊朗西北之哈马丹)战斗中,弗拉迭斯击败并杀死了安条克。这次失败,使塞琉西帝国失去了幼发拉底河以东的所有地区。

   公元前125-前64年,塞琉西叙利亚衰落 日益缩小的塞琉西王国内乱外患交迫。其内部朝政混乱,在外部又受到其邻近国家的侵犯,东方的安息和北方的亚美尼亚不断地对其领土进行蚕食和袭扰。最终,罗马军队于公元前64年开进这一地区,以恢复秩序并防止安息的进一步扩张。叙利亚被庞培所征服,变成罗马的一个省份(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和地中海世界→第三次密斯立对堤战争)。

   犹太国(公元前168-前66年)

   公元前168年,马加比家族起义 安条克四世残酷地***犹太教(参见上文),激起了犹太人的无比愤怒。犹太人在祭司玛他提亚和他五个儿子的领导下,举行起义。在玛他提亚的五个儿子当中,最突出和能力最强的是犹大·马卡比。

   公元前166-前165年,犹大取得胜利 玛他提亚死后,犹大成为犹太人义军首领。在一系列辉煌的游击战行动中,他挫败了叙利亚军队的连续进攻。他取得了胜利的主要作战是:公元前166年的贝思霍罗恩之战、公元前166年的埃玛亚斯之战和公元前165年的贝思泽尔之战。取得贝思泽尔之战胜利后,他占领了耶路撒冷,解放了圣殿。但此时塞琉西的守备部队仍然控制着耶路撒冷的城堡。

   公元前165-前164年,争夺耶路撒冷 犹大将他的控制范围扩大到了犹太国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加紧对耶路撤冷城堡的围攻。因为安条克正在东方进行作战难以脱身,叙利亚摄政王莱西阿斯率领一支部队侵入犹太国,企图夺回耶路撒冷。公元前164年,莱西阿斯在贝思扎克哈里华战斗中击溃了犹太义军,但因为国内动荡不安,他不得不返回叙利亚***叛乱。

   公元前163-前161年,犹大的最后几次作战 公元前162年,叙利亚将军巴克希达斯负责指挥在犹太国的塞琉西军队。他击败了犹大,并把他赶出了耶路撒冷。犹大很快恢复了攻势,公元前161年,他在早期曾取得过胜利的贝思霍罗恩地区附近的阿达沙,击败并杀死叙利亚将军尼卡诺尔。然而,这一年的晚些时候,在伊拉沙地区同巴克希达斯的作战中,犹大兵败身亡。

   公元前161-前143年,犹大之弟约拿单继任犹太人领袖 约拿单继续从事反抗叙利亚的游击战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公元前152年,约拿单作为犹太国临时统治者的地位得到了公认,当时他将其指挥部设在耶路撒冷。公元前143年,约拿单在托勒麦斯(今阿克列)受骗被俘,后被叙利亚和持不同政见的犹太人杀害。

   公元前143-前66年,犹太国独立 公元前143年,塞琉西承认犹大·马卡比的另一个弟弟西门为犹太国国王。在随后的十年中,其内部暴力活动不断,在外又经常受到塞琉西和阿拉伯首领的入侵。这持续不断的骚乱引起了罗马的关注,后来,庞培出兵占领了耶路撒冷(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和地中海世界→第三次密斯立对堤战争)。公元前64年,罗马吞并了犹太国,并沿着原犹太国的边界向四周扩张,控制了整个地中海的东部地区。

   罗马和地中海世界(公元前150-前60年)

   公元前152-前146年,马其顿反抗(有时也称第四次马其顿战争) 安德利斯卡冒充百尔修的儿子,在残存的马其顿领导了一场针对罗马统治的反抗运动。他宣布自己为马其顿国王,并对罗马试图重新控制这一地区的种种努力进行了反击。公元前148年,他被Q.恺西里亚斯·墨特拉斯击败。公元前148-前146年,墨特拉斯又***了随后发生的一些反抗。公元前146年,马其顿变成罗马的一个省份。

   第三次布匿战争(公元前149-前146年)

   迦太基与年迈的努米底亚国王马西尼萨存在着长期的宿怨,公元前150年终于开战。罗马一些憎恨迦太基的人,在马库斯·波西厄斯·卡托的领导下,积极展开反对迦太基的活动。罗马最后要求迦太基:停止对努米底亚的作战;向罗马交出300个人质;交出大部分武器;拆毁迦太基城的防御设施。然而,对罗马提出的毁掉迦太基城、将其居民迁往内地的要求,迦太基予以拒绝。

   公元前149年,罗马宣战 最初,罗马从陆海两路围攻迦太基城。但由于该城防御坚固,一直到公元前148年,罗马军队始终未能攻克该城。

   公元前147年,西庇阿·埃米里安努斯指挥作战 普布利乌斯·西庇阿·埃米里安努斯是皮德那会战的胜利者L.埃米里亚斯·包拉斯的儿子,也是阿非利加西庇阿的养孙。他来到非洲以后,组织了强大的力量,从陆海两路同时对迦太基城实施封锁。饥饿和疾病严重地威胁着迦太基居民。

   公元前149年,迦太基失败 突入迦太基城以后,西庇阿·埃米里安努斯决心对每一个房屋逐个地实施攻击。战斗结束后,十分之九的迦太基人或阵亡或饿死或因疾病而丧生。尽管西庇阿曾提出抗议,但最终仍按罗马元老院的决定彻底摧毁迦太基城,并将残存的居民全部卖为奴隶。

   公元前149-前139年,卢息塔尼亚和塞尔蒂尔韦里亚战争 M.柯劳底亚斯·马西拉斯曾在公元前154-前151年,击败过卢息塔尼亚人和塞尔蒂韦里亚人,后来他又平定了出现在西班牙的混乱。卢息塔尼亚人和塞尔蒂韦里亚人利用第三次布匿战争之机,在维里阿萨斯的领导下举行起义。维里阿萨斯率领卢息塔尼亚人多次挫败罗马军队的进攻。公元前139年,维里阿萨斯被罗马收买的叛徒暗杀,卢息塔尼亚人彻底瓦解。公元前144年,塞尔蒂韦里亚已经被马其顿的征服者梅特卢斯彻底打垮。

   公元前146年,阿卡亚战争 阿卡亚同盟企图利用罗马正集中全力同迦太基进行作战之机,进攻罗马的保护国斯巴达。罗马执政官卢西亚斯·穆米乌斯率领一支罗马军队进入希腊,在柯林斯附近击败了阿卡亚将军克里托劳乌斯。穆米乌斯而后攻占柯林斯,并将其夷为平地。阿卡亚同盟被解散,罗马控制了整个希腊。

   公元前137-前133年,努曼西亚战争 位于西班牙杜罗河上游的努曼西亚城,成为凯尔特伊比利亚人为恢复其独立地位而坚持战斗的中心。公元前137-前132年,罗马执政官奎因图斯·波姆皮亚斯和M.巴庇里亚斯·拉伊那斯被努曼西亚击败并羞辱。公元前134年,在取得了对迦太基战争的胜利以后,西庇阿·埃米利安努斯被任命为西班牙地区罗马军队的指挥官。他很快重新整顿了罗马军队,击败了凯尔特伊比利亚人,并占领了努曼西亚城。

   公元前135年,罗马内部混乱加剧 大约从公元前160年起,在25年的时间内,罗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混乱,导致了其军事能力的衰退。罗马元老院不能有效地统治这个新的帝国,国家行政管理低效,贪污腐败成风。当汉尼拔对罗马进行劫掠、罗马正努力同他作战时,这种堕落已经开始。由于罗马公民财富的巨大增长,并使用从被征服国获取的奴隶进行劳动,罗马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急剧减少,最后以至于完全消失。这些农民以前曾是罗马军队的骨干力量,而现在或沦为乞丐成为城市中经常聚众生事的暴徒,或者成为军队中终身的职业士兵。这些士兵缺乏罗马军队传统的纪律,通常只忠于将军一个人,而且只对抢劫和掠夺感兴趣,根本没有爱国主义的热情。国家的法律和秩序已濒于崩溃的边缘,奴隶的反抗此起彼伏、地中海中海盗横行、国家内部冲突纠缠不休。这些事件日益严重,国家管理每况愈下,此状态一直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令人惊奇的是,罗马的一些能力出众的军事领导人如西庇阿、墨特拉斯等,却维持了国家的活力,鼓舞了军队的士气,使日益退化堕落的军队还能够进行作战,保证了辽阔的罗马帝国疆土的安全。

   公元前135-前132年,第一次奴隶战争 在西西里地区举行起义的奴隶,同罗马军队进行了长期的对抗。罗马多次进行***,但一直没有成功,最后帕波里亚斯·卢比里亚***了这次起义。

   公元前133年,提比略·革拉古被刺身亡 提比略·革拉古是一位持民主主义立场的保民官,他的死亡,是这一地区开始暴乱以及在罗马本土开始出现街头流血的标志。

   公元前133-前129年,征服柏加曼 柏加曼的阿塔勒三世死时将其王国遗赠给罗马。但亚里士多尼卡斯却冒充这一地区的主宰,始终同罗马对抗。最终,罗马执政官P.里西尼亚斯·克拉斯苏斯在卡帕多细亚军队的支援下,击败了亚里士多尼卡斯。柏加曼变成了罗马在亚洲的一个省份。

   公元前125-前121年,占领外高卢 公元前125年,执政官马库斯·弗尔维亚斯·弗拉西卡斯指挥部队,开始了征服阿尔卑斯山脉和龙河之间以及米底特兰尼安地区之战;公元前121年,执政官Q.费边·马克塞姆斯联合伊快国,在龙河和以色列河的汇合处,击败了阿维尼族人和阿尔罗波基斯族人。随后,外高卢(阿尔卑斯山以北的高卢地区)成为罗马的一个省份,称为行省。

   公元前124年,弗列哥尔拉反抗 出现在意大利各同盟国中的反抗,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公民权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另一部分原因也是罗马国内民主派与守旧派斗争的延伸。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拉丁是这次反抗的主要地区,罗马攻占了这个城市,并将其夷为平地。

   公元前115年,盖尤斯·马略脱颖而出 盖尤斯·马略(公元前155-前86年)作为独裁官,开始了对西班牙的远征。

   公元前113年,辛布莱人出现 辛布莱人、条顿人来到了卡尼克阿尔卑斯山脉地区,在追弗谷地击败了由G.帕庇里亚斯·卡尔博率领的罗马军队。随后,又粉碎了罗马军队报复的企图。

   朱古达战争(公元前112-前106年)

   公元前119年,努米底亚国王马斯塞尼沙死后,其后代为争夺王位而展开了宫庭争斗,结果朱古达战胜了阿德格尔巴。然而,罗马强行将这个王国分成两个部分,朱古达和阿德格尔巴每人统治一个部分。朱古达拒绝接受罗马的裁决,退出谈判。而罗马领导人又无耻地接受了努米底亚王子阿德格尔巴的贿赂,双方的争斗时断时续,一直没有停止。努米底亚大部分居民地。朱古达逃到沙漠地区,开始同罗马军队进行游击战。野蛮、粗鲁的马略取代梅特卢斯指挥这一地区的作战。

   公元前112年,朱古达宣战 朱古达取得了一些局部的胜利以后,公元前110年双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停战。不久,战斗再次爆发。公元前109年,朱古达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的作战,企图将罗马人驱逐出去,罗马派梅特卢斯·马其顿卡斯的侄子卡埃西琉斯·梅特卢斯到非洲指挥作战。公元前108年,梅特卢斯对支离破碎的罗马军队进行改组,而后串军开往非洲,在木特华尔战斗中击败了朱古达,随后又占领了努米底亚大部分居民地。朱古达逃到沙漠地区,开始同罗马军队进行游击战。野蛮、粗鲁的马略取代梅特卢斯指挥这一地区的作战。

   公元前106年,马略指挥 马略原是梅特留斯的部下,被选举为执政官后,他接替了梅特留斯的位置,负责指挥罗马军队在非洲的作战。其主要助手是年轻的会计官鲁西亚斯·科尼琉斯·苏拉。

   公元前106年,擒获朱古达 公元前106年,苏拉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上努米底亚叛变者的帮助,擒获了朱古达,结束了这场战争。对马略和苏拉在这场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评价,使他们之间的相互猜忌加重,为他们后来在罗马的权力斗争种下了苦果。那时,他们分别为民主派和寡头派的领袖。

   公元前109-前104年,辛布莱人和条顿人的迁移 辛布莱人与其分支条顿人一起,通过今瑞士向南高卢地区迁移。在龙河附近,他们击败了由M.朱尼亚斯·塞兰努斯率领的罗马军队。罗马军队同这些“蛮族”人多次作战,但是毫无结果。之后,执政官马尔里亚斯·马克西姆斯率领一支8万人的军队去同他们作战。公元前105年,罗马军队在阿劳西奥(奥兰基)之战中被击败,全军覆灭,4万罗马非战斗人员也被杀死。这是罗马军队遭受的最严重的打击之一,在国内引起巨大震动。这些“蛮族”人而后又向西班牙机动,但被塞尔提比里亚人击败,返回高卢。在那里他们与比利时人也发生矛盾,便又退回了南高卢。

   公元前105年,罗马的军事改革 马略再次当选为执政官,在P.鲁堤里亚斯·鲁弗斯的帮助下,集中了全部精力,对罗马的军事体制进行彻底地改革(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的军事体制→马略的改革)。

   公元前104-前101年,同辛布莱人和条顿人的战争 由于阿劳西奥之战灾难性的失败,马略接替了罗马军队在高卢的指挥权,他尽量避免同敌人交锋,首先集中全力对部队进行训练,以加强部队的纪律性和提高士兵的信心,同时对地方的行政系统进行整顿和改组。辛布莱人和条顿人现在决定入侵意大利。大多数辛布莱人开始向北移动,穿过瑞士,通过布里纳尔隘路;条顿人同部分辛布莱人一起向小圣伯尔山隘方向推进。公元前102年,马略在龙河和以色列河的交汇处,设立了一个营地,击退了“蛮族”人的进攻,条顿人而后退回龙河,向海滨阿尔卑斯山脉的隘路方向前进。马略立即率领部队,谨慎地跟踪追击。

   公元前102年,阿奎(艾克森普罗劳斯)之战 马略精心地选择了一个高地,部署好兵力以后,诱使“蛮族”人向他进攻。在双方战斗到紧张激烈的关头,罗马军队的一支小部队突然对条顿人的后方实施攻击,使他们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在随后发生的大屠杀中,有9万名条顿人被杀,2万人被俘。

   公元前102-前101年,辛布莱人向前推进 公元前102年,辛布莱人穿越了布里纳尔隘路,在阿第哥谷地击败了由执政官鲁塔堤亚斯·卡图拉斯率领的罗马军队,而后准备在波河谷地过冬。马略急速赶回意大利,与卡图拉斯的部队会合。

   公元前101年,威尔塞利(费尔西莱)之战 马略彻底消灭了辛布莱人。在这场战斗中,辛布莱人有14万人(包括妇女和儿童)被杀,6万人被俘。

   公元前104-前99年,第二次奴隶战争 对罗马的反抗主要集中在西西里岛地区。当起义者几乎占领整个西西里岛时,罗马派执政官门尼亚斯·阿奎里亚斯***了这次起义。

   公元前100年,马略第六次当选为执政官 在罗马的街头上突然爆发了暴力冲突。骚乱中,相互对立的人们用石块等袭击对方,发生了流血事件。马略是一个出色的军人,但却是一个不太合格的政治家,由于他管理上的混乱,民主派与寡头派之间的斗争进一步激化。

   公元前93-前92年,同亚美尼亚堤格兰的战争 随着亚美尼亚力量的不断增强,堤格兰开始入侵罗马的保护国卡帕多细亚。苏拉、罗马在亚细亚地区的执政宫以及安息的密斯立对堤组成了一个反堤格兰的军事同盟。但是苏拉在没有得到安息支援的情况下,击败了堤格兰。

   公元前91-前88年,同盟者战争 由于罗马拒绝给予意大利居民以公民权,因此几乎所有的意大利同盟国都举行了起义,成立了意大利同盟,其首都设在科菲尼安。战争初期,起义者取得了一些胜利。此时罗马通过了一项法案:凡与罗马结盟的民族,只要未参加暴动并承认罗马的宗主国地位(大多为拉丁人、埃特鲁斯坎人和翁布里人),或者立即放下武器,皆可获得罗马的公民权。但起义并没有因这一法案的通过而平息。公元前89年,起义部队在富厅内湖击败由鲁西亚斯·波尔西亚斯·加图率领的罗马军队。加图在这一战中阵亡,但其助手C.波姆皮斯·斯特拉博在奥斯库卢姆地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与此同时,苏拉已经攻占了庞贝。大多数反叛者接受了罗马的条件,起义渐渐平息。罗马军队在战争初期低劣的表现,完全是由于其纪律松驰、腐化堕落所造成的。

   第一次密斯立对堤战争(公元前89-前84年)

   本都的密斯立对堤六世不断地在小亚细亚地区以及黑海的东、北部地区扩大其王国的势力和影响。在对待罗马的亚细亚行省的问题上,密斯立对堤同俾斯尼亚的尼科米达斯三世长期以来存在着分歧。罗马曾于公元前95-前92年,两次进行干涉。公元前89年,罗马又警告密斯立对堤必须保持俾斯尼亚的独立。

   公元前89年,密斯立对堤入侵俾斯尼亚和卡帕多细亚 密斯立对堤的入侵行动取得了成功。他肆意蹂躏罗马在亚细亚的行省,而后又侵入希腊。在那里,他煽动希腊人同他一起反抗罗马的统治,并取得了成功。公元前88年,苏拉退出在东方的作战,被派往希腊指挥作战。但此时由于罗马内战爆发,他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国内(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和地中海世界→罗马内战)。

   公元前87年,苏拉到来 暂时处理了罗马国内问题后,苏拉返回希腊。他很快将阿奇劳斯和亚里斯泰奥恩指挥的两支密斯立对堤的希腊军队,驱逐到有坚固防御设施的雅典和拜里厄斯城内,而后开始组织围攻。经过强攻,苏拉占领了雅典城,阿奇劳斯从海上逃离了拜里厄斯,在比奥第亚登陆。此时,苏拉年轻的副将鲁西亚斯·利西尼亚斯·鲁卡拉斯率领一支舰队,在特尼多斯海战中,击败了密斯立对堤的舰队。

   公元前86年,喀罗尼亚之战 苏拉率领大约3万部队,向比奥第亚机动,伺机同阿奇劳斯决战。阿奇劳斯集中了11000人的部队,并拥有90辆刀轮战车。苏拉建造了一个据有壕沟的防御营地,以防止密斯立对堤-希腊骑兵翼侧包围;在营地的前面用栅栏组成了一道防护墙,以防止敌人刀轮战车的冲击。这是目前所知的历史上最早的在进攻中使用野战筑垒营地。战斗开始后,密斯立对堤骑兵首先发起冲击,他们中的一部分冲过了筑垒营地和栅栏;苏拉指挥部队结成方阵,很容易地击退了敌人的冲击,并按原定计划,阻止了敌人刀轮战车的进攻;阿奇劳斯残存的骑兵疯狂地向罗马军队冲击,罗马方阵用箭和标枪等武器猛烈地投射敌人,使其陷于极度的混乱,看到时机已到,苏拉立即指挥步兵和骑兵联合对敌实施反冲击,将敌赶出了战场。

喀罗尼亚之战

   公元前85年,奥尔霍迈诺 阿奇劳斯得到了来自密斯立对堤和希腊盟国的增援,在兵力的数量上再次超过了苏拉,所占的优势与在喀罗尼亚之战中相差不多。在心理上苏拉十分蔑视他的对手,但其行动却十分谨慎,战前进行了认真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再次使用了野战壁垒,以帮助他战胜行动迟缓的敌人。在这一战中,苏拉利用他的壁垒,对敌实施了一次决定性的包围行动,将其彻底击溃。现在,苏拉准备入侵亚洲。

   公元前85-前84年,新的罗马军队到来 此时,罗马在马略和秦那领导下的新的民主政府(参见下文)反对苏拉,又派遣了由L.法勒里亚斯·弗拉卡斯率领的另一支军队来到东线战场,并决定由弗拉卡斯接替苏拉的军事指挥权。在鲁卡拉斯和舰队的支持下,苏拉拒绝承认弗拉卡斯的地位,并继续实施他的计划。盖尤斯·弗拉维亚斯·菲姆布里刺杀了弗拉卡斯,并号称自己是民主罗马政府派来的罗马军队东线战场指挥官。不言而喻,菲姆布里对苏拉同密斯立对堤的作战是十分支持的。现在本都国王密斯立对堤在面临着两支罗马军队严重威胁情况下,被迫求和。当苏拉说服菲姆布里将两支罗马军队合并统一指挥时,菲姆布里感到左右为难,而且因为他曾刺杀了秦那,最后只好以自杀解脱。苏拉将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丁鲁卡拉斯,自己返回了意大利,对那里发生的内战进行干预。

   罗马内战(公元前88-前82年)

   公元前88年,民主派反抗 反抗的民主派人士由保民官P,苏尔皮西亚斯·鲁弗斯领导,并得到马略的支持。执政官苏拉在前往希腊的途中被元老院召回了罗马(参见上文),苏拉血腥***了这次起义。马略和其他民主派反抗者逃往非洲。这场由民主派发起的抗争,就这样结束了。

   公元前87年,民主派再次反抗 当苏拉再次离开罗马到达希腊以后,民主派在鲁西斯·科尼琉斯·秦那的领导下又开始了反抗。随着民主派力量的增长,马略再次返回了罗马,开始实行恐怖统治。公元前86年,马略死后,秦那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实行恐怖统治。公元前84年,秦那由于其部队的反抗被刺身亡,但是这种专制的统治却又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

   公元前83年,苏拉返回罗马 在布林底西登陆后,苏拉在卡普阿附近的泰法塔山击败了执政官盖尤斯·诺巴努斯的军队。他在加菩亚卡度过了冬天。公元前82年,苏拉率领他的4万老兵从意大利南部起程直趋罗马。由于苏拉返回,在罗马实行了五年的恐怖统治终于宣告结束。在科林门外战斗中,苏拉击败了民主派与反叛的萨谟奈联军,进入罗马。清除了他政治上的对手以后,苏拉强迫元老院任命他为独裁官,并在罗马恢复了法律和秩序。他派他的一个部属柯那伊亚斯·庞培去西西里,然后又去非洲,企图对残余的持不同政见的民主派人士斩尽杀绝。

   公元前82-前79年,苏拉任独裁官 苏拉改组了政府,恢复了罗马元老院的权力。公元前79年,他允许进行自由选举,而后自己退休。次年,苏拉病死。

   公元前83-前81年,第二次密斯立对堤战争 这次战争,实质上是密斯立对堤与罗马的亚洲地区地方长官L.里西尼亚斯·穆雷纳之间的一次局部的、偶然的冲突。在保持原状的情况下,又恢复了和平局面。

   公元前80-前72年,塞多留战争 奎因图斯·塞多留是马略民主派的一个支持者。在苏拉获得罗马的控制权以后,他在卢息塔尼亚(今葡萄牙和西班牙西部地区)建立了独立的统治。他建立了一支卢息塔西尼亚军队,并于公元前80年,在巴伊提斯河(瓜达尔基维尔河)会战中,击败了罗马任命的卢息塔尼亚行政长官。公元前80-前78年,苏拉的一个主要部下奎因图斯·米特拉斯·庇护率部前往***。但塞多留经常巧妙地实施一些敌人难以预料的机动和攻击,使庇护防不胜防。公元前77年,庞培率领另一支罗马军队,从意大利南部,越过比利牛斯山,前来与庇护的部队会合。但是公元前76-前73年,塞多留在海湾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指挥高超、战术应用得当的作战,击败了罗马军队。公元前72年,塞多留的一位主要将领马库斯·拍拍纳煽动叛乱,支持谋杀了塞多留,窃取了部队指挥大权。但随后不久,他即为庞培击败,战争随之结束。

   公元前79-前68年,同海盗作战 为了减轻或限制地中海海盗的劫掠行动,罗马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对海盗的惩罚性行动分散而且不能坚持始终,因此成效不大。

   公元前78-前77年,李必达暴动 马库斯·阿米琉斯·李必达是民主党的领袖。公元前78年,他当选为执政官后,企图推翻苏拉的独裁统治。公元前77年,李必达在罗马本土外进行的一次作战中,被Q.鲁塔堤亚斯·卡图拉斯击败,他与其支持者一起逃往伊特鲁利亚,在那里他们被庞培全部歼灭。

   第三次密斯立对堤战争(公元前75-前65年)

   俾斯尼亚的尼科米达斯三世一直对密斯立对堤抱着敌视态度,认为他有野心。公元前75年尼科米达斯三世临死时,将其王国遗赠给罗马。罗马派出军队占领了俾斯尼亚。

   公元前75年,密斯立对堤宣战 密斯立对堤率领12万人马侵入亚细亚行省、俾斯尼亚和巴法拉哥尼亚,与此同时,在罗马的一些省份也发生了叛乱。罗马的两位执政官M.奥列里亚斯·科特塔和苏拉著名的部属L.L.鲁卡拉斯,率领大约3万兵力的部队分两路向亚洲进军。在鲁卡拉斯重新控制了罗马的一些领地时,科特塔和他的舰队正从博斯普鲁斯海峡驶向卡尔西顿。密斯立对堤机动兵力集中对付科特塔,在卡尔西顿城外击溃了他的部队,并将其赶回了卡尔西顿城内;同时,密斯立对堤的舰队在海战中击败并消灭了罗马舰队,切断了科特塔的退路。

   公元前74年,库齐库斯之战 鲁卡拉斯迅速机动兵力,支援他的同僚在波鲁沙附近击溃了密斯立对堤的助手马里亚斯。密斯立对堤的部队位于库齐库斯半岛的底部,处在两支罗马军队的夹击之下,密斯立对堤被迫从海上逃走,而他的部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打通陆上交通线。鲁卡拉斯立即组织部队实施追击,进入到本都境内。

   公元前72年,卡比拉(锡瓦斯)之战 鲁卡拉斯彻底击败了密斯立对堤,而后对整个本都王国进行蹂躏。密斯立对堤逃走,同其女婿及盟友──当时中东地区力量最强的统治者亚美尼亚国王堤格兰会合。堤格兰拒绝了鲁卡拉斯提出的交出密斯立对堤的要求。

   公元前70-前67年,鲁卡拉斯入侵亚美尼亚 鲁卡拉斯似乎不顾一切后果,只率领1万兵马侵入亚美尼亚。公元前69年,鲁卡拉斯向拥有10万兵力的亚美尼亚军队发起攻击,取得了堤格拉诺塞塔会战的胜利;他率军继续向亚美尼亚东北部地区推进,公元前68年,又取得了阿尔塔夏塔会战的胜利;公元前68-前67年,他的部队已疲惫不堪,拒绝继续前进,哗变随时可能发生,他只好返回幼发拉底河流域。在这期间,密斯立对堤又返回了本都。

   公元前67年,庞培指挥东方作战 鲁卡拉斯在其兵力数量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重大胜利,但最后的胜利果实却由庞培来摘取。公元前66年,在卢库斯会战中,庞培对敌进行伏击,将其彻底击垮。密斯立对堤逃到克里米亚。公元前64年,在屡遭失败的打击之下,他下令士兵将自己杀死。公元前65年,堤格兰战败并被俘,被迫交出所有占领的土地(参见第四章→西南亚→安息和亚美尼亚→堤格兰领导下的亚美尼亚兴起)。

   公元前73-前71年,斯巴达克起义 在角斗士斯巴达克的领导下,起义的奴隶在意大利南部的维苏威山上建立了根据地。击败了罗马独裁官法里尼亚斯率领的围剿部队以后,已拥有4万人马的斯巴达克,实际上控制了干巴尼亚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公元前72年,他击败了两位罗马执政官,几乎占据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公元前71年,他最终被M.利西尼亚斯·克拉苏击败。此时,庞培刚刚从西班牙塞多留战争的战场上返回,他最后平息这场起义。

   公元前67年,庞培同海盗作战 在庞培的要求下,罗马元老院授予他在地中海及其沿岸约80公里陆地的范围内,拥有“海上独裁官”的大权。在三个月的时间内,他彻底肃清了在地中海西部和东部的海盗,占领了他们的基地,使这片海域第一次在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时间内恢复了宁静。由于他取得了这个辉煌的成就,元老院任命他为东方战场的最高指挥官,以便能早日结束同密斯立对堤的战争(参见上文)。

   公元前65-前61年,庞培在东方指挥作战 随着对密斯立对堤和堤格兰作战的节节胜利,庞培横扫了整个中东地区。公元前65年,他到达亚美尼亚境内的里海;公元前64年,他吞并了叙利亚,而且当巴勒斯坦拒绝承认罗马的宗主国地位时,他攻占了耶路撒冷,将巴勒斯坦也并入到罗马帝国的版图;然后他又对罗马各行省及在东方的保护国的行政管理系统,进行了彻底的整顿和改组。公元前61年,他怀着成功的喜悦凯旋,回到了罗马。

   公元前63-前62年,“喀提林阴谋” 民主党在卢西乌·喀提林的领导下,秘密准备举行暴动,企图杀死执政官,夺取罗马的权力。这个阴谋被执政官马库斯·图尔里亚斯·西塞罗发现,并在他著名的演说中予以揭露。在罗马本土的一些暴力行为很快地被政府***下去,但是喀提林却逃往伊达拉里亚,在那里,他的追随者们已经建立了一支军队。执政官盖尤斯·安东尼率军跟踪追击。公元前62年1月,喀提林在伊达拉里亚境内皮斯托里亚附近举行的一次暴动中兵败身亡。

   公元前61-前60年,恺撒在西班牙 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撒(公元前102-前44年)是一个贵族出身的政治家和杰出的军事家,当他出任罗马副执政官和驻西班牙地方长官时,第一次表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这以前,即公元前82-前78年,当苏拉在东方作战时,恺撒曾是他手下的一名参谋军官;公元前69年,他曾在西班牙做过财政官。然而,成年以后,他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政治问题上。现在,他第一次行使军事指挥权,***了桀鹜不驯的“蛮族”人在他所管辖的省区内的一次暴力反抗,而后占领了整个路斯坦尼亚地区。

   第一次三人执政(“前三头同盟”)(公元前60-前50年)

   公元前60年,三人执政的建立 庞培与***了斯巴达克起义的克拉苏和恺撒,在形式上组成了同盟,在罗马取得政治上的优势。这是一个在罗马国内充满了暴力和动荡的时期,三人执政的统治混乱而又错综复杂,而且他们每个人都想利用国内的不和来增加自己的优势。在这一时期,他们将意大利以外的殖民地划分成三个部分,明确了每个人的控制范围。

   公元前58-前50年,恺撒的高卢战争 (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高卢战争)

   公元前55-前38年,同安息的故争 (参见第四章→西南亚→安息和亚美尼亚→同罗马的第一次战争)

   公元前54-前53年,卡雷之战 为了军事上能赢得比其竞争对手和同事更大的荣誉,克拉苏任命自己为叙利亚的摄政官,离开罗马前往叙利亚,而后又向安息进军,准备发动一场对帕提亚人的战争。在卡雷地区掩护罗马军队撤退时,他被安息将军苏里纳斯击败,自己也战死沙场(参见第四章→西南亚→安息和亚美尼亚→同罗马的第一次战争)。

   公元前52-前50年,庞培夺取政权 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罗马正处于无政府状态,另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对恺撒在高卢日益提高的声望深感嫉妒,庞培强迫元老院选他为唯一的执政官,事实上成为独裁官。恺撒和庞培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而元老院支持庞培,并通过了一项法律。按照这个法律,恺撒在公元前49年3月1日以后,将失去政治上和军事上的一切权力。

罗马(公元前1世纪)

   罗马的军事体制(公元前50年)

   第二次布匿战争以后的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罗马的动荡和混乱状态直接影响到它的军队建设。然而,尽管出现了很多不称职的军事将领,尽管罗马公民的素质和军事体制的优势也已经下降,但是它的军事体制仍然保留了曾使罗马走向辉煌的主要基础:正规、纪律、训练、灵活和积极进取。

   吃苦耐劳、坚定顽强的意大利农民数量的减少和素质的下降,以及由于帝国领土的持续增大而带来的军事任务的不断增多,严重影响到罗马每年的兵员征集。事实上,现在的罗马保留的是一支职业化的常备军,士兵的职业就是作战。这种现象在罗马本土以外的各个行省尤为明显,因为罗马政府每年负担不起征兵的费用,不能向这些地区派出新的军队。

   罗马国内行政和军事管理体制与以前基本相同。在进行全面战争时,罗马国家的潜力仍然占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军事体制优势的削弱,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军队的能力和军事将领的水平。由于职业政治家们为了避开作战的苦难,通常都不当军团的士兵和下级军官,他们常常被安插到军队的高级指挥位置,而他们本身既没有体验到作战的环境,也没有作战的经验,甚至对军事根本就不感兴趣。许多士兵从不太可靠的社会成份中征集而来,他们的纪律、训练水平和忠诚程度都下降了,官兵之间互不信赖。为了加强作战的指挥控制,不得不缩小军团各小队之间的间隔。因此,罗马军队的作战队形实际上开始向陈旧的古希腊方阵演变。这就使罗马军队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从而造成了他们在帝国边缘地区作战的频频失利。

   马略的改革

   阿劳西奥之战的灾难(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和地中海世界→朱古达战争),敲响了罗马这种没落军事体制的丧钟。一些讲求实效的有识之士,一直试图重新建立一种新型的军队,促使国家批准军队职业化,这种努力一直持续了16年之久。这也促使意志坚强的罗马人,不顾感情脆弱的罗马人的反对和理论上的攻击,采取一种符合时代特点的军事体制。

   担任执政官期间,马略建立了一套新的军事组织体制。这种体制及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公元初年。尽管恺撒对军队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使之更适合当时的情况,但是恺撒时代军队的基本模式是由马略创造的。尽管马略在政治上是短命的,但他成功的军事改革,却在罗马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马略的军事体制消除了当兵的公民与各旧贵族间的隔阂,也消除了他们的年龄和作战经验方面的差别,增强了各部队之间以及士兵之间的交流,提高了作战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进行了兵员的补充和更新。

   马略的同事P.苏尔皮西亚斯·鲁弗斯还制定了一套新的完整的训练规范,虽然后来几经修改,特别是苏拉对此又有所发展,但这在恺撒时代仍不失为行之有效的训练法规。军队越来越趋向职业化,因而克服了士兵素质在尚武精神和公民责任感方面日益下降的弊病。

   马略军团

   马略接受了罗马军团逐步向方阵队形演变的趋向,并把步兵大队作为基本的战术组织。小分队虽然保留了下来,但仪仅作为大队里的一个行政单位。每个军团由10个大队组成,每个大队有400-500人。

   作战时,大队编为8-10列横队,每列横队约有50人。在排成密集队形时,士兵间距约0.9米,这样很适合部队的机动和密集的标枪投掷,但不宜用于白刃战,因为间距太小,剑无法施展。为此,在进行近战时采用了间距为约1.8米的疏散队形。为使密集队形能够迅速扩展为疏散队形,在交战前各大队之间必须留出相当于一个大队宽度的间隔距离。如果一个军团由2-3个横队组成,马略就把横队中的各大队按棋盘方格形状加以排列,从而使军团保持了原有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并在士兵之间保留了战斗中挥剑所需的间隔距离,同时利用这种队形的灵活性可以适应方阵中士兵往往自然而然地挤到一起的趋势,从而使军团在近战时正面阵线始终保持连贯均衡,不致产生缺口。这是一项简单、高明、行之有效的改革,使古罗马军团继续保持了固有的灵活多变的特性。

   大队在行进时编成4-5路纵队。若要变为战斗横队,只须先合并成2路纵队,然后作向右或向左转即可。行进间的队伍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战线和方向的变换时,跟现代军队密集队形的操练方式相似。

马略军团

   军队通常编为3个横队。第一横队包括4个大队,第二、三横队各为2个大队,后面横队中的各大队对准前一横队的大队间隔,以传统的棋盘方式交错排列。如果将军团编成2个横队,那么,显然每个横队就由5个大队组成。军团的队形很少编为一个横队,编成4个横队则更属罕见。每个大队正面宽约为36-46米,各大队的间距相等,这就是说,正规的3个横队军团正面宽度约为305米。各横队的间距通常约为45米,因此军团的纵深约为110米。

凯撤军团

   一支由每个军团平均兵力为4500人的8个军团组成的军队,排成3个横队式的队形,其正面总宽约为762米,跟过去以分队为基本单位的军团相似,但纵深要稍浅一些。即使如此,马略将军率领的军团正面每米宽的距离后面平均排有13人,而马其顿方阵则为25人,因此,军团队形的密度约为方阵的一半。

   军团的主要防御队形有横队、方队和圆队等。横队通常由10个大队排成一列,部署在设防阵地或战壕的后面。方队按普通3个横队形式组成,其中3个大队朝正面,7个大队分别朝着其余3个方向,3个大队向后,另4个大队两面面向两个侧面。方队和横队(即方队的变形)均用来对付骑兵。通常若侧翼受自己骑兵或辅助轻步兵的保护,那么军团喜欢以横队对付敌人的骑兵。只要将重标枪、盾和重剑(或短剑)结合使用,就足以抵挡最强大的骑兵冲锋了。

   军团的军旗是一只银色的雄鹰,两翼展开,树在一根高大的树枝顶端。军团的雄鹰标志,受到人们的特别尊重,甚至超过了现代军队对军旗的尊重程度。马略似乎还规定了军团各编制单位的军徽,包括各种各样其他的图案。每个大队都有自己的军徽,这种军徽通常是用金属或木头制成的,其直径大约有巧厘米,也挂在木杆或长矛上。每一个小队也有自己的标志,以用来集合、重整部队或振奋士气,类似于现代连队的军旗。在这些军徽的图案中,上方都是一个与实物一样大小的拳头,通常是用木头或青铜制成,再在下面加上其他符号,以示区别。

   轻步兵

   一个所占比例很小,但却是军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是由10人组成的先遣队,他们称之为“投机者”。事实上,这是一个侦察小组。“投机者”主要担负军团的军事侦察任务。

   尽管军团没有编入直属的轻步兵或辅助部队,罗马军队的大队中却有轻步兵或辅助部队。同过去的投掷兵一样,辅助部队既能像军团中的大队一样,采用正规的队形作战,也能在一些非正规的小冲突中发挥作用,如在前方和翼侧的作战,他们通常用于后者。传统上,罗马最好的轻步兵主要来自于内高卢的利古里亚(利久立)。一个世纪以后,最好的轻步兵基本上来自于巴利亚利群岛,弓箭手则来自于克里特岛,或阿卡亚(爱琴海)等。

   骑兵

   古罗马由骑士或贵族组成的骑兵部队,到马略时期已完全消失。然而,骑兵的重要性和它在部队中的相对比例却有增无减,有时甚至超过了步兵。罗马主要依靠同盟国和雇佣军来提供骑兵。在马略时期,骑兵主要来自于色雷斯和非洲,也有小部分来自于西班牙。恺撒几乎全部依靠高卢、希腊雇佣军和同盟国为他提供的骑兵。

   罗马军队中骑兵的组织和纪律性自然比军团差,然而大多数有能力的罗马指挥官,都能够保持骑兵队形的整齐和行动的统一。在一名军士指挥下的一个骑兵队,包括32名骑兵,在作战时排成4列;12个骑兵队组成一翼,相当于一个骑兵中队,大概由一个相当于护民官的军官指挥;一翼排成2-3线,各骑兵队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形成棋盘状的战斗队形。这种战斗队形类似于军团中大队的战斗队形。

   军团士兵

   军团的士兵一般是意大利农民或城市中低层的市民。到恺撒时期,整个意大利都是罗马的领地,整个意大利人也都有了罗马的公民权,马略给他们注入了精神上的动力。由于他们的积极行动,在维塞尔拉作战(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和地中海世界→朱古达战争)中为罗马提供了几个联合大队。元老院认为这种行动对罗马是有利的,但在作战期间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法律。尽管在恺撒时期军团的大多数士兵仍然是意大利人,但是也包括了大量其他的民族和一些“蛮族”人。这些不享有罗马公民权的士兵,有时成立单独的军团,有时同意大利士兵混编在一起。

   到马略时期,由于罗马军事体制的衰落,导致了来自本土的士兵同来自忠诚于罗马的殖民地士兵一样,只忠于他们自己的指挥官。士兵向将军宣誓效忠,而将军向他们提供日常的花费,大约每天11分币,相当于罗马劳动者每大的平均工资收入。将军们从元老院领取士兵的军饷,包括食物和一些掠夺来的赃物,再经过自己的手发给士兵。士兵打完仗后,根据他们在战斗中的表现,将军有权给予他们奖励,通常是奖给一小块土地,这种奖励有时显得十分吝啬;同时也有权收回给他们的津贴。军团的士兵一般都是比较顽强和吃苦耐劳的,加上他们所具有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个人的兴趣,包括粗犷豪放的性格、热情幽默的情绪和尚武精神,使他们很像是私人军队中的职业士兵。这些意大利军团士兵身体强健、肌肉发达,在身体素质方面与那些“蛮族”的对手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事实上,一直到恺撒时期,罗马士兵几乎没有什么道理地对高卢人和日耳曼人产生一种畏惧心理,而且在阿劳西奥之战的灾难以后,这种畏惧心理愈发严重,甚至影响到一些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们的情绪。但是他们仍然相信,整齐严密的战斗队形和严格的纪律,是他们同“蛮族”作战的优势所在。尽管个人存在着畏惧心理,但是在优秀将帅的统率下,他们仍然能够同高卢人和日耳曼人进行顽强的战斗。

   与先辈相比,这些罗马军团的职业士兵缺乏爱国主义的热情,但是在像马略、苏拉和恺撒这样一些有能力的将领的领导下,他们在作战中的表现至少与他们的先辈们同样英勇顽强,在训练和作战的技巧方面可能甚至超过他们的先辈。

   指挥和管理

   在古罗马军队中,百人长、保民官和参谋军官在每次征兵时就已经任命。从理论上讲,一位百人长可以从服役一年的士兵中提升。随着军队职业化的实行,职业军官军团也有所发展,主要划分为两个等级。百人长仍然从部队中提升,一旦他们显示出才能以后,可以保持永久的军官身份。但是他们的提升受到限制,很少能超过相当于现代军队中连以上的军官,尽管有时军团资深的百人长可能负责整个部队的作战指挥。资深百人长通常负责携带军团受人尊重的银鹰军徽。

   保民官及其以上各级军官,是军阵中每列横队的指挥官,他们来自于贵族。百人长和保民官之间的关系,很像现代军队中军士长与中尉之间的关系。从理论上讲,军团仍然由六个保民官轮流指挥,同时,每一个大队由资探百人长指挥。不过,比较通行的作法是,将军指定一名军官作为自己的特派员来指挥整个军团,而保民官通常作为他的参谋人员,并负责指挥军团的各大队和一些特遣队。恺撒在他的军团中设置了固定的特派员一职。

   在这以前,只有一个比较小的财政官机构来帮助军团的将军,即军事执政官处理日常事务,这个机构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后勤和行政管理方面的事务。除此之外,将军身边还有一些副官,他们都是自愿来服役的,一般都是些年轻的贵族子弟。为了保护将军与其首脑机关,还设置了一些专门的警卫分队,通常由一些值得信赖的、责任心强、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称为“警卫部队”。西庇阿·埃米里安努斯在努曼西亚作战(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和地中海世界→第三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创建了这种警卫部队,它是罗马帝国著名的“近卫军”的前身。

   行政和军事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都由将军和他的参谋机构来组织实施,这使得行政管理安排十分容易。罗马共和国早期创造出一些军事上本质性的东西,对罗马军事发展有着内在的影响。他们始终强调组织的严密性,即使在共和国衰落、军事水平下降时也是如此。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使得罗马军队日常的供应、后勤和行政管理变得十分容易。这种体制对罗马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确保其能在财政控制以及其他一些方面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军政体制。

   每一支军队中都有一支由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的分队,这些人员擅长于设计制作桥梁和一些攻城作战使用的特殊武器装备。他们所必要的工具和装备,由一个专门的行李纵队负责携带,而大部分的材料和木料一般都是在作战的现场就地取材。

   作战中的军团

   罗马军队行军时,在其前方、翼侧和后方,都派出安全警卫部队,这方面的做法类似于现代军队。每一个军团通常都有自己的辎重队,由500-550头骡马组成。这些骡马装载着皮革帐篷(平均每十人一顶),小型弹射器、抛石机,以及施工所必须的工具和装备。在敌情威胁较大的地区行军时,罗马军团总是采用方阵队形,将辎重队围在中间。在平坦开阔地形条件下行军时,锚重队则集中在一起,同整个部队结合成一体,组成一个大的方阵共同向前推进。

   只要行动方便,士兵都要穿上盔甲。为了将辎重的规模压缩到最低限度,马略坚持让军团士兵都穿上各自的盔甲行军,即使没有敌情顾虑,或者部队只是进行正常调动时也是如此。罗马军队行军时,其他一些需要携带的主要辎重包括:平均每人约23公斤的武器装备,以及15天的口粮。为了减少辎重队的规模,马略规定每一个人都要携带一条扁担(人们常把它戏称为“马略的骡马”),帮助搬运部分稍重。

   罗马军队行军时,每天晚上仍然用栅柱安扎设防的营地,恺撒对此还有重大的发展。正常的营地一般是正方形或长方形,但四个角都做成半圆形,以利于防守,并使营地布局更容易适应周围的地形。取水是否方便是选择营地位置的一个重要条件。掘挖壕沟、构筑壁垒、埋设栅栏、布置营区以及搭设帐篷,通常需要花费部队3-4个小时的时间。当然,这个时间有些过长。当在敌情威胁比较大的情况下构筑营地时,一般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兵力担任警卫。如果营地需要使用较长的时间,通常在以后的时间还继续对营地进行加固,建筑一些塔楼,并将壕沟加深,将栅栏加高。正常的野战营地与部队冬季营地之间唯一的不同点是人员的住所。冬季营地一般建筑一些土屋供人员居住,野战营地则使用皮革帐篷。

   一般来说,罗马军队的野战营地不仅给部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住所,而且也给部队提供了从事进攻准备的基地和实施防御的堡垒,是增强罗马士兵战斗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战术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可能,罗马军队尽量寻找机会袭击或逼近敌人的翼侧。他们跟敌人一样,总是力争战术制高点,这样可以增加兵器投掷的距离,冲击时不仅有力,而且更能充分发挥其力量,同时剑和梭镖使用起来也更容易些。恺撒通常把最有力的大队安排为第一横队,这样可以增大首次突击的效果。

   在轻步兵进行小规模袭击和用投掷式兵器进行袭扰之后,双方的主力横队便开始互相接近。罗马军团的横队或者主动向前推进,或者等候敌军逼近相隔约18米的距离。这时第一横队前面两列士兵便将标枪投出。往往就在这个时候,军团已经采取半方阵式的疏散队形。但有时疏散队形的动作有迟滞的现象,等到标枪投出之后才能完成疏散动作。

   军团总是在主力横队开始跟敌人进行白刃战之前发起冲击。这时,第一横队的8-10列士兵快速冲向敌阵,但只有前面的两列士兵能够用上剑,后面各列士兵则将手中的标枪从混乱中的士兵的头顶上投向敌人。几分钟以后,双方的第二批士兵便上前替换正在交战的士兵。这样周而复始地相互替换,直至战斗结束。与此同时,轻步兵要负责给后面各列士兵补充标枪。这些轻步兵除了要掩护军团的背后和翼侧外,还得负责找回所有能够找到并尚能使用的标枪和梭镖。

   若第一横队的进攻未能取胜,或者被敌人压住,那么第二横队的士兵就穿过第一横队士兵的约1.8米间隔,继续向前推进;第一横队中精疲力尽的士兵则退下来休息并重新编队,最后便作为后备队的第三横队使用。因此,在整个战斗中,横队中的各列士兵以及2-3个主力横队之间都在不断地进行调动、协调。进行这样的调动和替换,军队必须要有高度的纪律性和严密的组织。正因为罗马军队具备了这样的条件,才能在高明军事将领指挥下,不断战胜规模更大的“野蛮”人,以及别的文明国家的军队。

   在古代,即使是最残酷的战斗,最后取得胜利的部队的伤亡一般都比较少,而对失败方来说则是一场大灾难,通常损失惨重。罗马军队所进行的作战更是如此。形状很像是一个圆桶纵切面的长盾,也许是古代最有效的防护盾牌,巧妙地使用它,再配以头盔、胸铠、皮制的或金属制的上身盔甲及只包右腿的胫甲,使罗马军队士兵的身体得到了极好的保护。但是,一旦部队的战线被突破,或者受到来自翼侧或后方的攻击,古代军队那种密集的队形会变得十分脆弱。而如果部队被打乱,要想重新集合兵力和调整部署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只有逃跑或撤退,要不就会被杀或被俘。在古代战争中,胜负双方负伤与战死人员的比例是3:1-10:1,失败的一方,受伤者幸存机会甚微。

   对小型弩机的使用有所增加。到恺撒时期,每个军团配备有30架小型弹射器和抛石机,每架由10人操纵。这些武器主要用于攻城作战和野战工事的防卫,以及掩护部队渡河等。有时,它们也用于一些特定条件下的野外作战,应用于战斗开始前的准备时期和重步兵战线发起冲击之前。

   高卢战争(公元前58-前51年)

   公元前58年,恺撒前往高卢 恺撒当选为执政官以后,经过“三巨头”协商,恺撒被任命为罗马驻高卢行省的总督。他管辖的地区主要包括:基本上位于意大利北部波河流域的伊达拉里亚(伊斯特拉)、依纳芮孔和内高卢行省等地区;外高卢行省,基本上包括法国的普罗旺斯省、多费内省和郎格多克省。

   公元前58年,赫尔费提人大迁移 赫尔费提人原居住在今瑞士国家周围,是高卢民族的一个分支,总人数约为386000人,其中有10万多名战士。恺撒接管高卢行省指挥权的当年年初,就发现整个赫尔费提人正在向高卢南部地区推进。他们计划穿过高卢行省北部地区,夏天时到达龙河流域的中心地区。这一年的3-5月,恺撒在龙河下游地区构筑了许多野战筑垒工事,封锁了赫尔费提人行军的主要路线,并集中了散布在高卢各地的正规部队,同时还吸收了一些来自于遭受赫尔提费人残酷蹂躏地区的高卢人,准备阻止赫尔费提人的迁移。赫尔费提人发现他们的去路已被封锁后,就穿过龙河以北辽阔的朱拉平原,继续向西机动。

   公元前58年6月,阿拉尔(萨奥尼)之战 当赫尔费提人在正渡过阿拉尔河时,恺撤率领大约34000人的部队追上了他们。经过长距离的夜间行军之后,恺撒对敌人实施突然攻击,击败并全歼了尚留在阿拉尔河东岸的3万多赫尔费提士兵。剩余的游牧部落入群继续向西边的里格尔(卢瓦尔)河方向机动。恺撒率军跟踪追击。

   公元前58年7月,比布拉克特(柏乌维拉山)之战 利用恺撒调动兵力之机,赫尔费提人突然发起攻击。赫尔费提人仍然拥有大约7万名士兵;恺撤拥有大约3万名罗马军团士兵、2万名高卢辅助部队士兵和4000名高卢骑兵。将敌人赶回到营地以后,罗马军队发现,赫尔费提人营地的翼侧守卫十分薄弱,在防守的兵力中有很多是妇女和儿童。于是罗马军队集中力量攻击敌人的翼侧。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13万赫尔费提族人,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被杀;罗马军队的损失也相当的惨重,详细的数字我们无从得知。剩余的赫尔费提人被迫屈服,按照恺撤的要求,返回到他们在朱拉平原以东的故乡。

   公元前58年8-9月,同阿里阿费斯塔斯作战 一个日耳曼人的部落在阿里阿费斯塔斯的领导下,对伊快和塞夸尼地区,以及高卢人的阿维尼河流域,包括法国的阿尔萨斯和弗朗什科姆特地区实行劫掠政策,严重地影响到这一地区人们的生活。高卢人向恺撒救援。尽管罗马人甚至比高卢人更惧怕日耳曼人,总是对其敬而远之,但恺撒最终还是答应了请求。恺撒和阿里阿费斯塔斯各自都非常谨慎地率军机动到维桑托(柏桑松)以东地区。恺撒所率的军队大约有5万人;阿里阿费斯塔斯的军队可能为75000人。这一年的9月10日,在现法国境内的贝尔福(比尔福)、墨卢兹(莫尔毫森)或科纳附近,恺撒发现并抓住了一次有利战机,对敌实施攻击。日耳曼人被打得溃不成军,残余兵力退过莱茵河,恺撒率军一路追杀。此时,高卢中心的大部分地区都已承认罗马的统治。恺撤率军行进到维桑托附近的冬季营地。

   公元前57年,同比利时人作战 比利时人属于高卢人与日耳曼人混合种系,居住于高卢北部地区。他们凶猛顽强,英勇善战。恺撒曾在他们居住地区的南部边界进行了两次成功的作战,警告他们不要向高卢南部地区渗透。比利时人组成了一个反抗罗马的联盟,准备集中大约30万名士兵向南推进。得知这个消息后,恺撒决定在他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以前,主动发起进攻。可能是在这一年的4月,恺撒率领大约4万名罗马军团士兵和2万名高卢人组成的辅助部队,进入比利时人的居住地比利时卡 [ 译者注:大致今比利时。 ] 。

   公元前57年4-5月,阿克松那(爱尼斯)之战 比利时人仓促集中了大约75000-100000人的军队,在萨伊西奥尼斯(索伊松斯)酋长戛拔的率领下,企图在阿克松那一线阻止恺撒继续向前推进。恺撒击败了比利时人,而后率军深入到比利时卡北部地区。一部分比利时人被迫屈服,但另一些人在尼尔费的领导下,准备继续战斗。

   公元前57年7月,沙比斯(萨谟波里)河之战 罗马军队对敌情没有进行认真的侦察,因而没有掌握敌军活动的动态。当恺撤正准备在沙比斯河岸扎营时,尼尔费率领一支75000人的部队,对其实施了突然袭击。幸运的是,训练有素的罗马军团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拼死抵抗。恺撒从一个军团走到另一个军团,并亲自参加前面战列的白刃格斗,以鼓舞士气。罗马军队抵住了敌人的进攻,并渐渐占据了主动地位。大约有6万名尼尔费的士兵战死,罗马军队的损失也十分惨重。

   公元前57年9月,围攻阿都阿塔卡 恺撒率军继续向阿都阿塔卡人居住的地区推进,围攻并占领了他们的首都阿都阿塔卡。当罗马军队开进这个城镇时,阿都阿塔卡人又突然发难,袭击罗马军队。恺撒击败了敌人的进攻,而后以绝对的优势兵力***这些“蛮族”人。大部分阿都阿塔卡人被迫向罗马屈服。恺撤沿着卢瓦尔河构筑了部队冬季营地,准备让部队在这里过冬,而他个人则准备返回南高卢,以料理一些政治上的事务,因为几乎每个冬天他都是在高卢度过的。

   公元前56年,同维尼提的作战 维尼提人居住在阿莫里卡(波里坦尼)地区,冬季他们扣押了罗马的一些使者,与此同时,在整个高卢地区出现了反抗罗马的浪潮。开春以后,恺撒率领三个军团,进入到卢瓦尔河以北的阿莫卡境内;另一个罗马军团,由德西姆斯·波鲁西率领,到卢瓦尔河附近接管一支匆忙组建起来的舰队;此时,恺撒的同事、罗马三位执政官之一的克拉苏的儿子──巴波里亚斯·克拉苏,也率领一支略大于一个军团的部队,进入高卢地区的西部(对罗马怀有敌意的阿奎坦尼亚境内);另外一支较小部队由堤图斯·拉比伊努斯率领,在莱茵河附近地区巡逻;Q.堤图里亚斯·萨比努斯率领另一支部队,占领了现在的诺曼底一带地区。同维尼提人的作战进展缓慢,对很多比较小的筑垒城镇进行了长时间的围攻。决定性的作战行动是在奎比龙湾(或称莫比汉海湾)进行的一次海上战斗,这次战斗是由恺撒指挥实施的。轻型的罗马战船很难对付大型的维尼提战船,但是他们发现,使用安装在一根长木棍上的镰刀砍断敌船的桅帆,能使高卢人的战船失去战斗力。罗马军队获得了这次海战的胜利,恺撒惩罚了那些虐待罗马使者的人;与此同时,萨比努斯和克拉苏也在他们各自的战区内取得了作战的胜利。

   公元前56年,同莫里尼和米那皮人作战 恺撒机动兵力,准备***在比利时卡北部地区的一些不服从罗马的民族。他击溃了莫里尼和米那皮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藏身于难以寻其踪迹的海边沼泽地,另一些人则逃到罗马阿登尼斯地区的荒野地。除了比利时卡的这些小地方以外,整个高卢地区现在都处于罗马的统治之下。

   公元前55年,同日耳受人作战 冬季,两支日耳曼民族乌西皮特人和底恩克特里人,越过莱茵河,进入高卢地区,在米乌斯河下游即今马阿斯特里切特附近建立了营地。他们总共约有43万多人,其中有10多万战士。这年5月,恺撒向米乌斯河方向机动,并同这些日耳曼人谈判,要求他们返回原居住地。恺撒发觉,这些日耳曼人企图利用谈判的掩护,对罗马军队发动突然袭击。因此他决定采取严厉的手段***这些民族,以彻底消除他们对罗马的危害。他利用诡计,在谈判期间指挥部队在米乌斯河和莱茵河之间的地区,突然对他们实施攻击。他先消灭了敌人的军队,而后又对这些民族的妇女和儿童进行大屠杀──这两个民族无一人幸免。在罗马,恺撒的政治对手们对他这次残酷无情的行为表示极大的愤慨。然而,恺撒坚持认为,为了彻底消除这些民族对罗马的危害,采取这种手段是必要的。他开始向莱茵河进军。

   公元前55年6月,跨过莱茵河 在今波恩河附近,恺撒用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桥以便部队能顺利渡过莱茵河。而后他率军侵入日耳曼地区,进一步威慑日耳曼人。在几个日耳曼民族表示屈服以后,恺撒返回高卢,并把他所建造的桥彻底毁掉。

   公元前55年8月,第一次入侵不列颠 恺撒率领两个军团,在都波拉(多维尔)附近登陆。在那里的海滩上,他遭到不列颠人的顽强抵抗。他使用安装在船上的抛石机来掩护部队的登陆行动。经过艰苦的战斗,双方休战,恺撒返回高卢。这一次他在不列颠花费了三周的时间。

凯撒的莱茵河渡桥

   公元前54年7月,第二次入侵不列颠 恺撒率领5个军团和2000名骑兵,总共大约22000人,并组成了一支有800艘小船的舰队,来运送这些部队,又开始了对不列颠的入侵。罗马军队在都波拉以北登陆,没有遭到抵抗。登陆以后,一次风暴摧毁了罗马的一些战船,还有一些战船受到严重的损伤。在卡西维尔劳努斯领导下,不列颠人很快集中起了一支大部队。恺撒率军向不列颠内地推进,横扫了这一地区,而后在今伦敦以西渡过泰晤士河。卡西维尔劳努斯无力同罗马军队进行决战,他的一些牵制性的进攻行动,均被罗马守卫舰队击退。在威鲁拉明附近,卡西维尔劳努斯被迫求和。恺撒似乎也愿意停止这场战争,因此在不列颠人表示屈服时,他接受了他们的请求,又返回高卢。

   公元前54-前53年,高卢地区的反抗 反抗罗马统治的浪潮遍布高卢全境。这些好战的民族开始认识到,他们竟被几乎不超过5万人的罗马军队所征服。因此他们集中了100多万士兵,起来反抗罗马的统治。反抗主要由尼尔费族的阿姆比奥里克斯领导,他充分利用一些罗马特遣小部队分散配置在高卢地区北部8个冬季营地的机会,向罗马军队发动进攻。阿姆比奥里克斯首先攻击阿都阿塔卡卡附近的萨宾努斯,占领这一城市后,他又组建了另一个军团来保卫这个城市。一支罗马军队试图进攻阿姆比奥里克斯的部队,但在机动途中遭到攻击,全军覆没。阿姆比奥里克斯而后开始攻击奎因图斯·西塞罗在今滨切附近的筑垒营地。被击退后,他企图诱使西塞罗离开筑垒营地同他进行野战,像他在进攻萨宾努斯时那样。西塞罗没有上当,因此阿姆比奥里克斯继续对其组织围攻。正在高卢北部中心地区的恺撒,得到来自西塞罗的信使的报告后,立即集合自己周围的部队7000人,迅速前往救援西塞罗。阿姆比奥里克斯率领6万人在萨宾斯附近迎战恺撒,而主力部队仍然继续围攻西塞罗。恺撒假装犹豫不决,诱使阿姆比奥里克斯鲁莽地发动进攻,然后组织了强有力的反冲击,将高卢人逐出战场。这个战例充分显示出恺撒的胆略和机智,他从来不丧失任何一个战机。他像一部永不停息的发动机,有着惊人的活力,在战场上总是运用各种手段创造战机,不管双方差别有多大,也不管战场环境如何恶劣,他都总能够从敌人的手中夺取战场上的主动权。恺撒认识到西塞罗处境的艰难,因此继续向前推进。与此同时,拉庇努斯也遭到阿姆比奥里克斯另一部队的进攻,但他击退了敌人,并将其兵力同恺撒会合一处。恺撒现在已经聚集起很多在冬季营地的部队,其力量有所增强。

   公元前53年,***布尔吉克人 恺撒现在拥有10个军团,在这一年的春天,掌握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开始向反叛者发动攻势。他精心组织了一次有计划的作战。在这次作战中,恺撒很少与敌人发生正面战斗,主要的作战行动是进行战场机动和追击。通过这次作战,他彻底征服了布尔吉克人。因为一些日耳曼人曾援助过阿姆比奥里克斯,因此恺撒又在莱茵河上架设一座桥,进入到日耳曼地区,再次进行武力示威。到这年夏季结束时,所有的反抗都被***下去。

   公元前53-前52年,高卢中部地区的反叛 恺撒原以为高卢的中部地区是罗马所有属地中最安全的地区,可是现在也出现了反抗。这次反抗是由阿维尼族酋长维辛盖托立克领导的,他是恺撒在高卢地区的一个最强有力的对手。维辛盖托立克在高卢中部地区建立了一支军队,这支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军队在“蛮族”中仍十分罕见。恺撒的大部分部队在高卢的北方,而恺撒本人还在意大利。这年的1月,恺撒得知这次反抗的消息后,急忙赶回高卢,部署保护在高卢南部的主要基地。然后他亲自率领一支小部队,经过艰苦的行军,在2月迅速通过了冰天雪地的西维尼亚斯山脉,避免了与维辛盖托立克遭遇。恺撒在卢瓦尔河北部地区又集中了其部队,并再次占领了反抗的策源地塞那布(奥勒安斯);而后他一路征战,向反抗者控制的地区推进,同时派萨宾努斯去恢复对高卢北部地区的控制。恺撒率军不断向前推进,攻城掠地,所向披靡,而维辛盖托立克则毁掉了所有的食物和罗马军队所需的物资,不断向后退却,并实行游击战争。

   公元前52年3月,围攻阿瓦里库姆(布尔日) 阿瓦里库姆城防御坚固,高卢人决心死守待援。由于缺乏食物,罗马军队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维辛盖托立克不断袭扰罗马军队,试图解阿瓦里库姆之围。但是恺撒这位攻城作战的大师,不久就占领了阿瓦里库姆城,而后恺撒又迅速向南机动兵力,企图在高卢人做好防御准备之前,一举攻占阿维尼的首都哥维亚(又称日哥维伊,在普德多姆附近)。

   公元前52年4-5月,围攻哥维亚 哥维亚坐落在一个高大陡峭的山顶上,维辛盖托立克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增加了防御力量,利用其有利的地形条件,增强防御工事,并在城内集中了充足的物资;同时,将附近乡村所有军队可利用的补给品全部抢光。高卢中部和北部地区其他民族都开始反抗,包括从前罗马的一些忠实盟友,罗马军队的处境变得非常危险。在高卢人能够包围和消灭他的部队以前,恺撒派人去调集萨宾努斯的部队前来救援。恺撒力图使对哥维亚的围攻尽快获得结果,因此对该城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攻击,但进攻部队被高卢人击退,损失惨重。由于缺乏食物,他没有其他选择,只好撤退,向北机动,与萨宾努斯会合。由于萨宾努斯刚刚在鲁特提亚(帕里亚)赢得了一次作战的胜利,因此罗马军队能够在没有敌情威胁的情况下向南机动。

   公元前52年6月(?),退回高卢行省 恺撒已经同他在塞伊尼河以南的部队会合,并且他也认识到所有被征服的高卢地区已经暂时丧失,因此他决定退回到他的主要基地高卢行省,整顿补充部队,以后再重新开始征战。此外,高卢的一些已经罗马化的地区内,甚至也出现了暴动的萌芽。维辛盖托立克率领一支由8万名步兵和15000名骑兵组成的部队,可能是集中了整个高卢最好的军队,企图截击恺撒的军队,将其消灭在高卢中部地区。他在萨奥尼河上游的一个小支流维哥安尼河旁,选择了一个高地作为他的截击阵地,在这里他可以封锁所有从塞伊尼通往萨奥尼谷地的道路,是恺撒的必经之地。

   公元前52年7月(?),维哥安尼河之战 恺撒突然发现维辛盖托立克的军队已经在他机动的路线上占领了阻击阵地。由于事先得到过警报,恺撒作了一些相应的准备。在双方骑兵进行了一些小的非决定性的战斗以后,维辛盖托立克在双方兵力还没有进行决战的情况下就开始后撤;恺撒很快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立即组织部队进行追击。

   公元前52年7-10月(?),围攻阿里西亚 阿里西亚城即今阿利泽-圣兰村,坐落于奥克索伊斯山顶之上,靠近塞伊尼河的发源地,是一座具有坚固防御设施的山城。维辛盖托立克撤到了阿里西亚城进行防御,此时他的部队超过9万人;恺撒的部队大约有55000千人,其中大约4万人是罗马军团士兵,其余的是辅助部队,外加一些忠诚的日耳曼-高卢骑兵。经过一次猛烈地攻击,恺撒将高卢人全部赶进了阿里西亚城内;而后他指挥军队沿着城墙四周构筑了围城工事和面向城外的壁垒,每一条都有约24公里长,将阿里西亚城团团围住。他的聪明才智以及他所构筑的巨大的围城工事的作用,不久就充分地显示出来。接到维辛盖托立克信使的报告以后,高卢人又重新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军队,总共超过24万人,云集于阿里西亚城周围,救援被围困的部队。他们在城的外围,又开始了对恺撒攻城部队的围攻。恺撒已经收集了大量的食物,水的供应也得到了保证,因此他镇定自若地指挥部队继续进行围攻;前来救援的高卢部队,向罗马军队发动了三次攻势,企图解救城里的部队,但均被罗马军队击退,罗马军队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城内已经缺粮,人们开始挨俄;维辛盖托立克试图将妇女和儿童送出城外,但恺撒拒绝这些人通过他的防线;阿里西亚城的情况已经毫无希望,为了挽救其人民,维辛盖托立克被迫投降。后来他被带回罗马作为战俘示众,并被处决。这一战对高卢人的反抗是个沉重的打击,大部分高卢人急忙再次向罗马效忠。

围攻阿里西亚

   公元前51年,最终平定 高卢一些残余的暴动很快被平息,恺撒横扫了这一地区。罗马的力量和昌盛、恺撒个人的指挥艺术和能力,都在高卢人的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高卢战争结束后,整个高卢地区成为罗马帝国一个新的行省,基本保持了和平的局面。

   罗马大内战(公元前50-前44年)

   公元前50年,恺撒被强令返回 罗马公元前52年,庞培曾被元老院非法任命为罗马唯一的执政官,现在他又极力怂恿元老院下令让恺撒交出高卢行省,放弃军队的指挥权,返回罗马,否则宣布他为“祖国的叛徒”。此时恺撒率领一个军团正在内高卢的拉韦纳。按照罗马的法律,将军在没得到元老院许可的情况下,不能率领其军队进入意大利境内。在亚得里亚海岸的内高卢,其南部边界是拉韦纳南部的小鲁比肯河。

   公元前48年1月11日,跨过卢比孔河 接到元老院的命令后,恺撒立即率军向卢比孔河机动,提出了著名的“破釜沉舟”(意译)的口号,在夜间跨过了卢比孔河,进入意大利境内。除了跟随他的1个军团外,恺撒还有8个军团在外高卢地区,总兵力在4万人左右,基本上都是些忠诚可靠、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此外,还有大约2万人的辅助部队和骑兵。庞培和元老院能够指挥的兵力为:在意大利有2个军团、西班牙有7个军团;正在意大利组建8个多新军团;至少还能够指挥控制罗马在亚洲、非洲和希腊境内的所有部队,这些部队的总兵力在10个军团以上;另外还有数目甚至更大的辅助部队。恺撒使出他在高卢战争时的那股劲头,希望尽快消除双方在力量上和资源上存在的巨大差距。他沿着亚得里亚海岸迅速向南机动,一路上招募新兵,扩充势力。庞培与大多数元老院的成员放弃罗马,在希腊建立基地,发展自己的势力。恺撒得到的唯一不太好的消息是他最信任和最有能力的助手、从前担任过庞培副官的拉宾努斯,已经背叛了他而倒向庞培一边。除此之外,恺撒所有其他的部下和军团仍然对其保持绝对的忠诚。

   公元前49年1-2月,庞培溃退 由于在意大利没有可信任的军团,加上他曾下令进行动员组建军团的工作进展又十分缓慢,因此庞培率领25000人的部队,偕同元老院的大部分成员,从布林底西退往伊拉普鲁斯,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罗马海军的控制。恺撒随即在罗马巩固其在意大利的地位,并解决一些困难的战略问题。由于没有制海权,他无法从陆上通过依利丙孔去同庞培作战。因为如果这样的话,他就必须离开高卢,那么通向高卢的交通线,就会完全暴露在庞培在西班牙的强大的舰队面前。他利用庞培在希腊无所作为留给他的一点时间,果断地作出了大胆的决定,首先解除西班牙的威胁。

   公元前49年3月,进军西班牙 恺撒提出:“我希望双方军队在没有领导人的情况下进行战斗,然后双方的领导人再在没有部队的情况下进行战斗。”他任命马库斯·阿米琉斯·李必达为罗马地方长官,留住罗马;意大利的其他地区则由他的爱将马克·安东尼负责;伊利里亚由盖尤斯·安东尼亚斯管理;里西尼亚斯·克拉苏控制内高卢;盖亚斯·库里奥则被派往西西里和非洲。

   公元前49年3-9月,马西利亚(马赛)围攻战 庞培的支持者鲁西亚斯·阿希诺巴布斯率领一支小部队,从海上来到马西利亚,说服这个城市宣布拥护庞培。恺撒已经派出大部分部队去控制比利牛斯山脉的通路。得到这个消息后,他立即率领3个军团,于4月19日进入马西利亚,而后又赶往西班牙,留下盖尤斯·特里波尼亚斯指挥部队围攻马西利亚,并留下德西姆斯·布鲁图斯负责组建一支海上力量,从海上封锁该城。恺撒在西班牙作战期间,这里的围攻一直没有间断。当布鲁图斯在一次海战中战胜了庞培一马西利亚的海军以后,围攻才获得最终胜利。

   公元前49年6月,到达西班牙 恺撒的军队,同由L.阿弗兰努斯和M.帕特雷亚斯率领的15000人的庞培军队,争夺对比利牛斯山脉通路的控制权。恺撒的部队仅仅比敌人快一步,先敌占领了这一通路。庞培原计划封锁这一通路,这样阿弗兰努斯和帕特雷亚斯就可以在伊勒达(勒里达)地区以逸待劳,等候恺撤的到来。由于罗马军队抢占了这一通路,庞培的计划全部落空。庞培的两个更大的军团,外加大约45000人的辅助部队,在维波里亚斯,鲁弗斯和M.法罗的率领下,正在西班牙休整。恺撒率领大约37000人,开到西班牙北部地区,与庞培的军队在伊勒达地区遭遇。

   公元前49年7-8月,伊勒达会战 双方都希望能避免战斗。对恺撒来说,是由于敌人在力量上占有优势;对阿弗兰努斯和帕特雷亚斯来说,则由于他们十分敬重恺撒的声望。通过巧妙地实施战场机动和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后,恺撒获得并保持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他决心俘虏这支军队而不是消灭它,这样他不仅可以避免战斗中的损失,而且还可以使自己的部队得到补充。尽管受到恺撒的死敌们阻拦,阿弗兰努斯和帕特雷亚斯还是决定撤退,只是他们的后退路线已被恺撒切断,他们只好返回伊勒达。7月30日,恺撒将他们团团包围,并切断了他们的水供应。

   公元前49年8月2日,伊勒达投降 阿弗兰努斯和帕特雷亚斯投降,其军团全部解散。正像恺撤所希望的那样,他获得了一些补充。他立即向南机动,最远达到加德斯(卡第兹),以扩大他在西班牙的权威。然后,留下一支小部队控制这一难以驾驭的行省,他自己急忙赶回马西利亚。

   公元前49年8月24日,库里奥兵败非洲 恺撒的特使库里奥已经在西西里地区建立起恺撒的权威,且没有遇到什么麻烦。然而,在非洲他遭到了强烈的抵抗。阿特提亚斯·瓦洛斯率领的部分庞培军队,联合努米底亚国王约巴起兵反对他。库里奥在乌第卡附近击败了联军,但巴哥拉达斯河一战却彻底失败。库里奥自杀身亡。庞培控制了整个非洲。

   公元前49年9月6日,马西利亚投降 当恺撒从西班牙返回马西利亚时,该城守军被迫投降,但多米提亚斯从海上逃走。恺撒得知他在亚得里亚海的一支小舰队在库里柯塔(克尔克)附近战败以后,急忙赶回罗马。

   公元前49年10月(?),恺撒被任命为独裁官 部分尚留在罗马的元老院成员,任命恺撒为独裁官。从这时起,恺撒实际已成为罗马的君主,这也是罗马共和国历史的终结。看到意大利已经平静,他准备向希腊进军,同庞培决战。尽管庞培控制了制海权,但恺撒仍然决心率领12个加强团,冒险渡过亚得里亚海。

   公元前48年1月4日,恺撒从布林底西出海 恺撒使用了全部他所能够得到的舰只,但也只能远载7个军团和一部分骑兵,总共约25000人。好运始终伴随着他,他避开了庞培的舰队,在庞培的主要基地狄尔哈强(都拉兹作)以南登陆。马克·安东尼仍然留在布林底西,负责指挥剩余的2万人马。恺撤登陆以后,立即命令舰队返回,去接应安东尼的部队,但庞培的舰队现在已经得到了警报,将安东尼的部队封锁在布林底西港内。

   公元前48年1-2月,狄尔哈强周围的机动 恺撒登陆以后,庞培立即从伊普路斯东部返回狄尔哈强,使恺撒占领这一城镇的计划落空。此时,庞培已经建立起一支大约10万人的军队,其中也有很多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但是总的来看,其军队质量不如恺撒的军队。非常奇怪的是,庞培并没有利用在兵力数量上4:1的优势,强迫恺撒接受会战。事实上,在狄尔哈强以南地区进行的一系列大胆而又谨慎的机动中,恺撒已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公元前48年3月,安东尼到来 安东尼率领恺撒剩余的部队,秘密离开了布林底西,在狄尔哈强以北登陆。庞培立即快速向东机动,企图击败恺撤的两支分散的军队。然而,恺撒的行动更快,他派出部队在提拉纳接应安东尼,而后又进行了一次巧妙的机动,穿过山区,切断了庞培与狄尔哈强基地的交通线。但这并没有给庞培带来严重的困难,因为他仍然可以控制海上通路,狄尔哈强离海岸只有几公里,他可以从海上同它保持联系。

   公元前48年4-7月,围攻狄尔哈强 庞培认识到,乡村的食物已经被抢光,而狄尔哈强可以得到海上通路的供给,因此他决定避免与恺撒的部队正面交锋,拖延时间,让其找不到食物而挨饿。然而,恺撒仍然能够保证部队的供给,并且开始了令人吃惊的大胆行动──包围在数量上超过自身两倍的敌人。他围绕着庞培的滩头阵地,构筑了紧密相连的围城堡垒和对外壁垒;庞培也立即指挥部队构筑了一条类似的对垒堑壕线。沿着对垒线,双方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

   公元前48年7月10日,狄尔哈强会战 由于恺撒的包围,庞培的饮水线已被切断,其马匹的草株也日渐匾乏,现在他指挥部队向恺撒对垒线的两端同时发起攻击。由于兵力数量上的优势,加上得到了舰队的支援,庞培很容易就突破了恺撒的对垒线。而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恺撒迅速集合起他的士兵,收拢部队,成功地撤到了底斯沙莱。这一战,恺撒的部队有1000多人战死,而庞培部队损失则轻得多,但他并没有充分利用这次胜利所形成的优势。庞培留下了一支强大的部队守卫狄尔哈强,其他兵力则谨慎地追踪恺撒的部队。

   公元前48年7-8月 恺撒在底斯沙莱获得了补充,重新调整了部队。现在他的12个小型军团大约有3万名步兵,外加1000名骑兵;庞培有大约6万名步兵和7000名骑兵。双方军队在法尔沙拉斯平原相对安扎下营房。恺撒企图投入整个部队进行决战,而庞培则坚守不出。

   法尔沙拉斯会战(公元前48年8月9日)

   最终,庞培决定利用步兵数量上的优势战胜恺撒的军队,他在双方营地之间的平原地带展开战斗队形。恺撒立即接受会战,开始部署兵力。他的部队在左翼倚托艾尼皮亚斯河布阵,消除了来自左翼的威胁。他认识到,主要威胁来自于右翼,在这个方向上,庞培军队骑兵的数量是他骑兵的七倍,因此,他排成通常的三线军阵,但是保留了6个大队大约2000人的兵力来掩护右翼和后方;他增大了主要战斗队形中各大队之间的间隔,机动到庞培军队的前方时,又变成了正常的队形;他保留的6个大队的后备队,位于军阵的右后方,以支援骑兵作战;主要战斗队形中的第三线兵力像通常一样,作为第一、二线的后备队使用;恺撤本人位于右后方,亲自指挥被称为“第四条战线”的由6个大队组成的后备队。

   布阵完毕,恺撒命令他的前两线步兵向庞培已停止前进的部队发起攻击。在恺撒的部队进行冲击时,庞培也指挥他的骑兵,在弓弩手和投石兵的支援下,向恺撒薄弱的骑兵发起了攻击。恺撒的骑兵尽管进行了顽强的反抗,但无法抵住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的进攻,被迫后撤。在这关键时刻,恺撒亲自指挥他保留的6个大队的后备队,对庞培的骑兵实施攻击。庞培的骑兵被驱散以后,支援骑兵作战的弓弩手和投石兵就完全暴露在恺撤军队的面前,他们无力进行防御,全部被歼。恺撒的这一部分后备队迅速进行调整,转向攻击庞培主要战斗队形的左翼。随后恺撒飞速赶到他的第三条战线,指挥这一部分兵力通过前面两线部队的间隔,机动到最前方,接替第一、二线兵力对庞培军阵的正面实施冲击。这次冲击在翼侧6个大队出敌意料的包围行动的配合下,很快突破了庞培军队的防线。庞培率军退回了他们的营地。恺撒不给敌人以喘息的机会,立即率军追击,向敌人的营地发起猛攻。当敌人逃离营地时,恺撒禁止他的部队抢劫胜利品,马不停蹄,继续追击。庞培化装逃走,到达海岸时,身边只有30名骑兵,他只好乘船逃往埃及。在这一决定性的会战中,恺撒的部队只有230人战死,另有大约2000人负伤;而庞培军队的伤亡也许有15000人,另外还有24000人被俘。这次会战后,罗马的各省以及罗马在希腊和亚洲的殖民地,立即宣布拥护恺撒,只有裘巴和庞培在非洲的军队继续同他对抗,而埃及和西班牙则左右摇摆不定。

法尔沙拉斯会战(公元前48年)

   在埃及作战(公元前48-前47年)

   公元前48年8-9月,追击庞培 恺撒只率领4000人马,深入埃及追击庞培。在亚历山大港,他得知庞培已经于9月28日被其部下谋杀。然而,庞培的继任者们鼓动同他的姐姐克娄巴特拉共同统治埃及的托勒密七世,反对恺撒。这位年轻的国王和那些罗马幕后操纵者们,率领2万军队,将恺撒围困在亚历山大港的一个城角内。

   公元前48年8月-前47年1月,围攻亚历山大城 恺撒只控制了亚历山大城的一部分与其东南的港口。恺撒对将要发生的战斗并不在乎,他一方面派人去求援,同时加强了自己的防御。然而,援兵姗姗来迟,因为庞培的旧部仍掌握着制海权。不管怎样,陆上和海上的援兵还是陆续到来了,而且他的海军在亚历山大港湾进行的两次小规模海战中,取得了小小胜利,使他能够有效地防止敌人的海上封锁。恺撒企图控制整个港口,但他的进攻被击退;不久,其船队在附近进行的第三次海战也败北。

   公元前47年1月 正当恺撒感到前景暗淡的时候,忽然得到消息说,其盟友柏加曼的密斯立对堤(不要同本都和安息的密斯立对堤混淆)率领一支小部队,从小亚细亚经陆地来到了纳勒河。恺撒留下一支小部队继续守卫亚历山大城的阵地,他本人则秘密出城,同密斯立对堤的部队会合。托勒密和罗马-埃及联军随后跟踪追击。双方部队的规模和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是很清楚,估计每一方的总兵力大约为2万人。

   公元前47年2月,纳勒之战 恺撒和密斯立对堤彻底击败了托勒密,托勒密阵亡。恺撒尔后去解救被围在亚历山大城内的部队。

   公元前47年2-3月 恺撒完全控制了整个埃及,他将克娄巴特拉仍然年轻的弟弟扶上王位,称为托勒密八世。恺撒在埃及逗留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堕入了克娄巴特拉的情网。

   本都会战(公元前47年)

   小亚细亚的博斯普鲁斯王国(在克里米亚地区)的国王法那西斯,是本都的密斯立对堤的儿子。他利用罗马内战之机,恢复了其父的本都王国。他沿着小亚细亚北部海岸线扩张其领土,并进入了卡帕多细亚。公元前48年10月,他曾在尼科泊里斯(尼科泊尔,位于今保加利亚境内)之战中,击败了恺撒的部下多米堤亚斯·卡尔维努斯。

   公元前47年4-5月,恺撒进军本都 恺撒率领部分兵力从亚历山大港出发,从海上驶往叙利亚。在那里,恺撒将罗马驻叙利亚的警卫部队集中起来,加强到自己的部队,而后迅速向北机动,横穿小亚细亚地区。

   公元前47年5月,齐拉会战 恺撒在本都与强大的法那西斯的军队遭遇,取得了胜利。他派人给罗马送去一封著名的信件:“我到,我见,我胜。”而后他对在东方的殖民地进行了整顿,将整个法那西斯的王国划归他的盟友柏加曼的密斯立对堤统治。

   公元前47年8月,叛乱 恺撒返回罗马后不久,他的许多老兵发生叛乱。这些老兵们感觉到,他们应当解甲归田,而且对以前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应当有所奖赏。恺撒靠个人的威望平息了这次叛乱,而后争取到了大多数人同他一起开往非洲。

   在非洲作战(公元前47-前46年)

   公元前47年10月,入侵非洲 在意大利集中了一支25000人的军队后,恺撒从海上开往非洲。在西班牙和希腊,还驻扎着庞培的一些残余部队。这些部队的指挥官是米特拉斯·西庇阿,而其助手是恺撒从前的部下拉比那斯。这支部队超过5万人,裘巴指挥下的努米底亚军队与其规模基本相同,并且还可以得到强大的庞培舰队的支援。

   公元前47年10-11月,在鲁斯皮拉周围作战 尽管恺撒避开了庞培的舰队,但当接近突尼斯东部的海岸线时,他的骑兵中队却被暴风吹散,他只身带着身边的部队,在鲁斯皮拉(莫那斯特尔)登陆。其对手没能抓住这一战机。此时,拉比那斯率领6万人的庞培-努米底亚联军已经接近这一地区,而且恺撒的大多数失散的部队都投奔了他。恺撒有些鲁莽,他率领的12000人部队与鲁斯皮拉基地之间的联系,被拉比那斯完全切断,并被团团包围。然而,恺撒这位从前的部下,不愿意使用轻装部队实施全力攻击。恺撒进行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战场机动,随后集中兵力,选择敌人包围圈的一点实施攻击,突破重围杀开一条血路,返回了鲁斯皮拉。不久,西庇阿和裘巴率领总数在10万人以上的联军,封锁了鲁斯皮拉。

   公元前47年12月-前46年1月,在乌第卡周围机动 恺撒失散的部队已经集中,并且还得到增援部队的加强,他再次率领4万人马向内陆推进。经过在鲁斯皮拉、乌第卡和太普索斯之间实施一系列灵活出色的机动,他夺取了战场上的主动权。为了吸引敌人,他安排围攻太普索斯。

   公元前46年,太普索斯之战 尽管叛逃和疾病使庞培-努米底亚联军的数量大大减少,只剩下大约6万人的兵力,但他们还是向恺撒在太普索斯的外围阵地发起攻击。恺撒彻底粉碎了敌人的进攻。这一战,恺撒的损失少于1000人;而西庇阿和裘巴的部队有1万多人战死,还有更多的人受伤或被俘,剩下的部队四处逃散,其中有一些逃往西班牙。在那里,庞培年轻的儿子们,不久再次举起了庞培的旗帜。非洲平息以后,恺撒于这年的5月返回罗马。

   西班牙作成(公元前46-前45年)

   公元前46年12月,返回西班牙 恺撒率领一支由有着富的作战经验的老兵组成的精悍小部队,从海上开往西班牙。一到达那里,他就指挥部队实施了伊拉达(勒里达)会战,之后他离开了部队一段时间。其总兵力大约为4万人。

   公元前45年1-3月,柯尔多伐会战 恺撒发现年轻的哥那伊尤斯·庞培率领5-6万人,正在柯尔多伐(柯尔多瓦)附近。他立即机动到那里,指挥部队实施了广泛的战场机动,对敌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攻击。这时拉比那斯到达了战场,负责指挥庞培 [ 编者注:这里指庞培的儿子哥那伊尤斯·庞培,下同。 ] 军队的野战。他将部队向南后撤,以期得到在海边的舰队的支援,同时也希望能在合适的地形条件下同恺撒作战。

   公元前45年3月17日,孟达会战 孟达的准确位置现在已很难考证,可能是在今蒙蒂利亚村,位于塞恩古里斯(阿吉拉)的北部。庞培和拉比那斯退到一个易守难攻的高地上,作好了作战准备。恺撒发现后,本不打算进攻,但在防止庞培逃走的愿望驱使下,以及受军团积极要求进攻情绪的影响,最终勉强决定实施攻击。恺撤军队最初对这一高地的仰攻被击退,庞培实施了猛烈的反击,并且即将取胜。为了制止部队出现的恐慌和混乱,恺撒只好亲自加入到战团,同敌进行白刃格斗。他在战场上不停地穿梭往返,从一个军团来到另一个军团,激励他的士兵。这一场持久战,也许是恺撒经历过的所有战斗中最激烈、最悲壮的一战。最终,在恺撒的鼓舞下,其士兵勇猛冲击,冲到山顶,突破了庞培军队的中心防线。庞培军队有3万人被杀,其中包括拉比那斯;哥那伊尤斯·庞培被俘,最后被处决;其兄弟塞克斯图逃走,同庞培的舰队会合,以后又坚持进行斗争数年。恺撒的部队有1000多人战死,至少有5000人受伤。

   公元前45年3-7月,从西班牙返回 罗马恺撒率军再次通过西班牙,征服了这一行省,然后返回罗马。他开始忙于罗马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法律上的事务。事实上,他现在是罗马不戴皇冠的至高无上的君主。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刺杀恺撒 恺撒在元老院被一伙阴谋分子刺杀。这伙阴谋分子包括一些对他的独裁专制不满的共和派人士,这些人有庞培以前的追随者,也有他以前的一些默默无闻的部下。在后一种人中有两个曾是他的亲信:一位是马库斯·朱尼亚斯·布鲁图斯,另一位是恺撒的远房亲戚──海军将领德西马斯·布鲁塔斯。

  评论:也许没有取得亚历山大和汉尼拔那样巨大、辉煌的军事成就亦难以与之相比肩,但是毫无疑问,恺撒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之一。他那不知疲倦的活力和无所畏惧的胆略,甚少有人能够超过他;他那感人的、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作风,使其他将领相形见拙。他的军事斗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有惊人的勇气和超人的胆略,敢于冒险,例如在狄尔哈强、亚历山大城和鲁斯皮拉等作战中都是如此。他能够取胜,并不是总靠运气,而且他的运气是建立在夺取和保持战场上主动权的基础之上的,他常常指挥军队在大范围内,实施广泛的战场机动,来夺取主动权。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国家统治者、法典制定者和作家,当然也是一个伟大的军享将领。还没有其他人像他那样在这众多的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天才,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就。

   权力斗争(公元前44-前43年)

   公元前44年3-10月,混乱和平静 尽管马克·安东尼进行了激烈的谴责,但是这位幸存的执政官以及恺撤的大多数忠实的部下,对那些刺杀恺撒的阴谋家们并没有采取惩罚的行动。德西马斯·布鲁塔斯经元老院同意,前往内高卢去管理罗马的这个行省;马库斯·布鲁塔斯成为马其顿的总督;阴谋家们的头目和刺杀行动的直接参与者盖尤斯·卡西亚斯·隆笈那斯去管理整顿叙利亚。这些阴谋家在元老院的一些盟友的默许下,计划在他们各自的行省,建立起一支有相当力量的军队,以便有朝一日返回罗马,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作后盾来重建共和国体制。在这期间,尤利乌斯·恺撒的侄子和民事继承人——18岁的盖尤斯·尤利乌斯·恺撤·屋大维登上了历史舞台。马克·安东尼认为自己是恺撒的继承人,拒绝承认屋大维为恺撒政治上的继承人。安东尼、屋大维和共和派人士,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权力,各自开始组建军队,为他们之间不可避免的武装斗争作好准备。屋大维将恺撒安置在干巴尼亚平原的一些老兵组织起来,组建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增强了他的地位。

   公元前44年11月,屋大维前往内高卢 尽管他对刺杀其叔父恺撒的凶手之一德西马斯·布鲁塔斯十分蔑视,但年轻的屋大维似乎已经有了一个长远的计划,即暂时同德西马斯·布鲁塔斯联合,以牵制安东尼,限制其发展,进而彻底控制整个罗马。于是他率领刚刚组建起来的军队向北机动,进入内高卢同布鲁塔斯会合。尽管屋大维只是一个普通的军人,但不久他就证明自己是世界历史上最有能力的政治家之一。

   公元前44年12月-前43年4月,围攻莫提那 安东尼向北行军进入内高卢,将德西马斯·布鲁塔斯围困在莫提那(莫德那)。罗马的两位新执政官奥鲁斯·希尔夏斯和C.维庇尤斯·潘沙都属共和派,他们来到内高卢支援布鲁塔斯和屋大维。同屋大维的部队会合后,两位执政官开始率军向莫提那推进。

   公元前43年4月14日,弗仑格罗仑之战 安东尼留下他的兄弟鲁西亚继续围攻莫提那,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迎战屋大维和两位执政官的军队。在莫提那以东数公里之处,他击败并杀死了潘沙。但是正当安东尼军队在庆祝胜利时,希尔夏斯突然出现,对敌实施了出其不意的攻击。安东尼的军队措手不及,抵挡不住希尔夏斯军队的进攻,退回莫提那。

   公元前43年4月21日,莫提那之战 安东尼在同希尔夏斯进行的另一场战斗中,尽管杀死了希尔夏斯,整个战斗却失利。安东尼率军向西撤退,跨过亚平宁山脉,进入利古里亚,而后又继续前进到达罗马的外高卢行省,与恺撒的一个忠心耿耿的部下阿米琉斯·李必达会合。随后不久,德西马斯·布鲁塔斯被强盗杀死。

   公元前43年8月,屋大维夺权 屋大维返回罗马,强迫元老院宣布他为执政官,而后又强迫元老院通过了一项法律,追诉刺杀恺撒的凶手,并且承认他是恺撒名义上的继承人。

   公元前43年11月,第二次三人执政(即“后三头同盟”) 屋大维向内高卢进发,希望能与安东尼结成同盟。在波诺尼亚(波伦亚)他与安东尼和李必达达成协议,成立一个三头同盟,共同统治罗马帝国,并惩办杀害恺撒的凶手。

   “后三头同盟”之间的战争(公元前43-前34年)

   公元前43-前34年,布鲁图斯和卡修斯在东方 马库斯·布鲁图斯和卡修斯完全控制了他们的马其顿和叙利亚行省。他们占领了主要的富裕城市和保护国,增强了军队保障的能力。公元前42年7月,他们在萨迪斯会合,组成联军,其总兵力大约为8万步兵、2万骑兵。他们于这年9月,跨过希腊海,返回色雷斯。

   公元前42年9月,安东尼和屋大维前往希腊 安东尼和屋大维率领大约85000名步兵和13000名骑兵,从布林底西港出发,向伊普路斯机动。当他们的先头部队正向东北方向机动时,在菲利皮城附近与共和派的军队遭遇。安东尼率领大部分部队急速向前增援,而留下苦恼的屋大维率领其余的部队在后面缓慢地跟进。通过这一战,安东尼在三头同盟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公元前42年10月3日,第一次菲利皮会战 安东尼发现,共和派的军队集中在菲利皮以西的两个筑垒营地中,他即刻着手进行认真仔细的计划,准备通过一片沼泽地,对位于布鲁图斯营地南面的卡修斯营地,实施突然攻击。安东尼的这次进攻本身是成功的,但是在进攻的过程中,布鲁图斯也对后三头同盟军队的左翼发动了出其不意的进攻,将其击溃,一度占领了敌人的营地,并迫使屋大维逃走。因此总的来看,在这场奇怪的战斗中,对抗双方胜败参半。共和派最有能力的领导人卡修斯,在他的军队被击败以后自杀身亡。

   公元前42年10月23日,第二次菲利皮会战 敌对双方营地的相互位置没有改变。安东尼希望能切断共和派军队的交通线,再次秘密地通过沼泽地,迁回攻击布鲁塔斯军队的左翼。与此同时,屋大维率领其余部队,从正面进攻,以吸引布鲁塔斯的注意力。随后,双方在菲利皮以南进行了激战,安东尼击败了共和派军队。布鲁塔斯率领大约4个军团的兵力逃走,不久自杀,后三头同盟同共和派的战争宣告结束。后三头同盟再次就他们的统治地区达成了协议:屋大维和李必达在西方,安东尼去东方。在西里西亚,安东尼与埃及的皇后克娄巴特拉相遇,跟随她到了埃及,引出一段历史上最著名、最多灾多难的爱情故事。

   公元前41年,佩鲁西安战争 马克·安东尼的弟弟鲁夏斯·安东尼已经成为执政官,他同屋大维发生冲突,内战一触即发。鲁夏斯得到了马克·安东尼之妻弗尔维娅的支持。在佩鲁西安战斗中,鲁夏斯和弗尔维娅均被屋大维俘虏。弗尔维娅不久死去。

   公元前40-前36年,屋大维同塞克斯图·庞培的战争 塞克斯是庞培最小的儿子,他征服了撒丁尼亚、西西里、科西嘉和伯罗奔尼撒等地区,对非洲与罗马之间的海上通路形成了威胁。这导致了他与屋大维之间不时地出现敌对状态。

   公元前40年,布林底西条约 菲利皮会战后不久,屋大维同安东尼的弟弟和妻子之间的冲突,导致这两位领导人之间也处于战争的边缘。安东尼同塞克斯图·庞培暂时结成同盟后,就率领一支小部队在布林底西附近登陆。然而,屋大维经过谈判,促使安东尼同意支持他同塞克斯图·庞培作战,同时他也为庞培入侵安息的准备提供帮助;他们还进一步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屋大维拥有意大利、达尔马提亚、撤丁尼亚、西班牙和高卢;李必达只保留非洲;安东尼统治所有的东方地区。由于安东尼同屋大维的妹妹屋大维娅结婚,因此这个协议得到强化。

   公元前38年,高卢和日耳曼地区的反抗 M.维波沙尼亚斯·阿格里巴按照屋大维的指示,成功地平息了莱茵河沿岸的叛乱。

   公元前37年,《塔伦图姆条约》 这个条约重申了在布林底西条约中达成的协议(参见上文)。安东尼向屋大维提供130艘战船,以支援他同塞克斯图·庞培作战;屋大维向安东尼提供1000名士兵,并允诺再派出4个军团的兵力,以支援他入侵安息。

   公元前36年6-10月,安东尼入侵安息 安东尼率领大约6万名步兵和1万名骑兵,经过幼发拉底河进入亚美尼亚,再穿过伊泽鲁姆和阿拉特山到达塔布里兹,而后又进入弗拉沙巴南面很远的米堤亚的阿特罗帕特尼(阿塞拜疆)地区。在这里他同安息的弗拉迭斯四世进行了一场战斗。在安息骑兵的一次袭击行动中,安东尼丧失了他的攻城纵列,并且遭到很大的伤亡,但他最终击退了安息军队的进攻,使其部队免遭覆灭之灾。安东尼被迫撤军,这次入侵行动使他失去了3万名士兵。

   公元前36年9月3日,瑙洛库斯(麦拉尹)之战 屋大维的舰队,在其忠诚的舰队司令官M.V.阿格里巴的指挥下,击败了塞克斯图·庞培的舰队,从而结束了屋大维同塞克斯图·庞培之间的战争。这次海战的胜利,新发明的“飞爪”武器,发挥了主要的作用(参见第四章→军事概况→海军战术)。与此同时,李必达也率军来到西西里,他名义上支援屋大维作战,而实质则想乘机夺取西西里。他的军队叛变并投靠了屋大维,其本人被屋大维俘虏,并被长期幽禁在罗马,一直到23年后死去。

   公元前36年,索格第埃之战 (参见第四章→东亚→中国→索格提埃之战)

   公元前34年,屋大维和安东尼远征 屋大维成功地平定了达尔马提亚、依利芮孔和潘诺尼亚等地区;与此同时,塞克斯图·庞培为了报复,率军进入叙利亚,进而又侵入安息。尽管他没能取得彻底的胜利,但他却成功地控制了亚美尼亚。

   屋大维同安东尼的战争(公元前33-前30年)

   公元前33年,屋大维与安东尼之间关系破裂 安东尼离弃了他的妻子屋大维娅,同已经为他生了三个孩子的克娄巴特拉结婚。这加大了他与屋大维之间的裂痕。屋大维通过对克娄巴特拉进行诉毁和人身攻击,把她描绘成想夺取整个罗马以及罗马帝国的邪恶的女人,激起整个罗马和意大利人民都开始反对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

   公元前32年,宣战 元老院向克姿巴特拉宣战,并取消安东尼执政的权力。

   公元前32年4-5月,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率军前往希腊 屋大维使罗马人相信,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这次率领陆上部队和一支强大的舰队到达希腊,是准备入侵意大利。然而,似乎很清楚,安东尼的这次行动并不是为了向屋大维挑战,而是想入侵东方。其军队大约有73000名步兵和12000名骑兵;舰队由450艘舰只组成,有水兵将近15万人。公元前32-前31年,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安排他们的舰队在希腊的西海岸阿克兴(普恩塔)附近过冬。

   公元前32-前31年,屋大维备战 他在布林底西集中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共有步兵8万人、骑兵12000人;他的舰队多达400多艘舰只,由阿格里巴指挥,在塔伦坦待命。

   公元前31年,屋大维进军希腊 这年初期,阿格里巴开始打击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在希腊西海岸的供给线,与此同时,屋大维横渡亚得里亚海,到达依利芮孔和伊庇鲁斯。而后他率领其大部分部队向南机动,企图占领阿克兴以北约8公里的一个基地,并准备固守这一地区。与此同时,在这一年的6月,阿格里巴攻取了一些岛屿,占领了希腊海岸的一些关键性地点,切断了安东尼通往埃及和亚洲的供给线。尽管存在着许多困难,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还是决定,最好能同敌人进行一场海上决战。不管怎样,他们认为自己的船比阿格里巴的船速度快,即使在海战中失败,他们也可以凭着船的速度只身逃回埃及,而部队则由P.柯拉苏斯·卡尼达斯率领从陆上开辟通路,回到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31年9月2日,阿克兴海战 敌对双方舰队的势力基本相等,每一方舰队的舰只都在400艘以上。阿格里巴将舰队编队划分为三个部分:两翼和中央,三部分的兵力基本相同;安东尼也将舰队划分成相似的三部分,只是每一部分的兵力稍微少一点;克娄巴特拉指挥60多艘战船作为后备队使用。战斗开始后,阿格里巴和安东尼都企图迁回敌方的北侧,结果,这个方向上的战斗特别紧张激烈和残酷。最初安东尼的舰队稍微占据了一点优势,但是不久安东尼的中央和左翼部队的舰只不是逃回阿克兴,就是投降。看到已经毫无取胜的希望,安东尼就向克娄巴特拉发出了准备逃走的信号,而后试图冲破敌人的重围。尽管此时双方的势力相差悬殊,但战斗却是异常地紧张激烈。安东尼的战船被“飞爪”钩住,他又换乘另一艘战船,率领他的部分舰只,成功地突出了重围,同克娄巴特拉会合,一起逃回埃及。在陆上卡尼达斯试图按照原先的计划,率领部队撤退,但是大部分部队开始叛变,投靠了屋大维。屋大维取得了彻底的决定性的胜利。

阿克兴海战

   公元前30年7月,屋大维入侵埃及 自从阿克兴海战以来,安东尼非常沮丧。屋大维在埃及登陆时,他突然振作起来,率军击溃了屋大维的先头部队。但听到克娄巴特拉已经自杀的谣传时,他立即拔剑自尽。克娄巴特拉投降,当她得知屋大维坚持要把她带回罗马示众时,她也自杀──可能是用毒蛇将自己咬死的,时年39岁。不过她已经证明她是一个有胆有识、能力出众的国家领导人,也是一个放荡荒淫而迷人的女人。对于罗马人而言,他们素以不怕任何国家和民族而著称,可是在当时却害怕过两个人:一个是汉尼拔,另一个就是克娄巴特拉。

   罗马帝国和罗马和平的开始(公元前30-前1年)

   公元前29年,屋大维返回罗马 屋大维获得了他叔父未曾拥有的皇帝称号,开始统治罗马。在罗马历史上哲那斯 [ 译者注:罗马守护神。 ] 神庙门第三次关闭,罗马终于实现了和平。屋大维立即着手创建罗马的帝国体制。然而他十分谨慎,同他的叔父恺撤一样,在形式上仍然保留了罗马民主共和国的政体。

   公元前27年,屋大维成为“奥古斯都” 元老院授予屋大维以最高的称号“奥古斯都”,(意为“神圣和至高无上的”)使他成为罗马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公元前27-前1年,军事改革 奥古斯都大量裁减军队,将原来的大约501000人,精减至约30万人,组成25个军团,每个军团6000人,再配属数量相等的辅助部队,几乎所有的部队都部署在外省区,其主要任务是守卫边境,只有他创建的“近卫军”留在身边,作为他的私人军队控制罗马和意大利,其他正规部队不能来到首都附近。近卫军共有10个大队,每个大队1000人。这支新型军队士兵的服役期为20年,奥古斯都允诺,当士兵服役期满可获得土地作为奖赏;没有公民权的辅助部队士兵,服役期满后,其本人以及家庭都可自动获得公民权。

   公元前20年,同安息签订条约 通过运用灵活而坚定的政治手段,奥古斯都同安息签订了一个满意的条约:安息的弗拉迭斯四世承认罗马对整个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以北的奥斯罗伊尼的宗主权,同时将从克拉苏和安东尼那里俘获的“银鹰”军徽和其他一些军旗,奉还给罗马。

   公元前20-前,年1沿北方边境线作战 在罗马帝国内以及大部分地区,基本上保持了和平与繁荣局面。然而,在这期间仍然有一些作战行动。公元前16年,戍守莱茵河防线的马库斯·罗尔里亚斯,在日耳曼一个游牧部落入侵时被击败。奥古斯都亲自前往高卢,派他的养子提比略和德鲁苏斯率军远征,进入拉伊提亚和潘诺尼亚境内,对日耳曼人实施报复。在公元前11年的鲁皮亚(利珀尔)河之战中,德鲁苏斯与其对手力量相差悬殊,他经过艰苦奋战,击退了敌人,而后继续前进,企图将罗马控制的范围推进至艾尔布河一线,直到公元前9年他战死为止。在这期间,提比略和德鲁苏斯于公元前12-前9年还***了另一次发生在潘诺尼亚的起义。而后,提比略于公元前9-前7年逐步将罗马的边界推进至艾尔布河一线。

更新于:1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