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地中海
中心地中海
作者:T.N.杜普伊 ·美国
出自————《哈珀-科林斯世界军事历史全书》
《第三章·巨人时代》
出自————《战争通史》
迦太基(公元前400-前200年)
公元前400-前200年,向西扩张 公元前4-前3世纪期间,尽管迦太基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西西里岛,但同时也沿着非洲和西班牙的地中海海岸线,以及直布罗陀海峡一边的大西洋海岸线进行陆上作战和海上远征。
公元前398-前397年, 同叙拉古的狄奥尼西奥斯的第一次战争 迦太基的军队在希米尔科的率领下,围攻叙拉古。但是因为瘟疫流行,被叙拉古军队击溃。迦太基被迫放弃西西里东部的突出部分和中心地区。
公元前392年,同狄奥尼西奥斯的第二次战争 叙拉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狄奥尼西奥斯取得了西西里岛的绝大部分控制权。迦太基仅剩下西部一些地区。
公元前385-前376年,同狄奥尼西奥斯的第三次战争 迦太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重新控制了西西里的西部和中部地区。
公元前368-前367年,同狄奥尼西奥斯的第四次战争 这是一场无结果的战争,最终因狄奥尼西奥斯去世而不了了之。
公元前347年,同罗马签订条约 这个条约明显是公元前509年所订条约的翻版。这个条约限制了罗马同意大利的贸易,同时迦太基军队撤出整个意大利。
公元前344-前339年,同叙拉古堤莫勒奥恩的战争 取得初期胜利后,迦太基军队再次围攻叙拉古。除了主城堡以外,几乎占领了整个城市。但是内部纠纷和瘟疫的流行,大大削弱了迦太基军队的战斗力。堤莫勒奥恩于公元前340年赶走了入侵者,而后在克里米苏斯之战中,又进行了一次成功的防御。同迦太基和平关系的确立是相当不顺利的。
公元前323-前312年,在西西里扩张 迦太基再次从叙拉古的内部纷争中获利,重新控制了西西里的大部分地区。
公元前311-前306年,同阿加索克利斯的战争 公元前311年,哈米尔卡击败了叙拉古的阿加索克利斯,并于公元前311-前310年围攻叙拉古。公元前310-前307年,阿加索克利斯率领军队进入非洲,又攻占了迦太基。随后,迦太基军队在他们的城墙外击败了入侵者,阿加索克利斯被迫逃往西西里,而在那里其子也被迦太基军队击败。迫于各种原因,双方媾和,又恢复了和平局面。
公元前306年,同罗马签订条约 迦太基和罗马对各自在地中海地区通商的范围作出了限制。
公元前278-前276年,同皮洛士的战争 在另一场战争爆发后,叙拉古请求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给予援助。当时,击败了罗马以后,皮洛士已经控制了意大利的南部(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征服意大利)。皮洛士把迦太基人从他们占领的叙拉古的领土上赶了出去,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皮洛士不能把迦太基人从西西里西部和中部的基地中赶出去。公元前277年,迦太基人同罗马结成了一个反皮洛士同盟。皮洛士最终控制了西西里,意大利又回到罗马的统治之下(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征服意大利)。
公元前264-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战争 迦太基的西西里岛被罗马夺去(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第一次布匿战争)。
公元前241-前237年,哈米尔卡崛起 哈米尔卡·巴卡和汉诺是政治上的竞争对手。哈米尔卡·巴卡是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英雄,汉诺在非洲同努米底亚和毛里塔尼亚作战中取得了胜利,也具有一定的声望。公元前238年,一些雇佣兵因为拿不到军饷,在马多的领导下举行起义。这个事件是由于汉诺不适当的领导方法而引起的。起义士兵有25000人,对迦太基城进行围攻。哈米尔卡被召回指挥迦太基军队。他用一种非常出色、巧妙的策略,在迦太基城外得到了一支1万人的军队,并在乌第卡之战击败了起义士兵。不久,他又在突尼斯附近地区实施了一场伏击战,击败了另一支起义队伍。这是在迦太基的最后一次起义,哈米尔卡现在成为迦太基人公认的领袖。
公元前238年,撒丁尼亚被罗马夺占 (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双方战争)
公元前237-前228年,征服西班牙 为弥补丢失西西里和沙地尼亚所造成的损失,并为与罗马的未来战争提供一个新基地,哈米尔卡决定远征西班牙。他用自己的钱扩充了军队,扩大了迦太基在伊比利亚的步兵。生前,他占领了这个半岛泰古斯河和艾布罗河下游的大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汉诺在迦太基国内在政治上再次获得了优势地位。
公元前228-前221年,哈斯德鲁拔·巴卡在西班牙 哈斯德鲁拔是哈米尔卡的女婿,他巩固了哈米尔卡征战的成果,并同罗马签订条约,确认迦太基拥有艾布罗河以南的所有地区。
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拔遇刺 哈米尔卡之子汉尼拔·巴卡(公元前247-前183年)继承了他的位置。
公元前221-前219年,汉尼拔巩固作战 汉尼拔同“蛮族”在外围地区进行了两次成功的作战,并控制了多瑙河以北地区,而后开始进攻港口城市萨贡托。萨贡托是罗马的同盟国,是艾布罗河以南地区唯一一个反对迦太基的国家。汉尼拔对萨贡托的进攻引发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第二次布匿战争→扎马会战)。
大希腊(西西里和南意大利,公元前400-前264年)
公元前405-前367年,叙拉古的狄奥尼西奥斯·泰兰特统治期 狄奥尼西奥斯·泰兰特在力量壮大以后,狄奥尼西奥斯于公元前404年发动了一场同迦太基的战争。公元前403-前400年开始向外扩张,控制了整个周边地区。
公元前398-前367年,同迦太基的战争 狄奥尼西奥斯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从而控制了整个西西里地区。
公元前390-前379年,狄奥尼西奥斯征服南意大利 叙拉古成为大希腊地区、事实上也是整个中心地中海地区的强有力的领袖。公元前389年,在伊勒波鲁斯战斗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以后,狄奥尼西奥斯征服了意大利同盟。
公元前366-前344年,骚乱 狄奥尼西奥斯死后,叙拉古和西西里岛的希腊城邦,持续了长达20多年的骚乱。迦太基把大部分被狄奥尼西奥斯抢占的领土又夺了回来。当另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堤莫勒奥恩出现后,叙拉古才恢复秩序。
公元前344-前339年,堤莫勒奥恩同迦太基的战争 (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迦太基→同叙拉古堤莫勒奥恩的战争)
公元前338-前330年,希腊入侵意大利 这个世纪伊始,希腊人和居住在意大利南部(萨谟奈、鲁茨尼亚和乌伯里亚)的土著意大利人之间的战争就零零星星、持续不断。公元前338年,希腊人请求并得到斯巴达阿奇马达斯的援助。阿奇马达斯死后,又得到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的援助。
公元前334-前330年,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战役 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来到意大利,帮助他林敦反对鲁茨尼亚、布鲁提安斯和萨谟奈。伊庇鲁斯同罗马结成了反对萨谟奈的同盟,但是在公元前331年的潘多西亚会战中兵败身亡。伊庇鲁斯的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的亚历山大的叔父,在他战死以前,其侄子亚历山大给他写了一份热情洋溢的书信,报告他在同波斯的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看到这个报告后,他是这样答复他的侄子的:当我同男人作战时,你却是在同女人们作战。
公元前317年,阿加索克利斯崛起 自从公元前323年堤莫勒奥恩死后,叙拉古开始混乱并衰落。阿加索克利斯又在叙拉古恢复了秩序。
公元前311-前306年,阿加索克利斯同迦太基的战争 (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迦太基→同阿加索克利斯的战争)
公元前302年,阿加索克利斯入侵意大利南部 他林敦请求叙拉古出兵援助,阿加索克利斯开始时犹豫不决,最后终于率军远征,进入意大利南部地区,帮助他林敦同意大利作战。
公元前282-前275年,皮洛士在南意大利和希腊 (参见①第三章→中心地中海→迦太基→同皮洛士的战争;②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征服意大利)
公元前275年,马美尔提尼 阿加索克利斯去世后,希罗二世继承叙拉古的王位。意大利雇佣兵组织不服从他的统治,开始叛乱。这些以前被称为“战神之子”的雇佣兵,不久占领了梅萨纳(今墨西拿),把它变成一个从事大规模抢劫活动的陆海基地,并经常同叙拉古发生对抗。公元前265年,叙拉古的希罗二世出兵攻打梅萨纳,对马美尔提尼进行残酷***。占领梅萨纳的马美尔提尼战败后,其内部分为两派:一派请求罗马的援助,另一派却寻求迦太基的支持。迦太基很快派出部队,赶走了叙拉古军队,占领了梅萨纳城。后来罗马也派出军队进入这一地区,于是罗马和迦太基的争端在梅萨纳再次爆发。这就是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起因(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第一次布匿战争)。
罗马(公元前400-前200年)
征服意大利(公元前405-前265年)
公元前405-前396年,同维爱的战争 这是关系到罗马生死存亡的第一次战争。企图攻占维爱城的罗马军队被击败以后,罗马的第一位伟大将军卡米卢斯亲自率军围攻该城。他发现在维爱城墙下有一个地下排水道,便派人沿着排水道潜入城中,破坏敌人的防御,同时他组织外面进攻,占领了该城,使持续了九年的围攻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罗马→共和国)。
公元前390年,高卢人洗劫罗马 凯尔特人,又称高卢人,于公元前400年迁移到波河流域地区,在爱琴海岸一带扩展地盘,最远到达阿塞河以南地区。公元前390年开始侵入意大利中部,占据了荒凉的伊特鲁里亚大部分地区。公元前390年,在阿尔利亚之战罗马军队被击溃,高卢人乘胜扩大战果,直扑罗马本土。除了在卡皮托利尼山上的城堡和朱庇特神庙以外,凯尔特人攻下了所有的城镇。卡米卢斯付出大量贡金。凯尔特人对意大利中部的侵袭长达50年。
公元前389-前343年,在拉丁扩张 罗马很快从凯尔特人的掠夺中恢复过来,开始在拉丁和伊特鲁里亚地区向所有的方向扩张。在彻底击败伊快亚斯和服尔西两个民族并占领了他们的领土以后,卡米卢斯才停止扩张。公元前389年,很多被征服的城市成为罗马领导下的拉丁同盟的成员。
公元前367年,第二次凯尔特人入侵 罗马独裁者米卡卢斯再次号召人民把凯尔特人驱逐出去,然后他重新整顿了这个地区(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的军事体制→军队组织和战术)。
公元前362-前345年,拉丁反抗 罗马克服了很大的困难才保住了其领导地位。
公元前343-前341年,第一次萨谟奈战争 坎帕尼亚的卡普阿城请求罗马援助,以抵抗好战的萨谟奈部族的进攻,罗马为此出兵。公元前342年,罗马军队在马库斯·弗勒里亚斯·科法斯指挥下,在芒特高鲁斯会战中取得了一次比较大的胜利,但是却不能使萨谟奈民族屈服。不过,通过这一战罗马保住了坎帕尼亚。
公元前340-前338年,拉丁战争 拉丁同盟和殖民地开始对罗马的领导地位提出挑战,并且进行反抗,此举得到包括坎帕尼亚人在内的一些持有反抗情绪的民族的支持,因此一度曾威胁到罗马本土。而此时萨谟奈民族正忙于同意大利、希腊作战(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大希腊→希腊入侵意大利),没有参加反叛,这对罗马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公元前339年,罗马军队在维苏威之战中失利,指挥官、罗马的执政官穆什阵亡。公元前338年,托尔夸图斯率罗马军队在特里法努战斗中取胜,平息了叛乱。拉丁人失败后被迫同意同罗马结盟,并公推罗马为首,基本上附属于罗马。罗马不断加强其地位,并继续蚕食这一地区。
公元前327-前304年,第二次萨谟奈战争 萨谟奈人取得了战争初期的胜利,罗马军队多次失败。公元前321年,执政官波斯图米亚斯和卡尔维纳斯指挥下的罗马军队,在亚平宁山脉考地安峡谷,遭到波恩堤亚斯指挥下的萨谟奈军队的伏击,彻底失败,被迫投降。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罗马同意在短期内停战。罗马对其军队体制进行了彻底改革(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的军事体制→军队组织和战术)。战争不久再次爆发。罗马人取得了初战的胜利,后在公元前316年的劳图莱战斗中失利,但是在公元前315年的契乌纳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公元前312年修筑的从罗马到卡普阿城的阿皮亚大道,使罗马获得了巨大的优势,终于能够将萨谟奈人赶出坎佩尼亚。公元前311年,北方的埃特鲁斯坎人受萨谟奈的鼓动,也加入了反抗罗马的战争。公元前310年,在瓦迪莫湖战斗中,埃特鲁斯坎人遭到失败,并于公元前308年被迫议和。与此同时,公元前309年,卡尔索在亚平宁山脉南部地区同萨谟奈人的作战中,取得了一次重大胜利。公元前308年,居住在亚平宁山脉东南部地区的所有意大利人──乌波里安斯、拜占庭和马西斯都加入到萨谟奈一方。为***这些民族的反抗,罗马分陆海两路对这一地区实施远征,这是罗马在亚得里亚海第一次使用海上力量。公元前305年,罗马执政官富尔法斯和波斯图米亚斯在博维阿纳姆作战中,击败了萨谟奈人,取得了这次战争中决定性会战的胜利。到公元前304年,罗马所有的敌人都被迫同罗马议和。
公元前298-前290年,第三次萨谟奈战争 战争初期,萨谟奈同罗马的鲁西斯·西庇阿在卡米利纽姆地区进行的作战中取得了胜利,并鼓动埃特鲁斯坎组成了又一个反罗马的同盟。高卢和萨宾人也加入了这一同盟。公元前295年,在萨索费拉托之战中,拉尔利纽斯和德西斯·马斯(拉丁战争英雄的儿子)指挥下的罗马军队,打败了由埃特鲁斯坎、高卢和萨谟奈组成的联军。德西斯·马斯与其父一样,在罗马面临战争危机时,不惜牺牲自己的优越生活投入战斗,其部队取得了一次决定性的胜利。高卢、萨宾和埃特鲁斯坎人纷纷向罗马求和,但萨谟奈人继续战斗,直到在阿奎洛尼亚战斗中被邓塔达斯击败才被迫求和。鉴于萨谟奈人的勇猛的作战精神,罗马允许其成为自己的盟友而非臣民。
公元前285-前282年,埃特鲁斯坎和高卢的反叛 公元前285年,卡埃西琉斯指挥下的一支罗马军队在阿勒堤亚姆地区被高卢人消灭。但由埃特鲁斯坎人和高卢人组成的联合军队侵入罗马时,于公元前283年,在法第莫湖以北地区被多拉皮尔拉击退,公元前282年,埃特鲁斯坎的增援部队在波巴隆尼亚地区也被消灭。
公元前281-前272年,同皮洛士的战争 罗马向意大利南部他林敦扩张,他林敦战败,于是向伊庇鲁斯的国王皮洛士求救。皮洛士率领2万名步兵和3000多名塞沙利和伊庇鲁斯骑兵,来到了他林敦。皮洛士的军队体制类似于马其顿的“法兰克斯”方阵体制,他自封为意大利南部希腊城市的主宰。
公元前280年,赫拉克利亚之战(又称塞里斯河之战) 拉伊维努斯指挥下的罗马军队大约有35000人,皮洛士的军队有3万人。战斗一开始,皮洛士使用大象冲击罗马军队的骑兵部队,因为这些骑兵以前从未同大象作战,因此罗马军队一触即溃;然后皮洛士又将陷于极度混乱的罗马步兵赶过了塞里斯河。罗马军队损失了7000-15000人,皮洛士的军队也损失了4000-11000人。后来这位皇帝感慨地说:“再来一次这样的胜利,我将不剩一兵一卒。”进军罗马以后,得到罗马联军正迎面向他扑来的消息时,皮洛士对敌人的顽强和同盟国的忠诚程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又退回到意大利南部地区,在那里招募了一支大约7万人的庞大军队,其成员主要来自于萨谟奈南部和意大利南部的其他国家以及希腊。
公元前279年,奥斯库卢姆之战(又称阿斯科利之战) 执政官卡伊斯·费波里西斯和奎因图斯·阿米里亚斯率领的罗马军队向南挺进,直趋阿普里亚,与皮洛士军队在奥斯库卢姆附近地区遭遇。两军势力相当。两天战斗的第一天是非决定性的,双方均无多大战果。战斗的第二天,皮洛士负伤但仍坚持指挥,他再次使用大象来对付罗马的骑兵,然而,罗马军队始终保持着良好的秩序。双方的损失大约都是11000人,皮洛士从希腊本土带来的重步兵基本上损失殆尽,他再一次用惨重的代价换来了最终的胜利,“皮洛士的胜利”由此成为代价惨重的代名词。
公元前278-前276年,皮洛士在西西里 (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迦太基→同皮洛士的战争)
公元前275年,贝尼文坦之战 在从西西里返回的途中,皮洛士与卡里亚斯·德塔达斯指挥下的另一支罗马军队相遇,双方进行了一次战况急剧变化的战斗。战斗开始时,皮洛士通过使用战象,又一次击溃了罗马军队。罗马军队退回到营地,得到了营地警卫部队的增援。罗马军队首先派出一支部队,机动到大象的背后,攻击皮洛士军队方阵的后方,使其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罗马正面部队立即组织了反冲击,皮洛士被彻底击溃,损失巨大。临返回希腊时,皮洛士感慨地对部下宣称:“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战场啊!我把它留给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使用吧。”公元前272年,也就是从罗马返回的当年,皮洛士在亚各斯的一次巷战中阵亡。
公元前272-前265年,巩固意大利 占领了里吉安城邦以后,罗马控制了整个意大利南部地区。公元前269年,又***了萨谟奈的反抗,罗马成为阿那斯河(今阿诺河)以南所有意大利地区的主宰。
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年)
公元前265年,在梅萨纳战争爆发 梅萨纳的意大利雇佣军的领导人,同叙拉古的喀罗二世,为争夺西西里岛东北端的梅萨纳城而发生冲突。占领该城的意大利雇佣军被叙拉古军队击败,遂请求迦太基军队出兵援助,同时另一派却坚持向罗马求救。迦太基军队首先赶到,并赶走了叙拉古人,占领了该城。但公元前264年,罗马军队也进入西西里,在喀罗二世军队配合下,击败了迦太基军队,并占领了梅萨纳城,战争正式爆发。公元前263年,罗马人与叙利亚人结盟,然后又入侵西西里岛西部,围攻阿格里真托的迦太基人据点。
公元前262年,阿格里真托围攻战 防御者在汉尼拔·笈斯科的率领下,组织了坚固防御,迦太基还派出了由汉诺(是普通的迦太基人的名字,迦太基人的领袖中有几个人都用这个名字)率领的增援部队。在随后的战斗中,汉诺被击败,但是汉尼拔率领部队从城中逃了出来。这一胜利,使罗马控制了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地区,只有在西西里岛的西海岸,还有一些迦太基人的基地。
公元前260年,利帕拉岛之战 C.C.西庇阿率领的罗马海军舰队,被迦太基海军击败。
公元前260年,米拉海角之战 杜伊利乌斯指挥罗马舰队,首次采用新的海上作战方法,在米拉海角与迦太基海军展开激战,第一次取得海战的胜利。罗马军队乘胜进攻,迅速侵入科西嘉和撒丁尼亚。
公元前256年,伊柯诺纽斯海角之战 罗马的两位执政官M.阿特里亚斯·勒古鲁斯和L.曼琉斯·法尔索率领一支庞大的舰队向非洲进发。舰队由330艘舰只组成,并搭乘了15万名士兵和水手。途中在西西里海岸与迦太基海军相遇。迦太基的舰队有350艘舰只,由哈米尔卡和汉诺指挥。经过一场激烈战斗,罗马的新战术再次显示出决定性的威力:边太基海军的30艘战船被击沉,64艘被俘获;而罗马只损失了24艘舰只。
公元前256年,入侵非洲 罗马舰队到达了迦太基附近的非洲海岸,勒古鲁斯率领2万名士兵登陆。勒古鲁斯在阿代斯会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迦太基被迫求和。但勒古鲁斯提出的条件十分苛刻,迦大基无法接受,于是决定继续战斗下去,并求助于斯巴达的克察提普斯。克察提普斯是一个极能干的军人,是斯巴达军队的财富,他不久率领一支希腊雇佣军来到迦太基。
公元前255年,突尼斯之战 克察提普斯对迦太基的军队重新进行了整编和训练,鼓舞并恢复了军队的士气,而后与勒古鲁斯在突尼斯地区进行了一场野战。双方的军队在规模上基本上是一样的,每方都近2万人。克察提普斯充分发挥了骑兵、战象和希腊雇佣兵“法兰克斯”方阵的威力,击败了勒古鲁斯军队。勒古鲁斯和一半罗马士兵都成了迦太基军队的俘虏。剩下的罗马军队不足5000人,逃到很远的一个海角,后来被罗马舰队营救。但是罗马这个舰队在非洲和西西里之间又遇到了风暴,364艘舰只的舰队一下子损失了284艘,10万名最好的罗马士兵、水手和海员葬身于海底。
公元前254年,迦太基叛乱 由于舰队的损失,以及首都所处位置的限制,罗马对迦太基加强在西西里岛的攻势并再次占领阿格里真托无能为力。后来罗马作出了反应,在巴诺麦斯地区成功地实施了一次两栖进攻作战。双方的争战出现了僵持局面。
公元前251年,巴诺麦斯之战 在西西里的西北地区,迦太基将军哈斯德鲁拔被罗马执政官卡西琉亚斯·米特拉斯击败。这两支军队势力相当,大约都为25000人。迦太基再次求和,他们派被俘的罗马将军勒古鲁斯返回罗马,让他转达迦太基停战和交换战俘的要求,并提出如果实现短期和平的条件不能接受的话,双方至少可以交换战俘。根据传说,勒古鲁斯返回罗马后,极力劝说他的人民,应该拒绝迦太基提出的两项条件。因为他离开迦太基以前曾经发誓仍会回去,因此向祖国表达了意愿后,他毅然自愿返回迦太基。在那里,他被严刑拷打而死。
公元前249年,德里巴那(特里巴尼)之战 执政官柯劳第亚斯·巴尔奇率领罗马舰队封锁利里巴安 [ 译者注:西西里岛西方港口,今马萨拉。 ] ,与舰队司令官阿德哈尔拔率领的迦太基舰队相遇。双方舰队都有大约200艘战舰。就在这次战斗之前,柯劳第亚斯举行了一次祭祀,祈求神灵的保佑。他抓来一些祭祀用的鸡放在甲板上,喂谷物给它们,据说这样才能提供一个好的预兆。但是那些鸡拒绝吃东西,于是柯劳第亚斯命令把鸡都抛出船外,扔到水里,并说了一句:“那么就让它们喝水去吧。”最后,罗马舰队被击溃,损失了93艘船,8000名罗马士兵战死,另有2万名士兵被俘,而迦太基舰只无一损伤,柯劳第亚斯因为这次作战失利被召回了罗马,当他拒绝任命一个合适的独裁者继承人时,被元老院处以重罚。这一年罗马十分不幸,对迦太基哈米尔卡·巴卡军的陆海两路进攻,在埃里克斯 [ 译者注:今埃里塞。 ] 被击退。不久,这次作战残余的罗马舰队又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几乎全军覆没。这是罗马第四次遭受这样大的损失,在风暴中总计损失了700艘舰只和20万名士兵。他们把这些看作是神灵的警告,遂在几年内放弃了海上作战的努力。
公元前247-前242年,哈米卡尔·巴卡在西西里岛西部地区 在五年的时间内,他击退了罗马的所有进攻,再次占领了迦太基基地。罗马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被哈米尔卡·巴卡的技巧和智慧所抵消。因为消除了罗马海上的严重威胁,哈米尔卡派出舰队沿意大利海岸进行扩张。
公元前242年,征服利利巴厄姆和德里帕农 重新组建了海军后,罗马派出一支大约由200艘舰只组成的舰队,由鲁塔堤亚斯·卡图拉斯指挥,进入西西里西部地区,通过陆海联合作战,攻占了迦太基的要塞。
公元前241年,埃加迪群岛之战 迦太基派汉诺率领由200艘舰只组成的舰队,进入西西里地区。在此次战斗中,罗马的卡图拉斯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俘获迦太基战船70艘,击沉50多艘。因为这次损失,汉诺受到惩罚,迦太基也被迫求和,同意撤出西西里岛,并赔偿罗马3200金塔兰特(相当于9500万美元),分10年付清。罗马允许叙拉古保留对西西里东部地区的控制权,但把西西里西部建成罗马第一个海外行省。
双方战争(公元前241-前219年)
公元前238年,罗马占领撒丁尼亚 由于迦太基雇佣兵起义(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迦太基→哈米尔卡崛起),撒丁尼亚也发生了骚乱,罗马乘机而入,占领了这一地区,罗马军队花费了几年时间才平定撒丁尼亚“蛮族”的反抗。
公元前235年,和平罗马 处于战争状态时,哲那斯 [ 译者注:罗马守护神。 ] 庙门总是敞开的。这是历史记载中第一次关闭这个庙门。
公元前229-前228年,第一次伊利里亚战争 希腊城邦请求罗马帮助***伊利里亚在亚得里亚和爱奥尼亚海的海盗。罗马于是派遣使者前往伊里尼亚劝说摄政王后托伊塔,但使者被杀害。罗马军队不久出兵,以绝对优势使伊利里亚屈服。
公元前225-前222年,高卢人入侵意大利中部 公元前225年,高卢在法伊沙拉赢得一次胜利。然而,公元前224年,阿米里亚斯·巴帕斯和盖亚斯·阿堤里亚斯·里古拉斯指挥罗马军队在第拉蒙战斗中又击溃了高卢人,但是在这次作战中里古拉斯不幸阵亡。4万高卢士兵阵亡,1万人被俘,还有2万人逃散。罗马军队又向波河谷地以北地区挺进,在那里M.C.马西琉斯取得了克拉斯第坦战斗的胜利。
公元前219年,第二次伊利里亚战争 伊利里亚国王斯柯第莱达斯的行为,激怒了罗马人。罗马又进行了一次惩罚性的远征,彻底摧毁了伊利里亚。
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9-前202年)
公元前219年,围攻萨贡托 萨贡托是个希腊城市,坐落于西班牙埃布罗河以南地区,与罗马结盟,是所在地区唯一不受迦太基控制的城邦。哈米尔卡·巴卡之子汉尼拔要求萨贡托投降,但遭拒绝。汉尼拔继承了他父亲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计划,在意识到可能会挑起与罗马冲突的情况下,毅然出兵萨贡托。罗马要求迦太基军队撤出萨贡托并投降,但遭到拒绝,于是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在围攻了八个月以后,汉尼拔攻占了萨贡托。现在,汉尼拔的伊比利亚基地己经安全,准备实施他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计划。
汉尼拔的作战地区(进攻意大利的路线)
公元前218年,汉尼拔的计划 由于罗马拥有制海权,汉尼拔决定亲自率领一支大部队从西班牙出发,从陆地横穿高卢南部地区,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直趋波河流域;派出代表到外高卢和内高卢(亦称南高卢),寻求与这些国家联盟,以保证通往西班牙的后方交通线安全,并在意大利北部获得一个可靠的前方基地;在英勇善战并对罗马人充满仇恨的凯尔特民族中招募新兵,以加强自己的力量;与马其顿的菲利普五世取得联系,并迫使罗马进行两线作战;给其兄弟哈斯德鲁拔留下2万人马,以保证西班牙后方的安全。
公元前218年,罗马的计划 执政官堤图斯·森普罗马亚率领大约3万军队,和由60艘舰只组成的舰队侵入非洲,并进攻迦太基本土;执政官巴波里亚斯·科尼里亚斯·西庇阿和他的兄弟哥那伊乌斯·科尼里亚斯·西庇阿准备率26000人和60艘舰只,进入西班牙;执政官拉西斯·孟拉斯率22000人守卫内高卢,以保证当西庇阿的军队同趣太基军作战时,凯尔特人不致于发生叛乱。罗马对汉尼拔的入侵计划一无所知。
公元前218年3-7月,穿过比利牛斯山脉 汉尼拔率领大约9万名士兵,跨过了埃布罗河,来到了比利牛斯山脉的南部。他在这个地区留下了强大的警卫部队,建立了一个兵源补给站,然后只带领不足5万名步兵、9600名骑兵和80头战象进入高卢。
公元前218年7-10月,横穿高卢 尽管在行军途中、特别是在通过龙河时遇到了一些抵抗,但由于汉尼拔事先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总的来说通过高卢地区是比较顺利和迅速的。西庇阿得知汉尼拔的这次机动后,就率领他在马斯塞里亚(马塞尔勒)的部队,企图切断迦太基军的后路。汉尼拔为了避免在进军途中与敌过多地纠缠,已经准备转而向北行军,越过龙河谷地,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大西庇阿没能堵住汉尼拔,非常气恼,重新调整了部署:派出一支小部队顺着海岸赶回意大利北部地区;又派出另一支小部队,由他兄弟哥那伊乌斯·科尼里亚斯·西庇阿率领向西班牙进军。
公元前218年10月,翻越阿尔卑斯山 阿尔卑斯山已经是冰天雪地,但汉尼拔仍然坚持翻越这座大山。他的很多士兵和马匹、大象冻死在这里,还有很多士兵被凶悍、怀有敌意的山地民族杀害。当他到达波河谷地时,只剩下2万名步兵、6000名骑兵和一些战象。
公元前218年11月,提契诺之战 迦太基人进军神速,汉尼拔突然来到了罗马的领土上,出现在西庇阿的面前。西庇阿措手不及,急忙调集刚刚从高卢的失败中清醒过来的门西里亚部队,在提契诺河一线阻击迦太基军队。这一战主要是双方骑兵进行的。罗马军队被击溃,西庇阿负伤逃脱。
公元前218年12月,特雷比亚之战 得到了汉尼拔到来的消息之后,西门普罗纽斯急忙将其部队从西西里岛经过亚得里亚海运到波河谷地地区,与西庇阿的军队会合。由于在高卢地区得到了补充,汉尼拔的军队已增至3万人,他采取措施诱使西门普罗纽斯出战。西门普罗纽斯不听西庇阿的劝告,渡过特雷比亚河,向汉尼拔发起攻击。汉尼拔在组织部队对立足未稳、尚处分散状态的罗马军队实施反冲击的同时,派其幼弟马哥率领一小部分步兵和骑兵,绕过敌人的正面,对其翼侧和后方实施攻击。罗马的4万军队,只有1万人逃脱,其余的全部被杀或被俘。汉尼拔的军队可能只损失了5000人。
特雷比亚之战
公元前218年,西班牙 与此同时,哥那伊乌斯·科尼里亚斯·西庇阿已经占领西班牙埃布罗河的北岸,击败并俘虏了汉诺,完全控制了埃布罗河和潘嫩尼斯河之间的地区(汉诺很可能是汉尼拔的三弟,他后来或许是逃跑或被释放或以交换战俘的形式放回西班牙。
公元前217年1-3月,冬季在波河谷地扎营 汉尼拔休整部队,补充一些高卢新兵,同时通过在意大利高效的间谍网搜集有关情报。他已经了解到罗马两位新执政官的情况:一位是在3月15日刚刚上任的盖亚斯·弗拉米尼亚斯,他率领大约4万兵力在阿利坦(阿里索);另一位是哥那伊亚斯·索威里斯,他拥有2万兵力驻守阿里米南(里密尼)。罗马执政官的军队已经封锁了通往意大利中部和罗马的两条主要道路。
公元前217年3-4月,向意大利中部进军 在这个历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计划的远距离机动中,汉尼拔率领大约4万人,突然跨过了热那亚北部大雪封山的亚平宁山脉,沿着亚得里亚海岸向南进军,经过四天的奋战,通过了难行的阿那斯沼泽地──如果到了春天,这一带洪水泛滥,要想通过是不可能的。他不久来到克沪西安附近通往罗马的阿利坦大道,处于罗马军队与罗马首都之间的位置。在这次艰难的行军中,汉尼拔的一只眼睛因为感染而失明。
公元前217年4月,特拉西梅诺湖之战 任性的弗拉米尼亚斯率军迅速南进寻找战机。但是他为了速度,却牺牲了安全──其交通线被切断。当他认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了。汉尼拔既熟悉罗马的战术,也了解对手的特点,因此他在通往特拉西梅诺湖主要道路上,选择了一段狭长隘路作为伏击战场,把他的全部部队埋伏在这段隘路中一个突出的悬崖下面。他的轻步兵隐蔽在山的一侧,骑兵位于其后;重步兵部署在隘路的南端出口,准备封锁这条道路。当罗马的先头部队到达隘路的南出口时,遭到汉尼拔步兵的阻击而停止前进,而整个部队也逐渐进入了这条约6.4公里长的隘路。汉尼拔命令骑兵部队关闭隘路的北端出口,然后使用他的轻步兵从东侧向罗马部队发起攻击。突然的攻击,完全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敌人极为恐慌,基本上处于引颈待毙的境地。3万罗马士兵包括弗拉米尼亚斯,阵亡或被俘;另外1万名罗马士兵从山上四散逃走,将这次惨败的消息带回了罗马。汉尼拔继续向南行进,希望那里名义上是罗马的同盟而实际上只是罗马的傀儡的城邦和民族,能加入到自己一方,以在意大利南部建立一个前方基地。
公元前217年5-10月,昆图斯·费边被罗马元老院任命为罗马独裁官 费边认识到他不能在野战中同汉尼拔进行直接对抗,因此他尽量避免与之发生大规模正式交战,而只进行迟滞作战和袭扰。这种“费边战术”,不久就给他带来了一个绰号“康克推多”(延误者或迟延者之意)。很多罗马人不久就产生了急躁情绪,他们只知道传统的进攻作战,而对费边这种战术毫不理解。M.米那西·鲁富斯是费边手下的一名副官,他对“费边战术”表示嘲笑,得到了元老院的支持,被赋予独裁官的身份,与费边具有同等的指挥权。汉尼拔尽他的最大所能,诱使罗马军队出战,其种种努力终于获得了报偿,M.米那西·鲁富斯在日罗尼亚姆地区接受了挑战。汉尼拔马上实施进攻。M.米那西·鲁富斯已处于失败的边缘,幸亏费边及时赶到,对迦太基军队侧翼实施攻击,才使M.米那西·鲁富斯幸免于难。汉尼拔谨慎地撤回了部队。从此以后,M.米那西·鲁富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给费边以忠诚的支持。
公元前217-前211年,西班牙和非洲 与此同时,巴波里亚斯·西庇阿(史称大西庇阿)率领一支8000人的增援部队已经与他在西班牙的兄弟会合。在随后几年里,西庇阿兄弟取得了一些成功,而迫使哈斯德鲁拔退守艾布罗河防线。他们还促使努米底亚国王薛法克斯于公元前213年起兵反叛迦太基。然而,哈斯德鲁拔同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撤一起又返回非洲,并击败了薛法克斯。公元前212年,哈斯德鲁拔率领一支增援部队──包括努米底亚骑兵,又返回了西班牙。此时,西庇阿兄弟又夺回了萨贡托。
公元前216年4-7月多亏费边赢得了时间,罗马才建立起一支由8个罗马军团和8个联军军团组成的军队,有8万步兵,外加7000名骑兵。这些军队由两位新执政官阿米里亚斯·包拉斯和特伦堤亚斯·瓦罗率领,前往阿普利亚南部地区,寻求与汉尼拔交战。汉尼拔有大约4万名步兵和1万名骑兵,正在寻找和创造与敌交战的条件。阿米里阿斯·包拉斯是一个沉着谨慎的领导人,他认真仔细地防止给敌人以任何可乘之机,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劝说他那急躁的同伴堤亚斯·瓦罗奉行相同的策略。两位执政官轮流指挥,每人一天。为了能更好地创造战机,汉尼拔利用夜间行军机动到坎尼,攻占了罗马的一个后勤仓库,还在阿普利亚南部富裕城邦获得补充。罗马军队尾随而至,双方均在奥菲都斯河南岸安营扎寨,彼此相距约10公里。
坎尼之战(公元前216年8月2日)
这天早晨,得知堤亚斯·瓦罗接任罗马军队的指挥官后,汉尼拔只留下大约8000人守卫营地,其余部队由他亲自率领立即来到罗马军队营地附近。他对兵力进行了认真地部署,其中军由西班牙士兵和高卢士兵组成,排成纵深很浅的方阵;他把主力非洲部队部署在两侧,每一侧都排成纵深很大的方阵;整个军阵的左翼是哈斯德鲁拔率领的8000名西班牙和高卢重骑兵;在右翼部署了2000名努米底亚轻骑兵。
坎尼之战
堤亚斯·瓦罗用大部兵力迎接挑战。他派11000人去攻击汉尼拔的营地。他意识到迦太基军队的翼侧已经作好了防御准备,要想对其实施包围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决定利用数量上的优势,将大约65000人的部队列成密集的、纵深很大的战斗队形,企图对只有32000人的迦太基军阵的中央实施正面攻击。其右翼是2400名罗马骑兵,左翼是4800名同盟国的骑兵。
在轻步兵预备作战的掩护下,汉尼拔薄弱的中央方阵开始向前推进,在整个队形中处于突出地位,两翼重步兵则突然停住。此时边太基军队的队形呈“凸”形。
战斗首先由左冀开始,迦太基军队占有优势的西班牙和高卢骑兵向罗马骑兵发起冲击,将其击溃,然后回转到罗马军队的后方,同努米底亚骑兵一起对罗马联军骑兵的后方实施攻击,将罗马联军骑兵也逐出战场。努米底亚骑兵对退却的罗马骑兵实施追击,而迦太基重骑兵则回转,攻击罗马步兵的后方。
与此同时,步兵的作战完全按汉尼拔的计划进行。在罗马军队猛烈的攻击下,迦太基军阵中央突出的部分缓慢地向后退却。瓦罗派第二线部队投入战斗,对迦太基的中央实施猛攻,并命令他的三线、甚至最后的预备力量都加强进去,企图将迦太基军队赶到奥菲都斯河里。汉尼拔的战线现在已变成“凹”形,但军队仍然保持完整,队形并没有发生混乱;而罗马军队密集的先头部队由于受到前后的挤压,变得更加拥挤,并开始出现混乱。
突然,汉尼拔向翼侧非洲部队的指挥官发出信号,迦太基两侧的重步兵开始投入交战。他们先向前机动,然后两面都向内旋转,从侧面把罗马卷入了口袋中;而与此同时,迦太基骑兵又开始对罗马军队的后方实施冲击。罗马军队由于队形拥挤,难以展开,在四面的围攻下顿时大乱,最后全军覆没──实际上连未参加会战的1万人的预备部队也全部被俘。在这次会战中,罗马有6万军队被包围而全部阵亡;因为汉尼拔事先已有良好的防卫措施,攻击迦太基军营的部队2000人被杀。堤亚斯·瓦罗侥幸逃脱。汉尼拔损失了至少6000人。
坎尼之战显示出汉尼拔具有很高水平的军事天才,也给军事理论家们提供了一个完美无缺的战术范例。
公元前216年8-11月,罗马的反应 在这以前、甚至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国家像罗马这样,在短时间内连续遭受了特雷比亚、特拉西梅诺湖和坎尼这样巨大的打击,还能够幸存下来。当坎尼的消息传到罗马以后,确实造成了一些震动,也使一些软弱的人吓昏了头脑,但是罗马作为一个国家集团却只有一个信念:坚持就是胜利。M.朱尼亚斯·比拉被元老院任命为独裁官。凡是有能力的公民,不分年龄和职业,全部动员起来。主要的野战指挥官是摄政官马库斯·柯劳第亚斯·马西拉斯,他立即率领两个军团从罗马向南挺进,以有效地增强罗马同盟国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他们要让同盟国相信,罗马的顽强和决心不是汉尼拔的天才所能战胜的,如果同盟国已经背叛,那么势必会受到惩罚。汉尼拔的军队缺少攻城训练,因此不能从马西拉斯派往那里的罗马警卫部队手中夺取那不勒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邦加菩亚和干巴尼亚其他一些小城邦,以及一些萨谟奈和鲁坎尼亚的城邦都加入了汉尼拔一方。但是,当马西拉斯率军开进到诺拉壁垒附近地区,并在第一次诺拉之战中击退了强大的迦太基军队以后,摇摆不定的意大利城邦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这一年的晚些时候,迦太基本土给汉尼拔派来了增援部队,但是,由于他父亲政治上的老对手汉诺在元老院占有统治地位,汉尼拔的行动在迦太基的元老院缺乏热情的支持,加上罗马拥有海上优势,迦太基的援兵难以到达,可能促使汉尼拔企图冒险进攻罗马本土。坎尼会战以后,汉尼拔没有直接向罗马进军,已经受到了很多非难,但是汉尼拔清楚地认识到,他既没有攻城器具,也缺乏训练有素的攻城部队,要想攻下坚固的有4万人防守的罗马城是不可能的。据此,他决定到意大利南部地区建立一个基地,在这一点上他是比较成功的,尽管意大利的城邦都团结在罗马的周围。
公元前215年,干巴尼亚平原的僵持局面 汉尼拔占领了一些城市和乡村,但是并没有获得他们的支持。罗马军队总计有14万人,包括在西班牙、高卢和西西里的各部,其中有8万人直接同汉尼拔的40000-50000人对抗。然而,罗马元老院采取一种新策略,尽量避免同汉尼拔交战。马西拉斯抓住了另一个战机,在第二次诺拉之战中再次击退了汉尼拔的军队。
公元前215-前205年,第一次马其顿战争 尽管汉尼拔在争取马其顿的菲利普参加迦太基反罗马同盟方面取得了成功,但这次战争结果却令他非常失望(参见第三章→欧亚大陆-中东→迪亚多奇──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安提柯的马其顿、塞琉西的波斯和托勒密的埃及)。
公元前214-前213年,非决定性的作战 罗马现在有20万军队同拥有85000-90000人军队的汉尼拔作战。通过补充士气低落的意大利籍士兵,汉尼拔也只能增加4万军队。他同马西拉斯又进行了非决定性的第三次诺拉之战,然后向南行军进入亚普利亚,企图占领他林敦,以作为一个出海的港口。其兄弟汉诺率领18000人,在贝尼文坦地区被提比略·革拉古的2万军队击败。马西拉斯出意大利,在那里他在与亲迦太基的叙拉古军队以及迦太基军队的作战中,取得了一些胜利。随后的几年里,汉尼拔主要是同贝尼文坦作战,其兄弟汉诺在布伦坦地区打败了提比略·革拉古。
公元前213-前211年,围攻叙拉古 因为阿基米德设计并使用了很多防御的器械,马西拉斯对叙拉古的进攻受挫,一年内毫无进展。防御是在叙拉古将军布柏克拉堤斯灵活的指挥下实施的。公元前212年,马西拉斯利用当地节日举行庆典活动而防守松懈之机,最终打开了通往外城的道路,阿基米德被杀害。又经过八个多月在叙拉古的连续作战,马西拉斯摧毁了内城和城堡的防御城墙,以绝对优势兵力实施攻击,占领了该城。
公元前212年,他林敦和加菩亚 汉尼拔占领了他林敦,但是罗马的警卫部队仍然坚守该城的城堡。同时,罗马执政官奎因图斯·弗尔维亚斯·弗莱卡斯和阿比亚斯·柯拉乌底斯侵入加菩亚,加菩亚已经弹尽粮绝,遂向汉尼拔求援。汉尼拔派汉诺率兵去解救这个城市。汉诺携带大批粮草首先在贝文尼亚建立了一个防御的营地,然后诱使罗马军队离开了加菩亚,他乘机送一些食物到这个被围困的城市。但是加菩亚对汉诺这种巧妙安排的反应太迟钝了,没能进行有效地配合,当汉诺离开营地搜索前进时,弗尔维亚斯对他的营地实施了一次成功的夜袭。俘获了数千加菩亚运货马车和大量的后勤物资。6000名迦太基士兵被杀,7000人被俘。汉诺逃回了布鲁坦,罗马军队再次组织对加菩亚的围玫。汉尼拔亲自率领2万人马去解救加菩亚。尽管罗马在意大利南部有8万人马,但是也不能或不愿阻止他向加菩亚开进。
公元前212年,第一次加菩亚之战 在加菩亚城外的一次非决定性战斗中,汉尼拔击败了罗马执政官。为了诱使汉尼拔离开加菩亚,两位执政官沿不同的方向机动,分别威胁迦太基军队在干巴尼亚和鲁坎尼亚的基地。汉尼拔尾追阿比亚斯进入鲁坎尼亚,但没能追上,而却在鲁坎尼亚北方地区,很可能是在塞拉鲁斯河以北,遭遇并消灭了摄政官M.肯特尼亚斯·比努拉的军队。肯特尼亚斯有大约16000人的部队,汉尼拔的军队大约有2万人。肯特尼亚斯被杀,他的部队只有1000人逃脱。数天以后,汉尼拔又同摄政官哥那亚斯·弗尔维亚斯的部队在希尔多尼亚地区遭遇,也将其全部消灭,取得了又一重大的胜利。超过18000人的罗马军队,只有2000人(包括弗尔维亚斯)逃脱。与此同时,罗马的两位执政官又开始围攻加菩亚,该城现在已经有了良好的后勤供应,因此汉尼拔掉转部队沿海岸线南下。当他企图攻占布林底时被击退。
公元前211年,西班牙 哈斯德鲁拔的迦太基增援部队,在两次独立的上巴伊提斯河流域的作战中,分别击败了西庇阿兄弟的部队,两位罗马指挥官均被杀。迦太基又控制了艾布罗河以南西班牙的所有地区。
公元前211年,围攻加菩亚及第二次加菩亚之战 冬季,罗马军队已在加菩亚城的四周构筑了准备进攻使用的攻城壁垒和防敌突围的围城工事,对其实行层层包围。新的执政官苏尔皮西亚斯·苏比夏斯·加尔巴和哥那亚斯·弗尔维亚斯·肯图马拉斯率领5万多人马担任阻击任务,防止汉尼拔北上解救加菩亚;摄政官弗尔维亚斯和阿比亚斯率领6万多人马继续围攻加菩亚。当加菩亚再次求救时,汉尼拔率领3万人马北上,罗马军队挡住了去路。在加菩亚的守卫部队出击的同时,汉尼拔也从外线对罗马军队的战线实施攻击。汉尼拔被弗尔维亚斯击退,同时,阿比亚斯也将加菩亚军队赶回了城内。
公元前211年,进军罗马 汉尼拔决定向罗马本土挺进,希望这种威胁可以迫使罗马军队回来防御他们的首都,而放弃对加菩亚的围攻。事实上,两位执政官急速赶回罗马,而摄政官弗尔维亚斯只从加菩亚抽回了一小部分兵力回援罗马,阿比亚斯则继续组织围攻。这时罗马的守卫部队超过5万人。汉尼拔不过是虚晃一枪,向罗马示威,然后再次南下。但由于一路上受执政官部队的袭扰,他前进的速度很慢,与此同时,弗尔维亚斯又急速返回加菩亚指挥围城作战。现在对加菩亚城的包围圈越缩越紧,汉尼拔在意大利的处境也每况愈下。
公元前210年,罗马反攻 尽管罗马仍然尽量避免同汉尼拔进行直接地对抗,但是现在已经决定摧毁迦太基的基地和后勤供给资源。汉尼拔在第二次希尔多尼亚战斗中消灭了摄政官弗尔维亚斯·肯图马拉斯的部队,肯图马拉斯阵亡。这次战斗不久,他又在努米斯特罗战斗中击败了马柯拉斯。
公元前210-前209年,西班牙 巴波里亚斯·西庇阿(大西庇阿)死后,罗马军队在西班牙的指挥权交给了他25岁的儿子巴波里亚斯·科尼里亚斯·西庇阿(史称阿非利加西庇阿)。他很快恢复了罗马对艾布罗河北岸的控制,然后率领27500名士兵,于公元前209年,突然向迦太基的首都新迦太基城进发,同时其舰队也从海上对该城实施封锁。经过一次突然攻击,占领了该城。
公元前209-前208年,他林敦 尽管罗马濒于崩溃,意大利人也由于缺乏劳动力而饥寒交迫,但是罗马仍然拥有20万人的野战部队。汉尼拔能够指挥的兵力不足4万人,而且大部分是意大利人,除了一些从迦太基带来的经验丰富的老兵外,军团的大部分成员都是能力较差的新兵。他现在开始转入防御,以等待其兄弟哈斯德鲁拔从西班牙赶来增援。罗马的目标是他林敦,它已经变为汉尼拔在意大利的主要基地,但罗马的守卫部队仍然坚守该城的城堡,而且可以得到海上的支援。公元前208年,经过两天的艰苦奋战,汉尼拔在阿斯卡拉姆地区击溃了马西拉斯,但面对比他强大得多的对手,他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与此同时,第五次出任罗马执政官的费边击溃了汉尼拔的意大利盟军,再次占领了他林敦。令人惊异的是,尽管失去了他林敦这个重要的基地,而且面对的罗马军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汉尼拔仍然能够坚持下去,而且还控制着海湾地区。罗马军队、尤其是马西拉斯不久就不再采取规避战略,而试图同汉尼拔交战。马西拉斯在这一年的一次进攻作战中兵败身亡。
公元前208年,西班牙以及巴丘拉之战 在经过广泛的战场机动和实施了一些小规模的战斗以后,西庇阿在现在的科多瓦附近地区的一次非关键性的作战中,击败了哈斯德鲁拔。哈斯德鲁拔的损失并不大,现在按照汉尼拔的命令率领部队去增援意大利,尽管他并不情愿将西班牙让给西庇阿。哈斯德鲁拔率军前进到高卢,在那里过冬,休整部队和补充兵员。
公元前207年,哈斯德鲁拔在意大利 这一年开初,哈斯德鲁拔率领5万军队,其中一大半是高卢人,翻越阿尔卑斯山,到达了波河谷地地区。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他的哥哥汉尼拔,报告他的到来,同时开始缓慢地向意大利中部进军。与此同时,汉尼拔正在实施机动,以同高效的罗马执政官盖亚斯·柯劳第亚斯·尼罗作战。在哥鲁门坦战斗中,尼罗的兵力有42000人,汉尼拔有大约3万人,尽管罗马军队占有优势,但是并没能阻止迦太基军队北上卡诺辛(卡诺沙)接应哈斯德鲁拔。不幸的是哈斯德鲁拔的信使迷失了方向而被尼罗俘虏。罗马执政官获得了哈斯德鲁拔的情况后,开始考虑一个卓越的计划。他留下大部分部队继续同汉尼拔周旋,而从部队中挑选了最好的6000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用最快的速度向北急行军,以同正在意大利北部同哈斯德鲁拔对峙的同事M.李维亚斯·沙里那托会合。他在七天内行进了约400公里,同李维亚斯秘密地在米陶拉斯南岸会合。
米陶拉斯(麦陶尔)会战(公元前207年)
当哈斯德鲁拔得到他的巡逻队关于敌人增援部队已经到达的报告后,立即决定避免与敌人交战。当天夜里,他退到了米陶拉斯河谷中,想从那里撤到弗拉吉米亚大道,但在黑暗中意大利向导逃走了,他的部队又迷失了方向,浪费了很多时间。罗马执政官的军队在米陶拉斯南岸追上了他,并迫使他接受会战。哈斯德鲁拔仓促应战,把最不可靠的部队部署在左翼的后方,结成一个纵深很大的方阵。他的左翼首先同李维亚斯的重步兵交战;位于罗马军阵右翼的尼罗部队,因为其前方有一道壕沟,有效地阻止了迦太基的高卢部队的冲击。尼罗看见他的左方已经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决定也参加进去。他留下少数兵力继续同高卢部队对抗,以牵制敌人,自己则率领主力,避开敌人的视线,绕过李维亚斯部队的后方,向西班牙部队的右方冲击,然后又攻击他们的后方。这突然的袭击,完全打乱了西班牙军队的阵脚,尽管哈斯德鲁拔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整个部队已经惊慌失措,无法实施有效的指挥和控制。哈斯德鲁拔看到战局已经无可挽回,就用马刺猛踢他的马,勇敢地向罗马军队冲去,结果战死。这一战,迦太基军几乎全军覆没──1万多人战死,其余的四散逃走;罗马军队损失了2000人。会战一结束,尼罗立即南下,只用六天的时间就赶回了意大利南部。传说,汉尼拔刚刚得到他兄弟到来的消息,罗马军队就把哈斯德鲁拔的人头射进了迦太基的营地。汉尼拔悲痛地退往布伦坦。
米陶拉斯(麦陶尔)会战
公元前207-前206年,西班牙 尽管遭到马哥和哈斯德鲁拔·笈斯科的坚决抵抗,西庇阿仍然迅速地控制了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06年,在伊立柏(塞尔皮亚)会战中,西庇阿用48000人马,经过实施出色和巧妙的战场机动,彻底击垮了迦太基拥有7万人之众的军队,把这场战争推向了高潮。在这次会战中,西庇阿所展开的中央轻、两翼重的战斗队形,在形式上同汉尼拔在坎尼会战中所采用的战斗队形十分相似,但他却用完全不同的方式来灵活地运用它。在中央部分抵住敌人进攻的同时,两翼部队便对敌人进行成功的双重包围。这一战结束了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统治。不久,西庇阿进行了一次勇敢的旅行,他前往北非,同与薛法克斯争夺努米底亚王位的马斯塞尼沙缔结了同盟。
公元前206-前204年,汉尼拔在海湾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双方军队势力相差悬殊,迦太基军队在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汉尼拔在海湾地区仍能坚持下去。这期间有很多小的冲突发生,但最重要的一次是公元前204年同森波厄斯的克罗顿之战。这一战双方不分胜负。同一年,其兄弟马哥率领一支小部队在利古里亚(利久立)登陆。在这期间,西庇阿于公元前205年被推举为罗马执政官,正在西西里岛训练军队,准备再次入侵非洲。
公元前204年,入侵非洲 西庇阿作为罗马执政官,率领一支大约3万人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部队,从利里巴安 [ 译者注:今马萨拉。 ] 出海,驶向非洲,准备入侵这片热土。这一支部队中的很多人是在坎尼会战中遭受过失败的士兵,西庇阿恢复了他们的荣誉感和信心。罗马在乌第卡附近登陆,侵入非洲。在这里双方进行了一次小规模战斗,汉尼拔的兄弟汉诺兵败身亡。哈斯德鲁拔·笈斯科和薛法克斯率领迦太基的大部队赶到这里,迫使西庇阿放弃了围攻乌第卡的企图,只是在海滩上构筑了一个有防御工事的营地。双方停战,部队进入冬季营房。
公元前203年,在乌第卡附近作战 西庇阿突然结束停战,对迦太基和努米底亚的营地实施夜间袭击,用火攻的方法消灭了敌人的全部军队,然后开始围攻乌第卡。汉尼拔和薛法克斯不久率领一支新的部队,与西庇阿在乌第卡附近的巴戈波里第斯地区遭遇,西庇阿大获全胜,薛法克斯被俘。
公元前203年,汉尼拔返回 迦太基元老院召回汉尼拔和马哥,同时向罗马求和。在随后的停战期间,汉尼拔率领18000人从意大利经海上起程回国,很多意大利人追随他们这位外国领袖也来到迦太基。马哥在利古里亚地区被击败后,也率领数千人返回迦太基,但由于伤势过重而死。汉尼拔返回后,迦太基元老院中断了同罗马的谈判,并帮助汉尼拔以意大利老兵为核心,重建了一支部队。
公元前202年,进军扎马 汉尼拔率领大约5000名步兵和3000名骑兵从迦太基朝内陆的扎马前进,企图将西庇阿从迦太基周围的地区赶出去。西庇阿率领34000名步兵和9000名骑兵,并得到了马西尼亚和努米底亚的增援。
扎马会战(公元前202年)
两军排兵布阵期间,汉尼拔和西庇阿可能进行过会晤面谈,然后才开始战斗。西庇阿的军队排成通常的三线,但是战线与战线之间的距离增大,他也没有把各分队依照三线棋盘格的老形式展开,而是把第三线各分队正对着第一线各分队的后方,这样就在阵形中产生出许多通道,以便使迦太基的大象能顺利沿通道通过,而不致将罗马军队的正面冲乱。汉尼拔的步兵也排成三线,基本上是他在坎尼会战早期就己经开始采用的罗马队形和战术体制。但是他的步兵有一大半都是新兵,其余的是他从意大利带回的老兵和一些马哥刚刚带来的李久里亚和高卢的部队,尤其是他的骑兵的势力太薄弱了,而以前他取得的重大胜利主要是依靠骑兵。因此,这一次他不能够采用坎尼式的战术进行有效的战场机动。
扎马会战
迦太基的战象开始向罗马军团发起冲击,但是完全同西庇阿计划的一样,并没能冲乱罗马军队的队形;与此同时,罗马和努米底亚骑兵将汉尼拔的骑兵逐出了战场;步兵方阵开始交战。罗马军队很快击溃了迦太基的第一线和第二线步兵;这时罗马军队的第三线步兵也开始出击,与汉尼拔的预备队交战,但是在汉尼拔的鼓舞下,迦太基军队的老兵们很快就扼制住了罗马军队的进攻势头;在这关键时刻,罗马剩余的步兵加入了战斗,马西尼拉和努米底亚骑兵在将迦太基骑兵赶出了战场以后,也及时赶了回来,对汉尼拔战线的后方实施攻击。就这样结束了战斗。汉尼拔和少数幸存的迦太基士兵逃回了迦太基。2万名迦太基人战死,15000人被俘。罗马大约死1500人,伤4000人。
公元前202年,和平 迦太基请求停战,并完全接受了西庇阿的条件;一、迦太基交出所有的战船和战象;二、未征得罗马同意之前,迦太基不得发动任何战争;三、同意马西尼拉在塞费斯王国恢复王位;四、赔偿1万金塔兰特(相当于3亿美元),并在50年内付清。
公元前202-前183年,汉尼拔的悲惨结局 战后的几年里,汉尼拔着力恢复迦太基的繁荣和昌盛,并取得了成功,但也因此遭到罗马的忌恨,被谴责为企图破坏和平。公元前196年,他离开了迦太基投靠安条克三世。但当安条克被罗马军队击败(参见第四章→欧洲→地中海→罗马、马其顿、希腊和柏加曼→同叙利亚安条克三世的战争)以后,他又被迫离开了那里。公元前183年,由于受到罗马军队在俾斯尼亚的追捕,他被迫服毒自杀。
评论: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将军像汉尼拔那样,在处于如此艰难的环境和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时,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他的鼓舞人心的领导作风,娴熟完美的战略战术技巧,以及在处于绝对劣势情况下仍然顽强地同最强大的国家和军队勇敢作战,并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很多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不得不将他列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客观地评价,如果说不能把汉尼拔排在亚历山大、成吉思汗和拿破仑的前面,那么也不应该把他排在他们的后面。
罗马的军事体制(公元前220年以前)
军队组织和战术
罗马的国家安全,主要依靠由公民组成的半民兵化的军队──实质上,这是一支职业军队。罗马所有体格健全的17-60岁男性公民,都被强制服役,只是47岁以上的人被安排到守备部队。公元前220年,罗马军队最多时达到75万人,而其总人口也只有375万人。罗马经常处于战争之中,因此军队中总是保持有一定数量的、有丰富作战经验的老兵骨干。罗马军队的强大和成功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一、军队是由自由的、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公民组成,具有精神上的优势;二、发展了一种新型的兵团组织,在野战中这种组织形式超过以前所有的军事体制;三、保持着严格的、能胜任各种作战任务的作战队形,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长期的作战经验,但主要是因为坚持不懈的训练和严格的组织纪律;四、强烈而又理智地依靠英勇顽强和积极进取精神的军事学说,这是罗马的传统,即使在逆境中也是如此。罗马政府在对待意大利同盟国和殖民地等方面的智慧和才能,包括慷慨和宽宏大量地对待战败的意大利敌国,也是罗马强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军团的改革早在塞维·图里乌时就开始了(参见第二章→地中海-中东→罗马→帝国时期),图里阿所进行的传奇式的改革对罗马后来的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M.F.卡米卢斯又进行了很多改进,包括对部队组织编制的改革;对兵员的使用主要是根据年龄和经验而不是根据其财产和个人所备武器的质量;仍然希望个人自备武器,但这些武器通常由国家来出钱购买。
萨谟奈战争的山地作战教训,特别是考地安峡谷之战的灾难(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征服意大利),极大地影响了罗马军团作战理论。一个罗马军团编制的单元数量,已经达到大约300个,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叙述。这种灵活而又纪律严明的军团体制,在同皮洛士的马其顿-伊庇鲁斯“法兰克斯”方阵作战时,充分发挥了它的威力,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布匿战争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公元前第三世纪的下半叶,罗马军团的发展可能已达到了顶峰,发挥出了它的最大能力。
古罗马的士兵有四种类型,他们都是自由公民,具有忠诚于国家的强烈意识。第一类是少年兵或称轻步兵,他们年龄最小,最灵活敏捷,但又最缺乏训练;第二类是青年兵,他们年龄较大,经验较多,组成了军团重步兵的第一战列;第三类是壮年兵,平均年龄约30岁,他们成熟、顽强,经验丰富,是整个军队的中坚力量,组成了军团重步兵的第二战列;第四类是成年兵,他们年龄最大,老成稳健,正好弥补了少年兵鲁莽的缺点,组成了重步兵的第三战列。
古罗马的基本战术组织是小队,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连。每个小队由两个“百人队”组成,相当于现代的两个排。“百人队”原先为100人,后来改为60-80人。每个成年兵小队只包含一个“百人队”。鉴于由一名军官(队长)来指挥上百人的队伍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后来减少了人数,但“百人队”这个名称仍然保留了下来。大队相当于现代的营,由450-570人组成,其中有120-160名少年兵,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兵和壮年兵,60-80名老年兵,另加30名骑兵。大队里的骑兵很少跟大队一同作战,而是与其他大队的骑兵合起来组成较大的骑兵队伍。
古罗马军团相当于现代军队的一个师,它由10个大队组成,约4500-5000名士兵,其中包括300名骑兵。每个古罗马军团配有一个联合军团。两者的组织体制相同,不过联合军团的骑兵通常有600人。有些人士认为,联合军团的组织体制跟罗马军团不一样,它只是罗马采取的一种策略,以大约相等数量的联合部队来支援各罗马军团。联合军团的最大编制是大队。一个罗马军团与联合军团合起来相当于现代的一个军,约9000-10000人,其中约有骑兵900人。两个罗马军团加上两个联合军团组成一个野战军,称为执政官军,由两名执政官中的一名指挥。
执政官的军队
每个执政官军通常有18000-20000人,其正面战线的宽度大约为1.6-2.4公里。两个正规执政官军经常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就由两位执政官轮流指挥军队──通常是每24小时一轮换。然而,在战争时期或出现重大危机时,罗马军队一般有8个(4个罗马军团、4个辅助军团)、甚至8个以上标准军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已经任命了独裁官,那么他将直接指挥最大的野战部队,并按照实际情况,尽其所能对其他部队实施完全的控制。不管是否任命独裁官,加强的部队通常都由摄政官(第一执政官,由元老院任命)指挥,或由选举产生的主管军事的执政官指挥。
由于执政官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同时他们也是野战的指挥官,因此他们集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于一身。指挥官有很大的自主权,一般不受国内的控制。另一方面,这一体制经常会导致最高军事指挥官的平庸无能。这一体制的另一个缺陷是,执政官每年选举一次,即使在长期的战争中也是如此,例如在同汉尼拔作战时,罗马将军就不得不将战争拖了几年才结束。
在执政官或摄政官的下面是下级参谋官或军需官,主要代表指挥官进行行政管理和布置任务。军团的下级军官是六个保民官,每两个人负责一个战列。在一种特殊的安排中,六个保民官轮流指挥部队。后来,又常常在保民官之上任命一个特使作为军团的指挥官。在保民官以下是60个“百人队”队长,每两个人负责一个小队。
军团的机动性取决于每个横队中各分队之间的战术关系,也取决于重步兵的各个作战横队之间的关系。每个小队就像古希腊的小方阵,它的每个横列约20人,纵深6个,士兵间隔略大于古希腊方阵的士兵间隔。每个士兵所占位置约0.5平方米,横队的各小队之间有一个相当于小队下面宽度的间隔,约27米。各小队交错排列,第二和第三横队中的小队正好对着前面横队的间隔,形成棋盘状的纵横交错队形。两个重步兵横队之间约有90米的间隔。
这种棋盘方格状的作战队型较之古希腊方阵有许多优点。它比较容易在地形崎岖的地区实施机动,不用担心部队前后失去紧密的联系,因为队伍本来就有一定的间隔,因此也不必担心横队中出现前后脱节的现象。必要时,第一横队可以穿过第二横队进行撤退,第二横队也可以越过第一横队向前推进。成年兵横队实际上是军团一支有力的后备队。不管怎样说,指挥员是有意识地把它当作后备队使用的。各部队之间的间隔当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
戟和梭镖是每一个士兵所配备的两种标枪,大约有2米长;每个士兵还配有用于刺杀的短剑,大约有1.2米长。标枪通常用于在战斗开始阶段投射敌人,而短剑(或剑)则用于进行近战格斗。使用标枪的战术思想,相当于现代进攻战斗中在实施白刃战以前的步枪火力射击。第三战列的士兵每人携带一根约3.7米长的长矛,或者带一把长剑。投掷兵配备有重标枪或标枪。为了这些投射武器能在投射距离和杀伤效果上获得更大的效能,罗马军队有时也使用外国雇佣兵,像巴利亚利的投石兵和阿卡亚的标枪手等。
罗马的重标枪或标枪,是一种有独创性的武器。这种标枪容易投掷,穿透力大,一半是金属杆,一半是木头制成,也就是将一根铁头插入木杆中。这种标枪能穿透敌人的盾或盔甲。不过,在穿透盾或人体后,枪身会发生弯曲,要拔出则比较困难。
罗马军团士兵
罗马在军事上的另一项重大创新,是扎营技术或称兵营构筑技术。至少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凡是罗马军队,无论规模大小,也不管环境条件如何,只要在野外过夜,都要安扎设防的兵营,无论部队离罗马多远,都能得到一个安全的营地。究竟是打进攻战还是进行防御,部队将领也有选择的余地。兵营的构筑相当迅速,每个士兵都分配有一项专门的工作。每人携带的行军装备中包括两根栅柱,用于构筑栅栏。围绕兵营的四周挖有壕沟,挖出的泥土堆放在紧靠栅柱的地方,以增加栅柱的厚度和牢固度。兵营里面有整齐的道路和营舍,各个分队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尽管木桩和其他装备,都像盔甲和武器一样是必备装备,行军时每个人的负重都在34-36公斤之间,但是罗马军队的行军速度是很快的,军团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出人意料的是,罗马军队没有固定的行军组织,这有时会导致侦察方面的失误并影响到行军安全。不过,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通过吸取汉尼拔的经验,这一缺陷有所弥补。这一时期罗马军事的另一个不足是在攻城方面。例如,他们的攻城技术和方法远远地落后于马其顿:在攻城时,往往打成长期的消耗战。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通过实践和学习,这方面也有所改进。
海军组织和战术
罗马没有突出的海军,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联盟──主要是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来提供舰只和水兵。然而,当认识到海上力量的重要性时,罗马人就将其特有的效率和能力,全部应用于航海事业。海军在罗马的主要发展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开始后不久罗马人就认识到,不论是他们自己,还是联盟,在战船的机动性方面都不如他们的敌人迦太基海军,在舰只的大小方面他们也无法与之相比。于是他们开始有条不紊地解决这问题。首先他们开始仿照迦太基的战船来建造自己的舰只。
由于确信罗马水兵在集体作战的相互配合方面,比迦太基士兵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罗马军队进行了两项重大改革,开始创造一种全新的海上战术,以使其军队陆上白刃战的优势,能够在海上作战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是在战船上面装上一个木板桥,他们把它叫做“乌鸦”。这种桥板长约5.5米长,在桥板的顶端下面有一个长钉,每艘战船的船头上又有一根杆子,可以使这个桥直立起来左右摆动。当它一落到敌船甲板上,就马上把敌人的船抓住了。于是战船上的陆战队就可以从桥板上冲到敌船上去,像陆地上作战一样,实行白刃格斗。
罗马“乌鸦”式战舰
这些经过改进的罗马舰只,可谓是历史上最早的“真正的秘密武器”之一,这不同于很多后来在技术改革中的一些发展。罗马人等到建造了很多这种新型舰只以后,才出其不意地运用于决定性的米拉海角之战,一举击败了迦太基舰队(参见第三章→中心地中海→罗马→第一次布匿战争)。
罗马军队将陆地防御方法引进到海军战术。像古时的通常做法一样,舰队的舰只每天晚上都被拖到岸上。罗马水兵营地的四周总是挖有防御壕沟,以防止敌人陆上部队或水上的袭击。
更新于:13天前